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方帝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世昌这么看重冯庸,冯庸自己也愿意,他也不好回绝了。

    !!
………………………………

六八、总理的青睐

    ()  在徐世昌家吃过晚饭,冯德麟和冯庸又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了北京,首先要拜见的自然是总理段祺瑞,段祺瑞也很热情的办了个家宴接待冯德麟父子,冯德麟现在占据了一个半省,表面上只有一个二十八师,对谁都清楚冯德麟的实力绝对不止一个师,在国的军阀当实力不容小觑,而且一直以来冯德麟对段祺瑞都表现得是惟命是从,所以冯德麟虽然不是北洋出身,段祺瑞也有心将其拉入他皖系的阵营。

    段祺瑞在北京也听说了冯德麟的儿子冯庸不满16岁就自组了一个独立营在黑龙江剿匪,半年时间扫平了匪患,还发展壮大成了一个旅,当时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今日见到冯庸果然非常的年轻,而且是一表人才,言行举止得体,显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人边吃边聊,段祺瑞的话题大部分都在冯庸身上,得知冯庸接受过对西两种化的高等教育,精通英语,德语也能说,政治经济都有所涉猎,军事就更不用说,那是实打实的领兵打过仗的,还受过枪伤,简直就是个全才。段祺瑞心不自觉的就把冯庸跟他的心腹爱将徐树铮在做比较,竟然产生了不遑多让的感觉,徐树铮也是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但段祺瑞相信,16岁的徐树铮绝对没有冯庸现在的成就。

    “德麟,你命好啊,生了个好儿子。”段祺瑞笑道。

    “总理过奖了,就是有点小聪明而已,不值一提。”冯德麟嘴上这么说,脸上得意的表情却是掩饰不住的。

    “16岁的旅长可是了不得哦,冯庸,你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段祺瑞转头又问冯庸。

    冯庸一脸正经的朗声道“我想做个像段总理一样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不要光说空话喊口号,有没有具体点的?”段祺瑞颔首微笑,虽然知道冯庸是在拍马屁,听着还是很受用。

    “国家要富强,最大的前提就是要结束内乱实现统一,我很赞同总理“武力统一”的主张,虽然我也很想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很讨厌打内战,但我也很清楚只有具备了武力统一的强大力量后,和平谈判才有可能成功。我的理想是希望能在总理的领导下,组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统一国,并且能够震慑各国列强,取得我们华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当然,要建立强大的武装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经济基础、工业水平、技术实力都很重要,我们国还很贫弱,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冯庸不才,但愿能以一身微末之能辅助总理成就大业!”冯庸一口气说完,眼睛一直看着段祺瑞的反应,这番话说出来其实就是表示投效了。黑龙江现在可谓是群敌环绕,俄国人、日本人、蒙古人,还有张作霖都是潜在的敌人,光靠黑龙江自身的力量发展太缓慢,冯庸必须要找到强援,这也是冯庸这次来北京的目的。

    冯庸的话其实说到了段祺瑞的心里,武力统一是他向来的主张,而赢得列强的尊重,是他毕生的愿望,冯庸投效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也正和自己的心意,段祺瑞现在看着这个年轻人是越看越顺眼,有些像徐树铮年轻的样子,但又多了一分沉稳,少了一分轻狂,这样的人才能够为己所用那是求之不得,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一个实力不凡的军阀父亲。段祺瑞压抑住内心的喜悦,故意板着个脸说“你还年轻,有理想是好的,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应该从基础做起,别想着官位,多看多学才能进步。”

    “冯庸谨记总理的教诲,其实职位对我来说不重要,只要能够在总理身边工作学习,辅佐总理完成大业,不需要什么这长那长的虚名,还有我正准备报名南苑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冯庸恭敬的回答。

    “哦,怎么想着要学开飞啊?咱们现在可还没有空军哦。”段祺瑞奇怪的问道。现在飞可是稀罕东西,数量稀少根本难以建军,只能进行些侦查、短距离投弹等辅助工作,当初袁世凯创建航校就是为了储备飞行人才,建立空武力,只可惜国家内乱、国力贫弱,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来建立空军,航校前两期80多名毕业生都没有出路,只能留校或者送回原部队待命。现在第期已经开班了,学员都是各陆军、海军选送的优秀人才,经过考核通过后入选,开飞毕竟是个新鲜事务,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适应,所以航校的淘汰率很高,开设5年了才有80多名学员毕业,而且由于训练设施简陋,意外伤亡事故时有耳闻。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我坚信空军必将成为现代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是想早做准备。”冯庸笑着回答。

    段祺瑞有些诧异,欧洲大战正酣,飞也在战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空作战的思想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脑海,段祺瑞作为总理也只是略有耳闻,但冯庸作为一个还没有走出过国门的16岁少年居然有此见识确实非常难得。段祺瑞沉吟片刻后说道“你说的对,总有一天我们会建立自己的空军,你就先去学学,但工作的事情也不能耽误,现在政府正是用人之际,航校属参谋部管,你不妨先在参谋部当个参谋,工作学习两不误。还有,你既然通晓外语,那也在外交部兼个职,就当我的外交秘书吧,嗯,至于军衔待遇,你现在已经是上校了,这么年轻当将军也不太合适,那就还是上校衔吧,月薪500元,年后就来报道吧。”

    段祺瑞身边确实是缺少有真才实学的人,否则也不会出现让徐树铮身兼数职、独揽大权的局面,当然这也与段祺瑞用人唯亲爱护短的用人风格有关。段祺瑞让冯庸进参谋部和外交部,那是真把冯庸当自己人看,是对冯庸的一种保护。皖系的家底是陆军部和交通部,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徐树铮在操持,而参谋部和外交部都是跟徐树铮没有太多交集部门,段祺瑞知道徐树铮忠心耿耿、能力也强,但就是心胸气量小,难以容人,除了自己是谁都不放在眼里,段祺瑞隐隐觉得冯庸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徐树铮的不满,恐怕会对他进行打压和排挤。而且外交部长期被南方革命党人把控,对于那些革命党人配的翻译人员段祺瑞也不敢完全信任,冯庸精通英语,还会些德语,而且有跟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正好可以帮上忙,他也希望冯庸能在外交方面给来一些惊喜,镇一镇那些眼高于顶的南方革命党人。至于参谋部不过是个过渡,现在的各路军阀有几个人会听参谋部意见的,唯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好军校,培养人才。

    !!
………………………………

六九、过年

    ()  就这么一顿饭的功夫,冯庸就成为了央一名不大不小的官员,参谋部上校参谋兼外交部专职总理外交秘书。吃过饭离开了段府,冯庸心情很好,而冯德麟则喜忧参半,对于以后冯庸独自在北京闯荡他还是有些担心,冯庸则开解父亲“父亲,咱们黑龙江发展的越好,实力越强,我在北京就越安全,谁想对我不利都得掂量掂量我身后的二十八师,所以我想这次回去后真的有必要重新编练二十八师了,方案我来出,但执行还得您来督促,在独立旅我能顺利推行,二十八师的那些叔叔伯伯我可指挥不动。”

    “嗯,这事过了年就开始办。”独立混成旅的战斗力明显要高于二十八师的其他部队,冯德麟也想过要参照独立旅的方法整军练兵,可各旅团的长官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每次提起这事就被大家伙嘻嘻哈哈的岔开话题,最后一起喝顿酒就不了了之,现在为了儿子在北京的安全,他是下定决心了。

    随后的几天里冯德麟父子马不停蹄的在北京奔波,能见的官员都见了,请客送礼是冯庸的拿好戏,而且剿匪的时候缴获了不少珠宝古玩,这次都派上了用场,现在北京的官场都知道有了冯庸这一号人物,而且无论直系还是皖系口碑出奇的一致叫好,都是盛赞冯庸为少年英才。

    邹锦阳和邹锦明两人也回到了北京准备过年,临走之前冯庸还和邹家两兄弟小聚了一次,并一起拜见了舅舅翁之麟,陆军部军械司司长,几人聊起了黑龙江兵工厂的趣事,冯庸对翁之麟的《陆军兵工厂编制条例》十分推崇,大家相谈甚欢。后来说开了大家也没什么禁忌,翁之麟感叹“现在政府在自身军工发展上投入的财力物力越来越少,连汉阳兵工厂的经费都在告急,据说是连员工薪水都快发不出了。央政府和各路军阀都是直接向列强贷款购买军火以便快速组建军队扩充实力,长此以往国与列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冯庸接口道“国家财政困难是有心无力,各地军阀也不会有长远的考虑,我们黑龙江推行新政,明年的财政收入必有大的改观,有钱了就好办事,一定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军工事业,不但能造枪炮,连汽车飞也能造出来。”

    “你有这个心是好的,不过一省之力毕竟有限,你们的财政收入总不能全部搞军工吧。”翁之麟道。

    “是啊,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统一,结束内耗,我已经向段总理表达了效力央的意愿,年后可能要来北京工作学习,到时候还要请司长多多指教啊。”冯庸向翁之麟透露了一点信息。

    “那好啊,国家就是缺少你这样的有志青年,看来以后咱们要成为同事啦,你能得段总理青睐,以后谁指教谁还不一定呢,哈哈!”翁之麟开着玩笑,他对冯庸的前途相当看好,冯庸走后他还一再叮嘱邹锦阳和邹锦明好好跟随冯庸左右。

    今天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置办了年货穿上了新衣,大家兴高采烈的走街串巷串门子,冯府自然也不例外,张灯结彩,众兄弟姐妹排着队的拜年、领红包,然后放鞭炮、吃糖果,这是冯庸来到这个世界过的第一个年,在他看来过年就是这个感觉,可对于百姓来说感受大大的不同。这是多年以来黑龙江老百姓过上的第一个好年,上个世纪黑龙江就被俄国侵占,被老毛子欺压,接着是日俄战争导致整个社会体系的崩塌,遍地都是土匪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谈得上过年?

    冯德麟入主黑龙江以来,推新政、剿土匪、分土地、免税赋,老百姓只要肯劳动,不但能吃饱穿暖,里还有了余钱,这才有了过年的氛围,所以黑龙江的百姓们对他们的冯督军是感恩戴德。而剿匪的主帅冯庸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要对象,冯庸的各种实际自然被添油加醋一番,更加的戏剧化,甚至有民间艺人以冯庸的事迹为蓝本编了戏码来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看着正带着弟弟妹妹们开心的玩着烟花鞭炮的冯庸,赵懿仁确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一想到儿子要一个人去北京工作她就心里不舒服,冯庸从军最起码还是在黑龙江自己的地头上,就这样都还受了伤,到了北京万一有个什么事都照应不到。为这事她没少埋怨冯德麟,说他这个做父亲的心太狠,没把自己娘俩放在心上,还闹着要搬出去住,冯德麟嘴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是冯庸连哄带骗的把母亲劝住了。赵懿仁闹腾完了,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儿子长大了,而且将来是有大出息的人物,不可能一直守在自己跟前,趁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在今年娶个女人生个孩子,没有合适的正妻就先娶妾,总之就是要让她抱上孙子,否则就跟着冯庸一起去北京,冯庸一听母亲说要跟着他一起去北京也是吓了一跳,连忙答应了母亲的要求,以母亲的脾性恐怕还真做得出来。

    儿子已经是旅长了,而且又被现在的总理和将来的总统都看,马上就要成为央政府的官员了,赵懿仁越来越觉得黑龙江这块就没有配得上儿子的姑娘家,为了给儿子找个门当户对、品貌兼优的媳妇,她也是愁煞了头,现在只能先找个八字合、好生养的姑娘娶了做妾,留下后代再说。在她看来,儿子这么优秀,以后有个妻四妾的很正常,能当上冯庸的妾那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大年初一,冯庸开车带了满满一车的酒、肉、糕点等年货来到了呼兰县的驻地,并安排王星去了萝北县的驻地,与留在营地的独立旅官兵们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弟兄们,军营就是我们的家,咱们能聚在一个军营里那就是缘份,能与大家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也是我冯庸的福气,各位背井离乡的跟着我,我冯庸很感激,我敬大家一杯!”冯庸仰头干了一碗酒。

    “旅长万岁!”一时间所有的士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起来。在独立旅当兵训练艰苦,军纪严明,但赏罚分明,从不拖欠军饷,而且所有的士兵都能感受到冯庸对他们的爱护是实实在在的,绝不会让他们去当炮灰、去白白送死,他们对冯庸的爱戴也是真心实意的,尽管冯庸待在营地的时间越来越少。

    “旅长,有个事要问你怎么办。”骑兵团团长迪扬科夫坐在冯庸身边边喝酒边说道。

    “什么事你说。”冯庸跟迪扬科夫又碰了一杯。

    “谢苗诺夫将军在贝加尔湖地区招募哥萨克骑兵,支持新的临时政府,那是我们的老家,骑兵团里有不少人动了心思,我暂时先压住了,但恐怕压不了多久。”迪扬科夫说道,虽然在这边过得挺好,但思乡的情绪在所难免。

    冯庸听了微微点头道“人各有志,想回家的就回去吧,就按正常退伍处理好了。现在海参崴、伯力等远东城市比较混乱,资源匮乏,日常生活都成问题,你可以试试去招募一些骑兵补充,另外如果你愿意的话不妨考虑招募些蒙古裔的骑兵,他们在马上的能力也不错的,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骑兵团人数可以精简但战斗力不能下降,你的招募和训练标准可不能放松啊。”

    迪扬科夫听到冯庸这么说也松了一口气,他还担心冯庸会因为此事而责怪自己,连忙给冯庸和自己满上,两人又碰了一杯相视而笑。后来骑兵团有1000多人离开去投奔谢苗诺夫了,迪扬科夫也在俄国远东的几个大城市里招募士兵,效果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基本都是冲着骑兵团的待遇来的,迪扬科夫精挑细选了2000人,实力不减反增,看来俄国远东人民的生活已经困难到了崩溃的边缘。

    !!
………………………………

七十、进京赴任

    ()  春节很快就过完了,冯庸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去北京报道,随行担任护卫工作的是孙存善,一是他的功夫好,二是他学会了开车,是因为人够灵。走之前冯庸把刘全福安排到了5团营担任营长,下这个决定他也纠结了很久,刘全福是最早跟随他的警卫人员,能力和忠诚都没得说,照道理早就该当营长了,而冯庸一直把他留在身边是因为他发现刘全福的一个问题就是嗜血好战,脾气火爆易冲动,有时候杀红了眼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猛打猛冲,冯庸担心刘全福要是碰上激烈的战斗不但容易把自己的小命丢掉,还可能把辛苦招募训练出来的士兵都赔进去,所以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看着。冯庸既不想耽误刘全福的前程,又怕这家伙惹祸,他可不想因为违反军纪而要亲处理他,只好把他安排到新兵为主的5团去,跟着以沉稳著称的石青山再锻炼锻炼,磨磨那易冲动的性格。

    赵懿仁亲自送儿子上了火车,还再叮嘱只要找到合适的女孩冯庸马上就要回来成婚,否则就送到北京去,冯庸连忙点头答应,他知道母亲已经通知了所有的媒婆,要先给冯庸娶个妾,要求身家清白、相貌出众好生养,关键是八字相合,能生儿子。

    “少东家,我收到消息,说冯家大公子冯庸要先娶妾,关键就是要八字相合有生儿子的相,好像还挺急的样子。”李庆向纳兰明月汇报。

    “无聊,他娶妾跟我有什么关系!”纳兰明月一翻白眼,怒道。

    “不是您说有要重点关注冯家特别是冯庸的消息吗?”李庆故意装傻。

    “不要脸!臭男人都一个德性,才16岁就急着找女人!”纳兰明月小声嘀咕着。

    “少东家,您说什么?”李庆没听清楚纳兰明月的话。

    “没什么,还有事吗?”纳兰明月没好气的道。

    “哦,没什么了,既然你不感兴趣,那我拿着冯庸的八字也没用了。”李庆故意拿出一张小纸条出来作势要撕掉。

    “嗯,那个,嗯,既然拿了就放这吧,也许会有用。”纳兰明月说道。

    李庆转身偷笑着走了,纳兰明月拿起桌上的纸条看了一眼放进了口袋,这段时间不知怎么搞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他的样子,有关于他和他家里的信息都特别想知道。纳兰明月一直想跟冯家有些合作,还真被她找到了一个会,她已经派人将合作意向传递给冯家了,相信很快就会有回应。

    政府已经开始上班了,但没有过完元宵,北京城里还是一片过年的气氛,冯庸来到了南海报道,卫士通报相关部门后让冯庸在会客室等候。冯庸来到会客室,发现里面已经有了一个人,20多岁的年纪,一身笔挺的军装,身量不高但气度不凡,眉眼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自信的神采,见到冯庸进来微笑着点头示意。

    “我叫冯庸,今天第一次来这里,到参谋部报道。”冯庸向对方伸出了右,自我介绍。

    “我叫王庚,是来陆军部报道的。”王庚大方的起身与冯庸握。

    “看王兄的装扮也是军人啊,这军装真漂亮,不知是在哪个部队高就?”冯庸今天穿的也是军装,现在各地军阀都有自己的军装,五花八门的,2、28师的军装就是仿日式的黄色军装,冯庸也没看出王庚的军装来自那个部队,不过看着挺帅气的。

    “惭愧,我是军校刚毕业,还没有进过部队,看你的军装应该是来自东北吧。”王庚虽然刚刚毕业回国,但对国内的情况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知道东北军的军装就是这种仿日式的。

    “不错,我是从黑龙江来的,二十八师独立混成旅,你是哪个军校毕业的?”

    “美国西点军校”王庚回答的很平静,但语气充满了自豪。

    “西点军校!王庚?!你就是那个王庚!”冯庸突然记起了这个人,难怪觉得名字有点耳熟,这位仁兄在历史上也算一个知名人物。王庚,1895年出生,字受庆,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和西点军校的双料毕业生在任何年代都是个稀罕人物,但这哥们最出名的却是他和名媛陆小曼的婚姻以及他被好友徐志摩戴上的绿帽子。

    王庚微笑不语,大部分人知道自己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身份都是这个表情,他已经习惯了,他哪里知道冯庸惊讶的远不止这个。冯庸还想再聊两句,参谋部和陆军部都来人接他们了,冯庸只好作罢,相约晚上一起吃饭,王庚爽快的答应了。

    北洋政府参谋总长王士珍,号称北洋杰之首,在北洋系统内声望很高,但有什么争斗都喜欢找他调停,但他也仅限于声望高而已,并无实权。王士珍被冯国璋推到参谋总长这个位置上实属无奈,他对于冯国璋和段祺瑞的争斗已经厌烦,不想再搀和到纷乱的政治生活去,基本不管事,也很少来参谋部,次长陆锦接见了冯庸。

    参谋部就是个清水衙门,分到这里的基本是没什么背景的人物,段祺瑞让冯庸到这里来一是出于保护,二是觉得冯庸年纪还太小,也是方便他去航校学习,陆锦转达了段总理的意思,说话都客客气气的,冯庸代表的可是一省督军,实力可比他这个没有实权的次长强多了“冯上校,以后关于航校的事情就由你负责了,你随时可以过去,我们这平常也没什么事,你要是在航校忙不过来也没关系,有什么事情我会派人去航校通知你的。哦,对了,总理说你这边忙完了去他那里一下。”

    “好的,谢谢陆次长,以后还请您多多关照啊。”

    “哪里的话,你太见外了,冯上校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以后有什么好事可要记着老兄啊,呵呵”

    !!
………………………………

七一、徐树铮与王庚

    ()  离开了参谋部,冯庸到了总理办公室,又碰到了王庚正在里面,两人微笑着点头示意。

    “你们两认识?”段祺瑞见状问道。

    “刚刚在大堂见过,王兄的大名我可是久仰了,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呵呵。”冯庸解释。

    “嗯,你也很不错,都是年少有为,我让你去参谋部管航校方面的事情,正好方便你学开飞,还满意吧。”段祺瑞笑道。

    “太满意了,谢谢总理关照。”

    “也不是让你白去的,你既然看好飞的作用,那就给你个任务,组建起咱们自己的空军。”

    “总理,建立空军势在必行,不过现在还不是最佳时。”

    “哦,为什么?”

    “现在欧战正酣,同盟国和协约国自己的飞都不够用,咱们要是现在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