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马大雷走进营帐,给周琅使了一个颜色,周琅这才装作一副有兴趣状。
“您继续说,需要多少兵力?”
科林也没有在意,一听兵力马上就认真起来。
“目前我们已经占据了城区的各条进出街道,只是对方总是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发起偷袭,不得不分兵驻守,你放心,把你的人调给我,我不会让他们去冲锋的,只需要他们把守街口,不会有什么危险。”
听到这里,周琅突然皱着眉,神色严肃的说道:
“科林,谢谢!”
科林一脸迷惑:“什么?”
周琅叹了口气:“我想说,再见!”
科林眉头一皱,还没明白过来,突然就感到后心一痛,知道自己中了埋伏,被人刺了一刀,就要挣扎起来,却感觉后背上的刀子突然抽走,他的力量也仿佛随着被抽走了。
周琅闪身,不是怕科林反击,而是马大雷的匕首已经放在了扶着桌子勉强站着的科林脖子上,匕首一拉,热血就喷出了近一米,周琅躲的快,血没有溅到他的身上。
看着科林慢慢倒下,周琅想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可突然发现,除掉了科林,他心中并不痛快,反而有些不舒服。
“大帅怎么办?”
马大雷倒是一脸兴奋。
他杀人也不是第一次了,到了广州后,他跟着科林的大军是狠狠打过几仗,攻打炮台的时候他就主攻过一次,但像这么面对面的杀人,他还是第一次,热血喷溅让他兴奋莫名。
“埋了吗?”
见周琅没有回答,马大雷又问了一次。
周琅刚要答应,突然摇了摇头:“先裹起来!”
马大雷点了点头。
周琅这才关心其他:“其他人都收拾了吗?”
按照约定,马大雷要先除掉科林的那些手下,然后才会来杀科林,他既然到了这里,其他人应该都料理干净了。
马大雷说道:“都弄死了!一个个吃的高兴,我们的人装着送饭,一人一个给结果了。”
周琅又问道:“那条船呢?”
他指的是送科林回来的船,那艘疍民的船,杀科林这件事,他不愿意走漏一点风声。
马大雷道:“船扣下了,人都杀了!”
周琅深吸一口气,他时间紧迫,他要把广州城这步棋走好,杀科林只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收拾好了,把蔡世文给我叫来!”
自从开始攻城,周琅就把蔡世文扣下了,就好像盛住扣了魏连理一样,不过周琅扣下蔡世文的目的,是关键的时候有个人去传话。
“听着,我要两千万银元,一个子儿都不能少!钱到,我走,钱不到,我进城!”
周琅很痛快的告诉蔡世文,不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
“还有,我给你们三天时间筹钱,这三天我不会打你们,三天后可就不要怪我了!”
周琅交代道,他的第一桶金,就真的是金钱,只不过这钱是带血的。
“去码头请谢先生过来!”
让士兵压着蔡世文出去,周琅马上让人去请谢清高。
“谢兄,要劳烦你去做件事,这事儿做完了,我们就可以走了。”
谢清高对打广州城一直持反对态度,因此进攻开始后他就没参加,一直待在他的船上。
“什么事?”
谢清高问道。
周琅答道:“收兵!我要你去前线,给各个军官传话,让他们停止攻击,先守住。”
谢清高疑惑:“科林不是在前线吗?”
周琅悲痛道:“刚刚收到消息,他从前线返回,路上遇到清军伏击,战死了!”
这个消息让谢清高的心情马上沉重起来,尽管死人他已经见了不少,可不认识的人,跟自己的熟人的死,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谢清高道:“科林死了!那这仗就不打了吧。”
周琅点头:“我本就不想打,现在科林死了,我们要紧的是把兵收住,找机会撤军。”
谢清高叹道:“我去他们会听我的吗?”
周琅道:“你去找一个叫王辅茞的人,让他带你去见那些军官,就告诉那些英国軍官,科林战死了。告诉他们,现在所有的軍队都统一归我指挥,让他们先停止进攻,然后到北城楼跟我商议下一步计划。”
谢清高点点头:“我明白了。”
谢清高走后,周琅知道,自己收拾收拾也该出发了,去北城楼等那些英国军官,然后收兵权!
这是第二桶金!
不是金钱,而是几千名士兵。
………………………………
第六十三节 收兵权
在黄埔只留下了两百人,让细心的陈小手带领守卫营盘,马大雷带着三百士兵,保护周琅一起前往广州城北城楼。
北城楼就建在越秀山上,学名镇海楼,从这里还真看不到海,但能看清广州城,以及城外的洋面,叫镇海楼,大概是一个古名,汉代时候广州城外也许就是一片汪洋。
周琅和手下乘坐十艘小船,绕道广州西北方向,经三元里抵达北城门,从城墙上爬到镇海楼。
沿途要道,都有士兵把守,多则三五十人,少则一二十人,爬上城,周琅已经十分疲惫,喘着粗气,一口气走了十多里路,当然累。心里想的却是,要防守这么多地方,难怪科林手里的兵力不足了。
周琅还看到,一路走来的士兵,全都是华人士兵,没有一个英国兵或者印度兵。
显然战斗力更强的欧洲軍队,和印度士兵都作为尖刀,冲在前线。
那么这些防守后路的士兵,应该就属于科林最后招募的那批三千人规模的部队。
之前他用欧洲士兵来训练这只部队,但却不直接指挥,那这三千士兵的指挥权归谁,周琅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就是那个让谢清高去找的王辅茞。
他相信王辅茞是个聪明人,科林死了,他应该知道,该投靠谁了。
他一定会帮助谢清高说服前线那些英国軍官。
周琅不知道他能不能说服这些欧洲军官服从他的指挥,但他只需要稳住他们几天,等从广州榨取到他要的银子之后,这些人不服他指挥,他就放弃这些人,带着几千华人士兵马上离开。
这些人服从他当然更好,带着这些人去台湾,也是一股强大的生力军,之后他还要去救援陈周全呢,这支在印度战斗多年的軍队,是一把锋利的尖刀。
镇北楼是科林之前设立的临时指挥中心,这里的位置能够俯瞰全城,是最良好的观察地点。
不过观察者从科林换成了周琅,他拿着望远镜向广州城望去,街道上看不到任何百姓,繁华的街市空荡荡的,有人的地方,全都是軍队,要么是己方士兵,要么是清军。
能听到的枪炮声很少,稀稀落落偶尔传来一声,能看到的战斗更少,看不到有向前冲锋的軍队,这说明谢清高的行动已经起到了效果。
这跟周琅预计的结果相符,这些突然失去指挥官的军官们,听到周琅宣布接管指挥权,未必第一时间选择服从,但他们的指挥官战死,让他们停止进攻,却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因为短暂的时间内,他们是会产生迷茫的。影视剧中那种要为长官报仇的故事,只是纯粹的洒狗血,发生在正规軍队身上的可能性很低,倒是以兄弟情义凝聚起来的土匪武装中可能会发生。
已经有军官不断的返回了,周琅只跟他们打声招呼,不管是英国軍官还是印度籍军官,他都能沟通,但却只是让他们休息,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要等所有人都到齐后,才会跟这些人讲话。
一个小时后,当谢清高和一个周琅很陌生的中国人走进来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军官都到齐了。
人数大概有三十个,大多数都是欧洲人,是不是英国人就不清楚了,也许有像菲舍尔那样的雇佣兵。印度人只有三个。
尽管科林从印度得到的援军高达1500人,士兵都是印度人,可军官中印度人很少,基层军官当然大多数都是由印度高种姓士兵中选拔的,可指挥三十人以上的军官,则基本上都是欧洲人。
所以在场的大多数都是欧洲人也就不奇怪了,能有三个印度人,反倒是有些意外的。
周琅直接用英语开口,那三个印度人既然能爬到中层军官的地位,应该是懂得英语的,否则很难得到提拔。
“你们应该都知道我的身份。有没有人有疑惑的?”
周琅问过后,扫视所有人,没人发表异议。
周琅继续道:“你们也应该很清楚你们的身份,我相信你们从印度来的时候,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已经跟你们讲明白了,你们是加入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有没有人疑问?”
依然没有人。
“你们也应该知道,中国东印度公司是我创建的。中国东印度公司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样,都是一家股份公司,是归董事会管理的。现在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中国东印度工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我个人的职位是中国事务的负责人。现在由于科林战死,我要求诸位从现在开始,服从我的命令。关于这一点有人有异议吗?”
周琅图穷匕见。
这些军官现在确实很迷茫,其实作为在印度服役的军官,基本上没有太高职位的,经验少,年纪轻,确实打过几次仗,可做人的城府还很浅,科林的战死,确实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服从谁了。
沉默了片刻,终于有一个年轻军官站了出来。
“先生,请恕我冒昧。您是一个文职官员,我认为应该由一个职业军官来指挥軍队。”
周琅看着这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军官道:
“我不同意你的建议。将我定义为一个纯粹的文职官员本就不准确,我在台湾打过仗,指挥过士兵。而且职务并不影响我对軍队的指挥,至于指挥軍队作战问题,我会认真参考军官的意见,也就是各位的意见。”
说完不等年轻军官反驳,周琅立刻行使指挥权:
“现在,我需要现场军衔最高的三位军官站出来,来帮我一起指挥之后的战斗。科林勋爵之下,谁的军衔最高?”
周琅声音很大,扫视全场,片刻之后终于有人站了出来。
是谁站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站出来就等于默认了周琅的指挥权,他们选择了服从。
但站出来的这个人周琅还认识:
“菲舍尔!很好,我知道你!”
菲舍尔是一个黑森雇佣兵上尉,别小看上尉这个军衔,放在印度的英军中其实已经很高了,威灵顿带领整个印度的英军发动第四次迈索尔战争的时候,不过是一个上校。在印度的英军中,校级军官其实就很少了,将军军衔的几乎没有。克莱武担任圣戴维堡的英军总督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中校,因此校级军官基本上就是指挥官那个级别了。科林之前也不过是一个中校,所以他手下上尉的军衔就很高了。
之前菲舍尔就是科林手下军衔最高的军官,因此才会被派到谢清高的船上,负责单独指挥軍队。
现在菲舍尔站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台湾跟周琅共事的时候很愉快,毕竟他在来广州之前,就一直在打鼓港帮助周琅训练军队,当时科林也没有合理的借口调走他,俩人共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周琅对菲舍尔也比较放心,因为了解这个人是一个没有多少其他心思的职业军官,对军事以外的事务杂念很少,这点跟科林完全不同。
可尽管对菲舍尔很满意,但一个菲舍尔还不足以帮助周琅控制所有軍队,毕竟菲舍尔是一个黑森人,最好能有两个英国人帮助周琅,那就更容易控制了。
所以他对菲舍尔道:“你能帮我再找出两个职务最高的军官吗?”
菲舍尔点了点头,指了指其中一个三十多岁模样的军官。
那个军官犹豫了片刻,终于站了出来,双腿立正,向周琅敬了一个军礼表示服从。
菲舍尔又指向另一个人,那人也站了出来,同样立正敬礼。
至于站出来质疑周琅的那个年轻军官,则只是一个少尉,地位不够。
周琅向俩人还了一个军礼,他现在开始就要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军人了。
“我能知道你们的名字吗?”
周琅问道。
“当然先生!”
其中一个道。
“我叫佛里德里希迪肯,汉诺威上尉!我负责指挥猎兵神枪手。”
又不是英国人。
“你是雇佣兵吗?”
周琅问道。
迪肯否认:“不,先生。我是为汉诺威公爵效忠的。”
周琅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代,英国国王同时也是汉诺威公爵,汉诺威也是英国国王的领地,倒不是英国国王在大陆争取到的领土,而是英国国王本就是汉诺威过去的,应该说是汉诺威公爵继承了英国王位,欧洲复杂的权力继承制度,周琅有时候也会迷糊。
“那么你呢?”
周琅问另一个人。
“约翰布拉德,苏格兰上尉。我负责指挥炮兵。”
是个苏格兰人,周琅有些奇怪他为什么没穿裙子,大概不是在苏格兰军队中服役吧。
周琅没有追究这些,而是马上下达命令。
“现在我临时任命菲舍尔为我的副官。前线进攻部队,将被分为两个旅。将分别由迪肯和布拉德指挥。现在我要求所有军官向我汇报你们的位置!”
很快根据前线士兵的位置,周琅将进攻第一线的部队,让迪肯指挥,炮兵以及第二线和后备部队,则交给布拉德指挥。
暂时给他们的命令是所有部队暂停进攻,固守待命。之后周琅将会按照现在的次序,让第一线軍队扯下来,第二线部队负责断后。逐渐收回軍队,直到全部撤离。
………………………………
第六十四节 榨银钱
就在周琅在北城楼忙活的时候,广州城里的官员也没有闲着。
蔡世文在周琅派兵一直护送到南门后,他自己叫城上的士兵把他拉了上去,进城后带去了周琅的要求。
随着敌军攻入广州城,从总督到县令这些官员是真的急了,科林攻击的太猛烈了,从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根本无法抵挡,可城外要道基本都被敌军占领,他们想逃都没法逃,况且满清律法在哪里放着,这还没到清末彻底礼崩乐坏的时候,谁也不敢触犯律法,至少广州知府、南海和番禺县令就不敢弃城,八旗将军和绿营都统也没这个胆子。
但满足敌人的要求,实在太难,因为对方要的太多了。上次夷人才要了二十万银元,这次周琅这个海寇竟讨要两千万银元。
可不给的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方真的有能力打下广州城。城里的官员不可谓不努力,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八旗将军、绿营都统给手下下了死命令,杀了好几百逃兵了,但就是挡不住对方。南海县令和番禺县令组织民壮,悬重赏招募死士,到头偷袭敌人,但是效果不大。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早就向外调兵,反复催促,整个广东省的軍队都在向府城集中,但目前也只有少数援军到达,还被阻断在城外,敌人占据要害,根本救不过来。
坚守待援是个办法,可问题是大家都没有信心能坚守到援兵到来,尽管番禺县令已经高叫着要死守城池,为天子尽忠,他们这群人尽忠了,当然能落一个好名声,可谁想死了。
“不过就是钱吗,给他们就完了!”
越是富贵的人就越不想死,海关监督盛住忍不住抱怨。他姐夫眼看着要当皇帝了,这时候死什么死啊,是不是傻。
两广总督长麟其实也是这个想法,他也是权贵,叫觉罗长麟,虽然他跟盛住不同,身上挂着一个进士的招牌,但谁都知道他那个进士当不得真,他那个进士前面有翻译两个称谓,翻译进士。满文翻译,这是专为满人晋身设计的制度,这年头满人都用汉文了,哪里需要什么翻译,但考翻译科,却比寻常科举容易多了,就只有满人、蒙古人能考。蒙古人考中了,也不过是进入理藩院就职,满人考中了,可是跟正印翻译一样,直接进六部的。长麟考中的那一年,就混道了一个主事的职务。几年后步步高升,混了八年,下放地方就是道台,三年后回刑部做侍郎,第二年下放地方做巡抚,他基本都没从基层做起过,当然没有县令这种小官的想法。
“府库哪里有钱,即便有钱,也不能给海寇啊。时候朝廷追究下来,谁担得起。”
长麟叹道。
他不是不想给钱,是真的没钱,两千万银元,确实是一笔巨款,如果有的话,他也不会舍不得。毕竟当官当到总督级别的权贵,谁家里没个几百万两家产,都是见过钱的。这可是乾隆盛世,所谓盛世,那就是貪官污吏横行,财富集中的时代,和笕擞卸嗌偾睦锘姑桓鍪
盛住哼道:“这种事哪里能从府库里掏钱。当然是想办法凑了。”
同为县令的南海县令李枟马上道:“对,凑凑。下官俸禄微薄,愿拿出一千两,解府城之危。”
李枟就是一个小角色,考中了科举,当了进士,但他这种没有任何政治资源的汉人,除了个别能力极强的之外,到死当个县令的有的是。不过身处南海县这个管辖半个广州府的地方官,如果脑子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或许没有,三五万是有的。
可番禺县令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讽刺道:“朝廷用俸禄养我等,我等以俸禄养贼寇?岂有此理!”
盛住不满道:“说那些虚的作甚,这是救大伙的命!”
番禺县令可以呛声南海县令,但对盛住就没什么脾气了,闷声一声不说话。
布政司陈大文反驳道:“吾等岂能因一己之生死而资敌?”
广州知府朱栋叹道:“亦是救民!”
看到众官员态度不一,两千万银元确实将个人的底线都逼出来了,长麟知道自己必须表态,不然这些人能吵一天,时限可就只有三天,浪费不起啊。
长麟叹道:“资敌绝非吾等本意,救民于水火却耽误不得。贼人一日不退,则广府被兵一日,百姓即受一日的兵祸,百姓何辜!本督责无旁贷,当捐十万以解危局!。”
长麟一口气拿出十万两,也算是为捐钱设了一个上限。
广州知府道:“吾等报国之心,拳拳可见。奈何杯水车薪,怕是要发动商绅募捐。”
盛住却道:“你们才能拿几个钱,这事都是夷祸而起,就得那些行商出钱!”
粤海关管着十三行,行商有钱这盛住当然知道,他可不想自己出钱。
但长麟态度强硬:“行商当然要报效朝廷,但眼下是倾巢之祸,盐商、丝商,七十二行都要捐输。就由盐运司、布政司召集商民捐输,粤海关督促行商,各位同僚也该尽一份力,三日之内筹齐款项,送至海关衙门核验!”
长麟可不是盛住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他坚持让各个官员掏钱,还要让布政司、盐运司督促管辖下的商人,当然不是为了官员捐的那点钱,而是这件事必须得让所有人都参与,这样追责的时候才一个都跑不了,也就能保住秘密了。
至于最后的钱数,长麟并不担心,行商、盐商都是有钱的,最大的几个哪个不是家资百万,广州一口通商几十年,每年的关税几十万,偷逃的税款不知道多了几倍,都落入那些行商手里了。另外还有钱庄、当铺,这些喝民血的,也该出出血。发动广州城所有商人,三天内凑齐两千万银元,也不是难事。
布政司陈大文口气不善:“让商民捐输总得有个名目吧,跟他们说赎城费?”
长麟哼道:“军饷!”
说完拂袖而去。
于是在周琅忙着在城楼上收兵权的时候,广州城内的官员们则开始以捐纳军饷为名,压榨全城富商士绅捐款。
普通士绅、官员,甚至七十二行商人能捐的都很有限,最后大头都得落到行商头上。
捐的多的,是那些更依赖官府权力的行业,比如盐行集合起来捐了两百万两,银行银号、当铺行会捐了一百八十万两,丝织行当的锦纶堂捐了七十万两,其他小行业加起来捐了三百万两,也只有总数的一半,于是盛住勒令十三行行商集体捐资八百万两。
这下子连蔡世文、潘启官这样的总商都快破产了,尤其是潘启官,他经营业绩良好,见识过潘家豪宅消费的法国人认为潘家每年消费三百万法郎,称潘启官是世界首富。后世大名鼎鼎的伍秉鉴家族,也是从潘家做帐房起家的。
但蔡世文就不一样了,他挥霍无度,且过于喜好结交权贵,每年花费比潘家更大,其实早已入不敷出,虚有其表,结果大多数募捐落到了潘家头上,潘启官召集几十家行商,公行行用十三行行商建立的一种公用基金,每家公司缴出利润的10,并从每笔交易中抽取3作为公积金,主要用来共同向官员送礼和应对勒索,以及紧急时刻之用出两百万,潘家独立承担两百万元,其余四百万让各家分担。
蔡世文求着潘家借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