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文收缩兵力,一路南下,清俄联军则一路紧逼。
就在所有人,包括周琅都认为赵文会一路后撤到张家口的时候,在察哈尔以北,他却突然奇袭了清军。
目的是打垮为俄军提供物资和后勤的满清部队,但这一次偷袭没有成功,周琅的帅营也颇有损失,三千帅营精锐,损失了八百多。
战后赵文上书请罪。他告诉了周琅一个不好的信息,经过这一战他判断出满蒙八旗已经脱胎换骨,虽然跟周军相比还有所不如,但跟过去相比实力大大增强。而且作战方式比过去强硬很多,以正面硬冲为主,骚扰为辅。
还发现清军中有大量俄国人,认定是军官或者顾问,这说明清军现在是被俄国人指挥,或者由俄国人训练的。
赵文据此判断,上次苟全之所以一路追击清军到库伦结果大败,很可能并不是俄军真的那么强悍,而是清军在示弱,是清军将苟全引诱到库伦,然后由俄军充当尖刀,清军配合,将苟彻底击溃。
………………………………
第一百九十七节 张家口大战
周琅也发现一些战报中,蒙古兵表示他们遭到了八旗的勇猛攻击,周琅一直以为是败兵的借口,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真的。
拨开云雾,竟然上了如此大的一个当,如果不是赵文这次偷袭,或者说是试探,恐怕还会吃亏。
赵文跟清俄联军在察哈尔多次交手,且战且退,将联军一步步诱导到张家口附近的预设阵地,他在哪里安排了无法机动的炮兵部队。
对方浑然不觉,依然步步紧逼,终于到了张家口外,突然他们遭到了赵文部的突击和阻拦,当他们以为对方打算决战的时候,其实赵文只是想把他们比如预设阵地。
结果清俄联军首先遭到了上千门步兵重炮的轰炸,造成了一定混乱后,赵文才将帅营骑兵主力压上,终于成功打垮俄军左翼的三万八旗。但帅营骑兵旋即收回,不给对方任何反击的机会。
主力步兵前压,做出正面决战的姿态。逼迫俄军不敢妄动。
超过十万人的大混战,正面宽度就长达十里地,双方各有十多只数千人的大方阵部署,加上张家口位于山地地形,口外山沟纵横,围绕这种地形作战,这种复杂的局面,是周琅軍队以前从未进行过的战斗,其中的分进合击,奥妙处全系乎将帅一心,稍有差池,就会给敌人抓住机会,双方都不敢大意。
清军果然跟过去不一样了,在俄国人的指挥下,他们竟然下马步战,而且同样采用三排横队的阵列,动作还相当娴熟,显然这一年多来他们没有浪费时间。但清军的水平还是稍差,战场上的交战连续不断,不时有近万人的大横队双双开进,排队枪毙之后互相拼刺刀,战斗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
可俄军一直没有压上,作为预备队在后方,赵文的战略意图始终是围绕那两万俄军,宁可放跑十万清军,也绝不能让这两万俄国人活着回去。所以一次次打垮清军,出现一次次漏洞,他总是耐着心收兵,保持自己整体防御的完整性。
这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战局渐渐朝着有利于周军的方向发展,因为赵文安置的炮兵部队,不管是地形,还是射界都实在太好了,或者说他选择的这块战场太好了。
打到太阳下山,双方息兵,主力都未大损。
第二日再战,清俄联军中有三万人做出往东北迂回的举动,似乎是打算绕道独石口。
赵文干脆将大量兵力抽调进关,放弃了大片关口前的有利地形。
结果突然俄军开始猛攻正面,显然他们以为周军入关是从内线去支援独石口。
对方从台路沟、油娄沟、小狼窝沟等险路进攻,结果给借助预设阵地有利地形的炮兵迎头痛击,战斗半日,敌军后撤,赵文此时却开始前压,步步紧逼。
敌军一路后撤到了坝上,这里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山地草场,察哈尔镶黄旗的牧地。
显然对方打算在这里进行决战,但赵文并没有让对方如愿,而是再次占据了昨日的有利地形,既然对方放弃了,他就占据,这些有利地形,只对外,不对内,因为在险,险不过张家口,最险的地方就是险关本身,而且有长城防御可以依托。
又是一天焦灼的对峙和拉锯,如果这么打下去,敌人迟早要先撑不住而退走,这对于古代的中原王朝跟游牧民族的战争来说就算是胜利了,可这次赵文唯一的作战目的是留住那两万俄军,因此他是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的。
张家口战役一直打了十多天,清俄联军终于决定放弃,向后退却。
这时候赵文继续逼近,如同一只有耐心的野狼一样,不抓住敌人致命的咽喉,绝对不会下嘴。
越深入草原,地形越开阔,地理优势不复存在。
清俄联军开始图谋逼迫赵文决战,双方在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终于展开了一场激战,此时距离清俄联军后撤已经过去了十天。
这一战双方都没有什么取巧的地方,几乎是硬碰硬的打了一仗,最终周军笑到了最后,随着大量清军开始自发溃败,战况开始一边倒,赵文适时让全军压上。
他的目的是俄军,可重点进攻的却一直是八旗部队,直到把八旗打散、击溃,最后用绝对兵力与两万俄军进行了一次对战,俄国人又不是傻子,且战且退,没有接战。
赵文派帅营追击,仅仅尾随。俄军只有三分之一是骑兵,大半都是步兵,深处中国腹地,没有清军掩护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逃出去的,此时尽管没有出现大的伤亡,却已经处于战败的边缘。
赵文集中机动兵力,但凡是有满蒙八旗试图靠拢过来,则予以优先打击,一直鼓励这支俄军。满蒙八旗越来越少,太多士兵逃散,语言不通,全靠翻译的俄国军官根本无力约束,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主力一步步被孤立。
俄军开始撤退,沿着沙漠南缘,向西后撤。赵文只在正面留下了三个军,其余全部在周边部署,防备满蒙八旗。正面主力依然步步紧逼俄军,一直等到俄军绕过沙漠西部边缘,此时满蒙八旗已经早不见了身影。
赵文却开始集中兵力,六个军开始汇合,始终以两到三个军的兵力尾随俄军,却不急于发动进攻,让俄国人后撤的很不安心。但掉头决战,他们又感到力不从心。
赵文就这样跟着俄军,沿着张库大道,一直跟了两个月时间,竟然追到了库伦附近。
俄国人这时候不得不进行决战了,因为他们发现,库伦竟然被占领了。
在科尔沁休整的两万蒙古骑兵一直就没有参战,赵文早就调他们偷袭库伦。这就是他为什么在张家口拖延到现在的原因,他要在库伦解决掉俄军,就像俄国人上次在这里埋伏苟全一样。
两万俄军,对七万多大周战兵,背后还有两万堵住去路的蒙古骑兵。
这一战俄国人打的自己都没有心气,逃都不知道往哪里逃,两万俄军,战死四千,逃散三千,其余都做了俘虏。
现在周琅可以友好的跟俄国人谈判了。
………………………………
第一百九十八节 宽厚的停战协议
双方在库伦谈判,交换俘虏,周军还支付了三十万两银子的赎金,因为俄国人俘虏的大周士兵更多。
大周代表中国跟俄国谈判,提出的要求很简单,俄国停止对满清的支持,仅此一条。
中国跟俄国边境将按照康熙年的尼布楚条约划分,互相不得越界。
中国答应恢复恰克图贸易,并且大幅度解除贸易县令,比如乾隆时候禁止的大黄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主角是茶叶,但很少有人知道,大黄的贸易规模也很大,利润率比茶叶更高。
俄国人通过转口从中赚取巨额利润,1777年,俄罗斯转销欧洲的则超过1000多普特;1778年,境内消费680普特,转口则高达1055普特。1普特合40俄磅、36英磅,价格远比茶叶要昂贵很多。1普特(1638公斤)大黄,恰克图的进价是12卢布,运到圣彼得堡,价值高达110卢布,翻了近10倍。大黄的恰克图价格为1普特20卢布,运至西欧则可以208卢布出售,毛利也在10倍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俄国国库收入15万卢布,兑换成白银大概八万两。
可是利润如此丰厚的一项贸易,满清政府却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每年只提供500斤的配额。这主要是因为一起边境纠纷。
一位名叫靳明的库伦商人,在乌梁海遭劫,抢劫者是俄罗斯所属的布里雅特人。案发后,库伦办事大臣勒保会同喀尔喀副将军郡王蕴斋多尔济、盟长贝子逊都布多尔济,发文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总督,要求协助缉拿人犯。
根据1786年中俄恰克图条约补充条款:“嗣后在各卡伦,若有人蓄意持械抢劫,不论其是否杀人,一律加以逮捕在该犯所属国之一边边境当众杀头,以儆效尤被窃之物按其价值罚取十倍。”
但是,俄方在捕获人犯之后,仅将相当于被窃之物十倍价值的罚款交给中方,对于人犯并没有依照中俄条约处置,仅仅“答钳其鼻耳,发谴伊境东北无人之所”,并且没有“详细知会恰克图司员”。
满清对此很不满意,结果宣布中断中俄贸易。
但是大黄贸易的利润率如此之高,加上体量小,便于携带,不像茶叶单价低,于是俄国商人勾结中国商人开始走私,俄罗斯情报机构还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地试图从中国盗取大黄种子,开价高达每俄磅400卢布,结果还被中国的一些不法商人忽悠,有人用芥菜种子骗俄国人。
乾隆这次断绝贸易长达八年时间,从1785年到1792年,但大黄走私越来越严重。恰克图闭关之后第四年(1789年),两起越境走私大黄案件连乾隆都惊动了,一次5000多斤,一次4000多斤。乾隆皇帝亲自批示,对两案中涉及的外籍走私者,枷号示众,至于中国籍的走私者,处以极刑。
乾隆知道俄国跟西洋各国接壤,担心从英国、荷兰等国转购大黄,于是全面推行配额制度,限制每国每年采购500斤。
乾隆为什么对大黄如此上心,是因为走私案发后,清政府不明白为什么俄国人对大黄如此情有独钟,于是派了一个叫松筠的官员去恰克图调查,松筠调查后的结论是:“俄罗斯多食鱼,须大黄以解鱼毒。特派头人,收买大黄散给属下,官卖济终。恰克图贩卖大黄者,独有一家系青海回人,俄罗斯最为信服,他商贩此勿能售也。”
大黄是一种中药材,根据松筠的调查报告,让满清君臣以为俄罗斯“国虽强大,实因此(大黄)制其生命”。
结果开始推行大黄配合,目的是为了制裁俄罗斯,使其屈服。
这种观点当然十分可笑,可问题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满清君臣对此十分信服,平白损失了大量的贸易利益。
周琅巴不得俄国人多采购中国商品呢,尤其是这些中药材,那都是高附加值产品,总量虽然少,但利润率高。
由于停战协议的宽厚,俄国人很快就签字了,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周琅绝不相信俄国人会不再背后动手脚,但俄国人动了手脚,也就落下了把柄,玩这种小伎俩,周琅觉得他能玩死俄国人。
之所以跟俄国签订宽厚的条约,因为周琅实在是想不出能从俄国身上榨出什么油水,逼迫他们割让西伯利亚?这还不可能。贸易也并不能算什么条件,只是满清动辄禁止,让开放贸易也成了周琅的一张牌而已。
另外就是,先把俄国人赶出去,把内外蒙收复才是大事。之后才能专心对付满清残部。
要收拾俄国人机会多的是,等拿破仑打俄国的时候,周琅只需要陈兵边境,就足以让俄国人吃一个大亏,不急于一时。
最重要的还是整顿軍队。
赵文这次打了一个胜仗,可是暴露的问题很多,正面交锋,让周琅确信他的軍队跟欧洲一流軍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是训练不够规范,不是士兵不守纪律,确实整体战斗经验缺乏。
周琅的軍队,打的最多的是清军,这是一只冷兵器部队,可俄国人在欧洲跟各路强国教授,打土耳其,打瑞典,打法国人,都是一些热兵器对手,在使用热兵器作战方面,俄国人的经验要丰富的多。
另外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巨大的差距。赵文指挥周琅手里最精锐的帅营,可跟俄国哥萨克的几次小规模交锋中来看,基本上都是吃亏的。
軍队战斗力全面落后于欧洲一流軍队,这是不能接受的,没有一支并驾齐驱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怎么能跟欧洲人争霸。
周琅的軍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然后才能放心跟俄国人开战,如果有必要开战的话。
战争结束后,苟全部战败的俘虏都换了回来,但这三支战兵军周琅直接裁撤,三个军的番号取消,第十军、十一军和十二军,从此在大周軍队中空缺,留下一个扎眼的空洞,时刻提醒着耻辱。
这是整支军队的耻辱,周琅并不归咎于某个人。总兵官苟全心灰意冷向周琅请罪,周琅也没有责罚他,甚至他提出请辞,周琅也没有同意,而是好言宽慰。
告诉他没有常胜的将军,让他吃一堑长一智,需要他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打败西方人。
表示为了给苟全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将派苟全去欧洲学习,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他的造化了。
………………………………
第一百九十九节 走出去
苟全心里以为自己是被流放了,但他接受了这个任命,他觉得这是他应得的,损兵折将丢盔弃甲,皇帝没杀他的脑袋就不错了,他该为此受罚,而且短时间内他也没脸待在军中,就他一个总兵级的军官打出了全军覆没的战绩,就他一个总兵级的军官,被人俘虏,如此奇耻大辱,让他怎么还能厚着脸皮待在军中,何况他的部队连番号都没了,残兵全部裁撤,他也不可能当光杆司令啊。
这几年周琅办了大量的学校。
最先办的是借助荷兰人管理海关的文职顾问,建立的海关学校,其中除了教授专业的会计知识外,还有行政能力的培训。
学校从东港开始办理,越办越大,现在已经有三千人在就读,王辅茞每年都办科举,每年有一千科举中举的学生直接送入海关学校中再造,然后分配到各地的税务机构,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在福州还建有工科学校,教授工匠子弟技术知识,有建筑学科和机械学科,才只有两百多个学员,每年只有七八十人毕业,毕业后充实各大官办工厂。
在广州有一所航海学校,教授渔民子弟航海知识,学生更少,才一百多个,每年毕业三十多个人,毕业后送上海船进行实习,这些都是作为船长在培养。
这些学校中的老师,都是跟菲舍尔一样,从西方请来的各种技术顾问,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西方本来就是二流,甚至是三流人才,那些一流人才,在本国也是社会精英,是不可能到遥远的东方谋生的。
所以周琅办的学校只能先用这些二三流人才,可因为翻译的问题,一开始只能教授小部分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了在去教授其他的学生,这就导致目前学校里的老师普遍是向二三流西方人才学习的知识,他们还比如他们的老师,只能是四流的人才,甚至很多人自己都半懂不懂,只能照本宣科。
不能说这样的学校没有作用,这几年他们工业化的密集培养了大量的税务官员,在周琅向全国推广新商业体系的过程中,没有这些能够升任简单税制征税模式的基层官员,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真的不敢恭维,说白了还是发展到了一定水平,需要向更高层次迈进。
就好像一个人刚刚读书,一定要安心的请先生蒙学,这时候一个老秀才,甚至老童生足以,可到了他要作诗作文的时候,秀才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就得请才子来传授,等到他自己想有所建树的时候,那就一定要去向那些大儒讨教了。
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是一直没有成行,没有成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西方的战乱。
欧洲国家普遍对跟外国沟通不感兴趣,还在广州大规模贸易的国家,就只剩下英国、美国和荷兰。英国是一个很好的留学国家,奉行精英教育原则,教育普及率不行,但是教育水平很高。可英国人不接受周琅派人去牛津、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学习,也没有兴趣让周琅派人去他们的海军学校学习。
美国人是最积极的,他们倒是十分欢迎中国学生前去学习,这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急于向外界证明他们的优越,有中国这样一个著名的古老文明国家向他们学习,实在是很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
可周琅觉得,美国人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只能是跟欧洲二流国家相比,有赵子龙的时候,谁愿意向廖化学武艺啊。
荷兰人也相对热情,荷兰的教育水平在欧洲也一直是上乘,可是周琅考虑到欧洲的战争会把荷兰很快拖下水,往荷兰派遣留学生,会变得不安全。
于是一直在跟英国人交涉,英国表示最多能接受十人以下的学生进入他们的大学学习,军事学校可以稍多。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不是他们的政府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政府十分欢迎文化交流,但他们的大学不肯接受太多的教育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人进入他们的校园。
周琅不知道这是不是托词,可个位数的留学生远远达不到要求,聊胜于无,选派合适的留学人员,从学校里优选学识和智识都出色的学生,从政府机构里选拔能力出众的官员,从軍队中挑选合适的军官送去深造。
就在前往英国的留学生刚刚出发不久,去年年初,一艘法国船带来了法国外交官。
他们来跟大周政权代表的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继英国、美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瑞典等国后,第八个前来中国的外交代表,也是第八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际。
法国人之所以迟迟到来,主要是他们国内政治混乱,法国大革命后一直动荡不安,先是吉伦特派掌权,接着被雅各宾派推翻,雅各宾派又对埃贝尔派和丹东派进行了清洗,紧跟着热月政变将残酷的雅各宾派推翻;对外法国人还先后跟第一次、第二次欧洲的反法同盟进行战争,英国人、奥地利人、普鲁士人、俄国人先后跟他们交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法国那运作还不太顺畅的政府实在是没有兴趣跟一个远方国家进行什么外交交往。
法国之后在热月党人的执政下,执政环境开始转向宽松,确立了大革命的一系列原则,废除了土地贵族对农民的封建权力,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十年分期付款的办法出售给农民;把几百年来被地主夺去的村社公地(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此类侵占行为)按当地人口分给农民。
热月政变中建立的法国督政府,虽然改变了严酷的政治氛围,但国内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先后爆发数次政变,都以失败告终,饥饿的农民不断暴动,雅各宾派和保皇党人则在政治领域反扑,先后当选许多议员,国外反法同盟持续进攻,这一时期法国依然不稳定。
在这混乱的局势中,有英雄横空出世,拿破仑成了软弱的督政府的救命稻草,从低级军官火速爬上将军高位,然后又遭到猜忌,把他从意大利调往埃及远征,否则拿破仑是有机会跟苏沃洛夫碰面的。拿破仑走后,他在北意大利所向披靡的軍队,被苏沃洛夫的俄军横扫。
拿破仑在埃及依然所向披靡,可辅助他的海军在亚历山大附近被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歼灭,拿破仑后路断绝,在陆上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之后,他本人悄悄潜回法国,利用他的军事威望,和法国人民对软弱的督政府无力对抗反法同盟的不满,发动了雾月政变。
拿破仑至此上台,他恢复了法国传统,建立起了路易十四时代的高度集权体制,通过执政府将所有权力都揽在他的手里,而他这一切行为并没有招致反对,因为法国人实在是厌倦了永无休止的派系内斗。
拿破仑用强大的威望和国人的天赋,很快就稳定了法国国内局势,在外则开始了他那一系列传奇般的军事行动。第二年拿破仑就击败奥地利,逼迫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之后用了两年时间,打败俄国在欧洲的部队,逼迫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等这些陆地上的敌人都被法国打败之后,英国孤立无援,恰好此时一直主张对法国强硬的小威廉皮特首相,因为对爱尔兰宗教问题,跟国王意见不一,选择了下台,上台组阁的是一个温和派。借此机会,法国和英国也签订了亚眠条约恢复了和平。
这短暂的和平环境,让拿破仑得到了稳定内部的时间,镇压了保皇派势力。推出了拿破仑宪法。进行了财政改革,提高土地税、不动产税等税收。创办了法兰西银行,统一货币。这一切迅速稳定了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