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盛住被革职,发配到新疆。但皇帝还是不忍心,宽恕了他的罪责,还赏给他一个副都统的职衔。第二年盛住死了,皇帝还给了他恤典。谁知道,他死了,他做过的更大的事情才暴露出来,原来他在修造皇陵工程中,任意侵吞工程银两,偷工减料。皇帝这才发怒,命人抄家,结果查到一本旧账,账中记载了盛住扣留灰斤加价银五万余两,扣留四万两采办练山石银,两笔达九万两。
连修皇陵的钱都敢貪,相比之下在内务府偷买宫中宝物都不算什么了。这样的人当然是贪财的,但问题是,盛住为什么敢贪这种钱,这已经不能用胆子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不要命,除非他是一个疯子,否则就一定是有恃无恐,即便出事了,也兜得起,他属于后者,因为几次案发,皇帝都从轻发落了他。
原因很简单,这家伙是一个权贵,而且不是普通的权贵,是满清一等一的权贵。
不用提从龙入关那时候的风光,就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公爵,袭封他父亲的三等承恩公,依照清朝降等继承原则,他父亲的爵位更高。
可盛住的身份,还不能用普通的王公子弟来描述,因为他家实在是权贵中的权贵,王公中的王公,但事实上,盛住家十分普通,幼年也过着普通但向往富贵的生活,他父亲最高也只做到了内务府大臣职务,虽说也是权贵人家,但相比真正的王公贵族还差的很远,甚至小时候盛住常常遭遇同龄权贵子弟的歧视,因为他家是正白旗包衣出身。
发迹完全靠一件幸运的事情,那就是送入宫中做秀女的姐姐,在乾隆三十九年,被乾隆赐册成了皇十五子颙琰的嫡福晋。
二十年过去了,他姐姐不但给颙琰生了多个皇子、皇女,关键是他姐夫颙琰这几年颇得圣宠,年老的乾隆皇帝时常亲自教导,八旗权贵内部都在传言,颙琰很可能已经被皇帝立为了储君,名字早就藏在了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只等乾隆一死,拿出遗诏就能继位。
姐夫的地位见长,盛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但官越做越大,还都是肥缺,比如内务府大臣,粮道之类的官他都做过,但最肥的还是粤海关监督这个缺。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收取的税银其实并不上交给户部,而是直接交给内务府,因为海关就是归内务府管的,钱都是皇帝的内库所有。
这个职务就跟江宁织造一样,都是皇帝的贴心人才能担任,一边负责为皇帝监督地方,另一边其实也是皇帝照顾亲信的手段,就是让亲信去捞钱的,所以历任海关监督,少有科举出身的官员,都是权贵子弟充任,结果贪腐大案就出了四五起,可皇帝没有杀一个人,甚至出现了东印度公司大班洪仁辉实在无法忍受海关监督的勒索,打算跑去北京找皇帝告御状的丑闻,但乾隆依然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革职了当时的海关监督,反而对洋人十分恼怒,把洪仁辉在澳门圈禁了三年,然后驱逐出境,拒绝其永久入境。
盛住这个纨绔子弟,就是因为是皇亲的身份,才得以得到粤海关监督这个肥缺的,本来以为就只能发财了,没想到竟然还有立功的机会。
他这样的少爷羔子,尤其是现在行市见长,都传他姐夫会继承大统,他就不单单是想发点财了,也很想做出一番事业,给别人瞧瞧,尤其是给自己的姐夫,未来的皇帝瞧瞧,让自己的姐夫在乾隆面前长脸。
这次好容易碰上了台湾天地会起义还勾结洋人这种大案,他怎么可能为了一点钱,就放弃这么一个扬名立外甚至名垂青史的机会呢。
所以盛住及其强硬的要捉拿英国水手,结果遇到英国人武装抗拒抓捕的行为,盛住的脾气,马上就炸了,还反了他了,当爷是纸老虎?
于是他马上知会广州将军,要求对方调动广州八旗抓人。
盛住的身份地位放在这里,广州八旗将军也不敢不给面子,加上八旗将军也是旗人,不可能不帮助盛住而包庇英国人,所以很快广州八旗就出动了。
人不多,就一千马步兵,但足以将三艘英国商船,一百人的水手包围了。
此时大班布朗收到了马嘎尔尼的回信,告诉他不惜任何代价让士兵突围,不能让这些船员和水手落入清军手里。
八旗多么腐烂且不说,就是强盛时期的八旗軍队,也不可能拦得住西方的武装商船啊,结果对方选择突围,清军根本无处下抓,派出小船拦截,却被对方撞翻,开炮轰击,结果对方竟然还击了,打死打伤了二十多八旗兵。
事情到了这一步,盛住依然不怕,而是直接一封奏章,将所有事情都推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头上,这次也不提周琅引夷人的事情了,就直接说都是英吉利夷人勾结天地会乱党,证据确凿,不等朝廷回复,他就让八旗兵封了东印度公司的商馆,没收了所有货物,不但封馆,不但扣货,他还抓人,直接连大班、二班、三班在内的所有东印度公司职员都抓了起来。
并且通过蔡世文这样的十三行商人,向所有洋人传话,在英国人交出肇事商船之前,不但不会放了这些大班,还永远停止跟英国人贸易,粤海关真有这个权力。
事情闹到这一步,其他洋人自然看戏,英国人却头疼了。
而东印度公司总部都被端掉之后,留在广东地区的,就剩下一些在澳门的散商,以及停留在这里等待风期,并且已经准备好出航的马嘎尔尼使团了。
作为英国派遣来的正式特使,又是英国贵族,他身份地位最高,立刻就成了所有英国人的主心骨,大家都希望马嘎尔尼能给中国官府施压,让他们马上释放东印度公司广州特派委员会的大班和职员,尽快恢复贸易。
马嘎尔尼本就在北京憋了一肚子火,他是一个骄傲的人,因为他有骄傲的事业,东印度公司和英国议会派他来进行这次外交活动,就是看重了他的能力。在英国,大家公开夸赞马戛尔尼善于交际、多才多艺、令人愉快,是大使的理想人选,他有着辉煌的外交事业,曾率领一个外交使团成功地访问过俄国,与那位难对付的叶卡捷琳娜相处融洽,可这次在北京却吃瘪了。
乾隆拒绝了他提出的所有要求,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给他,这让他有了沉重的挫败感。他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其实接受失败打击的承受力反而并不强,这种挫败感,又让他把出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都看成了一种侮辱。
他是来出访的,但上岸后当地官员就给他的船上插上了贡使的旗帜,好像他是一个属国进贡的使者一样,他面见英王的时候,也只需要单膝跪地,但中国人却逼迫他双膝跪地,他只用双膝跪拜过上帝。
如果他出使是成功的,其实这些遭遇也就不是一回事了,如果真的不能接受,早干嘛去了,满清官员给你插上旗子你可以拔掉吗,对方不同意你大不了不去北京了,你不肯双膝跪拜,同样也可以不见乾隆啊,大不了直接放弃访问,结束出访不是真正表达不能接受的态度吗?
可当时马嘎尔尼都接受了,结果乾隆没答应他任何条件之后,他马上觉得之前那些要求变得不能接受了,感觉自己英国绅士和贵族的尊严受到了侮辱。
任何事情一旦上升到感情高度,那就无法用理性来处理了,所以马嘎尔尼才写信告诉布朗大班说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产生武装冲突都要突围,结果引起了双方的交火,导致了八旗死伤。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马嘎尔尼会平静下来吗,当然不会,他反而觉得更加的愤怒,感到耻辱,这次他甚至认为,这已经不是满清对他的侮辱,而是对整个不列颠联合王国的侮辱,他认为必须做出回应。
西方人习惯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处事风格,无理且要搅三分,更何况现在马嘎尔尼觉得自己占理的情况了。
于是马嘎尔尼直接召集了澳门的所有英国人,让大家都先撤离大陆,登上马嘎尔尼使团的三艘大船,汇合了从广州突围出来的三艘武装商船后,马嘎尔尼的舰队规模达到了六艘,他直接封锁了珠江口。
并且向广州官府发出抗议,要求马上释放被扣押的英国人,并且对他们进行赔偿。
马嘎尔尼的态度是强硬的,可他的对手盛住也是一个无理闹三分的主儿,哪里肯服输,英国贵族马嘎尔尼要面子,盛住这个大清爵爷的脸也不能没处搁去。
所以盛住不但不交人,反而继续联系八旗兵动手,还行文虎门和各地水师,要求他们马上赶走英吉利人。
马嘎尔尼封锁珠江口就是为了威慑,可发现对方根本不吃这一套,光是封锁显然无法让对方妥协,于是马嘎尔尼开始攻击炮台。
明朝时期,英国海军威德尔舰队,就能轻松攻占虎门等炮台,更何况海军力量更加疲弱的清朝呢,所以马嘎尔尼轻松占领了虎门等炮台,甚至一度攻占了广州城外的几处炮台,但马嘎尔尼悲催的发现,依然无济于事。
因为对方根本就不跟他谈判,打不过对方也不来进攻,就这么耗着,派兵对峙着。
可是马嘎尔尼却拖不起,一来东印度公司那些职员都被广州官府扣押着,二来总不能一直这么对峙下去,那么贸易还做不做了。
但让马嘎尔尼服输,将三艘商船和上面的上百水手都交给盛住,马嘎尔尼却无法接受。
既然不能妥协,又不能消耗,那就只能继续施压,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对方妥协了。
一边马嘎尔尼号召广枺挠⒐四苷蕉返亩寄闷鹞淦鳎春次烙⒐跏液蜕系鄣娜僖槐咴蛐葱湃萌舜赜《认蚨《裙厩肭笾г彼瓜肫鹆嗽谔ㄍ寤褂幸恢欢《裙镜能姸樱庸阒萏映隼吹娜椅渥吧檀拇ぃ步ㄒ槁砀露岬鞫庵卉姸永锤銝|官府施压。
所以马嘎尔尼除了向印度求援之外,也写了一封信让人送来台湾交给科林,希望能得到科林的援助。
————————————
就一个大章,当作两章吧!
………………………………
第五十二节 发兵广东
科林收到信是十五日之后,他收到信后思考了一夜。
这封求援信,让科林的心十分复杂,但大多是兴奋、激动这类情绪,因为他从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
让他不由想到当年克莱武在孟加拉进行普拉西战役的故事,当时孟加拉当时拥有7万名军队,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克莱武的军队只有900名英国士兵和2000名印度士兵,如此悬殊的兵力,克莱武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战斗,这种战斗本身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是克莱武还打赢了。
打赢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就已经足够吸引科林的了,更让科林兴奋的是,克莱武打败孟加拉王公之后的收获,他个人从孟加拉的国库中掠夺了几十万英镑的巨额财富,对于财富的渴望科林并不强烈,可这场战役后,英国控制了整个孟加拉的结果,却让科林兴奋的难以自抑。
普拉西战役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现在的英国人已经对这场战役的价值有了充分的了解,可以说英国在东方世界之所以有如今的优势,全是拜这次战役所赐,而克莱武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英雄,获得了爵位。
建功立业,才是对科林这种贵族子弟最强烈的吸引,当然能发财同样很好,没有钱那叫什么贵族。
科林之所以联想到克莱武,是他觉得他现在的境况,跟克莱武当年十分相像,克莱武面对的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科林现在则要面对同样古老的中国清王朝,克莱武在孟加拉打了一仗,结果获取了整个孟加拉,那么他科林去广东打一仗,是不是能获得整个广东呢。
一想到广东,他顿时就想到了茶叶、丝绸、瓷器,以及无穷无尽的财富。
他跟克莱武唯一的不同,那就是当时克莱武不但是英军统帅,还是孟加拉总督,现在可怜只是在中国的英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却没有其他身份,可打赢了这一仗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他会得到什么?广东总督,不,应该是中国总督!
一想到自己现在得到的这个机会,将是成为整个东方最有权势的英国人,科林就忍不住的兴奋。
对这一点他毫不怀疑,因为这封求援信是马嘎尔尼写的,寄托了这两年英国人全部想象力的马嘎尔尼亲自写信请他援助,一旦他成功帮助了马嘎尔尼,他知道,他的功绩,将直接传入英国最高层,会直接放在英国议会、英国首相、英国内阁面前,会有无数的权贵讨论他的功绩。
至于英国国王,哦,那是个傻子,但摸着他的头顶册封他为伯爵的画面,一样美丽。
至于自己能不能打赢这个问题,科林心里没有一丁点的怀疑,他觉得他现在比克莱武当年的力量更强大,克莱武不过拥有不到两千軍队,而科林现在可是有四千多人的雄厚兵力,一千五百欧洲人和印度人组成的雇佣兵,以及他成功招募的三千多人的中国士兵,这股力量足以让他打败十万中国軍队了。
兴奋了一夜之后,科林才冷静下来,立刻軍队命令出航的准备,同时他派人来联系打鼓港的周琅。
这让周琅颇为意外。
科林要去广州,这不意外,这是周琅破釜沉舟计策的结果,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身份完全暴露在满清官府面前,目的就是为了拖英国人下水。
让广州官府对广州的英国人下手,以周琅对这时期的满清官府的了解,知道那些当官的可都不是什么讲理的主,而且跟鴉片战争后的情况完全不同,此时满清官员对洋人的态度充满了不屑,澳门县令打葡萄牙总督板子的情况从明朝开始就有了,至于英国人,也只有英国人自己把自己当回事,那些官老爷没几个知道英国的。
所以只要让广州官员知道是英国人参与了台湾叛乱,那么他们肯定会行动,这时代的满清官员对英国和英国人不屑一顾,可是随着实力的强大,英国人已经开始形成他们独特的自豪感,自认为在欧洲都是最特殊的那一个,是不可能任人宰割的。
两个同样傲慢的组织产生冲突,结果很容易走向激化,周琅估计,满清官府抓英国人审讯的概率在八成以上,而英国人不肯束手待毙,采取抵抗措施的概率同样高达八成,也就是有八成可能,广州官府会跟东印度公司产生冲突。
产生冲突之后,两个同样傲慢的家伙,又绝不肯轻易向对方低头,那么事态肯定会有一波扩大化,都会针锋相对选择对抗,满清自不用说,他们在广东地方的兵力就很雄厚,可英国在东方能调动的軍队,最近的正是在台湾,他们不调动科林手里的軍队,还会调谁的?
因此这一切完全是周琅计划好的,现在也在按照他的计划来,至于事态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鴉片战争是不是会提前爆发,周琅已经顾不上了,破釜沉舟的意思就在这里。
这让周琅心理是有一定负担的,因为这意味着他提前将英国势力引入了中国,中国的命运会怎么样就说不好了,这就是周琅的心理负担,他不认为任何人有权力将民族和国家推入危险的境地。
为此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毕竟现在英国的国力还没有鴉片战争时期强大,印度也没有完全被英国统治,他们能用到中国的力量比鴉片战争时期要少得多,而中国也没有咸丰时期那么虚弱,乾隆的个人能力说到底比他儿子和孙子要强一些,在英国实力没发展到顶峰,满清势力没有虚弱到谷地的时候,让他们碰撞一下,也许结果会有些不一样。
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英国打赢了战争,结果又会如何,顶多像鴉片战争一样,割地赔款,想必此时的满清比几十年后的满清也更能承担损失。更何况还有周琅存在,满清被削弱,但英国又无法打垮满清,更没力量统治中国的情况下,周琅在中间获得的空间,也许更大一些。
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周琅将来能成事的基础上,如果他失败了呢,那么他现在的行为,就是引狼入室,他将比吴三桂的行为更加可耻。
就在周琅心情复杂的时候,科林突然派人来了。
派人来周琅也不意外,因为科林手里掌握的軍队,名义上是属于中国(东印度)公司的,作为中国公司在中国地区负责人,没有周琅的同意,科林调动軍队在程序上不合法,除非科林想要撕破脸,那么他就会来征求周琅的同意,反正这也不过是走一下过场,周琅同意当然好,就是不同意,他依然会调动軍队。事实上周琅并不知道,科林来征求周琅的同意,是马嘎尔尼在信中要求的,科林这种军官可以不在乎程序的正义性,马嘎尔尼这种外交官却认为很有必要,所以提醒科林尽可能征求周琅的同意,当然周琅不同意,科林也是要发兵的,只是那样就跟中国公司撕破脸了,这对马嘎尔尼来说,是一种损失。
让周琅意外的是,科林竟然请求周琅一起发兵,他竟然希望周琅能带打鼓港这里的一千多士兵跟他一起去广州作战。
这是周琅没想到的,以他对科林的了解,这个年轻傲慢的英国军事贵族,充满了自信,怎么还会看得上自己手里这点兵力。
而且按照周琅之前的计划,他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卷入这场东印度公司和满清地方官府之间的冲突中来,计划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东印度公司从台湾把科林弄走,然后给周琅腾出足够的发挥空间。
可现在科林却希望自己跟着一起去广州,这下子让周琅犹豫了起来。
但他只犹豫了片刻,他就决定要去广州,还是心里那道坎过不去,他无法说服自己把民族和国家推入未知的风险,而自己却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所以他要去,尽管他去了可能也没什么用,但他心里总觉得,他去了总能做些什么,说白了还是为了内心好受一些。
于是科林在准备出航,周琅也开始准备出航。
理论上来讲,周琅可以一次性将出击士兵都都送上船,因为他手里有一艘栽种五百英吨的幸运号,满载运兵的话,最多能挤下一千人,而周琅手下目前就只有一千两百士兵,还要留下防守打鼓港的兵力,所以能一次全部出航。科林就不行了,他手下现在有三艘武装商船,其中一艘是从澳门来报信的,另外两艘是之前就留在左营的,都是载重五百到八百英吨的大船,一次性装载三千士兵是足够的,可是科林手里有四千人,除了最开始的三百华人士兵,还有一千五百印度援军,以及新招募的三千新兵,总数将近五千人。
但最后双方都决定分两次运载,原因很简单,哪怕是周琅现在部队,也不再是简陋的拿刀农民了,而是有一定分工的軍队,有步兵,有炮兵,如果拉上必要的武器装备和一些补给的话,一次运输就太紧张了。
周琅决定留下三百人来防御打鼓港,就留下赵文带领的两百多士兵,以及之前训练出来的一半炮兵,另一半五十个炮兵,则让陈逆直带领着一起去广州,周琅需要自己的部队积累战斗经验,这次跟科林指挥的軍队一起作战,是非常好的刷经验的机会。
准备了三天时间,已经到了1月底,周琅终于下令兵发广州!
………………………………
第五十三节 广东局势
陈三妹真的是一个好妻子,知道丈夫出征,她也不哭不闹,默默帮忙收拾好了行装,这就是天地会儿女了,换一个寻常人家的女子,怕做不到这么冷静。
陈三妹从不干涉周琅的正事,默默做着一个贤内助的角色,但周琅并不认为她真的没有其他心思,哪有女儿不想娘家的,可是她的娘家,她的哥哥现在被清军包围在彰化一带,已经许久没有准确的消息传回来了。
陈三妹从没有在周琅面前提过她哥哥的事情,也没有哭求周琅去救她哥哥,但周琅不相信她不关心。周琅一直也没提过,因为他始终将天地会当成潜在的对手,将陈周全看作自己最大的威胁,可越是这么想,就越觉得对妻子有一份亏欠。
“等我从广州回来了,我就发兵北伐,大哥一定没事的!”
临行前周琅许下了这样一个承诺,没看到妻子的表情,因为她背过了身,让出征的丈夫看到妻子流泪,这不吉利!
自从上了船,周琅就觉得热,他甚至拉低了领口,让冰冷的海风吹进他的胸口,但依然无济于事。
他站在船头,看着起伏的船身砸碎碧蓝的翡翠,天际一望无边,看不到彼岸,犹如人的未来总是遮在命运面纱的后面。
再远的行程也有尽头,十个日夜之后,船就到了澳门外海。
没有贸然入港,因为此时陆地上的情况不明,马嘎尔尼跟当地官府的冲突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周琅也不清楚。
谢清高拿着望远镜在珠江口一带搜寻,他在寻找引水员,寻常时期看到海船到来,就有引水船靠上来,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意,一次三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