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梦乾坤-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长庚对二愣子的照顾也十分的感激,每次自己做出了什么好药,也会送给他一些作为答谢。二愣子也不客气,最后这些药都便宜了他老爸。
老头子虽然年轻时不着调,日子过的一塌糊涂。可架不住命好,摊上个好儿子,儿子的生意现在越做越大,老头子不愁吃不愁穿,还时不长的给弄些补品来,身体现在健旺的很。尝到甜头的二愣子,自然对老道的丹药十分在意。
听了二愣子这个请求,张正心说到,你倒是挺有眼力,以师傅现在的功力,用这座改造后的炉子炼出来的药,虽然赶不上仙丹,但恐怕效果也不差呀,一般人可绝没有机会接吃到,这光你可沾大发了。
而李长庚却没把这当回事,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二愣子的请求,答应他下次来,一定给他些丹药,二愣子听了自然高兴不已。
接下来他把摩托车上的大包拿了进来,里面是一些药材,还有一些日用品,另外他知道张正也在这里,还特意带来了一堆肉食、罐头和酒,准备好好喝点。
见二愣子准备的这么充分,张正心里也有些感动,说实在,这几年还多亏了有他照顾师傅,自己才能那么放心。
张正也觉得应该好好感谢感谢二愣子,便到山上采了些山笋、蘑菇,又抓了只野鸡,弄了条鱼,好好做了一桌子的饭菜。
这一顿,三个人吃的非常尽兴。
临走的时候,张正又拜托二愣子,尽快给找一套打磨工具来,自己急用。
张正的话,对于二愣子来说,那就是圣旨。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打磨机来了,实际上也就是个手持电动砂轮。考虑到道观没通电,二愣子还附带弄来只电瓶。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张正开始弄他的剑了,按照书上说的,炼剑首先需要把材料炼成熔融状态,先去除杂质,再加入某些物质,最后塑形冷却,器物成型,布置阵法等等。
既然是熔炼,当然是需要火的,对于修行高深的炼器师,自身的丹火就足够了,如果修为达不到,有好的炉具也可以。但这些对目前的张正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像师傅的丹炉一样,先把宝剑打磨成型,再往上面布阵法。至于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吱喽,吱喽。”伴随这砂轮和玉石的摩擦声,张正的玉剑一点点的成型了。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这块玉的硬度极高,往往是打磨了老半天,才能磨掉一点。
对此,张正有点喜出望外,硬度高做成剑之后就越坚固和锋利,可眼下打磨起来可就费劲了,电瓶里的电是有数的,每次用完了,他还要拎下山到村子里充点,充满后再上来,如此折腾了不下二十次,麻烦不说,关键是很耽误时间的。
这让张正进步一认识到了,师傅这里没通电,毕竟不方便,虽然要修行,但也不能排斥现代文明成果不是。为此他找到了村支书李志,看能否给师傅的道观也通上电。
李志说通电好办,架几根电线上山就行,工村里可能出,毕竟老道也不是外人,这些年给村子里做了很大的贡献。可关键是线杆和电线的料钱出不起,现在村里账上一分钱也没有,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对此,张正也十分的理解,通过这件事他也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琢磨着等有机会了怎样去赚一笔钱,最起码的把师傅用电的问题解决掉。
五天之后,张正的剑终于磨好了。因为有着美术的基础,张正这把剑做的还挺漂亮,剑身长越两尺,宽两寸,剑身和剑柄连为一体,通体碧绿莹润,拿在手里凉凉的。
为了一步到位,张正把剑刃也打开了,为了验证一下它的锋利程度,他拿来一块木头,一剑劈了下去,“咔吧”一声,木头应声而裂,张正满意的点了点头。石头做的的剑,能达到这种程度,也算可以了。
按照世俗的说法,这把剑已经完工了。可在张正这里,这刚刚是个开始。接下来,他开始了阵法的布置,一层又一层,张正一连布了三十六套阵法,这才罢手,当然做这些之前,张正进行了实验,这些阵法在玉石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些阵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令其坚韧,二是令其锋锐。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玉剑青竹
这时再看玉剑,与之前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剑体变得更加晶莹润泽,犹如一弯深澈的碧水。仔细看去,在光泽水纹里,还隐藏这一些玄奥的花纹。
奇特的是,这些花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停的变换、运转,在为整把剑增添了不少神秘感的同时,也使其活了起来。
囿于材质的原因,剑刃并不算太锋利,可不知怎的,人一看上去,却总给人一种凛冽的危机感。
看着手中的这把剑,张正比较满意,最起码从卖相上说,还是很不错滴。
当然,辛苦巴拉忙了这些天,张正绝不只为图个好卖相。毕竟实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他来到院子的柴垛边,找了一段原木,挥剑砍了上去,‘’呲‘’的一声轻响过后,碗口粗的木头应声而断,再看茬口,光洁平滑就跟打磨的一样,剑的锋利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但张正并不满意,水痕剑的锋利他是见过的,这才到哪儿呀。接下来,是更具挑战性的测试,他找来一把破柴刀,放在一个木墩子上,举剑往柴刀砍去。“吱愣”一声令人牙酸的声响之后,柴刀断为两截不说,就连它下面一尺多厚的木墩子也被劈成了两半,再看玉剑依然毫发无损。
这把在一边看热闹的老道惊的一愣一愣的,“徒儿,你这把剑都快赶上水痕了吧。”张正却说道,“师傅,您有所不知啊,水痕比您所了解的厉害多了。让我再找块石头试试。”
“哦,什么?石头!”李长庚听了吓了一跳,哪有用石头试剑的。就在老道一脸诧异间,张正已经找来了一块大石头,哐一家伙放在了地上。李长庚怕张正把辛辛苦苦做好的剑给毁了,忙上来阻止道,“我看行了,不用再试了。”
张正却笑着说道,“没事的,师傅,最厉害的还在后面呢。”说着,也不知道他使了个什么法术,玉剑的剑身上竟然平空起了一抹毫光,毫光紧紧依附在玉剑上,乍一看,仿佛剑身突然变大了一样。伴随毫光一起出现的,还有剑身上的两个古篆字――青竹。
青竹是张正给玉剑起的名字,是仿照着水痕来的。
就在老道惊讶于玉剑的变化时,张正出手了,他并没有用力,而是拿剑尖往石头上轻轻一划。让老道目瞪口呆的情景又出现了,只见那块大石头仿佛是豆腐做的一般,唰一下子就被划开了,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停滞。
直到这时,张正才满意的笑了笑。这把青竹剑基本上算是达到了他的要求,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就目前看,青竹好像跟水痕不相上下。其实不然,按照张正的猜测,水痕一定是按照传统方式锻造的宝贝,绝不是像青竹剑这般取巧。
之所以没分出个高低来,主要是这种试剑方法,还远未达到这两把剑的极限。如果真来个硬碰硬的话,青竹十有**不是水痕的对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青竹目前的状态,对张正来说,也够用了。
而老道目睹了青竹剑的锋利,激动俯下身子,抚摸着光洁的石面,由衷的赞叹着,“徒弟,你的剑好生的厉害呀,这下把水痕比下去了吧。”
张正只好跟师傅解释到,“比起水痕来,青竹还差着一大截呢,不过师傅您放心,今后我会不断的努力,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超过水痕的。”
老道听了赞许的点了点头,心说我这个徒弟心性真是没的说。继而他又问道,“徒儿,刚才你的剑怎么会多出了一层光芒。”
“哦,这也是一种阵法,叫做毫光锋镝,它靠灵气来激发,刚才青竹能劈开石头,说到底靠的还是灵气。”
“原来如此,我也试试。”李长庚十分大好奇,想要自己试试。他接过了青竹剑后,张正让他试着把灵气注入剑身。果然随着灵气的注入,老道就觉得剑身一振,紧接着玉剑就亮了起来,一层毫光出现。老道又拿着剑,往石头上划去,结果毫不费力,手感上很像切豆腐。
老道一时兴起,又拿着它往铁器、木头上试了试,结果毫无悬念,全部被青竹剑划开了。手里拿青竹剑,老道突然想起了什么,来不及多说话,拎着宝剑就进屋了。
张正也跟了进来,进屋一看,老道正在那里翻箱倒柜的找东西。进过一番忙乎,老道从一个箱子底儿里,翻出了一大卷蛇皮。张正一看,嗬,好熟悉呀,这不是当年那条大蛇的皮吗?
“来,搭把手。”李长庚边往外弄蛇皮,一边招呼张正。
师傅叫他,张正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上来,跟李长庚一道,把蛇皮抬了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蛇皮依然溜光水滑,鲜艳无比,张正不由得暗自赞叹,真是好东西呀。
蛇皮弄出来之后,李长庚把它放在床上,展开一个边角,拿出青竹剑激发毫光,就往上面划去,十几次之后,蛇皮的边缘终于露出了一个小口。
看到这个口子,李长庚如释重负的笑了出来,“哈哈,太好了,终于有能裁开蛇皮的工具了。”原来,自从当年从飞熊岭回来后,考虑到蛇皮的柔韧性极佳,他就一直琢磨着,把蛇皮裁开做成软甲。结果让他诧异的是,原本在剥蛇皮时还挺好用的水痕,回来后竟然不管用了,任凭李长庚怎么鼓捣,蛇皮上连个痕迹都留不下,屡次失败之后,老道只好作罢。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事也就这么撂了下来。今天,李长庚在试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没想到一试竟然成功了。于是接下来,李长庚干脆就在蛇皮上裁剪起来。
两天后,两套皮甲就做成了,张正和李长庚一人套。说是皮甲,其实就是贴身的皮衣,蛇皮也不厚,穿在身上十分的轻软,老道还给它做了面,不知情的还以为就是件普通的衣物呢。平时就穿在外套里面,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考虑到张正的身量还可能继续长高,他的皮甲做了稍微大了一点。
皮甲做好后,张正又加持了两道阵法,使之更加的轻软柔韧,也成倍的提高了它的防御力。师傅有了这套皮甲护身,张正就算离开了,心里也踏实不少。
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张正也该回城了。他给老道预备好了一应的生活物资,又嘱托二愣子时常来照看一下。临走之前,应李长庚的要求,师徒二人又去了一趟飞熊岭。
如今这两个都伐毛洗髓了,尤其是李长庚功力大涨,在崇山峻岭中奔驰起来,比张正也差不了多少,普通人要走半天的路程,他们俩用了两个钟头不到就赶到了。
到了石缝所在的位置后,老道却发现眼前只有一块巨石,怎么也看不到石缝。“唉,奇了怪了,我记得就在这里,怎么就没了。”看着师傅着急的模样,张正哈哈笑了起来。
他这一笑老道也明白过来了,“徒弟,是不是你又用了什么障眼法?”
张正点点头,来到一处石壁前,“师傅,您看好了。”说着,他凌空划了几下,然后用手一压,口中喊了一声“收!”
一阵凉风吹过,只见前面的石壁,有一处竟然慢慢沉了下去,很快就消失不见,一处缝隙露了出来。
老道看了连连叫好,“徒弟,你这方法比师父的高明多了。有了这玩意儿,相当于给山谷上了一把锁,不经你同意谁也别想进来。”
“您说的没错,这叫无极迷形阵,阵法一起,真假难辨,别人连根本找不到入口。”张正解释道。
“哦,不错。不过你得教给为师啊,要不然以后连我也进不去了。”
张正一想也对,就把起阵和收阵的方法,一一告诉了李长庚,李长庚也不含糊,练习了几次之后就掌握其中的要领,能做到起收自如了。
这里告一段路,两人走进了小山谷。山谷里面风光依旧,鲜花、绿树、红果、清潭,灵气要比东山浓郁不少。每次一走进这里,老道就有些陶醉了,在此结庐修行的愿望又炽烈了起来。
张正得知师傅的这一想法后,也觉得这里不错,不说别的,单从安全角度上讲,这里就比道观要好,毕竟道观在明处。前不久老道又遭到了暗袭,虽然张正已经布下了层层阵法,但天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物,要是那些迷阵对他没用怎么办?
而这里却不一样,到目前为止,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一共就又三个,除了他们师徒二人就是二愣子,而张正早就交代了二愣子,此事要绝对的保密,相信二愣子一定可以做到,所以这里无疑也是安全的。
可这里好是好,但毕竟是荒郊野外,老道在这里又不是呆一天半天的,要吃喝拉撒,没有间房子是绝对不行的,而要建房子,所需的材料又会涉及一笔费用。而当前,师徒二人谁也没这个条件。
所以这件事,只能往后再说了,老道都那么大岁数了,再让他为金钱去奔波,张正是断然不可接受的。所以,如何挣到一笔钱也再次成为了摆在张正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青龙头
好不容易过来一次,师徒二人品尝了一番美味的朱果,李长庚还采了一些,准备回去做药用。
之后,俩人又对小山谷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踏勘。经过踏勘才发现,在树林的另一头还有一大片平地,地力也很肥沃,将来如果开发出来,种粮种菜的,满足十几个人的口粮完全没问题。
李长庚越看越满意,这里有水、有粮,以后再种些蔬菜瓜果,养几只家禽,就是把谷口封住了,几年不出山没有任何问题。
之后,俩人又规划了一番房子该怎么建,那一块地要做什么之类的,一时间都沉浸在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
直到日头偏西,二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回到东山的第二天,张正就辞别了师父回阳明了。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到了,再不回去就该留级了,张正是断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临走前,张正把青竹剑留给了师父。他回去上学,不是去打仗,不可能用的着剑,带着反倒累赘;倒是李长庚一个人住在这里,张正多少有些不放心,把剑留给他,心里也是个安慰。
离开东山的时候,张正也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经常回来,绝不能让师父再出什么意外了。
回到阳明之后,张正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当让这个紧张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就高中那些东西,他早就滚瓜烂熟了。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让爸妈放心而已。
因为张红军夫妇一直担心儿子跟不上课,因为明阳一中的学生都是各地的尖子生,所以天天催促他好好用功,早点把拉下的功课补回来,搞的张正不胜其烦。
好在之后不久就是阳明一中的期中考试了,为了图个耳根清净,张正也不藏拙了,一口气考了个全校第一名,总分比第二名高出了五十多分。这下子举校震惊,一个多月没上课,还能在阳明一中考第一,而且优势还这么突出,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呀。
成绩出来后,大家看张正的眼色都不一样了。老师见了他都笑眯眯的,同学们见了他都是满脸的崇敬,就连校长也亲自把张正请到办公室,好好鼓励了一番,说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云云,将来争取考一个天南状元。
对于校长的垂青,张正表面很恭敬,心里却不以为然,什么天南状元,有个球用啊。这次哥们儿不小心,把事情弄的有点大,下次一定注意了,哪怕是考个中不溜的也比这个强啊,太高调了,这不符合我老人家的原则呀。
当然,考第一也不全是坏事,最起码张红军和王兰两口子满意了,尤其是张红军每天走起路来都趾高气扬的,仿佛是他得了第一似得。王兰也乐的够呛,她所能做的就是给张正做各种好吃的,还美其名曰补身体,这倒让张正很满意。
虽然时间不宽裕,但张正却从没放松自己的修行。现在他每天晚上都修习五龙蛰法和大梦功法,要说这两者真是绝配,每每一觉醒来,张正都觉得自己的功力又加深了一点点。
当然,除了每天晚上修炼,每天早上他都早早起床,到阳明市最大的玉湖公园去练上几趟拳法,这样一静一动,正符合修炼的要旨。
玉湖公园是阳明市的一个老公园,面积很大,中间是浩瀚的玉湖,水面足有上千亩,看上去烟波浩渺,很有一番气象。环湖是一圈长长的甬道,分布着不少亭台楼榭。在湖水的正中央,还有一座小岛,名字很有意思,叫青龙头。
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在玉湖的南岸,一条长长的堤岸一直通到了小岛上,堤上的两排杨柳长得郁郁葱葱,。从远处望去,长堤就就像一条横卧于玉湖之上的青龙。巧的是小岛上的小山,很像高高昂起的龙头,青龙头的名字,就由此得来。
玉湖公园的年头长,原来这里本是一大片野水,民国时期被改造成了公园,至今仍保存有不少当时的建筑。抗战爆发后,国内的几所顶尖的大学迁到阳明联合办校,由于校舍紧张,许多学子就是在玉湖公园里的长椅和亭台中温习功课,也在教育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张正练拳的地点就选在了青龙头的小山上,这里离市区比较远,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少,还算清静。而青龙头的位置,又恰恰是整个园子灵气最浓郁的地方。
这天一早,张正起床后轻手轻脚的出了门,一路小跑直奔公园而来。
街上的人很少,到处静悄悄的,偶尔有沙沙的声响传来,那是清洁工正在扫街。张正很享受这种静谧,白天的城市太吵闹了,这让在山里长大的他,有些不太适应。二十分钟后,张正一路小跑,准时来到了青龙头。
就在他要上山的时候,却发现山脚下的亭子里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大约有六十来岁,一米八的大个子,穿一身白西服,手里拎着根文明棍,花白的头发,国字脸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整体印象很有气度,唯一不足的就是脸色有些苍白。
张正一看就知道他不是本地人,倒像电视里时常看到的港商。这个年代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大批港商纷纷来大陆淘金,在南方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港商多的犹如过江之鲫。但天南地处大西南,位置比较偏僻,倒是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大早的老头来这里干什么?张正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没有到无敌八卦主动搭讪的地步,只是在跑过亭子的时候,多看了几眼。老头见有人看他,就冲张正点了点头,张正见对方很有礼貌,也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之后便擦身而过了。
来到山上,张正活动了一下筋骨,便开始打拳了,现在他功力已经十分深厚了,绝对属于高手了。只见他招式紧凑,动静相宜,举手投足间犹如行云流水,拳脚过处隐隐带风,动作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一点从周围的树木就可以反映出来,因为伴着他出拳的节奏,树叶都被震得沙沙直响。
这也是张正要跑这么远来练拳的一个原因,毕竟自己打拳的动静有点大,在人多的地方太引人注目了。
两套拳打完,张正没有动,而是面朝东方,静静站在那里,双手放在肚子上,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他的呼吸方法比较特别,采用的是腹式呼吸,跟肺式呼吸不同。肚子瘪下去的时候是在吸气,肚子鼓起来的时候却在呼气,据说这样有利于调和五脏,克服肺式呼吸的缺陷。
又过了一会儿,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因为青龙头是在水中的正中央,所以太阳是从湖面上慢慢升起来的,就在第一缕朝阳落在张正身上的一刹那,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呼了出来,如此这般做了三次。
这叫吞吐日精,对于道家来说是很有讲究的。
收功之后,张正不紧不慢的往山下走。还没到山脚下的亭子呢,就听到有人在大声呼喊。张正一看正在喊叫的两个老头他以前见过,也是早上来这里锻炼的。现在他们正围着躺在地上的一个人,一通的大呼小叫手忙脚乱。
“快来人哪,有人晕倒了!”
可这里地处偏僻,又这么早,那还有别人啊,叫了半天也没个人应。
张正闻听连忙跑了过去,往地上一看,哟,这不是刚才那个白衣老先生吗?不过老人现在的状况却很糟,正仰面倒在地上,文明棍丢在了一旁,双目紧闭,脸色青灰,口吐白沫,身体还不时的抽搐着。旁边的两个老头显然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个说掐人中,那个说按胸口,但是谁也不敢下手。
从老人的情形看,怕是病的不轻,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张正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扒拉开两个老头,赶紧用手给老人号脉。随着学习的深入,张正早就掌握了号脉的本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会装模做样了。
通过号脉张正发现,老人是心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