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激发了希腊的民族主义,凝聚了希腊民族的情绪,然后拥有了起义的条件。1820年,一个在俄罗斯开茶社的希腊人依普希兰狄斯开始筹备起义,依普希兰狄斯也是希腊人秘密政治组织友谊社的领袖,这个友谊社由俄国希腊侨民组成,一直致力于让祖国脱离奥斯曼统治独立的事业。
1821年3月4日,依普希兰狄斯组织軍队越过俄国国界,率领起义军在罗马尼亚的雅西号召希腊人民起义。3月23日,起义波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各区。4月7日,斯佩采岛宣布起义,支援伯罗奔尼撒半岛起义。4月22日,普萨拉宣布起义;28日,伊德拉岛起义军民控制科林斯地区。5月7日,阿提卡地区的武装村民冲进雅典,迫使土军退守科林斯城。至此,起义军几乎席卷整个希腊的大部分陆地和爱琴海许多岛屿。
此时依普希兰狄斯甚至还没有进入希腊国土呢,看到形势大好,立刻决定领军进入希腊。6月依普希兰狄斯率起义军进入希腊时,在边境要塞与土军交战,结果被土军打败,依普希兰狄斯逃亡奥地利。7月,战斗日趋激烈。10月5日,希腊军民攻占特里波利斯城。起义军不久几乎全部解放伯罗奔尼撒半岛。
起义之后,奥斯曼帝国调兵镇压起义,他们的效率底下,可是军纪很差,不但对希腊居民进行大屠杀,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大量使用奴隶的国家,因此还大量贩卖希腊居民做奴隶。
希腊人多信仰希腊正教,是基督徒,俄国的东正教是从希腊传过去的,跟基督教的根本差别在于是不是承认罗马教皇为宗教首领。所以西方国家都对奥斯曼帝国屠杀希腊人不满,俄国人表现的更加强烈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这一切都太巧合了,就在俄国处心积虑想打击一下奥地利的时候,突然他们的注意力就被转向了希腊,巧合的让人怀疑其中的问题。
希腊人起义这是一个意外事件,也许其中有俄国人的背后推动也不一定,因为毕竟起义的号召者是俄国境内的希腊侨民组织。
但周琅还是感觉到不对劲,因为俄国人这一转向,可能将改变西欧的阵营,首先俄国要借机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的话,那么英国人肯定会反对,尽管地中海势力复杂,但英国依然是这里的第一大势力,拥有制海权,俄国人进入地中海,是英国绝不会答应的。
因此这一转向,最大的得利者是奥地利。周琅不怀疑奥地利支持了这次希腊的起义,但他怀疑奥地利推动了俄国的军事转向。
果然俄国的要求,奥斯曼帝国没有答应,没法答应,答应不镇压希腊?那等于同意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拥有广大的领土,允许希腊独立,那么保加利亚怎么办?波斯尼亚怎么办?连锁反应之下,奥斯曼帝国很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欧洲领土。
所以硬着头皮都要镇压。
奥斯曼帝国继续镇压希腊起义,俄军一次为借口越过边界,而且是越过刚刚从奥地利收回的比萨拉比亚领土,进入的是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迅速战胜这里的奥斯曼帝国軍队,将战线进一步推进到了保加利亚境内,通过保加利亚直逼伊斯塔布尔。
奥地利帝国此时也向奥斯曼发动了攻击,他们派兵进入了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南斯拉夫一部分)。
之前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发出通牒的时候,奥地利也发出了通牒,奥斯曼帝国同样拒绝,所以奥地利也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派兵越过了边界。
现在看来,奥地利和俄国已经对瓜分奥斯曼帝国达成了协议,应该是俄国得到巴尔干半岛上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奥地利得到波斯尼亚地区。
问题是,奥地利夺取波斯尼亚应该问题不大,奥地利已经得到了达尔马提亚海岸,几乎包围了波斯尼亚,得到波斯尼亚之后,就能将达尔马提亚海岸跟奥地利本土连为一体,几乎找不到在这一带阻挡奥地利的力量。而且得到波斯尼亚,对奥斯曼的损伤并不大,这里只是奥斯曼帝国的边陲之地,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利益更没有影响,唯一在这里有发言权的意大利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邦国,本身最有实力的北意大利,都在奥地利帝国的控制之下。
可是俄国想要达到战略目标,那就是地狱般的难度。首先保加利亚就位于伊斯塔布尔的北方,俄国占领这里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夺取伊斯塔布尔,夺取伊斯坦布尔,则控制了土耳其海峡,俄国就能从黑海,一路延伸到地中海。
英国肯定会遏制,法国也绝不愿意看到俄国这样一个强国势力渗透进入地中海的,英法两国马上就会采取行动,有英法两个大国支持,普鲁士一项是跟随英国战略的,那么整个欧洲几乎就站在了俄国的对立面。
周琅觉得,俄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战略目标。
果然英法很快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英国舰队开始在爱琴海巡航。法国向俄国提出警告,要求他们不要向伊斯塔布尔进军。法国跟奥斯曼帝国有长期的友谊,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就冒天下之大不韪,跟异教徒国家奥斯曼结盟,目的是针对当时哈布斯堡帝国(奥地利)。
现在法国再次提出对奥斯曼帝国的支持,让奥斯曼帝国把战争进行下去的信心更足了。
至于希腊,则在强国利益下,暂时被放弃了。如果英法逼退俄国,也许他们还会逼迫奥斯曼承认希腊独立,但在俄国退缩之前,奥斯曼帝国是他们的盟友。
周琅不关心奥斯曼帝国最后会怎么样,他只关心中国能从中得到什么,他向欧洲公司发出指示,允许他们深度参与希腊独立战争,至于支持谁,由欧洲公司自行判断分析,只要利益最大化,支持谁都可以,而且可以不用考虑配合中国外交部门的政策,一切以欧洲公司自己的利益考虑。
这意味着周琅许可欧洲公司在希腊问题上,跟中国政府站在对立面。当然这种情况未必会发生,但只要符合欧洲公司的利益,就可以发生。
至于中国对希腊的态度吗,那就是没有态度,那么远一个地区,跟中国八竿子打不着,鞭长莫及,中国目前对欧洲的直接影响,其实就只能影响到俄国。
所以周琅的一切政策围绕俄国进行,他决定大力支持俄国的行动,不管俄国跟谁打,只要是跟欧洲国家打,只要是欧洲在分裂,周琅就大力支持。
俄国人也确实需要这种支持,因为他们希望向中国借款。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提前还清中国债务的原因,不仅仅是收回恰克图那么简单,他还需要维持俄国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信用。
………………………………
第三百节 俄国被坑的很惨 2
欧洲公司这边很快就发现问题的古怪。
他们收到了奥地利人合作的建议,奥地利以支持希腊独立为立场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他们提出希望奥地利海军可以跟欧洲公司的海上力量合作,支持希腊人的正义战争,可奥地利绝口不提打着同样旗号的俄国。
奥地利人并不试图建立一个针对奥斯曼帝国的,中国欧洲公司、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三方联盟,而只是希望跟中国欧洲公司合作。
欧洲公司在欧洲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并不在欧洲范围内,主要还是在非洲,他们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航路,跟埃及有一定的合作,军事基地却没能建立在埃及国土上,而是在索马里半岛南方的木骨都束(摩加迪沙文名)。
这是一座天然良港,格勒迪苏丹国控制着这里,欧洲公司并没有占领这里,而是跟当地苏丹达成了协议,租界里土地建造码头,作为后勤基地。但由于格勒迪苏丹国拥有相当的实力,所以并没有在这里殖民,也没有建立军事基地,军事基地主要在红海出口的吉布提,当地也是由几个较小的苏丹国统治,但实力都很弱,欧洲公司跟他们签订了保护协议,不干涉他们统治的情况下,控制了港口区域,建立了码头、要塞,建立了军事基地,主要是海军基地。
欧洲公司打造了一支二十艘三级战列舰为主的舰队,为往来商船提供护航服务,这一代的海盗实在是太多了。但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这一点欧洲国家都很清楚。
如果有欧洲公司的配合,奥地利有信心击败奥斯曼帝国的海军。
欧洲公司可以考虑这个建议,至于答不答应,就看奥地利的开价了。奥地利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希腊人居住的克里特岛交由欧洲公司管辖,这是一个动人的提议,难以拒绝。
欧洲公司一直试图在地中海建立一个自主的基地,之前的目标放在西西里岛,可这座岛屿是按照欧洲政治制度,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统治的,法国波旁王朝也已经复辟,夺取这里将会引发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抵制,加上这是对欧洲传统政治的破坏,很可能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风险太大。
西西里岛拥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古罗马时代就是罗马的粮食基地,人口稠密,不缺乏劳动力,还是从马赛到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地,控制这里意义重大。
虽然克里特岛卡在爱琴海海口,地理位置同样重要,但希腊、奥斯曼甚至俄国的黑海地区,都不是欧洲公司的主要贸易对象,因此克里特岛的价值有限,并不在考虑中。
但这座岛也不是不能经营,这里也位于苏伊士到法国的航道所经支出,作为欧洲公司的一个立足点的话,对欧洲公司在地中海的商业拓展,也能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但是西西里岛,欧洲公司就值得深度介入欧洲战争,甚至直接参战,可是为了一个克里特岛,似乎不太值得。
而且现在欧洲公司,主营业务虽然面向欧洲,可实际上大量的贸易是跟非洲进行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同为中国公司的非洲公司,从非洲公司这里采购各种物资,南非的羊毛,粮食大量向地中海一带人口众多的国家出口,还有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同样是欧洲传统的粮食供应商,从古罗马时期就开始扮演这一角色了。
欧洲公司管理苏伊士运河,依靠的也是埃及的阿里王朝,可在法理上,阿里王朝只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区,阿里的帕夏头衔,只相当于中国的总督,是奥斯曼帝国皇帝任命的,奥斯曼帝国皇帝,称作哈里发,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王冠,还是所有信仰回教的人民的君主,这个大义让阿里一直不敢自立称王,就好像除了教皇的加冕,欧洲国家的君主擅自称王很难得到民众认同一样。
也是这种原因,尽管阿里拥有自立的实力,可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埃及跟奥斯曼帝国的这层特殊关系,让欧洲公司不得不考虑,要夺取克里特岛,他得先确认埃及人的态度。
阿里王朝此时可不是一个菜鸡,在开国君主阿里的统治下,实力已经隐隐在奥斯曼帝国之上。
阿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清洗了统治埃及五百年的马穆鲁克势力。马穆鲁克相当于埃及的封建领主,他们掌握着地方的包税权和土地的,拥有自己的武装,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埃及的总督也只能出自这个阶层。他们控制着埃及的所有权力。
1811年3月1日阿里以帮助奥斯曼帝国的哈里发镇压阿拉柏半岛的反叛势力为由,邀请开罗附近的马穆鲁克大小头领及其随从470人前往萨拉丁城堡出席宴会。平素骄横惯了的马穆鲁克头领根本不会想到阿里敢把他们怎么样,结果他们遭到了屠杀,只有一个人漏网,这就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萨拉丁堡屠杀事件。紧接着,穆罕默德·阿里在全国展开大搜捕,一共消灭了一千多人,残余分子或仓皇逃窜各地,或就地宣誓效忠阿里。
消灭了马穆鲁克集团之后,阿里取消了他们的包税领地,并收归国有。推行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系,打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权。
清洗了旧势力之后,可以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他改革赋税制度,废除包税制和宗教地产的免税权;大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革新农业技术,鼓励发展优质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产。
在工业方面,创办以军事工业为主的埃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兴建官办纺织、造船、军火等工厂,积极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允许少量企业由私人资本家经营,限制外商投资;引进西方先进设备进行仿制,聘请外国技师培训本国技术力量。
在贸易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向人民销售本国产品,豁免出口税以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用本国铸造的货币取代奥斯曼帝国货币,确定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稳定物价;在全国实行商业垄断,产品由国家专门机构统购统销,在国外开设商馆经办进出口贸易。
这一套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虽然长久来看大大阻碍民间工商业发展,可短期内,将农业、工业、商业的所有利益抓在了政府手里,以埃及这样一个富庶的地区做后盾,中央政府掌握的财政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以充足的国家财政做支撑,以强大的中央集权为后盾,他废除传统的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按照欧洲方式改组陆军,聘用西方军事专家训练新军;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创办军官学校以及步兵、炮兵等各种学校。埃及迅速成为中近东地区一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阿里王朝在外交上,一直打着奥斯曼帝国的大旗,到处帮奥斯曼帝国镇压叛乱,从年,连续八年出兵阿拉柏半岛,镇压瓦哈比教派反对奥斯曼人统治的起义,并占领麦加和麦地那,尽管阿里是以奥斯曼帝国的名义,来扩张自己的实力,可他对奥斯曼帝国一直保持着名义上的附属关系,欧洲公司不得不考虑埃及的态度。
果然阿里并不支持欧洲公司占领克里特岛,至于原因并不清楚,总之不可能是阿里所说的他们站在哈里发一边的理由。历史上埃及也是跟奥斯曼帝国组成联军镇压希腊独立战争,其中埃及軍队甚至是主力,派遣了海陆军九万人参战。
欧洲公司还猜测,是阿里王朝并不想让欧洲公司的势力渗透进入地中海,这样欧洲公司就不得不一直依附于埃及的庇护,在埃及的支持下管理苏伊士运河,每年为埃及提供上百万英镑的财政。而且还不得不以埃及作为进出欧洲的后方基地,从埃及采购大量的后勤物资,又为埃及提供数以百万的商业利益。一旦欧洲公司在欧洲立足,对埃及的依赖就会变小,这不是埃及人愿意看到的。
另外有一点,欧洲公司猜测阿里王朝对欧洲也有野心。这几年阿里四处扩张,往东南方向扩张到了阿拉柏半岛,往南沿着尼罗河攻占了苏丹,修建了喀土穆。最近则跟奥斯曼帝国使者往来不断,恐怕已经在商议关于希腊的问题。
阿里王朝不支持欧洲公司,公司的暂时不打算为了克里特岛开罪埃及,因此并没有接受奥地利的联合要求,继续静观其变。
而奥斯曼帝国已经把战争的主要方向调整到保加利亚,而不是镇压希腊独立了。
俄国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奥斯曼軍队节节败退,对方已经进逼伊斯坦布尔,此时保卫首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至于希腊人,已经顾不上了。
第八次俄土战争,提前打响了!
………………………………
第三百零一节 俄国被坑的很惨 3
俄国海军在黑海歼灭了奥斯曼舰队,然后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主力軍队则不断向伊斯坦布尔挺进。
奥斯曼帝国也算有种,战争甚至是他们先打响的,在俄军进入奥斯曼多瑙河领土后,他们率先向俄国宣战,背后则获得了英法的支持。
俄国则在中国得到了支持,他们得到中国金融势力帮助发行3亿卢布的承诺,分十年还清,年息7厘,以俄国的信用水平,能借到这个利率的贷款,已经不错了。
沙皇已经稳定了俄国混乱的币值,1卢布含金量确定在0774234克黄金,10卢布大概兑换1英镑,只有中国1两黄金纸币的四十八分之一,但由于中国纸币的坚挺,其实汇率一直在50卢比对1中国两的高位。
沙皇有3000万英镑的借款,这场战争的经费相对充足,加上俄国跟奥地利有协议在先,奥地利不会出兵帮助英法,而且还在跟俄国联合攻打奥斯曼帝国,俄国人相信他们可以占据保加利亚,这样就能突破土耳其海峡的封锁,闯入地中海,大大改善俄国不利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世界航道的中心。
法国波旁王室一直对法国軍队不信任,这几年一直就没有什么军事行动,而且軍队规模一直压缩的很厉害,连二十万都不到,驱除防御本土的卫戍部队,能用来对外征战的軍队,绝不超过十万,英国一直依赖欧洲大陆国家进行陆地战争,主要打手是普鲁士,普鲁士在北欧,根本不可能派兵到南欧来,所以英国这一次找不到打手,而且俄国还收到了一条利好消息,英国占领的葡萄牙发生了起义。
拿破仑失败之后,英国人一直赖在葡萄牙不走,不但保持十万人的占领军,而且处处干预葡萄牙内政,建立了一个葡萄牙傀儡政府,督政府。
大量英国商品涌入葡萄牙,来自巴西的殖民地收益断绝,导致葡萄牙经济陷入困境。面对着政治和经济危机,葡萄牙民众在1820年8月24日发动了波尔图起义,推翻了英国人的傀儡葡萄牙督政府,并随后在里斯本举行了选举,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宪会议成立之后,立即向里约热内卢请愿,要求国王若昂六世即刻回国。恢复葡萄牙王室的统治。
俄国判断,英国为了应付葡萄牙人,绝不可能抽调陆军兵力。而英国海军不可能度过俄国封锁的土耳其海峡。这样俄国只需要击败奥斯曼帝国,就能达到冲出黑海的战略目标,这可是彼得大帝时代起,就一直渴望的战略目标啊。
可是俄国人忽略了一个对手,奥地利!
俄国人确实看到了英法的困境,但英国人对自己的弱点更清楚,他们无力跟俄国在南欧进行争夺,可拿破仑战争中夺取的地中海制海权又无法放弃,法国出兵很困难,该地区就只有奥地利有实力制衡俄国。
一时间奥地利成了英法争相拉拢的对象,从之前面对俄国威胁,孤立无援的处境,瞬间就成了一个各国需要依赖的地位。
不得不说梅特涅的外交水平,不愧为俾斯麦之前第一人的称号。他只是小小的利用了一下俄国对地中海的野心,就让英法,尤其是英国不得不拉拢奥地利,而不是之前奥地利要依靠英法抵挡俄国。
一时间维也纳的宫廷成了比战场还热闹的聚会之所,各国使者出入这里,俄国人、英国人、普鲁士人、法国人,还有波兰人,他们都在这里寻求他们的利益,梅特涅再次获得了合纵连横的有利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他有米下锅了,一锅好饭当然会做出来。
这锅好饭让俄国人吃的很烫嘴,也很愤怒。之前当奥地利答应归还比萨拉比亚的时候,他们跟俄国达成了私下协议,奥地利支持俄国夺取多瑙河流域和保加利亚,俄国则支持奥地利吞并波斯尼亚,双方之间的塞尔维亚继续保持1815年大革命后获得的高度自治。
可现在奥地利人反悔了,他们认为为了欧洲的和平,大家应该互相让步,但这哪里是互相让步,分明就是让俄国做出单方面让步。奥地利希望俄国可以后退到至少巴尔干山脉以东地区,同意俄国夺取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多瑙河下游公国。
俄国人拒绝了,奥地利要的就是俄国的拒绝,他们对多瑙河流域更有野心。这几乎是奥地利最便捷的通海渠道,在没有火车的时代,出海口必须依托大河,否则成本太高,达尔马提亚海岸附近有高高的山脉阻隔,有没有良好的河流出口。
另外奥地利帝国的重要城市,都建立在多瑙河流域,奥地利的首都和匈牙利的首都维也纳与布达佩斯直接就在多瑙河河畔。多瑙河中下游平原地带,又是物产丰富的地区,古罗马时期这里就有罗马人开辟的家园,罗马尼亚之所以叫罗马尼亚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是让奥地利独自跟俄国争夺,国力上又不够,现在俄国人在各种外交手段下,将英法等强国逼入了奥地利一方,一个类似于反法同盟的组织隐隐出现。
俄国拒绝了奥地利、英国和法国的提议之后,三国立刻进行谈判,组成了一个针对俄国的同盟。
他们结盟之前,首先把利益分清楚,三方一致同意支持希腊独立,但在击败俄国之前,不向奥斯曼帝国施压,以便利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对抗俄国;划分地盘上,奥地利提出了对多瑙河下游的要求,他们没有俄国人那么大的胃口,不需要控制土耳其海峡,因为奥地利本就拥有跟地中海相通的港口。所以他们不要保加利亚,只争夺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