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536章 轻工重工

    机工部的一个委员在一边插话,说:“你好张顾问,我是小李,主要做轻工方面工作,我们这边轻工这块现在问题最多,希望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向,现在辽东轻工业园算是国内最成功的轻工产业园了,能不能请张顾问抽时间到部里指导一下。”

    张兴明冲他点点头说:“你好李委员,轻工这块事实上比重工还要复杂,事实上我们涉猎的也不多,但相对重工来说,轻工有一个好处,就是转型快,尾巴少,包袱轻,只要多了解国际环境,相应的调整集合,这块比重工更好安排。比如具我所知,从东欧到苏俄的轻工基础都特别薄弱,轻工产品供不应求,为什么不能整合一下主动走出去呢?”

    李委员叹了口气,说:“我们没有进出口资格啊。”

    张兴明说:“现在不是进出口贸易已经改革放开了吗?我还真不太清楚。”

    郁部长说:“改革放开这个话题到是说了有些年头了,但事实上变化不大,由其是系统内部,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到是民间变化不小。这也是想向你张顾问求助的原因。”

    张兴明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过几天就要回京城,等到时候我带几个人到部里来参观学习。”

    老爷子和陈副总端着茶杯向这边走过来,郁部长说:“好,那我就在部里恭候大驾了。”

    张兴明摆手笑着说:“得,您可别这么说,你是长辈,这不是叫骂我嘛。”

    其实随着改革的进程,市场化经济的逐渐抬头,国内原有的计划市场已经濒临崩溃,但死而不僵,仍然在地方上坚强的挣扎着,形成了这一时期非常特色的地方性经济结构,也给许多地区的市场发展增加了许多麻烦。

    而在90年代初这段时间,轻工业的波动是最大的,国企僵化但是亲儿子,资源资产众多,私企渐渐增多却没有什么资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但就像张兴明所说,轻工转型快包袱少,生存机率比重工大太多,经过整合转型兼并改制,最后活下来的要比重工这块多的多,反而成为最稳定的行业。

    老爷子把手里的茶杯放到桌上,乐呵呵的问:“说啥呢这么热闹。”

    郁部长笑着说:“和张顾问请教一下轻工改革的事,这方面目前国内来讲张顾问是权威。”

    陈副总说:“轻工方面问题多但不大,还是多考虑一下重工这边,现在重工这块咱们和外头差距太大了,而且越落越远,这马上国家又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了,等外面大批进来,咱们重工这块路怎么走?重工影响的可不是一城一地。”

    石钢的李经理说:“陈副总这话说的对,现在确实头疼。不过,现在国内特钢这一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结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没被落下,还追了几步,这也是小张顾问的成绩。我这来啊,也是来取经的,要说技术方面,目前也就是和祥这头的几个研究所了,成果累累啊。有时候一想,都感觉丢脸。”

    张兴明摆手说:“可别这么说,这不是谁个人的责任,咱们主要就是吃亏在信息不畅通上了,离的太远,信息跟不上自然就会落后,再说这几年以来,咱们国内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咱们已经被国外称为中国速度了,咱们国土广大资源丰富,只要有信心,赶超不敢说,迎头并进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必竟人家先跑了上百年了。”

    老爷子坐下来说:“你对国家现在对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有什么想法没有?”

    张兴明说:“这事得分两面来看。第一,放开市场肯定是正确的,有压力有竞争才有动力,才能发展,但是反过来,适应不了也就只能死掉了,这个过程,可能会,怎么说?有些惨烈。但要想达到最终的发展目的,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只要抓住前面这点缓冲时间,及时的进行产业整合和重新布局,其实问题没有想像的大,但就怕企业张嘴伸手的日子过惯了,过一天算一天,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咱们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咱们的产业技术工人还是相当强大的,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机制,是领导干部的问题,这个不解决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说什么都没用。”

    张兴明指着窗户说:“现在,就楼下这些厂,靠的是什么?老工人,老技师,他们一个人能顶半个厂,这话绝不是夸张,但目前国内的企业谁重视他们?谁尊重过他们?我不知道各位领导都去没去过日本企业参观,在日本,技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高的让咱们国内都无法想像,为什么?日本人傻吗?欧美企业家傻吗?

    咱们原来啥也没有,创造了这么多成绩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那些领导干部?但是产业工人贡献完了以后呢?没名没利,饭都要吃不上了,谁在意过?这些领导干部在意过吗?这一点解决不了,国企永远翻不了身,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我不太愿意同国企合作的原因。”

    郁部长讪笑了一下,说:“这只是个别现像,总体来讲咱们的福利政策还是不错的。”

    张兴明说:“现在的福利政策就是大锅饭,可大锅饭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了,人生下来就不一样,头脑不一样,技术不一样,贡献不一样,为什么福利政策一样?我干不干干多少都一样,我为什么要干?大家都不干都是得过且过为什么我要干?大家都不干有一个人干了他还能在这个集体里存活吗?”

    老爷子说:“不要说极端的话,有事说事。”

    郁部长说:“没事,事实上这方面我们也意识到了,但积重难返,想一下改变过来怎么可能。”

    老爷子说:“说说你自己,你有些什么计划,不要扯东扯西的。”

    张兴明说:“我们目前来讲,商业,商业地产还有汽车这块基本上就是巩固,把基础打牢,最近几年不会有大的动作了,当然,继续入驻一些城市是不会停下来的。这两三年内我们的注意力可能更多集中在外面,学习,吸收,引进,然后三年吧,三年后,会集中资源在国内重工这块进行投资布局,不排除与国内企业合作合资,当然,是有条件的合作合资。”


………………………………

第537章 回家

    老爷子问:“有具体目标吗?”

    张兴明点了点头说:“机械加工制造,机床,液压机,船舶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主要会集中在这几块,国内的选址也会在三年内完成,即使合资,我们也会像这里一样,新建整迁。”

    老爷子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有这个必要吗?这个钱可不是小数,有这个钱又能做不少事了。”

    张兴明说:“只有从根子上去掉老企业的影子,企业才能获得新生。而且,现在的企业大部分都集中的城区,我觉得会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把企业迁出来,直接去掉包袱变成全新的企业,然后原来的地块资源进行二次利用,这是我们研究所给出的最合理方式。举个例子,国企最大的包袱是退休工人以及家属的生活,对吧?比如现在的铁西,那么多厂集中在市区里,污染啥的咱就不说了,这块城市怎么发展?但如果把这些厂迁出来集中成一个工业园,那原来的地方能做什么?建一个综合商业广场能解决多少家庭的吃饭问题?”

    老爷子眼睛一亮,扭头在人堆里找了找,说:“全书记,你对二明这番话有什么想法?”

    全高官点了点头,思考着说:“是个办法,不过,投资太大了,问题也不少啊。”

    张兴明说:“咱奉天这块没啥问题,先内部整合一下准备起来,这个过程我觉得咋也得二年吧?二年后我来出资,打造一个东北的鲁尔工业园,让咱奉天“共和国第一长子”,“东方鲁尔”的名头再亮起来。”

    全高官问:“说真的?”

    张兴明点头说:“真的,这个想法其实在弄这边的时候就有了,以后咱奉天应该山是山水是水,城市就是绿色的花鸟城市,要把厂子整个从里面摘出来。”

    全高官伸手点着张兴明扭头对秘书说:“把这话记下来,让他签个字。”

    在场众人都笑起来,也谈不上什么羡慕嫉妒,这里都是中央管理层面的人物,涉及不到地方城市的发展建设,但感叹一个辽东出了个宝贝还是有的。

    张兴明说:“咱奉天周边一圈,工业上煤铁镁铝铅金银铜原料充足,工业集中,底子雄厚,商业上这两年蒸蒸日上,发展势头劲猛,其实我一直在想,以奉天为中心,把这些城市联通起来,形成一个产业圈,这才是我们辽东的发展之路。这也是我为什么总在说交通问题的关键。”

    老爷子点了点头,瞅了全高官一点说:“这方面这两年全书记一直在跑,现在也算是有点眉目了,到大联的那条路按你的说法中央已经批了,到安东的也在争取,不过你说的城市环路和市区快道中央给打回来了,让我们省内解决,说多了就是中央现在也没钱,我和全书记因为这事碰过几次,要不这样,找个时间你和全书记还有省里交通口的碰一下,你出点钱修了得了,给你三十年时间收费。我这过了年这头就放下了,以后都是全书记的事了,你们商量着办吧。”

    张兴明对全高官说:“那可恭喜全伯伯了。行,等过了年我派人过来商量一下,修路是大事,钱是小事,只有规则合理,我修就我修。”

    事实上奉天到安东的公路就是私人集资修的,中央没钱,但同意你修。后来省里领导决定,让民间资本进来修。最夸张的就是中间杯溪那段,私人只要拿钱谁都可以包,一公里也行,十公里也可,当时真的是群情激奋,四处拉钱筹款往里投,公路修通以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拿到一分钱,净赔几十万的有的是。

    80年代以前,正府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天,90年代十年不到的时间,信誉尽失,各种推诿赖账谋私利,这个时候在老百姓眼里是狼。一直到2010以后,失去的信誉才一点一点重新树立起来,但病去如抽丝,直至今日也还尚在树立之中。

    大家坐在这里,看着楼下彩旗招展的会场说着话喝着茶,临近中午,楼下活动圆满结束,大量围观群众散去,与会代表和媒体代表们在公司员工引导下进到大楼里,午餐要开始了,楼上的领导们这才放下茶杯一起下楼来到大餐厅,在这里还有些活动,领导们也要讲讲话,拍个照或者留个墨宝什么的。

    闹闹哄哄的一直到直午三点,活动可算结束了,不光是代表和员工,领导们更是出了一口长气,累呀。于是大家纷纷再见各自回去,领导们这边由和祥出车欢送,有单位的送单位,没单位有事的送到酒店,要走的送到机场,和祥专门包了一架飞机做为京城来宾的专车。

    老爷子也走了,京城有会。

    折腾完了回来,张兴明琢磨了一下,自己也没啥具体事了,干脆回家看看,完了再去京城。

    9月30号,三辆中华汽车厂特珠制造的奔驰SUV顺着盘山路驶入杯溪市区。

    中华汽车在下线仪式之前已经往全国运出了各种车型汽车共计上千辆,只要有和祥广场的地方都落成了一个这个时候国内还没出现的新玩艺儿:4S店,在下线仪式同一时间在各省揭幕,所有新车型在全国各地同一时间走进老百姓视野。

    但这个时期能买车的人太少了,每个省的省会设立一家4S店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当地需求了,主要的消费客户还是政府和企业单位,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的自主产权轿车,国家的支持力度可以想像,这会儿大众的高管正在面色苍白的紧急开会呢,日本车企在88年还是以进口为主,到是暂时还没感觉到威胁。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兴明这会儿需要考虑的事情,他正坐在车里看着这座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城市,两年多没回来了,就算初中毕业考试都没回来参加。(要是参加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毕业)

    熟悉的城市,夹着一丝陌生的感觉,在张兴明眼中掠过。


………………………………

第538章 变化

    这两年杯溪的变化很大,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搞建设。街道变整洁了,大部分老楼已经消失,被新的高楼替代,虽然已是秋末,但大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人们的穿着也变化了许多,鲜艳的秋裙成为街上的主色,男士西装茄克也成为主流,这比张兴明上一世的记忆要稍微早了二年。

    车队从主马路上驶过,那些原来随处可见的,很有怀旧感的市政陈设标语已经全都看不到了,各种广告牌替代了它们,张兴明还看到了几家服装品牌的专营店。

    马路上汽车也多了起来。

    城市中到处飘声着彩旗和红旗,主要建筑上都新挂着祝贺国庆的横幅。

    这个年代国庆还不是真正的“节”,没有假期也没有什么民间活动,更多是某种象征意义上的存在,只有政府,学校,军队会内部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歌舞,比如晚会。电视台也会有特别节目。

    那会儿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和平时没有任何的区别,听着电视里播音员“激动”的说着:今天,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那会儿民间的节日只有二月二,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而国家放假的节日只有春节。

    两年半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改革还在摸索之中,高层的争执还没结束,整个国家没有方向的前行了十年,社会革而未改,企业改而未革,从政府到老百姓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硬着头皮往前,许多事情都只是做了一半,这十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你推我一下,我踹你一脚,在这块土地上撕个不停。

    但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饭吃饱了,物资丰富了,信息渠道越来越多,钱包鼓了,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个体经营者,这十年中生活都变得充足起来,全国上下一派繁荣。

    辽东是全国变化最大的省份,共和国长子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各省的前面,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都强劲的发展着。杯溪是辽东省变化最大的市,曾经的远东第一钢铁之城再次唤发了青春,不但在钢铁化工上再次冲到了前面,商业也不甘落后。

    人类的潜意识里都有扎堆的本能。

    在全世界抱着怀疑审视的目光观察中国的时候,一些胆大的人或者公司已经开始了行动,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这里,在80年代的中国外资发展的最好的城市,或者省份。

    为什么80年代初期外资都聚集在深镇?因为他们觉得那里安全。为什么80年代末期外资都愿意跑到辽东?因为他们觉得这里不仅安全,还有发展。

    这都因为一个公司和一个人,和祥张兴明。

    而这会儿,这个人,正趴在车窗上看着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发呆。

    “这么多商场?这么多专卖店?这么多分公司?咱,咱这有这么大的消费能力吗?就这小地方,来这么些国外公司,他们是不是傻?”他一边看一边和李淳说话。

    李淳开着车直视前方不言不语。

    张兴明扭头拍了拍李淳:“和你说话呢。”

    李淳目不斜视的说:“我在工作。”

    车队顺着胜利路从站前开过,两边虽然还是那些楼,但是都穿上了新装,越临近站前,楼上街边的各种广告越密集,到了站前,这里简直快成了世界企业展示中心。

    地下人防商场已经修好了,上面的夜光树和深蓝色的大三角又站在了那里,不同的是,多了许多块世界知名企业的标牌和LOGO。

    对面火车站广场上更夸张,所有的楼顶和楼侧墙面根本就没有几处空地了,连两边国营宾馆饭店的大门招牌都有了国际范儿。

    一路上马路两边多了好多工地,杯溪市比上一世提前十多年进入了大建设时期。

    国内这时候税务还没分家,财政大部分掌握在地方手里,也就是地方比中央有钱的时期,一直到税改后,国地分家,财政权才完全掌握在了中央手里。

    东北因为某岗事件,是中央控制力最强的地区,又因为东北那时候在全国来讲是工业最发达地区,最富裕,所以税收也是最高的,没有之一,所以在张兴明上一世,东北发展缓慢,逐渐没落了。

    这一世,有了根本上的不同,起码辽东政府和杯溪政府这会儿牛气多了,手里钱也充足,由其是这两年,和祥进入了稳定发展期,红利暴发,带动着整个城市进入了快车道。

    原来杯溪有一半居民是杯钢的,现在,杯溪的另一半是和祥的,还是一大半,而且这一大半已经开始了对另一半的碾压,无论是精气神还是收入还是福利,全方位碾压,在这种碾压下,整个杯溪爆发出了巨大的发展的动力。

    城区提前十几年东扩北移,提前十几年开始大改大建,满大街的外国人让这座原历史上近乎半封闭的小城进入了国际化。充满活力。

    带着张兴明的几分不解几分欣慰,车队拐弯进入永风。

    这边和两年半前相比,几乎就没有什么变化了,如果硬说有,就是人多。除了自家留用的那栋小楼,剩下的已经全卖出去了,一下子让这块地上多了成千上万户居民,几大商场全部开业,又是几千上万户人进来。

    然后,全市,包括临市,奉天的少部分人都被吸引到了这里,用人流如织已经不能形容这片步行街区了,摩肩接踵或者接近。反正在这里的哪怕一个卖冰棍的都牛气的很,也快乐的很。

    街角原来留了一点地方做了一点绿地,这会儿绿地变成了花池,中间立着一个巨大的雕塑,张兴明从车里扭着头往上看,竟然是和祥的标志图案,有十几米高。

    家里大门的地方也有了变化,门的两边多了两个哨岗,全副武装的武警岗。

    李淳把车习惯的开在门外的车位上,三辆车依次停下来。


………………………………

第539章 哨岗(求订阅)

    大伙下车,张兴明看着那边街角的雕塑问:“那个什么时候立的?我怎么不知道。”

    李淳扭了扭肩膀说:“我天天跟你在一起,你问我?”

    张兴明转头瞅着李淳说:“哎呀,今天这小脾气可以啊,信不信我削你?”

    张立国在边上嘿嘿乐。

    昨天晚上,张兴明平生第一次的靠自己把李淳放倒了,还是在大伙面前。

    大门里安保员走了出来,看到是张兴明,笑着走过来,给张兴明敬了个礼说:“二明,啥时候回来的?有两年多都没见着你了,俺们都以为你就在京城不回来了。”

    张兴明捶了捶安保员的肩膀说:“这是我家,我疯了不回来了,你们就胡说八道吧一天,现在这边兄弟都咋样?”这安保员就是当初陪张兴明去丫蛋家的李保柱,这会儿看着白净了不少。

    李保柱说:“有一部分去京城了,又来了一些新人,反正还那样吧,能咋样,俺结婚了,媳妇儿是俺老家的,现在俺家搬过来了,就是咱商场上面那几栋电梯楼,总共不是四栋嘛,有栋楼现在划给安保了,只要结婚或者父母过来就能分到房。”

    张兴明说:“行啊,孩子有了没?报歉了啊,结婚我没能参加,哪天把礼给你补上,有小孩了一定得通知我,我在哪你们找不着?”

    李保柱有点不好意思,说:“没,现在挺好的,我媳妇在商场上班,刚怀上,生还早着呢。”

    张兴明问:“这两武警是咋回事?”

    李保柱扭头看了一眼两个庄严肃立的武警战士说:“去年军区给设的岗,说是啥礼仪岗,平时他们也不管事,进出人啥的还是俺们在管着,只有我们呼叫了他们才会动,不过也挺好,以前那会儿总有逛街的往院里进,从有了这岗,你看,马路这边没有人走了,清净。”

    张兴明扭头看了看,还真是,马路对面就是人挤人人堆人的,没一个人跑这边来,都是好奇的看着或者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看来这是毛叔怕人多了乱出啥事,和政府商量着给设的岗,因为武警要设岗,必须得市委批准才行,市高官都是当地武警的第一政委。

    张兴明说:“他们多少时间换班?这么站着时间长了铁人也受不了啊。”

    李保柱说:“二个小时一岗,俺们当兵那会儿也是,没事儿。”

    张兴明问:“他们吃饭在哪吃?”

    李保柱说:“回去吃啊,他们中队有食堂。”

    张兴明说:“跟他们领导说,以后一小时一岗,由我们这边提供饮料水果,每天值勤人员就在咱们这候岗休息,中午跟你们一起吃。候岗的就到你们屋里休息,这会儿还好说,冬天能行吗?真是的。”

    李保柱撇了撇嘴说:“够呛,我说过,他们领导不同意。”

    张兴明说:“不同意就把岗撤了换人,让军区那边出人过来,就说我说的。”

    李保柱点头说:“行吧,我再说说,真换哪?”

    张兴明往院里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