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时对讲机其实被国内叫做步话机,军队警察系统有配置,高级官员身边也有,但百姓是难得一见的,之所以叫步话机,是因为国内习惯于用多少步来形容距离,可见其通话距离有多短。
张兴明想了想,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不受距离限制的对讲机,只要有无线电信号的地方,它就可以随意使用,无论对方在地球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他那边也有无线电信号,就可以通话。”
“真的会有这种东西?”
“这是肯定的,无线电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发展也越来越快,比如收音机,京城那边发射的信号,我们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有无线电信号的地方都能收听,那么,比如我们给收音机也安装一个发射装置,能反向向京城发射信号呢?双方就可以相互收听了,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技术,是必然出现的。”
沈书记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你的话让我忽略了你的年纪,你比我们这些快要老得动不了的人懂的更多,理解的也更好,想的更全面,如果你说的这种技术真的出现了,就像你说的那样,国家是必须控制在手里的,尤其,你的官方身份还是香岗公民,那里是英国。”
张兴明笑了笑,说:“我不否认我是天才,我也不会因此骄傲。”
沈书记就大声笑起来,其他人陪着笑。
张兴明说:“香岗现在是英国不假,但97后就是中国了,我还是中国人,不过是中国香岗人。”
沈书记点头,说:“对对,是我说错了,香岗97是要收回的,你只算是临时英国佬,哈哈哈……”又一次全体陪笑。
当时97回归协议还未签署,但国内已经单方宣布97年接收香岗,不排除武力接收的可能,那是相当硬气的。
又聊了一会儿,沈书记问了张兴明一些生活学习方面的事,张兴明就告辞出来了,临走沈书记让陈秘书把自己的私人联系方式交给张兴明,说以后有事情可以直接打电话过来,让张兴明惊喜万分。
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好大一个,上车的时候,陈秘书叮嘱张兴明,春节过后一定要拿出一套规范的寻呼站技术说明以及投资规模给他送过来,这是领导要的,张兴明点头应下了,并向陈秘书道谢,两个人握手再见。
离开沈书记家,几个人回到和平宾馆,老赵一进屋就仰坐在沙发上喘气,这辈子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领导,心里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省委副书记啊,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生死的巨头,能到他家里喝茶坐客,单独汇报工作(他把丛书记直接忽略了),这是多大的福份啊,说不定从此自己就鸿运当头,上进有望了。
感激的看了看张兴明,看人家这么小一个孩子,在副书记面前不畏不惧,侃侃而谈,把副书记说的一会点头一会大笑,这要是长大了还了得?于是更加坚定了无论如何让儿子跟紧的想法。
一般省委书记的秘书才兼秘书一处处长,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专职书记配一处处长秘书的事情也不算少,主要是领导人的资历决定的。
当时国内的干部体系中,专职书记是很有时代背景的一种任命。后来取消了专职书记,改为顾委会,权限很大。
这时候天已经晚了,张兴明考虑到杯溪那段路晚上走会有危险,就决定明天一早往回赶,今晚就在宾馆住一夜,和老赵一说,老赵也同意,危险不危险不说,吉普车四处透风,晚上又比白天温度低十几度,身体也受不了啊,如果没地方住没办法只能回去,现在这大宾馆又暖和又舒服,美女服务员伺候着,肯定要住下的嘛。
张兴明就叫二哥去喊宾馆弄晚饭,几个人洗了个澡,去去身上的寒气,那叫一个舒坦,老赵觉得这才是生活,人生就应该是这个样的。他不知道的是,再过个五六年,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钱人有官的人还有更丰富多彩的事可以做的。
长话短说,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张兴明收拾了点东西,几个人开车回杯溪,三辆大奔夹着一辆小吉普,在风雪中疾驰而去。
老赵是肯定坐在奔驰里的,赵三就没这福份,因为他还要开吉普,走向吉普那一瞬间他哀怨的眼神差点让张兴明喷出来,哈哈笑着拍拍他肩膀,在精神上鼓励他。
下午到了杯溪,张兴明和二哥顺便去看望了一下商场值班人员,每人给了两盒大健,把六个大老爷们感动的呀,这香岗领导多好啊,平时工资高福利好,过节值班拿双份工资,过年有红包,这还给外国烟抽,说啥也得好好干活,把商场看牢喽,一个钉子也不能损失,否则对不起这么好的领导啊。
从商场里给赵三的妈妈和妹妹一人挑了一套衣服,几辆车才离开杯溪,驶向南坟。
挑衣服的时候二哥还给赵三的妹妹赵淑华拿了几件首饰,今年小丫头就十六了,两个人在赵三的辍合下这段时间已经开始约会了,现在正是水深火热的时候呢,老赵坐见其成,装不知道,还警告老伴不要管也不要问。
………………………………
第八十二章 富翁的居家生活(一)
(惯例求一波,收藏推荐点击评论了啊,评论区也要收藏了啊)
走了两个小时,车从大庙这边的山上顺坡下来,进入了南坟,下坡拐个小弯就到了张兴明家住的地方,虎头车身长开不进去,就停在路边,众人下车拿了东西,司机从后备厢里拿出蒙布,把车锁好,仔仔细细的把三辆车蒙好,怕被孩子给划了,这年头补漆都找不到地儿。
刚开始三个司机还商量着轮着在这看车,被张兴明阻止了,这大冷天,划车也比人冻着强啊,说啥没同意。
三个司机都很领情,觉得这香岗老板真的不错,由其是那个昨晚给张兴明他们开车那个,眨着眼睛舔着嘴唇不停的咬牙,张兴明看了暗笑,估计这家伙是跑不了了,开年肯定辞职跑过来。
赵三家就在路边这栋,张兴明在里面靠山,87年选矿厂专门给领导建了一栋楼,老赵家就搬到那边去了,也不算远,家属区本来也不大,也就二百多亩地。
老赵和二哥张兴明握了握手,赵三拿着这一趟的战利品,爷俩就直接回家了,张兴明和二哥领着三个司机也回到家里。
一进屋,那家姐三正和哥哥弟弟玩跳棋,三妹子和小弟吵闹着,就他两热闹。
张兴明哥仨,老大稳,老三跳,张兴明则是中间,比老三稳,比老大跳,老那家三姐妹老大开朗但在外边不大爱说话,老二文静话更少,老三则是和小弟一样活泼跳跃。
二哥直接回家了,张兴明让三个司机随便坐,拿了烟倒了水拿过来,三个人忙站起来接,有点受用不起,张兴明就笑:“我那香岗人是唬人的,我就一十岁小学生,这就是俺家,你们都比我大不少,可别这么见外,要不以后咱们还怎么处啊?”三个人这才坐下来,不过还是放不开。
老妈从那屋听到动静,过来从房门外往里看了一眼,一看是张兴明回来了,就进来问:“刚回来啊?事办咋样?车呢?”
张兴明给三个司机大哥递烟,说:“事差不多吧,昨天和咱省的沈副书记谈了一下,估计能成,车带回来了,进不来啊,就停路边了,这三个大哥是奉天市政府的司机,暂时借给咱家公司用的,这不让他们来帮忙嘛,从奉天特意跟着跑过来的,要不咱也去不成。”
老妈就对三个司机大哥表示感谢,往那屋让:“是吗?哎呀这可是麻烦三个大兄弟了,大过年的跑这老远,快那屋坐,这屋全是孩子怪闹的,来来,上这屋。”
三个司机相互看了看,还是那个决定跳槽的先动弹,站起来摆摆手,说:“走吧,别客气了。”三个人跟着老妈到了另一屋,张兴明拿着烟和水也跟过来。
张兴明家有钱以后也只是吃啊穿啊比以前有所变化,其他的地方也没特意弄啥,老爸老妈都是本份人,所以屋子里和普通工人家也没啥两样,要说不一样就是灯泡亮了点,彩电大了点,收录机贵了点,煮饭用电饭锅,有洗衣机电冰箱,也就这些。
这年头一般人家都是用的二十五瓦的小灯炮,昏黄昏黄的,弄大了电费高啊,电视也都是十四寸,收录机还不普及,电饭锅基本上还没有人家使用,费电哪,要到了86、87年电饭锅才普及起来。
屋里一张木床,被叠的整整齐齐的摆在上面,一个大立柜,一个高低高,全是弄木料请人打的,一张沙发,一台缝纫机,疑纫机上边还摆着东西,一看就是刚才老妈在缝衣服。
墙上挂着钟,是搬家的时候买的,尚海产的,这个时候家家都是这种挂钟。
高低高这种家具现在看不到了,那时候很流行,是结婚必备的物件,就是一个三开门的柜子,分成三段,两边一头高一头矮些,是立开门,中间这段最矮,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玻璃的内嵌式拉门,下部是下翻式横开门,中间最矮的位置最开始是摆座钟的,后来都摆了电视,边上矮的那边最开始是摆收音机的,后来被收录机取代了。
三个司机一进屋就愣了,站在那看着屋里,老妈走到床边回头发现三人站那发呆,说:“咋了?进来坐啊。”
三个司机相互看了看,慢慢走进屋在沙发上坐下来,这种老式沙发下面全是弹簧,上面蒙着薄薄一层海绵,一坐吱嘎吱嘎的响,坐时间长了都硌屁股。
屋里也没有茶几,就把当初在平房住那前用的炕桌摆在地上当茶几用,张兴明进屋把烟和水放在上面,又去高低高里找也烟灰缸摆好,笑了笑说:“我家有点乱,别介意啊,你们抽烟,我去拿点水果进来。”
三人忙摆手表示不用,张兴明已经出去了,水果放在仓房里,得过去拿。
这时候厂里盖的楼每个楼下面都有二排仓房,一家一个,有十几个平方大小,有的人家还在里面挖了菜窖,平时一些不常用的东西,还有冬天的吃食就都放在里面,反正放进去就冻住了也不会坏,吃的时候拿出来热一下就行了,是天然大冰箱。
这时候冬天一般家里是买不起啥水果的,再说也没地方买,顶天有点厂里分的苹果和梨,也没多少。
张兴明上次去香岗带回来一些南方水果,就用棉被包了放在仓房里,平时老爸老妈也不怎么吃,都是来客人了拿出来点,要么就是哥哥弟弟喜欢没事吃几个。
说到水果,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不少趣事。
南方的水果,像荔枝和芒果啥的,是90年前后到东北的,91年才在东北大面积卖,一斤荔枝三四十块,一个芒果七八十块,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吃道吃荔枝芒果要剥皮去核,闹出不少笑话,张兴明老爸年轻前就有过吃香蕉不扒皮,结果因为不好吃扔掉的糗事,说着好笑,想着心酸。
张兴明把芒果荔枝桂圆苹果啥的,每样拿了点,装了一大盆,到厨房洗了洗端进屋,放到炕桌上,说:“来尝尝这些南方的水果,这时候咱北方可很少见的,味道还不错的,偏甜。”
………………………………
第八十三章富翁的家居生活(二)
(新来的朋友,你们好吗?收藏了吗?推荐了吗?评论了吗?评论区收藏了吗?打赏按钮找到没有?)
拿起荔枝递过去,三人接了拿在手里看,要跳槽那个就问:“这玩艺是啥?咋吃?”
边上那个司机说:“这是荔枝,那个是桂圆,都贼甜贼甜的,上次我不是陪领导出去了一趟嘛,跟着领导吃过,咱招待所有时候也有,专给领导的。这东西得扒皮吃,不能咬,扒完皮放嘴里慢慢咂,里面有个大核,我第一次吃就硌牙了,疼半天。”
听他说的有意思,大伙笑起来,老妈又坐到缝纫机前接着弄那件老爸的衣服去了,听了回头说:“可不咋的,刚拿回来俺家老张就硌了一下,要说南方这玩艺,中看不中吃,厚皮大核也没个肉,就是甜点,没啥吃头,还有那个芒果,还得扒皮,那个不好扒呀,弄的满手都是,结果肉没多少,里面又一个大核,肉连在上面啃都啃不下来还塞牙,不好吃。”
老妈撇着嘴摇摇头,脚下一使劲,缝纫机嗒嗒嗒嗒响起来。
张兴明扒了个桂圆塞嘴里,问:“三个大哥都姓啥呀?这始终也没倒开功夫问呢。”
要跳槽那个说:“我姓木,木头的木,木友德,他们都叫我德子,这个姓王,王海儿,这个是李三贵,是俺三里面最小的,叫他三贵就行,俺们都是退伍兵,我和王海是老38军的,三贵是炮兵。”
老妈回头笑,说:“这可巧了,俺家这原来住一个团,全是原来38军改建的老兵,俺家老张原来那部队也是38军的,后来改铁道兵团了,你们哪年退的?”
木友德说:“哎呀,那咱可就亲了,我是77年退的,王海是79年,你家我叔是哪年的?”
老妈整理着衣服说:“可别叫叔,叫大哥吧,俺家老张70年退的,比你们早点,干部转业分到选矿厂来的,哎呀,这一晃十多年了。”
老妈看着墙呆了几秒,摇摇头,把手里衣服抖抖叠起来放缝纫机上站起来:“时间过的快呀,现在想起那前跟着部队山稀巴蜀的跑,就像眼巴前事似的,这一晃孩子都这么大了。”
木友德说:“那你家我……”看了看张兴明,张兴明就笑,说:“你听我妈的,咱各论各。”
木友德也笑了,说:“那你家我大哥是干部转业啊,现在当啥领导啊?”张兴明差点把嘴里的桂圆喷出来,咳了一声,说:“还啥领导,我爸就一普通工人,选矿厂干检修的,修真空机啥的,干活到是有一手,这不大过年的还得上班,啥好事到是不找他了。”
木友德就问:“真的呀?”
老妈说:“那还能有假,俺家老张没啥文化,人老实,才到厂子那前吧,还是个小头头,厂里啥事都参和一下,谁入个党啥的去查查户口调查一下历史,全国跑,后来厂子大了,年轻人都上去了,老张就下来了,现在给个组长,就是工人了,啥活落不下,涨工资就没份,这年头人不能太老实,受气。你看俺家这样,像领导家啊?”
木友德说:“刚进屋我还纳闷呢,你家和俺家也差不多,还不如俺家东西多呢,你家不是香岗大老板吗?咋还在厂里当普通工人?”
老妈就笑,去张兴明头上摸了一把,说:“俺家可不是啥大老板,我儿子是大老板,我和老张还是沾儿子光,提前得祭享福了。”
“那,那大买卖不是你家的啊?”
老妈摇头,说:“那可不是俺家的,是我儿子的,俺家还是借儿子光在街里开了个小铺卖卖电视,那还是去年才有的事,以前过的穷啊,孩子衣服都买不起,大的小了小的穿的,我养了个好儿子,人家和他二哥不声不响就成香岗人了,还开了这么大一个买卖,今年三十那天回来一说我和他爸都吓一跳呢,话说回来,钱多了也没啥用,有吃有喝就行呗。”
伸手把张兴明嘴边上沾的果肉抹掉,张兴明冲老妈一呲牙,被老妈照头上拍了一下。
木友德王海和李三贵有点意外,互相看了看,再看向张兴明的眼神就有点变化,有点像看妖精的感觉。
老哥从屋门外扒着往里看,看了几眼进来,小声问张兴明:“二明,咱家大汽车开回来没?”
张兴明拿荔枝递给哥哥,点头说:“嗯,开回来了,就在外边停着呢。”
老哥边就高兴,边扒荔枝边问:“那我能坐不?”
张兴明说:“能,不过今天晚了,明天咱坐一天,行不?”老哥点点头,抓了一把荔枝跑那屋去了,边跑边喊:“明天坐大汽车喽,坐大汽车喽,笛笛,鞥~鞥~”张兴明看着老哥背影就笑,说:“我哥像小孩似的。”
木友德三个相互看看,低头不说话,心说人家就是小孩好不好,是你太不像小孩了好不好。
“来且(客人)啦?”老爸拿着个新抠的洗衣板走进来,看到木友德三个坐在沙发上,笑着点点头,三个人站起来回笑,张兴明说:“这是我爸,这三个是木哥王哥和李哥,来帮咱开车的,明天去偏岭接我姥。”
老爸瞪了张兴明一眼:“没大没小的,哥是你叫的啊,叫叔。”木友德摆手:“各论各,各论各,叫哥挺好。”那两就点头附合。
老爸把洗衣板放下往屋外走,说:“随便吧,我去弄饭,有啥忌口的没?”
王海张嘴,顿了一下又闭上了,木友德说:“随便随便,吃一口就行。”张兴明问:“王海大哥是不是有啥不吃的?有就说,在俺家别客气,你客气了我爸我妈反到不好意思。”
王海脸就红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是回民。”张兴明就跑到厨房和老爸说了一下,老爸看着屋里的菜点点头,说:“回民哪,那行,咱们今天吃牛羊肉,牛羊肉做起来就慢喽,去和人家说一声得慢点吃饭,别让人挑理。”张兴明点头,往老爸嘴里塞了个桂圆跑进屋。
坐着说了会话,木友德站起来说:“我去看看车,有点不放心,你们坐着。”就往外走,那两一看也站起来:“一起去吧,看车上有啥怕冻的东西拿下来。”三个人就出了门,张兴明坐到沙发上,老妈问:“他们开车跑这么远用给钱不?”
张兴明说:“车是咱家的好不好,他们能开上咱家这车就美去吧,跟你说老妈,那天木友德上了咱家车都不会说话了,没见过,还是我教他们怎么开的呢。”
老妈就奇怪:“不都是老司机了吗?咋还用你教。”
………………………………
第八十四章富翁的家居生活(三)
(朋友们,叫你们的朋友好友亲友一起来加入这里吧,人多力量大,收藏推荐都不怕,打赏别停下)
老妈对老司机不懂车这事很疑惑。
张兴明说:“这车和咱们国内的车不太一样,是自动档的,不用换档,他们没见过。”
老妈就笑,说:“我还以为车都一样呢,啥是换档啊?就是那个司机边上的铁棍子来回掰是不?”张兴明点点头,说:“对,就那玩艺,叫档杆,咱家车上没有,当时他们一上车都傻了,可好玩了。”
“那咋开呀?”
“自动档嘛,就是机器自动换档,人只要给油就行了,给油就走,不给油就停了,好学,明儿个有时间你和我爸也开开,过两年给你们整一辆开着出去玩。”
老妈摇摇头,说:“才不干呢,学那玩艺多累呀,出去玩坐别人开的多好。”张兴明冲老妈竖起大拇指,老妈英明,话说开车还真是挺累的,尤其跑长途,自己就因为这个回来的啊。
说话间木友德三个回来了,王海手里拎瓶XO,说:“幸亏去了,车里还扔一瓶酒,都冻了,再不拿出来怕就炸了。”把酒放到炕桌上。
木友德说:“得找地方加点油,明天跑的地方远不?别半道没油了,跑这一趟下去一半了快。”张兴明说:“现在加不上了,明天走前加,自动档车是费油点,没事。”冬天雪地开车比平时多费不少油,结常要大油门小步跑。
老妈拿起XO看,问:“这啥酒啊全是外国字?”
张兴明看了看酒说:“人头马XO,法国葡萄酒,一点也不好喝,就是贵,拿来准备送人的,一会开了吧,你们尝尝,反正我喝不惯这味。”
这时候进口葡萄酒已经是以干邑为主了,就是用科技手段把葡萄里的糖份抽出去。
这不太复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所以才会出现红酒加雪碧的喝法,其实就是补足了糖份,就觉得顺口了。
中国自己一些葡萄酒厂也不管是咋回事,就花大钱跟人家学,也整干邑出来,怎么也卖不过人家,也不去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觉得自己真不如人家。
不过这也正常,那个时代,国人普世观就是国外比咱们先进,所以经常出现拿黄金换白铁的笑话,不知该笑还是该哭。比如水稻之父的技术,就是白送给人家的,结果……。
……
老妈问:“这一瓶得多少钱?”
张兴明想了想,说:“国内这时候应该几百吧,香岗那边便宜。”
老妈啧啧几声说:“就这一瓶水?外国的东西怎么就这么贵呢。”
张兴明就笑,说:“外国东西进中国来国家要收税的嘛,关税,就像汽车,别的国家的汽车要是想进到咱们国家来***如说他那车值十万,国家税就收了四十五万,再加上运输成本人员开资啥啥的,等到卖的时候,老百姓一买就七八十万一百万了,咱们的东西出去外国也收税,这是保护本国企业的一个方式,以后慢慢关税就低了。”
“那咱家卖那些东西国家收税没?”老妈马上想到了自己家的小店。
“收了,怎么可能不收,不过比正常关税要少点,咱家是港商嘛,有点待遇。”张兴明答。
老妈把酒放桌上擦了擦手,进了屋瓶子外壁上全是水,说:“那还行哈,你整那个护照还是有点用。”张兴明翻了个白眼,有点用,那叫非常有用好不好,不过和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