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棋情录-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典籍文献中的记载看,五帝时期,大道行于世间,帝与民识礼仪,顺天应时,过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活,人皆长寿。黄帝、尧帝和舜帝,虽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共主,但是,各个部落各有首领,符合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状态。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德经》一书,讲的就是天道与人德。老子还说:“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根本不赞同思想复杂的社会,因为这会直接混乱人心,致使国民道德下滑,社会动乱。用《道德经》去看“上古之人”,其生活状态完全符合老子对“道”的描述。所以,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黄帝,至尧舜禹,圣帝与万民顺“天道”行事,大道行于世间。
孔子说的“大道之行”是什么呢?孔子五十岁开始研究易经,终其余生乐此不彼。《论语述而》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者,上日下月为易。顾名思义,易经所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孔子五十岁以后所研究和追求的,就是天地之道。《论语里仁》中的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孔子说的很清楚:我一生讲学仁义礼,是从“天道”贯穿下来的。“一”指的是天道。可惜曾子悟性不够,以为孔子说的“一”是“忠恕”。孔子之后,其弟子所继承的只有仁、义、礼。孟子后来加上了智,董仲舒在汉代又加了信,就演变成后世儒学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孔子学《易》,为之作传,并不仅仅局限于后世儒者五常的内涵,因为“易”是“道”的表现。例如“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彖辞》),就涉及天地之心——道,显然已经超出仁义礼智信范畴。
围棋诞生于“大道之行”的圣帝尧舜,必然与“大道之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涵博大精深,必然有别于普通的占卜之术,也有别于普通的“氏族棋”的石子游戏。我认为,尧造围棋之初就是完善的四枚座子棋,纵横十九道。尧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尚书尧典》记载:帝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个纪录也为尧造座子围棋提供佐证:四枚座子,纵横十九道棋盘,是符合天地四时阴阳之历法变化。班固《弈旨》有言:“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
从《史记》记载,可以推算出尧帝活了大约118岁,舜帝活了大约100岁。这个年龄,在今天都是长寿的了。显然,尧舜与华夏部落不可能处于蛮荒原始时代。我们研究围棋的起源与作用,把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道”上去认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
另具《历代神仙通鉴》记载: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仙家弈棋的故事多见古籍。仙家弈棋为何?最有可能是在棋盘上推演天地道法,输赢倒是其次的。尧帝用围棋黑白之争吸引丹朱,演化天地道法,潜移默化教化丹朱,收效甚好。丹朱死后与舜同葬苍梧山,足见华夏部落尊崇丹朱。
《庄子》记载了黄帝两次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黄帝作《黄帝内经》,静修养身,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黄帝乘黄龙升天。李白在《飞龙引》诗中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从黄帝到大禹,圣帝的传说深深带着神话色彩,那个时代,人和神相通,帝民处于“道”中。《国语楚语》有“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的记载。倘若抛开神话,大禹带领一帮原始人,仅仅使用石器或是青铜工具去凿山挖土,十三年治理黄河水患成功,不可思议。
围棋,生于大道,法于大道,行于大道。大道之行,这就是围棋的起源和本质。以围棋推演天地道法,是棋之道;以围棋明智育德,是棋之艺;以围棋娱乐争雄,是棋之术。黄龙士创围棋八卦布局,施襄夏用阴阳五行解说围棋,都是围棋“大道之行”的外在表现。一言论之:棋之大道,以悟参妙;棋之中道,养德明智;棋之小道,以术争雄。围棋雅俗共赏,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围棋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大放异彩。
围棋,在九路棋盘上已经具有对抗性和娱乐性。尧造围棋之后,为了学习方便,或者为了节省对弈时间,或者为了卜卦,九道棋盘,十一道棋盘,还有其它的如十七道棋盘等相继出现。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十九道棋盘渐成主流。成书于北周的敦煌写本《棋经》,《像名篇》中有“棋有三百一十六道,放周天之数”之说。“三百一十六”应为“三百六十一”之误,“放”应为“仿”。十九路棋局出现在棋经中,说明北周时十九道棋盘成了主要对局用具。多道棋盘的出现,弄得后人很难考证围棋真正的起源了。
(二)中国围棋文化历史上的灿烂星空
中华文明“大道之行”时代走到西周末年止。
老子和孔子出世时,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诸侯征战,世风日下。《论语》记载:仪封人见孔子后,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确实,西周之后,中华文明进入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交流的繁荣时期,社会上的种种表现,上至皇王贵胄,下至凡夫俗子,诚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学衰落,人学昌盛。
孔子晚年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政治主张,却备受冷遇。《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中说:“(孔子)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国君无不敬慕其名,而为权贵当事所忌,竟无能用之者。”《史记》记载:“(孔子)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中华文明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洗礼,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皇帝、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人治社会,汉以后,儒家思想渐成主流。帝王以人学治国,不再以天道统民。大道远兮,仁义行于世。历史上,道儒两家曾经争论过,其实没有必要。道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道、德、仁、义、礼,儒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升华上去就是“道”,也就是孔子讲的“一”(吾道一以贯之)。
中国围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中华文明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当中华文明走出“大道之行”,进入百家争鸣之时,中国围棋文化也就随着世人离开了“大道之行”的状态。那么,大道之行的围棋,是什么状态呢?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之行的围棋,属于“非常道”,难以言表,也不为普通人所识。施襄夏著《弈理指归》,有几人能识其中奥妙?!《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老子管理周王室典籍时,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典籍尽失。王室典籍,寻常之人难得一见。孔子问学老子,晚年修订《六经》,有可能得见周王室典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诸多远古典籍绝传,正应了那句话——天机不可泄漏。但是,从历史遗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后人推测围棋和《易》有莫大关系。
《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神农的《连山》、黄帝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今人所谈《周易》,相传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作“卦辞”,其子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易》,广大精微,包罗万象,誉为“大道之源”。一般认为,《易经》包括理、象、数三个方面,对应道法、万象和数术。明林应龙撰《适情录》,第20册全篇都是易经八卦五行与围棋布局的形式。施襄夏著《弈理指归》,全书首列“五行布局”棋图二十四式,另外绘有“五行源奥”、“八卦渊微”图形,以标志棋局方位。正文均是四言和五言歌诀,有字无图。歌诀注释中运用五行相克理论,用来解释围棋着法,寓意玄奥。
用《易》可以推演天地道法,用围棋也可以推演天地道法,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围棋是《易》的一种工具。
《敦煌棋经》有“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的说法,与《易》之理相合。《周易系辞上》第五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第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围棋黑白分阴阳,盘上天元为天地中心,四周的8个星位,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位,四隅象征四季。第九章讲了天地数变无穷:“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这与围棋361个交叉点的无穷变化的涵义相似。孔子感叹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以尧帝的智慧,识《易》不是难事。尧帝制历法,有可能在围棋盘上进行推演。天地历法,也是道法的一种表现。河图洛书的黑白点阵,完全可以在围棋盘上排列出来。所以,我们今天下的围棋,只是尧造围棋中“术”的一部分。大道之行的围棋,不仅仅是计算黑白着点争个输赢,有其更大的用途。周王室典籍散佚后,大道之行的围棋也就随之消失了。
围棋在流传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会形成围棋文化产业。本文对围棋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围棋文化传播载体和爱好人群。尧造围棋之后,围棋文化与产业道艺术三个层次面同时存在,即以棋参妙、以棋明智、以棋娱乐三种人群都有,但因竹简刻书极难,所以,围棋文化产业以口传心授为主的方式进行着。这倒有点象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有载:“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孔子心系天下,一心想把社会恢复到西周时期的状态。老子认为不可能,匆匆留下《五千言》,出函谷关西去。
孔子的智慧比不上尧帝,看不到围棋真正的玄妙,叹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篇》)这表明,中国围棋文化脱离大道,已经进入博戏时代,艺和术成为围棋文化与产业的主流形式。这样,也就与帝王以人学治理国家的社会状态对应起来。
孔子和孟子对围棋评价虽不高,也不算太低。孟子反对“博弈”,认为“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但是,孟子赞成“弈”,把“弈”归为小数,而数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孟子告子篇上》中说:“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书中还还记录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当围棋离开道,以艺和术的形式流行于世的时候,在很长历史时期,引来各方议论。孟子对“博弈”的批评,可以说是儒家非议围棋的开始。然而,东汉班固据《易》作《弈旨》,开始为围棋正名。西晋蔡洪作《围棋赋》,继承了班固的说法。东汉马融作《围棋赋》喻义兵法。梁武帝笃信佛教,亦作有《围棋赋》,赋中除了喻作两军对阵外,还引用了大量围棋术语。围棋,以其独特的魅力,冲破了森严的封建礼仪等级,三教九流,都留下不少围棋的诗词歌赋和传奇佳话。“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大约从魏晋起,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渐渐成为才子佳人咏风叹月的儒雅艺术。
在围棋文化艺与术并行的时代,围棋文化产业也以艺与术的形式存在着。艺者,以棋闲情;术者,以棋争胜。诗词歌赋、野史杂话说尽了围棋的“艺”,各类棋书记录了围棋的“术”,既有仙雅,亦杂低俗;既显智慧,亦呈狡猾;既彰大义,亦藏奸恶。有人列出中国的五大绝世棋谱:烂柯谱、草木谱、媪妇谱、呕血谱、血泪谱,分别讲述了晋代村夫王质、东晋宰相谢安、唐朝国手王积薪、北宋国手刘仲甫、清朝棋圣黄龙士的围棋故事。相传,曹丕趁弟弟曹彰专心下棋时枣中掺毒将其毒死(见《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曹操忌恨孔融正直,找了个“莫须有”的罪过,抓了孔融。这时孔融的9岁儿子和7岁女儿正在下棋,有人劝他们赶快逃命,兄妹俩回答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人安安静静地下完一局棋,也被抓走,和父亲一起被杀掉了。此外,还有李世民“一子定乾坤”,许虬髯客张三自领十万大军平定西南,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在古人撰写的各类棋书中,现存最早的围棋专门论著是《碁经》(敦煌石室古写本),内容包括:“碁经”七篇、“棋病法”、梁武帝《棋评要略》。还有“围棋十诀”、《棋经十三篇》等,不再赘述。
自班固给围棋正名后,国人把围棋艺与术统一起来,上下求索。明陶宗仪《说郭》上曾引魏邯郸淳《艺经棋品》说:“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清代龚嘉相《楸枰雅集》中对围棋九品注解了九首四言小诗,十分雅致有趣:
入神动如智水,静如仁山,随感而应,变化万端。
坐照神明规矩,成竹在胸,化裁通变,不离个中。
具体敛才就范,绳墨诚陈,攻心为上,不战屈人。
通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无形运用。自具会心。
用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形用权,无形无体。
小巧借意收势,占地搜根,勾心斗角,五花八门。
斗力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以小易大,击西实东。
若愚以逸待劳,以退为进,持重老成,不开争衅。
守拙大局有成,机闲自补,谨固蕃篱,止戈为武。
施襄夏以围棋竞技着法探索《易》之理,用阴阳五行八卦解说围棋细致入微,可惜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吴清源在其著《中的精神》中表示,阴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即“**之棋”。“另一方面,即使是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吴清源虽然没有用五行八卦论述围棋,但是,可以看出,他所谈的“**围棋”很接近《易》的思想。或许,吴清源倡导围棋的“中和”,就是围棋艺与术的最高境界吧。
围棋,以棋子之有争达到棋人之无争,和禅悟殊途同归!围棋艺和术相和谐的境界,很象一句古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说的那样,三教九流,皆可乐在棋中。
简言之,弈归于艺,博弈归于术。
赏“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苏东坡《观棋》)的风雅,亦憾“当湖十局,一子一金”的扣人心弦,两千年多来,弈与博弈就是这样手牵手走到今天。棋上的内容精彩纷呈,棋外的玄妙令人深思。
(三)围棋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围棋自尧帝始,流传了五千年,继承和发扬中国围棋传统,是中华民族责任所在。座子围棋自晚清周小松之后,再无国手,座子围棋的艺与术的境界和水平急剧下降,终绝于民国。国运衰,棋运也衰。如今,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国学*运动悄然兴起,光复国学正是时机。欧洲有伟大的文艺复兴。可以断言,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国学也会恢复它应有的地位,其中包含中国传统围棋,这是中国走向强国的需要,也是中国围棋再塑民族自信的需要。
围棋的教化之功,尧舜二位圣帝已经作出证明,毋庸置疑。今天的世界围棋,重博弈,轻弈,围棋“艺”的色彩越来越淡化。所以,现在光复传统围棋与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也具有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化是弘扬中国围棋文化的最佳途径
(一)商品经济时代,围棋文化与产业如何定位
当今社会早已进入市场化主导的商品经济时代,“效益”成为社会的主要追求,围棋行业面临围棋文化与产业如何定位的课题。这个课题很重要,直接决定了我国围棋文化产业的方向。正确定位围棋文化产业,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潮流,充分发挥当前围棋文化产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围棋文化与产业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点,恢复围棋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必须的。简言之,必须将中华传统围棋与文化视为国学的精髓。这一点,日本同行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国学”一词现代词意源于日本。在中国古代,围棋属于国学,当无疑义。围棋与古琴、书法、绘画并列为四大艺术,亚圣孟子把“弈”列入“小数”,归六艺数类;唐玄宗还为围棋设立了“棋待诏”,属翰林院。孔子说:“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现今,国家把围棋归属为体育项目,中国棋院为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围棋完全成为体育比赛的一个项目,围棋的国学成分几乎没有了。当聂卫平为中国队赢下中日围棋擂台赛前三届比赛的胜利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围棋的热潮,各种围棋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惜,围棋一直被当作体育竞技进行宣传,所以,时至今日,缺乏围棋文化支撑的竞技围棋,受国民关注的程度大不如从前了。
把围棋项目定位于国学,找回丢失的围棋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围棋全面复兴的必走之路。
(二)国内文化市场分析
今天的中国人文化品味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基本上知道国内文化市场的现状了。反过来,国内文化市场也是中国人文化品味的表现。衡量国内文化市场现状有两个重要参量:一是热门网络小说,一是热门电视剧。分析网络小说和电视剧点击率排行榜之后会发现,受热捧的网络小说和电视剧,故事的娱乐性非常强,情节很吸引人,但是,缺乏传统文化理念。作者基本上是用现代意识在创作,带给读者儒释道的理解都是现代式的,这种文化产业模式直接影响到围棋文化。2009年国产系列电影《大国手》,故事编得挺好,结合历史上的许多围棋传说,演员表演也不错。但是,影片对围棋的描述实在不敢恭维,被棋迷挑出不少不懂围棋的围棋着法,和日本动画片《棋魂》没得比。这样的文化产业模式无法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很显然,这句话已经被许多文艺创作创作者所漠视,经济效益成了文艺创作的重点,如何用娱乐来吸引人,成了文艺创作的最大追求。
(三)围棋文化走向市场才能根深叶茂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低俗不是通俗,**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产业,其中包括围棋文化产业。那么,中华传统围棋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我在前面论述了围棋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