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希腊地理位置的夸赞,对希腊文化的赞美,从方方面面证明希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地区。
周琅其实并不这么认为,希腊给他的印象并不好,跟懒惰、无纪律更多关联在一起。
黑海航线当然是欧洲公司一条重要的商业航线,但重要性并不算高,至少跟苏伊士运河航线无法相提并论。这几年稍微重要了一些,因为黑海铁路的开通,让这里成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航线的中国商品输送通道。
但欧洲公司的商船在这条航线上,并不多,而且主要停靠奥斯曼帝国的港口,经过土耳其海峡的时候,在伊斯坦布尔经停即可,之后可以驶入克里特岛,希腊暂时没有抬高的商业价值。
周琅从公司的渠道,收到儿子跟一个希腊女孩正在交往的消息后,短暂的怀疑是不是他受到女方的影响,但周琅却一直没有从儿子的信中读到半点关于那个希腊女孩的事情。
大概是觉得普遍的足够了,周成功在大周三十一年年底,向周琅表明了他的心迹,他希望参与争夺希腊王权,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
周琅这才明白他这个心思沉重的儿子想要什么,他考虑了很长时间,然后回了一封信,告诉他大胆去争取,只要他有一丝合理的理由,作为父亲愿意为他打一场王位继承战争。
收到父亲的信后,周成功知道自己的大事可以行动了。
………………………………
第三百三十四节 谋国(3)
奥托一世被刺杀之后,英法俄三国继续讨论新的人选,这次三国争议开始出现。
之前选择奥托一世的理由是,奥托一世的祖先,通过母亲那一支系,可以跟东罗马帝国时代的科穆宁王朝扯上关系。而希腊本土人对古希腊的认知,其实跟埃及人对古埃及的认知差不多,他们并不认为他们是古希腊人的后代,而是将自己的独立看作是东罗马复国。
真正将自己当作古希腊后继者的,是那些自由派。这些自由派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高度推崇古希腊,试图恢复古希腊的民主,所以他们选择了雅典这个小镇作为首都,就是这个原因。这一点本土派并不在乎,因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伊斯塔布尔,他们显然无法收回。
认为奥托一世家族带有东罗马帝国王室血统这一点,其实很牵强,因为欧洲王室联姻几百年,随便拉出一个,都可以带有这种血统。而且奥托一世笃信天主教,去了希腊后,也不肯改宗东正教,让当地宗教势力十分不满。
另外就是连续两届政府首脑被刺杀后,欧洲小贵族家族也对希腊生出了恐慌,巴伐利亚拒绝派遣新的王子去希腊做国王,除非英法能够保证他们王子的安全。从其他家族挑选国王的过程也不顺利,要么是那些不怕死的,但又实在没什么关系的家族肯去,稍微有些影响力的家族都不愿意去。
这时候法国人提出,或许可以从希腊人中挑选一个希腊国王,希腊人中也是有贵族的,许多希腊侨民在国外获得过大大小小的贵族头衔。
但这些自由派跟俄国的关系太过紧密,英国人不同意。
这时候法国人又提出,是否可以考虑非欧洲的王室。
英国人有些莫名其妙,询问法国人的建议,法国人认为,中国皇子维克多已经决定娶一个希腊妻子,并且在伦敦的希腊教会中皈依了东正教,现在得到教会的支持,或许可以考虑让他去希腊做国王。
法国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英国有些措手不及,马上严词拒绝,认为这太荒诞了,认为让欧洲文明发源之地的希腊被一个来自亚洲的王室成员统治,是对整个西方文明的亵渎。英国的高调真的唱的不错,可惜东罗马帝国首都伊斯塔布尔就在异教国家奥斯曼帝国手里,而且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俄国是有实力打下这里的,哪一次不是英国阻止的。
俄国人对法国这个提议,却非常赞同,他们认为由一个非欧洲王室成员去希腊做国王,也许是一条可行的办法。况且维克多皇子跟希腊并不是毫无关系,他的妻子是来自希腊的名门望族。也可以按照东正教的传统,让夫妻双方同时加冕。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就是跟丈夫一同加冕的,后来叶卡捷琳娜也是以此为由,宣布自己继承俄国沙皇之位。
三强中有两强莫名其妙的支持这个莫名其妙的建议,英国人如果还闻不出阴谋的味道,他们就是蠢货了,再跟周成功这段时间在伦敦的举动联系起来,他们马上就想明白了,这个皇子想当希腊国王已经筹谋已久。只是英国并不能确定希腊总统和国王的刺杀案是不是跟周成功有关系,但他们必须阻止中国人在希腊成为统治者。
谈判还没有达成任何一致,但法俄提议中国皇子成为希腊国王的事情,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全世界,不是希腊的影响有多大,而是中国皇子的身份太特殊。
这种话题性很足的报道,很容易扩散,因为读者喜闻乐见。尤其在希腊如此,希腊人关心自己的命运,同时在某种特殊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皇子的各种消息迅速占据了希腊报纸的各大版面。
各大报纸竞相报道中国皇子周成功的消息,这时候希腊人才发现,原来这个皇子被希腊文化深深吸引,而且准备娶一个希腊姑娘,最重要的是,还皈依了东正教。这跟傲慢的西欧王子不肯皈依本地宗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各路记者也对当事人进行追逐,他们都希望各方能够表态。当他们问道周成功的死后,周成功显得十分惊讶,但对希腊不吝赞美之词,认为希腊跟中国一样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希腊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对自己能否去希腊做国王,他表示了沉默,但表示如果他有幸承担这一职责,将是他最大的荣耀。
皇子的话等于表态他愿意去希腊做国王,而最近的报道都是某某王室拒绝派王子去希腊的消息。
媒体当然也不放过各方代表,法国人表示他们支持希腊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俄国人认为由一个东正教国王统治希腊,是对希腊人民和所有东正教民族最大的尊重。英国继续坚持让非欧洲的王室,在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当人国王是不恰当的。中国驻各国的外交官们,则对此表示了沉默,他们认为尊重皇子的选择,但更尊重欧洲的传统和希腊人的选择。
此时长达半年时间,在希腊人中积累的名声开始发力,欧洲的希腊侨民团体纷纷表态,他们可以接受一个由东正教的非欧洲王室跟希腊人女王一起统治希腊。
文化上的认同并不能够决定政治的走向,但会制造一种“民意”的假象,给政治带来压力。
由于法俄两国的支持,让舆论一边倒的倾向于周成功。
但最后还是得看希腊人的选择,希腊人有选择吗?有选择的话,他们也不会让欧洲强国决定他们的未来了。
可现在强国之间发生了分歧后,终于轮到他们选择了。英法俄三大强国最后决定,由希腊人进行公投决定,是否接受中国皇子跟希腊人妻子成为希腊共主,一同加冕希腊国王。
这次公投在西方强国的监督下进行,候选人只有一个,选项是赞同和不赞同。
周成功十分紧张,此时此刻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大考,成功了他将是希腊国王,失败了,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而且搭上了他这么多年来,以及他母亲这么多年来的所有积蓄。而且他还借下了数以万计的债务,一旦失败,他下半辈子只能给欧洲公司无偿打工偿还了。
也许是混乱不堪的希腊民众对现状太失望,急需要改变也许是那些收买希腊报纸的花费起了作用,影响了希腊的民意也许是未婚妻的希腊背景得到了希腊人的认可,最终以周成功和康妮以双王身份统治希腊的选项,在希腊公投中,以微弱优势通过。
结果出来之后,法俄两国第一时间表示接受英国人稍晚了一些,因为他们需要跟周成功谈谈希腊的未来,又达成了一些秘密协议之后,英国人极不情愿的表示他们接受希腊人民的选择。
………………………………
第三百四十五节 权术(1)
周成功登陆希腊,跟奥托一世一样,是由英法俄三国舰队护送来的,不是三国那么支持他,而是这具有象征意义,至少英国人无法接受欧洲公司的舰队护送周成功。
随行的依然是三千士兵,但跟奥托一世带的巴伐利亚軍队不一样,周成功带来的,是希腊军队。准确来说,是欧洲公司帮他在克里特岛招募的希腊人组成的雇佣兵。
克里特岛虽然始终有反抗的希腊人,但自治制度还是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因此公司在克里特岛的希腊人中也不乏拥趸和支持者。其中的军官,都是从效忠于公司的当地大家族的子弟中挑选的,士兵则来自稳定地区的希腊平民,基本的忠诚度是可以保证的。
这样一只希腊軍队进入希腊,刻意穿着希腊传统服饰,让希腊人不至于有压迫感。
登陆希腊之后,周成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宫殿,而是拉拢当地势力。首要的是宗教势力,他在雅典的临时官邸频繁接见各地的宗教人士。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应对是十分极端的,在镇压过程中甚至采取了种族灭绝政策,在开俄斯岛大屠杀中,奥斯曼军队屠杀了全岛所有3岁以下的婴儿、12岁以上的男性和40岁以上的女性。大约5万人被杀,5万人被卖为奴隶。这种做法并不是针对希腊,而是一种传统,或者说是中亚游牧部落的传统统治方式,从成吉思汗时代就是如此,车轮高以上的男丁绝不会留。
这种屠杀政策,确实让被征服地区对统治者十分恐惧,可是奥斯曼帝国对希腊宗教采取的报复措施就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们不但在伊斯坦布尔报复性的屠杀希腊人,还处决了东正教牧首额我略五世。可是这个额我略五世,一直是反对革命的,当革命爆发时,他当即宣布开除所有反叛者的教籍。杀这样一个跟自己合作的宗教首领,绝对不是什么正确的做法。反倒是坚定了希腊势力的反抗决心,彻底摆脱了奥斯曼帝国对希腊宗教势力的控制。
周成功充分肯定宗教的权力,他并没有在这些牧首面前表现自己的虔诚,因为他皈依只是最高普通百姓看的,这些宗教人士是不可能相信这些东西的,对他们来说,周成功愿意皈依,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象征,对周成功有好处,对宗教的权威也有好处,所以他们在选举的时候,大量动员选民支持周成功夫妇,当然周成功洒下的那些捐助也是原因。
宗教之后,才是自由派和本土派,自由派一直把持中央权力,但在缺乏地方权力支持的中央权力,如无根之萍一样本土派则控制地方权力,却一直受到中央权力的压制,让他们十分不满。
周成功无法满足所有派系对权力的渴望,他只是承诺暂时保持现状,他需要稳定。
在获得这些势力的基本认可之后,周成功才是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他要掌握希腊这个国家,实现他心中建功立业的抱负,自然不可能一直这么游走在各个势力之间,成为一个吉祥物,他早就做够了吉祥物,他需要成为主人。
他懂得隐忍,懂得等待机会。所以他十分低调,他将妻子康妮推在前台,他默默的退居幕后。公开亮相的时候,他总是站在妻子身边靠后的位置。他跟妻子一起去教会的慈善堂看望孤儿,去贫民窟问候民众,给他们带去食物和药品。频繁的活跃在希腊普通人之中,花钱在报纸上宣传妻子的仁慈。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影子,一个没有威胁的傀儡。
但在背地里,他极为强硬,他掌控着一切。他是所有行动的总导演。
一个月之后,他才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绝不跟妻子争夺民望,他表现出从希腊人的角度出发的民族主义,他对奥斯曼帝国在希腊独立战争中的行为予以谴责,大肆抨击奥斯曼帝国对境内希腊人的迫害。
是的,他在鼓动民族主义,这让他开始赢得大量民族主义青年的支持。这些民族主义青年数量还不算多,但影响力已经不弱,因为这些青年,往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不但在自由派中间大量存在,在本土学生中,也有一些代表。
但这些人并不能够给周成功提供政治上的支持,至少现在还不行。
周成功的言论,引起了奥斯曼帝国强烈的不满,甚至做出威胁。进一步限制帝国境内希腊人的权力,以及禁止希腊商人在奥斯曼境内贸易。
这对甚至比希腊国内还多的,居住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地的希腊人来说,实际利益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周成功的做法不是委曲求全,而是继续保持强硬态度。他在精神上给那些希腊人以安慰,宣布希腊是所有希腊人的家园,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湾。
他宣布希腊对所有受到迫害的希腊人无条件开放国土,欢迎所有希腊人回归祖国,政府将会给予安置。
在他带动起来的民族大义旗帜之下,他的行为不但在希腊国内,在整个西方都得到了赞誉。
作为侨民身份的自由派,对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感受极为深刻,所以他们对那些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希腊人抱有极大的同情心,支持国王做出的决定。在艰难的财政中,拨出专款安置逃亡的希腊难民。还发动海外侨民募捐支持希腊人回归。
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开始有大量希腊人逃亡,普通人其实哪里有什么逃亡的能力,能从奥斯曼帝国逃出来的,往往是具有一定资本力量的富裕家庭,这些人带回来了大量的资金,对希腊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这种帮助是长期效应,就算马上工业革命,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周成功现在可顾及不到长远的问题,他最紧迫的,是尽快打造自己的政治势力。
他看重的,是那一大批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拥有行政能力的官员。这些希腊人官员,有的实际上已经改信了回教,在奥斯曼帝国各个政府部门任职,尤其是外交部门和经济部门。希腊独立之后,这些人受到了牵连,丢失了他们的职位,并且受到迫害。奥斯曼帝国缺乏懂外语和经济的人才,罢免大量希腊人之后,将他们的空缺交给了另一个奥斯曼境内文化和经济势力较为强大的族群,亚美尼亚人。
大量奥斯曼帝国的行政官员家族逃到希腊,周成功想尽办法安置这些人。希腊百废待兴,确实有一些政府空缺,但实权部门都被革命起家的自由派把持,地方机构掌握在本土派手中,所以实权部门很难塞进去。
但一些新兴的部门,还是需要这些专业人才的,比如外交和经济部门,正好是这些人的强项,于是这些人渐渐走进这些部门。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慢慢掌握权力。这些才是周成功最大的政治资本。
可实权部门被把持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周成功没有耐心等待自己的官员们成功取代那些自由派,他需要进一步掌握权力。
軍队他有三千,这对于一个人口自由80万,尚未完全控制整个希腊地区的国家来说,足够了。
耐心用一年时间在各个部门中安插奥斯曼帝国逃难官员后,周成功的支持者已经拥有一定的力量。但跟自由派和本土派两大巨头相比,还差的很远。
此时周成功终于决定向两派下手了,笨蛋才会同时攻击两派,拉一派打一派才是正确的做法。
周成功决定支持本土派,因为本土派人数最多,但缺少主心骨,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重组本土派,成为本土派的核心。
希腊独立战争之后,大量高级职位被自由派把持,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状况,打天下的人坐天下,怎么可能避免。因此大量职位出自那些革命军官,可这些革命军官中,除了具备爱国、忠诚等优秀品质之外,也不乏鲁莽、冲动等恶劣品行,他们把持权力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劣迹,反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政治手段。
但反腐后,不能由将自由派和本土派的人送上去,周成功需要把自己的人送上去,他缺乏合理的名义,而且他自己的嫡系人马本就没有基础,那些从奥斯曼帝国逃回来的官员,毕竟是有限的。
他选择从大量热血青年中选拔英才,手段基本相同,他不断对贪腐发表反对态度,制造一种反腐的大势,通过舆论宣传造势,让任何派系都无法反抗。但他并不将腐敗问题归咎于自由派或者本土派,因为这两派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而且本土派本就是一个腐朽的派系,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就是靠他们征税和维持治安的,他们本就是属于奥斯曼腐朽的统治体系中的基层,早就沾染了腐朽的气息。现在周成功还要依靠他们,打击自由派,自然不可能用反腐做武器,得罪整个本土派。
………………………………
第三百四十六节 权术(2)
他采用的办法很简单,行政改革!他不断的阐述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选拔合适的人才,比传统的推荐制更加高效,更加公平。
这些论调在资产阶层中是很有市场的,除了精神思想之外,这也附和资产阶层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后代受到了最良好的教育,通过考试的话,他们的后代更容易成为统治阶层。
地方本土派虽然有压力,但他们也不是彻底反对,因为他们有人数优势,他们的子弟接受教育也相对系统,远比不成气候的希腊资产阶层规模更庞大。
用行政改革的大势来压自由派,扶持本土派有希望的下一代掌权,而这些通过考试上台的年轻人,才是周成功真正的根基,因为他掌握了考试的权力,所以他就掌握了这些人的忠诚。另外他还需要通过权术,让这些人无法在底层形成势力。
反腐让大量的貪官落马,空缺的位置开始通过统一的考试来选拔,考试者成分复杂,最多的当然是本土派,但不拒绝外国侨民,奥斯曼境内的希腊移民参加考试。
这基本上就是把中国的科举制度搬到了希腊,科举制度在欧洲有非常好的名声,出于对贵族统治的批判,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精英们没少歌颂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弊端其实是很大的,但至少目前的希腊人挑不出毛病。
结果让周成功迅速将一些实权要害部门安插上了这些考试出来的学生,当然他也不是傻子,真让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掌握这些实权职位,是坐不稳的。所有考核通过者,都经过他亲自面试,一来是加强对这些官员的影响。二来他真的需要面试一下,把那些确定有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选拔人才才是科举制度的初衷,当然,作为君王,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政治工具,而科举的政治威力,超乎想像的强大。
这一点希腊人不知道,但周成功深知这一点。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这是一个普通人完全无法理解的现象,为什么在盛唐时候,刚烈的唐人能够接受一个女人做皇帝,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连柔弱的宋人都无法接受一个女人骑在男人的头上,更何况唐人呢。
熟读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等传统政治学的周成功却知道其中的道理,原因就出自科举制度上了。在隋唐之前,中国流行的政治选才模式称之为九品中正制,最早是三国时期的曹丕时代定下的。方法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这跟西方的推荐制是类似的制度,西方政府选用职员,都是由贵族或者官员推荐的。这种推荐制度在欧洲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且推广开来,不但是政府官员,就是普通职员,如果离职前不能得到前单位的推荐信,很难得到下一家单位的工作。
中国古代长期执行这种制度,为了让官府用人得当,不至于被所谓的“地方贤良”用推举权垄断了官员选拔,有作为的皇帝对此的监督是十分严厉的,有作为的皇帝都希望能够做到乡野无遗贤的程度。但在一个人情和宗法社会,徇私情况无法避免。于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名门望族垄断权力现象,中国开始进入了门阀时代。
所以后来诞生了更加公平的科举制度,最早就是从隋朝开始。但隋朝历史太短,还没来得及让这套制度发挥威力。到了唐朝,门阀势力依然很强大,唐初李世民时代,编制天下名门等级,许多山东大家族的品级甚至比李唐王室还高。跟随李唐王室起家的长孙无忌等关陇门阀更是垄断了朝廷官职,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李世民一代雄主,坚持采用科举选人制度,每每看到天下士子踊跃参加高考的现象,会欢喜的感叹,“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声感叹中,除了有雄才伟略的帝王对人才的渴望之外,恐怕还包含着对门阀垄断权力的担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