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方神探九录-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如果那夫妻俩真的有什么不舒服,以后自然会回来找您的,我看得出来,他们对您一直都非常信任,即便这次暂时的失误,也没有改变他们对您的看法,否则我最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不会依然以礼相待了。但是现在,他们的身体确实好好的,就算您去找到了他们,可能他们应该也不会再来做检查了,毕竟这两个人已经查了很长时间,身心俱疲。”萧萍继续分析道。
白宜元终于被说动,他同时也在反躬自省,最近的自己的确太过感性化,这都和过去几十年的那个自己都不像了。还是萧萍说的有道理,人的命运也许早就是注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强行改变,若是真有不幸,光靠他执意去改变,也很难成功。
只是对萧萍,白宜元此时可谓算是刮目相看,这个女孩子跟随自己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平时话一直就不多,在外人面前更是不主动开口,没料到今天居然侃侃而谈、还能有这样的见识,这些看法和逻辑,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领略到的,这是需要长时间积淀的知识跟能力。看样子,的确是人不可貌相,想向闻那样的纨绔模样,医术却是顶尖,而萧萍这么看似外表柔弱、性格内向的的女孩子,心里甚为明镜透亮,反倒该他这个老家伙该学习的了。
………………………………
第二十一章 病痛隐患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个月,从医院离开后,陈倩和郑军当天就决定离开这个城市,回到自己的老家。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身上的钱已然花完,身体一会好一会差,在医院里来回折腾,搞到最后连自己都搞不清有病没病,完全被弄晕了。
这段离奇的遭遇,夫妻俩谁也没说,只是说想回来陪伴老人和孩子。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这样的理由显然非常充分,而他们的残疾儿子郑炳伟也有人照应了,一大家子人得到了难得的平静和安稳的时光。
陈倩在老家所在的镇上一个小作坊里缝补衣服,早出晚归,贴补家用,尽管挣得远不如城里,但消费低了,也不用付房租,所以结余的钱也差不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能每天见到家人,心情还是很不错的。郑军则是留在下乡,帮老人们种田,他之前的脑袋受创,但身体并没有大的问题,体力起码比老人要好不少,这添加了一个劳动力,也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转眼到了秋收的季节,乡下人倍加忙碌,都顾着自家的粮食,能有个好的收成。郑军自然不例外,每天都很早出门,去田里收割,这儿的机械化还不是特别普遍,很多地方依然需要劳动力。这一天,郑军又起了个大早,可起来后就觉得肚子有点痛,他以为是着凉了,而且之前一段时间也隐隐作痛,便没有当回事,喝了杯热水便去到地里,而妻子陈倩也和往常一样,早早赶车到了镇上做活。
郑军在田里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腹部痛得愈加厉害,让他不停流汗,甚至手都有点发抖。这下,郑军有些紧张了,便停了下来,想到田埂上休息一会,可刚走了几步,脑袋就开始发沉,突如其来地头晕目眩,眼前的小麦不停抖动、景象也开始发黑。郑军想撑住,但身体却完全不听使唤,随即他就感知不到四肢的存在,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接着直接晕了过去。
妻子陈倩今天下工早了些,想到丈夫在田里劳作很辛苦,特意买了点骨头,赶回家里炖了锅汤。儿子郑炳伟想先吃,她都没让,说是一定得等郑军回来,一家人一起享用。可等了很长时间,天都快黑了,也没有瞧见丈夫的踪迹,按理说,在天黑前,下田的人都该回来的。
陈倩有些不放心,她今天特意早回,也是由于在缝补衣服的时候,连续戳破了两次手指,她觉得今儿很背,干脆就走了。现在的她,愈发觉得心里发慌,便将儿子交给了父母,独自去自家的田里寻找。
但是,天色已然发黑,田里小麦长得很高,远远望去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瞧不见多远。陈倩站在田埂上,用力呼喊丈夫的名字,可却无人回应。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时涌上了心头,她连忙跑回村子里,找来了附近的村民,央求大家一块去寻找丈夫,匆忙间连话都没说清楚。讲了半天,村民才了解到情况,二话不说,数十名青壮年便打着手电筒,陪着陈倩一块,去到他们家的田家,分散查找郑军的下落。
在月光下,陈倩艰难地迈着步子,她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脸上已经流满了眼泪。这是对于丈夫的担心,更是想到了之前白宜元的预测,说他们身体有病,所有不详的感觉都来了,她很害怕,就好像回到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那个夜晚,在电话里声嘶力竭地像接线员马妮求救时一样。
“来人啊,在这里!”
终于,一名老乡发现了郑军,立刻喊出声,大家伙也马上围了过去。
“老郑,你怎么了?你快醒醒啊!”陈倩看着晕倒在地的郑军,声泪俱下地喊着。
她甚至不敢去碰下丈夫,生怕触摸到冰冷的躯体,和已经停止呼吸的胸膛。
还是那位老乡,主动下去,招呼另外几个人,将昏迷不醒的郑军暂时抬到了田埂上。摸了摸身子,还好,有呼吸也有脉搏,是活着的,陈倩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她方才敢去抱住丈夫,拼命叫喊,按压人中,几分钟后,郑军从昏睡中艰难地醒来了。
陈倩可谓是悲喜交加,连忙问道,“老郑,你可吓坏我们了,你这是怎么了呀?”
郑军的眼睛在手电的照耀下,觉得有些刺眼,只能眯起来,勉强可以看见妻子的样子,他无力地回道,“不知道啊,就是头晕眼发黑,然后就晕了,放心,现在感觉好多了,已经不怎么晕了。”这时他还不忘记安慰下焦急万分的妻子。
“别多说了,先把人弄回去,躺这么久肯定给冻坏了。”
黑暗中不知道谁说了这么一声,大家伙便将郑军给扶了起来,他腿脚有些不利索,可还能走得起来,便在搀扶下,回到了家中。
说也奇怪,回家喝了两碗妻子精心准备的骨头汤,郑军便又觉得身体没问题,哪里都不疼也不晕,就跟没事人似的了。
但陈倩却依然很不放心,“老郑,咱们明天还是去城里瞧瞧吧,你这突然晕倒,实在太吓人了。”
然而,郑军当即拒绝,“不去不去,你难道忘了,之前怎么花了多少钱和时间,结果什么也没瞧出来?现在我都没事了,就别去花那个冤枉钱在,再说咱们现在也没钱再去医院了。”
这话的确有理,可陈倩就是很担心,从发现郑军不见开始,白宜元的话就一直回想在她的耳边。陈倩担心丈夫真的得了什么重病,只是之前还没有发觉出来,又或者依然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后遗症,这个是有诊断的,郑军的记忆功能受到了不小的损害。
在郑军的坚持下,陈倩只好将隐忧藏在了心里,此时从他们去年冬天一氧化碳中毒,到这年秋天,已经快有一年时间了。自从郑军晕倒在田里后,他时不时地就觉得头晕,可又坚持下地劳作,坚持忙完了秋收,才告诉妻子,自己不仅头晕,胃也常常痛,是得好好休息休息了。
………………………………
第二十二章 肿瘤出现(春节加更)
向闻和往常一样在看门诊,今天下午是他的班,来之前他刚刚完成了一台难度不小的肿瘤摘除术,尽管用了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很是疲惫,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但他并的心情却很好,成功手术的成就感,是这位年轻医生最喜欢拥有的事情。
所以在接诊过程中,向闻也算是难得地对患者客气了许多,以前都是以比较不在乎的口气,面对那些求医者,为此还经常被投诉,但念在他医术高超、不可或缺的份上,肿瘤科只是偶尔对其内部警告,这也让向闻更加有恃无恐。不过,态度差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只要能治病救人,医院就没有理由找他的麻烦,病人再不高兴,把病能看好自然也就罢了。
门诊的时间总是很快,患者一个接一个,转眼间就到了下班的时间,向闻伸了个懒腰,将白大褂拖下,擦了擦忙碌中滴落的汗水,打算收工回家。这下,他总算感觉到肚子饿了,想着师母朱慧必然做了美味佳肴在家,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向闻父母早亡,一直都是师母照顾自己的。
可就在这时,从外面直接闯入了两个人,向闻抬头一看,来人都认识,白宜元带着陈倩急匆匆地走到了门诊办公室里,连门都没敲一下,这让向闻很是不满,同时,敏锐的他也顿时起了疑心,这都过去好久了,怎么陈倩又跑来找白宜元?
白宜元二话没说,甚至连招呼都没打,就直接将一张单子,搁到了向闻的桌前。不等向闻开口询问,白宜元就用眼神示意他,先看那张单子再说话。
向闻只好照办,那是一张血检报告,但并非是血常规,而是肿瘤标识物,上面的名字写的是郑军,而下面的数据,居然有大量的箭头出现。要知道,一般的数值如果在正常范围内,都会直接标注出来,但不会有任何说明,只有超出范围,或是高了、或是低了才会用箭头标注,提醒医生和病人注意。向闻看见,血检单上几乎一般的数值,都在后面标注了箭头,他细细看下去,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项目AFP,竟然超标了二十倍之多!
AFP俗名甲胎蛋白,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正常人身体内比较罕见,只有在婴儿期才会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甲胎蛋白数量会急剧下降,有时候会降到零,这都是正常的。只有部分人群,在成人后还会存有微量的AFP,可郑军体内的数值竟然高到这般地步,只有一种病症,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他瞬间就惊呆了,郑军和陈倩的事情,尽管过去了一个季度,但对他们还是很多印象的。当时,在医院的检查,郑军的身体基本正常,怎么过了这么点时间,就严重成这样的程度了?
向闻疑惑地望着白宜元,白宜元心里有气,但此时很冷静,又将郑军的病例本递了过去,那是普内科医生对郑军的问诊记录。向闻迅速接去,翻开到最后一页,上面清楚地记录着,郑军经常出现头晕、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的情况,更关键的是还有黄疸的状况。
向闻看完以后,缓缓抬起头,露出难以置信又有些歉疚的眼神,问道,“白医生,他真的得了肝癌?”
白宜元依然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冷冷回应,“确诊是你们肿瘤科的事情,我没有这个权利。”
陈倩惊讶地望着他们,听见了彼此的对话,紧张地问道,“怎么,我丈夫他,他真的得了癌症?”
门诊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向闻不予置评,埋头写字,开具检查单和住院手续,他已经觉得很不妙了。来这里的人,得病自然正常,患癌症也比比皆是,但郑军不同,这可是被自己在几个月前刚刚以没病为理由、“撵”出去的病人,时隔这么点时间,居然病得如此严重,向闻知道自己怕是闯祸了。
他给郑军开了腹部彩超检查单和肝区穿刺检测,并且特意打了招呼,让已经有些口齿不清的郑军,获得了优先检查的机会,还拜托检查的医生,以最快的速度出结果。
陈倩如今已经非常慌乱,拿着那些单子,手都发抖,白宜元不放心,便让萧萍过来,全程陪伴在她的身边,并且也亲自去彩超室和穿刺中心帮忙,安排郑军立刻进行各项检查。
原来,就在秋收后不久,郑军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不仅肚子疼得厉害,就连走路都很困难,摇摇晃晃的,站都站不稳,说话也迷糊,整个情形比当初一氧化碳中毒后还严重。见到丈夫这般的痛苦,陈倩再也忍不住了,找了两个老乡帮忙,一起将郑军送到了镇里的卫生所进行检查。可所里的医生在看完后,什么都不肯说,便让陈倩赶紧把人送到市里的大医院去,并且叮嘱不能再耽搁了。一来二去的,郑军几乎陷入昏迷状态,又偶尔惊醒精神亢奋,陈倩这才感到失态严重,和家里交代后,便在时隔数月后,又带着丈夫重新来到了城里。她没有钱,更没有路子,只能想到那位对他们来说是神医的白宜元,白宜元二话没说,即可替郑军安排了初步检查,才有了后面去找向闻的一幕。
郑军的病发让向闻很重视,他立刻向事情汇报给了上级领导,当晚,在各科室的通力合作下,郑军的彩超、CT结论全部出炉,也确认了他的肝部的确长有肿瘤。从图像上来分析,在肝区的肿瘤并不是很大,的确是像近期才长出来的,至于是良心还是恶心的,如果要确诊的话,还得等肝区穿刺的活检结果才可以知道,但这项技术需要好几天才能出来,加急也没用,细胞是需要培植检测的。
即便如此,向闻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病人的所表现出来糟糕的状况,他基本上心里已经有了数,郑军肝部的这颗肿瘤,十之八九都是恶性的,也就是肝癌。
更为糟糕的是,肿瘤长得位置非常不好,就在肝区主血管旁边,几乎贴在了血管上,一旦它进一步扩张,压迫到了血管,随时都会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肝去大出血,那可是回天乏术的事情。
………………………………
第二十三章 治疗方案(春节加第二更)
郑军的情况十分危急,向闻和白宜元都担心,他可能等不了活检结果出来那么久了,必须立刻进行处置。可在没有确定肿瘤性质的情况下,就贸然治疗,是非常有风险的事情,搞不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
肿瘤科主任蒋涛同样很关注这件事,也留在了医院等结果,当时为了陈倩和郑军的出院,白宜元闹到了向闻这里,还是他亲自去安抚和调解的,所以印象深刻。晚上他听说郑军的结果出来后,就把向闻叫了过去,单独商量。
“小向,现在这个病人的情况实在太危险了,如果不马上手术,一旦肝出血,又是肿瘤占位又是黄疸的,恐怕很难再控制,你现在有没有拟定治疗方案出来?”蒋涛关切地询问道。
“我想直接做手术,把肿瘤摘了,反正不能等病理报告,那根本来不及了。”向闻有些焦急,他已经觉得,之前让郑军夫妇出院的做法,是太过冒失的事情了。
“你别慌,不管什么情况,都要拟定好计划,才能万无一失。”蒋涛毕竟是科室主任,临危不乱,多年处置医患关系的经验让他提醒道,“你现在摘肿瘤,如果他是恶性的,你不做清创,那很容易转移;但是他如果是良性的,你没事将人家的肝和淋巴结清扫了,病人是会告咱们的。”
向闻有些无奈,听着主任的话独自耷拉着脑袋,以他的专业知识,自然知晓蒋涛嘴里所说的这样的情况。肿瘤的性质不同,治疗手段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要是良性的只需要拿掉它即可,什么都不用做,可要是恶性的,则还需要切除附近的肝,包括清扫淋巴结,防止出现转移。可这样的做法,对病人以后的生存质量是有有影响的,至少肝功能将会严重下降,但这是对癌症手术的必要措施,先保命要紧。反过来说,若是它不是恶性肿瘤,医生却把人家好端端的肝和淋巴结切去,那肯定是不能被允许的事情。
向闻思考了许久,定了定神,脑袋也清晰了许多,他直接站了起来,坚定地说道,“蒋主任,在两个月前我们对病人的检查中,还没有发现他的肝部有病变,这就说明这个肿瘤在短时间内形成、发展的非常快,良性肿瘤是不会这么快生长的。而且,病人还出现了黄疸,经常头晕,随时都会转为肝性脑病,AFP更是居高不下,这一切都说明,病人体内的是恶性肿瘤,才会迅速发展、导致这些严重的症状出现!”
蒋涛点了点头,心想不愧是高材生,分析的的确在理,“那么小向,你这样就断定他得了是肝癌,能够确定吗?”
“能确定,至少我们都没见过、在几个月内这么快速发展的良性肿瘤,即便没有病理报告,我也能百分之九十九确定,它就是肝癌!”向闻信誓旦旦地回道。
“那好吧,既然这个病人一直都是你在负责,你是主治医生,我没有意见,你去准备手术吧,只要家属同意,我们就给他以肝癌的标准来进行手术。”蒋涛吩咐了出去,他其实很清楚,医学上的诊断,是需要百分之百的,但是事急从权,病人确实拖不得,而且他也对向闻的能力非常信任,才冒险决断,但这样做的前提,还是要家属签字知情同意,否则责任谁都是担不起的。
“行,谢谢主任,可是家属那边……”这倒让向闻犯了难,当初是自己说郑军没病的,现在陈倩肯定非常埋怨和不信任自己,要如何让家属同意自己的手术方案呢?
“嗨,别担心,我来跟老白说,你去把手术准备好就行。”蒋涛马上就明白了向闻的苦衷。
白宜元对郑军的情况自然非常担忧,但接到蒋涛的通知、说是要在活检病理结果出来前就手术,这让他更加放心不下。不过,作为心理科的医生,他自知对于肿瘤的了解,远不如蒋涛好向闻,况且陈倩也非常焦急,也想早些手术,所以他便没有多说什么,便应承了下来。
有了白宜元的劝说,本就已经六神无主的陈倩,很快就同意在手术通知单上面签字,她甚至都没有好好看看通知单上面的内容,当然她也看不懂。现在的陈倩,一门心思就想让医生快些给丈夫治好了,这么多日子耽搁下来,她也是焦虑万分,无法再忍受下去。
但心细的白宜元同时也想到,既然郑军已经被查出了肿瘤,那么在自己的催眠里和三录仪的检测中同样显示有癌症先找的陈倩,说不定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只是还没有显示出来罢了。
所以,在陈倩签完手术通知书后,白宜元就提及了此事,然而陈倩并不是很愿意配合,她的心情很糟糕,更是心乱如麻,无暇他顾,只念叨着丈夫。
有了前车之鉴,白宜元并未妥协,坚持劝说,“郑军已经进了被送进手术室,肿瘤科肯定会全力以赴来救他的,你就别担心了,我还是带你先去查查,万一有什么问题,也别跟你丈夫一样,弄得这么严重再治疗,那样肯定不好。”
陈倩的眼睛就一直没有挪开过手术室的门,无神地回道,“白医生,我知道您是个大好人,可我哪有别的心思,等老郑手术完了,我再去查好了。”
“他的手术早得很呢,像这样的情况,起码得大半天,你不能先自己给累垮了,他出来后,还得你照顾他不是?”白宜元继续劝道。
“我真的没事,头不晕肚子也不疼,就是有些累而已。”陈倩就是不松口。
白宜元一时之间没了办法,干脆叫来萧萍,一起劝说。也许是女人之间有共通点,一向不擅言辞的萧萍,在好说歹说之下,居然起了效果。陈倩最终同意,可以离开一小会,去把血给抽了,另外拍了个腹部彩超,但坚决不肯做时间较长的其他检查,白宜元便只好暂时作罢。
………………………………
第二十四章 雪上加霜(春节加第三更)
郑军的手术由向闻亲自主刀,这是科里的安排,因为他的外科手术能力最强,同样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毕竟当初是他让病人出院回家的。当然了,作为之前郑军的主治医生,向闻负责对其的手术,也是责无旁贷的事情,这么一耽搁下来,别的医生自然也是不会来接这个棘手的烂摊子的。
向闻很清楚,在两三个月的检查还没有发现这个肿瘤的存在,这就说明,郑军肝里的这颗肿瘤就算是恶性肿瘤,但也是早期的,所以转移的可能性相对不大。故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对病人的肝部,他是能保就保,能少切就少切,尽量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和缩短恢复时间。不过这肿瘤离主血管的确太近了,或者说完全贴在了一起,这给向闻添加了巨大的难度,除了担心出血外,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便是一旦出血,癌细胞很可能进入血管里,造成血行转移,那就麻烦了。所以这也是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的重要原因,他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这上面,绝对要注意不能让血管破裂。
最终,在向闻和其他医生还有护士的竭尽全力之下,郑军的手术算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至少肿瘤被完全地摘除,没有留下任何残留。另外,向闻打算尽可能多保留一些肝部的想法,也尽量得到了满足,在对肿瘤附近进行小范围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有一多半的肝区被留了下来。
在手术过程中,向闻将割下的一部分肿瘤,立刻进行了术中活检,被证实为肝癌无疑。他暂时舒了口气,那肿瘤虽然不大,但离主血管的确太近了,若是再晚点开刀,结果确实难说,同时肿瘤恶性的结果也与他自己的推测不谋而合,这下他终于可以对患者也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了。
白宜元一直关注着郑军和陈倩身上所发生的一举一动,尽管在郑军的手术成功后,他也每天都去看望,还让萧萍在空余时间多陈倩多加以照顾。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