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巨商-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70章:赐名孙文

    三人都是窑工,对瓷器的价格自然非常了解,就秦钺第一批烧造的那六十几个小瓷罐和陶罐,就算卖出天价来,顶天也就能卖个一贯多钱,再去了泥料和釉料以及人吃马喂的费用,还不够他们三个人原来半个月的工钱呢,居然还要一下子涨这么多工钱,换了谁都不可能不在心里暗自打鼓。

    秦钺摆摆手,笑道:“你们听我说,把瓷器烧造好是你们的责任,而窑厂赚不赚钱,能不能把烧出来的瓷器销出去,那是本东家的责任,如果窑厂经营不善,就算给你们发再少的工钱,窑厂该经营不下去还是经营不下去。”

    秦七郎也在一旁道:“王伯,经营上的事你们也不懂,少东家自有少东家的办法,少东家给你们多少你们就拿多少。你们也不用担心窑厂以后会怎么样,这都是少东家自己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倒是你们自己,要想保住手里的饭碗,想对得起少东家,那你们就应该好好干,烧出更多更好的瓷器来,这才是正道。”

    王伯点头道:“少东家说的是,我们一定好好干,绝不会辜负少东家的。”

    钱九也道:“是呀,自打少东家接手了这窑厂,我们就看到希望了。”

    秦钺道:“大家先干了碗里的酒,先吃点东西,下面我还有话说。”

    大家纷纷举杯干了碗里的酒,随意吃了些肉菜,孙六又给大家斟满。

    秦钺接着道:“咱们的窑厂有两孔窑,如果两孔窑同时开火,每次都按满窑算的话,最少也需要七八个工人,可咱们窑上现在只有你们三个人,这是根本不行的,那我下面就说说关于咱们窑厂招人的事。”

    王伯道:“少东家想招多少人?”

    秦钺道:“你认识的人里有合适的人选吗?”

    王伯道:“倒是有一个,这人姓陶,今年不到四十岁,就是附近村子里的人,以前也是咱们窑上的一个老窑工,后来咱们窑上越来越不景气,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就离开了。”

    “这人手艺怎么样?”

    “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窑工,手艺没的说,洗泥,制坯,修坯,施釉样样都能拿得起来。”

    “他现在在哪?”

    “在长安城北华原县的一家窑厂里做工,过年的时候我还见过他。”

    “他在那里混得怎么样?”

    “不太好,我听说那家窑厂有很多华原县当地的窑工,他在那里根本不受重用,平时就是做些挖土、洗泥、踩泥和烧窑的粗笨活计,工钱也只有二百多文,说白了就是个苦力,加上离家又远,他早就不想干了。可他们家又没有土地,回来也没有饭辙。”

    这个秦钺明白,华原县是唐代著名的陶瓷出产地,也就是宋代的耀州窑,当地自古就出产陶瓷,窑工更是数不胜数,从外地小窑厂去的窑工不受重用也能理解。

    “王伯,你马上找人给他捎个口信,让他回来。”

    “这个好办,我认识几个瓷器商人,他们经常走华原县,和他们打声招呼就行了。少东家,你打算给陶师傅开多少工钱?”

    “先和孙六一样,每月三百二十文吧。”

    孙六道:“少东家,这个不太合适吧?人家陶师傅可是老窑工了,和我这个刚出徒的拿一样的工钱,人家不会有想法吧?”

    秦钺道:“咱们窑厂不管谁来,暂时都得以你们三个为主,手艺再好工钱也不能超过你们。我今天就和你们交个底,我曾外祖曾做过隋朝的从三品将作大匠,我从小就钻研过烧造陶瓷的工艺,我虽然没什么实际经验,但要论对烧瓷工艺的领悟和造诣,一般的窑工和工匠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我。咱们窑厂只要有我这个东家在,手艺再好的工匠也只是个工匠,只能按我的要求做,绝不能擅做主张。”

    这个王伯他们还真服气,要是秦钺不懂烧瓷工艺,也不可能设计出那么漂亮的蟋蟀罐。

    秦钺喝了一口酒,然后放下酒碗道:“至于以后给不给陶师傅涨工钱,那还要看他的表现。我说的表现不单单是干活好坏,重要的是对我这个东家是否忠心,不忠心吃里扒外的人手艺再好咱们窑上也不要。”

    钱九不住地点头:“是是,少东家,您说的太有道理了。”

    秦钺又道:“王伯,我就这个条件,陶师傅能接受就让他回来,不能接受我再找别人。”

    王伯道:“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对陶师傅来说,不但涨了一百多文工钱,离家也近了,婆姨和孩子都能照顾得上,这么好的事,他怎么可能会不同意?”

    秦钺道:“王伯,除了陶师傅,你再给我找一个大工,另外再找四个学徒的少年负责干粗活,学徒的也有工钱,每人每月一百二十文钱,还管一日三餐。”

    一旁的车夫老赵道:“秦少东家,这可是新鲜事,小徒弟也有工钱?”

    秦钺道:“徒弟的也是人,他们平时干的活更多更累,咋能不给人家工钱?”

    老赵连忙拿起酒壶给秦钺斟酒:“少东家,小人有个事求您,您可不要驳我的面子啊!”

    “老赵,咱们已经是熟人了,你不用客气,有事就说。”

    “我家大娃今年十四了,一直在家闲着,您看……”

    “这事啊,这事我说了不算,你找王伯,这事他说了算。”

    “您是东家,哪有东家说了不算的?”

    “一码归一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既然把窑厂交给了王伯,就由王伯说了算。不单单是现在,就算以后窑厂的工匠多了,留谁不留谁,也是王伯说的算。我这个东家不直接管工匠,只管王伯一个人,他要是干得不好,我就换别人来管。”

    “还有这样的事,听着真新鲜!”老赵连忙端起酒碗,“王师傅,我敬您一个!”

    两人干了杯中酒,王伯抹抹嘴道:“既然少东家把这事交给了我,我也不能任人唯亲。这样吧,明天你把你家大娃送过来,先干几天试试,好就留下,不好你再领回去。”

    老赵十分高兴:“好好好,我明天一早就把大娃送来,包您满意。”

    大家边吃边说,秦钺又道:“既然说到了徒工管饭的事,那下面我就说说窑上伙食的事,本东家决定,以后大家的伙食标准是每顿饭两文钱,一天是六文钱,保证要顿顿有肉汤,另外每七天还可以吃一顿炖肉。”

    两文钱在乡下可以买将近一斤半米,足够两个大小伙子饱饱地吃上一顿了,这还是一个人一顿饭,如果是集体伙食更省钱,虽说不能顿顿吃肉,饭菜是足够了,每顿还能喝上两大碗肉丁汤。

    秦钺又问孙六道:“孙六,你大号叫什么?”

    孙六不好意思道:“回少东家的话,小人的父母不识字,小人也没有大名,户牒上的名字是孙六郎。”

    秦钺忽然来了兴致:“我给你起个大名怎么样?”

    孙六道:“少东家,那敢情好,小人早就想有个大名了。”

    秦钺想也不想:“虽然你的父母都不识字,但我希望你将来能多少认识几个字,就算不是为了读书,能记个账也好。那你就叫孙文吧,文是文采的文。对了,我再给你起个字,你大名叫孙文,字就叫博采吧,博是博学的博,采通彩,是文采的采,也有博采众人之长的意思!”

    王伯小时候是读过几天书的,听了秦钺的话,连忙挑起大拇指道:“少东家,您不愧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真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啊,这名字起得可真是太好了!”

    孙六连忙站起身道:“孙六感谢少东家赐名,孙六以后也有大名和字了。”

    王伯忙纠正道:“你咋还说孙六?从现在开始你已经叫孙文了!”

    孙文挠挠脑袋,笑道:“说的也是,我已经不是孙六了,我是孙文了!”

    秦钺话归正题:“孙文,你听好了,以后窑上的伙食就由你来管,不一定天天要你做饭,你也可以支使几个小徒弟去做,但你必须把账管好。一会吃完饭,你把我刚才说的伙食标准核算一下,算不明白就让你师父帮着算,我们回去之前会把这个月的伙食费给你们留下。”

    秦钺之所以让孙文管账,是因为他看得出来,孙文是个很实在的小伙子。

    孙文又挠了挠脑袋:“可是,少东家,小人不识字啊!”

    “不识字就学,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大工匠,不识字怎么能行?我给你三天期限,必须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这十个字学会,学会一个字我奖励你一文钱,要是学不会,就赶紧卷铺盖卷滚蛋,你听明白了吗?”

    “少东家,小人听明白了,小人保证三天学会这十个字。”

    “对了,再加俩字,还有你的名字,孙文这俩字也得学会。”

    秦钺这可不是开玩笑,他真想好好培养一下孙文,因为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单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身边必须得有几个得力的臂膀。他弟弟秦七郎一心习武,志向根本不在经商赚钱上面,他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得先从自己手下选拔人才。
………………………………

第71章:哪个男人有这么好的命

    秦钺忽然对车夫老赵道:“老赵,你也别只顾着自己吃喝,你的马喂好饮好了吗?下午本东家可是要用车拉货的,你要是误了我的事,你家大娃来窑上的事你也就不用惦记了,另外你以后也别指望我给你找活了。”

    老赵连忙站起身道:“是,少东家,小人这就去给马添些草料,再饮饮水。”

    老赵去后,秦钺对王伯道:“王伯,我和你交代个事,咱们这几天马上要招进六个人来,在这些人到来之前,你最好带着钱九和孙文从这三间作坊里隔断出一间单独的作坊来,用来施釉和描坯。以后凡是涉及到给干坯施釉和描坯的工序,只能由你们三人完成,施釉和描坯的房间也严格禁止其他人进入。王伯,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王伯道:“我明白少东家的意思,可是施釉和描坯的工序并不复杂,就算您想保密,一旦器物烧造出来,有些老窑工也会一看就懂的。”

    秦钺道:“这个你不用管,我要的只是时间,只要不让别人上手,别人想模仿也不至于那么快。而且我将来还有更好的制瓷工艺传授给你们,保密总比不保密好。”

    王伯道:“我明白了,少东家,您还有别的吩咐吗?”

    秦钺想了想道:“对了,等人招齐后,一些苦活累活你们三人尽量少干,尽量交给新来的工匠和徒弟们去干,你们三人重点干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活,比如修坯、施釉、描坯等,你们干多干少并不重要,把好器物品质这一关才是最重要的。”

    说话间,车夫老赵也给马添完了草料,大家继续推杯换盏吃吃喝喝。

    未时过半,大家吃完了饭,稍微休息了一会,便准备开窑。

    窑门打开后,虽然还有一些余热,但器物已经不那么烫手了。

    秦钺打开分装器物的陶匣,取出一个高温窑变后的白瓷蟋蟀罐看了看,发现这次烧造的蟋蟀罐比第一批还好,尤其是釉面和描花,比上次还要精美。

    大家把蟋蟀罐从窑室里搬出来摆在棚子下面,开始缠草绳装筐,然后装在了马车上。

    见天色已经不早,秦钺让秦七郎给孙文留下伙食费,三人便返回了城里。

    回到菜园子,卸了货,给老赵结算了车钱,秦钺和秦七郎又坐着老赵的马车来到了东市。

    三人在老赵平时靠活的地方分手,秦钺和秦七郎离开时,老赵一个劲地在后面作揖:“少东家,您走好!少东家,有什么好事,您可要想着点老赵啊!”

    走在东市北大街上,秦七郎道:“三哥,老赵这人有点滑头,要不下次咱们换个人吧!”

    秦钺无所谓道:“经常在市井里混的,尤其是这些车夫,哪个不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哪个不是油嘴滑舌的?他们就那样,咱们要是干这一行,比他们也强不到哪去。我用人有个原则,不管他们聪不聪明,只要能把事办好就行。对了,下次再去窑厂拉货,你或者黄虎和老赵去就行了,不用每次都非得我去,我去了白鹿原,却不去拜访焦公子,反倒不好。”

    秦七郎道:“行,三哥,这事以后就交给我了。”

    秦钺和秦七郎还没走到卖蟋蟀罐的摊子前,在摊子上东张西望的李红就看到了他们,马上跑过来道:“三郎哥哥,七郎,你们可回来了!”

    秦钺问李红道:“红妹,今天蟋蟀罐卖得怎么样?”

    李红道:“白瓷蟋蟀罐和斗盆都卖完了,就剩几个青瓷蟋蟀罐了,你们今天要是不回来,明天就没东西卖了。下午还有几位公子来买斗盆,没买到还挺不高兴的。”

    “那你和他们怎么说的?”

    “我说让他们明天再来,明天就有货了。对了,三郎哥哥,蟋蟀罐拉回来了吗?”

    秦钺点点头:“拉回来了,这次拉回来一百多个,而且后天还有一批。”

    李红高兴道:“太好了,三郎哥哥,要是没有货,明天那几位公子非吃了我不可!”

    秦七郎已经两天没回家了,散市后便回了的家,秦钺、李红和黄虎也回了菜园子。

    第二天,因为摊子上的蝈蝈不多了,秦钺让黄虎回了一趟家,让他去看看家人,顺便找几个农村小伙伴帮忙捉些蝈蝈回来,当然也不能白捉,捉三只给一文钱。

    现在是七月中旬,还不到下霜的时候,野外的蝈蝈还没有绝迹,所以还能卖几天蝈蝈。

    赚大钱的时候不忘赚小钱,这才是经商之道。

    秦钺可不想学现代社会里一些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平时不好好学习,最后只能花钱上个技校改制的伪大学混个文凭,毕业后也不想去找工作,张口创业闭口开公司,大钱赚不到,小钱看不上,结果一事无成,气得累死累活的老爹老妈直翻白眼。

    卖蝈蝈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可以用这些小钱买肉吃买酒喝,时间长了也能节省不少钱。

    黄虎去捉蝈蝈,而秦钺和李红继续去东市摆摊卖蟋蟀罐,这一天的生意依然火爆,一天就卖了四十多贯钱。晚上黄虎也回来了,一下子就带回来一百五十多只蝈蝈。

    第三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的正日子。

    中元节,乃地官赦罪日,据说这一天所有孤魂野鬼前世的罪恶都会被赦免,该投胎的投胎,该转世的转世,该魂归地府的魂归地府,几乎每一个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都会在这一天找到归宿,所以这一天也是众鬼出行最频繁的日子。

    中元节是道教说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汉族民间俗称鬼节,有点类似西方的万圣节。

    早晨起床吃过早饭后,秦钺对李红道:“红妹,今天是中元节,咱们出去玩一天吧?”

    李红坐在桌子前,嘴里噙着一根木簪子,一边往脑后盘她的那一头秀发一边有些含混不清地道:“那咱们不卖蟋蟀罐了?”

    秦钺道:“今天是鬼节,也是一年当中唯一一天鬼可以在白天出行的日子,我听说为了让众鬼出行方便,咱们生人要给鬼们让出街道,东西两市都会罢*市,不准坐商做交易。就算咱们摆个小摊没人管,集市上连人都没有了,咱们想卖蟋蟀罐也没人要啊!”

    李红道:“鬼节有什么好玩的?既然不让做生意,还不如在家补个觉呢!”

    秦钺动员李红道:“红妹,今天长安城里的各大寺庙和道观都会摆设斋供开法会设道场,皇帝还会带领文武群臣去西郊举行迎接秋神白帝的大型仪式,听说今天西郊那里可热闹了,你就不想去看看热闹吗?”

    李红把木簪别在脑后:“西郊让卖蝈蝈吗?”

    秦钺道:“让卖,虽然城里的正规集市不让摆摊了,但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城里城外摆小摊卖浆水和吃食的都可以做交易,另外也可以卖小孩玩的玩具,我想咱们几个少年人挑着个竹竿买几只蝈蝈,应该不会有人管的。”

    李红欢喜道:“这样好,这样好,既可以看热闹又不耽误咱们赚钱。”

    秦钺笑道:“而且今天咱们也可以涨价了,每只蝈蝈卖两文钱。”

    “可是最近这几天一只蝈蝈卖一文钱都不好卖,卖两文钱还会有人要吗?”

    “今天和平时不一样,城里罢*市了,没有卖蝈蝈的了,那些进城卖菜的农民也不会进城卖菜了,我估计长安城里一个卖蝈蝈的都不会有。再说了,长安城这么大,就算有一两个卖蝈蝈的也很难和咱们遇到一起。而今天又是过节的日子,城里的学馆都会放假,孩子们也会上街玩耍,大人们也不会心疼钱,所以我昨天才会让黄虎回家捉蝈蝈,其实就是为今天做准备的。”

    李红高兴道:“三郎哥哥,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再等一会,我已经和七郎约好了,他说他要带着两个朋友一起过来。”

    等了不大工夫,秦七郎便带着他的两个朋友来了。

    秦钺原以为秦七郎说的朋友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的玩伴,见面后才知道,七郎说的两个朋友居然是玛娅和卡娅姐妹。

    秦七郎先为李红引见道:“红姐,这是我的朋友玛娅,上次三哥买鹦鹉那次你们见过的,这是玛雅的妹妹卡娅。”

    李红连忙上前拉着玛雅姐妹的手,热情地道:“玛雅姐姐,你上次不是说以后会经常来家里玩吗?我在家里这个盼啊,今天总算把你给盼来了!”

    玛娅这次倒是比上次放得开了,笑着道:“红妹好,姐姐何尝不想来找你玩,可姐姐家里毕竟开着个酒肆,既要照顾生意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哪能脱得开身啊!”

    李红道:“没关系的,玛雅姐姐,你没空不要紧,以后我可以去找你玩。”

    又拉着卡娅的手道:“这是卡娅妹妹吧?啧啧,你看我这妹妹长得,可真水灵,就像朵花骨朵一样!你们姐妹都和画中人一般,也不知道将来哪两个男人有这么好的命,能把你们这对俊俏的姊妹俩娶回家!”

    这一顿夸,直把个卡娅夸得一张小脸红得像小苹果一样。

    秦钺连忙笑道:“红妹,你现在咋变得和张全他娘一样见到女孩子就夸了?”

    李红道:“三郎哥哥,不是你说的让我见人热情一点,大方一点,亲热一点吗?”

    秦钺可不想继续和李红纠缠下去,连忙道:“天不早了,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

第72章:裘皮大衣会有的

    大家开了几句玩笑,李红拿了卖蝈蝈的竹竿,卡娅也帮秦钺拿了竹竿,六个少男少女便离开了菜园子,走上了去往城外西郊的大街。

    走在街上,秦钺看到,今天的长安城里热闹极了,不但大街上到处都是出来逛街的长安百姓,男男女女扶老携幼都出来了,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前还摆起了供桌,供桌上摆满了斋供鬼神的食物,就连普通百姓家门前也铺了一层黄土,黄土里插满了正在燃烧的香。因为今天是鬼节,鬼生活在地下,所以人们把香都插在了土里。

    最热闹的还要说寺庙和道观,寺庙门前早已摆下了长长的供桌,供桌上摆满了食物,每张供桌后还坐着一个一边敲木鱼一边口念盂兰盆经的和尚,看那样子大概是在超度亡灵,道观里也是差不多的场景。

    每个寺庙和道观都大开庙门和观门,院子里大设法会和道场,迎接来此供佛祭鬼的信众。

    看着满街的人流,秦钺心道,说什么给鬼让路?看来这鬼节终归也是生人过的节日啊!

    走在路上,不时就会有带着孩子的百姓拦下秦钺他们,为孩子买蝈蝈。

    秦钺他们还没走出几里路,便已经卖了十来只蝈蝈。

    好在秦钺早有准备,他昨天让黄虎回家捉来一百五十多只蝈蝈,够卖一阵子了。

    虽然刚刚认识,但李红和玛娅姐妹早就成了好朋友,一路上都在一直叽叽嘎嘎地说笑着。

    自从穿越到唐朝后,秦钺这还是第一次赶上重要节日,不由得感慨道:“这中元节还真是热闹!”

    秦七郎道:“三哥,要说热闹,我觉得还是上元节最热闹。”

    秦钺当然知道,中国古代的岁时节令一直有三元之说,以唐代为例,每逢农历的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因此还产生了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三个节日。

    由于这三个节日都能赶上月圆之夜,都是赏月的好时候,节日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因为古人管夜晚也叫宵夜,老百姓也把上元节叫做元宵节,也就是说,是有了元宵节以后,人们才把汤圆改叫元宵。

    秦钺问秦七郎道:“既然上元节最热闹,那这里的人都是怎么过上元节的?”

    秦七郎看看秦钺,虽然满腹疑问,但并没有反问秦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为什么不知道咋过上元节,而是道:“因为上元节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最隆重的节日,每逢上元节,为了祈福,也是为了让人们能高高兴兴地过节,官家都会给文武百官和百工匠人们放三天假。”

    秦钺问道:“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