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巨商-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蕴章说的没错,他们父子三人跟着秦钺干活,每月都有一千几百钱的收入,早已过上了小康人家的好日子,这确实应该感谢秦钺和李红。

    黄蕴章以前叫秦钺不是秦少郎君就是秦郎,现在已经改口叫秦钺三郎了,这都是秦钺和李红要求的,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老是那么客气就显得生分了。

    秦钺道:“黄叔叔,这两天还得麻烦你给工匠和乡亲们做饭。”

    黄蕴章道:“这都是些小事情,有叔叔在,三郎你就不用操心了,抓紧去忙吧!”

    秦钺又道:“黄叔叔,还有件事,你明天上午安排好修房子的事后,让韩三郎拉着你回一趟农庄,让孙文从咱们农庄上的庄丁家里找六七个少年人来咱们的百工坊做徒工。”

    黄蕴章道:“三郎,如果你想招徒工,不用回农庄去找,叔叔在黄家村就能给你找来。”

    秦钺道:“不用了,以后凡是咱们百工坊和窑厂需要徒工,一律用咱们自己农庄里的佃农子弟。”

    秦钺这么做当然有他的想法,他这么做不但可以让农庄里的佃农形成凝聚力,还可以让他在佃农心目中变得更有威信,这更有利于农庄的未来发展。

    秦钺接着道:“黄叔叔,你回到农庄后就和佃农们说,他们的子弟来咱们百工坊的徒工,不但有工钱,而且工钱比一般酒肆里的跑堂的还要多。”

    黄蕴章道:“三郎,做徒工是为了学手艺,只要管饭就行了,就不必给工钱了。”

    虽然黄虎和黄杏有工钱,但黄蕴章并不赞成秦钺给所有徒工都发工钱。

    秦钺笑道:“黄叔叔,你也知道,咱们众乐坊和别人家的买卖可不一样,只要是来给咱们众乐坊做工的人,不论是大工匠还是学徒的,全都有工钱。”

    黄蕴章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三郎,虽然叔叔没读过书,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现在就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凡是三郎你做的事,总是有道理的。”

    黄蕴章一直都很敬佩秦钺,也许在他心中,现在的秦钺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秦钺道:“黄叔叔,从咱们农庄里一下子找这么多人,不难找吧?”

    黄蕴章道:“应该不难,现在乡下正是农闲时节,眼下又不用出民夫,闲人多的是,三郎你就放心吧,不给工钱都能找到人,何况还给工钱,我明天下午一准把人给你带来。”
………………………………

第263章:热闹的百工坊

    第二天上午,秦威一早就来到了众乐坊,从柜上支了一些钱,然后骑马去了西市瓷器行找牙郎田七,准备去牲口市和车行为百工坊买车马。

    秦钺之前让秦威委托一家木工坊加工了三百支马球杆毛坯,先期的一百支已经加工好了,今天就是木工坊交货的日子。

    秦威走后,秦钺带人去木工坊拉马球杆时,顺便在东市上买了一些搭建工棚用的木料和修缮屋顶用的苇帘和鱼鳞瓦,另外还买了几张桌子、十几把椅子和一口生铁大锅,然后让高旺和林宽赶着马车拉回了众乐坊。

    秦钺他们回到众乐坊不久,秦威也和牙郎田七赶着新买的马车回来了。

    因为用来拉货的车,秦钺这次给百工坊买的马车不是篷车,而是一辆平板货车。

    吃过中饭,秦钺和秦威带着崔八郎、武定、彭彪、焦三娘、田七、高旺、林宽拉着马球杆和物料再次来到了曲池里。

    来到曲池里中的那处大院门前,秦钺让大家把马拴在门外的大树上,然后让高旺和林宽把马车赶进了院子。

    进到院子里,秦钺并没有看到黄蕴章和韩三郎,估计已经返回农庄去了。

    鲁师傅和陈忠正带着另外两名工匠和几名来自农庄的泥瓦匠整理院落,有的在清除花圃里枯死的花木和院子里的杂草,有的架起木梯爬到了屋顶上修理屋顶,院子里还和了一大堆黄泥,是用来修缮那两间坍塌的厢房屋顶用的。

    见秦钺来了,鲁师傅和陈忠迎上来,鲁师傅指着角落里的一堆柴草满脸堆笑地对秦钺道:“少东家,我和陈师傅正带着大家清理院子,清理出来的杂草都堆放了起来,留作将来生火用。您看看哪里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再带人清理。”

    秦钺背着一只手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到花圃里枯死的花木和院子里的杂草都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屋顶上的瓦楞草也都拔掉了,移位的瓦片也都用黄泥打底重新铺好了。

    那两间坍塌的厢房内部也已清理干净,就连正房前面铺着青砖的地面也已打扫了出来,整个院子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看完院子,秦钺又带着大家到所有的房子里里看了看,发现房子里面也已打扫干净了。

    从房间里出来,秦钺点点头道:“很好,大家干的很好,本东家很满意。”

    秦钺说完,又对鲁师傅和陈忠道:“鲁师傅,陈师傅,你们先带着大家把桌子和椅子搬进正房最东面的两间厅堂摆好,那里以后就是咱们百工坊的议事厅了。”

    院子里只有八间正房和六间厢房,剩下的都是闲置的空地。

    现在最西面的两间正房临时做了工人宿舍,最东面的两间正房做了议事厅,剩下中间的四间,秦钺打算临时做马球杆加工车间。

    当然,这只是临时安排,秦钺计划等到过了年天气暖和了,就在正房西面的空地上再建造几排房子,将整个大院分割成几个小院落,作为木器、金银器、玉器、皮具等各个工种的独立作坊,加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也要分开,彼此互不影响。

    布置好议事厅后,秦钺便让泥瓦匠们开始修缮那两间坍塌的厢房。

    因为那两间厢房只是屋顶坍塌了,房屋的整体结构包括房梁和檩条都没有损坏,而且很多完整的瓦片挑出来还可以重新利用,修缮起来并不会太麻烦,只要将屋顶上铺上厚厚的苇帘,再在苇帘上铺上一层黄泥,然后再铺上鱼鳞瓦就可以了。

    趁着其他两名工匠配合泥瓦匠们修房子的工夫,秦钺把鲁师傅和陈忠叫进了议事厅。

    焦三娘去了一趟厨房,从火炉上提了一壶开水,拿了茶具来为秦钺他们沏茶。

    有人说唐代人不喝茶,想买茶得去药铺里买。

    这纯属胡说八道,中国人从上古年间就开始饮茶,到唐代茶叶种植业和加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而且茶叶还是丝绸之路上仅次于瓷器和丝绸的第三种大宗货物。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里也有“野者上,园者次”的描述,意思是说野生的茶叶最好,种植的茶叶次之。陆羽明明是根据前人的饮茶习俗,考察了南方几十个州府,访问了数不清的茶农和村老,历经二十多年才写成的《茶经》,可有些所谓的砖家就是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愣说唐代人不喝茶。

    估计这和唐代以前没有“茶”这个字有很大关系,唐代以前的“茶”都写作“荼”,陆羽的《茶经》成书后,也许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工匠粗心大意,不小心把雕版上刻好的“荼”字弄掉了一横,结果就变成了“茶”,从那以后就有了“茶”字。

    还有人说,就算唐代人喝茶,也会在茶叶里加上葱、姜、枣、橘皮等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已经不是胡说八道了,简直就是放屁!

    陆羽在《茶经》里确实说过有些唐代人喝茶喜欢在茶叶里加上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起煮了喝。但人家陆羽说的是“或用葱、姜、枣、橘皮……”煮之百沸,一个“或”字就已经说明一切,意思是说有人喜欢这样喝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喝茶。有些砖家文言文都没学好,就出来写论文骗人了,真不知这些人的语文老师看了他们的论文后,会不会气得顶开棺材盖从棺材里跳出来!

    不过,唐人喝茶确实大多是煮茶喝,沏茶喝完全是秦钺的个人喜好。

    秦钺在桌子上铺开一张用粗麻纸和炭笔画的图纸,对鲁师傅和陈忠道:“鲁师傅,陈师傅,你们都坐下,我和你们说一下咱们百工坊未来的营建计划。”

    为了建造百工作坊,秦钺前几天就画好了一张平面图。

    鲁师傅和陈忠坐下,秦钺指着图纸道:“这是咱们百工坊的未来营建图,不过因为季节的关系,我想等到来年春天再建造房子。咱们现在急需要做的是把圣上要的一百支球杖加工出来。我打算把剩下的四间正房作为加工木料的作坊,另外再把东面的三间厢房改造一下,最南面的两间改造成蒸煮房,用来蒸煮木料,北面的一间改造成烘烤房,用来烘干木料。你们看,这里是灶台的位置,这里是烟囱的位置,这里是烘烤房夹层火墙的位置……”

    秦钺对着图纸为鲁师傅和陈忠做着详细讲解。

    鲁师傅有些不解:“少东家,木料为什么还要蒸煮?”

    秦钺解释道:“这是加工木料的一道工序,因为木料经过蒸煮后,既可以达到除虫的效果,又可以使木料的内部质地变得更加紧密结实。”

    鲁师傅明显有些惊奇:“少东家,不瞒您说,小人虽然做了大半辈子木匠,但还是第一次听说加工木料还要蒸煮的。”

    陈忠也问道:“少东家,木料放在外面就可以晒干,为什么还要烘烤?”

    秦钺道:“这是因为把木料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和开裂,而把木料放在烘烤房里烘干,因为温度高,加之木料四周受热均匀,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避免木料发生翘曲变形,这也是加工木料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秦钺前世的家里是开红木家具厂的,当然对木料的加工工序了如指掌。

    等鲁师傅和陈忠搞明白了蒸煮房和烘烤房到底是怎么回事,三人便开始研究怎样垒砌灶台、烟囱和火墙。

    鲁师傅和陈忠都是老工匠,接受能力都很强,加上又有秦钺画的图纸作为参照,很快就明白了秦钺的意思,心里对蒸煮房和烘烤房的样子也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秦钺又道:“陈师傅,虽然你是铁匠出身,但我听说你还做过石匠和泥瓦匠,对土木营建诸事比较熟悉。我把这张营建图留给你,你今天下午就把建造蒸煮房和烘烤房所需要的砖石计算出来。等黄叔叔和韩三郎下午回来后,你们明天一早就赶上百工坊的两辆马车去众乐坊,去柜上找红姑娘支取材料费,然后去东市上采买砖石。”

    秦钺给百工坊买了一辆马车,韩三郎从农庄赶来一辆马车,这样百工坊就等于临时有了两辆马车。

    陈忠道:“好的少东家,我马上就开始计算。”

    秦钺又问道:“陈师傅,你觉得两天的工夫能不能把蒸煮房和烘烤房全部建造完毕?”

    陈忠道:“房子是现成的,砖石也是现成的,无非是垒砌一个灶台,一个烟囱和几道夹层火墙,咱们现在有七八名泥瓦匠,如果蕴章兄和韩三郎再从农庄带来几名徒工,如果顺利的话,我想一整天的时间就应该差不多了。”

    秦钺点点头道:“好,越快越好,不过也要注意质量,别太马虎了。”

    陈忠道:“少东家,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把好关的。”

    秦钺正和鲁师傅、陈忠说话,院子里忽然热闹了起来。

    秦威从外面进来道:“三哥,黄叔叔和韩三郎带着徒工们来了。”

    秦钺站起身道:“那咱们抓紧去外面看看。”

    几人来到外面,果然看到黄蕴章和韩三郎带着八名少年人回来了,每名少年都带了一卷行李。

    这些少年一进入院子,就纷纷从马车上跳下来,好奇地在院子里到处张望起来。

    见秦钺从房间里走出,黄蕴章连忙对少年们道:“孩子们,这就是咱们的少东家,大家快来给少东家见礼。”

    少年们都很听话,都对秦钺施礼道:“少东家好!”

    秦钺注意道,这八名少年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一个个看上去都很活泼。

    虽然秦钺现在的年龄也只有十五岁,但他的心理年龄却是前世的二十四岁,加上又穿着华丽的衣裳,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几分和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秦钺觉得还是唐朝好,十四五岁的少年人不但可以出门做工,还能像成年人一样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甚至还可以去当兵打仗或者入仕为官。这要是放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他这样的老板非得被劳动稽查部门当做雇佣童工的黑心老板处理了不可。
………………………………

第264章:韦博文

    秦钺让鲁师傅带少年们去了宿舍,先把行李安顿好。

    秦钺问黄蕴章道:“黄叔叔,人好找吧?”

    黄蕴章道:“好找。我和韩三郎回到农庄后,把这件事和孙文说了一下,孙文又和农庄里的庄丁说了一下。庄丁们一听做徒工还有工钱,而且工钱还这么高,便都抢着跑回家去把自己的子侄和亲戚家的孩子领了来,呼啦一下就去了几十人。”

    秦钺笑道:“去了那么多人,你们一定很为难吧?”

    黄蕴章道:“这还多亏了孙文,他提了几个条件,很快就把人选出来了。”

    秦钺饶有兴趣得问道:“他都提了哪些条件?”

    黄蕴章道“他先是把一些看上去模样清秀人比较机灵的少年挑选出来,这样一下子就少了将近一半。他接着又说读过书的优先,结果只有三个少年在村里的学堂里读过书。最后孙文又从剩下的少年里挑选了五个以前干过手艺活的少年,凑齐了这八个人。”

    秦钺笑着微微颔首,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他欣慰的是,一是孙文独当一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二是他从此有了一个招工基地。

    这还只是一个农庄的庄户,如果再加上新得到的三千余亩土地上的庄户,将来他的农庄里最少也要有二三百户庄户,总人口将达到上千人。有了这个招工基地的存在,不管他将来做什么,就算是开设酿酒作坊,都不用再为招工的事发愁了。

    说话间,八名少年已经安顿下行李回到了院子里。

    秦钺问八名少年道:“几位小哥,你们都有谁读过书?”

    “少东家,我读过书。”

    “少东家,我也读过书。”

    人丛里先后走出三名少年。

    秦钺又问道:“那你们就说说,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各自都读过几年书?”

    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抢着道:“少东家,我叫高贵,在村里学堂读过两年书。”

    另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道:“少东家,我叫刘富,在村里学堂读过两年半书。”

    最后也是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身上穿着一身破旧的青布袍衫,人看上去有些腼腆,走到秦钺面前道:“少东家,我……我叫韦博文。”

    秦钺不禁上下打量了打量韦博文,见这少年不但一脸书卷气,身上穿的也不是普通庄户人家少年穿的短衫,而是一袭长衫,而且听名字文绉绉的,也不像个庄户人家子弟。

    秦钺不禁点了点头道:“韦博文,好!那你说说,你读过几年书?”

    韦博文道:“回少东家的话,小人从四岁开始入村里的学堂读书,在村里的学堂里读了四年书,后去县里学馆又读了三年书,就是到了现在,小人在家里还一直跟随家母读书。”

    秦钺不禁有些惊奇:“这么说,看你的年纪,你已经读了近十年书了?”

    “回少东家的话,到今年整整十年。”

    “本东家看你的穿戴,应该也是个士人子弟,你不在家里好好读书博取功名,为何却来了本东家的作坊里做徒工?”

    韦博文欲言又止道:“少东家有所不知,小人……”

    一旁的韩三郎道:“少东家,韦博文住在我家邻村,他家里的情况我比较了解。”

    秦钺点点头道:“那你就替韦博文说说吧!”

    韩三郎道:“他们韦家是韦庶人的远房同族,韦家本就是我们万年县人。博文的父亲也曾做过官,后因韦氏一案牵连被罢官,只能回乡居住,后抑郁而终。博文和他弟弟这么多年一直跟着他母亲寄住在他一个从伯父家里,靠耕种咱们农庄上的几亩薄田过活,。”

    秦钺问韦博文道:“我刚才听你言说,你现在一直跟着你母亲读书。这么说,你母亲也读过书了?”

    韦博文道:“是的少东家,家母年少时也读过书。”

    韩三郎道:“少东家,博文的母亲本是长安城里人,也是大户人家出身。”

    秦钺道:“既是大户人家出身,他的外祖家为何不接济接济他们母子?”

    韩三郎道:“少东家您有所不知,博文的外祖早就过世了,剩下几个舅舅,见博文家里落了难,躲避都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接济他们?”

    闻听此言,秦钺不禁心生悲悯,颇有种和韦博文同病相怜的感觉。

    秦钺家里当初遭难时,几个舅舅也是唯恐避之不及。

    秦钺叫过鲁师傅和陈忠道:“鲁师傅,陈师傅,咱们这百工坊刚刚成立,本东家想让你们临时出任百工坊的将作大匠,也就是掌柜的。鲁师傅为正,陈师傅为副。”

    鲁师傅连忙道:“小人谢少东家抬举,小人一定代少东家管好这百工坊,一定不会让少东家失望的。”

    秦钺点点头道:“很好!本东家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

    秦钺又指着韦博文道:“鲁师傅,陈师傅,咱们百工坊明年春天还要扩建,将来最少要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工匠,人吃马喂的日常事务十分繁杂。鉴于你们没读过多少书,一上来很难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产业,本东家决定给你们再配一名副手。他叫韦博文,乃是一个读过十多年书的学子,以后就是咱们百工坊的文书了。”

    鲁师傅问道:“少东家,啥是文书啊?”

    秦钺道:“文书就相当于衙门里的主薄。从今以后,你们只管营造方面诸事,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事项,像什么记出纳、采买、记账等事宜,全部交由韦博文负责。”

    鲁师傅连连点头道:“好的少东家,小人都记下了。”

    秦钺又嘱咐鲁师傅和陈忠道:“博文是个文弱书生,比不得乡野间长大的少年。我希望你们不要像要求其他少年一样要求博文,不需要他动手的粗笨活计,能不让他动手最好就别让他动手,一定要照顾好博文,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鲁师傅和陈忠都点头称是,不想韦博文却道:“少东家,小人这些年在家里也没少干农活,没您想的那么文弱的。博文不想接受少东家的特殊照顾,还是希望少东家能像对待其他兄弟一样对待小人,否则小人会寝食难安的。”

    秦钺正色道:“这是本东家安排的,你有什么可寝食难安的?既然大家来本东家这里做事,就要服从本东家的安排,这也是本东家的规矩。不管是谁,只要想在本东家这里做事,就要守本东家这里的规矩,不想守规矩的可以不干。你只需把你分内之事做好了,其他的都不用你来操心。这事就这么定了,不需要再议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秦钺这么说既是在说给韦博文听,也是在说给鲁师傅等人听。

    秦钺又问韦博文道:“博文,本东家刚才听韩三郎说你们家现在住在你从伯父家里,那你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你们自己家的吗?”

    韦博文回道:“不是,小人和母亲、弟弟现在借住在小人伯父家的两间茅草房里。”

    秦钺对黄蕴章道:“黄叔叔,等你下次回农庄,让博文也跟着你回去一趟。然后让庄丁们在农庄的后院里打扫出两间正房,最好单独隔出一个小院,把博闻的母亲和弟弟接到农庄里去住。另外你让孙文去焦家村找一下新任里正焦信,让焦信把博文的弟弟安排到焦家村的学堂里上学,先生的脩金等一切费用都由咱们农庄上出。”

    黄蕴章点头道:“好的三郎,叔叔都记下了。”

    秦钺又鼓励了鼓励高贵和刘富:“高贵,刘福,你们也好好干,没事多帮帮博文。如果你们的表现能让本东家满意,本东家也不会亏待你们,等博文调去其他地方任职,本东家也会给你们安排一份职事做,你们听明白了吗?”

    高贵和刘富也连连点头道:“是,少东家,小人们听明白了。”

    秦钺道:“那好,你们现在就可以听从鲁师傅和陈师傅的吩咐去帮着工匠师傅们干活了。”

    安排好了修房子的事宜,秦钺让高旺和林宽也去帮鲁师傅他们搬运物料,然后带着秦威、崔八郎、彭彪、武定、田七、韦博闻进了议事厅喝茶说话。

    黄蕴章和韩三郎叫了一名小徒弟去了厨房,为大家准备晚饭,焦三娘也主动去打下手。

    经过一下午的努力,鲁师傅和陈忠不但带着工匠和徒工们修好了那两间坍塌的厢房,还在正房前面的平地上搭起了一个储存物料的工棚,又在正房西面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马棚,整个百工坊到此也算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

    下午未时后,秦钺在百工坊里和兄弟们以及工匠们一起吃了晚饭,便带着大家返回了众乐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