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琅不能不收,几个月大的女童不断从各地汇集到打鼓港来,征兵征到最后,周琅真的决定要开办济贫院了。
最终送来了十岁以下的男童两千人,女童则高达两万,这其中多出来的,恐怕就是那些含着泪的母亲送来的。
数量如此之多,就不得不让周琅好好考虑一下这些孩子的未来了,如果只是几百个,养着就是了,养大了男的做事,女的嫁人。可数量如此之多,养大嫁人,可就太放任了些,周琅想到的是办工厂。
现在这些女童还干不了活,周琅也不是要她们做苦工,推动工业革命势在必行,现在没有条件,总有有条件的时候,那么趁现在开始培养,这些女童就是第一批工业革命的种子。
这些当然是旁枝末节,征兵的正事并没有耽误。
大量青壮从各地汇集打鼓港,经过进一步的甄别,留下了一万人,然后停止了招兵。
这些士兵要先进行训练,不会直接成军,周琅打算建立一个专门练兵的训练营。
菲舍尔并没有参与北伐,他作为周琅聘请的军事顾问,留在了凤山县,而且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建立了一只团队,其中有二十个雇佣兵,各个兵种都有,炮兵、骑兵、猎兵,只缺少工程兵。
等这批士兵训练好,周琅不会扩大軍队建制,而是扩大各个建制的兵力。团会扩大到三百人,营会扩大到一千人,旅则会扩大到三千人。
同时各种正规化也开始实施。
军装的规格已经确定,周琅对此很关心,军容关乎士兵的荣誉感。在好男不当兵的中国社会观念影响下,中国士兵往往是最没有荣誉感的士兵,所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显得更有必要。
这种荣誉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因为周琅采取的高军饷政策,现在虽然没有人看得起士兵这个职业,却有些羡慕士兵的收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事实上,这次能招募这么多士兵,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饷高,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一些财力弱的小地主,在看到匪患结束后,自行解散了自己的团练。
周琅根据自己的经历,知道只要持之以恒,对士兵的歧视文化是会结束的。他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那些端着国营工厂铁饭碗的工薪阶层,对做生意的人是看不起的,那时候把他们称作“摆摊的”“捣腾东西的”“某某贩子”,十年后,开店铺做生意的人,就有了一个比较中性的称谓“个体户”“做买卖的”,二十年后,从开放风气最浓厚的广东传来的生意人称谓“大老板”就已经开始带有褒义了,三十年后生意人荣升为“企业家”,简直就开始荣耀了。
现在老百姓开始羡慕当兵的收入,十年后他们也许就开始接纳士兵是一种正常职业,二十年后士兵就会带有褒义味道,三十年后士兵就会充满荣耀。
当然一定的宣传会促进这个过程,但周琅现在还无法宣传,“保家卫国”之类带有普遍意义的崇高理念,现在不适合他,他最多能用天地会那种带有个人权力味道的“争天夺国”类口号,但这种口号无法增进士兵荣誉,反而容易引起各方关注,不利于他韬光养晦。
不过周琅想到了一些隐晦的办法,结合这次招兵招来大量孤童的情况,周琅干脆以军人的名义,来办这个慈善堂,起名军士慈善堂。
军士就是兵的意思,但“士”这个字却带有相当的褒义,并且下达命令,要求士兵日后自称军士,公文中慎用“小兵”“卒子”之类贬低以为词汇。百度一下“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七十七节 正规军
说回军装,军装的设计,是周琅亲自参与的。
原型依然是以西式军装为蓝本,然后逐步更改,上衣选择是修身笔挺的设计,周琅觉得修身的服装看着就精神,清军宽大的军装,如果脏一些的话,看着跟丐帮似的。不过没有选择西式军装上那么多的装饰物,非常素检,扣子都是木质的。之所以如此,不是舍不得材料费,而是周琅将扣子设计成等级的象征,普通士兵就只能使用木扣子,队长是铁扣子,把总铜扣子,千总银扣子铜镶银,参将是金扣子铜镶金。简洁明了,在勋章出现和被士兵接受之前,这就是最显眼的等级标识,想穿漂亮的扣子,努力立功升官吧!
军裤选择的直筒裤,这个没什么说的,贴身舒适即可。
最难选择的是鞋和帽子。
菲舍尔建议用皮鞋,周琅也青睐皮鞋,尤其是给军官和仪仗兵配上长筒皮靴,走起正步来那叫一个拉风,这可不是虚荣心,多进行阅兵有助于提高士兵的荣誉感但经过尝试后,周琅就放弃了,台湾的气候,穿上皮鞋,许多士兵的脚气马上就发了,对这时代的医疗条件来说,是会影响战斗力的,鴉片战争时期的英军就受此影响。一直到日俄战争时期,日军还受困于一种脚气病,患病者足踝,膝盖,大腿至全身有水肿及浆液渗出,严重者丧失运动能力,甚至引发心脏病危及生命。在海军中,脚气病甚至成为坏血病之后士兵最大的威胁。
所以周琅放弃了采纳皮鞋,与其用皮鞋反不如当地人喜欢的草鞋舒适,但草鞋的耐磨程度不足,一场训练都没结束就得换鞋,尽管价格低廉,可上了战场,总不能临阵换鞋吧。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用牛皮带子做皮凉鞋,耐磨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还比较上档次。
帽子问题比较敏感,周琅不想完全采纳西方軍队中的高筒帽、船形帽之类的帽子,打算采用一种中式帽子,明代之后文人流行的四方巾消失了,但是瓜皮帽流传了下来,清军采用斗笠型军帽,都不太附和周琅的要求。最后试来试去,采用瓜皮帽加遮阳帽檐的设计,然后加上一个帽徽,立马就有些气势了。普通士兵也给一颗铜帽徽,压上简单的图案,目前是剑形纹,考虑日后根据某只軍队立下特殊功勋后,给他们更换专有的帽徽来增加荣誉感,比如虎头纹、龙头纹之类的。
军装颜,也选得比较鲜艳。这一点跟现代軍队讲究隐蔽性,采用迷彩伪装不同,菲舍尔介绍说,欧洲軍队都使用醒目的颜,目的是跟平民区别开,增加士兵的荣誉感,比如英国采用的就是红军装,因此有红衫军或者龙虾兵的外号。看在荣誉感的面子上,周琅也选择了显眼的颜,考虑到台湾落后的手工业现状,选择了最常见的颜,帽子使用了红,上衣采用,裤子是素不印染,鞋子是黑。
材质采用当地特的毛加麻混纺的特殊织物,当地俗称毛布,是当地番人妇女用兽毛和苧苎麻织成。因为十分结识,汉人买来做旗子,或者做包裹。周琅选择这种织物,一来是因为本地所产,来源稳定可控,二来是因为毛和苎麻的织物都比较笔挺,不像棉布穿久了之后,就容易垮下来,影响军容。
不过番人的生产力有限,所以周琅攒了很长时间,才攒够了制作军装的布料。而且一套军装的价格并不便宜,平均下来,制作一套得十个银元不过相对于满清官员制作一身考究的官府动辄两百两银子的价格,还算厚道。
军装逐步发往各个营区,一开始士兵们自己穿上互相看着笑,之后是老百姓围观他们跟着笑。可当整齐的军装,配合整齐的步伐,统一的武器,开始操训之后,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不笑了,千篇一律带来的纪律感自带一种森然的气势。
除了军装,菲舍尔的建议下,骑兵也组建了。在东港缴获了一百皮军马,虽然比不上欧洲战马高大,总比没有强。而且一旦证明骑兵效果好的话,周琅不惜血本也要从印度采购一批战马回来,听说印度马是驯化阿拉伯马培育出来的,跟欧洲马力量差不多。
掷弹兵团也组建了起来。从全军中进行了挑选,选拔出了一千名体格最为强健的老兵,单独组成一营,依然由马大雷带领。
炮兵扩大到了一千人,装备一百门大炮,淘汰了清军自造的土炮,换装了科林当时扣留在左营的步兵炮,每十人为一队,负责一门炮。四门炮组成一个炮团,四个旅和掷弹兵营各装备一个独立的炮团剩余二十个炮团组成一个炮旅,专门用来攻坚克难。
医院逐步完善,由聘请的专业医生在后方组建野战医院。没个团都设立一个专门的医疗班,负责在战场上紧急救治伤员,经他们紧急救治后,重伤员送回后方医院治疗。
随军学校一直在办,但因为士兵的基础太差,以及大多数人态度并不端正,效果目前还不太好,至少还没有成批出现扫盲的士兵和军官。但零星出现的,被教书先生确认已经可以识字的士兵和军官,士兵直接任命为基层军官,军官直接升一级。这种鼓励力度,渐渐开始扭转了軍队中的学习风气。果然寒窗苦读最大的动力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周琅还开始组建专门的炊事班,一个团一个炊事班,就负责做饭,周琅认为吃得好,有助于提高战斗力。
另外一个制度创建是正式树立了軍队名称,周琅以自己南路辅国大元帅的名头,给軍队起名南路军,制作了写有“南路”字样的旗帜下发下去,取代了军队以军官姓氏为旗号的传统。
目前南路军一共有四个旅,过去的老营,现在则由新组建的掷弹兵团取代,但并不叫掷弹兵团,而是给了一个独立于四大旅的名称,帅营,意思是帅帐亲兵营,归周琅直接指挥。
经过这一番制度建设,周琅很确信,他的軍队目前比清军看起来更像正规军。
这一番休整,时间就到了五月底,北伐的王辅茞从北边回来了,去印度的谢清高也从海上回来了,俩人的回归,各自给周琅势力带来了一些改变。
………………………………
第七十八节 厚积
王辅茞这次北伐,颇具传奇特色。
他不是为了攻城略地北伐的,而是为了送陈光辉去北方而北伐的。
陈光辉是想去北方跟陈周全汇合,同时两面夹攻清军,一举荡平全台。
可双方呼应很成问题,陈周全确实在向清军反攻,但此时的清军,已经完全调动了地主武装,兵力更加雄厚,而且主力就在跟陈周全对峙的前线。反倒是用来防备南方天地会的力量有所不足,结果给了王辅茞一个机会。
当然清军也不是全无防范,可王辅茞沿着官道行军,一路上攻坚克难的工作全是一千五百雇佣兵的活,清军的战斗意志很成问题,他们更乐于采用围堵、封锁等方式跟敌人消耗,硬碰硬的战斗,很少有清军愿意干,而雇佣兵这把尖刀又显得过于锋利。
结果是前面几乎没有能够抵挡这把尖刀的盾牌,陈光辉带领的一万天地会士兵,虽说战斗力不行,可是浩浩荡荡很有压迫力,因此雇佣兵打破沿途的拦阻后,清军很少有立刻过来支援的,而是缓缓压迫过来。
王辅茞和陈光辉的目的都不是占城夺地,所以就闷头向北,先从凤山县打到了府城,绕府城而过,又进入了嘉义县,仿佛一只鱼畅游在清军的海洋中,前边的清军被切开,两侧后方都是清军,却始终不阻挡他们。
最后仿佛一把刀,从南到北捅穿了整个台湾。
要说这次北伐完全没有意义,也不对。清军主力集中在嘉义县和彰化县一带跟天地会进行拉锯,王辅茞跟陈光辉突然从背后捅过来,一下子就打乱了对峙的形态,让陈周全大军一下子就击溃了正面的清军,将战线从彰化推进到了嘉义县。
另一个意义在于,巨大的震慑作用,从南到北一下子打通台湾,这是陈周全北伐后,天地会武装第二次纵贯全台,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那些雇佣兵,一下子将南路军的战斗力,展示在整个台湾清军面前。
同时这一路上,天地会也将沿途地主势力给得罪了个透,陈光辉北伐,没有能力挟带物资一路前进,军火等辎重只能随军,粮食等消耗品就全靠向地主征粮,说白了就是抢。很多时候当地地主团练已经跟随清军调转去了北边,根本无法阻挡陈光辉的搜掠。目的是抢粮,可一旦开抢,士兵们很难收住手,结果各种大小地主算是倒了霉。
打穿台湾,跟陈周全会师后,王辅茞略作休整,马上带兵从海上返航,称作朱濆的船,绕过澎湖水道返回打鼓港。
此战损失一百余人,大半是因疾病而死,直接战死者不足三十人。
回到打鼓港后,王辅茞才发现,周琅他们把軍队搞的更正规了,各种规章制度更加细致和完善,让他好一番惋惜,他觉得这些工作对他更有吸引力,比上前线打仗更有意义。
不过周琅很快就给了他一个梦想已久的差事,管理民政!
周琅正式委任他为凤山县令,将整个凤山县的民政托付给他,除了港口地区之外,凤山县境内其他地方都归他管。
当时王辅茞就激动起来,他终于做官了,对读书人来说,这种文官才是真正的官,武将根本算不上,王辅茞本以为他会以军事的身份,辅助周琅定鼎天下后,才能弃武从文,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转为文官了。
王辅茞几乎马不停蹄就去上任了,可他几乎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他不介怀这些,赶去凤山县城上任,经过天地会起义,凤山县的民政十分凋敝,做梦都想当官的王辅茞太知道要怎么运转一个衙门了,他第一时间亲自赶往过去的各个胥吏家中,诚心诚意邀请这些人出来履职,诚意打动了这些旧吏,凤山县衙的架子很快就搭起来了。
之后王辅茞紧急升堂,将这些天挤压起来的民间纠纷狠狠的处理了一番,他也过足了官瘾。但接下来他没有松懈,立刻奔赴四方,到乡间走访。
其实清朝地方官能做的事情就那么几点,只要肯做事,就能有事做。不管是王朝盛期,还是王朝晚期,都能找到一些切实为民做出功绩的地方官。王辅茞一番走访,马上提出了清治积弊十条。无非是道路不整,水利失修,贪腐横行等。
他上书周琅要整顿,主要是要钱。中国王朝时代,地方上的工程,往往是官府出料,百姓出工。其实是很省钱的,王辅茞向周琅申请二十万两银子采办物料,他想做的事情很多。
他要将天地会起义中受损的凤山县城重新整修,他还要维修一下往来官道,重新恢复旧驿站,他邀请乡绅儒生,计划整修孔子庙,发现很多穷苦的农民因为战争,沦落到连种子都没有的境地,希望给农民放贷赈济,他最大的野心是想要修一条水利工程,解决凤山县南部困扰已久的灌溉问题。
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憋了几十年的“如果我当官会如何如何”的强烈报复,王辅茞恨不能一下子达成,充满了强烈的施政慾望。
周琅一一满足,让他放手大胆的组织民夫做这些事情,只是好心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将王辅茞刚刚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谢清高就从印度回来了,准确的说,他是从南洋回来的。
他去印度将周琅的那些信件交给亨利皮特之后,不久就直接赶往爪哇的荷兰殖民地巴达维亚。
然后正式以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跟荷兰人进行交涉,向荷兰人介绍中国公司的情况,其实荷兰人此时已经掌握到中国公司的存在了,所以跟谢清高进行了认真的会谈。
谢清高提出周琅的那些要求,请求荷兰人提供造船、铸炮等技术援助,愿意跟荷兰人建立密切的商业关系。
荷兰人知道中国公司已经在台湾南部建立起了势力,他们提出,技术援助可以提供,但是必须给与荷兰人独占的贸易特权,并且支持荷兰在台湾南部占据一处商业基地。
要说整个西方,对台湾的价值最了解的国家,当属荷兰莫属,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当年在台湾建立过殖民地,而且经营良好。
台湾的意义,并不在于台湾的物产,而在于台湾的地理位置。当年荷兰以台湾为基地,开发出了中国、日本和欧洲的三角贸易,在这个三角贸易中,台湾是中转站,从中国大陆采购的丝织品在日本极受欢迎,荷兰人运到日本换取日本盛产的白银,又返回中国采购丝绸、瓷器等当时最受欢迎的中国商品,接着返回欧洲,这个三角贸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利润上,都设计的十分合理和严禁,支撑了荷兰人在东方的早期扩张。
现在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依然授予了荷兰人贸易特权,荷兰跟中国是两个唯一不在日本限制贸易行列的国家,如果重新打开台湾基地,荷兰人就可以再次重启这个三角贸易,这对如今在东方商业上被英国严重挤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可是他们提的要求,谢清高无法答复他们,至少无法答应他们给他们一块商业基地。
不过荷兰人很积极,谢清高返航的时候,他们直接派代表前来,打算跟周琅直接谈判。
说是一个谈判代表团,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考察团,团队十余人,有工程人员,军事人员,商务人员等等。他们希望对他们的谈判对象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摸清楚对手的底牌,然后才能确定自己的出价。也是因为他们从广州那里知道,周琅带兵数千軍队,包围过一次广州城,否则他们甚至都会直接将周琅看作是海盗,不会派人来谈。现在他们要摸清周琅的实力,是否有可能在清军的反扑下守住这篇基地。
这是谈判的基础,如果连台湾南部都守不住,就谈不上跟荷兰人合作了。
所以周琅也是放开了让荷兰人来考察,甚至允许他深入内陆,这样就是荷兰人,周琅很清楚他们对自己没有威胁,如果换成英国人,他反倒要考虑了。
荷兰人的考察很细致,他们见到了周琅的軍队,相当认可,基本按照欧洲最先进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和装备,战斗力值得信赖。但荷兰人更认可的是,当他们走访了凤山县腹地后,发现这里经过汉人一百多年的垦殖,已经不是过去在他们殖民时期的荒凉了,不知道看到这些,荷兰人心中有没有特别的情绪。让荷兰人更加认可是,他们走入内地,看到的是一片秩序井然,显然周琅已经对地方拥有了强大的控制力。
经过考察后,荷兰人认为,他们可以跟周琅合作,甚至他们的条件可以降低一些。
至少周琅不可能给荷兰人一块单独的商业基地。
………………………………
第七十九节 薄发
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基本协议。
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周琅提供一只可以生产欧洲现役战列舰能力的技术团队,并且在铸造火炮、生产步枪方面提供全部技术支持;双方在港口管理方面进行合作,由荷兰派遣一个港口管理团队,帮助周琅进行管理,同时培训港务人员。所有人员的薪水及补贴,由中国东印度公司承担。
周琅以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承诺,在公司控制区内,允许荷兰人进行全面贸易,可以在境内任何一处商业城镇建立商铺和贸易货栈;中国公司对荷兰商人提供保护,保证他们的人身和合法商业利益安全;中国公司承诺,不会给予任何第三方超过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优惠,如果有,则荷兰东印度公司自动享有。
另外制定关税的权力,双方争夺的最为激烈,周琅坚决认为,制定关税政策和税率,是中国公司的主权,这一点不能成为谈判的条款。但保证不会给予任何第三国,超过荷兰的关税优惠。
协议内容很简单,因为双方都需要时间靠考验对方的合作能力,如果三两年内周琅被满清镇压了,也就没有深入合作下去的必要了。
大体上,合作是互惠互利的,荷兰人提供武器生产技术援助,得益的虽然是周琅,但荷兰人付出的其实并不多,因为欧洲能提供此类援助的国家多的是,成本还由周琅负担,那么他们只需要派一些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人员过来,就足以换取这些贸易许可,还是相当划算的。
周琅跟荷兰人进行合作,隐忧也不大,首先他不担心荷兰人会对他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荷兰人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过不了几年,拿破仑崛起之后,荷兰人甚至自身难保。即便是让荷兰人帮忙进行港务管理和培训港务管理人才,这也没什么太大的隐患,后世中国政府还接受新加坡的公务员培训呢,傻子才会觉得新加坡会对中国政府产生控制。
其实最大的隐忧并不是荷兰人,而是英国人。
周琅无法预料,他绕过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跟荷兰人进行合作,会让英国东印度公司采取什么措施。
而且东印度公司这两年发生了政治变动,康华利已经不是印度总督了,估计是因为他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当然他做的也足够长了,其中未必就有什么阴谋,但这种高层变动增加了不可预计的风险。
在不可预估的风险前,周琅也没有畏首畏尾,他依然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目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