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一笔1000万金两债券,公行会固定收三个点的佣金,至于公行能从中国市场上拿到多低的利率,那就看投资对铁路公司的前景预期了。不过公行评估认为,至少得以7厘的利率才能拍卖出去。
公行跟大周官府的债券发行都是这样,跟官府收一笔固定的佣金,然后公行先用纸币垫付,接着公行在债券市场上拍卖、分销相关面值的债券。由于大周朝廷信用良好,很少有超过3厘以上的利息,这让皇太子感到愤怒,觉得公行是在羞辱他。
果然公行在广州拍卖的债券,直到提高到平均8厘的时候,才被各种包括钱庄等金融机构在内的投资者拍卖下来,拍卖的方式是在债券市场上按照荷兰式拍卖,降价拍卖,以一万两为一笔,进行竞拍。参与拍卖的,都是达投资人。这些大投资人拿到债券之后,大多数都是分销出去,这就是二级市场了。
但这些皇太子顾不上了,得到公行的资金之后,铁路继续顺利修建。以前用铁路债券做抵押发行的纸币,也被公行按照票面价格逐步回收,换成公行纸币。当然铁路银行的债券,也都交给了公行,作为公行赎回这些纸币的报仇。
在皇太子看来,性质其实没变,不过之前作为铁路公司大债主的铁路银行,变成了货殖公行而已,结果铁路公司做债主的时候,股票、债券河纸币都靠不住,公行做债主的时候,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让他气氛不已。但这就是商业的核心:信用!
公行其实也不乐意做铁路的大债主,他们承接来的那些债券,在合适的世纪依然会拿回国内拍卖。
一来一去,公行其实自己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甚至还赚取了丰厚的佣金,结果就收取了美洲地区的纸币发行权。还是那个原因:信用!
事实上公行之所以愿意介入,除了要收取纸币发行权之外,也是因为得到了国内总行的交代,而总行则是授命于皇帝。
周琅得知皇太子在美洲玩的金融套路之后,马上就明白这把戏肯定会破产,倒不是铁路公司靠不住,而是商业投资者很难等待一条十年后才能修通的铁路来获得回报。这意味着这套发新债,还旧债的把戏,必须滚动十年。
不管是一穷二白的铁路公司,还是美洲的官府,都没有让投资者十年看不到回报的信用,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几十年不分红,那是建立在荷兰成熟的商业文化,以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的基础上,如果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持续投资十年才能见到回报,恐怕投资者也不会有那个耐心。
所以周琅才跟公行总掌柜伍秉鉴打了招呼,让他在不伤害皇太子脸面的情况下,解决铁路公司的问题。周琅是看好这条铁路的,在美国修铁路如果都还不能盈利,恐怕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很难盈利了。因为美洲官府授予了铁路公司太多的利益,铁路两侧60公里的土地资产,一旦铁路修通,将价值连城,更何况还有采矿权呢,落基山脉虽然难行,可是矿多,难保铁路两侧不会出现大型矿产。
于是才有了公行美洲分号的掌柜出面化解皇太子危机,而公行总号和周琅都没有表态,仿佛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周琅如此照顾皇太子的脸面,当然是怕给年轻的儿子心理造成障碍,年轻人伤了脸面,容易走极端,如果是小门小户的,那也就罢了,可他是皇太子,命中注定的皇帝接班人,手里的资源太过庞大,他走了极端,会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
周琅如此小心翼翼维护儿子,也不是溺爱孩子,虽然这是他的嫡长子,是他跟陈三妹在大周二年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但周琅对儿子的教育是十分严格的,之所以格外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并不是出自感情上,而是出自现实考虑。
因为这个儿子背后的外戚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强大到,他一出生,周琅想都不想,直接给他起名周继统,摆明就是要让他继承皇位,三岁就直接册立他为太子了。
皇太子身后的外戚势力有多强?周琅自己都摸不清。这些外戚势力,也是出于他意料之外出现的。这些外戚,并不是陈三妹的家族势力有多强,陈三妹的哥哥都让周琅赶到美洲来当海外天子了,国内那些亲戚自然更不成气候。
但至亲的外戚没有,却有一大群义亲的外戚。这是陈三妹给儿子挣下的最大一份家业,是陈三妹这些年来先后收养过的三十多万孤儿。
当年周琅不忍心看着战乱让孤苦流离失所,在台湾就开始建立军士慈善堂,谁能想到,这些从军人慈善堂出来的少年们,会成为大周官府的中流砥柱!
由于当兵吃粮在中国一直都不是一份正经的职业,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早些年很难找到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读书人当兵。军人慈善堂一直在办学校,在台湾的第一批孤儿不少都是陈周全打击的地主家的子弟,许多本就开过蒙,至少识字。这些七八岁甚至最高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学校读几年书之后,很快就被安排进了官府和軍队的技术岗位。
由于周琅前期,直到抢了圆明园之前,都很难得到地方读书精英的认可,因此前期几乎就是靠这些孤儿学生顶着,结果就是这些人渐渐成长成骨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
………………………………
第三百三十九节 不同凉热
出于感情也好,出于投机也罢,这些孤儿都愿意喊陈三妹一声妈妈。
他们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被贴上了陈三妹义子的标签。
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必须得拥护陈三妹的儿子,至少是在陈三妹的儿子跟其他妃子的儿子争夺皇位的时候,他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陈妈妈的孩子背后,否则他们就会被贴上叛徒的标签,这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心,只是文化大环境就是如此,他们都是提前被贴上标签,划定了圈子的人。
所以周继统一出生,他就没有选择,将来必须当皇帝周继统一出生,周琅也没有选择,只能立他当太子。
因此周琅一边给这个儿子进行最严格的教育,一边还要担心他会在严格教育和锻炼中影响性格。万历皇帝在张居正的亲自教导下,不可谓不严格,连皇太后都要用张居正的名字来吓唬小皇帝,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万历,后来性格乖张,抄了张居正的家不说,而做出了三十年不上朝这样的荒唐事。
相比较朱珪,张居正真的不是一个好老师。朱珪只教育了嘉庆一段时间而已,却让嘉庆一辈子把朱珪当父亲一样敬重。张居正和朱珪这种帝师,教育皇帝或者皇子的时候,不可能单纯把对方当作普通学生,往往都有政治目的。
张居正大半是希望严格教育万历,让万历将来继承他改革的事业朱珪未必没有通过培养嘉庆,然后完成他作为一个文人的远大抱负的想法。历史上,嘉庆亲政之后,朱珪通过嘉庆确实做了不少事,比如结束了文字狱,但可惜他活的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死了。
皇太子身边同样少不了这样的人,周琅聘请的那些博学大儒,虽然未必有通过太子实现他们自己抱负的打算,但通过培养太子,达到他们目的的想法肯定有。但这是无法避免的,请的那些西方学者,同样会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太子。教育吗,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我驯化的过程。
而且周琅虽然跟一些大儒的观念格格不入,但依然坚持聘请他们教授皇太子,原因很简单,他儿子将来要统治的,就是这些人的后代,不了解这些人的思想怎么行?请西方学者,则是希望皇太子能够有更开阔的眼界,别像满清的皇子那样,以为世界上除了中国,都是一群小国呢。
但教育有时候就像赌博,压的是同样的宝,开出来的结果是什么,解开盖子之前,谁都不会知道。给皇太子请了中西学者,最后他学成什么样子,就真的不确定了。有可能他会成为一个仰慕西方文化的改革者,比如彼得大帝也许会成为一个本土文化的捍卫者,比如路易十六。
学者们只能把学识和经验教授给学生,学生能学成什么样,有时候真的要看天分。
总之皇太子很懂西方哲学、历史等精英教育内容,但骨子里越来越像一个说一不二的君王,这也不能说他被中国大儒给影响了,毕竟全世界这种君王相对更多,中国有秦皇汉武,西方也有凯撒亚历山大。
周琅并不担心太子的性格强势一些,因为他将来继承的国力容许他强势,他担心的是太子过于好大喜功,那样多大的国力也会被耗空。隋朝强不强?隋文帝比李世民更早降服草原民族,得到天可汗的称号,隋朝积攒的粮食唐朝吃了二十年,可隋朝二世而亡。
所以周琅早早把皇太子送到軍队中历练,让他亲眼看看战争的残酷,同时对他进行专业的军事培养,让他不至于过去惧怕战争,总之既要让他懂战争,又不想让他热衷于战争。
周琅可谓是费劲了苦心。
作为一个统治三亿多人的皇帝,而这个大帝国还出于变革时期,周琅能用于培养儿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过于关心皇太子的成长,相对就忽略了其他儿子的成长。
无心插柳柳成荫,皇太子在各方面表现的并不出色,反倒是另一个儿子展现出了颇为强干的能力。
这个儿子比皇太子还大一岁,是周琅北伐前,就怀上的,攻下南京不久,就出生了。
周琅当时北伐在即,祈求平安,给这个及时出生的儿子取名周成功!
可惜的是,他母亲只是一个婢女,身份低微,如果皇后无子,他以长子身份,倒是有可能继承皇位,可惜的是第二年陈三妹就剩下了周继统。皇后有了嫡子,而且皇后培养的义子实在太多,周成功就失去了所有可能的希望。
尽管周琅关心的少,但作为皇子,教育条件是不会差的。他也是跟一些大儒学习,甚至小时候就是跟皇太子接受的一样的教育,只是个人资质、老师的重视程度等等,肯定是有差别的,结果也就不同。
作为长子,周成功虽然受到周琅的关注不及皇太子,但相对其他的弟弟们,依然是要多一些的。
他稍大一些,皇太子去了军校,他则被安排进了大学学习。至于学生们并不强制,到了十六岁,就干脆安排他去国外学习了。因为周琅发现一个问题,作为表现出色的皇子,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向他靠拢,周继统将来继承皇位是铁定的,那么竞争者的出现就没有意义,反而会引起激烈的皇权斗争,这必须杜绝,所以将他送到了国外,让他跟国内势力脱离开来。
就这样,十六岁的周成功,隐藏身份,进入了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当时英国人刚刚打败了拿破仑,整个英国开始出现一种膨胀起来的大国心态。
在这种氛围中,他在牛津大学默默读完了四年大学,然后回国看望了母亲之后,又被周琅安排去了欧洲,在欧洲公司担任职务,这时候他可以亮出身份了,以中国皇子的身份,更容易帮助欧洲公司拓展业务。
那时候欧洲公司的运河刚刚修通,欧业务发展很快,周成功因为在英国贵族学校学习的背景,被安排在欧洲公司伦敦分部做主管,但这个主管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他不可能去处理具体事务,他更像是一个公司的吉祥物,整天出入上流社会的各种沙龙、酒会,跟英国上层各路势力交往。具体办事的,自然有更专业的专柜和技术职位来负责。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十六岁就等于被流放到了外地,他婢女出身的母亲唯唯诺诺惯了,根本不敢在周琅面前为儿子求情,但哪有母亲不心系儿子,又哪有儿子不想念母亲的道理。因此周琅心中对这个儿子多少是有一些愧疚的,跟儿子的信件往来一直没有断过,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下做父亲的关心。
在信中,除了简单的问候外,其实两个男人之间的沟通是很少的。儿子规规矩矩,遇到节令必然会给周琅写信问安,中国的节令很多,二十四节气,每个月至少写两三封信。周成功很谨慎,只谈生活,谈见闻,决口不提政治。
周琅也从生活上关心他,经济上不用担心,欧洲公司提供的薪水足以让他在伦敦过上体面的生活,周琅只能从饮食习惯上,气候上交代一番。这话说多了,周琅自己都觉得虚伪。作为一个父亲,跟儿子只能将这些没味道的话的时候,真的很悲凉。
于是他开始把自己皇帝的身份放在以前,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父亲那样,跟儿子进行沟通。周琅告诉周成功,如果遇到什么人生上的心结,都可以敞开心扉跟自己谈,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国家、权力,这些都可以作为父子之间讨论的话题,或者诉苦也可以。
但周成功依然不谈这些,表现的对自己的一切很满意,对皇帝充满了孝敬。
孝敬个屁!
周琅有时候看完信都会骂娘,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父慈子孝的关系。
黑海铁路开通之后,中国到伦敦的时间大大缩短,周琅觉得自己作为父亲,可能永远无法跟这个儿子敞开心扉,但他母亲应该可以。于是告诉周成功,要他定期回来探望一下母亲,也可以把母亲接到伦敦住上一段日子。
周成功于是每年回来探亲一次,然后把母亲接到伦敦住上几个月。表现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连周琅都以为,这儿子没什么野心。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皇太子的优势太明显了,强大到连皇帝都没有选择,更何况一个庶出的皇子呢。
真正让周琅开始察觉出这个儿子不一样的时候,是他不断推迟自己的婚姻。
周琅不是普通的老人,他不急着抱孙子,可儿子到了给结婚的年纪,给安排婚事,也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但周琅比较开明,跟儿子商议,希望选一个让他自己满意的。毕竟政治上无法给这个儿子留下太多的遗产,希望他能更多得到普通人的幸福。
这时候周成功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希望自己的妃子让自己去找,请求周琅同意。
这让周琅极为意外,因为即便是欧洲,王室贵族也流行利益联姻,没什么自由恋爱的观念。但他因为愧疚,还是答应了儿子这个请求。结果周成功的婚事一拖再拖,他其他弟弟们早就安排跟大臣或者贵族女子完婚,太子正妃虽然没有定下,但已经娶了了两个侧妃。
周成功却一直单身,后来从欧洲公司传回的消息称,周成功长期出入伦敦社交圈子,竟有不少欧洲权贵家族有兴趣联姻,介绍他们未出阁的女儿在交际场上跟周成功结识。
这种情况,让周琅不由怀疑,莫非在欧洲文化下成长起来的这个儿子,打算娶一个欧洲贵族女子为妻?
………………………………
第三百四十节 壮志难酬
周旋在烈酒、烟草味道,故作斯文的各色面孔,虚伪无比的互相恭维,以及旋转的脚步和扭动的腰身之间,是非常累的事情。
这些都是周成功的工作,结束一天的应酬,他返回位于皮卡迪利大街上的住宅休息。这不是一所特别大的豪宅,而是一栋三层小楼,只有十几个房间,一楼是会客大厅,二楼是卧室,三楼是书房。
这里平常也是宾客如云,但作为一个中国皇子的住宅就显得有些寒酸了。但这里是伦敦著名的富人区,旁边就是白金汉宫,地价高不说,关键是很难买到大片的土地。过去这里作为中国驻伦敦领事馆,欧洲公司成立后,代办了中国欧洲事务,这里成为欧洲公司的资产。
可欧洲公司又是一家商业公司,所以这块地产就成为周成功的住所,方便他跟附近权贵交际。欧洲公司总部搬去了金融城,那里同样寸土寸金,用作公司跟合作伙伴结算的总部。公司在日渐繁华的牛津街还有一座大型商城,那是按照皇帝当年提供的意见修建的,耗费了100万英镑,是牛津街上最宏大的建筑,当地人称中国宫。
中国宫的建筑样式,基本按照中国建筑模式打造,是一座单层建筑,十分的精美复杂。周成功觉得,公司把这座宫殿用的十分掉价,其中的陈设许多是皇帝送的大量的清宫珍藏,这些都是有档次的。可公司把其当成了集市一样,任人参观。听说也是皇帝的意思。
周成功成为伦敦负责人之后,马上改掉这种做法,封闭了中国宫。展品依然丰富,而且除了真正的清宫珍藏之外,还有大量的精美手工艺品。但能够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品的,只有那些得到公司邀请的贵客。周成功经常在哪里举办各种酒会、舞会。有时候也会借给英国甚至欧洲其他地区的贵族朋友,让他来招待客人。
周成功知道皇帝的意思是希望通过展览扩大贸易,这点上周成功不敢改变,所以中国宫依然接受客户的订单,他们看中的任何产品,只要他们希望得到,都可以通过公司从中国专门定做。不管是一人高的大花瓶,还是珊瑚为干、黄金为枝、白玉雕花、宝石为蕊的各种珠宝攒制的金玉珊瑚盆景,都可以定做。而且还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做,花瓶可以设计成古罗马、古希腊式的,也可以按照中国绘画技法,只要顾客有要求,公司有专业的设计师负责设计,最后送回国内加工。这些设计、制作一体的法国奢侈品模式,已经在中国工艺品行业广泛推广。
能从中国宫定做商品的,绝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消费不起动辄上千上万英镑的奢侈品。所以周成功改革之后,不但没有影响生意,反而扩大了贸易。但皇帝还是来信让展览公开,皇帝的意思是向欧洲宣传中国文化。
这一点周成功十分不赞同,觉得这跟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两样,觉得是皇帝个人的情节。郑和下西洋耗费了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既没有建立殖民地,也没有建立商业基地,连航路开拓的意义也没有,走的都是传统商业航线,最后随着下西洋结束,什么都没有收获。
但周成功不敢违拗皇帝的意思,他决定只在美洲的周三进行展览,而这一天是他的休息日。
今天就是周三,弄完一批新式广扇展览之后,周成功感觉很累了。
回到自己的卧室,他连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踢掉鞋子,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出神,他的出路在哪里啊!
皇太子的待遇,他说不羡慕是假的。他不求自己能有皇太子那样的优待,可他连掌一县的权力都没有,哪怕让他当个县令,治理地方也好啊。但别说治理地方,他连待在国内的资格都没有。
他并不怪他的父亲,他们这种位置的人,比寻常人更加无奈。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发配到了英国,还不是因为大批人希望他能站出来对抗皇太子。皇太子的势力太强大了,所以反对的势力也多。皇太子身后站着大量的外戚,那些被压制的正统科举官员不可能甘心,王辅茞死后,他们需要一个领袖。皇太子做不了他们的领袖,他们所以选上作为皇长子的他。
周成功清楚,那群文臣是不可能斗得过掌控軍队的外戚派的,他们连同为外戚的那些皇选官都斗不过,安能帮助自己夺位?
每次向平民公开展览自己都会很累,可今天格外的累,不是那些平民麻烦,而是因为今天他的心情不好,他突然感觉到,他自己不就是一个展品吗,一个中国商业公司的展品,通过展览他,让公司取得利益。
难道他要一辈子当一个展品?
他绝不甘心。
回国他已经不想了,因为他不愿意当一个太平王爷,而且回国恐怕不太平,只要他回到国内,势必成为一种旗帜,一种反皇太子的旗帜,卷入他无法承担的漩涡之中。所以他只能留在欧洲,留在欧洲就不得不给欧洲公司当展品,这太耻辱了,而他看不到未来。
他贵为皇子,却发现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没有任何资本。而他也就越发珍视这个身份,他绝不能轻易把自己卖了。
他严于律己,努力学习欧洲的各种文化,礼仪,在任何场合都做到得体,在任何人面前都表现出高贵的气质,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为砝码,博取未来的转机。
他确实打算娶一个欧洲贵族女子为妻,因为这样他将获得自由,将不用卷入中国的政治旋窝之中,他将真正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普通的女子他绝对看不上,哪怕是英国、俄国这样的大国公主,如果不能够给他带来政治前途,他也绝对不会接受。他的要求不高,并不希望得到一个大国,他只希望能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拥有继承权的欧洲小国的公主,哪怕只是一个公国,一个比中国州县更小的国家,他也愿意接受。但这个机会并不多,那些拥有继承权的公主,哪一个不是欧洲王室的抢手目标。
周成功也愿意接受大国的公主,他不求继承王位,但他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承诺,让他可以去地方进行治理。在他看来,欧洲国家的管理都太混乱了。有高效如普鲁士这种国家,但高效基于军事化管理,军队的权柄过重。也有混乱如西班牙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