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澎”,“乒乓乒乓”。

    张兴明一身大汗的从训练台上跳下来,这段时间因为东西南北的跑,有点儿时间没训练了,正好基地的训练室建好了,畅快淋漓的来了一场。

    体育训练这个东西,要练就是一辈子,没有一点儿别的可能。每一天肌肉都会软化,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总归比练起来要快,许多曾经训练过的人应该都知道,隔几天不运动,肌肉会有一阵很难受,总要使劲绷绷,抻抻才舒服,其实那就是软化的过程,身体在提醒你,它变了,它变了。

    然后感觉没什么,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八块腹肌慢慢聚成了一大块,别人家的肚子饿几天动一动就小了,你这个怎么弄都没用。

    冲个澡换身衣服,张兴明来到边上的办公室。

    走到沙发上坐下来问:“什么情况?”刚才训练的时候,苏烟过来找他说有事情。

    苏烟递过来一份文件,说:“国内的,这事你看怎么办?我们都不好处理。”

    张兴明接过来看了看,是张垣地区专员写给冀北省政府的报告文件。在90年这会儿,张垣地区和张垣市是并列的平级单位,不过张垣市归张垣地区代管,92年地区和市合并,统称张垣市,成为国内几个市域极大的市之一。

    曾经有个笑话,说一对恋人因为分别住在张垣的南北两个区,因为受不了两地分居的痛苦而分手。

    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辖区内的一家老制鞋厂,因为被排除在这次大采购订单之外,工人联合起来到地区公署请愿,堵塞了交通影响了办公,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地区专员述说了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描述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请冀北省委指导处理方法。

    话里话外,这次事件是因为某家公司订单采购不公平所引起的,这些厂子都是曾经做出过贡献的厂,现在遇到了困难,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是不是照顾一下?

    只要进入订单单位,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事件消除,工厂生产,有了利润工资也能发了,厂里几千职工也就有了活路。

    下面有冀北计经委领导的批示,也没说什么具体的,只是转阅,让送到张兴明这边来,没说别的。

    张兴明把文件扔在桌子上问:“其他地方还有类似事情吗?”

    苏烟说:“有,我叫人查了一下,巴蜀,晋西,辽东,冀北,豫南都有类似事件,不过转到咱们这边来的就只有这一个,巴蜀和辽东向咱们这边的地方机构问询了一下,听说没有可能就没再坚持了,事情也由地方进行了处理。”

    张兴明问:“冀北闹事的只有这一家?不太可能吧?”

    苏烟说:“转过来的只有这一个,确实还有闹的,其实全国到处都有闹的,现在不少原来的国营单位日子都不太好过,希望能拿到订单缓解一下。”

    张兴明说:“今天缓解一下,明天呢?不思进取不知道改变自身,只会从上面从外面找原因,这些人哪,脑袋都锈掉了。前面不是给过各地解决办法吗?只要按照咱们的要求进行整改一下就可以了啊。”

    苏烟撇了撇小嘴儿,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几家改的,都在到处找人脉,往咱们采购部门送礼的到是不少。这事咋弄?”

    张兴明看着桌上的文件说:“回复一下吧,考虑到采购影响了冀北的正常社会秩序,给政府增加了负担,我们表示由衷的歉意,是我们考虑不周。采购部门退出冀北省,这回采购就不考虑冀北了,如果有下了订单签了合同的不用变,让他们自己把东西送出冀北我们再接收。”

    苏烟啊了一声:“就,就这么办哪?”

    张兴明说:“就这么办,要不怎么办?答应他们?那咱们就不用干了,马上全国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就不要惯着他,直接不搭理就行了。还有,去查查这家厂子。”张兴明拿手指在文件上敲了敲:“查查这个厂的领导层,这种肯定是有问题的,我实名举报。”

    徐小丫在一边嘀咕:“多此一举。你现在把采购部门一撤,还举报什么,估计冀北自己就去查他了,影响多大呀。”

    张兴明说:“那和咱们无关,我举报我的,他查他的。这是态度问题。”

    ……

    “你脑袋里是不是装的是水?是不是?这种事情你为什么不上报?你凭什么就决定把文件转给人家企业?人家采购东西还采购出罪来了,是不是?还得帮你处理内部问题?”冀北程省督拍着桌子问站在面前的计经委主任。

    “我把任务交给你,是让你协调,是让你借着机会观察省内的企业工厂,好为咱们下一步的企业改制改革铺路,不是让你来指手划脚乱拿主意的,更不是让你来帮我得罪人。”

    他拍了拍桌子上的文件:“看看人家的工作,省里大大小小的民品工厂人家都有相关报告在这里,连改制意见都有,看看你们,你当这个主任多少年了?对下面企业工厂了解多少?来,你拿个报告给我,我看看你这个不可一世的大主任肚子里有多少干货。”

    主任低着头,瞄了程省督一眼说:“省督,我就是有点气不过,这次事情明明就完全是因为他们才引发的嘛,买东西就买东西,谁家东西不行?

    非得弄出个三六九等来,这不是明摆着要造成我们内部矛盾?他要什么咱们按期按量给他不就完了,还得由着他们挑企业,这完全就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嘛。”

    他凑近了一点,说:“省督,要我说这也是好事,爱哭的娃娃有奶吃,这么闹一下,他一个企业罩得住?这是多大的问题?最后我和他们提一下,没准儿订单数额还能拨个高呢。”

    程省督看着主任问:“要是人家不管呢?”

    主任满脸的不可思议:“不管?怎么可能?这是多大的事啊,群体事件啊,他凭什么不管?到时候他在省内这些产业还想不想干?”

    程省督拿起电话说:“你回去吧。”

    主任问:“那这事?我要不要再给那边下个通知?”

    程省督不耐烦的朝外挥了挥手,主任笑了一下退了出去。

    程省督拨了个号:“邢书记,你现在有空没?我过来坐一会儿。好好,好。”放下电话站起来拾掇了一下,对秘书说:“备车,去省委一下。”自行出了办公室下楼,坐在外面的秘书赶紧打电话到下面,然后迅速收拾好东西拎上包跟在后面。

    等两个人到了楼下,车已经等在大门口了,秘书给程省督开了门,关好,然后坐到副驾,车出了政府大门右拐直奔省委。两个大院相距有六公里,在国内算是比较远的。

    十多分钟后,程省督走进邢书记的办公室,两个人握了下手,在沙发上坐下来。


………………………………

第943章 又是一年春芽发

    “你小子,竟给我惹麻烦,现在人家把官司打到我这里来了。”

    沈老爷子中气实足的声音通过话筒响在张兴明耳边。

    “爷爷,长痛不如短痛啊,现在咱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机制,不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改变一下,以后怎么办?市场经济已经是必然趋势,现在还只是国内争,以后还要和国外争,就现在的状态你感觉到时候能活下来多少?

    现在我拉他一下容易,以后呢?我养着他们?这些人哪,经营企业不行,经营些歪门斜道是真的厉害,我就不惯着这毛病。就像这个厂,有钱换车搞福利,没钱发工资开发新产品,只会找政府哭闹,这样的厂子,这样的厂长要他何用?”

    张兴明一边在文件上签字,一边和老爷子聊电话。

    “咱们国内的企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真的不能拖了。一点儿大局观忧患意识没有,只会靠和要,什么都要国家给,那这个企业是用来干什么的?就为了养着这些蛀虫看着玩儿?”

    老爷子说:“必竟都是做过贡献的,现在虽然说在改革,改革也需要时间嘛,老同志的思想转的没有那么快。”

    张兴明说:“那就换能转的快的上来嘛,人的能力总有限制,不行的就让位,为了照顾几个思想僵化的所谓有贡献的老人就硬生生的看着一个企业被市场淘汰几千工人失业?这是什么道理?

    话说回来,我查了一下,下面工人工资拖欠,干部到是发的准时,工资奖金福利一点儿也不耽误,开发新产品没钱,换车到是舍得,这样的厂长我觉得不枪毙已经是照顾他做过贡献了。”

    老爷子苦笑,说:“你这张嘴呀,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张兴明说:“其实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咱们国内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企业企业,就是拿经营发展说话,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非得把做官这一套放到企业身上用,能行就怪了。”

    老爷子想了一会儿,说:“你写份报告给我,不要藏着掖着的,写全面点,我要看。”

    张兴明说:“行,晚几天给您。现在身体还好吧?听声音还行,嗓门还挺大的。”

    老爷子笑了几声,问:“你外边的事情还顺利?要多加小心,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越要谨慎。”

    张兴明说:“嗯,一切顺利,现在我需要的就是时间。”

    老爷子说:“没事多给家里打打电话,省得家里惦记,明年能回来了吧?”

    张兴明说:“回,明年年中回,高考前后吧。”

    老爷子说:“行,到时候你们全家来京里玩几天。好吧,不说了,我还有个会,你也忙,一天还净是给我添乱,冀北的采购照常进行,不许给我搞什么撤出。事情我来处理。”

    张兴明说:“行行,您说了算,好吧?我一切行动听指挥。”

    挂断电话,张兴明摇了摇头,人情世顾啊,在国内永远也跳不出这个圈。

    ……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随着一场大雪,北半球的天气渐渐转暖。

    六月,南方已经是炎炎夏日,北方却正是春季,山阴里的积雪刚刚消失身影,漫山的野草露着新绿。北方的春天很短,短到毫无痕迹,这边积雪消融,没几天的功夫野草就占据了视力能及的所有地方,树木也变得茂盛起来,各种虫蚁蝶蜢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

    由月初到月末,春天就走完了她的旅程,夏天不露声色的悄然而至。

    在北方,除了冬天,判断四季的方法就只能用身体的感受。积雪没了山绿了树枝抽出芽苞就是春,等到晚上不再寒冷不用添置衣物就是夏了,七八月份,等到了九月晚上又变得寒冷,早起也要套个厚的外套,说明秋天就到了。

    如果说硬把春天从野地里冒出绿芽来算起,那么五六七八九,五个月,就是北方的春夏秋三季,十月天气转寒,冬天就开始了。

    和南方姑娘们可以一年四季穿着裙衫展示美丽不同,北方的女孩一年之中可以穿裙子的时间只有不满三个月。所以印像里,北方女孩就多着裤装。不是喜欢,而是无奈。

    那小二撅着嘴不开心。

    张兴明给大家带回来许多礼物,每个人都是一大包,然后那小二就发现给丫蛋的裙子比她的好看,还多了一条。相同的事情,在涉及到不同的人的时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就比如吃醋这事,完全不在掌握之中。

    虽然裙子好不好看这事实在是有些过于主观,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张兴明这会儿就只能陪笑了,你敢就说其实那个不好看?

    “以后我给你拍照片,好不好?每个月寄照片回来你选,选好了我再买,行吧?这次是准备不够充份,保证绝不再犯,好吧?”

    “不要,愿意给谁买就买去吧,反正我穿也不好看。”那小二扭过头看着别的地方。

    张兴明说:“真的?不后悔?”

    那小二扭了一下:“不后悔,有什么可后悔的,都拿走吧。”

    张兴明说:“行,那我穿,一会儿出去我就穿裙子了,先穿这个短的,明天穿长的。”

    那小二没忍住,捂着嘴笑起来:“你要不穿我拧死你,你看着。”

    吃醋这个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事情来的突然去的也快,又何况小姐妹平时感情也好,几句话也就过去了,现在变成了讨论张兴明穿裙子出门的事情。

    丫蛋穿着新裙子跑过来:“你们在说什么?二明你是不是偷着给小飞姐好东西?我也要。”

    那小二打掉丫蛋伸出来的手:“给个屁的好东西,连裙子都比你少一条还不好看。他说他一会儿穿裙子出门,你觉得他穿哪条合适?”

    啊?丫蛋眨着大眼睛看着张兴明:“真要穿啊?”随即眉眼弯成了曲月:“我想看。穿哪条都行。”

    张兴明指着丫蛋咬牙切齿:“丫蛋你变了,你现在学坏了,都不正义了。”


………………………………

第944章 高考往哪考

    丫蛋笑得眉眼挤到了一起:“没见过嘛,嘿嘿,真想看的。”

    张兴明说:“穿个裙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不敢,古代不都是穿裙子嘛。”

    丫蛋说:“古代呀,古代男人穿的叫袍,和裙子是不一样的,裙要裹,袍要展,根本是两种东西好不好。”

    张兴明说:“什么袍不袍的,不就是个连衣裙嘛,去了肩袖就是个旗袍。你看,旗袍,袍嘛,就是连衣裙的意思。肯定是。”

    那小二和丫蛋笑成一团。

    张兴明赶紧转移话题:“你俩想好往哪考了没有?准备去哪?”

    丫蛋看了看那小二:“我听小飞姐的吧,反正考哪都差不多。”

    那小二说:“要不咱俩考艺校?学唱歌跳舞去怎么样?丫蛋你唱歌那么好听。”

    丫蛋有点儿意动:“可以吗?”

    张兴明说:“艺考早就过去了,这都几月了才想着弄这个?考明年哪?”

    那小二一愣:“啊?考完啦?那个和高考不一样吗?”

    张兴明说:“不一样,艺术类学校有自己的艺考,在二三月份,艺考考上了,高考成绩过关才能去上学,你们没参加艺考没用,那个对高考成绩不是太看重。”

    那小二叹了口气,说:“白瞎了,你也不早说,丫蛋应该去学唱歌,嗓子那么好。”

    张兴明问:“你呢?你想学什么?”

    那小二摇了摇头:“不知道,我都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呢。”

    小丫头迷茫了。

    处在这个年纪的女孩是最容易迷茫的,男孩还要好一点儿。

    男孩和女孩之间有个神秘的规律,小学大家差不多,初中女孩的成绩会明显比男孩好,到了高中男孩的注意力开始比女孩集中,而且,男孩一般在高中时期就会产生对未来的期昐,也就是认定目标,但女孩儿就不行。

    等到了大学时代,男孩儿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开始飘移不定,反而是女孩儿更能认清自我,知道努力的方向。

    张兴明说:“看你自己,想干什么都行。想来公司上班就来,想进政府也行,什么不干在家呆着玩也行,想满世界逛也可以,看你自己喜欢什么。不用想那么多,喜欢什么就去。”

    那小二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喜欢啥。”

    张兴明说:“没有选择就选文学,不过,最好是把外语学好,这个将来肯定是要用的。”

    看了看丫蛋,那小二说:“算了,我还是和丫蛋一起吧,丫蛋选啥我选啥。”

    丫蛋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啊,我选啥??

    张兴明说:“你将来想干什么?没有理想啊?我记着你小时候一说将来可是一套一套的。”

    丫蛋说:“那会儿想挣钱啊,其实也不知道干什么能挣钱。现在,干妈说不让我学经济什么的,说累,但是我又不想当官,我做不来的。”

    那会儿还是包分配状态,大学读下来就是企业和政府。

    那小二说:“要不还是去学唱歌吧,我也去,反正学什么也没什么差别。你去找人去,我和丫蛋去京城念音乐学院。”那小二给张兴明下命令。

    张兴明问:“不考虑沪海?沪海也不比京城差。”

    那小二说:“奉天还不错呢,我们就要去京城,你就说行还是不行。”

    张兴明笑着说:“行,肯定行,定好啦?”

    那小二看了丫蛋一眼,说:“定好了。”

    丫蛋点了点头说:“行吧,那就学唱歌。”

    二大爷家小兵溜达进来:“你们说什么呢?”

    张兴明说:“在说她俩往哪考,你定了没?准备念什么?”

    小兵抓了抓脑袋说:“军校呗,我想当兵,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我想考指挥学院,金陵那个。”

    张兴明说:“想考就考呗,努力就行了,今年不行明年再考。”

    家里老爸,二大爷家大哥,五叔都是当兵的,所以家里男孩子对当兵都比较认同和向往,这就是家庭的影响了,所以大哥考了炮兵学院,小兵这又看中了指挥学院。

    “你们想去哪?要我说也考军校得了,将来当个女将军,多帅呀。”小兵对那小二和丫蛋说。

    那小二说:“才不干呢,多累呀,天天练队型站军姿的,又黑又粗。”

    张兴明对小兵说:“其实我的想法是你考警校,回来到市局工作,离家又近,又不用到处跑。”

    小兵想了想说:“我琢磨琢磨吧。有点不甘心。”

    那小二说:“警校好,你当兵将来还不是要退伍再分配,到时候最好的方向也就是当警察了,还不如直接念个警校直接当呢,提干也快。再说了,当兵将来说不定分到哪去了,军队上干部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到时候你家都不能回。你还能在部队干一辈子啊?”

    小兵想了想说:“到也是,想在部队上干一辈子那得啥级别,那么好熬啊,估计没戏。”

    张兴明说:“当兵和当警察其实也差不多,都是纪律部队,都穿制服。”

    小兵说:“行,那我直接考警校得了,听你们的。”

    那小二就乐,说:“这个人,一点儿自己的准主意也没有,哪天就把你卖了得了。”|

    小兵斜眼看着那小二:“说话注意点,知道不?我是你大伯哥,大伯哥懂不?得尊敬。”

    那小二脸刷一下就红了,拿起沙发上的靠垫就砸过来,几个人笑着闹成一团。

    闹了一会儿,小兵问:“你俩准备往哪考?”

    张兴明说:“她俩想去京城念音乐学院,我还得找人问问,也知道没参加校考能不能行呢。”

    小兵说:“那我也往京城考得了,京城有吧?”

    张兴明想了想,也就知道一所公安大学,说:“我问问。”拿起电话打给苗家俊。

    电话接通,张兴明说了一下来意,苗家俊说:“你等会儿,我问问。”

    过了十来分钟,电话打回来,苗家俊说:“有两所,中国人民警官学校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议考公安大学吧,警官学校那边有点累,都是针对秘密战线的技术类学科,不太适合。”


………………………………

第945章 大考

    张兴明这次回来的不巧,家里五小都不在,老妈说去军犬基地串门去了。

    军区有个军犬培育中心,规模不大,在城边上。这个季节是狗狗发情找对像的季节,从去年开始,一到这个时候,家里的五小就会被送到中心那边去,等过了季节再带回来,要不然狗狗会烦燥,人也跟着操心。

    姥姥也不在,去大舅家了。

    现在什么都变了,大舅已经是副县长,再上一步指日可待,家里条件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老人的态度也自是不同,再说了,也不敢。姥姥可以说,终于过上了她最美好的生活,闺女儿子都对她好,孙子孙女外孙都有出息。

    幸福的老太太,可惜姥爷早早走了。

    小红大姐在奉天,孙家二姐去了京城,舅家的二红明年高考,现在在紧张的学习中。

    亲戚朋友各家各户都不一样了,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这让张兴明非常有成就感,每天看着大家的笑脸就是一种说不出的享受,就这样在家里宅了几天。

    然后,高考的日子悄然而至。

    91年,教育还没有产业化,学校还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还处在最后的珍贵期,还是包分配的,虽然工作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显赫了。全国大学的录取率为35%,好像挺低,但事实上并不低,因为这个年代中专小中专各种职业技术类学校才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虽然这会儿大学只收几百块钱,但和不收钱倒发工资的中专职专比起来对普通老百姓就少了许多吸引力。上班,挣钱,这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现在的大学录取率真高,快90%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除了某些人和部门发了财,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盼头和希望?只不过是一种不得不承受的负担罢了,还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负担。

    所以一看到那些什么专家学者校长之流道貌岸然的侃侃而谈,心里就为这个国家感到一种悲伤。

    ……

    张兴明开车把那小二丫蛋还有小兵送到考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