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禅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章 001火烧少林

    秋高气爽,九月鹰飞。

    夕阳西沉,抹在天边的最后一片晚霞渐渐消褪。

    夜色渐浓,掩映在丛林中的红墙碧瓦的嵩山少林寺,传来阵阵暮鼓声,已是寺内僧人晚课时间。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挂上树梢,丛林上空群鸟绕树盘旋,迟迟不肯投林归巢,与寺中传出安宁祥和的梵音极不相符,丛林中弥漫出隐约不安的气息。

    这正是大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业,定都建业(南京),结束战乱好几年了,天下已是一片繁荣太平景象。

    难道少林这座千年古寺还会遭受什么劫难?

    突见寺庙周围丛林中浓烟滚滚,火光四起。

    正是秋干物燥时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顿时在少林寺四周蔓延开来,只见火势冲天,烧红了半边天。

    “铛…铛…铛…”寺中敲起急促的报警声,沉闷的钟声划破夜空,传遍全寺。

    寺内僧人蜂拥而出,在监寺的职事僧指挥调度下,众僧运水、挑沙、挖沟、砍树及扑火各司其职,现场忙而不乱。

    寺庙大多是木质结构的殿宇,年深日久,木料干燥,极易失火,故少林寺众于防火、灭火方面平时是训练有素,遇灾不乱,不愧千年名刹称号。

    “方丈…方丈…”寺门外的俩名执事僧跌跌撞撞的扑进大雄宝殿。

    “慧觉、慧悟,何事如此慌张?”声音淡定而威严,只见一名居中的枯瘦老僧面对殿门而立。

    两弟子忙收摄心神,趋前躬身合十道:“禀报方丈师伯,朝廷钦差宣方丈及全寺众僧寺门外听旨。”

    方丈大妙禅师淡定如水的目光环顾了左右各堂首座一眼,道:“各位师兄弟,朝廷夜晚来旨,来者不善,可能本寺这次在劫难逃,不知大家有何良策?”

    各堂首座合十齐声道:“全寺僧众凛遵法旨,追随方丈,誓死护法。”

    方丈道:“慧明!”一名少年僧人旋身而出,道:“弟子侯遵方丈法旨。”

    “你速速通知慧空、慧寂、慧自、慧然、慧心一起到面壁禅院聚合,侯我法旨。”方丈大妙禅师说道。

    慧明小和尚领旨,跃身奔出大殿。

    方丈大妙禅师又吩咐道:“职事僧各司其职,其余僧众随老衲寺门外领旨。”

    方丈大妙、达摩堂首座大净、戒律堂首座大尘、罗汉堂首座大悲等一干僧众直趋寺门。

    寺门外火炬高举,黑压压一大队人马,除偶尔听到火把燃烧发出的毕剥声外,整个阵势整齐而肃静,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

    前队士兵手持可以九发连射的诸葛硬弩,姿势或蹲或立,瞄准寺门,蓄势待发,精铁箭镞在火光映射下,发出幽幽寒光。

    方丈大妙禅师率众僧从寺门内鱼贯而出,按辈分司职列队而立。

    只见五骑人马缓缓从阵势中纵马而出,一字儿列于阵前。

    居中领头的是一名身材微胖,面白无须的太监,一双细长的双眼中闪烁出如刀锋般冷森的目光,乃司礼监首席秉笔曹公公,一身天机道神功深不可测。

    左边两位是锦衣卫指挥使葛尘和指挥副使殷扬。

    右首是一位神情英武,一派宗师气度的中年文士,乃大内侍卫副总管秦固。另一位全身戎装,威猛如虎的大胡子将军叫蓝威,是御林军统领

    方丈大妙禅师向前一步,道:“阿弥陀佛,贫僧大妙率全寺僧众恭迎诸位大人。”

    “少林一干僧众听旨!”司礼监曹公公厉声道,“奉皇上口谕:少林寺僧众私藏叛逆,以武犯禁,着令缉拿方丈大妙及各院堂首座交抚镇北司审讯发落。”

    性情刚烈的罗汉堂首座大悲禅师抗声道:“少林寺乃出家人修行的清净之地,何来什么私藏叛逆?本寺练武是历代传统习俗,只为方便修行,少林寺戒律森严,绝无以武犯禁之事,你们是以‘莫须有’之罪强加于少林寺头上。”

    “那你们是准备抗旨了。”曹公公拖长声调,冷冷说道。

    “不敢!公公言重了。”方丈大妙说道,“尚望公公向朝廷辩解一二,全寺僧众将感激不尽,阿弥陀佛!”

    曹公公冷哼一声,目示御林军统领蓝威。

    蓝威立马大声道:“江湖奉少林为武学泰斗,传言方丈大妙禅师已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本官请大师指点一二。”

    言罢,腾身而起,呼的一拳,直扑大妙方丈。蓝威身在半空右拳击出未收,左拳又起,连环击出四拳,是一拳快过一拳,一拳猛过一拳。

    方丈大妙禅师侧身退后半步,左手金轮法指用“粘、托、旋、截”四字诀连消带打化解了蓝威的刚猛拳力,右手一招大道禅拳“破碎虚空”顺势发出。左手四个变化快若闪电,右手出拳却缓慢沉重力道惊人,让蓝威在半空中无处可闪。

    蓝威急忙在空中团身后翻,巧妙避开大妙禅师一记开山裂石的拳风,并稳稳坐在马鞍上。蓝威团身后翻,已化解了大妙大部分拳力,余下拳力仍让他嗓子一甜,一口鲜血让蓝威活生生吞了下去。

    方丈大妙也连退数步,只觉胸口烦恶难当,急忙运气调息,不能言语。

    双方都竭力保持镇定,没有让人看出其中端倪,四周顿时彩声大着。虽在生死存亡之际,毕竟都是练武之辈,见到俩大绝世高手攻防化解之间的招式,一个快慢有致,一个进退自如,俱妙到毫巅,众人发自内心叫好。

    御林军统领蓝威的攻如雷轰,退如闪电,身形变化的快捷和拳力的威猛,世间罕有。

    大妙禅师的防守反击更是精妙,把武学中的快慢刚柔要诀在一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攻防间气度端严,不愧为一代武学宗师。

    左边锦衣卫指挥使葛尘右手在马鞍上轻轻一拍,身形未见作势,已飘身下马,施施然走到场地中央,抱拳道:“本官向罗汉堂首座讨教一二。”少林寺僧众一片哗然。

    不说佛法修养,单以武功而论,罗汉堂首座大悲禅师一身武功并不在方丈大妙禅师之下。江湖传言,大悲禅师已练成金刚不坏之身,更精通少林七十二绝艺,为少林寺百年来的最杰出之士。

    葛尘有胆向大悲禅师挑战,一身武功自是不俗。

    罗汉堂首座大悲禅师跃身而出,望了葛尘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头。

    葛尘双脚不丁不八的站立,气势渊停岳峙,隐约一派大宗师气度。大悲禅师自幼出家,一生痴迷于武学,但江湖阅历也颇深。在江湖上从没听说过葛尘这号人物,却拥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此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大悲禅师合十道:“贫僧有礼了。”一招起手式“童子拜佛”僧袍两袖劲力鼓荡,如吃足风力的帆,少林后辈僧众叹为观止。

    罗汉拳一招最平凡最普通的一招起手式,在大悲禅师手中使得攻守兼备,威力十足。

    葛尘微一侧身,避开大悲汹涌而来的劲力,右手倂指一招“北定中原”点向大悲“肩井穴”。大悲左肩微沉,右手一招阴手拳击向葛尘面门下颔。葛尘在间不容缓之际,上身后仰,右手变指为掌,斩向大悲脉门。

    大悲由拳变为虎爪,反扣葛尘手臂“曲池穴”,另一手鹰爪直奔葛尘头顶“百会穴”,招式迅捷凌厉。

    只见大悲一招未老另一招又起,虎爪、鹰爪、鹤拳、蛇拳、豹拳、金刚禅腿、大罗汉拳、金刚般若掌、伽叶摩柯指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少林后辈更是看得如痴如醉,心喜本寺武功渊博如斯。

    大悲攻势如潮,鼓荡的内力如滔滔江水一浪接一浪。葛尘双手成环状抱与胸前,如狮子博食,一步一步往后退,避开大悲的锋芒。

    初看似乎大悲占足上风,可大妙却对左右大净、大尘说道:“大悲师弟不妙!”

    藏经阁首座大慈道:“方丈师兄,葛尘脚下步法玄妙之极。”

    “八阵图!”达摩堂首座大尘道,“此步法暗含龙、虎、鸟、蛇的变化,藏天地风云之威,难道他是诸葛家族之人?”

    方丈大妙道:“师弟所言极是,诸葛家族世代相传的‘宁静致远诀’是天下保身防守的最佳武功,加上精妙绝伦的八阵图步法,葛尘是在消耗大悲师弟的内力。”

    方丈大师低声对左右大尘、大净说道:“这次朝廷派遣众多绝世高手前来,决不会善罢甘休,看来本寺是在劫难逃,吾辈只有舍身护寺,愿我佛慈悲,护佑少林,保住一脉香火,待他日能够重建少林,光大佛法。”

    大净、大尘禅师凛声道:“遵师兄法旨。”遂转身对众弟子一一做了安排。

    这时,场中又发生变化,双方都已放缓招式,一招一式都挟着几十年内力修为,情形比刚才更加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

    “葛指挥使!”司礼监曹公公冷冷道,“皇上还在等我们回京交差呢!”

    说完,腾身而起。不知何时手中已多了一条三尺长的碧珠鞭,一道刺耳的破空之声响起,一招“天外神龙”,鞭梢直刺大悲。

    大悲忙分身用掌拍向来鞭,突觉胸口一震,听见胸骨一阵喀喇断裂之声,口喷鲜血,仰身后倒。大悲因分神去接曹公公的碧珠鞭,胸口受到葛尘一记重拳。

    大净、大尘双双抢出,左右搀住大悲,纵身后退。

    方丈大妙喝道:“护法弟子何在!其余退回寺内。”

    罗汉堂十八大弟子听令后迅速跑动站位,布下少林寺镇寺之宝“十八罗汉阵”。

    “放箭!”曹公公命令道。

    只见万箭齐发,箭矢如飞蝗般扑天盖地射向少林僧众,武功低微的弟子顿时中箭倒地。

    方丈大妙率大净、大尘、大慈、大悲等大字辈僧众直退到寺后面壁禅院。

    少林武僧团弟子奉命退至方丈堂前,设下第二道防线,摆下“佛门卐字阵”迎敌。

    少林五位慧字辈的少年弟子已迎立在面壁禅院门前候命。

    方丈大妙道:“大慈师弟,烦你到六祖庵请出正在闭关修行的六位师叔伯出关,布‘十方大阵’以拒强敌。”

    大妙对五位慧字辈弟子道:“随老衲来。”说完,进入面壁禅院。

    寺门外摆下的“少林十八罗汉阵”,在官兵诸葛强弩几番攻击下,众僧虽武功高强,但还是多多少少受了点伤,特别是朝廷五大高手出手重伤几位武僧后,十八罗汉阵已运转滞碍。

    在面临全寺生死存亡之际,众僧鼓起余勇,紧缩阵势,浴血苦战,死死地阻拦在寺门前,官兵迟迟攻不进寺内。

    一声尖厉的呼啸拔地而起,响彻夜空,朝廷五大高手飞身越过十八罗汉阵,直向寺内扑去。

    风起云动的啸声刚落,五大高手身形已越过天王殿、大雄宝殿,飘落在方丈堂前。

    司礼监曹公公用刀锋般目光扫视了一遍全场,冷哼道:“佛门卐字阵,杀!”

    曹公公在前,秦固、蓝威、葛尘、殷扬在他两翼,呈一个尖锥队形,冲入阵中。

    “佛门卐字阵”由一百零八位武僧组成,居中主持阵法的是大觉禅师。卐字阵发动后,以大觉禅师为轴心,旋转如滚滚车轮,并可前后左右移动变幻,威力极大。

    少林卐字阵虽然厉害,但在当今五大绝顶高手联袂攻击下,只听见一阵喝斥和兵器乒乓碰撞声之后,宛如利剪裁布,阵法已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五大高手身形直奔面壁禅院而来。

    寺庙周围火势如荼,前殿杀声震天,后院十大高僧低眉垂目,静穆地盘坐在面壁禅院前。

    司礼监曹公公一干人见此阵势都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厉害的还在这后面,前面两个阵势皆抱必死的决心,只为拖延时间而已,为这最后决战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

    五大高手见十大高僧散漫、随意盘坐在面壁禅院前,他们都是见识卓著之辈,细辩之下,发现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玄机。

    五大高手不敢轻举妄动,思忖对付办法。曹公公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发现方丈大妙禅师不在十大高僧之列,突然醒悟道:“不能让叛逆逃跑了!”

    这时御林军已攻进后院,蓝威朝后一挥手道:“弓弩手准备。”

    “梆”一声响,万驽齐发,箭矢如雨般射向十大高僧,飞蝗般箭矢在离“十方大阵”周围一尺之遥,纷纷坠落,仿佛射在一堵透明的防护墙上。

    “梆”又一声响,第二轮箭矢如暴雨般狂泄,少林十大高僧的“十方大阵”形成的气墙又向内收缩了一寸。

    箭矢如雨,一波接一波,连绵不绝。

    人的内力是有限的,少林十大高僧苦苦支撑,大悲禅师因受了内伤在前,在连连催动内力的情况下几乎虚脱,“十方大阵”出现破绽,箭矢已能射入阵中。

    突的闪过一道炫目的火光,一声巨响,只见尘土飞扬,面壁禅院坍塌成了一片废墟。

    少林十大高僧见状,齐声诵经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一声梆响后,诵经之声戛然而止,十大高僧身若刺猬,含笑圆寂。

    曹公公、秦固两人迈步向前,在十大高僧身上一一仔细搜索。事毕,相对摇头,皆无所获

    曹公公老羞成怒道:“掘地三尺也要把大妙秃驴给我挖出来!”

    掩埋在废墟下的大妙方丈被挖出来时,已是面目全非,但仍保持着盘膝端坐的威仪姿态。

    曹公公不顾龌龊,在大妙全身上上下下搜了一遍,包括鞋袜都未放过,仍一无所获。

    曹公公在极度失望之下,懊恼成怒,一脚踢向大妙尸身,尸身飞起,甩在两丈之外。

    四周火焰已逼近寺中,热浪炙人,已不能久待在寺庙内,朝廷五大高手只得怏怏收兵。

    少林寺这场大火持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

    朝廷不惜大动干戈,毁寺灭庙,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

    少林寺上至方丈下至僧众,甘心舍身赴死,究竟想保护什么人或什么秘密?

    惊天的秘密是到底什么?全寺舍身保护的人未来命运如何?又会有什么不一般的故事发生?

    (本章完)
………………………………

第2章 002佛送儿

    苏州城外,有一个小村庄住着几十农家,庄上大部分人家都姓齐,故叫齐家庄。庄上有一富户人家,当地人称他家主人为齐员外。

    齐员外一生乐善好施,日行一善,积累功德,年过半百,但膝下尚无子嗣。

    一日夜里,天上电闪雷鸣暴雨如倾,村庄四周隐约传来孤魂野鬼的哭泣声。

    第二日庄里传开消息:齐员外家生了一个儿子,说是菩萨送来的。

    这个话是接生婆艾三娘说出来的,她听员外娘子说:“晚上睡觉,梦见天门大开,只见天上祥云朵朵,瑞气千条,一位骑着大白象的菩萨抱着一个婴儿放入她的怀中,凌晨小腹一阵剧痛,娩下这个孩儿。”

    庄里稍有见识的人说,那个骑大白象不就是普贤菩萨吗,多行善事必有福报啊!

    “这个孩儿不一般,我接生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艾三娘逢人便说,“生下来就不哭,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望着你,眼中的瞳孔里发出金光”

    齐夫人家一位娘舅,乃饱学之士,擅相面。仔细观相后说:“此儿天生一双‘金瞳’,命里注定天赋聪明智慧绝伦,长大后一定是一代翰林之才。”

    齐员外夫妇老年得子,自是欢喜。小名遂呼“佛送儿”,取名齐治,字天冶,寓齐家治国之意。

    齐夫人高龄产子,无奶水。齐员外为佛送儿请了一位乳母,叫郑氏。佛送儿出生后体弱多病,郑氏一直在齐家照顾他。

    佛送儿四岁才开始学走路,八岁还不能开口说话,比庄里其他同龄孩子都发育得晚。

    不喜读书写字,也不与庄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常常爱一个人坐着痴痴发呆。受到同庄其他小孩嘲弄、欺辱也不还嘴和哭闹。

    齐员外夫妇对此颇为失望,但老年得子,也只有让他随意而行。

    乳母郑氏对佛送儿却十分疼爱,呵护有加,常常给佛送儿讲些乡间传闻,山村鬼怪故事。

    转眼间八年过去了,佛送儿仍是一副痴痴呆呆的模样。

    已至岁末,齐员外夫妇商议,决定遣放乳母郑氏回家过年。

    这时正是隆冬季节,天上飘着鹅毛般大雪。

    佛送儿对乳母郑氏恋恋不舍,一直死死牵着郑氏的衣襟,送到庄口的百年老树下仍不愿放手。

    乳母郑氏眼泪横流,抱着佛送儿亲了又亲,爱怜道:“乖,听话快回去了,不要冻坏身子。”说完,轻轻挣脱佛送儿双手,转身掩面而去。

    年幼的佛送儿泪眼婆娑,痴痴地望着郑氏的背影,在漫天风雪中越走越远,脚印一直蜿蜒到路的尽头。大雪纷纷扬扬,不大一会儿,积雪就掩盖了脚印,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

    佛送儿久久怔立在雪地里,似乎若有所悟,心中悲苦难舍之情一下减轻了许多。

    他身体本来就弱,长时间站在冰天雪地里,受了风寒,回家后高烧不退,一直处于迷糊状态。

    齐员外夫妇心急如焚,聘请周围几十里有名郎中诊脉给药,都不见效。齐夫人守在床边不停掉眼泪,齐员外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

    一名老家人急匆匆跑进来:“员外,外面有一个和尚求见。”

    “不见,不见。”六神无主的齐员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平日里齐员外对上门化斋的和尚一向周到大方,今日因自己儿子病重难治,心里焦躁不安,才怠慢和尚。

    老家人仍站在那里不动道:“和尚说他能医好少爷的病!”

    齐员外闻言,眼睛一亮道:“请,快请,快有请!”

    老家人出去,领着一名中年僧人走进来:“员外,法师来了。”

    “贫僧慧空。”中年僧人对齐员外合十道,“让我瞧瞧令郎病情。”

    “慧空师父有请。”齐员外顾不得寒暄,径直领到佛送儿床前。

    慧空和尚站在佛送儿床边,仔细端详了好一阵子,弯腰搭腕诊脉。

    齐员外夫妇眼巴巴的望着慧空和尚,过了片刻,慧空才睁开微闭双眼,转头对齐员外夫妇说:“令郎先天体质异常,世间罕见。医书上记载此症是:六脉闭塞,七窍未开。”

    “法师可有什么方法治疗?”齐员外夫妇焦急地望着慧空和尚,眼神里充满期盼。

    “令郎并无大碍,你们夫妇请放心。”慧空转身,默运玄功,提掌慢慢地从佛送儿头上往脚下运行,不一会儿,汗水从佛送儿额头渗出。

    慧空和尚从怀里掏出一包银针,在佛送儿任督两脉交汇处寻穴下针,手法娴熟,取穴准确。当扎至第五针时,佛送儿便微微睁开双眼,低声唤道:“爹爹!妈妈!”

    齐员外夫妇顿时喜出望外:“孩儿,你吓死爹妈了。喜珍!快去弄点粥来喂少爷。”

    慧空和尚说道:“贤伉俪请借步,贫僧有话对你们说。”

    当齐员外夫妇和慧空法师回到佛送儿房屋里,见佛送儿已喝下了大半碗粥,能够下床了。

    齐家夫妇双眼含着泪水,望着佛送儿一脸不舍的样子。

    慧空和尚上前拉住佛送儿的手,和颜悦色道:“佛儿,可不可以跟我走?”

    佛送儿呆呆地看了慧空法师半响,才点了点头,然后走道齐员外夫妇身前,俯身跪下叩了三个头道:“爹爹妈妈,请多保重身体!”

    齐员外夫妇已是老泪纵横,哽咽无语。

    慧空和尚牵着佛送儿的手,一老一少走出庄外,顶着漫天风寒,踏雪而去。

    不知道慧空和尚对齐员外夫妇说了些什么,竟然说服了他们放手,让自己的独子佛送儿给慧空和尚带走。

    苏州城外,穹隆山普济寺。

    天空碧蓝如洗,一间简陋、明亮、整洁、幽静的禅房内,佛送儿正凝神专注用小楷抄写《金刚经》。这时师父慧空和尚布置的功课,每日下午用小楷抄写《金刚经》三遍。

    慧空和尚对《金刚经》也不做讲解,只告诉佛送儿:“小楷抄写《金刚经》一可静心凝神,二是《金刚经》中的道理,不是人能用语言可以说明白的,历代禅宗就有许多大德高僧因机缘巧合从《金刚经》中顿悟得法。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透过树枝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影子,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声。

    窗外,四颗光秃秃的小脑袋正鬼鬼祟祟朝内窥视,目光好奇而顽皮。佛送儿正襟危坐,手执小楷笔,专注抄写经文,对他们不理不睬。

    四颗小脑袋缩回窗台下碰在一起,低声嘀咕了一阵,各拾取一根枯枝或一粒小石子朝佛送儿身上扔去,然后迅速缩藏在窗台下,四个对自己的恶作剧得意地捂着嘴偷笑。

    枯枝、小石子噼噼啪啪地掉在纸上和身上,佛送儿毕竟还是小孩心性,每日上午打柴挑水,下午抄经听课,晚上练功打坐,正闷得慌,现见有人来挑衅,自是玩心大动。

    四个见半天没有动静,伸出脑袋想看一下佛送儿气恼和狼狈的样子。

    佛送儿用狼毫笔在砚台里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