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步步吞天-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灵敏,他打头在前面领路仔细的回想着回昨日客栈的路,赵天无精打采的在后面跟着心不在焉。吴志跟在赵天身旁只当是赵天正在思考问题,却没想刚走出还不到一里多地,赵天突然间晕倒了。
周青急忙回过头来搀扶起赵天,一抹额头,跟开水一般的烫。周青对吴志说道:“坏了,这是打摆子了,我们得赶紧就近住下找个郎中,公子现在烧的很厉害。”
吴志现在也慌了,“公子怎会发烧呢,他可是练武之人啊,大冬天的冬泳都没生过病,现在烧的昏迷不醒,这可如何是好”
周青说道:“就因为公子是练武之人,得了摆子才要命,否则根本不会轻易生病。这样吧,我马上去找郎中,你先把公子背到前面的那个小客栈去,然后用沾了凉水的湿毛巾先给公子敷上,我去去就回”
吴志背起赵天对着周青说道:“你可快点儿”
赵天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生病,而且烧的这么厉害,兴许是晚秋的早晚温差大,数日的赶路着了凉,再加上因秦文静的事情上而急火攻心,遂一下子病倒了。
赵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午后,赵天缓缓的睁开眼睛,吴志和周青都在,连郑东顺都不知怎么也找过来了。吴志看着赵天睁开眼睛,高兴的叫道:“公子醒了”
赵天要起身却感觉浑身乏力,“我睡了多长时间了”
吴志回道:“你都睡了一天一夜了,可把我们吓坏了,这会儿你的烧退了快吃点儿东西吧,我去让店家给你熬碗粥去”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第139章 沈大老板
赵天一病就是两天,浑身乏力,动弹不得。本来要拜访沈东贺的事不得不拖延下来,吴志和周青也同在小店住下寸步不离。郑掌柜的陪了一夜后第二日请辞不知去了哪里。
这天傍晚,赵天感觉略微好些,刚喝过一碗稀粥,郑掌柜的回来且带来了一位贵客。
小小客栈本来很冷清,又地处偏僻,突然间来了辆装饰极为豪华的马车和十数匹俊马,马上全是穿着统一的干练汉子。这么大的举动吓得经营小客栈的老两口子微微瑟瑟的猫在柜台后面根本都不敢露头。谁也没有想到沈东贺会主动找上门来,谅郑东顺也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请得动。能在天津这样复杂的大城里翻云覆雨把钱赚的人,如若没有要事在本地上根本不需理会一介外地的小小县令。
当郑东顺把沈东贺介绍进来时,赵天还在考虑是什么原因能让沈大老板主动找上门来
沈东贺看着这两日被病魔折磨的面黄肌瘦的赵天,说道:“你就说是那位在永平府一带大名鼎鼎的蓟州县令”
赵天身体刚缓过些精神,被吴志搀扶着起身,回道:“鄙人赵天,不过一介书生而已,偶得官运,怎敢与身价惑菲的沈大老板相提并论”
沈大老板听后哈哈大笑,“做官能做到像大人这样的官运,且平易近人,就已经说明大人乃非是寻常之官。老实说,天津与蓟州距离虽不远,只是联络甚少,但鄙人还是听闻过不少有关大人的传说。若非听郑老板的说你微服来天津城且想拜访与草民,我怎会如此不识抬举听得大人今日抱恙,沈某特地备了两副参汤补品,希望尽到地主之谊。”
光是沈老板这番话中对自己的称谓,赵天就看出沈东贺果真非是一般,否则他怎能赚下如此大的产业。他先是和赵天一样自称鄙人,以此来证明他也和赵天一样是读书人,其后他又自称为草民来和赵天这个官对称,来映托赵天的官仪,最后他有用沈某这个称谓赠与赵天参汤,这说明他是将赵天当做朋友看待表示亲近。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话语,能如此说话圆滑之人怎会不将生意做大。
赵天回道:“沈老板将生意做到如此之大,却架子不大,让赵某佩服”赵天当然不会在沈东贺面前摆官架子,也同样以朋友相称
郑东顺做为中间人,笑呵呵的打圆场,“两位别光客气了,坐呀,沈老板既然以来,必有要事相商,若如二位能在生意上相互合作的话,前景必是更将远大。”
沈东贺笑呵呵的坐下,道:“实不相瞒,我正有意开拓北边的市场。朝廷在山东战场获胜,天津局势骤变,林侯爷在天津城对物资管控的非常紧,大宗商品基本上是只许进不许出,现在我在城里的货物库存积压已经非常大,而我的上家河间府那边的马帮却还老不断的催着接货,我要不想失断掉这个上家财路,只有选择将货物向其他地方分散,说实在的,要不是赵大人主动找我,我也有意北上另寻出路。”
“哦”赵天大喜道,“这么说来咱们是一拍即合了”
沈东贺说道:“正是如此,却不知赵大人能够吞掉多少货物”
赵天说道:“蓟州交通闭塞,尤其是永平府陷落之后,来往经商的更是寥寥无几。光是蓟州近二十万的人口,外加丰润和开平等地,大宗商品的潜在市场极大,尤为缺粮,茶、糖、布匹、瓷器和药材等均有不小的缺口,蓟州刚逢战乱,奢侈品我不会要,如若沈老板能够运些兵器来,在下更为感恩不济”
沈东贺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大宗商品好说,兵器嘛实难筹集,但只要赵大人有足够的银两,铁料我倒是可以偷偷搞来一些,不过风险很大”
到底是个商人,赵天感慨,现在就开始和自己砍起价来,他口中所谓的风险很大,无非是想多加些银两而已。赵天可不想做那贵来贵卖的冤大头,只是接话茬道:“铁料也可行,但沈老板力所能及即可”
沈东贺见赵天不上当,不好意思的干咳了两下,铁料的事情便不再提及,又说道:“听郑掌柜的说大人手里有批私盐,且还数量不小的样子,不知作价如何和到底能有多大运量”
赵天说道:“朝廷将盐和铁卡的很紧,江南一带私盐泛滥,但现在北上过不了徐州。天津通判府陈大人将盐铁司攥的死紧,又恰逢时局不稳,致使盐价一涨再涨,想必林侯爷也无可奈何。我有意将私盐低于官价两成售给沈老板且为到岸价,而且数量足可惊人,只要沈老板消化的了,我基本上说是可以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销路,守着海边还怕缺盐吗,赵天当然可以这样夸下海口。
两成的利润可不低,且为到岸价省去了车马等人力开销。沈东贺可是个生意精,当然晓得这简直太划算了。私盐在别处贩卖那是犯了朝廷的大忌,但在天津却恰恰相反,说不定林侯爷还巴不得有私盐进来削低盐价呢,沈东贺甚至幻想可以将私盐直接出售给林传鹏的军队,到时候林传鹏还得大大的奖赏自己。能有如此不断的私盐流入,钱财也必将滚滚而来。沈东贺寻思着赵天的话语,基本猜到赵天很可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偷偷的私产私盐,只是可惜在天津这边儿没有人敢这么做,在通判府的眼睛死死盯着的情况下,连林侯爷都不敢自产私盐。沈东贺想到这儿,面露喜色的说道:“只要大人能够运来足够的私盐,铁料的事包在我身上,而且也以低于官价的两成计价,不过天津铁料也是管控甚紧遂不能是到岸价,我们双方的货物就在城东南的沿海小镇塘沽或是汉沽一带交接都可,这样不论是粮食和大宗商品,还是朝廷管控的盐铁,避开天津总是有些好处”
赵天回道:“我也正有此意,林侯爷在天津城大肆管控物资,沈老板可以将货物由河间府沿海岸边儿直接北上,我们的商队也由南线汉沽入境天津府,汉沽与塘沽虽不远,但如此大规模的商队交接不可能不引起当地官方的重视,我们还得想个万全之策”
沈东贺哈哈大笑:“这点不用大人费心,现驻扎在塘沽的守军正是家亲沈将军的老部下王营头,想必连郑掌柜的都有一面之缘。”
郑东顺插话道:“王冲王将军调往城外了前阵子不还在城南驻扎吗”
“王冲正是受林侯爷之命移守城外来制衡通判府的,这也是最近这些日子的事情”林传鹏解释道。
赵天问道:“通判府将势力在城外都渗透的这么厉害吗以至于让林侯爷都派兵来制衡”
沈东贺叹了口气,说道:“一言难尽啊还不都是因朝廷在山东打了胜仗说起,这天津的天要变幻莫测啊”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第140章 山东突变
沈东贺与赵天商讨完生意后,聊了一阵儿天下时局以及各自的看法。因赵天是初次与沈东贺见面,遂并未太过直白自己的看法而留了些身藏。沈东贺虽是汉人,但更主要是商人,他的字里行间中完全充满着金钱臭,他对时局平稳有很大抱念,根本不在乎是哪家的天下。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赵天判定以后与沈东贺不过是生意上的来往,遂接下来与沈东贺的谈话很多都是应酬和搪瓷。
挺着病态的身子,好不容易送走沈东贺后,赵天径直回到床上躺下。郑东顺出于礼貌告辞去送沈东贺一程,再者,他这个大忙人兴许有其他的事要做,屋里只剩吴志、周青和赵天三人。见没了旁人,周青问向赵天:“韩子民无缘无故的跑到山东去送死,怎么说都说不通,我想朝中必不缺明眼人,此时局下居然还有人吵吵着要太子兵团北上天津,这其间猫腻不少”
赵天回道:“历来朝廷党争深不可测,往往为了私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大局者也不在少数,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这些事情我们还不必去过多猜测,多想无益。天津之行咱总算没白来,回去后可让赵金生率商队由曹妃岛往塘沽接头贩盐,然后再运粮北上。至于郑东顺和穆天华的商队我回去后自有安排。可让周长山给商队提两成的脚钱,剩下的私盐盈利全归曹妃岛支配,以便曹妃岛能够尽快自给自足,筹建船队之事可与柏庄主商讨联合,毕竟他们久居海边且还富足。开平有老孔和赵二爷在,外加郑东顺,想必理顺不难。我现在最担心的莫过于丰润的穆天华,也不知他组建乡兵进展如何了,一个世代经商未曾打过仗的人恐怕经验有所不足,既然我们有攻守同盟之约,我们可不能袖手旁观。再者,丰润没有城池,新兵又没有战斗经验,我料想明春的永平府生死大战中,姬云江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很有可能在此薄弱之处先行下手突破,一旦丰润失手,蓟州就会与开平和曹妃岛等南部地区切断了联系,这样太过被动,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会前功尽弃,遂我们得赶紧想个万全之策保住这个环节。”
周青说道:“现在马上就要上冻了,让穆天华修建城池已经来所不及,再者,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甚至是这种理念和魄力,我最担心的是被奴役惯了的他们在大敌当前时为保活命而选择束手就降或是弃逃。”
赵天说道:“如若临敌时他们的态度是有些让人担心,但只要让他们强大起来且有了信心那可就另责其然。修城可能没这个实力,但在丰润的外围修建一些防御工事还是可以的,回去后周爷可在丰润暂住上一些时日,好多方面上都可以给他们指点一些经验。另外,穆天华组建乡兵,现在最让他头疼缺少的肯定是兵器,你可告诉他,就说由天津换回的铁料可优先满足与他,而且咱不加脚钱,算是咱对丰润的先行支援。”
“这等好事穆天华还不得乐疯啊行,回去后我就先留在丰润,反正蓟州目前也没有太大的战事”
第二日郑东顺复归,且由城北下榻的那个客栈处牵回了来时的四匹战马。赵天四人在小客栈里又住了两天,直到赵天感觉到精神没有了病意,四人开始启程回蓟州。
刚出门口,迎面正碰上火急燎燎的秦文征。看见赵天等人,秦文征大喜:“可找到你们了,这两可是翻遍了大半个天津城的客栈,再晚来一步就错失交臂,后悔晚矣”
赵天看着秦文征郑重其诺的样子,问道:“秦兄有急事”
秦文征点头道:“恩,家父的任命文书已经下来了,即刻调往山东按察使司任副使,前日的书信来往中我已确认家父最晚也于今晚会到武清,家父十分欣赏老弟的才华,得知老弟在天津后想邀请你前往武清一叙。”
秦晋本就是正五品文官,由永平知府调往山东任副按察使,可谓是升了一步,有楚相在朝中运筹帷幄为秦晋说辞,秦晋升任山东按察使司副使赵天不以为怪。赵天数次施救于秦府家人,秦晋相邀自己前去武清会面,赵天猜到多半是他想在仕途上拉拢自己。此刻的赵天可不敢奢想秦文静的婚事,因为以现在赵天的身份太不门当户对。不过赵天现在也不想陷入党争之中,更不想去山东。但秦晋相邀,赵天出于面子上不好不去。秦晋调往山东,随扈等家人以及卫队不会在少数,行程肯定不会经入天津城这个乱地方,多半会由武清南下保定府而经河间府绕去山东,赵天设不过要北上返回蓟州,绕行武清也不算太远。随即,赵天答应了下来前去会见,只是不解的问道:“令尊的任命文书刚到,何故如此的焦急行程”
秦文征回道:“老弟这两日未露身藏有所不知,兴许未看塘抄,山东现在乱套了。太子集中优势兵力到淄博,虽将叛匪韩子民北上所部一网打尽,可山东其他灾区的难民不知为何齐刷刷的趁着太子集中剿灭叛匪兵力空虚之际,各地全部揭竿造反。现滨州、登州、潍坊、莱芜等地到处都在叛乱,幸好有河间府驻军及时东进镇住了德州、平原等地的民变保住了直隶南部与山东的交通要道,现太子已经由淄博返回了济南府主持大局。山东局势骤变,而徐州的叛匪现在也是蠢蠢欲动有东进的迹象,甚者有人传闻韩子民已经只身脱险现身菏泽的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现在连菏泽东面的大名府的神经都绷得很紧。此等情况下,家父怎敢在京中耽搁时间,拜别楚相后就火速南下,家父的行程很紧,望老弟火速与我北上武清,免得错失交臂”
赵天愤愤道:“早就猜到山东局势会不妙,可你们不还是信誓旦旦的要太子兵团北还天津吗”
“这,这。。”秦文征哑言,一下子被赵天问的愣住,“计划不如变化啊,难道老弟你不希望太子打胜仗”
事发突变,赵天险些露了口舌,幸亏秦文征窥探自己的心思不深,赵天最讨厌得是党争。说实在的,赵天对永平府辽东战事最为上心,但山东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顾全大局而不得不将自己捆绑在蒙鞑朝廷的战车上。此际一不留心差点说漏了嘴,证明了赵天对这个朝廷并无好感。这也幸亏秦文征没有把赵天当外人看,否则光是刚才那一句话落在别的有心人的耳朵里,那么赵天对朝廷的忠心程度可就成了议论的话题,到时候不用说乌纱帽不保,小命都有风险,现在就被逼造反,赵天根本还没成那个气候。
本书首发自“”,,更新快、
………………………………
第141章 直隶按察使
此刻未到晌午,武清距离不远,时间上还来得及。赵天四人随同秦文征乘着五匹俊马奔向北门。
临出城门,恰逢那日在狮子楼里与通判府官员吵嘴的那位将军,他率着一队兵丁正护送着一大批粮车出城。秦文征小声的对赵天说道:“他是林传鹏手下的悍将之一刘献,此人生性刁钻争强好斗,以后遇上他的时候要多加留心。”
赵天顺着秦文征的手势方向看了看,刘献乃是武将却是文人打扮,一看就知是个难缠的角色。林传鹏下令各个城门封锁粮食只许进不许出,可他的亲信手下却押粮出城,这显然不合常理。
城门本就不宽,这边不愿多事有意躲避着等他们押粮的队伍出城后再走。没想到刘献看到秦文征后主动上前来,“这不是秦大人吗这么巧,不知秦大人火急燎燎的出城意欲何为啊”
刘献不会认识赵天等人,只当是秦文征的随扈。秦文征见躲不过,便打马上前,抱拳道:“原来是刘将军,本官有公事差遣,奉命到武清一趟,却不知刘将军运粮何往啊”
刘献哈哈大笑:“同往,同往。这不是山东局势骤变太子殿下缺粮吗,我奉林侯爷之命,特备二十大车军粮运往武清大营,以表我家侯爷对朝廷的忠心和对太子殿下的支持我们正好同路,不如一起赶路如何”
看着刘献在那里皮笑肉不笑的打哈哈,秦文征险些没被气死。献粮哪有才二十车的,对于大军团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山东局势骤变且形势极不明朗,太子兵团北上成了未知数,连天津府夹角的河间府驻军都东进山东。前阵子还在形势吃紧的天津府一下子松弛下来,这分明是林传鹏一系在看朝廷的好戏。天津府的局势一下子不那么紧张,也难怪刘献的脸上藏着阴笑。他们主动向武清献上去那么一点儿粮食,以此来缓和一下好意。意思是以后天津一带各路的官员以前干嘛现在还该干嘛,不论背地里如何的捅刀子,面上还得维持一团和气。
秦文征当然晓得这个道理,以后在天津城通判府还得和林传鹏一系搭台唱戏。
既是要恢复以前的局面,双方谁都不敢先撕开脸皮,遂秦文征也怎么惧这些林传鹏手下的官员,秦文征抱拳施礼道:“多谢刘将军的美意林侯爷真是有心了,此等忠心下官必将如实上奏,下官另有要事不能与将军同往,告辞”
与他们说这些昧着良心的话,秦文征一句都嫌多,告辞后打马就从缝隙里穿门而过。赵天等人当然听得出秦文征与刘献的套话,也晓得现在局势突变下天津府这把子人必是小人得志。见秦文征打马出城,赵天等人也急忙跟随而去。
五人乘的都是快马,到武清时太阳刚是临下西山。赵天几人算是刚在几日里故地重游,秦文征却是对此熟悉无比的样子,就好像久居险地而回到安全岛上一般。秦文征打头,带着赵天几人在小城里左转右转的穿街过巷,很快就来到直隶按察使司门前。
此刻天色刚刚发暗,按察使司门前已经开始掌灯。按察使司正使白晨春乃是秦文征的亲外公,门前看守护卫都认识秦文征,纷纷上前给秦文征施礼并口呼少爷,秦文征一边将马缰绳交给他们,一边说道:“这是我的几位朋友要与我同见按察使大人,我爹爹可到衙门了吗”
秦文征带进来的朋友哪敢阻拦,有门卫答道:“少爷请便,秦老爷和夫人刚到时间不长,这会儿正在后院。”
秦文征面露喜色,“自从永平府和父母一别,半年多未见面了,走,随我一起进去。”
赵天从属于布政使司,这按察使司他从未来过也未接触过,白晨春只是听过其名未见过其人。赵天等人随着秦文征直接穿过前庭来到后堂。大堂里人数不少,除了秦晋夫妇外其余赵天全部不认识,但可以猜到,大堂正中前方坐一老者想必就是白晨春。秦文征上前跪倒纳头便拜,孩儿拜见外公和父母大人。”白晨春笑呵呵的看着外甥没说话,秦晋夫妇上前扶起秦文征,“孩子,来,让爹看看长壮了没有”
秦文征手扶着父母的手臂,抬起头来,眼含泪水哽咽道:“可想刹孩儿了尤其听闻父母身陷辽东满虏之手后,孩儿寝食难安”
秦晋回道:“都过去了,如今我们一家人不还是都好好的吗倒是征儿你长大了,能主动请缨赴任天津,让为父刮目相看”
人家都是一家人,半年多未见叙叙旧是人之常情。赵天几人站在最后面像是随扈一般未说话,但赵天的眼睛可没闲着,四下寻找,可惜没有见到秦文静的身影,赵天暗感可惜。想必秦文静必是留在了京城未与父母南下,否则这种场合她不可能不露面。山东局势混乱不堪,危险重重,秦晋未带令媛也是情理之中,赵天不过是心存一丝相见的侥幸罢了。
一家人说了很久,秦文征才回头将赵天拉向前面介绍:“外公,这是孩儿相交的朋友,蓟州县令赵天,家父也识得的”
白晨春抬眼仔细的打量着赵天,“后生可畏,能在蓟州干的有声有色,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我为征儿能交上你这样的朋友感到高兴”
秦晋插话道:“岳丈大人有所不知,我夫妇二人多亏赵县令搭救,说起来还是咱家的恩人呢”
“哦有这事”白晨春又仔细的掂量了一下赵天,吩咐家人道:“来人,看座”
一家人全是高官,赵天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在按察使大人面前得到赐座,完全是出于人家有感恩之心。
赵天急忙诚惶诚恐般拱手施礼,“这怎敢当,折煞下官了恩人谈不上,只不过是下官顺手力所能及而已”
秦晋说道:“客气什么,让你坐你就坐便是,难道你还要驳了老大人的面子不成”
“既是如此,下官告座便是,只是秦大人以后莫要以恩人相称,这折煞死下官了”赵天一屁股坐下,却只是坐了一个边角,用手撑膝借力,以示敬重。官场这套学问,赵天还是深有研究的,眼前乃是官宦一家,赵天怎么也得装作拘束一番。
白晨春看到赵天这番模样,夸奖道:“持而不骄,孺子可教也”接着,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