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如此多娇-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阻力,王爷不忍心朝廷继续衰败,在朝廷内有无计可施,唯有前往丹东,采取曲线救国策略
王爷曾经向帐下臣武将说过,若朝廷强大,他在东北强大,朝廷似如虎添翼,若朝廷衰败,他在东北强大,有朝廷有不轨之人,妄图颠覆皇室,若边塞有部落侵犯边境,他在东北将是朝廷最后屏障,为朝廷铲除所有隐患“
“是吗,燕王这么伟大“杨明坤依旧不相信,不相信杨钺为自己,为朝廷,不过,听闻常逢春言语,不禁有些许感动,若杨钺真的这么想,近些来年来,自己所作所为,确实会让杨钺心寒
这时,吴王站出来,斩钉截铁道:“父皇,儿臣可作证,六郎确实有曲线救国目的,与常郎所言毫无差异,不然,凭借六郎所掌控实力,只需占领平卢,而不必收复乐饶,得罪突厥,完全可以在东北做个逍遥王爷然他却冒死把兵锋推进与契丹接壤处,其目的只为牵制突厥,减少朝廷压力“
闻声,杨明坤微微颔首,常逢春所言或许为真,燕王肯定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秘密,但是,军事策略与军事目的却是无法改变的
这一点,作为皇帝,他心似明镜
由此证明,常逢春言语十有**没有撒谎欺瞒自己
顷刻间,杨明坤龙颜寒气渐消,盯着常逢春询问道:“常郎,燕王是否有返回长安念头,是否有重新在朝廷推行变革想法“
“皇,这一点,末将不清楚,然而末将相信,只要朝廷宣召,继续推行变革,王爷肯定归来“常逢春跪地说,沉默片刻又道:“当前,东北战事如火如荼,燕王亦恐难抽身离去“
杨明坤挥手示意常逢春起身,侧身盯向吴王,询问道:“五郎,你与六郎亲近,可是因清楚六郎内心想法“
吴王急忙拱手道:“父皇,儿臣希望为朝廷消息,怎奈朝廷诸王纷争,儿臣没有夺嫡之心,恐遭受牵连,唯有与六郎亲近,只要六郎有拳拳赤子之心,定然不会任凭朝廷佞臣罔杀贤良!“
闻声,杨明坤抬起头,盯着吴王道:“你说诸王夺嫡,佞臣罔杀贤良,可是指书令“
“父皇,儿臣不敢说!“吴王一副诚恐诚惶神态,道出自己忌惮!
“什么,你不敢说“杨明坤猛地起身,看着吴王神情诧异,暗自盛怒
吴王身为皇子,又不曾做出祸国之事,怎会忌惮朝臣,莫非对方猖獗到连皇子亦要仰人鼻息时
狠狠打在石桌,盯着吴王朗声道:“五郎,但说无妨,朕倒要瞧瞧,何人猖狂,连你也忌惮“
吴王内心暗喜,不禁轻叹,大哥,书令,六部官员,这次本王对不起你们了
他心似明镜,若自己承认书令等官员飞扬跋扈,很难引起皇重视,选择以退为进策略,更能让皇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此刻,瞧皇神态,很显然已经非常生气,趁机道明情况,对太子,对书令,对六部嚣张官员,将会是非常沉重打击
“父皇所言不假,据儿臣了解,宇家叛乱前,书令曾经和宇石有秘密往来,怎奈宇家叛乱被铲除,书令却全身而退,更总揽朝政,今与大哥在朝廷派出异己,安插亲信,若父皇详观,会发现六部内,皆为太子一党官员,几乎又全部与书令交往过密,儿臣以为不得不防“吴王一副诚惶诚恐神情,指名道姓,毫不隐瞒自己内心想法
这时,杨明坤恍然大悟,厉声道:“是父皇疏忽了,这朝廷该整顿整顿了“
沉默片刻,杨明坤询问道:“五郎,你觉得朝廷,何人领兵前往新罗最为合适“
“父皇,朝廷善战者凤毛麟角,何况,指挥水师作战,儿臣以为,在七郎领兵前往河东时,唯有左右仆射与二哥可堪大任,然左右仆射需牵制书令,故而,合适人选似乎唯有二哥了“吴王道出自己内心想法
“二郎“杨明坤喃喃的道,陷入沉默,少时,向高亨吩咐道:“高亨,召集太子,秦王,蜀王,书令,左右仆射,前来御书房论事“
“遵旨!“高亨颔首,旋即召集不远处内侍,出宫传达圣意
杨明坤扫了眼吴王,常逢春,吩咐道:“吴王,常郎,你们随朕前往御书房“
“遵旨!“吴王,常逢春颔首
御书房
杨明坤挺身端坐龙椅,闲情逸致品着茶,吴王,常逢春躬身征战旁边
约莫半刻,太子率先自东宫而来,目睹,吴王,常逢春身影暗自诧异
吴王怎么突然出现在御书房内
他旁边武将,若他观察不错从所穿盔甲来看,对方分明出自飞骑军
一时,太子神情古怪,暗暗思量,吴王与燕王麾下战将出现御书房,莫非父皇准备启用燕王,还是说,燕王在前线取得大捷
内心疑惑时,秦王,蜀王,书令,左右仆射陆续出现御书房内顷刻间,太子神情越发诧异
不久前,朝臣刚刚商议出兵河东之事,朝廷主战派占据风,蜀王已经准备领兵出征,为何皇再次临时召集朝廷重臣
太子不禁神情诧异看向贺恒瑞,对方亦神情迷茫,显然不清楚皇为何突然召集诸臣前来御书房,更不清楚吴王与燕王部将为何出现御书房
这时,他余光留意到吴王默默向秦王,蜀王颔首,尽管微不可查,但难逃他的法眼
顷刻间,太子心生不好预感,唯恐诸王狼狈为奸,或许要算计自己
诸王群臣向杨明坤行礼,各自位列朝班,杨明坤龙颜喜悦,朗声道:“诸位爱卿,突然召集大家前来,仅商议一件事燕王没有辜负本王栽培,在东北地区取得空前大捷,月前刚刚夺取渤海,当前对平卢用兵,亦是连战连胜,目前兵锋指向营州,攻取平卢指日可待,接下来,兵锋将直指乐饶,会在突厥南方,狠**一根楔子
今日,燕王派遣部将返回长安,仅因一件事,亦是我们所有商议之事
燕王领兵在平卢取得大捷,东方新罗却蠢蠢欲动,准备趁着燕王注意力集东方时,受宇家要求,欲侵犯安东都护府,燕王请求朝廷派遣水师,袭新罗南方,待解决平卢,乐饶战事,与朝廷两支军队,吞并新罗,掠夺其人口与财富
尔等以为,燕王提议,是否有可行性“
皇言语一出,犹似巨石扔进平湖之水,在御书房内掀起轩然大波
只要有脑子的人,都能从皇言语获悉三个讯息,其一,皇与燕王不像表面那般离心离德,老死不相往来,若从前父子交恶,那么,从现在起皇对燕王态度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燕王在东北没有被各方势力击败,相反,凭借自己手段,渐渐成为东北重要势力,已经开始与朝廷遥相呼应
第三,皇渐渐恢复野心,不然,一日内,不可能商议两次重大军事动向,且全是朝廷主动出兵
皇对燕王态度巨变,御书房内,有人欢喜有人愁
太子,书令神情阴沉,内心诧异惶恐,他们最担心皇曾经暗授意燕王什么,故而派遣燕王前往东北
这一样来,东宫之位,必然受到燕王威胁
左右仆射内心震惊,对燕王在东北的治武功倍感欣慰,特别当前皇对燕王态度巨变,若燕王能返回朝廷,将扫去朝廷阴郁
秦王,蜀王面容无波,却暗暗诧异,与太子有类似担心,唯恐皇与燕王群臣父子之间,存在不为人知的秘密
诸王群臣各有心思,暗暗猜测,少时,书令贺恒瑞率先挺身而出,朗声道:“皇,朝廷刚刚确定出兵收复河东,目前不宜与敌国开战,不然恐怕很容易引起两国全面大战,况且,新罗亦非等闲之辈,若远征新罗,怕会陷入战争泥潭
最重要,朝廷出兵河东,财力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钱粮,支撑远征新罗,微臣提议,皇请三思!“
皇对燕王态度巨变,让贺恒瑞倍感担心,然远征新罗之事牵扯极大,何人征战新罗,军事胜利,会让燕王声望直冲云霄,对太子而言,将会带来不必要烦恼
“书令,钱粮之事,你无需担心,只要朝廷出兵,六郎会捐献十万两黄金,今后每年亦会给朝廷十万黄金“吴王侧身盯向贺恒瑞,直言道:“十万两黄金,百万纹银,该够朝廷牵制新罗吧“
贺恒瑞对出兵新罗态度,与他之前所料,没有任何区别,此刻,贺恒瑞拿钱粮问题说事,妄图影响朝廷抉择
此刻,吴王有意道明钱粮问题已经解决,他倒要瞧瞧,贺恒瑞还有什么方法,阻挡朝廷派遣水师出东海,牵制新罗
闻声,贺恒瑞大吃一惊,没有想到皇已经与燕王商议过,钱粮问题,已经提前解决
一时,贺恒瑞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皇突然召集众人前来御书房,绝非问计,有可能已经暗与燕王,吴王商议好策略,召集诸王群臣,只是象征性宣告
他不适时宜阻挡皇派遣军队征战新罗,有可能破坏皇雅兴
不过,木已成舟,唯有一条道走到黑,贺恒瑞移步出列,依然斩钉截铁道:“皇,出兵新罗乃朝廷大事,决不能朝廷两三人商议定夺,微臣提议该召集群臣从长计议”
………………………………
474。第473章 亲贤臣 远小人
贺恒瑞态度坚定,朝廷群臣吃惊,连太子杨泓亦震惊万分
皇计划出兵新罗态度非常明显,贺恒瑞依然坚持自己态度,有几分捋龙须意图,
这时,左仆射高孝云挺身而出,侧身盯着贺恒瑞,拱手向杨明坤道:“皇,出兵新罗关乎燕国百年图强,当初隋朝数次征战新罗失败,太宗连番数次征战,才勉强得到东北领土,怎奈被新罗窃取,为他人做嫁衣
目前,良机千载难逢,微臣觉得为大唐荣耀,为百年大计,必须征战新罗,燕王筹划没有错,夺取新罗,东方平静,若燕王是皇在东方安插棋子,那时,朝廷甚至有能力单挑突厥
是故,绝对不能因朝廷钱粮紧缺,而错失良机“
“皇,左仆射所言不假,微臣认为,哪怕砸锅卖铁,亦必须筹措钱粮征战新罗,何况,燕王提供十万两黄金,折合百万纹银,若仅仅派遣水师牵制新罗,搓搓有余,精打细算甚至还有还有余钱“右仆射张韶卿移步而出,支持左仆射提议
左右仆射与书令意见相左,针锋相对,让御书房内气氛略显尴尬
朝廷三巨头不和,却从未向当前这般毫不留情,直言反驳
贺恒瑞目睹左右仆射双方支持出兵,反驳自己提议,拱手向杨明坤道:“皇,左仆射所言不假,隋朝数次征战新罗失败,太宗亦征战失败,直到高宗才取得胜利,为兼并新罗导致王朝更替,本朝亦经历两代帝王,所花费纹银不止百万,更造成民不聊生局面
当前,朝廷刚刚定下征战河东之事,又派水师远征新罗,微臣怀疑左右仆射用心,是不是准备耗空朝廷钱粮,把朝廷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这等举动,与当初宇家叛乱,有何区别“
贺恒瑞言语毒辣,毫不犹豫把支持出兵牵制新罗的官员,定性为叛国者,其意图再明显不过
一时,高孝云,贺恒瑞有点为难,不清楚该说什么,他们皆是忠心为国之人,却被书令讽刺为叛国者,着实让高孝云,张韶卿内心不爽
眼见形势逆转,逐渐有利自己,太子挺身而出,扫了眼左右仆射,拱手向杨明坤道:“父皇,儿臣觉得书令所言不假,七郎领兵前往河东时,不易继续出兵,那时,有可能耗费巨额钱粮,折损无数精锐兵将,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父皇十余载心血付之东流,所有声誉与威望毁于一旦,甚至儿臣觉得谁敢在支持远征新罗,却是窃国者,窃国者诛!“
窃国者诛
言语落音,御书房内静可罗雀,甚至银针跌落地面,亦能清楚听到
太子言语实在太毒辣了,直接把左右仆射推到风口浪尖,甚至有性命之忧
御书房内唇枪舌剑不断,刀剑气息越来越严重,太子与书令不禁严令阻挡远征,更是希望趁机搬到左右仆射
形势危急,自身名誉受到损害,高孝云,张韶卿双双跪在御书房,连连向杨明坤行礼,高孝云道:“皇,微臣忠心为国,绝对没有丁点危害朝廷念头“
“皇明察,太子,书令故意伤微臣与左仆射,其心思不言而喻!“张韶卿拱手行礼,额头不断撞击在大理石地面
今日,杨明坤听常逢春言语,粗略清楚杨钺丹东意图,对出兵新罗之事,非常支持
又有吴王从旁附和,尤其询问吴王时,对方身为皇子,竟畏畏缩缩,有所忌惮
再看眼前情形,太子与书令逼得左右仆射唯有跪地求饶的份
杨明坤瞥了眼太子,书令,视线转移左右仆射身吩咐道:“二郎,七郎,搀扶两位仆射起身,朝廷孰忠孰奸,谁是佞臣,欲祸害朝廷,谁是忠臣,力挽狂澜,朕心里有说,高爱卿,张爱卿,绝对不会背叛朝廷“
秦王,蜀王闻声,急忙出列分别搀扶起高孝云,张韶卿,得到皇信任,高孝云,张韶卿连连行礼表态
目睹皇举止,太子,书令两人,渐渐不淡定起来,尤其皇直言,朝廷孰忠孰奸,谁是佞臣,祸害朝廷,谁是忠臣,力挽狂澜,这句话,让杨泓,贺恒瑞,尤其是贺恒瑞心惊胆战
他与左右仆射针锋相对,皇相信两位仆射是忠臣,那么,便意味着指责他是佞臣
此刻,皇对自己产生不满,若这种态度持续延续下去,他在朝廷处境会越来越危险,甚至有可能被皇亦某种借口肃清
欲言语解释时,杨明坤目光转移在高孝云,张韶卿身,询问道:“左右仆射,你们以为何人领兵征战较为稳妥“
闻声,太子,书令两人彻底失望,惊慌起来,他们苦口婆心劝阻,若在往常皇肯定听信两人言语,今日,却采取直接无视两人态度,转而询问左右仆射,这让太子与书令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特别太子神情,渐渐泛起苍白之色,他身为太子,若得不到皇信任,迟早又会被皇废除,那时,再想被复立,怕是难如登天
高孝云,张韶卿却长长喘口气,若皇有意远征新罗,最终吞并敌国,他们相信,趁当前良机,肯定能够实现先辈花费数十载完成宏远
高孝云神情激动,匆匆而出,站立御书房央,急忙道:“皇,首次征战新罗,仅是稍稍试探对方实力,在南方利用水师牵制对方,微臣举得只需派遣河北道水师将领即可,不过,今后,要与燕王合力,兼并新罗,则必须派遣得力干将,主导这场战役,所以,不管将来派遣何人领兵作战,此战必须与水师同行
当前,燕王领兵在东北收复平卢,势必难以抽身,而且将来在东北指挥战斗,需燕王亲自参与,蜀王领兵前往河东亦不可费,故而,朝廷能够征战者,唯有秦王,书令两人最为稳妥!“
“皇,微臣附议,微臣提议派遣秦王领兵征战,秦王与燕王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彼此性格,若将来准备歼灭新罗,彼此很容易揣测对方部署,更容易打击新罗“张韶卿朗声道,征战之事,涉及兵权,宁可让秦王掌权,亦不能把兵权交给贺恒瑞,免得联合朝廷群臣,做出危害朝堂之事
杨明坤闻言,尚未决断时,蜀王亦挺身而出,朗声道:“父皇,儿臣亦觉得二哥远书令更适合领兵作战,书令担任职多年,早已把当年锐气消磨完毕,领兵远征,畏畏缩缩,很容贻误战机“
“父皇,儿臣附议,二哥武艺卓越,在军威望甚高,领兵远征新罗,定然能旗开得胜,打出大唐威风“吴王挺身而出,进言附和
顷刻间,朝廷群臣诸王皆支持秦王,贬低书令
使得太子与书令处境艰难,有大权旁落的无力感
杨明坤不断聆听群臣诸王言语,视线渐渐集在秦王身,思绪有点摇摆不定
秦王武艺卓越,在军素有威望,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怎奈秦王长期带兵驻守京畿道,确保皇城安危,不像燕王,蜀王,有丰富作战经验,战场能随机应变
这次牵制新罗,很容易与对方长期争锋相对,杨明坤不禁担心楚王不能独当一面
怎奈,今日书令表现,让他越发不相信对方,这厮在朝堂已经络大批官员,为其鞍前马后,若再控制兵权,会不会重蹈宇家覆辙难以预料,他绝不敢冒险
此刻,秦王内心亦有些许紧张,左右仆射,蜀王,吴王,悉数向皇推荐他领兵征战,怎奈皇盯着自己犹豫不决,秦王清楚对方在担心什么
只是,当前他亦无能为力,更不能毛遂自荐,请缨领兵,免得有贪权嫌疑引起皇怀疑
旁边,太子欲进言时,却被书令暗阻挡,方才言语已经引起皇不满,若再贬低秦王,或者推荐自己人领兵征战,很容易让皇改变想法
更重要,征战新罗,看似前景非常美好,然新罗孤悬海外,距离大唐领土相隔东海,究竟能不能取胜很难预料,若是请缨战败,使得朝廷陷入前所未有危机,很容易成为皇泄愤的篓子
龙椅,杨明坤深思熟虑后,盯着秦王,蜀王,太子道:“此番渡海牵制新罗,由秦王领兵负责,当前,朝廷开辟三处战场,即使朝廷机遇,又是危险,太子,秦王,蜀王,包括燕王,朕想瞧瞧你们处理内政军务能力,有时候,有些位置,该能者居之!“
“谢父皇信任,儿臣定不辱命!“恢复兵权,领兵出征,秦王兴高采烈,移步前行行礼答谢
不过,在场所有官员皇子,注意力已经不再秦王身,相反,思量杨明坤方才言语,有时候,有些位置,该能者居之
皇所指位置,能者居之,所指何意,莫非
秦王,蜀王面孔划过不易察觉笑容,皇言语再明显不过,太子东宫之主不稳,若太子不能拿出傲人政绩,不能在官员将领树立威信,这东宫之位,恐怕不会稳固,时时刻刻又被人取而代之的可能
太子,书令神情哀伤,没想到皇不禁开始疏远自己,连东宫之位亦玄之又玄,一时,太子欲挺身而出时,杨明坤道:“太子,二郎,七郎率军征战,所需粮草,军械,皆由你与左仆射负责!“
“遵命!“太子无奈行礼,心非常不甘
高孝云,张韶卿两人,却有点猜不出皇究竟何意,,为何突然对太子严厉起来
能者居之没有错,但是,很容易引起诸王争斗,甚至血流成河,兄弟相残
这时,杨明坤盯向吴王与常逢春,朗声道:“吴王,常逢春,你们尽快前往平卢,令六郎运送十万黄金,另外提醒他加紧对平卢乐饶作战,不要辜负朕的良苦用心!“
“遵命!“吴王,常逢春抱拳颔首:“儿臣(末将)明日即启程前往平卢!“
交代完所有事情,杨明坤居高临下,盯着太子道:“其他人全部退下,太子留下,陪朕走走“
“遵命!“太子颔首
秦王,蜀王,等人没有在御书房久留,折身匆匆离去
杨明坤自龙椅起身,自玉阶而下,向御书房外走去,太子不敢逗留,急忙跟随左右
父子两人向御书房外广场走去,前行,杨明坤突然向太子询问:“太子,你觉得书令,左右仆射三人能力如何“
闻声,太子愕然,担心皇埋怨他在御书房指着高孝云,张韶卿窃国者,急忙道:“父皇,左右仆射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又精明能干,当是父皇的左膀右臂,不过,儿臣始终认为,左右仆射出自军门,想法太过激进,很容易挑起大唐与周边国家战火,把大唐引入战争泥潭
反观书令,做事谨慎,皆从朝廷实际出发,乃是干吏,即使抛开翁婿关系不谈,儿臣亦相信书令更有能力“
“嗯!不错!“杨明坤颔首,旋即又向太子问道:“那么你觉得书令左右仆射,何人更忠于朝廷,关键时刻,才能仪仗对方“
“父皇,自然是左右仆射,不过书令亦非常忠诚,虽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定然不敢做违背圣意,危害朝廷之事!“太子直言道,说这样的话,他甚至都没有多少底气
这时,杨明坤冷声道:“一个非常有能力,却有自己小九九的人,若忠于朝廷还好,若不能效忠朝廷,迟早步宇家后尘,此番,朕令你与左仆射负责粮草之事不希望次调换粮草之事发生
若你对东宫之位志在必得,该远离贺恒瑞,远离世家,该好好与左右仆射学习,有他们两人支持,不但能得到朝廷官支持,还能得到军武将支持,这一点,其他皇子远你精明,尤其燕王贬嫡前去丹东,依然与高孝云秘密联系,故而,即使远在丹东,照样影响朝廷“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定然与两位仆射亲近!”太子颔首,言语诚恳的道
………………………………
475。第474章 杨钺得杀器
营州城
夏日里,黄沙漫天尘埃滚滚
杨钺,张玄衡,韦季彦双方领兵汇合,从东北两方对营州城形成夹击之态
几日来,杨钺命徐林率精兵肃清营州附近所有敌军据点,目前,欲按照计划全力以赴征婚被夺取营州城
当初,张玄衡领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抵达营州城时,已经尝试派遣精锐攻城,怎奈苏里格在城内防御严密,任凭张玄衡怎样努力,照样未曾夺取营州
使得袭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