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鼎宋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岱这才知道为什么那店家不让伙计说,恐怕是怕遭了这高氏父子的毒手。众人当闲话说过也就算了,都继续赶路。

    五代一直到两宋,地方设州,大约就是和现在市一个级别的地域名称。而有的州地处关卡要塞就会驻军守卫,这个州就会改名叫做某某军,这里的军就是和州齐平的地域名词了。宋太祖赵匡胤号称“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里面的军和州就是指此。

    李岱等三人过延州再南面就是保大军节度使的驻地,之后又路过了三两个州,都是处于秦直道的左右。一路平坦也还算平安,几个人不着急赶路,慢慢走着不多日已经进入京兆府永兴军地界,距离长安城已经不远。

    这一日几个人在放马缓缓而行,抬起头看时,见前面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几道山梁把中间的主峰高高拱起,走进其间,见那山间岚浮翠涌,奇石参差,各种鸟在林间啁啾,还有两只鹰在峰顶盘旋翱翔。四周树木高大蔽天,又有流泉飞布,让人暑气顿消。几个人不由得一起喝一声彩,这山好俊!

    李岱见众山环绕,衬托得中间一座主峰孤耸回绕,更显挺拔不凡,正巧路上一个柴夫远远行了过来,连忙跳下马来上前询问。那挑夫见他年纪甚轻,但是身材高大挺拔举止从容,还牵着一匹骏马,当下也不敢怠慢,放下肩上挑的柴火,听了李岱的询问回答道:“好叫官人得知,这里叫做九嵕山,因为那山梁有九条,都绕到这最高的山峰处故此得名。咱们站的地方是属于昭陵的地界。这昭陵是大唐一个皇帝的墓,方圆十六里之内,均是这昭陵所属。”

    原来这里就是昭陵!丁四郎和周平原还有点懵懂,李岱却是知道的。所谓“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这昭陵里面葬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长孙皇后。李岱一解说,丁四郎和周平原自然也希望能够去瞻仰一番这位名垂古今的千古一帝,当下三人一同牵马往九嵕山主峰而来。

    走不多时三人就见山势向上,又有沿着山势修建了的石头栈道,几人顺着石架栈道向上约几百步,便到了一座门楼,抬头见上书几个大字叫做“元宫门”,顺着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进了元宫门,昭陵主陵便在这里了。以这里为中轴向下看去,一百九十余座陪葬墓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除了皇亲贵戚,唐初名臣魏徵、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房玄龄、尉迟恭等人的陪葬墓也都在这里。

    几人走上前去,见一石碑,上面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唐太宗谥号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墓碑上面的这段碑文据说是李世民亲笔所书,文字间的帝王胸襟气度让人赞叹。
………………………………

第十三章 直道

    一夜无话,第二日三人又启程往南而来,这回道路就好走很多,一条宽阔的大路笔直宽敞,虽然偶尔有一些破损的路面,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很通畅。李岱不由得感叹道:“这高节帅虽然做事狠辣但是这民生还是做了一些的,至少这路修得好啊。”

    旁边同行的府州军信使那个年轻的叫做周平原,和狗子一样年纪,性子也和狗子差不多,爱笑爱闹性子跳脱,这时候在马上扑哧一笑说道:“东岳大哥,这不是高节帅修的路,这是皇上路,当地人又把它叫做圣人条。”

    皇上路!李岱前世旅游在西安的时候听人提过,所谓的皇上路其实就是秦直道!那是当年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修筑的交通要道。李岱仔细看这路,狭窄处约五六丈宽,宽处足有二十来丈宽,路面被反复碾压的细密严实,这么多车走马踩却并没有什么坑洼,大路平直宽阔,直抵天际。想想几千年前始皇帝修建出如此雄伟的工程实在令人赞叹。司马迁曾经走过秦直道,大为震撼并且在史记中写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又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其实在李岱看来,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固然骄奢,但是修筑长城和秦直道绝对是英明神武的决定,当年蒙恬靠着这个快捷的交通要道解决了后勤问题,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并且用长城把异族阻挡在长城之外。这直接把当时汉民族的活动空间向北拓展了几百公里,不但大大增强了汉民族的容错能力,还增加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的难度,降低了中原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成本。之后上千年里哪怕之后中原大地再混乱,政府再软弱,靠着长城还是挡住了北方草原上如同野草般的蛮族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这也是世界上那么多文明为什么到最后只有中华文明能传承几千年不绝于缕的原因之一。

    看到李岱发愣,周平原又笑道:“东岳大哥,咱们这次南下走的是东线,在西线还有一条路,和这路是连着的,经过夏州城往北还有好长,北边路损坏的比南边厉害一些,不过也还宽敞好走。不知道是谁修了,忒宽敞!”这些军士都尊称李岱的字,称他为“东岳大哥”,这是因为李岱在府州和麟州军中征战半载,武艺出众,在众军士中间威望渐立之故。

    李岱点点头道:“说起皇上路我就知道了,这是秦朝始皇帝修建的大路,叫做秦直道。”

    这下子周平原和另一个年长老成的丁四郎都有兴趣起来,凑过来道:“东岳给解说解说,怎么是始皇帝老子修的?那怕不上千年了!”

    李岱点头道:“有一千多年了,司马迁写史记有记载的。说这大路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把匈奴击退八百里,修建了这秦直道和长城。”

    周平原听了点头道:“这秦始皇还真是厉害,不过现在燕云十六州丢了,长城也就排不上用场了!”

    李岱叹道:“先人遗泽承惠至今,汉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走的就是这路,大唐击突厥建三受降城,设立安北都护府走的还是这路!我汉唐烈烈武功仿佛还在今日!”

    周平原和丁四郎都听得心驰神往,半晌丁四郎叹道“可惜我们后辈子孙不肖,天天被契丹狗子欺负。”

    李岱笑道:“男儿要有志气,当年中原纷乱,汉高祖有白登之围,唐太宗有渭水之盟,但是只要励精图治不出几十年,咱们中原儿郎都能打回来!秦汉北击匈奴隋唐北击突厥都从此道北上!”

    周平原和丁四郎都精神一振,同声应道:“东岳大哥说的是!”

    其实这秦直道从秦汉一直到明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秦直道出漠北的一段,在草原上绵延几百里直达阴山脚下,在当时可以说是汉民族把防御线直接修到了漠北民族的家门口。汉匈奴两次试图进犯关中,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入萧关抵雍县和甘泉,就是顾忌这条秦直道。匈奴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唐朝时期的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控制中的阴山防线也是这个秦直道联络南北。和平时期这条大路商业也非常繁茂,是后来关中棉花向北运输的必经之路。每当运花季节,梁上路旁的灌木枝上,粘花带絮,一路皆白。可以说后世中国版图能掩有漠北,多赖此道。

    几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李岱说起昨晚那店家小二欲言又止,周平原接话道:“东岳大哥这事情在西北都传遍了,你却不知?”

    李岱好奇追问,那周平原又接着道:“这事就是去年冬天的事情,说来话长了。那高允权抢了周密的节度使之位,周密的这个位子却是钻空从刘景岩手里得到的。那刘景岩就是延州人,军头出身,当节度使却刮的一手好地皮,后来又去的别的地方当官。快八十岁时候当官当到太子太师的高位,后致仕去了华州养老。正赶上契丹攻打汴梁城,一路乱的很,于是这老头就回老家延州来养老。他想的是他孙女婿高允权当了延州的彰武军节度使,而且他和党项的关系也好,家宅奢豪田地广阔,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结果谁想到这家产却被他那个孙女婿惦记上了,这位高允权节帅也是狠茬子,就在去年冬天,污蔑说这个刘老头要造反,直接派兵把他老丈人全家满门诛尽,夺了刘家的亿万家宅田产。最狠的就是高允权的好儿子高绍基,亲手到他老娘的娘家家宅里从头杀到尾,实在的威风杀气啊!嘿嘿嘿。”

    李岱听罢愣了半晌,摇头道:“这高绍基真是狼崽子了,不知道他爹高允权见自己有这么个和他性子一模一样的儿子睡觉睡的踏实不。”

    周平原道:“都是这个球(被迫错别字)样,他还到处诏告说这是剿灭叛臣,大义灭亲。”

    丁四郎冷冷地道:“他有千只手,掩不住万人口,这事情现在西北都传遍了,都说他父子两个都是中山狼。”

    李岱这才知道为什么那店家不让伙计说,恐怕是怕遭了这高氏父子的毒手。众人当闲话说过也就算了,都继续赶路。

    五代一直到两宋,地方设州,大约就是和现在市一个级别的地域名称。而有的州地处关卡要塞就会驻军守卫,这个州就会改名叫做某某军,这里的军就是和州齐平的地域名词了。宋太祖赵匡胤号称“一条杆棒打下四百军州都姓赵”里面的军和州就是指此。

    李岱等三人过延州再南面就是保大军节度使的驻地,之后又路过了三两个州,都是处于秦直道的左右。一路平坦也还算平安,几个人不着急赶路,慢慢走着不多日已经进入京兆府永兴军地界,距离长安城已经不远。

    这一日几个人在放马缓缓而行,抬起头看时,见前面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几道山梁把中间的主峰高高拱起,走进其间,见那山间岚浮翠涌,奇石参差,各种鸟在林间啁啾,还有两只鹰在峰顶盘旋翱翔。四周树木高大蔽天,又有流泉飞布,让人暑气顿消。几个人不由得一起喝一声彩,这山好俊!

    李岱见众山环绕,衬托得中间一座主峰孤耸回绕,更显挺拔不凡,正巧路上一个柴夫远远行了过来,连忙跳下马来上前询问。那挑夫见他年纪甚轻,但是身材高大挺拔举止从容,还牵着一匹骏马,当下也不敢怠慢,放下肩上挑的柴火,听了李岱的询问回答道:“好叫官人得知,这里叫做九嵕山,因为那山梁有九条,都绕到这最高的山峰处故此得名。咱们站的地方是属于昭陵的地界。这昭陵是大唐一个皇帝的墓,方圆十六里之内,均是这昭陵所属。”

    原来这里就是昭陵!丁四郎和周平原还有点懵懂,李岱却是知道的。所谓“圣文周达曰昭,昭德有功曰昭”这昭陵里面葬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长孙皇后。李岱一解说,丁四郎和周平原自然也希望能够去瞻仰一番这位名垂古今的千古一帝,当下三人一同牵马往九嵕山主峰而来。

    走不多时三人就见山势向上,又有沿着山势修建了的石头栈道,几人顺着石架栈道向上约几百步,便到了一座门楼,抬头见上书几个大字叫做“元宫门”,顺着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进了元宫门,昭陵主陵便在这里了。以这里为中轴向下看去,一百九十余座陪葬墓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除了皇亲贵戚,唐初名臣魏徵、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房玄龄、尉迟恭等人的陪葬墓也都在这里。

    几人走上前去,见一石碑,上面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唐太宗谥号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墓碑上面的这段碑文据说是李世民亲笔所书,文字间的帝王胸襟气度让人赞叹。
………………………………

第十四章 潼关

    李岱等人略做凭吊,向下走来,见那数不清的陪葬墓穴,形状各异,有覆斗形状的还有的像山丘,最多的是个圆锥体,还有一些不起封土只有墓碑。那像山丘的基本都是武将,这是仿照西汉时候为旌表霍去病、卫青对匈奴作战的战功而为他们营墓为冢象祁连山和庐山的故事而造,李岱等人也不识得那些骈拼四六的文字,只是能辨认出比如李靖、李世勣、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之类的名讳。李靖、李世勣的大名李岱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两个叫做阿史那的将军他就不是很了解了。

    其实阿史那为突厥可汗皇族的姓氏,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社尔都是突厥皇族,归顺大唐之后阿史那思摩被赐姓李叫做李思摩,被封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为大唐镇守北庭。而阿史那社尔娶了唐太宗的妹妹衡阳长公主,为唐太宗平定龟兹拓地万里,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官至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毕国公大唐西路大总管,掌管整个西域数十万雄兵。李岱等人也不清楚,只是捡着熟悉的到处看看。

    这时周平原招呼李岱道:“东岳大哥你来看看,这个墓碑很奇怪啊。”

    李岱循声过去,见一块平平整整的石碑,半人多高,后面的坟茔高约丈八,奇怪的是碑上所有的铭文字迹都被磨得看不清楚,整个石碑只有下面的一行字还能勉强辨认。李岱凑近观看,见上面写着:“大唐故相州都督赠司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左光禄大夫郑国文贞公魏府君讳徵。”

    李岱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便是魏征墓了!当年唐太宗的太子谋反,魏征推荐的两位宰相之才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扯其中,所以李世民曾经一怒之下推倒了这位名臣的墓碑,但是终究还是又把墓碑立了回来。李岱曾读史书,读到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奏对总是很感叹。其实魏征的脾气言语哪怕放到现代,一般领导也接受不了,而唐太宗却能长期委以重权,对其充分信任,这胸襟确实少见。千里马需要它的伯乐,名臣也同样需要他的圣主才能绽放光芒。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曾经作为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也是全球著名的都城让世人景仰顶礼膜拜,它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生活。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年以及公元年到公元年的两段时间里长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可以说那时候的长安就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黄巢进长安,经历了五代的战火之后,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盛世大唐的那个长安城了,城外当初天子射猎阅兵的上林苑如今只剩下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漫漫黄土。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那个有着巨丽之美的上林苑,此时几乎见不到任何痕迹。

    进得城来,除了里坊的建筑格局没有变,其他的繁华完全消失掉了,出处破败,中心处的朱雀大街几乎没什么行人,曾经繁华的长安西市如今人烟稀少,几乎没什么商贾。曾经四方来朝的大明宫已经只剩下青石铺就的斑驳宫墙和一片残垣断瓦,无数鸟雀栖息其间,鸹噪盘旋在这片废墟之上更添几分凄凉。

    此时长安只是作为一个军事要塞而存在了,整个城市的人口不超过五千户,驻军也不过寥寥千人。相邻的万年县居民更是只有几百个人。李岱等人实在没什么兴致再游览这做几乎已经死去的城市,匆匆住了一夜第二天继续上路往东。

    古称关中为“四塞之国”,以前李岱还没有贴切的感受,这回亲身走过一遍才能清晰的感受到这里为什么自古有陆海之称。放眼望去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渭水河水系密布其间,曾经的八水绕长安就是指的这些渭水的支流。古人利用这些河流修建的郑国渠能够灌溉良田数百万亩,号称亩产数石之多。当年关中百姓多赖于此。可惜五代战乱频仍,现在郑国渠已经彻底荒废掉了,李岱出城一路走来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些类似石坝的遗迹。也许正是因为失去了这些水利系统的灌溉,关中才会生民调拨失去天下重心的地位吧!

    经过这一路的勘察,李岱对关中的地理有了深刻地了解。整个关中平原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树叶形状。渭水河的无数水系如同叶脉,哺育着整个八百里秦川的土地;南面挺拔巍峨的秦岭,仅仅几条通道可以联通巴蜀;北面是李岱刚刚走过的沟壑纵横几百里的陕北高原,那崎岖难行的山路基本隔断了外敌在北面大规模入侵的可能;西面峰蛮起伏的陇山也就是现在的六盘山,向西北斜插,同陕北高原和贺兰山脉收束成一个狭窄的通道,就像树叶的叶柄,一座萧关就屹立在那里,隔断了西北敌人进入的可能。秦岭、华山、中条山和黄河由南北方向越收越窄,最后就形成关中平原这片树叶细细的叶尖,而潼关就修建在这叶尖上面。

    唐太宗诗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溃Щ吃吨荆饽喔鹤城椤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说的就是潼关的景色。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年)始设潼关,古称为桃林塞,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大业七年,南移数里关城,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天授二年()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李岱等人行了几日,终于到了潼关,这潼关关城高大,对面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在黄河的南面,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宽有三四里,高二百余丈,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原上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叫做黄巷坂。这条通路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丈余,当地人称此处为“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

    远远望着滔滔黄河水,李岱不由得想起上一世一本小说中关于风陵渡的故事,两世为人心中感慨,不由得高声朗诵起那张养浩所做的名篇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感叹间,旁边有人大声喝彩道:“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俚曲虽然简陋意境倒好,不知这位先生从哪里听得?”
………………………………

第十五章 申晖

    李岱等人循声看来,却是一个文士打扮三十多岁的瘦子,蜡黄色的刀条脸,两腮无肉颧骨高耸,两条稀疏的耷拉眉在眉心簇成一个深深的“川”字。这人其貌不扬却留着一副好胡须,油黑的胡须垂到胸前,此时正手抚胡须神态自若地看着众人。

    李岱见了一笑,上去一抱拳道:“我等从关西而来,见这潼关雄壮,不由得记起一位游历的士人所做的句子,便吟诵出来,不想打搅先生了。”

    那人道:“这却是我唐突了,我听这词句虽不工整,意境却极高,此前从未听过,比我等腐儒吟的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