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3级海啸之后-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有很多证据来证明:当我说“我”这个字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说我的身体我的脑子,而是在说“我脑中的小人”。
所以,这个观点就是:“我”全等于“我脑中的小人”。
所以,我是谁呢?我就是“我脑中的小人”。
就是我脑中的那一坨神经元。
这就是“我”这个概念的由来了。
为什么这样就能解释“我是谁”这个概念呢?
因为这个“脑中的小人”假设,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我现在就来随便解释几个问题。
问题1:
所有人小时候都没有记忆,最早的记事要么从1岁,从2岁,甚至3,4岁才开始记事都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形成。那一坨神经元还没有完善。
也就是说,小时候,“我”这个意识,并不存在。
在脑中生成“我”,是一个神经元的聚合过程。如何生成?
方法就是:接受反馈。
吃奶的时候,吸咪咪的感觉天冷了的感觉被抱着的感觉手的感觉嘴的感觉身体疼、痒的感觉这些构成了“我脑中小人”的神经元的感觉部分。
能睁开眼睛以后,看到了爸爸妈妈,看到了房间,看到了食物,看到了一切,这些视觉信息进入了“我脑中的小人”。
还有听觉、味觉、嗅觉。
五感,构成了我们对外界的认知。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依旧不认识“我自己”。
那么,是什么时候生成的“我”呢?
事实上,是当别人关注我的时候,也就是别人的反馈。
中括号标识的是重点内容。
“我”的存在,是通过别人来定义的。
比如,“我是否好看”这个问题。完全由别人定义:爸爸说你好看,妈妈说你好看,奶奶说你好看,小伙伴都说你好看如果所有人都说我好看,那么我一定是好看的。
这和是否照镜子无关。
那读者的你可能会问,如果我真的很丑,他们只是骗我呢?
很简单,去马路上溜一圈就是知道了,看路人怎么说?是回头率超高?都来搭讪?还是我路过的时候路人都捏着鼻子?
爸爸妈妈会善意的欺骗,路人总不会吧?所以这样,我就知道我到底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了。
所以我们还是通过别人,来定义的我自己。不过,这里下定义的,是更加真实的路人。
其实,关键并不在于我到底好不好看,而在于:“我是通过什么知道的”我是否好看。
是通过“反馈”,通过别人的反映!
再比如,我多高?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看不见自己,所以必须要通过看别人多高,我比小明高,我比小红高,比所有人都高,那么就知道我很高。也可以通过物体来比较,比桌子高,比椅子高,比冰箱矮,这里就是通过物体去反馈,总而言之,定义“我”的方法,一定是通过看到外界,在反馈回自己。来定义“我”。
除了好看不好看,高或者矮,“我”还有什么属性呢?
我学习好不是考100分,而是老师对你说“考100分你真棒”所以你才认为你学习好因为同学羡慕你的眼光你才觉得你学习好爸爸妈妈夸奖你你才觉得你学习好是别人对你的定义,100分的卷子并没有意义,需要和别人的60分的卷子对比才有意义。
我性格内向不是自己不愿意和别人说话,而是在团体中,大家会无视你,让你觉得“没人关注我,所幸我不说话好了”,是你发现别人比你更爱说话,在团体中我总是那个被动接受命令的人
我穷相对于别人而言,你有10000万存款,比有100存款的富,比100万存款的穷,如果你生活在全是100元存款的地方,别人都说你有钱,你也一定会认为自己有钱
注意:永远是“别人认为你”如何如何,来定义你自己。
这些所有的,从外界反馈回我自己的信息,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就构成了“脑中的那个小人”,也就是那个超级复杂的神经元集合。
所以,这就能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2岁之前没有记忆?因为“我”得到的反馈还不够多,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
当我收到了“我是否好看”,“我高还是矮”,“我内向还是外向”等等别人对我的评价的时候,我就终于能知道:“我”到底在别人眼中是什么了,也就定义出了“我”。
读者你看,“我”这个概念,其实是逐渐定义出来的,逐渐加强的。
是一个过程。
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然,我的定义不光是别人,也可以是别的物体。
比如,在地球的眼中,我是一个重达50的,能落地的物体在手纸眼中,我是一个可以把它撕下来一截并擦鼻涕然后扔进垃圾桶的一个物体在手机眼中,我是那个经常不洗手就抚摸它的身体的那个物体
在不同的物体眼中,我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加在一起,构成了“我”的集合。
终于定义出了一个完整的“我”。
为什么2岁之前没有记忆。
因为那时,世界只有简单的信息输入给我。我无法通过这些反馈和互动,建立起我的自我认知。但是如果接触的多,“我”就越健全,人格也就越健壮。
所以大家总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的“加强自我”的过程。
这个对于“我”的定义,还可以解释问题二:
为什么班里总有人喜欢装逼?为什么社会上总有人喜欢装逼?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装逼?
装逼,是一个展现自己实力的过程,嗯,通常是一个实力不足的人展现实力的过程。
比如我曾经抄过一次学霸的作业,抄完之后,坐我后面的女生对我说“哇塞你好厉害这道题你都会做!”我说:“这题太简单了。”心里很虚,但是表现的表情,装出自信的样子
这是一个我装逼的过程。
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获得女生的高评价。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我如何定义自己?刚才已经说了,通过别人对我的看法、行为,定义我自己。身后的女生很崇拜我,这样使我产生了”存在感“,甚至产生了”强存在感“。我愿意这样刷存在感。这样的话,“我”,或者说“脑中的小人”,就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强。
我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觉得我强,都对我有好的看法,好的评价,这样,我在所有人眼中都很强。
但是,在上面这个例子当中,我其实是不会做那道题的,所以我其实很弱。
但是我真实弱不弱不重要,别人怎么看我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别人”来定义自己的。
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装逼。都喜欢装逼。
每个人都喜欢,真的。
因为每个人都想要有存在感,真正不喜欢装逼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喜欢装逼的人没有“我”的概念,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还可以解释问题三:
我为什么能意识到我在思考?
注意哦,这个问题,古今所有大哲学家都解释不出来,都必须归结于灵魂啊,意识啊这种没法解释的问题。但是,通过“脑中小人”概念,可以解释。
要解释“我为什么能意识到我在思考?”这个问题,需要借用最开始的概念:我们脑中会通过神经元集团设置很多“小人”,比如同桌小红是几百万个神经元,妈妈是几亿个神经元。也就是说,我们脑中的小人,有可能不止一个。看,这里又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有多重人格这个问题了,因为本来就有很多小人,每个小人收到的反馈不同,定义不同,所以会有不同人格
这里先不谈多重人格,只说为什么能“意识到”我在思考。
在这个问题里,大脑中其实是分成了两个部分:
部分1:代表“我”的那几亿个神经元组成的一团这个是别人对我的反馈,也就是通常情况下的我
部分2:正在进行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神经元也就是你的内存中正在不停做运算的那一部分
现在,其实,当分成两个部分的时候,聪明的读者你应该已经明白了。
“我意识到我在思考”这句话,
其实就是“部分1”看到了“部分2”
也就是:别人反馈下我的那一部分神经元,看到了正在进行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神经元。也就是:别人反馈的我看到了“思考的过程”。
“思考的过程”划重点!所以我们人类经常感叹:我是一个能思考的物种,我有灵魂,我看到了“思考”这个过程本身。
反过来还有一个问题。
我是谁?
这个问题,是谁问的呢?是“正在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神经元问的。
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正在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神经元,看到了别人反馈下的我的那一部分神经元。
所以读者你看。当我们说“我”的时候,其实是有两个。
一部分,是别人反馈下的我形成的神经元还有一部分,是正在理性思考的神经元
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一个我,看到了另一个我
所以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我是谁?
或者:我为什么能意识到我在思考?
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古代的大哲学家不能解释“我是谁”这个问题呢?因为他们不知道现代神经科学的成果。所以只能形而上学越来越玄乎,最后说些听不懂的人话。
其实我是谁这个概念,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大脑中两坨神经元互相看罢了。
那么,玄而又玄的灵魂存在吗?当然不存在。
意识存在吗?当然不存在。
我存在吗?我就是那两坨神经元罢了。
你正在看书,这个时候,看书的是“脑中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神经元。
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感叹:“14级海啸这个作者说的是对的吗?让我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你脑中理性思考的神经元正在思考。
当你问“难道我真的不存在?”的时候,你的“理性思考部分的神经元”,会看到“脑中的小人”,于是得出结论,你存在。
其实,你不存在。
每次睡觉,都是死亡。
希望明天醒来时,大脑还能重启。
………………………………
为什么不自杀
原来真的有读者知道干预电话:)
………
其实我对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有清醒的认识,并最终成型,大约是在五六年前。算算也挺长时间了,最开始意识到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认知是错误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让我逐渐明白了我是个什么东西。
从(1)最开始的完全没有意识到我自己,到(2)认为自己是最特殊的,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到(3)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和所有别人没有区别,但还是认为人类是特殊的,,再到(4)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植物、自然界生物也没什么特殊,只不过恰好在地球上最厉害,到(5)自己和原子分子什么的相比也没什么特殊。
……
其实一个逐渐的过程。
这是一个逐渐的否定自我,到最根本的否定自我存在的过程。
我能撑下来并且一直到现在,其实是因为我好奇心特强,总想着有不知道的东西等着我去看去寻找,并且现在也依旧是这样,因为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所以不自杀。
当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快乐的感觉,并且还想继续满足好奇心。
虽然觉得我自己什么都不是,我的存在毫无意义,我的人生毫无意义,我的生命毫无意义,我可以没有任何存在感也不会有人关心我或者即便有人关心也无意义,但其实还是觉得人生挺不错的。是真心觉得挺不错。
……
当然,感觉不错,并不能成为不自杀的理由。
还是会想。尤其是在吃过饭、听过音乐、大汗淋漓、或者什么爽过了之后。
因为快乐之后是最无法感觉到快乐的时候。
所以,对于我而言,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目标,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最前面说了,一切都没有意义。
那么,快乐有意义吗?快乐很短暂的,也真的没什么意义的。大部分时候还是平常状态,不怎么快乐也不怎么难受,不富有也饿不死,不高不低不上不下,没可能一直快乐的。每天能真的快乐5分钟,就很不错了。
所以,找个目标去做,就变得有意义起来。
因为在达到目标之前,我能感到我正在做一件事,而这种感觉,让我有存在感。我知道我是不存在的,但是这种“正在做一件事”的感觉,是一种真实的感觉。
如何能证明自己存在?
有一种办法,就是改变世界。
当世界因我而改变的时候,就证明了我必然存在。
但是这件事依然没有意义。
因为我已经证明了“自己”就是两坨神经元在互相看,所以我真的就是不存在的,就算改变了世界,我也还是不存在。这实在令人沮丧。所以,“改变世界”这个目标其实没什么卵用。
所以,改变世界这个目标不可行。
…………
我想到的不自杀的方法,其实是“改变自己”。
我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没有意义也可以活下去呢?
好吧这话其实挺绕的,人活着总要活出个意义出来,但是我在知道了人必然无意义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舒舒服服的活下去呢?”找意义”是被证明了无效的。所以只有从主语上面下功夫,主语是“自己”,所以,方法也就是改变自己。
……
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无意义也可以活下去的这个想法。这个改变挺容易的,接受自己,然后做为了纯粹的追求快乐的一堆肉,也不错。但是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改变自己的大脑。
大脑通过化学物质的分泌来控制情绪:
多巴胺负责“期待感”,
内啡肽负责“满足感”
催产素负责“爱与被爱”
肾上腺素负责“激动、兴奋”
……
真正和幸福快乐相关的激素很少,而且身体也很吝啬。不会分泌太多,想找,只有毒品。但是我们都知道毒品是会让人痛苦。
自然选择很残酷。因为,大自然不会让最快乐的物种生存下来。
快乐,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我们可以设想在多少亿年前,世界上有一些特别快乐的种族,但是他们都死光了,因为他们只知道快乐,在面对豺狼虎豹的时候被吃掉了,甚至在它们被吃掉的时候,它们的大脑回路决定了他们还是快乐的。所以它们没有活下来。
活下来的,都是懂得承受痛苦的。
……
但是现在,生存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就算穷困潦倒一样能够领低保。
所以,全民奔小康真的挺不错的。
扯远了,继续说标题问题的那个原因――改变自己
我说的改变自己,是指改变自己脑回路和接受方式。
如果生物科技真的能发展到这一步呢?改变自己的神经元受体,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快乐多一点而不至于因为太快乐而死亡;消除我们的痛苦成分
或者干脆不整那么复杂的,就是简单的一个四字成语:
“脑后插管”。
其实我挺想过这么一种生活的。
真懒。
可是也真不错。
可惜,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是:这个生活暂时还过不到。世界首富也过不到。技术水平问题。相信我,世界首富也有他的烦恼,如果给他永远快乐的人生,他也一定会选择这个而不做世界首富的。(快乐只和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有关)(世界首富的幸福程度只比我们高一点点)
所以,改变自己,就是一个唯一的目标了。
如果我们天生只能感受到痛苦,那么就努力活下去,一直活到能享受到改变自己的技术出现的时候。
可能性还真是低啊。不过总算是有个希望。
………
这个希望,是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多久能实现不清楚,一千年两千年?但也有可能是一百年五十年?如果50年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不就还是可以奢望一下?虽然知道就算技术真的有,也轮不到我,但还是可以奢望一下吧?
………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把这件事搞出来。
我知道搞不出来。那是专业科学家才能做到的事情,不过呢,这是一个目标。
前面说过,目标是有意义的。
在朝着目标奋斗,并且一步一步向着目标迈进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目标能不能实现不重要(事实上我肯定不能实现),不过,我能逼近目标。
比如,用我的一生去逼近这个目标的0001%,应该是能做到的,剩下的99999%可以留给后来人做。那么整个事情就变得有意义起来。
人生也变得有意义起来。
……
所以说,为什么不自杀?理由其实挺多的。
只是心理难受。
忍不住,矫情一下。
……
写完以后竟然发现前后写了7000字的心路历程?好吧我就是不想写故事因为大纲真的没写好,明天,明天一定认真更新了,已经跳票好几天了。js3v3
………………………………
第一百四十四章 C计划
徐亮和端晴端寒姐妹,此时均静止不动。
他们盯着巨型白蚁进入“生态号”的那个方向,如临大敌。
敌人的数量并不多,仅有十几只,完全不像普通小型白蚁那样一群就是几百万只。但考虑到每一只巨型白蚁都有一辆小轿车的体型,危险程度就很大了。
谁也不知道这种体型的白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战斗力。
按照身体比例计算,白蚁能够举起超过自己体重400倍的重物。虽然巨大化之后,这个比例肯定会大幅度减少,但就算保守估计,也应该比普通哺乳动物强。
有一个办法可以估算这群巨型白蚁的实力:看其他人的反应。
“艺术品”号上的人们的行动,已经很明显的说明了这群白蚁的实力:
在13级海啸发生之前,端晴曾经做过疏散行动的动员令,也即要求“人类号”当中有条件的人,尽量通过链子上的传递装置,去到别的超级巨轮上。根据徐亮的直觉以及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的原则,或许这个计划能保存更多的人类同胞。
现在海啸已经结束,大部分的超级巨轮不知所踪,但是艺术品号已经完整找到。而且从现在情况来看,艺术品号上面的人,还挺多的。已经列队走出来的人,怕已经不止两百个。
但负责管理这两三百个人的白蚁的数量,只有十个。
这是一个挺夸张的数量对比。
200vs10。
这便是白蚁和人类之间力量对比的估计了。
有可能不准确,但确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如果这200人认为他们能打的过这十只白蚁,他们一定会主动进攻;反之,如果敌人认为十只管不住200个人,一定会增加巨型白蚁数量。
现在出现的这个数量对比说明,双方都认为一只巨型白蚁可以打20个人类不成问题。
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巨型白蚁的实力。
徐亮看着“艺术品号”,这艘超级巨轮还在不停的向外出人。他心中想着说不定里面已经血流成河,人类已经损失了足够多同胞,才意识到打不过这些巨型白蚁,因此才有外面这种看似平静、平衡的局面。
而现在,十几只巨型白蚁已经进入“生态号”。这也意味着,徐亮要面对大约200人力量级别的敌人。
难度很大。
三人所在位置左面是厚玻璃幕墙,右面是茂密的树林灌木。环境非常安静,现在,完全不知道那些进入“生态号”的巨型白蚁的行踪。也正是这种敌人不露面的时刻,才是危险性最大的时刻。突然,端晴不小心动了一下,她脚边一粒石子发出了声响。
哗啦啦……
音量不大。但是在寂静的空气中,却显得刺耳无比。
端晴脸色立马变了。她紧张得汗都出来了,却大气不敢出。害怕,想辩解却又不敢出声,整个人都懵了。
这声音要是让那些巨型白蚁听见,那就全完。
她此时面对着徐亮,却见他说:“没事,你过来。”
徐亮语气挺轻松。
关键是声音还挺大。
端晴:???比了个“你疯了”的口型。
徐亮摆摆手,道:“真没事。它们听觉很差的,主要靠嗅觉。”
端晴小声道:“靠嗅觉没错,不代表人家没听力啊。”
徐亮:“这个你就放心吧。我小时候玩蚂蚁的时候特地做过实验,他们真没听力的。”
端晴:“你做的什么实验?”
徐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