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王和老秦对视了一眼,老王说:“叫中国1号可不可以?”
老秦说:“我觉得叫长城大气些。”
老个老头都瞪着对方,张兴明苦笑了一下,说:“要不这样吧,防冻液就叫长城,机油和刹车油叫中国1号,怎么样?专利报了没有?”张兴明扭头问老郭。
老郭点了点头说:“报了,配方和生产工艺都报了,当初你给我的资料里有详细的申报科目。”
张兴明说:“行,给你们记一功,等几样材料确定下来一起庆功,在解决材料的情况下,整车生产应该没问题了吧?”
老王想了想说:“生产没问题,要是想达到样品这样的性能可能还是有点差距。我们有成立量产工艺小组,在手工制做生产线,要等他们那边成功以后试着走一下才能知道具体的数值。”
张兴明说:“行,不急,咱们开春才开始建设,88年能投产就行,我要的是全面的成功,而不是凑和着生产,那样还不如不产,你们也不用急,慢慢来,出来一个就保证它成一个,哪怕因此推后生产时间都没问题。咱们这个车,要一出来就能站得起来才行。”
老王和老秦一起点头,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实在是怕了啥也不懂瞎要求的领导。
………………………………
第479章 惊(4)
从汽车工业研究所出来,张兴明的心情非常好。
进度上很满意,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精神也让他十分满意,有了这些人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哼着曲儿坐在车上往公司去,这会儿早已经把老郭所谓的惊喜忘到海王星去了。
先去了弥敦道和祥公司,现在公司已经扩大很多了,员工近一百多人,办公室面积扩大到了近二千平,何娟娟已经完全是一副女强人的样子了。
办公室里电话声此起彼伏,传真机拼命的吐着纸张,累的呼呼直喘,文员穿着高跟鞋在办公区内快速的扭动着,来拜访的厂家代表们坐在接待区捧着茶杯,眼巴巴的看着何总的办公室门,显得公司内生机勃勃。
和何娟娟见了一面,听了听她的口头报告,勉励了几句,又和差不多常驻在这边的木友德木哥说了会话,一行人就离开了,大家都太忙了,没空搭理他们啊。
来到习舒蕙这边又是另一番景像。
办公室里很安静,还放着歌,二十几个人都静静的坐在电脑前面。
习大经理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看着一份文件一边在修指甲。
公司在日本现在发展的有声有色,土地,屯,房子,买,股票,投,每天不停的折腾,不停的赚钱,现在日本已经开始疯了,只要保持几分清醒的过去就是纯去捡钱。
不断的资金砸进去,杠杆放到最大,什么也不用管,就是买就行了,这活真的好干。
张兴明这边赚的钱,留下必须的流动资金以后全都投进去了,还通过各种渠道贷了不少,这年头,是不怕填多就怕填少啊。
大概看了一下报表,和习舒蕙说了一会儿话,交待了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又询问了小日本那边买的那几个皮包公司的事情,大伙就回了酒店,沈韵姐终于坚持不住了,要睡觉。
关于老郭的惊喜也没见到。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老郭就神神秘秘的跑过来,把刚吃点早餐还没完全清醒的一行人拉上了车。昨晚从公司出来就直接在半岛酒店住的,今天本来应该过海,可是老郭也不说话,拉着大伙直接跑到了油麻地这边。
油麻地,旺角,砵兰街,这都是我们在香港电影和录像里听得最多的几个地方,也确实是香港比较乱的地区,赌场,夜总会,酒吧,夜场,算是这个时代香港黄赌毒比较集中的地区。
这边属西九龙,从弥敦道拐下来,眼前全是破旧的街道破旧的房子,乱七八糟的巷子,纷纷攘攘的人群,满脸污垢的乞丐,浓妆艳抹穿着暴露的站街女,杀马特青年,抬头看路两边全是杂乱的招牌和晾晒的衣服。
沈韵秋迟疑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郭哥,你拉我们来这边干什么?这什么地方啊?”
老郭也不说话,小心的开着车,按着喇叭躲避着行人和东西,左拐右拐,把大家都绕迷糊了,突然眼前一空,一大片空地也现在视线里,老郭在空地边上停住车,回头看着张兴明。
张兴明看了看他,看了看空地,说:“咱们的?”
老郭点点头,说:“这样的地方我弄了四块,这是最大的一块,周边环境不是太好,那三块在北边,有一块就在半岛东面,环境要比这里好的多,只是还没拆完。”
张兴明笑了,说:“这事办的好,由其是这块地,正好拿来建基地,周边环境不重要,乱点还好些,哈哈,给你记一功。这就是你说的惊喜?”
老郭起动车子调头往回走,说:“算一点吧,惊喜在后面,等下不要太惊讶。”
车又是一阵乱钻,回到了弥敦道上,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整洁大气的大都市景像,让人以为刚刚看到的那些都是幻觉。
直接过海,运气不错,隧道里没堵。
过了隧道,车子加速,在城里穿行了一会儿,开始爬坡,走了半个多小时以后,楼舍人家渐渐减少,路也开始变窄,车已经开到了山上。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继续走,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已经爬到了山的最高处,路开始下行,坐在车里就能看到山下的海湾和银白色的海滩,海鸟在海面上飞翔,海面上有两艘游艇随着海浪晃着。
延着山路一直往下,不时的在路边树林里隐映着几幢建筑,看上去都是比较老旧的欧式别墅,虽然老旧,但不失贵气。
张兴明犹豫了一下,问:“这是,深水湾?浅水湾?”香港80年代的富豪宅子都集中在山顶道,深水湾,浅水湾以及寿山村道这一带,大浪湾,石澳还有清水湾这个时候还是荒山农舍,赤柱也只是监狱。
车顺着盘山路一路向下,说实在的虽然深浅水湾在整个华人世界那么有名,但真心不咋的,路窄弯多,破破烂烂的,比内地的村村通水泥路也好不到哪去。路边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私人的,有的用铁丝网,有的用围墙,有的用铁栅栏,围的乱七八糟不说,也没有人修整,不时的在路边林间看到一堆堆的垃圾,修路和修房子造成的植被和山体伤害也没人管,有些地方用砖头随意砌了一下,大部分就那么垮在那里。
绕过绕过去,终于前面出现了一个岔路,一条明显是私家公路并在主路上往上,主路继续往下。老郭一打方向盘,车顺着往上的私家支路走了上去,不到一百米就是两扇大铁门,老郭打开车窗,掏出一个摇控器按了一下,大铁门缓缓动了起来,向两边退去。
老郭起动车子开进大门,手伸去再一按,大门缓缓关闭。车进了门里又绕了一个C型弯,停在一幢房子前面。从大门那里进来是看不到房子的,转过C型弯就到了房子下面也看不清,不过根据一楼大门的大小能判断出来这幢房子的建筑面积不小。
老郭招呼大家下车。
下了车,站在车旁看,视界比坐在车里要好很多,头上有门斗,看不到上面,脚下是起的石台,房子是建在半山的,不是平地,脚下的石台就是房子的地基。
石台头上有步梯通向下面,下面是一个面积有近百平方的游泳池,这会儿池里没有水,而且明显年久失修,有点难看。
老郭带着大家往里面走,坐电梯上了四楼的大露台,站在这里往下来,正好看到山下的海滩和不远处的高尔夫球场,山风习习,带着林木和野草的芬芳,闻起来让人心神舒畅。
张兴明慢慢踱着步,四下张望,越看越觉得熟悉,挠了挠脑袋,仔细辩认了一下,往左下方的林子里看去,因为是站在四层楼的顶上,地势够高,能隐隐约约看到红瓦蓝窗,窗里挡着绿色的窗帘。
张兴明扭头看着老郭,指着那个方向说:“我靠,那不会是。”
………………………………
第480章 喜(5)
张兴明他们脚下的这个地块不小,不但不小,在香港来说算是相当大了。
前后一橫一竖两幢楼,一幢三屋一幢四层,前后各有一个游泳池,后面的泳池要比前面的小一半,边上修着一个网球场。游泳,网球,赛马,高尔夫,游艇,这是香港富豪的五件套休闲方式。
一行人楼上楼下的转了几圈,说实话这楼盖的没有特点,装修也很陈旧了,只是面积够大,住人到是够用。
一层一半是客厅,一半是车库,能停个三台车的样子。
另一幢比这幢要稍新一些,也更欧化一些,一楼的车库在客厅背后,而不是像这幢这样并着。不过车库不大,将将能停下两台车。
楼前楼后有水道,就是水泥抹的水沟,一直顺着树林里通到山坡下去了,泳池里的水也是从水道排出。房子的左右前后全是大树,应该有些年头了,最高的已经和四层楼差不多了,其余的最矮也有三楼那么高,把房子遮的严严实实的,人从公路上是看不到房子的。
几个人把客厅沙发上罩着的防尘布扯掉坐到沙发上说话。
老郭问张兴明:“你怎么知道?”
张兴明说:“他在大陆很有名气的,每个男人都会把他当做追寻的目标,关于他的报道很多。”
这段路上一世张兴明可没少通过谷哥实景地图看着玩,一家一家的看过去,由其是东南角那家,可以说他家房子哪年盖的哪年漏水哪年修的哪年重新盖的他都是一清二楚啊,因为它的主人叫李超人。
“多少钱?”张兴明问老郭。
“1600万,因为原主要去美国定居,所以价格不算高。”
老郭给张兴明解释。
张兴明说:“就买了这一个?”
老郭说:“那要买几个?”
张兴明说:“有就买嘛,当投资了,对了,把下面高尔夫球场对面那块地给我买下来,咱们修个私人会所,以后各地的优秀员工可以来玩玩海。平时可以用来接待客人搞搞聚会。”
这个时候大量后世比较知名的建筑还都没有,除了这些豪宅,也就有几家中产阶级的小别墅,大部分地方还是荒滩草地。
老郭点点头,说:“可以搞,这片海滩很优质的。”
张兴明说:“这边有出售的房子都可以先买下来,没有房子比较好的地块也可以买下来,就上面那几个弯道那里就可以。你和二哥,二姐,以后都可以在这弄一套嘛,夏天避暑冬天也不冷的,不搬过来当做假期房也不错的,地块最好能买大点,好好和港府商量,压着上线走。”
在张兴明记忆里,从寿山村路到浅水湾这一代,后来修了好几个别墅小区和会所,还有游泳馆保龄球馆什么的,私人小别墅也盖了不少,都是看这地方富豪名门扎堆想挤过来凑点人气,由其是一些明星,有钱没地位,想方设法的到这边弄套房子住,好像住过来就成了名门似的。
这一带最有名气而且从来没有换过主人的宅子只有两个,一个是东南角的李超人,一个是西南角上的何赌王,后来何赌王不断置产,在这一带买了五套宅子给自己的太太和儿女,老头这一辈子最成功的事情就是不停的娶老婆生孩子了,他最小的女儿和最大的儿子相差接近五十岁。
澳台这两个地区是可以一夫多妻的,其实香港的中国人一夫多妻的也不少,不过英国法律不允许,只能暗里来,不能像澳台两地那么光明正大。
不过在新思想新思潮的侵袭下,后来长起来的年轻人一夫多妻的越来越少,这是大环境的影响,女权主义越来越厉害,女人越来越独立,而且,也是真养不起。但事实上,在港澳台地区,女人的社会地位还真没在内地高,包括欧美国家,女人的总体社会地位也没有中国高,中国一向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极端的。
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女人只要一结婚,基本上就在家做全职太太了,比例非常非常高。
国内的思想解放和***思想都来自于美国,但经没念对。在欧美国家,年轻人对性确实放得开,很随性,但那只是结婚前,结婚后,对家庭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他们对婚姻的态度苛刻到让我们难以理解,有很多人订婚了十几年也不结婚,只是觉得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做到陪伴对方到死。
他们大多数对另一伴失去兴趣以后会选择马上离婚,而不是搞婚外情。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里说的是大多数。
……
“向港府申请重建吧,我不喜欢住在别人的屋子里。而且这两幢建筑有点老了,布局也不合理。”张兴明指着屋角明显的裂痕对老郭说。
老郭点点头,说:“事实上申请我已经交到Building Department,费用也交了,就等着审批下来。你想好怎么建就行。还有刚才去看的那块地,你电话里只说要在那边弄块地,也没说清楚要干什么,现在还没有建筑方案,Land Department和Building Department都已经催促过一次,如果催促三次还没有提交,那我们又得跑Land Registry了,要补交的费用可是不少。”
香港的土地建筑以及收费是三个部门管理,对土地买卖以及建筑建造管理的相当严格,罚款也是相当的高。
张兴明抻了个懒腰,说:“行,我这两天就把方案定下来,这个惊喜我很很喜欢,谢谢。”
老郭笑着说:“你满意就好。你现在是我老板,拍你马屁可是我的主要工作,你心情好了,事情做快一点,钱赚的多一点,我也好跟着吃肉啊。”
张兴明说:“材料上还是要催一催,那个东西建厂投产也是需要时间的,其他的方面现在就可以招人了,雪一化沈阳那边就开始施工,优先把这些配套厂建起来。”
老郭说:“行,有你的话我就知道怎么办了,港岛这两年开始转型,工业产业工人失业的很多,人很好招的。”
张兴明说:“我要的是能干活有技术的工人,可不是找一批老爷养起来,什么工会那一套是不可能的,你要考虑好,把这一点说清楚。”
老郭点点头,说:“这点你放心,现在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如果还要争着讲这些,那不用好了。放心吧。”
张兴明点点头,扭头问二哥:“二哥,是在这里盖两幢咱们像本溪那样一家一半,还是你单独弄一套?在这里盖个房子还是不错的。”
二哥说:“还是我自己弄一套吧,这边又没有老人,再说了,我觉得你这个离海边太远了,老郭,帮我在下面整块地呗,离海近点。最好直接有片海滩,到时候我弄条船直接放那。”
张兴明说:“还是不要太近,可以买大点,把海滩包括进来就好。房子离海太近了问题太多了,潮湿,噪音大,保养花费太高,不划算。”
老郭说:“好,我来想办法。”
………………………………
第481章 电子工业研究所(1)
二哥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下方远处的大海说:“这里的海水真蓝哪,咱那边的海看上去黑乎乎的,沙滩也不好,为啥呀?”
张兴明说:“钱呗。这是靠花钱收拾出来的,你以为天生就这么漂亮啊。这也算是资源。咱那边老百姓饭都吃不上呢,政府哪有钱往这花。”
其实这算是理念问题。中国严格来讲算是内陆国家,上面的目光一直是只关注土地和土地上的事情,几千年来也没留意过大海。而这边不同,本身就是海岛,这百来年又是被海岛国家管着,自然就特别重视海洋以及和海洋相关的东西。
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几百年突然从世界上最大最牛的国家迅速败退成为了落后国家?这和从不重视海洋是有直接关系的,要知道在明朝中叶,中国的航海技术还是世界老大呢。可是呢?特么突然脑子一抽,禁海了,造船的杀,出海的杀,愣是由最先进变成了最落后。
这就是士大夫治国的悲哀,为什么禁海?因为士大夫集团要垄断海贸而已。他们对皇上说:“皇上,不能开海啦,外边银子太多了,这么下去银子就不值钱啦。”而明朝的皇上大家也看过历史,都是把正事扔一边,忙着写词谱曲做木匠修仙奔道开超市的神人,于是,中国就自己放弃了海上争霸的机会,才有了百年屈辱。
而打开大航海时代的也正是中国人自己,郑和下西洋,把火药技术,造纸技术,烧瓷技术,造船技术,冶炼技术,纺织技术等等等等全部无偿输往海外,然后回来关上门睡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指南针,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就没有人敢出海。第二就是海图,在那个时代这是何其宝贵的资料啊,那么多人用生命换来的,就那样随手送人了,让人随便复制,还派专人给讲解,于是西班牙这样的超级小国一跃而起,成为半个地球的统治者,撕开了大海的面纱。
……
“柳叔,你弄一套不?你喜欢山上还是海边?”张兴明又问柳教父,好的东西谁都想要,柳教父艳羡的眼神怎么可能逃过张兴明的观察。
柳教父摩娑了一下下巴,说:“想啊,你送我?”
张兴明点头说:“我送你。”
柳教父说:“送我就要。这背山观海的,是真好啊,又安静又安全,我不在我老爷子也可以享受一下嘛,他这几年长年在香港生活。不过又不着这么大,有个五六个房间就够用了。”
这一片小型别墅也不少,这个时候买也不贵,五六百万港币,也就是三百万人民币的样子。要知道到了2000年,就这样的小型别墅一套也得按亿算钱的。
张兴明说:“行,反正产品量产之前你也差不多就呆在香港了,弄一套也方便。老郭,这一片独栋别墅也有不少吧?买几套吧,找人把内部好好弄一弄,特别是防潮和防漏一定要弄好。”
老郭想了想说:“这边不多,寿山村道那边要多一点,我找人去看看吧。”
张兴明说:“行,那边也挺好,离的又不远,有那种几栋挨着的最好,到时候做高管宿舍。”
房子看完,说了会话,大伙出门上车回城,这边别说饭店,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海边那块还是一个小渔村,整个岛南部都还没开发,香港仔隧道正在修,环岛公路也没有建,得一直到黄竹坑那边才开始有人,但也基本上是穷人和工厂的聚居地,和山那边完全是两个世界。
不过已经86年了,黄竹坑这边马上春天就要来了,一进九十代年代,这边就相当繁华了。
找地方吃了一顿香港特色饭,喝了会茶,下午还得过九龙去。
一直合作的建筑设计公司在那边,还得去看看柳教父老爸给联系的研究包驻地,柳教父过来的目的就是建立电子工业研究所,地方弄完了还得招人办手续,不少事呢,幸好柳老爷子是在这边做法务工作的,全部委托给他就好。
其实合作一早就开始了,老郭汽车这边的相关技术专利就是委托柳老爷子给办理的,老爷子在国际法务以及专利这块相当有名气,知交好友更是遍布全世界。
柳老爷子帮着找的地方在东九龙,这里原来是一片工厂区,政府经济转型后工厂北迁,再加上几次经济动荡,造成这一片荒置了大量的厂房建筑。
其中有一部分厂房已经被改造成了出租屋,不少本地人买下废弃厂房,改造成密集的屋邨出租给各种原因到港岛打拼的外来者或香港的乡下人,这也是八九十年代东九龙这里的一大特色。
柳老爷子说的房子就夹在这样的几个屋邨之间,是个大四合院建筑,一栋主楼三栋附楼围成一个院子,都不高,主楼有四层半,是办公区,附楼全是三层的大开间楼房,是原来的厂房和宿舍区。
众人在守屋人的代领下参观了一圈,柳教父问张兴明:“感觉还行不?”
张兴明说:“可以,挺好的,院子里能停车,外面也能进来大型车,地方也够用,主楼上面两层做宿舍,下面两层做办公室。附楼改造一下做各个实验室和食堂,挺好。”
柳教父说:“租金有点贵,一年要四十几万港币,还是考虑一下吧。”
张兴明看了老郭一眼说:“买下来吧,租不划算,买下来,将来有变化了还可以推了重建,香港这里寸土寸金,物业在手里不会吃亏的。”
老郭点了点头,表示去办。
张兴明说:“要不干脆再成立个置业公司吧,专门管理咱们名下的物业买卖,包括买地建筑经营,以后越来越多,必须得有个专门的部门来管才行,建起来你先管着。”
老郭想了想,说:“行,公司叫什么名字?”
张兴明说:“咱们商业这一块叫和祥,地产这块再叫这个就不太好了,我想想。可惜那位李先生的地产置业叫了和黄,其实我挺喜欢这个名字的,他一个人把长江黄浦江全占了啊,唉。”
老郭奇怪了看着张兴明说:“李先生的公司是叫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是另外一家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