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明显的政治操作,南方不接受,在欧洲也广受批评,可俾斯麦却开始游说大家认可这个结果。


………………………………

第六百一十三节 势穷力孤

    印加国王朱永看到现在的局势,越来越感到有意思。

    他一开始第一个站出来,是真的打算进行干预的,在最坏的情况下,他认为联合墨西哥之后,两国可以联合出兵一百万人,这样可以有力的帮助南方作战。

    他没想到的是,墨西哥背后的德国跳了出来,俾斯麦大玩平衡手。

    朱永索性继续躲在幕后,他无所谓谁控制美国,他对美国没有野心,只要美国分裂成两国,就符合印加王国的利益,当年要不是美国的斡旋,印加王国跟西班牙殖民地之间的边界不会是如今的样子,他认为当时至少可以得到半个马拉开波低地,独占整个马格达莱纳河谷地。朱永不在乎领土一时的大小,他在乎的是,美国这种影响到印加王国领土变动的能力。

    只要美国分裂,就是他唯一的目的。所以他既不像英国人那样担忧美国被中国控制,也没有中国那么强烈的排挤英国在南方影响力的图谋。因此他乐得继续站在场外看戏。

    旁观者清,这反而让他更能看到俾斯麦的一步步策略,感叹所有人都是俾斯麦的棋子,这个名动欧陆的外交家果然是一个善于布局的人物。

    而皇太子的一系列行动,自然是独立做出来的,却让俾斯麦因势利导,看起来好像是中国在配合俾斯麦的外交行动一样,让人不由惊异。

    朱永不由感慨,如果是皇帝在执政,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他开始设想皇帝如果进行干涉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会直接加入柏林会议,跟欧洲国家一道给美国联邦施压,甚至皇帝有可能牵头组建这样一个会议,而轮不到德国。在善于利用国际力量方面,皇帝跟俾斯麦是一样的人物。

    只是看戏,其他朱永就不用关心了。这场战争对印加王国的影响有限,印加王国跟美国的经济联系不密切,受制于地理位置,主要是跟太平洋方向的国家联系紧密,跟美国之间的贸易,甚至还比不上日本。如果说有一定的影响,那也主要是有利的影响,美国发生战争,让印加王国出产的棉花,跟墨西哥一样受益不浅。

    但这些好处朱永并不在意,因为作为一个新一代权贵,而且是商业思想浓厚的年轻人,他对印加王国的农业条件并不满意,他认为印加王国的未来主要在矿产和工业,农业开发条件比邻国差了太多。因此他上台后,出台了不少工业鼓励政策,农业上主要依靠民间自己开发,而印加王国的农业,都在大庄园主、农业公司的掌握下,自耕农主要是那些印第安部落,用免税等方法笼络住印第安人即可,投资改善农业条件的,都是一些大公司自己。

    在工业上,棉毛纺织业有一定的支持,加工印加王国特有的秘鲁棉和羊驼毛,支持这些特色产品能在国际贸易中占一席之地。重点支持的是矿业,他从美洲公司手中,以及雇佣外国技术人员,对印加王国的矿产进行了普查。根据普查的结果,招募大型资本,将矿产转让给这些大型公司。政府提供的服务是,改善矿产出口环境,包括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许可商人成立矿业交易所等。

    在这些政策下,条件较好的智利自不用说,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矿、硝石出口国,秘鲁的铜、铅、锌、银四大矿产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优势产业。这几年,除了拍卖给矿业巨头的大矿山之外,中小矿山遍地开花,全国各地都在开采各种矿藏。中国人和白人是矿主和技术工程人员,混血儿和印第安人是主要的劳动力。以土生白人和华人组成的一个资本集团,开始在本土形成。

    出口带来的巨大盈余,只要善加利用,对国家发展的促进是很大的。短短几年时间,政府大量向公共设施投资,向教育机构投资,大幅度改善了印加王国的交通和教育环境,另外治安和商业条件,也比以前西班牙和卡洛斯统治这里的时候好了太多。

    最大短板是人口不足的问题,中国对外移民已经开始退潮,每年平均在一百万左右,但南美地区在跟其他地方竞争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优势,这里没有适合大面积开荒的土地,已有的可开垦土地,都被大商业公司和大种植园主垄断。所以每年从中国吸引到的移民,大多是一些商业移民,人数很难超过十万。印加王国总计一千来万人,增长缓慢,也看不到快速增长的可能。

    一千万人洒在北起加勒比海,南到南极地带的广袤土地上,人真的太少了。

    在这种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情况下,发展本国经济一个矿业其实就足够了,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公里,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上无数的矿藏,可以让印加王国开发几百年。完全没有人力和动力去开疆拓土,因此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国泰民安,闷声发大财,才是这个国家的禀赋。

    所以除非万不得已,朱永是不打算介入美国内战,安安稳稳做一个太平国王。

    但他知道,中国和英国都不会安分,德国又会在之间不停搅动。

    果然,随着美国联邦海军开始扣押中国軍火船,双方的对抗升级了。中国海军开始执行从巴拿马运河一直到密西西比河的护航任务,美国軍舰则一路尾随,一直盯着每一艘商船确实进入中国港口,而不是南方港口才会返航。

    双方军事力量直接接触,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中国要介入,已经可以随时制造借口了。

    南方依然在败退,即便有中国大量物资的支援,依然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败退速度只取决于北方能抽调出来的力量,只是因为中国动员了軍队,让北方开始防范,导致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林肯一方面开始在边境集结軍队,一方面开始在里士满前线部署重兵,希望利用攻占南方首都的决战解决这场战争。可以说北方已经从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阶段,但只要形势转变,他们还有能力继续全面进攻。

    兵力捉襟见肘之下,开始扩大軍队规模,已经宣布新的征兵法案,规定已经不是三分之一的男丁有服役义务,而是二分之一。此举可以让联邦軍队规模扩大到三百万以上。

    但美国工业准备不足,这场战争,即便是北方的军火,也无法自给自足,尤其是一些先进武器,比如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都是在英国设计制造的。北方自己的工业,能提供的是一些前膛炮,数量巨大,作为主力来用,但技术和性能上只能是二流货色。

    即便如此也无法满足要求,不过北方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他们已经开始转产,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可以自给自足,到时候軍队规模也足以继续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可现实情况是,无论欧洲还是中国,都不可能给美国人这个机会。只要看到南方败退,中国肯定会参战,欧洲也一直在持续施压,希望北方能够接受和谈,不给中国人军事介入的机会。

    俾斯麦以承认北方主持的公投为条件,希望北方能接受和谈,能够让南方民众自己投票决定他们的归属。

    这等于让美国承认南方独立,同时得到的报仇就是目前的占领区并入北方,因为占领区的公投是选择加入北方联邦的。

    这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场侵略,北方侵略了南方,还割让了南方领土,此后形成的两个国家,势必矛盾重重。

    朱永能看到的,俾斯麦也能看到,林肯也能看到,所以林肯拒绝了。林肯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的政治家,务实之中带有底线,有些事情不全会考虑利益,让美国分裂这种事情,林肯无法接受。

    中国的军事压力,欧洲的贸易封锁,都无法让林肯屈服的情况下,似乎战争已经无可避免。

    这如果放在一个君主制国家,如果放在一个民族主义强烈的国家,可能真的只能如此,但这是美国,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一个松散的移民国家。

    欧洲的舆论畅通无阻的进入美国,林肯甚至连简单的管制都做不到,有多少个州,就有多少种声音,有多少个种族,就有多少个利益。

    林肯试图维持美国统一,但联邦议会未必如此,联邦想维持统一,但各州未必如此。

    于是在林肯的坚持下,议会中反对林肯的势力开始抬头,理智的议员们,没人愿意为了林肯的理想跟全世界为敌。

    甚至跟中国开战,都不是一个选项,上次的战争,中国仅仅靠一个美洲领土就让美国进攻无果,现在中国的北美领地比那时候更大,比美国北方综合实力强了太多。之前美国尚未分裂的情况下,都要依靠英国来对抗越来越强势的中国势力,现在美国已经分裂,而且英国还不支持北方的情况下,让北方单独对抗中国就已经势穷力孤,更何况对抗整个世界呢。

    林肯做过努力,做过一旦中国介入的情况下,希望得到英国的支持,援引的是英美同盟条约,可在俾斯麦的运作下,英国表示,只有在美国停止内战的基础上,英国才可以帮助美国。

    这不意味着英国就支持中国介入,相反,英国外交大臣多次公开声明,反对任何国家和势力军事干涉美国内战。事实上,如果不是担心英国卷入,让战事升级为世界大战的话,皇太子集团可能早就直接干涉了。

    留给林肯的时间不会太多,林肯赌上了一切,甚至不惜大量抽调西线兵力,导致南方甚至开始在西线发动反攻,试图夺回田纳西等州。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爆发了,北方集结了80万軍队,南方集结了50万軍队,围绕里士满,双方的决战开始了。

    很显然,这场战役的结果,将影响到美国未来的局势。


………………………………

第六百一十四节 里士满会战

    一场血战,但最终没有胜利者。

    北军发动了持续的进攻,但南方成功进行了防守。

    里士满会战从1864年春季,一直持续到夏季,北军先后投入了130万人次的兵力,南军也动员了80万軍队进行防守。

    双方使用了开战以来的所有手段,各种新式武器先后登场,后装步枪、火炮大规模应用于战场,杀伤前所未有,最终进攻方的北方付出了40万人的伤亡代价,南方付出了15万人的伤亡,而战线只在局部有所变动,谁也没有占有优势。

    从伤亡比例就能看出来,防守开始变得比进攻更有利,因为战争终于进化到了残酷的堑壕战时代。

    堑壕战的战术思想,其实在普法战争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自从欧洲近代军事改革,基于滑膛枪的战术思想,一直就是进攻思想,因此战场上最常见的,是排队枪毙战术,是野战决定论。

    但普法战争前,随着线膛枪的应用,法军已经开始了一些改革,法军要求本国士兵,要在野战中有能力在三十分钟内挖掘一条足以用于防守的战壕工事。结果就是,普法战争中,法军确实能够建立防线,但很容易就被强调机动作战的普鲁士军团包围。

    普法战争后,军事力量再次转向进攻决定论,大家研究的是机动、迂回、围歼等战术,对防御战术的研究下降。历史上,这种局面持续到了一战,以堑壕战终结了进攻战术。二战时期,开始大家都强调防守,可后来德国人的闪电战再次将战术思想带入进攻时代。

    攻守是战争的不二法门,其实没什么决定性战术,什么好用用什么。反倒是中国的军事想一直都强调攻守平衡,强调正奇结合。

    其实法国之所以败给德国,并不是壕沟防守败给了机动迂回,而是法军败给了德军,仅此而已。法国人修建了壕沟,可是让自己陷入了孤立,这是攻守平衡没有做好。中国兵家早就发现一个道理,久守必失,欧洲人要么是强调疯狂进攻,要么就开始死守,这都不被中国兵法认可。

    不能强攻,自然就要防守,但防守又不能死守。法国人在运动战中要求士兵挖掘壕沟,转入阵地战,这本身就存在一个悖论。因为既然是运动战,就强调机动作战,可却挖掘壕沟死守,放弃了机动,让自己陷入被动,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但里士满会战中出现的堑壕战不同,尽管还是挖掘壕沟防守,技术上没什么区别,但战略上完全不同,因为壕沟后方是南方城市,城市后方是南方腹地,里士满的南军并没有陷入孤立,没有被包围。

    南军从阿拉巴契亚山脉到大海,营造了一条壕沟加自然河流为主的防线,后方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在防守中随时可以跟敌军展开不差分毫的炮战,这跟被包围下的死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持续作战的能力。

    于是变成了北军攻,南军守,互相杀伤对方士兵,承受对方火力的消耗战。

    放在一年以前,南军绝对消耗不起,但现在他们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联邦海军能封锁的物资,充其量不超过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军火成功进入南方,中国的军工产业,别说支撑南军百万大军了,千万大军都支撑的起来。

    南军唯一的劣势是人力,但人力问题因为堑壕战而解决了,因为防守作战需要的兵力,显然不比进攻多。壕沟、要塞有效的弥补了兵力不足,而且还能更好的保护士兵,让士兵的伤亡减少,伤亡减少,有限的人力当然能支持更长时间的消耗。

    会战结束之后,北方明白了想一战击溃有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背后支撑的南方,北方的优势还没达到这种程度。

    而且一场会战就伤亡40万人的恐怖消耗,也让北方人心头发凉,要是战争一直这么打下去,北方人就要死光了。

    与此同时,虽然南军情况更惨,但他们取得了胜利,无论是伤亡对比,还是战略目标,他们都占优势,因此士气大大提高。而且黑人在堑壕战中的作用,也比野战更为有利,不太忠诚的黑人部队,挖战壕没问题,躲在战壕和要塞里安全的开枪也没问题,只要不让黑人机动,就不容易崩溃,黑人士兵也能够用来战斗,这大大缓解了南方的人力紧张。

    里士满会战的结果让全世界震惊,一度外界施加的压力都下降了,可是林肯却明白情况前所未有的糟糕。

    里士满的失败,让战争的结束变得遥遥无期,本来强攻里士满就已经是最快捷的结束战争的方法,他做好了付出更大的伤亡,来换取时间,但伤亡付出了,胜利却没有到来。

    这种结果让本就已经不满的北方各州更为不满,纷纷开始反对战争,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当然更希望南方留在联邦内部,这对于北方工业品的市场,原材料的来源都有保障。但各州有各州的利益,如果这些好处需要无穷无尽的资源和付出,他们就会权衡一下。

    松散的欧洲国家不可能为了南方人跟几百万北方人战斗,松散的北方各州也不可能为了统治南方战斗到底。

    真正的主战派,其实只有一小批扩张主义者,一小批民族主义者,但这种人在美国向来不占绝对数量。

    于是各州开始拖延上交联邦的财政,各州的行为让联邦财政恶化,财政恶化又让融资能力下降,战况不利的局面,让联邦债券价格爆跌,如果不能收回南方,联邦的偿债能力也会下降,继续融资成本上升,已经很难借到利率在百分之五一下的贷款。

    林肯十分努力,像竞选的时候一样,在国会中慷慨激昂的发言,到各州去做演讲,但效果不明显。各州人力枯竭,三百万軍队,让各州的年轻人大量进入战场,移民已经没有了,欧洲人可不想一到美国就为美国流血,他们是来发财的,不是来打仗的。

    开战以来已经有上百万北方人为战争失去了声明,这比历史上付出的代价要高好几倍,还有多少美国人需要送命?这是谁都无法保证的事情。

    国会甚至开始酝酿弹劾林肯,最新的预算也被否决,林肯甚至没有再次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在国会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准许南方各州进行公投,愿意加入北方的州将继续成为联邦一员,至于是否废奴,根据对方意愿决定,不愿意加入联邦的州,联邦将承认他们的决定。

    法案获得了通过,因为许多北方州议员认为,相比留在一个已经宣布废奴的南方联盟,相信让他们继续保持奴隶制,符合许多南方州的利益,也许可以吸引他们再次重返北方。

    但林肯反对这个法案,因为他已经颁布了废奴法令,以新法案跟之前的废奴法案冲突为由,要求国会宣布新法案作废。总统跟国会的分歧最终由最高法院仲裁,最高法官裁定,新法案有效,而废奴法案违宪,因为美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南方可以保留奴隶制,但不能从国外进口黑奴,是否保留奴隶制是南方的意愿和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林肯宣布,战争结束后,他将辞职,之所以不立刻辞职,是因为上帝赋予他的使命。接着在得到国会同意之后,林肯向德国首相俾斯麦发出了请求,请求俾斯麦斡旋南北议和。

    南北方代表在柏林会谈,北方接受了南方的要求,将进行一场公投,让南方各州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不管公投结果如何,美国分裂就已经形成,中国也好,德国也好,都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比以前,中国在打中英美俄战争的时候,需要自己亲自赤膊上阵,到了后来只需要打代理人战争,不管是希腊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关于争夺黑海海峡权的战争,还是俄国跟普奥争夺领土的战争,中国都不需要直接出面,只需要让乌拉尔王国这样的代理人出面就能达到目的,现在更是连代理人都不需要出面,准备好的印加王国根本就没有动用,只通过军事威吓和经济援助,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跟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力进一步提高,世界距离中国时代只有一步之遥了。

    最后,南方的投票结果,依然是选择加入南方,尽管南方联盟宣布废奴,可战争中让南方人对北方佬的仇恨加大了,全民公投的话,情绪的影响太大。而且南方公投,他们不肯承认黑人的投票权力,理由是黑人没有纳税记录,基本上完全由白人进行了投票。

    结果是战前自由势力和奴隶主势力相互争夺的肯塔基州选择了北方,他在这次战争中分裂,奴隶制势力支持南方,自由势力支持北方,但自由势力占优,因此战争中是奴隶制势力南下,整个州都为北方作战。

    但回归的白人士兵和奴隶主组成的选民,让田纳西州重归南方怀抱。

    这样一个南方联盟,尽管做出了废奴的承诺,可实际上不可能真的废奴。

    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以财政压力为由,一直不开始废奴计划,只有已经在南军中服役的一百万黑人立刻得到自由人身份,并且通过一部服役自由法令,规定黑人只有通过为联盟政府服务,才能获得自由身份。或者有奴隶主放弃对奴隶的所有权,则奴隶也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开了一道口子,至少让黑人可以成为自由人了。

    结果是南方保留了奴隶制,北方的奴隶制度也没有废除,因为一直留在北方联邦内部的马里兰、肯塔基继续保留了奴隶制。

    和谈完成后,两国签订和平协议,互相承认对方为独立的国家。


………………………………

第六百一十五节 战后新局势

    美国成功分裂为两个国家之后,这两个国家的力量都不足以成为一方霸主。

    北方的发展还会继续,但潜力却已经可以看到底部,失去了大片尚未开发的西部边疆,林肯这次战争中也没有推出标志性的土地法案,因为美国的土地已经瓜分殆尽,各州的无主土地已经不多。

    这样一个美国,现在只有2300万人,增长的空间还很大,但边际就在眼前,他失去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潜力。以美国的天然禀赋,按照欧洲的比例,他们的人口还能翻一两番,未来人口很难超过一亿。

    位居欧亚中心之外的美洲,注定美国联邦将不再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美国南方,领土面积和覆盖的海洋面积比北方潜力更大,发展农业的土地条件更优,但奴隶制是一个粗壮的后腿,要摆脱奴隶制,南方至少还要二三十年。然后还有严重的种族主义问题,近一半黑人人口,除非能像少数浪漫主义者认为的那样,黑白混血能够混出一个更优秀的美利坚民族,否则种族隔离就会拖累南方的现代化进程。他会在农业社会中停留很久很久,甚至可能更像古巴。

    就算南方破釜沉舟,用短短几年时间,解决了奴隶制问题,做的最好,恐怕也就是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程度,南方的人口基数,融合近千万的黑人,是非常困难的。

    对中国来说,美国分裂,意味着英国人组建的,在美洲对抗中国的势力破产,北方即便继续维持英美同盟也没有意义,事实上美国联邦在林肯辞职,副总统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