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73,如果从头再来-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床,洗漱,活动了一下,背上书包出门。
雪下的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地面上薄薄的一层,连脚背都没没过。
气温比昨天冷了好多,至少降了有十几度,空气吸进鼻子都有点火辣辣的。
咯吱,咯吱,张兴明踩着积雪,走到马路边。
昨晚他就把车扔在路边了,这时候已经蒙了一层雪在上面。
打开车门,车里的冷气散出来,温度比外面还低。
上去试了试,还好,打了几次,打着了,要是再晚几天,进了十一月份,估计一场雪下来,车就打不着了,太冷了。
打开暖气,关上车门,让车就这么着着火,他跑一边的矮墙上去压腿,抻筋活络去了。
没一会,十几分钟时间,那洪飞穿着件鸭黄色的衣服,围着红色的围脖走了出来。
她从小就喜欢红色的东西,张兴明记得,上一世,她快五十岁了,还是穿着大红的衣服,戴着红围脖。
“你啥前回来的?你们去开会不是昨天就回来上课了吗?你跑哪去了?”那洪飞一看见他就问了一堆。
“俺家搬家,昨天才弄好,这不我昨晚就回来了嘛。”张兴明压着腿,喘着粗气回答。
“我知道你家搬永风去了,那边好不?那你以后也去那住啊?”
“我不去,我自己住这。我还上学呢。”张兴明换了一条腿。
小丫头点点头,脸上表情也看不出什么,说:“我说你家这两天怎么没有人呢,那不回来了呗?以后就住市里了啊?”
张兴明点点头,说:“以后咱郭堡这边大部分都会住到市里去,你家也会去的。”
小丫头眨了眨眼睛,奇怪的问:“为啥?俺家也没要搬家呀?”
张兴明扭头看看那边走过来的刘显成和凌云,说:“明年咱这几栋楼的人都要去市里做买卖了,大部分家都去,你回去问问你妈,你们家也去吧,怎么也比上班强。”
那洪飞也回头看走过来的两个人,说:“做啥买卖呀?他们家也都去啊?”
张兴明冲两个人摆摆手,说:“都去,卖衣服,鞋,卖啥都行,肯定比上班挣的多,到时候你爸上班,你妈就在市里卖呗,反正她在家呆着也没事,你们都大了,也不用她天天照顾了。到时候,这片人大部分都会在那边买房子,你们家也弄一套,就在俺家边上。”
说到这张兴明突然想起来,那的爸爸就是两年后去世的,好像是因为工作得了什么病,他扭头看着那洪飞,说:“要不你们劝劝你爸,那班别上了,又不是全民,挣的少又累,干脆去做生意吧。”
那洪飞皱着眉头说:“能行啊?我爸也不听俺们的呀,再说了,做买卖就能挣着钱哪?哪有那么肯定的事。”
张兴明说:“不有我嘛,肯定挣钱,算了,我让我爸我妈去和你爸说,反正,他那班上的没劲,不如不要了。”
刘显成和凌云背着大书包走到跟前,凌云说:“你俩在这嘎哈呀?”
张兴明说:“等你们呗,大昌在哪等呢?”
凌云指指前面,说:“在他家楼下那,走吧。宝秋和亚杰在桥头那块。”
张兴明绕到车后面,把后厢打开,说:“来,书包放里面。”
刘显成睁大眼睛,说:“哇,有车啊?这啥车呀?”
凌云绕着车看了一圈,把书包放到后厢里,说:“这车挺大呀,你家买的呀?”
张兴明把那洪飞的书包放到后厢,让她坐了副驾,让凌云和刘显成坐到后面,上车挂档,往上面开过去。
几个孩子都是第一次坐解放以外的车,上车都新奇的这摸那看的,连一向话不多懒得动的刘显成都问了几个问题,对窗户摇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研究。
大昌家住在21号楼,离这边也就一百米距离,踩一脚油门就到了。
远远就看见大昌蹲在地上,也不知道在聚精会神的弄什么,凌云说:“大昌真行,抠黄土都能玩一天。”几个人笑起来,张兴明按了一下喇叭,大昌头都没抬,就是往边上躲了躲。
这个时候车少,人也不怕车。
走到大昌身边,刘显成把窗户摇下来,冲大昌喊:“嘿,那小孩,滚一边抠泥去。”
大昌侧头看过来,看是刘显成,愣住了,扔下手里的东西,慢慢站起来,上下左右的打量着,说:“我操,梗亘,这哪的车啊?送你上学呀?”
梗亘是刘显成的外号,因为他虽然性格慢也不打架,但胆子不小,谁也不怕。这话在东北话里虽然不是骂人,但也不是啥褒议词,有点滚刀肉的意思。
刘显成最痛恨的就是别人叫他这个外号。
打开车门,刘显成下了车,奔大昌就去了,大昌就跑,笑着说:“来,追我来。”
张兴明看看表,冲两个人喊:“晚啦,快点上来。显成你把大昌书包放后面去。”
刘显成站住脚,说:“等一会上教室的,我弄死你,书包拿来。”大昌低头侧脸往车里看,说:“谁呀?二明啊?我操,二明你开车啊?你会开车啊?这哪的车呀?”
他把书包扔给刘显成,跑到窗口趴着问张兴明。张兴明说:“赶紧上车。”
刘显成把大昌书包扔到后厢,走过来拉开车门,自己爬了上来,大昌也随后跳上来。
张兴明说:“把车门关好,走了。”凌云侧身过去把车门关好。
大昌是班里最好动的一个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多动症,他一车车里就热闹了,就没有一会老实的,这里抠一下,那里摸一把,嘴也不闲着,像放鞭似的。
又往前走了百多米,宝秋和亚杰站在铁桥头上,靠着栏杆说着什么,亚杰兴高采烈的比划着,宝秋笑着听,宝秋话也不多,性格比较稳,亚杰比较活跃,愿意说话,不过还不能和大昌比。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我试试呗(2)
车在他俩边上停下,凌云摇下窗户,刘显成探着身子冲他俩挥手:“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
亚杰愣住,宝秋脸上露出很有兴趣的笑容,挑着眉毛过来,顺着车窗往里看,说:“哎呀我操,你们全在车里呀,这从哪弄的车呀?”伸手去拉车门。
这车是七座车,张兴明说:“大昌,你和凌云坐后面去,你俩瘦,后面有点挤。”
其实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后面坐五个人也容易,完全不存在挤。
不过他俩还是坐到后面去了,宝秋爬上来,亚杰也上来,边上边说:“今天怎么这么高级了?哪的车呀?”
关好车门,张兴明踩下油门,车冒着白烟往学校开去。
亚杰探头往前面看,说:“二明子,这哪的车呀?你还会开车啊?太牛逼了。”
宝秋的注意力在技术上,说:“这是啥档啊?这是无极变速吧?”
张兴明说:“对,自动档,无极变速也对。”
宝秋又问:“车好开不?我试试呗?”
张兴明说:“今天不行事了,没时间了,哪天放学了你再开吧。”
宝秋点点头,说:“行,上哪开?”
张兴明打方向盘,绕过路面一个水坑,说:“去三厂外吧,那边空地大还没人。”
一群人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车很快就过了铁道口,到了油库这段。
那洪飞指着前面说:“小不点和宋兴梅。”
张兴明看过去,刘风梅和宋兴梅两个人穿的一红一绿走在路边。
张兴明回头看了一眼,说:“要不叫上来挤一下?”
亚杰往边上挤了挤,说:“行,坐得下。”
说话的功夫车就到了两女生边上,张兴明刹住车,那洪飞摇下车窗喊:“不点,梅梅。”
两个女生站住回头,刘风梅惊喜的说:“那洪飞,你咋坐上车了呀?”
那洪飞招手:“上来上来,坐后边。”
凌云打开车门跳下去,说:“你俩挤中间吧。”
刘风梅边往车上爬边说:“我天,你们全在车上啦?都有谁?”
宋兴梅也上来,凌云在后边关上车门,这些人只有刘显成胖点,其余的全是瘦小个子,也没多挤,轻松坐下了,当然,雪弗兰的空间也确实够大。
后世的SUV里,所有品牌都是紧凑型,只有雪佛兰坚持做大型车。
车重新开动,小不点正在兴奋的说话,大昌从后面伸手,到她头上拍了一下,吓得她一声尖叫,回头看过去,开始骂:“瘟灾玩艺儿,你个臭大昌子,吓死我了。这车咋后面还能坐人呢?哇,后边挺大的地方啊,我也去我也去。”
她长的特别瘦小,挣扎着钻到后面去了,开始掐大昌,大昌一会妈呀一声,一会妈呀一声,也不敢还手,大家伙就笑起来,边笑边说着话,也没人理他。
中途又遇到几个班上的同学,不过离学校不远了,车上也坐不下了,就没停车,只是凌云开着车窗喊了几嗓子。
到了学校后门,张兴明停下车让他们下车,这里是马路边,车不能停在这里,肯定会被一些混混给划了。
几个人跳下去,那洪飞问:“你呢?还要嘎哈去?”
张兴明下车到后面给他们拿书包,说:“我把车停派出所那块去,这边没地方。”
学校门口就站着一个警察,抽着烟,看着这边。
以往一群一伙蹲在校门口的混混全不见了,社会上的跟着二哥去奉天走了一大半,剩下来的现在大部分都聚积在台球社和录相厅那边,不太往学校来了。
学校内的混子现在是真不好混了,校外的不来了,就没地方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牛逼劲了,只好老老实实呆在教室里。
这种心里很奇怪,他们会觉得跟校外混混在一起很牛逼。
张兴明上了车,把车开到派出所这边,锁了车门,背着书包钻进了派出所里。
赵家堡派出所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不是以地名为所名,它叫铁山派出所。
这栋楼是新建的,所以赵家派出所里面比郭家那边气派多了,干净整洁,也要大得多,有十几个房间。
这时候派出所的警察还没上班,只有值夜班的在值班室里烤火。
张兴明走过去,趴在墙面上开的小窗子上问:“陈所长啥前来?”
警察扭头看了他一眼,说:“八点半九点吧,有事啊?”
张兴明说:“他来了你们才下班吧?”
那警察看看表,点了点头,说:“对,白班来了俺们才走,得交接班呢。你啥事啊?”
张兴明说:“我车扔你们门口了,你和陈所长说一声呗,我叫张兴明,你一说他就知道了。”
警察愣了一下,点点头说:“认识俺们所长啊?行,我一会跟他说一声,啥车?”
张兴明扔了一盒烟进去,说:“雪弗兰,就门口这辆黑色的,陈所长应该认识,那我走了,谢谢了啊。”转身出了派出所,往学校走过去,隔着一片楼,有四五百米远。
警察伸手接住扔过来的烟,说:“行嘞,哎呀,还是外烟哪。雪弗兰?啥样的呀?老李,雪弗兰这牌子你听过吗?现在这学生挺牛逼呀,出手就是外烟,骑个车都是外国牌子,比咱们都行。”
手上不停,把烟打开,扔了一根给躺在一边床上的另一个值班警察,自己也点了一根,美美的吐了个烟圈。
老李把烟点上,抽了一口,拿到眼前看了看,说:“抽不惯,太冲了,值班用到挺好。”
……
等张兴明走到学校,自习铃已经响过了,这时候学校还没有封门上课的规矩,大门就那么敞着,连门卫都没有,他背着书包晃进了学校,早上值日的学生还在操场上奋战,落了一地的杨树叶被拢在一起点着了,清烟弥漫在校园里。
左边老楼上住着的老师们都已经起床,有的在活动,有的在做早饭,这里原来都是教室,所以做饭要在外边自己垒的半露天厨房弄,锅碗瓢盆不时的响着。
右边教学楼上,早自习已经开始了,朗读声断断续续的飘出来。
从正大门进学校,进教学楼要下一层楼梯,感觉教学楼像半地下似的。
………………………………
第二百六十八章 硬笔书法第一人(3)
教学楼里有门卫室,门卫老大爷是本校的退休老师,非常严肃的一个人,不努自威那种,这会就站在门卫室门口,背着手,看着来回走动的学生,学生们走到他跟前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脚步。
顺着破旧的水泥楼梯上了三楼,一路上的地面上全是值日同学洒的水,弄的地面湿滑湿滑的。
推开教室门,同学们都在看书,班主任王老师站在讲台上,扭头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张兴明就进屋,走到位置上坐下来,把书包放进书桌里,左右看了看,大伙看的都是语文书,他也把语文书拿出来,摆在桌上翻着看。
刚看了几分钟,感觉后面有人用手捅自己后背。
抬头看了一眼讲台上的班主任,张兴明扭头看向身后,坐在后面的王辉手里拿着钢笔,钢笔的屁股正对着他的后背,他小声问:“嘎哈?”
王辉瞄了一眼老师,说:“你咋好几天没来上课呀?”
张兴明看了看她,长的不算漂亮,可也不丑,头发是烫了的,这在这个年代女学生中很少见。
其实张兴明的交际圈子很小,除了几个同在郭堡的同学以外,班上也就和班长董玉刚他们几个来往的多一点,和其他同学都不太说话。
这个王辉好像在下学期调班就去了特别班了。
张兴明正想着,背上又被捅了几下,不过没等他说话,王老师在讲台上敲了敲讲桌,说:“认真看书,有话下课再说。”王辉就老实了。
又过了一会儿,背上又是一下,然后一本书夹着张纸条递了过来,他抬手接过来,打开,上面写着:帮我写下书名好吗?王辉。
看看书,新包的书皮,上面一片空白。
找出文具盒,拿出笔,在封皮上写:语文,王辉。然后和纸条一起还了回去,他这笔是买的书法笔,不是普通钢笔。
话说80年代初,中国民间最有名气的人是谁?
庞中华。中国硬笔书法的开拓人,奠基者。
一个个子不高,一脸憨厚的地质队员。
庞中华是四川达县人,1945年出生,1965年参加工作,正好赶上大运动,每天的主要事情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于是,他就练出了一笔好字。
这个学习不是学生上课,是政治学习,也就是开会。
运动结束后,新中国一切都走上正轨,就像我在前文说的,政府青黄不接,高中大学停课十年,造成的影响不是少了点学生这么简单。
写一手好字,成为那时候一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庞中华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本薄薄的《谈谈学写钢笔字》,成就了他的一生。
在8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的城镇里,每个家庭至少都会有一本庞中华的字帖,行楷这个词语就是从这个时代流行起来的。
当时,电视报纸都刚刚恢复正常运转,没有节目没有新闻,也是成就庞中华一生的最大原因之一,当时中央台严重缺乏节目,正好有记者在练习庞中华书法,就提出开一个书法节目。
于是,庞中华书法讲座开播,一个瘦小的地质勘探员,坐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里,用他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人们怎么写好钢笔字。
要知道,那个时候,中央台的收视对像是全国所有人,没有例外,所有节目的收视都是百分之百。
紧接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国内的各大报,开始报导这个传奇的地质队员,把他树立成了新时期的青年表率。
同时,他也成就了很多人,前文说过,在那个时候,写一笔好字,成功的机率就会提高N多百分点,这也是后来庞中华一直顺风顺水直到今天的原因,内心里感激他的人太多了,其中一大部分人后来都是身居高位。
93年,庞中华出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
他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机会,只会留给那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
……
所谓书法钢笔,是因为那个时期的钢笔大多以尖细为主,很难写出中国书法的特有韵味,不知道是谁设计了一种钢笔,笔尖是弯折的,正面可以写很粗,背面写就是尖细笔迹,当时非常受欢迎。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笔,是1986年,在本溪火车站站前广场上,当时有位姓吴的书法家签售他的字帖。全名很遗憾忘记了,只记住了姓吴,因为那是第一次看到闭口吴写法,还有就是这个折尖钢笔。
本溪市站前广场北侧,原来有一家店面是专门卖文化用品的,毛笔,宣纸,字帖,画笔,颜料,还有各种印章,纸扇,素描炭条。店面不算大,几十个平方,第一支书法钢笔就是在这里买的,
平时只是在这里买毛笔和宣纸,印章是买不起的,纸扇到是买过两把。
……
“铃……”
上课铃响,早自习结束,开始上第一节课。
早自习和第一节课之间不休息,没有上厕所的时间。
第一节是数学课,代数,张兴明上一世最高曾达到单卷21分。
邢老师微笑着慢步走进教室,王老师和她打了声招呼,走了出去,邢老师走上讲台,把手里的书放到讲桌上,看着大家。
班长喊:“起立。”大家站起来:“老~师~好~~。”
邢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好,好,坐下吧,咱们上课。”
大家坐下,桌子凳子一阵乱响,邢老师看了大伙一眼,又低头翻书,翻了几下,抬头问:“咱们上节课讲到哪了?”
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邢老师也笑,说:“闭嘴,都闭嘴,笑什么笑,你们都记住了呀?信不信我叫你罚站?快说,上节课讲到哪了?”
那同学举手,邢老师冲她点了点头,那同学站起来说:“上节课讲到第九课第四小节。”
邢老师低头翻书,找到那洪飞说的位置看了看,说了句:“啊?咱们讲到这了啊?我讲这么快了吗?”同学们又笑。
邢老师把书翻好,回头在黑板上写了个“幂”字。
………………………………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起尿尿的感情(4)
写好字,放下粉笔,邢老师说:“老师这段时间家里有事,没有时间做教案,又要给初二代班,一弄就混了,记不清哪个班讲到哪里,每个班的进度都不一样,老师只有这么一个脑袋呀。
好了,这节课咱们就讲一下这个字,谁来告诉我,这个字念什么?不要和我说你们不认识哦,咱们是初一的大学生了,要认识好多字了才行。”
然后好几个同学举手,大部分是女生,话说在初中时代,女孩的学习一般都比男生好些,因为她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不像男生一会想着游戏,一会想着打架的。
但到了高中,男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就会反超,这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女生的注意力分散了。
邢老师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在她答对后表扬了两句,给幂字标上了拼音,然后放下粉笔,说:“咱们这几节课,就来学习这个幂数,什么是幂数呢?它又在方程式里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同学们把书翻到26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第二节历史,老师叫史桂香,史老师说话有点咬小字音,就是后世所说的比较嗲,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个说法,就是觉得她说话好听,慢声细语的。
而且她讲课很少念课本,都是像讲故事一样脱书讲,有点像百家讲坛的风格,她教的班级,历史成绩都相当好。
然后课间操。
今天天气突然降温,操场上有些地方都结了冰,所以课间操也没做广播体操,直接列队跑步。
初三的在前面,初一的在最后,每班四列,围着操场慢跑,跑了半个小时,然后进教室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和小学是一样的,还是那个为革命保护视力的节奏,张兴明做的很认真,这个是真的对自己有好处的。
第三节课是地理,这个老师叫高德一,细高个半秃顶的一个老头,特别喜欢穿灰色中山装,别上三支钢笔。
和历史老师正好相反,他只会念书,一字不差的念一遍,就是讲完课了。好在地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没有老师一样背,要不然这科会死的很惨。
对于学生来讲,任课老师实在是影响太大了,好老师负责任的老师,对学习成绩的加成不是一般的大。
高德一上课除了只会念以外,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拿着书一边念一边在学生课桌之间来回走,由其是夏天的时候,学生们穿的少,他一般一节课有半节课会留连在胸大的女生旁边。
念几句课文,眼睛往女生衣领子里瞟几眼,再念几句课文。
张兴明就靠在凳子上,也不拿书,看着高德一在走道里晃来晃去的念课文,好在这时候天冷了,学生们穿的都比较多,少了不少心烦,然后他就想,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