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靖远侯-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阉党掌管着大明朝的秘密机构,在这种事情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掌握在他们手中属于皇帝的间谍系统收集的关于蒙古人的资料,在这个时候他们可以从容不迫的挑选合适的势力去执行对赵山河的劫杀计划。
刘瑾等人很快就策划好了有蒙古人来执行的针对赵山河的“借刀杀人”计划。在这个环节中,刘瑾等人不出一兵一卒,只是由他们手下间谍贿赂蒙古贵族,由蒙古贵族再联系生活在大明境内宣府周边的间谍举行暴动,而后里应外合将赵山河除掉。
这件事情唯一的变数就在于皇帝在得知暴动的事情之后会不会派赵山河前往宣府,为了确保赵山河成为皇帝朱厚照唯一的人选,刘瑾等人还需要将京中其他军队的将领以各种各样的手段调离京城。
在生死攸关的关头,刘瑾等人做事的效率高的令人咋舌。两天时间之内,京城的将领被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临时抽调,甚至连神机营的钱万钧也因为家中母亲腹泻不止而请假回家。
与此同时,通过间谍的运作,盘踞在昔日蒙古中都的大贵族查木可古力已经欣然接受了针对赵山河的劫杀计划,八百蒙古精锐骑兵开始由张北出发,昼伏夜出缓缓逼近隶属于宣府的“榆林”哨所三千普通骑兵直逼宣府城下,压迫宣府军兵防守,防止宣府军士出兵榆林,另外三十蒙古武士化妆贫民在内应的接应下已经混入榆林村,
腊月十八,宣府境内“榆林”哨所突发民变,民变很快由榆林向周边村落扩散,不到一天时间,参与民变人数已经由三十余人疯涨到三百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民变的塘报在第一时间由宣府送达北京城,朱厚照得到消息之后大发雷霆,怒骂榆林乱民,发誓要将这些人碎尸万段。
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此时吏部左侍郎刘机出班启奏道:“万岁,臣有本要奏。”
洞悉了皇帝朱厚照准备锤炼赵山河心思的刘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准备向皇帝朱厚照推荐赵山河前往宣府处理此次民变并抵御蒙古骑兵。当然,刘机会把推荐赵山河的事情表演成报复赵山河强闯六部的情形。
………………………………
第161章 再入宣府(求首订)
赵山河做梦都想不到,朱厚照命他前往宣府的圣旨来的这么快这么急。
圣旨送达农场大营的时候,他正在大营中与石灰窑的几个老板进行协商,放弃烧制石灰,改烧水泥。由于水泥是心生产物,它的具体应用还不为人们所知,所以赵山河准备继续保持水泥的神秘性。
正当赵山河与石灰窑几个老板协商到差不多快要有结果的时候,传旨官风风驾驭着战马从辕门冲进大营,一边跑一边喊道:“靖远伯何在?速速前来接旨。”
当传旨官出现在中军大帐前的时候,赵山河已经等在那里,三拜九叩后等待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宣府民变,今命靖远伯赵山河位宣府安抚使,火速离京前往宣府镇压乱民,钦此。”
赵山河领旨谢恩,简单询问了一下宣府的情况,就匆匆忙忙回到中军大帐之中,告诉几个石灰窑掌柜说道:“万岁命我去宣府处理民变之事,你们尽管在这里烧制那种废弃的石灰,待本将军平息民变之后就会返回此地。在这中间如果有什么意外,你们可以去找皇家牙行王员外。”
赵山河说完之后,立刻下令击鼓聚将。他从传旨官的口中已经感觉到了宣府民变事态比较严峻,恐怕一时半会不能快速平息,所以他需要将寿山军营的事情进行安排。
很快韩凌云、刘虎、万彪、白树生、南勇五位偏将赶到中军帐,法家书生耿平与刘氏兄弟也紧随着王承裕赶到。
赵山河看着眼前的这些农场大营骨干,开口说道:“诸位,宣府民变,万岁命我火速前往宣府平息事态。只是这一次民变似乎是蒙古人策划的,在宣府城外三千蒙古骑兵兵临城下。恐怕我这一去一时半会难以回转。在本将不在军营的这段时间,你们要勤加练兵,妥善守卫军营,尤其是土豆种子一定要严加看管,如果有人试图趁我不在的时候接管军营,持天子令给我挡回去。除非万岁亲至,否则任何人都不许接管农场大营。”
“是,将军。”
“诸位,在这个时候我就不继续隐瞒农场大营的秘密了,农场大营其实是为万岁培育三种高产农作物的地方。这三种农作物一旦广泛传播,我大明哪怕是在重灾之年都不会再有饿死的人。诸位,拜托了。”赵山河对众人深施一礼。
“将军请放心,我等誓死守卫大营,除非万岁亲至,否则决不让任何人染指农场大营。”五位偏将听到赵山河的话,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赵山河对这件事情如此看重。
赵山河小心翼翼地从身上取下当初朱厚照在宣府交给他的太子金龙令,亲自书写一道除非皇帝亲至,否则任何人意图染指农场大营皆视为叛变的军令,将这两样东西交给王承裕,叮嘱着:“王师,您是当代大儒,气节无人能及。本将军就将这两样确保大营不失的东西交给您保管,日后农场大营一旦遇到危难,您要第一时间将它们取出,公诸于世。”
王承裕接过赵山河手中的东西,双手颤抖着,激动地说道:“老夫知道大营之中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但是没想到大营的秘密竟然是三种足以改变天下民生的宝贝。将军请放心,只要王承裕尚有一口气在,断然不会让大营流落奸人之手。”
赵山河对王承裕感激的点了点头,看着身边五个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偏将,大声对他们说道:“众将听令。”
“末将在!”
“本将军不在之时,众将务必勤练军士,不得偷懒。若有不轨之人试图掌管大营,本将要你们血战到底,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必须给我死死地守住大营。”
“请将军放心,末将等人保证,人在大营在!只要蛮横军还有一人一卒,也绝不让任何人掌管大营。”
“王师,小子离开之后,农场大营的一切就都拜托给您了。从今日起,大营辕门紧闭,禁止任何人出入除了万岁之外,不受任何人号令!如果有事,可以去找护陵军聂氏兄弟帮忙。至于马永成、王永二人敬而远之。本将不相信任何阉党。”赵山河安排好众将之后,再一次来到王承裕面前叮嘱着。
“放心吧,你只管去宣府平息民变,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这一次民变蹊跷异常,能用雷霆手段解决就尽快解决,不要陷入泥潭之中无法自拔。”王承裕给赵山河出着主意。
“王师,一会本将军再写一道奏折,恳求万岁不要让任何人接手农场大营。”赵山河说完之后叹息一声,抬头仰望京城方向继续说道:“希望万岁能够看到我临行前的奏折吧。”
赵山河说完之后,俯身于桌案给皇帝朱厚照写下恳求朱厚照不要让任何人接手农场大营的奏折,命人快马呈报京城,而后带着二百护卫以及法家书生耿平与刘氏兄弟骑着战马冲出农场大营一路向北直奔宣府。
赵山河走后,农场大营从未关闭过的辕门紧紧关闭,营中也出现了巡逻的队伍……
赵山河带着卫队一路上马不停蹄向宣府狂奔。他的心中隐隐感觉到这一次的宣府民变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绝不仅仅是蒙古奸细煽动爆发的普通民变。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宣府,了解民变的真实情况。
赵山河从来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民变是大明阉党与蒙古贵族勾结,针对他展开的一次劫杀行动,是一次内外勾结针对他的必杀之局。这一次参与在其中的大明势力不仅有掌握着朝堂大权、只手遮天的阉党,而且还有北直隶权贵收买贿赂的宣府军官,更有霸占着大元朝中都草原的贵族。
赵山河的队伍跑的人困马乏,三百五十里的路程赵山河一口气跑了三百里,终于在距离宣府还有五十里的下花园停了下来。
赵山河对刘栓和范奎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埋锅做饭。”
众军士听了赵山河的话,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一路上的打马狂奔,众人虽说还能勉强坚持,但是胯下战马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这个跑下去,最多半个时辰就有战马得活活累死。
军士们扎营的时候,耿平来到赵山河的面前,开口问道:“将军,这一次宣府民变爆发的非常蹊跷,您准备怎么应对。”
“怎么应对?耿平,我对你说一个道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没有亲眼见到民变之前,不要往下结论,这样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主观错误。会影响你对事情真相的判断。你学习的是法家的道理,自然明白法家一切判断皆由实际获得的道理。”赵山河对耿平讲述着自己的内心的想法。
赵山河对耿平非常看重,耿平这样的人是满身正气绝不会向任何黑暗面妥协的人。这样的人不论在任何时候都是瑰宝,是可以感动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一直肩负着扛起整个民族脊梁的重任。
赵山河在这一点上自认为自己与耿平相比拍马难及,如果二人去为朝廷办同样的事情,赵山河自信他能够比耿平办得漂亮的多但是如果二人去为老百姓办同样的事情,耿平绝对能够在事情结束后获得百姓赠与的“耿青天”的称号。
同样,耿平这样的人也需要自己的保护,这样的人因为性子的问题往往在仕途上过刚易折,如果没有人保护,就算官声再怎么显赫也不过只能造福一小部分的百姓。
“将军,忠直受教了。与大人接触的时间越久,忠直越感到自己才疏学浅。”耿平听完赵山河的话后,恭恭敬敬对赵山河施礼。虽然赵山河没有把他当学生,但是在耿平的心中却已经将赵山河视为老师。
耿平离开了,赵山河一个人坐在地上仰头看着头上的天空。自从离开宣府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安静的看过头顶的天空,京城的浮躁与功利,让他忘记了享受一下这个时代的自由。直到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自己的内心对这种宁逸下的自由是那么的喜欢。
老天爷似乎也不愿意打扰抬头看天的赵山河,整整刮了一天狂暴的西北风此时也消失不见,墨色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一条天河挂在天边,牛郎与织女隔着天河遥想着对方……
赵山河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昌平县城中准备当他新娘的王玉嫣,原本两个人约好了除夕夜一起去寺庙请香许愿的,这一下所有的计划全都泡汤了。他一想到王玉嫣知道他离开农场大营前往宣府的消息之后高高崛起尽是不满的小嘴,满天挥舞无法躲避的粉拳,被无辜牵连而挨骂的丫鬟,心中就对王玉嫣充满了思念。
刘栓与范奎二人巡视完了营地,来到赵山河的身边低声呼唤着:“将军,夜已经深了,该歇息了。明天恐怕又要忙碌一天。”
赵山河从地上站了起来,用手拍打着屁股上的积雪,跟着刘栓范奎二人钻进了行军帐篷,很快鼾声响起。
第二天,赵山河早早起来,抓紧时间饱饱的吃了一顿早饭,而后带着卫队离开下花园,直奔宣府而去。
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赵山河远远地看到宣府巍城墙上飘荡这的大明旗帜,原本青褐色的城墙现在挂满了积雪,就像是一头冬眠中的凶兽。
宣府城下,刘栓打马向前来到护城河边,对着城头高声喊叫道:“楼上的军士听着,宣府安抚使大人靖远伯赵山河到了,快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接大人进城。”
很快宣府城门大开,吊桥缓缓放下,从城内出来一队人马,为首之人虎背狼腰却偏偏长了一张俊俏的脸庞。他来到赵山河马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说道:“宣府蔚县伍长江彬参见安抚使大人。”
赵山河听着来人自报家门的话语,脑海中轰的一声如同炸响了一声惊雷。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次来宣府竟然能遇见江彬!江彬在正德年间也是臭名昭著的一个人,自从刘瑾死后,就轮到了他为祸朝堂。无数忠良因为他而被迫害,更有无数家庭因为他而家破人亡,江彬是大明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佞臣之一。
………………………………
第162章 大凶之兆(求订阅,求月票)
赵山河注视着江彬,看的江彬一阵紧张,心中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奉旨而来的宣府安抚使为什么会对自己格外关注,而且这种关注让他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江彬心里怎么想的赵山河并不清楚,但是赵山河却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是想要将眼前的江彬收入麾下。江彬这个人在历史上属于一肚子坏水那种人,不但善于溜须拍马,而且更有一身超高的武力值,江彬能够成为朱厚照面前红人的原因是朱厚照猎虎的时候,猛虎发威,江彬勇斗猛虎。
且不论江彬与猛虎争斗的时候手中是否有武器,单凭着他有胆量与猛虎近身格斗,而且将猛虎斗败这一点,就可想而知这个人的武力值绝对是非同凡响。
赵山河自从来到这个时代,总是能够以更加宽阔的眼界衡量每一个人的优点。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阉党在内,主要原因是赵山河实在是没有接触过太监这类人,无法从博大精深的记忆之中借鉴到经验。
赵山河再一次来到宣府总兵大营,就在他刚刚踏入大营辕门的时候,一股突如其来的西北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形成一股旋风转着圈地卷起地面上的积雪,随后风雪将赵山河连人带马包裹在其中,而后升上高空会天空中肆虐的西北风汇合,呼啸着在总兵府大营上空肆虐着。
“咔嚓”
就在赵山河准备打马总兵府的时候,在他的头顶上空发出一声催响,赵山河抬头观看,总兵府辕门上竖立的大旗应声折断,从高空坠落于他的马前。
“将军!”刘栓与范奎二人呆立在原地,惊慌失措地对赵山河喊着。
自古以来,旗帜折断是兵家最为忌讳的事情,预示着此次出征主将必会折损。
总兵府的大旗不早不晚偏偏在赵山河进入辕门时折断,让所有跟随赵山河来到宣府的卫士都心中一颤,担忧的神色浮现在脸上。
赵山河看到此情此景,也是微微一怔。虽然他不相信迷信,但是他却知道这样事情一旦发生会对军心造成极大的影响,会让手下将士情绪变的悲观。尤其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进入辕门的时候,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宣府所有的军士都会得知这个消息,三军将士必然在心底萌生惧意、未战先怯。
军心不容动摇!
赵山河在头脑中寻找着挽回军心的办法,情急之下无发现脑中一片空白,面对现在的情况完全无计可施。
赵山河知道现在必须要做点什么,不论做什么都比不做要强上百倍。他从容不迫地翻身下马,弯腰捡起断掉的旗帜,笑呵呵地对周围的将士们说道:“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吉兆啊,大吉兆!”
众军士诧异的看着赵山河,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迎合。
赵山河笑呵呵的继续说道:“本将军这一次奉旨安抚宣府,平息民乱。老天爷都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在本将军进总兵大营的时候,显示天意,折断旧旗。这岂不是说日后宣府的总兵非我莫属?”
赵山河说完之后仰天长啸,笑声在总兵府内不断回荡着。
范奎赶紧翻身下马,开口对赵山河说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受到天意垂青,这一次必然能凯旋而归。”
刘栓赶紧也翻身下马,招呼着手下军士齐声说道:“恭贺将军,秉承天意入驻宣府。”
“诸位平身”赵山河笑容满面的平托双手,开口说道:“诸位都是跟随我从京城而来,求的就是个功名利禄,本将军飞黄腾达自然不会忘记诸位誓死追随之情。日后返回京城,本将军自然会论功行赏。走,随本将军去中军大帐。”
赵山河说完之后,翻身上马,带领着众人直奔总兵府中军帐。虽然身后卫兵依然内心忧心忡忡,但是大家表面上却都表现的非常兴奋,似乎都在尽量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将军说的话才是对的。”
赵山河来到中军大帐,当做所有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击鼓聚将之后,任命耿平为书记官,记录这一次的谈话内容,一边仔细询问了宣府民乱事情的所有细节,一边在心中思考着。
这一次的民变爆发的非常突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而且参与民变的人之中有多名武功高强之辈,榆林兵站的守军在第一时间发现民变之后就做出了反应,无奈不是暴民们的对手,只能退回兵站之中死守榆林兵站。就在宣府军士得到消息准备派兵增援的时候,三千蒙古骑兵突然兵临城下,死死地压迫着宣府守军,让局面顿时变得更加紧张。
“榆林兵站目前情况如何?”赵山河了解完了事情的经过,开始询问宣府副总兵苏俊羽。
苏俊羽,四十多岁的汉子,标准的军人形象,大手大脚站起来如同黑塔,做下去如同大钟。
“回安抚使,榆林兵站先后被暴民袭击数十次,暴民们似乎想要以榆林兵站为突破口,占领榆林兵站,而后引蒙古军队进入宣府。”苏俊羽回答着。
赵山河深知榆林此地的重要性,这个位置距离宣府二十里,背靠高山大仓盖,扼守这宣府东北方向的咽喉,一旦榆林兵站被攻克,蒙古骑兵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兵临宣府城下。
宣府位于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汇之处的燕山脚下,地形属于盆地地形,四周高山拱卫,是北京以西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而榆林兵站则是宣府东北方向的战略要冲,与西北方向的二台子遥相呼应,形成拱卫的两个犄角,与宣府一同组成防御蒙古南下的屏障。
榆林不容有失,榆林兵站必须救援,这起民变更本就是有预谋的暴动,宣府呈报北京的奏折完全没有如实讲述这里的实情,否则来的就不应该是赵山河和他的卫队,而应该是一个满编制的军队。
赵山河在询问完苏俊羽等人之后,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严密监视蒙古军队的动向。他自己则是召集军队,准备出宣府亲自带兵去解救榆林兵站的危难。
当赵山河走出中军大帐之后,立刻就感觉到所有士兵看向他的目光中那种无法掩饰的同情,看来军旗折断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
当这些人看到赵山河扫过他们的目光时,一个个赶紧低着头颅,有些人甚至将身子躲在同伴身后,生怕赵山河看到自己,带自己去榆林兵站送死。
军心已经彻底涣散!这些士兵已经断定赵山河这一次会命丧宣府,虽然宣府的士兵骁勇善战,战斗力很强,但是这些士兵没有人愿意去打一场必败的战争。
宣府的军士已经不能使用,赵山河临时改变自己心中原本的想法,干脆不带宣府军士,只带自己的二百卫队前往榆林兵站。
赵山河的马队离开了总兵府,经过镇朔楼一路向西北榆林兵站的方向而去。
在赵山河离开宣府之后,负责看守辕门的军官急匆匆离开岗位,时间不久一只信鸽出现在宣府总兵府上空,扑棱棱扇动着翅膀向京城的方向飞去。
。
………………………………
第163章 祸不单行(求订阅)
赵山河带着卫队风风火火赶往榆林兵站前去救援,宣府到榆林兵站不过二十里的路程,很快榆林兵站就出现在赵山河的视线之中。
远远望去,榆林兵站大门紧闭,兵站的岗哨位置上站立着身穿大明军服的士兵。兵站周围异常安静,白皑皑的雪地反射着天上的阳光,让人感觉到有些刺眼。
赵山河带着卫队来到兵站大门外,刘栓上前喊话:“哨兵听着,安抚使靖远伯率领卫队前来,速速打开大门。”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刘栓的大嗓门喊了三遍,站岗的哨兵依然一动不动,仿佛没有听到刘栓的叫喊声一般。
赵山河不愿继续等待,下令手下卫士上前叫门。
很快,两个卫士骑马来到兵站门前翻身下马,用力捶打着兵站的大门,口中大声喊叫着:“安抚使靖远伯驾到,还不快快出来迎接。”
这一次终于有了反应,大门内传出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大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数十个惊慌失措的军士,来到赵山河马前跪拜着:“榆林兵站牌官刘大庆摔兵站全体官兵恭迎安抚使大人。”
赵山河目光扫过众人的面庞,发现这些人一个个惊魂不定的样子,不时有军士偷偷打量着兵站周围的环境,仿佛在戒备着什么。
“起来吧,岗哨上的哨兵是怎么回事?为何本将军命人叫门,良久都没有反应?”找啥呢和向刘大庆问道。
“回安抚使大人,哨兵,他,他恐怕已经死去了!”刘大庆听到赵山河的话,结结巴巴的回答着,在回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变得涣散,脸上充满了恐惧,仿佛回忆起什么让人嫉妒恐惧的事情。
“嗯?怎么回事?”赵山河追问着。
刘大庆干咽了一口吐沫,喉咙蠕动了一下,将手放在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