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名将录-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业从内室里一步跨出:“好!你们分析判断的很好!有见识,有长进,跟爹爹想到一块了。我原以为雁门关是辽兵进犯大宋的唯一通道,咱们兵力太少,重点守住此雁门关即可可我忘记了在西陉七峰石有一条小路是可以攀援而过的我是知道这条小路的呀!”
他心里很自责。作为一个在代州担任过建雄军节度使的老人儿,一个熟悉这里一切地形的优秀将领,竟让敌人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占了自己的便宜,这简直是一种耻辱。不过眼下他先要解决回援代州的事
他向孩子们下令:“这样吧,四郎、五郎!你们俩还来对付关外这两个宝贝疙瘩,他若再来捣乱,就狠狠地教训他!”又对延平道:“老大!你和景儿、顺儿一起,带五百轻骑兵速去救援老七,一定要保住代州!”
雁门关距离代州城约四十里,派步兵肯定来不及。所以杨业派出五百轻骑兵是很英明的,事实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代州南门的城堡上,数百名军兵和闻讯赶来参战的千余老百姓围住了七郎,从他们那焦虑、愤慨的表情可以看出杀敌的决心是很大的。
七郎向他们安排布置道:“大家不要乱!听我说!咱们的代州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辽兵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我爹爹也一定会派人马赶回来增援你们快准备檑木、火炮、灰瓶、粪汁,迎击他们攻城如果檑木不够的话,再去拆些门板、房梁,用火烧他们!”
众军兵和众百姓按照他的吩咐一一行动。
一个士兵跑来:“报七将军!辽兵已攻破西门。”
七郎一愣:“这么快?”转身交待一员值守的牙将:“你在此负责守好南门,我去救援西门!”提枪下楼,跨上乌龙马向西大街驰去。
西大街此时已沦陷敌手,一街两巷成了一片火海,破城而入的辽兵在苏天佑指挥下正在疯狂的焚烧房屋,掠夺财物,砍杀无辜百姓。
七郎挺枪杀来,正遇苏天佑,他把苏天佑当做了苏天保:“好哇!你小子腿脚挺快,又在这里出现了。来吧,七爷爷今天要尔狗命!”
苏天佑二话不说,抡刀就砍。可他哪里是七郎的对手,不上五合即被七郎的大枪砸在了后背上。他吐了一口鲜血,伏鞍逃入小巷。
七郎欲追,又听到幼童撕人肺腑的惨叫声。他顺声望去,见几个辽兵正在残杀一个孩子。七郎冲过去,刷刷刷三枪打发他们见了阎王。
七郎下马,抱起那孩子,眼看他已经不行了。
由于杨业父子的疏忽,辽军分西、南两路强力攻城,七郎没有守城的经验,再加上兵力薄弱,让苏天保、苏天佑打进了代州城中百姓少数年轻力壮的随官兵奋力抵抗,结果是伤亡惨重多数老弱妇幼只能被辽兵屠杀,结果是血流成河。代州,又一次陷入灾难之中
七郎单枪匹马杀到城中心十字街口,与苏天保大战十余合后,又遇苏天佑赶来助战。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颇有些迷惑不解。
苏天佑狂笑道:“哈哈哈哈!我是苏天佑,他是我哥哥苏天保!”
苏天保也狂笑着:“没想到吧?杨七郎!你杨家父子虽号称无敌,闻名南北,但还是中了我家元帅鱼目混珠、声东击西之妙计。小南蛮,赶快束手就擒吧!这个时候,没有人能救得了你的代州”
话音刚落,就像回答他的话似的,一阵惊天动地的杀声传来。
有人在高喊:“杨家将来了!”“杨家将援兵来了!”
远处,延平、延昭、延顺带着五百轻骑兵从东门杀来。
七郎精神大振:“苏天保!苏天佑!你弟兄双双一同投生,今儿个七爷再成全你双双一同去阎王殿报到!”拍马挺枪,再次杀来。
苏氏兄弟泄了气,知道再打下去已没有好结果,他俩绝望地相互对视一眼,打手势让众辽兵死死地缠住七郎,双双拍马向南门逃窜。
远途跋涉去寰州寻找周庆的陈冲恰在此时赶到了,他见到苏天保,迎面拦住马头,大喝一声:“苏天保,你站住!”
苏天保却很惊喜:“陈冲兄弟!你怎么在这里?”
陈冲怒道:“你假仁假义帮我们打官兵,却原来另有图谋,抢走了周灵的嫂子和小周庆我是专程找你来要人的。”
苏天保脸色一红道:“你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闪开!”
苏天佑急于逃命,骂道:“宰了这个穷酸!”抡刀砍向陈冲。
陈冲闪身让开这一刀,抽出腰间的湛卢宝剑,随手一挡,竟把苏天佑手中的刀头削为两截儿。苏天佑当即愣住了。
苏天保知是湛卢宝剑,贪心顿起:“兄弟,快夺他的剑”
两人正欲动手夺剑,忽听杀声大起。七郎、六郎和无数军兵百姓追杀过来。苏天佑抢先逃命,苏天保也惋惜地瞪了陈冲一眼,纵马而去。
七郎下马与陈冲相见,六郎率众继续追击。
苏天保、苏天佑弟兄两个逃往幽州,其余四万辽兵被全部歼灭,这场战斗总算胜利了。但是,代州军民为这个胜利却付出了死亡四百人的惨痛代价杨业为此惭愧万分,两日后主动上奏太宗要请求处罚。
然而在太宗的眼里,死亡四百个老百姓算什么呢?
奏表到了汴京,太宗在早朝时对殿下的文武百官表示道:“处罚?处
罚什么?代州城雁门关寸土未失,仅仅死了区区四百小民,便消灭了四万辽军,这是大功一件吗!朕说的对不对?”
潘仁美忙接口道:“对极了!杨令公抗辽守边既有盖世功劳,又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他镇守着西线,大宋江山万无一失了。”
呼延赞低声向高怀德嘀咕道:“高王爷!你听到没有?他乱送他的高帽子,就是唯恐陛下把老令公调回京城。”
………………………………
迷天险代州喋血 仗地形雁门报捷(三)
高怀德也悄声道:“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太宗又道:“潘太师之言甚合朕意。杨令公有功当奖,无罪免罚功过是非,朕心里明镜一般。望诸位爱卿殷勤报国,好自为之!”
付鼎臣出班又奏:“潘太师得授韩国王,倍感君恩潘娘娘御封贵妃也经年有余。臣奏请建造潘妃楼一事,不知陛下”
太宗乘兴下旨:“建!建!建!明日即可开工。”
十月初三日一大早,潘妃楼在潘府的西南角动工了。
喧天的鼓乐鞭炮声中,付鼎臣主持了工程的开工及奠基礼仪。
礼仪刚结束,付鼎臣便跟着潘仁美进了潘府。他唠叨着:“太师,您得给我出个主意呀。老杨业的军饷已经扣了大半年了,昨日圣上奖励他白米、猪羊、锦缎、御酒还有眼看就是冬天了,这棉衣、烧炭都该我送”他望了望潘仁美的脸色:“就是不送也该有个借口呀!”
潘仁美冷笑道:“不送,没借口,一切有我,你怕什么?”
两个人嘀嘀咕咕地走进了潘府。
这时,一群扛着“汝南王”和“肃静”、“回避”全副执事的队伍簇拥着一顶十六人大轿,敲打着十五棒铜锣缓缓行来。轿中的青年王爷隔窗看到潘府门外推墙、刨树、挖地基的样子,忙把轿子一跺:“停轿!”
轿子停了,前面的轿杠一低,那王爷走了出来。他招招手,叫来在一旁监工的文管家潘贵:“尊府这是在干什么?又扩造新居吗?”
潘贵跪地叩头:“回郑王爷!我们是奉旨兴建潘妃楼。”
这个郑王爷正是大宋开国功臣郑子明的儿子汝南王郑印,因给母亲陶三春守孝三年刚刚回京。他不解地问:“潘、妃、楼?那个潘妃?”
潘龙溜过来拱手一礼:“郑王!你回乡守孝三年,也许还不知晓,我姐姐去年入选皇宫,被封为贵妃娘娘我父亲也进爵为王爷了。”
郑印笑道:“哦,贵妃,王爷,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潘虎也溜过来了,这小子连拱手礼都懒得做:“当然可贺,我父亲因功劳卓著晋升为韩国王,由他举荐的杨业父子威震代州雁门,重创数万辽军。这都多亏了我的父亲!你想没有伯乐,能有千里马吗?”
郑印默默无言地上了大轿。轿子走了半天了,他还在深思。
这位三年不问政事的汝南王怎么也想不通,潘仁美仅凭举荐之功,为什么就能晋升王位?他更不可能料到,那个丢失了王位的杨令公却在代州边关艰苦地守卫着大宋王朝
晋北的严寒来得早,汴京还在十一月,这里已是大雪纷飞。
雁门关上,几个守关的哨兵在搓手跺脚地发牢骚:
“这鬼天气,风刮起来没个头儿,雪下起来没个尾儿,真气人!”
“当兵真是苦差事,难怪人家说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
“可不是吗?这么冷的天气,烧炭不仅没有增加一根儿,反倒还越来越减少了。也不知杨老将军打的是什么主意?”
正好张三挑着担子来送饭,他插嘴道:“诸位大哥,你们跟着老将军时间不短了。应该比我清楚,老将军可是个爱兵如子的人”
众军兵都围上来舀饭、拿馍,嘴巴一堵,牢骚话也就没了。
张三却寻思着要去找杨老将军问一问。
此时,杨业正坐在东门楼台看书,门一响,见到张三抱肩缩脖地站在门口,忙起身把他拉进屋内,关紧房门:“这傻孩子,快进来。”
张三四下打量一番:“怎么?老将军屋里没有火盆?”
杨业心情微微沉痛地说:“原本是有的,这几天,风雪格外大,天气格外冷。哨所、营房所需烧炭太多,我们的存货却又太少。所以我就把火盆给撤了!怎么样?哨所、营房的弟兄们受得了吗?”
张三忙道:“受得了!受得了!比老将军这里暖和多了。”
杨业让张三坐下,又解下风衣披在他的身上:“当了半年兵,还习惯吧?你那个妹妹小排风,现在还跟着你吗?”
张三回道:“我愿意当兵,我感觉一切都好。我妹妹”自从姨妈死后,他又将妹妹带到军营,就这样的环境,自然是儿童不宜的。
杨业早已考虑过此事,他说:“当兵打仗是个苦差事,小排风跟着我们,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这样吧,等来年开春天气转暖,我给你两个月的假期,你把她送到汴京天波府里去吧。你意下如何?”
张三一听连连叩头道:“哎呀,那我太感谢老将军了。”他爬起来又求告道:“老将军,您把烧炭都省给弟兄们,自己冻坏了怎么办?您不是说要同甘共苦吗?我代表弟兄们求求您老将军,生个火吧!”
杨业笑道:“哈哈哈哈!多谢弟兄们,我杨业结实着呢,冻不坏!”
这时,四郎延辉与大郎、二郎、三郎一同走来:“爹!天气这般寒冷,朝廷怎能断了饷银、粮草,又断了烧炭、棉衣?”
大郎延平道:“再这样下去,弟兄们怕顶不住了。”
三郎延安道:“爹!我们都疑心这又是潘太师搞的鬼”
杨业挥手止住他的话头,挺实诚地说:“也许真是大雪堵塞道路,物资供应困难。不管怎么说,我们要靠自己奋斗。你们四个,明日起上雁门山烧炭,再用炭来换回粮食衣物。无论如何,要度过这个冬季。”
次日,延平、延定、延安、延辉四兄弟带着一千名士兵驻进雁门山开窑烧炭,再用烧炭到代州庙会上和百姓们交换粮食衣物,短短一个月,代州城及雁门关五千余军兵都烤上了炭火,穿上了棉衣,吃上了白馍。
第二年春,小河解冻,溪水潺潺流山花盛开,燕子鸣啾啾。
万物都在复苏,李重诲那颗“十万辽军干不过五千杨家兵”的不服输劲头当然也跟着复苏了。他向韩昌又求得来几员猛将,制定了四万人缠住杨家父子,两万铁骑硬冲雁门关的计划,之后便派人到杨继业的营中下战书,声明三日后双方要在雁门关外来一场决一死战。
这一来也正挠到了杨家父子的痒处!
杨业将老成持重的大郎延平派去守护代州,之后便向其余七兄弟部署了他和六郎早已考虑成熟的作战方案。他激励孩子们:“这是一次四千对六万敌众我寡的决战!也是一次彻底解决李重诲、萧多罗所部顽敌的决战!我们到代州后,打过几次硬仗,以上次苏天保兄弟偷袭城池伤人最多,这次我们要为四百多死难军民报仇,就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三日后,雁门关外,六万辽军黑压压地冲了过来。
离关门一箭之地,队伍站住了。萧多罗打马冲向队首,举手加额向城头观望。只见关门大开,关上关下既不见人影一个,也不见旌旗半只。他回头报告李重诲:“禀元帅,关上一点动静也没有。莫非是圈套?”
李重诲皱眉思索片刻,忽又放声大笑:“哈哈哈哈!一定是杨继业人手少,看见我大军压境,早早地就弃关逃跑了!”
萧多罗附和着:“是啊!他足智多谋,当然应该知道,四千对六万硬拼下去是鸡蛋碰石头!他难道说长了两个脑袋吗?”
话音未落,忽听背后号炮连声。李重诲回头一看,两千名杨家兵清一色地骑着战马趁着雁门山的坡势飓风般杀来,冲在前面的马上战将却是杨家兄弟中的生猛主力延辉、延德、延昭和延嗣。这两千铁骑腿快枪长,专杀辽军当官的,眨眼间,便有几员牙将、副将见了阎王。
李重诲惊得目瞪口呆:“他他们怎么绕到了本帅后面?”
萧多罗胡乱参谋道:“你别管他怎么绕的了,快按原计划抢关吧!”
李重诲无法可想,只好下令,命几员副将带着四万辽兵去缠住延辉四兄弟,自己和萧多罗带着两万骑兵去硬闯雁门关。
辽军中立刻分出两股,步兵向北去“缠人”,骑兵向南来“闯关”。
这时,城头上突然冒出八百名神箭手,乱箭齐发。
“闯关”的辽兵成批地倒下,雁门关未闯,鬼门关还真的进了。
几番乱箭发过后,雁门关里也杀出几员虎将,领头的正是杨业老将军和延定、延安、延顺弟兄三人。
整个雁门关淹没在一片杀声之中。
原来,苏天保兄弟偷越雁门山袭击代州城之后,六郎延昭便想到:敌军可以利用西陉七峰石的小路攀援而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条小路攀援而去,这是两边夹击消灭李重诲的绝好方法。他和父亲一嘀咕,两人正想到了一处。为了成功实现这个计划,杨业还带着延辉和延昭三次夜探七峰石小道,扫清了人马偷渡的障碍,单等一个绝佳的作战时机。
所以说,李重诲送来的战书正是“挠到了杨家父子的痒处!”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从早晨辰时初开始,不到两个时辰全场结束,五郎延德砍死李重诲,六郎延昭枪挑萧多罗,不可一世的六万辽军被区区四千杨家兵打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
中午,闻讯赶来庆功的代州百姓吹着唢呐、放着鞭炮、抬着美酒、牵着牛羊,围着杨家父子痛饮庆功酒,高唱复仇歌。
张三也饮了一小碗。之后他背起包裹,拉着妹妹动身欲往汴京,杨业嘱咐了几句后,牵过一匹马,将小排风抱了上去
………………………………
宋太宗征北受困 呼延赞闯营搬兵(一)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公元九年春雁门关大捷之后,转眼间又过了一年。这一年,杨业父子仍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保卫边地的事业中,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重创了一股又一股的辽军
报捷的奏折像雪片一般送到了汴京,太宗兴奋地看个不停。
这位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今年应该是五十二岁,登上龙位也是第六个年头,他一心想让他的子民们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作为的真龙天子,一心建下不朽的功勋,实现胸中的统一抱负。当他看到边报,得知杨业父子攻克寰州,想象着杨业率兵入城,受到寰州百姓欢迎,城头上飘扬了几十年的“辽”字旗第一次变为“宋”字旗的情景,好战之心登时又起。
他把侄儿赵德芳唤进宫来商议,要再次发兵收复十六州。
公元九八二年即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初一的傍晚,太宗叔侄在大内皇城御花园设宴相请了大宋朝的九大外姓王爷,协商征北伐辽之事。
哪九大王爷呢?韩国王潘仁美、东平王高怀德、常胜王石延超、汝南王郑印、开国王曹彬、镇国王田重进、安乐王张光远,再加上去年因功封赏的平东王高怀亮和金鞭王呼延赞,全都是能征善战的马上英雄。
酒过三巡,菜到五味,高怀德站起身,在太宗示意下拎出几份奏折向人们宣读:“各位王爷!请听一听近几日代州传来的捷报大宋神兵杨业所部猛袭三交口西北二百里的固军,攻关夺寨并屯兵防守,堵塞了辽军的入侵之路辽兵铁骑三万分三路进击雁门,其中路被杨业所部伏击全歼,斩首五千余人。另两路也大败而回”
高怀亮把举了半天的杯中残酒一饮而尽,赞道:“真痛快!”
高怀德又拎出一份:“还有杨业父子主动出击,追入辽境,破敌营三十六所,攻克辽统治数十年的寰州,俘获辽兵一万余人、牛马九千多头,又把矛头指向应州,吓的应州守敌不敢接战”
汝南王郑印十分向往地:“这杨家父子我未曾见过,想象中完全是一群虎将啊!”他是郑恩的独生子,为给过世的母亲陶三春守孝,三年不在京都,这三年恰好是杨家归宋到七郎打擂、父子九人被贬代州的三年他
虽曾到天波府专程拜望佘夫人两次,但杨业父子终是未于面见。
呼延赞想的却是另一问题:“陛下,应该给老令公恢复王位了!”
太宗还未答话,潘仁美忙抢过话头:“陛下!老令公恢复火山王爵位是应该的,但不宜离开代州回京”
呼延赞怒问:“为什么?”
潘仁美道:“老令公最大的志向是抗辽,回到京城还怎么抗?”
呼延赞正要反驳,八大王赵德芳拦住了他:“杨老将军回京与否,暂不争论。今儿个咱们只听陛下说一说收复幽云十六州”
太宗站起身来:“诸位爱卿!朕立志做一代开国明主,先皇兄遗下的三条未竟之愿,只剩下了收复十六州。朕是一定要实现的!我们炎黄子孙生存的这片土地,自隋唐以来,被梁、唐、晋、汉弄的支离破碎,几个大民族也乱纷纷割据称雄。由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脱离中原管辖这且不说,他还从儿皇帝石敬瑭手里拿去了我们的十六州”
他说到气愤之处,竟有些站立不稳,气喘吁吁。
八大王搀着他坐了下来,替他说下去:“先父皇讲过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消灭辽寇,统一华夏在大宋版图之中,这才是报效朝廷。杨令公,他是最好的一个!”
呼延赞激动地大叫:“陛下说怎么干吧?我们也不是孬种!”
高怀德抖着花白的胡须道:“别看我五十二岁了,可还不服老!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我高怀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高怀亮跟着叫道:“我高怀亮也一样,肝脑涂地,绝无反悔!”
这个高怀亮是高怀德的堂弟,两人在平定山东东平府时俱立奇功,又在讨伐河东时英勇善战,只因高怀德娶了燕国公主成为驸马,兄封王位而弟则长期为侯,直到去年才受封为平东王的王爵。
呼延赞和高家兄弟表了态,其余几位王爷都把目光盯向了曹彬。
开国王曹彬,表字国华,河北真定灵寿人,年五十一岁。他是后周皇帝郭威的妃子张氏的外甥,曾任潘仁美的主帅多年,征后蜀,平南唐,讨伐北汉,为大宋的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严于治军,为人宽厚,不善交际,在满朝大臣中不偏不倚,群居宴会也很少参与,却深得太祖的赏识和重用。太祖驾崩后,他闲居在家数年,不问政事,日前,太宗把他召至皇宫问道:“多年来我常想亲近你,可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道:“我是周室的近亲,太祖即位恐太祖疑我得到太祖的赏识,陛下即
位又恐陛下疑。您不体恤我,我何敢妄自交结呢?”
所以,曹彬也是太宗北伐的支持者。他站起身一拱手:“高王爷说的没错,我曹国华一样,肝脑涂地,也要收复幽云十六州!”
郑印、石延超、田重进、张光远齐声表示:“对!臣也一样!”
潘仁美知道北征已成定局,便显得比别人更积极:“陛下!我大宋王朝顺天意,应民心,自有神灵保佑攻克幽州,统一华夏,此乃最佳的时机。臣潘洪愿挂帅领兵,挥戈征北,同杨令公比一比谁的功勋卓著?”
这最后一句话虽体现了潘仁美的妒意,但极符合太宗的心思。
他斟满一杯御酒站起来:“好!朕和诸位一起北征!我大宋外姓王爷在座的有九家,加上杨业,共十大王爷。十大王爷就是十条老虎!一个杨老虎就攻克西北两州,剩下的十四州还够你们九家老虎分吗?”
赵光义下决心御驾亲征,他和赵德芳仍命潘仁美为元帅,命呼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