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巨商-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长安城一到日落就四门紧闭,我们如何能出得城去?”

    “你们可以住在乡下,等第二天早晨城门开启后再返回城中啊!”

    “不瞒黄叔叔说,小侄正是为此事发愁,因为我们在乡下并没有亲戚朋友,没地方住啊!”

    “这有何难?你们可以住在黄某家中,如今连年丰收,家家都不缺粮食,你们去了,不过是添两双碗筷的事。”

    秦钺心中欢喜:“这正是小侄想求黄叔叔的事,不过请黄叔叔放心,我们只要黄叔叔为我们提供个遮风挡雨的住处,吃食我们会自己带去,并不敢太过麻烦黄叔叔的。”

    当下双方说好,秦钺决定等老黄父子卖完菜,不等散市就跟随老黄和黄虎去乡下捉蟋蟀。

    为了去城外捉蟋蟀,秦钺前几天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准备好了捉蟋蟀用的灯笼、网兜、探条、水壶、蝈蝈笼、竹筒等器具,蝈蝈笼能装蝈蝈也能装蟋蟀。

    既然是有求于人,就不可能光想着占便宜不想着吃亏,秦钺当然也不会让老黄吃亏,他又让李红去肉铺中割了三斤羊肉买了些蒸饼等吃食送给了老黄,算是对老黄的回报。

    唐代人最常吃的肉类是羊肉,再就是鸡肉,因为这两样肉食比较容易得到,不但中原地区的人喜欢养羊――后世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就是由于古代过度放牧造成的,在城市和乡间还活跃着很多牲口贩子,每年把大批来自牧区的绵羊和山羊运到中原地区。

    另外,不管是乡下还是城市,老百姓几乎家家养鸡,鸡肉也不难得到。

    唐代人也吃猪肉,但猪肉还不像后世一样普及,主要是因为养猪的成本太高,那时候也没有几个月就能长大的速生猪品种,何况就算家家养猪,也不可能天天杀猪。唐代中原地区的人很少吃牛肉,因为唐时律法规定不准屠宰耕牛,随意屠宰耕牛那是要判刑的。

    虽然城里也能买到牛肉,主要是来自牧区的牛,但价格贵得离谱,普通人根本吃不起。

    由于乡下人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老黄手捧着包羊肉的荷叶,感动得都快哭了。

    等老黄卖完菜,才刚刚过了半个下午,秦钺和李红回家给鸟儿添好鸟食,和看菜园的老和尚打了声招呼,便带上一个小包裹和捉蟋蟀的一应器具跟着老黄父子出城去了乡下。

    秦钺并不担心家里没人时会有小偷光顾,因为大唐开元年间正处于太平盛世,社会治安非常良好,如果说路不拾遗可能有点夸张,但夜不闭户还是能够达到的。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一年也出不了多少死刑犯的社会,社会治安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黄家村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正东的官道旁。老黄挑着空担子,秦钺、李红、黄虎三人跟在后面,出了春明门,又向前大约走了五里路,很快便看到了在一条小溪旁的黄家村。

    黄家村是个坐落在平原上的小村庄,远看杨柳依依炊烟袅袅,四周遭庄稼地连片,近听鸡鸣狗吠牛声哞哞。虽然村子不大,倒也有几分一般乡村里所特有的宁静与祥和,而且前临大道东靠碧溪,景色也是非常的优美。

    “黄叔叔,您进城卖菜回来了?”

    “蕴章兄,家里来客人了?”

    四人走进村子,路上不时有乡邻和老黄父子打着招呼,老黄也笑着一一回应。

    秦钺想不到,老黄虽然只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却起了一个很有文化的名字。

    来到村后场院边的一处农家宅院,黄蕴章对秦钺和李红道:“少郎君,红姑娘,这就是我家的住处了。”

    秦钺看时,眼前是一处篱笆院,院前大槐树上拴着一头大牛,大牛旁还有一头模样可爱的小牛犊,院子中间有几间土坯垒成的茅草房,墙虽然是土坯墙,但墙面上都抹了石灰白泥,虽然比不得城里那些高大的青砖院落,但比一般乡下人家的夯土墙还是漂亮多了。

    看见黄蕴章他们归来,原本在院子里玩耍的两个孩子从院子里跑了出来。

    这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和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小姑娘虽然穿着一身旧衣服但模样却很俊俏,小男孩并不像黄虎一样虎头虎脑,而是一个眨着一双小眼睛精瘦的淘小子,脸上涂抹得灰毛乌嘴的,两个孩子都赤着脚没穿鞋。

    “阿爷,你回来了?”小姑娘上前问道。

    小男孩的注意力都在黄虎的蝈蝈笼上:“哥哥,你的蝈蝈笼真好看,哪里来的?”

    黄蕴章笑着对秦钺道:“少郎君,这是我的女儿杏儿和小儿子毛娃。”

    秦钺也笑着道:“黄叔叔府上可真是热闹啊!”

    “让少郎君见笑了!”黄蕴章说着便带着秦钺他们走进了院子,又朝屋里喊道,“虎娃他娘,来客人了!”

    一个穿着一身粗布衣衫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边擦手边从房里跑出来,但看到秦钺和李红后,尤其是看到穿着一身新衣的李红,大概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称呼,也不知道家中怎么会忽然来了这么尊贵的客人,愣在那里好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又让少郎君和红姑娘见笑了,内人没见过什么世面。”黄蕴章对秦钺和李红笑着道,然后又对黄虎娘道,“傻婆姨,还愣着干什么?这是城里来的秦少郎君和红姑娘,还不快些见过?”

    黄虎娘微微屈身施礼道:“少郎君好,红姑娘好。”

    秦钺和李红也上前向黄虎娘施了礼,然后便跟着老黄进了屋。

    黄蕴章把秦钺他们买的那三斤羊肉和蒸饼等吃食交给黄虎娘:“虎娃娘,这是秦少郎君和红姑娘买的羊肉和吃食,快拿到厨下去做了。”

    见到这些吃食,黄虎娘虽然很高兴,但还是客气道:“少郎君和红姑娘能来家中玩耍,村妇和娃们都很高兴,家中又不缺吃的,咋能让客人坏钱?”

    秦钺笑着道:“些许吃食不成敬意,还望婶婶不要嫌弃!”

    黄虎娘连声道:“不嫌弃,不嫌弃……”

    老黄在一旁道:“傻婆姨,你还客气个什么劲?快去厨下准备饭食吧,秦少郎君和红姑娘吃了晚饭,天黑后还要和虎娃他们去村外捉促织。”

    “捉促织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秦少郎君和红姑娘是在城里东市上卖虫儿的,要捉些促织去城里卖。”

    黄虎娘当然也知道城里有卖蟋蟀的,再没说什么,拿着吃食去了厨下。

    黄蕴章把秦钺和李红让到一张桌子旁坐下,秦钺开始打量黄家室内的陈设。

    因为黄家是乡下人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因为黄蕴章经常去城里做些小生意,家中的条件和其他庄户人家比起来还是算比较不错的,起码堂屋里还有一张桌子和几个杌凳,另外还有两条长凳,虽然都是些做工粗糙的粗笨家什,但也算得上陈设齐全了。

    黄蕴章陪着秦钺和李红说了一会话,黄虎娘就把饭食准备好了。

    虽然乡下人家平时吃的比较简单,但因为今天有秦钺他们买来的肉食和蒸饼,加上老黄家里开着一个菜园子,并不缺少时令菜蔬。

    家里来了客人,热情好客的黄虎娘自然也不会小气,秋天正是当年的小公鸡长成的时候,黄虎娘不但为秦钺他们炖了一只小公鸡,炒了一盘夏天时晾晒的蘑菇,另外又做了三五样时令菜蔬和一盘炒鸡蛋,甚至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腌得蛋黄流油的咸鸭蛋也切了一盘,还拿来了一大坛自家酿的米酒。

    虽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也满满地摆了一桌子,整个就是一桌丰盛的农家宴。

    斗酒只鸡,唐朝时期的农家招待客人,如果条件允许,鸡是必不可少的。
………………………………

第64章:小八开口了

    吃饭的时候,秦钺发现只有老黄一个人陪着他和李红吃饭,黄虎和黄虎娘一直在一旁忙着筛酒倒茶伺候他们吃喝,尤其是杏儿和毛娃两个半大孩子,站在一旁看着一桌子好吃的,一个劲地吞咽口水。

    秦钺对黄蕴章道:“黄叔叔,让婶婶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坐下吃饭吧!”

    黄蕴章道:“秦少郎君不必客气,我们乡下人家虽然比不得你们城里,但起码的待客礼道还是有的。家中来客,女人和孩子怎能能与客人同席而食,那还不乱了体统?”

    黄蕴章说得煞有介事,看来他的封建思想还不是一般的严重。

    黄虎娘也道:“少郎君不必客气,村妇和孩子们等你们吃过了再吃,不急的。”

    秦钺实在忍不下去了,把筷子一放道:“黄叔叔,黄婶婶,我和我妹妹还都是孩子,哪里能算得上客人?再说我们都是失去怙恃的孤儿,今日见到婶婶就如同见到娘亲一般,天下哪有子女坐在桌子旁大吃大喝,却让娘亲站在一旁伺候的?这才是真正乱了体统,叫我和妹妹如何能咽得下去?”

    见秦钺如此,黄蕴章为难道:“秦少郎君,这……这合适吗?”

    秦钺见起到了效果,马上换上笑脸开玩笑道:“黄叔叔,这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如果你们黄家如此高门大院规矩森严,小侄和妹妹以后可真就不敢来府上做客了!”

    目不识丁的黄蕴章哪里能说得过“满腹经纶”的秦钺,只得道:“虎娃他娘,既然……既然秦少郎君这么说了,那你和孩子们就坐下一起吃吧!”

    黄虎娘推辞不过,只得又添了四副碗筷坐下了,三个孩子也跟着坐了下来,黄杏挨着黄虎娘,黄虎挨着秦钺,毛娃挨着李红。

    李红把毛娃抱到怀里,道:“毛娃弟弟,你想吃什么?姐姐给你夹。”

    毛娃指着盘子里的羊肉说道:“姐姐,毛娃要吃肉!”

    李红夹了一大块肥嫩的羊肉放在毛娃碗中,毛娃抓起来就开始大吃,吃得满嘴流油。

    黄蕴章端起酒碗,一边和秦钺互相敬酒一边道:“小孩子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真是让秦少郎君和红姑娘见笑了!”

    秦钺满饮了碗中的米酒,然后抹抹嘴道:“叔叔家中儿女双全其乐融融,想天下幸福之事亦不过如此吧!”

    一家人边说边吃,气氛十分融洽,连黄虎娘都高兴得喝了两大碗米酒。

    自从秦钺来到唐朝后,除了上次去白鹿原在焦家和几个男人一起吃了一回饭,这还是第一次在家庭氛围下吃饭,李红也有好几年没在这种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吃饭了,所以两个少年人都很高兴。

    吃过饭后,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秦钺和李红便在黄蕴章和黄虎带领下,提着灯笼去了村后的一片布满乱石的荒草滩,开始捉蟋蟀。

    杏儿和毛娃都是半大孩子,自然也不肯留在家里,也屁颠屁颠地跟着来了。

    黄蕴章本来是不打算参与这些小孩子的事的,但因为喝了几碗米酒,忽然便来了兴致,自告奋勇地要来教秦钺他们怎么捉蟋蟀。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当然也没少干上房掏雀、下河摸鱼、逮蝈蝈、捉蟋蟀这些事,自然比秦钺他们更知道蟋蟀应该咋个捉法。

    此时已经是戌时过半,也就是晚上八点多一点,不过时间刚刚过了农历七月上旬,虽然还不到满月的时候,但天上挂着半轮突月,夜色倒也没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乡下夏末秋初的夜晚虽然十分宁静,但满野都是秋虫的鸣叫之声。

    老少六口人蹲在乱石滩中,循着蟋蟀的叫声寻找。照亮的照亮,翻动石块的翻动石块,向蟋蟀洞中灌水的灌水,也不论好坏,见到蟋蟀就抓,不到两个时辰就连公带母捉了一百多只蟋蟀,因为是循着声音抓的,抓到的大部分都是雄蟋蟀。

    秦钺并没有把雌蟋蟀扔掉,而是全部留下了。

    虽然雌蟋蟀不擅斗,但养过蟋蟀的人都知道,要想让雄蟋蟀保持旺盛的斗性,就必须经常给雄蟋蟀配雌,所以买蟋蟀的人在买雄蟋蟀的时候一般也会买一两只雌蟋蟀,要不就是自己去捉几只雌蟋蟀,这也正是秦钺把捉到的雌蟋蟀也留下的原因。

    为了不让好斗的雄蟋蟀互相残杀,秦钺让李红把蟋蟀都分装在了他们带来的一些蝈蝈笼、竹筒和网袋中。关于这一点,秦钺早有准备,他用粗麻布制作的网袋都是细条状的,而且每装入一只蟋蟀都会用线扎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蟋蟀们互相撕咬了。

    在黄家住了一夜,秦钺和李红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了城里,黄虎也跟着他们一道回来了。

    从这一天开始,秦钺、李红便和黄家人成了朋友,不但黄虎跟着秦钺他们一起做生意,黄蕴章和黄虎娘也经常带着黄杏和毛娃到秦钺和李红家中做客。黄虎娘还经常帮秦钺他们拆洗被褥料理些家务什么的,有时黄蕴章还会隔三差五地去一趟白鹿原,帮秦钺照看一下窑厂,两家人处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当然这都是后话。

    算上去乡下捉蟋蟀,时间又过去了两天,距离蟋蟀罐最后出炉的时间只剩下两天了。

    虽然王伯和秦钺说过,烧造这些蟋蟀罐,从制坯到出炉需要八到十天的时间,但秦钺并没有在第八天就去白鹿原上的窑厂,因为他不想催王伯他们。

    当天,秦钺和李红并没有去东市卖蝈蝈,而是留在家里整理刚捉回来的蟋蟀。

    蟋蟀不能总装在网兜里,雄蟋蟀也不能放在一起饲养,蟋蟀罐还没拿回来,可秦钺他们手里只有几十个蝈蝈笼,根本就不够用,没办法只得把家里所有的大碗、小碗和坛坛罐罐都用上了,还用砖头瓦块给每个容器加了个盖。这也不够用,秦钺又去法洪寺里找来两根旧竹竿,截成一个个小竹筒,这才总算给所有的雄蟋蟀找了个家。

    忙完这一切后,时间已经是下午申时。

    这几天秦钺实在是太忙了,先是买画、设计蟋蟀罐小样、接手窑厂、定制瓷器,刚从焦遂家的酒缸里爬出来,又去东西两市上选鸟,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黄家村捉蟋蟀,忙得脚后跟直打屁股蛋,连个囫囵觉都没睡过。而所有这些事都得他一个人去应付,既劳心又劳力,秦七郎和李红实际上并未帮上他太多。

    整理完蟋蟀后,秦钺感觉有点犯困,就想去房间里小睡一会。

    李红没什么事做,就和黄虎坐在客厅里一边编蝈蝈笼,一边教小鸟说话。

    “你好!你好!你好!”

    “你看我干什么?叫姐姐!”

    在李红逗弄小鸟的声音里,秦钺闭上眼睛,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可他刚刚睡着,忽然听到李红在客厅里高兴地大呼小叫:“小八说话了,小八说话了!三郎哥哥你快来,小八说话了!”

    小八是一只八哥,是秦钺买的第一只小鸟,也是李红最喜欢的一只小鸟。

    秦钺睡意全无,一翻身从床上跳下来,快步来到外间:“真的吗,小八真会说话了?”

    李红连忙对着笼子里的小八道:“小八,快给三郎哥哥说一个!”

    可是等了半天,小八只是转动着脑袋看着李红,连点声音都没有。

    秦钺笑了:“红妹,你是不是听错了?”

    李红道:“我没听错,小八刚才就是说话了。”

    黄虎也道:“三郎哥,我也听到了,刚才小八确实发出了一个声音,好像是你好。”

    秦钺道:“这也正常,刚学会说话的八哥有时候一两天才忽然冒出一句来。”

    李红拿着笼子,对着小八道:“小八,你说一个嘛!给三郎哥哥说一个听听嘛!”

    秦钺道:“你别逼它了,它不想说,你逼它也没用的。”

    李红有些沮丧,一边放下笼子一边嘟囔道:“该死的小八,姐姐白养了你这么久,一点面子都不给姐姐!”

    秦钺笑着摇摇头,看来李红是把小八当成能和人交流的小精灵了。

    “泥猴!”就在这时,小八忽然叫了一声。

    李红兴奋得差点没跳起来:“三郎哥哥,你听到了吧,我没骗你,小八真的会说话了!”

    “泥猴!泥猴!”小八又叫了两声。

    李红眼睛都瞪大了:“不对呀三郎哥哥,我明明教它说的是你好,这怎么就变成泥猴了!”

    秦钺解释道:“刚刚转喉说话的小鸟都这样,一开始声音都是含混不清的,等再过段时间就好了。红妹你也该知足了,一只不到三月龄的小八哥,你教它也没几天,它就能开口说话了,这说明咱们遇到了一只特别聪明的小八哥。”

    听了秦钺的解释,李红显得非常高兴,把小八从笼子里拿出来托在手掌上,一边端详一边道:“三郎哥哥,小八是你买回来的第一只小鸟,你当初可是骗我说是送给我的。那咱们可说好了,其他的小鸟都可以卖,就小八不能卖,我要养着它。”

    秦钺笑道:“红妹,你当初不是还担心卖不出去吗?”

    李红道:“此一时彼一时,我现在和小八有感情了,我舍不得了。”

    秦钺也不和她争:“好好好,你愿意养就养,只要咱们的蟋蟀罐能顺利卖出去,你爱养多久就养多久,爱养多少就养多少,要是不够的话,我再去给你买。”
………………………………

第65章:蟋蟀罐烧出来了

    提到蟋蟀罐,李红问秦钺道:“对了,三郎哥哥,这都第八天了,咱们的蟋蟀罐差不多也应该烧出来了吧?”

    秦钺打了个哈欠道:“这是王伯他们第一次烧造蟋蟀罐,咱们也不能催得太紧了,明天再等一天,我后天就带着虎娃兄弟去一趟白鹿原,要是烧好了,我们就把蟋蟀罐背回来。”

    李红道:“那么多蟋蟀罐,你们能背回来吗?要不还是雇辆马车吧!”

    秦钺笑了笑:“红妹,你也太小看我们了!总共才六十个小罐子,一个顶多也就一斤重,再缠上点草绳子,每人再加个柳条筐,我和虎娃兄弟一人顶多也就背个三十几斤,这点东西我们两个大小伙子要是背不动,我们还有脸吃饭?”

    李红玩笑道:“三郎哥哥,我这不是担心你们嘛!万一你们一不留神摔倒了,摔了你们不要紧,要是把蟋蟀罐摔坏了,那咱们不就赔大了吗?”

    秦钺知道李红是在开玩笑,一边转身一边道:“不和你们说了,我还是睡觉去吧!”

    第二天上午,秦七郎一早就来到了菜园子,和秦钺商量什么时候去白鹿原拉瓷器。

    秦钺道对秦七郎:“七郎,为了节省点开销,这次我不打算雇马车了,路不远,东西也不是很重,我打算和黄虎去把瓷器背回来。为了我和你红姐的事,你也跟着跑了好多天了,这次就不用你去了,在家好好休息休息吧!”

    背东西是个苦差事,比不得坐着马车出去风光。秦钺觉得,秦七郎虽然是他的兄弟,但已经帮他不少了,他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抓秦七郎的壮丁,让秦七郎为他做苦力。

    秦七郎道:“三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我本是自家兄弟,我不帮你谁帮你?这事我必须去,我去了咱们就三个人了,你和黄虎也能轻松点。再说了,我在家又没什么事,大家一起去,溜溜达达的去,溜溜达达的回,说说笑笑的,全当去玩了。”

    秦钺无奈,只得笑笑道:“既然你不怕辛苦,那就一起去吧!”

    说话间,已经到了巳时末,按秦钺前世的时间说,也就是不到上午十一点钟的样子。

    “请问,这里是秦少东家的家吗?”

    秦钺和李红正坐在客厅里陪着秦七郎说话,黄虎在院子里整理蝈蝈笼,准备过一会就和李红去东市上卖蝈蝈,忽然听到院子外面有人问话。

    黄虎抬起头,见是两个背着柳条筐的少年,就回答道:“是呀,你们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少年回答道:“小哥,我们是从白鹿原窑厂来的,是来给少东家送瓷器的。”

    秦钺、秦七郎和李红闻声,急忙从房间里跑出来,看到站在篱笆墙外的两个少年不是旁人,正是窑厂的两个年轻窑工钱九和孙六。

    秦钺连忙打开篱笆门,把钱九和孙六让进院子,问道:“钱九,孙六,你们怎么来了?”

    钱九回道:“少东家,您要的瓷器已经出炉了,师父怕您着急,就让我们把瓷器给您送来了。”

    秦钺忙招呼黄虎过来,他和李红一组,秦七郎和黄虎一组,四人分别帮着钱九和孙六把柳条筐从背上卸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银杏树下的桌子上。

    秦钺又问道:“是什么时候出炉的?”

    钱九再次回道:“昨天上午就停火了,闷炉又闷了一天一宿,今天早晨出的炉。”

    李红也道:“你们走这么远的路,一定累了吧?”

    孙六腼腆地笑了笑,抹一把脸上的汗道:“累倒不是很累,就是快把我们渴死了。”

    季节虽然已经入秋,但三伏天刚过,天气还依然热得很。

    这么热的天,钱九和孙六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走了二十多里路,不出汗才怪。

    秦钺一边招呼钱九和孙六坐,一边吩咐道:“红妹,你赶快去给二位兄弟倒水。虎娃,你去拿条手巾来,再去井台上打一盆水,先让两位兄弟洗把脸凉快凉快。”

    等钱九和孙六洗完脸喝了水,秦钺招呼大家道:“咱们先把柳条筐放到地上,然后把蟋蟀罐一个一个拿出来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