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周全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台湾彰化,以贩糖为业。就在去年1792年,他与另一个天地会首领苏叶合谋前往福建同安起事,事败之后,带领残余兵力返回台湾。回到台湾后,又来到凤山县加入了台湾天地会首领陈光爱麾下,在凤山发动了起义,攻击凤山县衙,结果再次失败,陈光爱此战战死,陈周全接替他为台湾天地会首领,之后逃离凤山,藏匿于彰化。
周琅听到这些情况后,对陈周全的力量做了新的评估,因为对方已经不是第一次起义,因此肯定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他还是在凤山县第二次起义,显然在当地也有相当大的潜在力量。据说去年他之所以选择攻击凤山县县衙,就是得到了县衙衙役的里应外合,可惜一群乌合之众没能打得过正规清军。甚至他们连清军一个最基层的汛地都没打下来,他们曾出兵攻打石井汛都没打下来。
这个石井汛位于凤山县东二十里,控制着生番居住的兰坡岭通往台湾府官道。但兵力并不雄厚,清军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把总,只有七十八个目兵,按照吃空饷的管理,实际兵力肯定没有七十八个,这样的兵力,陈周全都没打下来,只能说他的力量还太有限。
这次之所以能够突袭凤山县成功,除了接连失败之后锻炼出来的军事能力外,最主要的原因很容易猜到,那就是因为来攻击被周琅他们占领的左营,清军抽调了太多兵力,造成了县城空虚,结果给陈周全钻了空子。
这不得不说是清军的一个重大失误,他们低估了当地的反叛力量,但周琅不知道的是,其实当地清军也有难言的苦衷。
………………………………
第三十三节 夹缝中的清军
对凤山县的清军来说,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处于夹缝之中,压力颇大。
当左营把总高鹏来报告说左营被海寇攻陷之后,出于推卸责任的目的,凤山县的官员马上就向台湾府上报了这件事,可是之后的发展,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将责任和压力推卸到了上面,反而被上面给压了下来。
台湾知府对此十分重视,因为台湾这几年实在是不太平,林爽文叛乱的事情发生还没几年,陈庄周这样的小股天地会叛乱接连不断,为了防止出现林爽文那样波及全台湾的叛乱,台湾知府严令凤山县立刻反攻左营。
结果凤山县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应付上面的压力,最终出动了近千人围攻左营,为了抽调这些人,他们不但大量抽走了凤山县的守备力量,从各个汛地也抽调了不少人马。
即便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可他们还是没有发动强攻,一来高鹏回报的夷人战斗力极为强悍,凤山县的守备、参将等武将不愿意强攻,二来打仗对他们而言并不仅仅是一项高风险的行动,而且也有丰厚的回报,开拔有开拔费,打仗有双薪,这些好处当然不可能都落到小兵的腰包里,绝大多数其实是军官的福利,因此他们更愿意围而不打,拖的越久,发的财就越大。
真正急于拿下左营的,其实只有一个凤山县令而已,这个文官当然也能从战争中捞取好处,可是收回左营的功劳他更看重,结果他就被一群不太愿意拼命又很想发财的武将给孤立了,天天收到的都是夷人凶悍,战之难胜,以及催要粮饷的文书。
打仗就要花钱,这一点县令自然知道,打仗同时也是捞钱的好时候,他更是知道。所以县令这些日子也拼命筹措粮饷,满清的财政十分不健全,他不可能得到从上面拨付的粮饷,按照惯例只能从当地临时筹措,也就是加派捐税,捐是一种临时的税收,不属于朝廷正税,没有一定的额度,可操作空间大。
结果加收捐税引起了很大的民怨,城里的商人们不高兴,乡下的地主也不高兴,可比这些人更不高兴的则是普通民众,因为社会压力总是会向下传导的,商人们要缴纳捐税,就会让自己的雇工们承担,至少是承担一部分,所以城市雇工的收入大大减小,地主则更是直接的向佃户加租,佃户们本就艰辛的生活立刻陷入困顿,波及的人群还不仅仅是这些人,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受到了波及,因为他们发现,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市的物价大肆抬高,老百姓谩骂商人囤积居奇,官府却因为商人们缴纳了捐税而无法对商人动手,另外也是拿了商人的好处,而不愿意动手。
结果大部分压力,其实是被社会底层承受了,而社会底层正是天地会生存的土壤。此时只要有人站出来领头,大量生活陷入困境的百姓,是会在一股怨气之下冲昏头脑,跟着起来反抗的。
这些情况都被凤山县的天地会成员传播了出去,远在彰化躲避的陈周全听到消息,马上认识到自己起义的机会来了,马上带领了几十个骨干,装扮成行商模样南下凤山,最终成功发动了起义,占领了凤山县。
凤山县失陷,县令自杀,在莲池潭一带带兵的凤山参将立刻就将军中戴罪立功的把总高鹏抓了起来,而且当夜高鹏就死在了军中,传言是他畏罪自杀。显然高鹏成了一个替罪羊,所有的责任肯定会被他那些上司推到他头上,那些上司都拿过高鹏的钱,所以高鹏必须死。
县城失陷之后,其实这些参将、千总之类的高级军官也开始恐慌了,他们知道事情闹大了,丢失县城,死了一个命官,这已经不是一个把总能扛起来的罪责了,他们中有多少人要掉脑袋,有多少人要流放,都说不好呢。
所以他们除了第一时间抓高鹏之外,还一起密商对策。最终决定,一边立刻反攻县城,于是马上从莲池潭撤军,返回县城一边紧急向府衙求救,自己能收复凤山县城当然更好,如果收复不了就得指望知府的精锐标兵前来救援。
另外为了降低自己的罪责,他们跟之前的左营把总高鹏一样,拼命夸大敌人的实力。将攻占左营的红毛海盗夸大为五千人众,将攻占凤山县城的天地会兵力更是夸大到了数万人。
他们的告警文书通过驿站的快马送到台湾府后,台湾府会不会选择出动精锐的巡抚标兵还不知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的救急文书还没送到,他们也还没有成功反攻凤山县,左营的红毛海盗却出动了。
清军明白这个情况之后,立刻选择继续猛攻凤山县城,如果能在红毛海盗赶到之前,打下凤山县城,然后依托县城防御,还有机会等到府城的援军,如果一边打不下县城,一边背后遭到红毛海盗的突袭,两面夹攻之下,所有的武将都认为不可战胜。
选择全力进攻凤山县城,而不是先击破红毛海盗,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已经跟红毛交过手了,虽然他们没有主动攻击过红毛海寇,可是红毛海寇却两次主动进攻清军,并且轻松的打下了他们守卫的半屏山和打鼓山,逃回去的清军士兵无不是对红毛海寇的战斗力恐惧无比同时去年他们就跟天地会的陈周全打过一仗,陈周全攻打县衙没打下来,攻打石井汛也没有打下来,两相对比,他们认为天地会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如果他们全军压上,是可以轻松夺回凤山县的。
红毛海寇出兵的第一天天黑之前,清军的探马就回报了情况,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从县城附近的凤弹汛出发,全力猛攻县城。
他们本打算在一天之内攻占县城,可他们的攻击雷声大雨点小,打的格外热闹,可是打了一天下来,竟然只死了十几个人,连城墙都没有爬上去。
气的参将要把负责进攻的三个把总问罪,在千总的苦苦求情下,才答应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严令他们第二天必须攻克县城,否则军法从事。
但他们低估了红毛海寇的速度,红毛海寇并没有给他们再次从容进攻一天的时间,就在第二天他们发动进攻之前,红毛海寇的身影出现在了他们后方。
………………………………
第三十四节 南路辅国大元帅
清军本以为红毛海寇至少需要三到五天时间,才能赶到凤山县城的,谁想他们只用了两天时间。
可对于科林来说,这个速度已经让他抓狂了。
历史上,拿破仑的大兵团一日就能行进二三十公里,左营距离凤山县县城不过十五里,折合不到九公里,结果却跑了一天一夜时间。
英军的速度可能比不上拿破仑的軍队,可一天时间行进十公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科林只带了三百多人,而且也不是大兵团,却用了一天一夜,这让他无法接受。
事实上这已经是个奇迹了,有多种巧合的因素,否则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要知道凤山县以山为名,此地之山极多,龟山、蛇山、半屏山、打鼓山、观音山、凤山、凤弹山、凤鼻山等等,几乎是山连着山,一路都是山路,当然就很难行军,就算是英国正规军,甚至是拿破仑的軍队,恐怕也不容易通过。
可科林的部队这段时间士气高昂,一方面是在科林的带领下,他们接连打败清军两次,另一方面则是得知凤山县城都被天地会占领了,感觉清军大势已去,心中无惧。
而且科林发现士兵的组织更加的严密了,他将此归功于严格的训练成效,却不知道他不用的士兵正在快速的天地会化。当然他也发现这些士兵经常私下聚在一起活动,他将此归于特殊的风俗习惯,在印度的各种族群士兵也都有类似的宗教活动,而且他也不太在乎,英军中都不禁止这种类似的活动。
可中国不是印度,更不是英国,这里的人在跟大一统的强权官府几千年的互动博弈中,诞生出了独有的文化,但凡是人聚集在一起,一般都是进行隐秘的活动,因为历朝历代都禁止集会,明朝朱棣时候,甚至因为某个县的老百姓办社火,而屠杀了几千人。
天地会的集会本就隐秘,科林也没发现过几回,加上双方目前依然无法沟通,虽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们用手语交流的能力都大有提高,可依然无法进行复杂的沟通,没有沟通能力,又让科林更不愿意管这些当地士兵,因此天地会的活动十分频繁。
由于軍队的天地会化,科林以为自己管理着軍队,实际上是那些天地会成员替代科林任命的那些无法交流的雇佣兵军官,承担了组织管理责任。这些天地会成员,没有正式官职,却基本上成了有实无名的底层军官。
而这次军事行动,是去跟凤山天地会联合打击清军的,这些天地会成员当然十分乐意,所以在他们的约束下,其实士兵们普遍任劳任怨,比之前训练时候更加有效率。
这才用了一日夜,只在凌晨最黑暗的四个小时休息了一下后,连续行军,赶到了凤山县城附近。
但让科林失望的是,期待中的跟清军进行正式决战的情况没有发生,因为就在他们赶到之前,发现清军撤退了。
不但撤退,而且是匆忙的撤退,连他们在凤山县外的老营,凤弹汛的营地都放弃掉了,连军营中一些储备的粮食和兵器都没来得及销毁。
其实就在两个小时之前,清军的军官们还在考虑进攻凤山县城呢。
前一天作战失利的把总,给自己的士兵做动员,许下各种承诺,诸如死了的给抚恤金,家人会得到赡养,爬上城墙给重赏,攻占县城会发财之类的。
但是他们还没开始进攻,哨探就匆匆来报说红毛海寇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参将拍案而起,大骂红毛欺人太甚,当我大清无人,大有一副要出马跟红毛大战三百回合的气势。
但是在手下一顿红毛凶悍,目前又腹背受敌的苦劝之下,参将大人很勉强的从了大众,又开始询问那个把总可以先去拖住红毛,等他打下凤山县,然后杀个回马枪,一举荡平红毛海寇,让夷人知道咱大清男儿的威风。
手下一个个把总低着头不应声,门外却又有一个把总哭着爬了进来,正是去组织进攻的一个把总,进来就抱着参将的腿大哭,说是他让士兵冲锋,逼的急了,结果士兵哗变了,一百多人一哄而散,就剩下十几个老弱了。
前后夹击,腹背受敌,阵前哗变,这些消息真的让参将大人上头了,大骂手下军官,却一个个没有站出来请命的,参将长叹一声,抽刀就要自刎,被千总眼疾手快的拦住,接着千总跟一大群把总,纷纷苦劝参将,说现在内外交困,死战无益,希望马上撤退。
最终参将强忍一副为国捐躯的情怀,答应保有有用之身,好为皇上鞠躬尽瘁,先撤离凤山县城,撤往东北方向的石井汛,守着官道等待府城的援军,然后一起杀回凤山,把贼寇赶尽杀绝。
于是他们连凤弹汛的老营都不要了,马上匆忙撤离这里。
在确认凤弹汛军营中确实没有清军之后,科林命令士兵开进了军营中,然后找到周琅,让他派人马上跟城里的天地会联络,尽快按照约定将该分给自己的沿海港口和土地拿到手。
在这些土地拿到手之前,科林表示,一定不能撤军,他说英国人在印度多次遇到这种情况,说东方人根本不重视契约信用,有很多次他们跟印度的土邦领主签订了协议,然后撤军之后对方反悔不肯交出割让的土地,非得要他们再打回来对方才认账。
还告诉周琅说,凤弹汛这个地方,地理条件非常好,如果对方要翻脸的话,他一定能守住这个地方。
因为这个汛地就在一座山上,名叫凤弹山,所以汛地叫做凤弹汛。凤弹山形似凤卵,所以得名,基本上这就是一处高地,坡度较为平缓,这算不上险地,可是方便筑城,所以凤弹汛的军营修建的极为稳固。
事实上凤弹汛军营比附近的凤山县城出现的要早,凤山县城是几年前才从左营搬来的,搬来之前这里叫做陂头街,是一个发展起来的商业市镇。凤山县搬到这里之后,就跟凤弹汛比邻而居,凤弹汛成了距离县城最近的汛地。
在县城搬来之前,凤弹汛就是一个要地,营盘坚固不说,还在营盘外环绕种了一圈刺竹,跟旧县城是一个待遇另外还建造了烟墩、望高楼等防御设施。如果不是对方轻易放弃,真的进攻这里,并不容易。
现在有科林带领的士兵防守,对城里的天地会武装确实是一个威胁,前提是城里的天地会不会跟科林手下的天地会成员勾结。
一瞬间周琅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甚至想鼓励科林跟天地会对抗,操作起来太容易了,就说对方不肯交出土地,而天地会肯定会要求科林从凤弹汛撤走,周琅则告诉天地会他们不愿意撤走,双方肯定打起来,到时候科林没准会被自己雇佣的当地士兵打黑枪。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逝,原因很简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科林手下的天地会成员哗变,一场混乱的内斗之后,科林也许被杀了,但周琅也未必能够幸免,同时这些天地会成员之后会投靠城里的陈周全,跟周琅就半毛钱关系没有了,毕竟陈周全可是整个台湾的天地会头目,又占领了凤山县,现在估计名气正盛,全凤山有野心的天地会小头目恐怕都想投靠他。
因此挑动科林跟天地会的冲突,确实能帮周琅解决科林这个心腹大患,但也让周琅瞬间失去所有的力量,他可是想将科林手下那些天地会士兵收归己用的。
科林确实很麻烦,可他背后的东印度公司势力毕竟远在千里之外,而陈周全的天地会势力却近在咫尺,先紧急后重要的管理原则周郎还是清楚的。所以他马上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那就是派人去联系天地会。
不过这个事情不用他做了,因为天地会比他更着急,对方主动找上门来了,陈光辉随同五十多个壮丁赶来军营,带来了五百多两金银,还有若干丝绸锦缎,十头猪羊,他是代表陈周全来劳军的。
周琅及时感到真的太让他感动了,清军虽然没打下凤山县城,可确实是把陈周全和陈光辉吓的不轻,清军相比科林训练的士兵,尤其是跟黑森雇佣兵相比确实烂透了,但天地会现在的水平比清军更烂,清军昨天发动了一次进攻之后,清军没死几个人,但天地会武装却死了不少,很多都是因为应对失当白白死的,甚至好几个人因为恐慌从城头掉下去摔死了。
陈周全需要时间对他的手下进行训练,如果不是周琅及时赶到,恐怕他都没机会把手下训练好,就会被清军夺回城池,自己得再一次落荒而逃了。
所以他在确认清军撤退,而周琅带的人进入了凤弹汛军营之后,马上派陈光辉来劳军,有真心表达感激之情的原因,其实也是一种示好,他担心这只击败了清军的軍队,会对他刚刚到手的县城感兴趣。
所以送来了不少礼物,金银周琅拿去赏赐手下了,猪羊也命令全部屠宰,让大家吃一顿好的,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但周琅更感兴趣的是,陈光辉送来的另一间礼物,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南路辅国大元帅”七个大字!
之后周琅跟陈光辉提出了分割土地的要求,陈光辉满口答应,他巴不得周琅赶快走呢,但打鼓港等地现在也不在他们手里,他表示周琅想要那些地方,就得自己去取,但满口保证取之如探囊取物,因为那些地方的守军也大都被抽调到这里了,防守十分空虚,一副生怕周琅不敢去的样子。
送走陈光辉后,周琅几个手下纷纷涌了进来,魏连理等人见到周琅桌子上的旗帜,马上面带兴奋的红光,连连恭贺周琅。
周琅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面旗帜还是有来路的!
………………………………
第三十五节 打入天地会内部
这面旗帜原来跟几年前的林爽文起义有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的叔伯,林爽文率军劫狱以此发起了起义。
林爽文顷刻间就攻下彰化县,杀了台湾知府孙景燧,进驻彰化县衙门。于此同时,台湾各地的天地会纷纷响应。1月16日林爽文发起起义,18日他就攻陷了彰化,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起义,先后攻占淡水、竹堑城。时间间隔只有四天时间,因此各地天地会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十分紧密的。南路的响应稍迟一些,但也在十天之内做出了响应。南路天地会的中心就在凤山县,首领名叫庄大田,他攻破凤山县城,几天内就发展到了几千人,成为南路天地会最大的一只力量。
短短一个月时间,除了台湾府、诸罗县,中部海港鹿港外,整个台湾的城市都落入天地会手中。
这些起义的天地会力量,名义上都以林爽文为首,但在这个信息传递靠脚的时代,其实各地都是各自为政的,各地的首领都自豪某某元帅,就连林爽文都自称“盟主大元帅”,而这个南路辅国大元帅的名号,正是当年凤山县起义的天地会首领庄大田的自称。
这就有意思了。
刚才陈光辉送来这面旗帜的时候,告诉周琅说没有一个旗号,难以统一号令,所以特别制作了这面旗帜作为庆贺大胜。一开始看到这几个大字的时候,周琅立刻问了一句,陈周全的旗号是什么,陈光辉告诉周琅说是盟主大元帅。陈周全的旗号是盟主大元帅,却给周琅送来一面南路辅国大元帅的旗号,但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说明双方是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周琅以为这是陈周全的小手段,但他还是接受了,虽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可过盛的盛名却有可能害死人,高筑墙缓称王的道理周琅还是懂得。所以当时他也就没计较陈周全耍弄的文字游戏,反倒是觉得陈周全给自己这样一个天地会的名头,可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十分合理的名义,自己成了陈周全这个天地会大当家任命的南路元帅的话,岂不是说他周琅以后也就是天地会首领之一了。
正愁没有名义去暗地里收编科林训练出来的那批天地会士兵呢,因此他欣然接受,暗叹自己这算是变相的打入天地会内部,从此有名义借助天地会的名望,从而吸纳那些对社会现状最为不满的下层民众。
不过魏连理这几个天地会分子看到这面旗帜后的一番解释,让周琅突然明白,可能陈周全让陈光辉送来这面旗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恐怕另有深意。
现在陈周全已经打出了当年林爽文的旗号,又送给周琅一面庄大田的旗号,其中的意思恐怕是他在承认周琅的地位,当年庄大田可是林爽文天地会势力中的二号人物,而且大家之间也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最多是互相配合而已。表达的意思就是陈周全不会干涉周琅的行动,可大家可以相互配合。
当然,周琅之前琢磨出来的道理也有,陈周全也确实在用这件事来制造一种周琅是他麾下的假象,只要周琅接受了这面旗帜,也就在字面上承认了陈周全的盟主地位,周琅得到的回报则是,陈周全承认他是天地会的二号人物。
陈周全用林爽文的旗号,让周琅用庄大田的旗号,还有另一层深意。当年这两位,一个是台湾总盟主,一个是南路天地会首领。这也意味着陈周全在暗示,如果他能成为台湾总盟主的话,可以让周琅成为南路首领,也就是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