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道无门-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宫玉环忙笑着解释道:“姐姐莫要多心,这不是因为帝后的寿诞快到了吗?我若再不抓紧彩排,恐到时候拿不出好的节目,住在尚仪部可要方便的多。”
“哦,这样啊。”南宫玉兰点了点头,她和帝君的脸色同时缓和了下来。
南宫玉兰眼珠一转,笑道:“也好,等你排舞排的差不多了,我去看你去。”
“好啊,我可是随时欢迎姐姐去。”南宫玉环应的爽快,帝君目光闪烁没再说什么话。
直至三更时分,帝君和南宫玉兰两人自去休息不提,南宫玉环这才缓缓的舒了口气,也自行回到屋里。第二日一早,这帝君的御辇又如那日一样,在门前等起,南宫玉环心内叹了口气,知道是避也避不开的,索性大大方方的走上前去。
帝君使了个眼色,高公公早走了过来,谄笑道:“帝君等你多时了,玉环姑娘请上轿。”
只见帝君御辇旁停了一辆绿呢轿辇,小巧精致,看上去很是不凡,却绝没有越制。
“这……”南宫玉环再也没有推脱的理由,只得将身子一纵飞身跃在轿辇上,帝君和高公公对望一眼,什么也没说。高公公手挥拂尘道了声“起驾”,一众黄门们抬着两人往前驶去。墨娥、绿翘、白苎、红绡等宫女在一旁紧紧跟着,桃娇倒是乖巧,领着杏媚等几人后红绡几人一步,也在一旁跟着。
帝君道:“接手司舞可还顺意。”
南宫玉环淡淡一笑道;“还好吧,慢慢都会理顺的。”
帝君点了点头道:“有什么需要你尽管提出来就是。”
“帝君日理万机,司舞部这点小事,我就不麻烦陛下了。”南宫玉环柔声说道。
帝君笑笑道:“我送你的几位宫女用的可还趁手?在司舞部帮的上忙吗?”
“都挺好的,我很满意。”南宫玉环赞道。
“满意就好。”帝君笑着将手伸过来捉住南宫玉环的玉腕道:“我对你们姊妹俩也甚为满意,兰妃贤良淑德,爱卿聪明明敏,若是都能陪着朕,可是南宫家的大功一件啊!”
南宫玉环想不着痕迹的将手从帝君的手里拔出来,但帝君这次握的很紧,南宫玉环试了几次,都没能从帝君手中摆脱,只得随它去了。脸上却还要无奈的挂出笑意,道:“我这不是都当上宫中的女官了吗,还不叫陪着陛下吗?”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帝君目光灼灼的看向南宫玉环。
南宫玉环知道再避也避不开了,心里叹口气,嘴里说道:“今日一早陛下就安排人抬我坐轿辇,我心里甚是喜欢,不如我唱首歌给陛下听吧?也给陛下解解闷。”
“哦,好啊,爱卿有此兴致,那是再好不过,我洗耳恭听就是。”帝君笑着握紧了南宫玉环的手。
南宫玉环清了清嗓子道:“这首歌是神州的乐府歌曲,名叫《陌上桑》。”说着曼声唱道: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一何苦?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南宫玉环歌声妙曼,声音如出谷黄鹂又如那夜莺鸣唱,婉转悠扬,煞是好听,其他众人听得都是如痴如醉,只有帝君听了神色一变,捉着南宫玉环的手,悄悄撤了回去。
一曲《陌上桑》唱完,南宫玉环从绿泥软轿上翻身而下,翩然如飞燕,轻轻巧巧的落在地上,脸上带着一抹浅笑道:“好了,陛下我们就此别过吧,尚仪局就要到了。”说完头也不回的潇洒离去。
帝君痴痴的望着南宫玉环远去的背影,嘴里念叨着:“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了吗?”
晨钟已敲响了最后一声,可众人都不敢去催帝君,全在一旁垂手站着,直到南宫玉环的身影再也看不见了,帝君这才回转头来,摇了摇头道:“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啊!”
高公公一旁道:“陛下是说这玉环姑娘跟苏妃相比吗?”
南华帝君点了点头道:“不错,一个是凌霄花,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一位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那帝君更爱那种花呢?”高公公笑问。
帝君哈哈大笑,指着高公公笑骂道:“你这老奴,岂不听闻坊间笑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邻、邻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吗?虽然只是个笑话,但此中的意思却是不假。南宫玉环浑不是宫中女子,一味的讨好朕,反倒将朕拒之门外,看去又不像做假,这便让朕越发的有兴趣了。”
见帝君是真的来了兴趣,高公公却不无担忧的道:“玉环姑娘刚才唱的那首歌中说罗敷有夫,就不知这南宫玉环是否也是许了人家的?”
帝君摇摇头道:“这事朕之前就派人调查过,南宫世家并没将她许人,因她的这修炼速度着实可观,短短一百多年,就已经修到了化神期,家族也不好逼她,怕她因此事记恨家族。”
………………………………
第九百节:庆善乐
“这便是了,玉环姑娘无论是出生还是自身的修为,都是一等一的,想来也只有陛下这么神武之人才能征服她。”高公公恭维道。
帝君捋了捋下颚髭须道:“这南宫玉环虽然一直未曾婚配,待字闺中,但据说这南宫玉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未来夫婿,两人很早就认识了,只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所以这么多年来南宫玉环还是守身如玉,并没有与此人圆房双修。”
“那……陛下可要早点下手,以免夜长梦多啊!”高公公提醒道。
帝君冷哼一声,霸气的道:“朕可不想用强,朕的女人必然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喜欢朕,爱朕才行。”
南宫玉环自然不知道两人的议论,不过就算知道,恐也不当回事,在她心中只认准了慕圣一人,正所谓一生一世一双人。昨日既与帝君和南宫玉兰都说通了要住在尚仪局,所以南宫玉环干脆一早就找到陈尚仪,将自己的要求说了。
陈尚仪听了二话不说,在尚仪局里给南宫玉环找了间雅致的房子,从头到尾一个字都没有问。
南宫玉环心道:“难怪这陈尚仪能坐到如此位置,这情商果然是高啊!”
房子有了南宫玉环也舒了口气,这下不用常回春华宫,可以光明正大的避开帝君了。而且住在此处,教起舞来也方便许多。不过目前让南宫玉环发愁的,不是如何在帝后的寿宴上将舞蹈跳好,而是如何让帝君厌恶凡人的态度能改变过来。
“希望这次寿宴能排好,帝君看在这份功劳上能听我的劝导。”南宫玉环心内暗道。
转瞬间南宫玉环就在司舞部待了有一周多的时间,这一日,南宫玉环忽听得司舞部外人声嘈杂,莺莺燕燕之声从院外传来,这莺莺燕燕之声,不比司舞部内舞姬们的声音,更显得声大气壮。
南宫玉环听了不由微微一笑,因为那里面说话声音,南宫玉环已经听出来了,正是蔷嫔她们。南宫玉环忙从司舞部内走了出去,果不其然,外面的正是南宫玉兰和蔷嫔、如嫔几人。
南宫玉环盈盈施了一礼道:“姐姐,怎么有空来看我了?”
南宫玉兰笑道:“你来司舞部也有阵子了,所以我们特来看看你教舞教的如何?”
南宫玉兰这边说完,那边蔷嫔就抢着说道:“是啊、是啊,我们听说你在这教舞,早就想来看了。要不是玉兰姐拦着,说你这舞还教的不纯熟,恐怕我们早就来了。”
南宫玉环淡淡一笑道:“姐姐说的没错,我现在也没怎么教纯熟,所以不看也罢。”
“啊,那怎么行呢?”蔷嫔嘴一噘不干了:“我们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就是来欣赏你教的舞的,怎么可以不给我们看呢!”
“就是、就是、玉环妹妹,你就让我们参观、参观嘛。”丽嫔也在一旁附和道。
“好吧、好吧,真是拗不过你们。”南宫玉环无奈的笑道。
南宫玉环将众人领进司舞部院内,红绡、桃娇等人忙安排各位妃子们坐在绣塌上,并奉上香茗。
南宫玉环拍了拍手高呼道:“姐妹们,集合了。”不一时,司舞部的众舞姬便集合到了一起。
南宫玉环道:“众位娘娘们要来看下咱们的表演,你们可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底下舞姬同声回道,虽然都是女子声音,但也整齐划一,如军中报数一般。
南宫玉环转而回头对各位妃嫔说道:“《圣寿乐》舞不敢在此时表演,我就让众位娘娘们看看《庆善乐》舞跳的如何吧?”
众人点了点头,南宫玉环侧身向一旁乐者说道:“有劳各位司乐了。”一旁司乐安排乐工就位,乐用玉磬一架,大方响一架,搊筝一具,卧箜篌一具,小箜篌一具,大琵琶一把,大五弦琵琶一把,小五弦琵琶一把,大笙一支,小笙一支,大筚篥一支,大箫一把,正铜拔一个,和铜拔一个,长笛一支,短笛一支,楷鼓一,连鼓一,鞉鼓一,桴鼓一,工歌二人。
一时间音乐俱起,丝竹弦管响成一片,司舞部内舞者六十四人,全都穿着紫色的宽袖裙襦,一头漆黑的长发挽成高高的朝仙髻,脚上着五色皮履,舞蹈舒缓安徐,配合着歌者的歌声,表达南华帝国文德和洽,天下安乐的盛况。
一曲舞毕,传来掌声一片,蔷嫔忍不住抢先说道:“玉环妹妹,你也太能干了吧,修为比我们每个人都高不说,琴棋书画还样样精通,这梳妆也会,跳舞也会,啧啧,还让我们怎么活啊!”
南宫玉环听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蔷嫔姐姐,你这也太抬举我了吧,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只不过平日里爱瞎折腾,这才学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罢了。”
蔷嫔咂舌道:“你这也叫杂七杂八吗?你这分明就是强闻博记啊!除了这舞蹈,还有什么舞蹈,赶快再给我们看看。”
“就是,就是,我说玉环妹妹,你这舞蹈吧,猛一看似乎也没有什么花样技巧,但仔细这么一看,还真让人看得目不转睛,不忍眨眼呢。”秦昭仪道。
其他几人也都眼巴巴的瞅向南宫玉环,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希望南宫玉环再让她们看看其他的舞蹈。
南宫玉环无奈道:“那我让她们再表演一曲吧,不过这是最后一曲了哦,我们司舞部还有许多舞要排呢。”
南宫玉兰笑道:“那是自然,这是最后一曲,谁要是再让你们表演,那就是跟我过不去。”
南宫玉环拍了拍手道:“姑娘们,那我们就再为几位娘娘们表演一曲吧。”
鼓乐奏响,歌者唱道:“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随着歌声响起,场内迅既又多了六十四名舞姬,成为一百二十八名的舞蹈阵势。
………………………………
第九百零一节:分田地
唐代音乐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恢宏壮观,小曲轻快活泼。大曲中有一部分又称为法曲,其起源与宗教有关,所以往往掺杂了道教的音乐在内。
《秦王破阵乐》(也称《七德》)为太宗所造,属武舞。吕才、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词。
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而舞,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此曲
“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庆善乐》(也称《九功》)同为太宗所造也,属文舞。
此曲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戴假髻穿皮靴。
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霓裳羽衣》则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曲子。
白居易有诗云: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羽衣舞。”据说在开元年间一个中秋十五的夜晚,道士叶法善邀玄宗同游月宫,聆听了仙乐《紫云曲》,玄宗通晓音律,暗中记了下来,回来后亲自谱曲并教梨园乐伎弹奏。
这就是绝美的《霓裳羽衣曲》的来历。乐中多丝竹之音,宛转清雅;舞者身穿翠孔雀上衣与艳似彩虹的裙子,如仙女般出尘飘逸,正像道家的羽化飞升。
隋代出现的集中外乐舞的
“九部乐”,唐代时增为十部,足见歌舞之盛。在民间艺术的浸染下歌舞向戏剧又靠拢了一步。
这时有所谓大面,又称代面,即戴着面具演出的戏。著名剧目是《兰陵王入阵曲》。
据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勇冠三军,但容貌俊美。他觉得不足以威慑敌人,便戴上木刻面具上阵。
此戏曾传至日本。此外,《兰陵王》、《拨头》、《踏摇娘》这三个唐代有名的歌舞戏,都各有简短却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有冲突。
情节的发展,走向规定的结局。
《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
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此曲亦流传国外。秦王破阵乐:秦王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秦王是他的封号)。
此曲是唐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
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李世民显然很喜欢这支军歌,公元633年,李世民亲自设计《秦王破阵乐舞图》,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着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
太宗叫吕才按图教授给一百二十八位乐工,经常穿甲持戟练习。此曲即为这场乐舞的主题曲。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
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此谱在国内已无遗存,但在日本保存有五弦琵琶谱、琵琶谱、筝谱、筚篥谱、笛谱等多种,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进行解译,并将唐凯乐歌辞与乐曲组合成歌曲,在1983年举行的
“华夏之声·古谱寻声音乐会”作首次演出�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法曲。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创作。
它的内容描写了唐玄宗想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所以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见到当时宫廷里表演此曲时,舞者
“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
其舞姿也是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抑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烟蛾�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看来其意境与月宫的神话是吻合的。
《霓裳羽衣曲》乐谱早已散失,只有个别片断还保存在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里。
据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记载,全曲共分三十六徧(段),由散序(六徧)、中序(十八徧)、曲破(十二徧)三部分组成。
散序的六徧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萧、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所谓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它可能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但中间可能还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
它有歌有舞,也有器乐伴奏,所谓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曲破又名舞遍,以舞为主,可能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
开始时,有散板的引起,称为
“入破”。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诗称:“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可见其曲调是相当抒清的,不过很快就转入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快板部分。这一部分在转入快板前可能有一个由散板入快板的过渡段
“虚催”,中间也可能还有由快转更快的几次变化。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白居易自注云:“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霓裳羽农曲》由于曲情的要求结尾处没有像别的大曲那样采用极快的
“煞衮”作结。此曲的伴奏乐队,除了前面提到的磬、萧、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筚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
而唐文宗在宫廷里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萧、跋膝管、笙、芋各一件。
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这一点可能与它追求文雅的效果有关。
此曲的音乐,据《碧鸡漫志》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的记载,其
“散序”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回宫之后依据他对女儿山的神奇想象写成的。
这一部分白居易认为相当精彩,所以他在《重题别东楼之一》诗中说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歌与破则是在凉州进天竺的《婆罗门》曲以后,吸收它的曲调续写而成的。
所以在《霓裳羽衣曲》中,既有本国的创作曲调,又有外来音乐的改编曲调。
而外来音乐则取自印度的佛曲,用它来表现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由此可见,《霓裳羽衣曲》对于外来音乐的吸取,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新奇的感觉,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那种神幻莫测的境界,在艺术上是有独创性的。
《霓裳羽衣曲》的例子,说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唐代著名的法曲: “霓裳羽衣曲“是和“水调“、“凉州“、“录要(绿腰)“、等大曲齐名的古代音乐巨著,可惜至今它们都已失传了。但幸运的是,著名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平身酷爱此曲,留下了“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这样的不朽诗作。全诗洋洋洒洒695字,聚描述、想象、抒情、恳谈于一炉,非白氏之笔力不可为。与此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有关霓裳曲的第一手资料,俾使我们后学之辈得以作管豹之窥。
早在50年代,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者杨荫浏先生就专门就此诗探讨过霓裳曲,现在再由象我这样的浅学之辈来说它,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但我想到或许大家手中没有杨文(我自己就在60年代丢失了这篇文章),加上本人也愿意以愚笨之才,去琢磨千虑一得之见,这才写了下面的文字,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可能各位都熟悉这首诗,但也许有人不熟,所以先把此诗引在下边。我用的是“全唐诗“版,要特别说明的是,原文连续而不加标点,为了适合在电脑的屏幕上介绍和探讨,我已经把整首诗一字不缺地分成许多段落来介绍,是原文就加上引号和分段号,没有引号的是我的话;括号里的文字是原诗里就有的、印成小字的原注,它们也是特别重要的内容。段落分得不一定很妥当,只是为了便于讲述而已。
“霓裳羽衣(一有舞字)歌和微之 “ … 这是诗题,微之即他的好友元稹。
1)“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一作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头四句开宗明旨,说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自己在皇宫里听到和看到过《霓裳羽衣舞》。所以下边诗中所讲的内容,既不是听人讲述,又不是抄录书本。并且,他本人在千歌百舞中,最喜爱的就是《霓裳舞》。
2)“舞时寒食春风天,玉勾拦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一作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歌舞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