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巨商-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节,官家都会给文武百官和百工匠人们放三天假。”

    秦钺问道:“那上元节晚上城里还实行宵禁吗?”

    秦七郎道:“上元节和中元节一样,长安城晚上也不再实行宵禁,各个城门和坊门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开放的,城里和乡下的百姓晚上也可以自由出入城门随意上街。大街之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官府和富人家制作出巨大的灯轮、灯树、灯山、灯柱等灯具摆放在大街上供人观赏,百姓们扶老携幼上街观灯,满城都是欢声笑语,正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

    秦钺有些不解:“为什么说上元节是一年里的第一个节日,每年的第一个节日不是元旦

    吗?”

    秦钺说的元旦是古时候的农历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并不是后世的阳历元旦。

    李红闻声回过头道:“三郎哥哥,你咋连这个都不明白?元旦虽然是第一个节日,可元旦是连着除夕的,咱们唐人从古至今都重视过除夕而不重视过元旦。人们头天晚上刚刚过了除夕,守了一晚上的岁,第二天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睡觉,谁还会正经过元旦啊?说白了,元旦在老百姓心中根本就算不上一个正经节日,一般都把元旦和除夕连起来说,叫做过年。所以说,过年应该算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日!”

    秦钺道:“上元节时,长安城哪里最热闹?”

    李红道:“这还用说吗,肯定是承天门大街了!”

    秦钺再道:“为什么是承天门大街,而不是其他地方?”

    秦七郎道:“三哥,你不是知道吗?皇宫正门承天门上有一个咱们长安城里最大的城楼,那里是皇帝与民同乐的地方。每到上元节,李官家都会和皇后、贵妃以及王公大臣们登上承天门城楼,在那里饮酒作乐,同时接受文武百官和百姓人等的朝拜。那时候整个承天门大街上人山人海,满大街都是皇家工匠们精心制作的花灯,城里的大户人家也会为皇帝上灯祈福,百姓们扶老携幼,年轻的女人们穿得花枝招展,小孩子们手里提着小灯笼,一边赏灯一边吃汤圆和冰糖梨膏,人山人海的热闹极了!”

    秦钺想,看来这唐代的承天门城楼和后世的某个城楼倒是有着相同的作用,都是皇帝和当朝者与民同乐的地方。

    秦钺道:“听你们这么一说,这上元节还真是长安城里最热闹的节日,等到了来年的上元节,咱们还一起去承天门大街好好游玩上一回,也感受一下上元节的热闹氛围!”

    李红道:“三郎哥哥,咱们以前不是看过上元节灯会吗?”

    秦钺道:“看过就不能再看一次了吗?”

    不想李红却道:“三郎哥哥,我觉得你的想法太过美好了,还‘感受一下上元节的热闹氛围’?要是人家有钱人这么说还可以,就咱们这样的人,我看还是算了吧!”

    秦钺有些不解:“为什么呀,为什么别人可以,咱们就不可以?”

    李红道:“上元节虽然热闹,可那时候正是天寒地冻时候,最热闹的时间又都是在晚上,对咱们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来说,甚至连买碗热汤圆吃的钱都拿不出来,还要冻得瑟瑟发抖地在大街上看灯,其实除了受罪,真没什么好玩的!恐怕到时候三郎哥哥你就不这么想,也没现在这么好的心情了!”

    看来李红还没从从前做叫花子的阴影里走出来,虽然赚了那么多钱,还在想着以前那些挨饿受冻的日子,还没有完全做好做一个有钱人的准备。

    李红这么说秦钺倒是能够理解,因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节日都注定只是富人家的好日子,而穷人平时日子就过得艰难,节日里不但要想办法给家人买些好吃的,还要给孩子们添置些新衣服,那时的日子就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

    有些穷人家为了招待客人还要借钱过节,等过了节再节衣缩食还债。

    每当赶上重大节日,看着富人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地过节,穷人的心里有的除了心酸还是心酸。

    对于穷人来说,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还好说,因为天气不冷,只要有口吃的就能对付过去,而穷人最不愿意过的就是冬天,冬天里不但食物匮乏,还要穿棉衣,还要买木柴和木炭生火取暖,开销比其他三个季节都要大,所以日子也就格外难熬一些。

    一般的穷人过冬都很艰难,就更不要说以前做叫花子的秦钺和李红了。

    不过秦钺觉得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毕竟现在已经有了来自后世的他,他有信心改变眼前的一切。关键是他和李红已经赚了那么多钱,生活已经有了足够的保障。

    看着李红日渐丰满但依然还有些清瘦的面容,秦越安慰李红道:“红妹,你还记得吗?上次我和你说不但要给你买马车,还要给你买裘皮大衣。等到来年上元节的时候,哥哥一定让你穿着裘皮大衣坐着马车去观灯,那时候你就觉得有意思了!”

    虽然唐代人冬天喜欢穿裘皮大衣,不过那时候能穿得起裘皮大衣的一般都是有钱人,普通百姓能有身棉袄棉裤穿就已经不错了。

    听了秦钺的话,李红有些激动地道:“三郎哥哥,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会有那么一天,别说是裘皮大衣和马车,如果咱们能像普通人家一样,能过上一日三餐有米下锅的好日子,我也就知足了!即使到了今天,咱们赚了那么多钱,我也没想过要过那种奢华的日子。”

    看来就算再有钱,从前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在李红心中留下的烙印也不可能轻易被抹去了,她已经注定成不了一个颐指气使的女人,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只会过日子的女人了。

    秦钺再次安慰李红道:“红妹,你就放心吧!会有的,马车会有的,裘皮大衣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就算你不想要,我也会给你买的,我要让全天下的女人都羡慕你,羡慕得不得了!”

    李红抹一把眼泪,笑着道:“三郎哥哥,我不要裘皮大衣,也不要马车,你还是留着买裘皮大衣的钱让我数吧,我觉得穿裘皮大衣肯定没有数钱快乐!”

    李红虽然流泪了,但这泪水无疑是幸福的,流着泪的欢笑,注定是这世上最美的笑容。

    听了李红的话,大家也笑了,笑得比李红还要开心。
………………………………

第73章:第一桶金

    六个少男少女从长安城正西门金光门出了城,然后向西走了二三里路,远远地便望见了设在长安城正西烟雾缭绕的祭秋台。

    此时的祭秋台四周早已是人山人海,有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有来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热闹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长安城里的东西两市。

    秦钺看时,所谓的祭秋台其实就是一个大约五十米见方、六七尺高的硕大土台子,台子两侧还设有上下台的石砌台阶。

    一般的祭台都是南北向,但祭秋台却是东西向,因为秋神位于西方。台上正西正中摆放着一排高大的供桌,供桌上摆着整只的牛、羊、猪、鸡四牲,还有馒头、水果等贡品。

    供桌后面是三个将近一人高的铜制大香炉,香炉中插满了比人手指头还要粗的香,香烟缭绕,几乎把整个祭秋台都笼罩在了氤氲当中。

    再看南北两侧,还摆着成排的编磬、编钟、镈钟等乐器,此时正有一群宫廷乐师在台上演奏各种乐器。

    百姓们手里拿着香,在祭秋台下排成长长的队伍,非常有秩序地从一侧的台阶上登上祭秋台,到香炉前烧香祭拜,然后再从另一侧的台阶走下台去。

    台上还有几名官吏和一些士卒在维持秩序,祭拜仪式显得井然有序。

    在秦钺的想象中,祭春、祭秋应该和祭天、祭地一样,都是古代大型祭祀活动。

    而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当朝皇帝都会参加,由皇帝代表天下祷告天地,为百姓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皇帝出行,肯定会有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刀枪如潮,侍卫如林,文武百官更是不能少,那场面绝对应该很隆重,气势绝对应该很宏大,甚至应该很有震撼力。

    秦钺还真想见见李隆基——那个早年很有魄力,晚年却变得十分昏庸的皇帝到底什么样。

    秦钺对李隆基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这家伙出生于垂拱元年,虽然当时的皇帝是他爹李旦,但真正把持朝政的却是他奶奶。他奶奶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掌握过大权,同时又被历史学家公认的女皇帝——武则天。

    李隆基年仅五岁就被他奶奶武则天过继给了他英年早逝的伯父故太子李弘为子,后来李隆基他爹被他奶奶给废了,他娘也被他奶奶残忍地杀害了,七岁的他也和其他兄弟一起被关入深宫,幽闭了长达七年之久,李隆基小时候还是受过一些苦的。

    长大后的李隆基很有气魄,不但联手他姑姑太平公主铲除了乱政的韦后,最后又以他姑姑要发动政变为名,把他姑姑也逼死了。登上皇帝宝座后,李隆基励精图治拨乱反正,重用贤臣、整顿吏治、铲除**、整饬军队、抵御外虏,通过一系列铁腕手段,不但稳定住了自己的政权,还把大唐朝推上了盛世巅峰。

    但中年以后的李隆基却忽然变得贪图享乐了,晚年更是变得昏庸无道残忍至极。

    秦钺真想看看那个率领五百斗鸡童和文武百官大赛斗鸡的“斗鸡皇帝”究竟长什么样。

    真想看看那个表面装作和自己兄弟情同手足,却无时无刻不在监视自己兄弟的家伙是不是一个伪君子。

    真想看看那个因为一个女人一句谗言,就“一日杀三子”的男人,到底有多残忍。

    真想看看那个公开霸占自己年轻貌美的儿媳妇的无耻老流氓,到底长得有多猥琐。

    真想看看那个亲手把大唐朝推向盛世巅峰,又因为自己贪图享乐、重色轻子、任人不明、昏庸无道而引发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天下上千万人丢掉性命,亲手把盛世大唐毁灭的鸟皇帝,到底有多可恨。

    据史料记载,大唐天宝年间全国在籍人口有六千多万,到八年安史之乱结束,只剩下不足两千万,所以有人说安史之乱最少死了三千多万人。因为这里面有大量逃户和脱离中原政权的少数民族也被算在了死亡人口中,所以这个数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信度。

    但是,直接死于战争的,数百万人还是有的,再加上因躲避战争而产生的大量流民,病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死亡一千到两千万人还是可信的。

    秦钺是善良的,他情愿不要短如白驹过隙的盛世大唐,只要一个金戈铁马以铁血精神屹立在世界之林的稳定大唐,也不愿看到炎黄子孙自相残杀,不愿看到那么多人死难。

    可能有人会说,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不是汉人,安史之乱算不上炎黄子孙互相残杀。

    但事实却是,唐代正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而康姓胡人和原始突厥人本身就属于黄色人种,到开元盛世时期,大部分突厥人和康姓胡人都已归顺大唐朝,成为了大唐子民,安禄山和史思明做的也是大唐官员,他们也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更为重要的是,跟随安禄山和史思明参加叛乱的河东、河北、范阳、平卢四镇子弟大部分都不是突厥人,而是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事实上安史之乱就是发生在华夏民族内部的一场内乱。

    秦钺迫切地想看到李隆基,可他四处踅摸了半天,愣是没看到李隆基在哪,别说李隆基,就连文武百官和大队人马都没看到,祭秋台四周虽然人山人海,但除了老百姓还是老百姓。

    秦钺问秦七郎道:“七郎,李官家和文武百官什么时候来西郊祭拜秋神?”

    秦钺只知道古代的皇帝每逢春秋两季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在东郊或者西郊举行迎接春神青帝或者秋神白帝的盛大祭祀仪式,前几日在东市上也听别人议论过,说中元节这天大唐皇帝李隆基和文武百官要到西郊祭拜秋神,但他却一直不知道仪式在什么时辰开始。

    秦七郎看着秦钺道:“三哥,难道你不知道吗?迎接秋神的仪式不是早就举行过了。”

    秦钺不禁有些纳闷:“现在刚刚辰时过半,仪式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秦七郎道:“皇家不管是祭天祭地也好,还是春秋两季祭拜春神和秋神也好,都是在日出前七刻进行,那时候城门还没开放呢,所以一般长安城里的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白天的时候这里只有老百姓在祭拜。”

    秦钺不禁有些失望,他来西郊就是为了看李隆基来的,他既然来到了盛世大唐,就没有理由错过为数不多能见到李隆基的机会,要是想看老百姓,东西两市上多的是,他根本没必要跑这么远,还不如利用不能做生意的这个时间去白鹿原看看自己的窑厂呢!

    秦钺觉得,要是这么好的机会都见不到李隆基,那他这辈子可能就真没机会见到李隆基了。要知道,虽然他和李隆基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却和李隆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高高在上看不到摸不着的皇帝,一个是身份低微在集市上做小生意的平头百姓,就像大山两侧背道而驰的两条河,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交汇的可能。

    虽然有点失望,但秦钺觉得这样也好,既然皇帝已经来过了,百姓们也就自由了。

    既然来都来了,入乡随俗总是免不了的,秦钺让李红也去买了一大把香,带领大家随着人流登上祭秋台,趴在地上像模像样地对着供桌祭拜了一番。

    从另一侧的石阶走下祭秋台,六个少男少女在祭秋台周围边走边看,有时也会停下来买些冰糖片、饴糖等零食吃,或者围在浆水摊前喝点糖汁酸梅汤什么的,不知不觉中就一上午就过去了。

    因为来西郊游玩的很多家庭都带着孩子,秦钺和李红的蝈蝈卖得也很好,一上午的时间就卖出去了一百二十多只,就剩下不到三十只蝈蝈了。

    看看时辰已到了午时,秦钺便带着秦七郎、李红、黄虎、玛娅和卡娅去了一家开在官道旁的酒食店,点了很多吃食,不但要了米酒和酸梅汤,还为每人要了一大碗葡萄酒。

    酒菜上桌,秦钺对大家道:“兄弟姐妹们,咱们难得出来玩一天,今天我请客,大家随便吃随便喝,不够咱再要,大不了把今天卖蝈蝈的钱全吃掉。”

    秦钺认为,既然这些人里数他最大,也数他最有钱,那他就有义务让大家玩好吃好。

    秦七郎笑道:“三哥,你现在可是只大肥羊,我们不吃你吃谁?”

    众人欢呼,吃肉的吃肉,喝酒的喝酒,美美地大吃了一顿。

    下午回到城里,秦钺又带着大家去了城南的几座大型寺庙和道观,看了位于大总持寺和大庄严寺里的浮屠双塔,看了位于大慈恩寺里的大雁塔,还看了几个法会和道场。一路走走停停,回到北城时,时间又过了将近两个时辰,见天色不早,蝈蝈也卖完了,五个人便重又回到了秦钺他们在菜园子旁的那个家里。

    吃过晚饭后,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秦钺虽然想早点休息,但看到其他几个少男少女玩得还有些意犹未尽,还在争论晚上应该去哪玩,他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便又带着大家来到家门外的海池溪旁观赏百姓们在河中放灯。

    百姓们放的灯都是糊成荷花形状的纸灯,中间点着一根小蜡烛,据说这些顺着水流漂走的灯是为了给那些夜晚出行的孤魂野鬼照明的,每一盏灯就代表一个灵魂,灯灭了也就等于这个灵魂找到了归宿。

    秦七郎和玛娅他们并不需要担心夜里坊门会关闭回不了家,因为为了百姓出行和放灯方便,中元节这天夜里长安城全城都会取消宵禁,城门和坊门整宿都不会关闭。

    溜溜的一天就这样下来了,直到夜深了,大家才打着哈欠往回走。秦七郎也没回菜园子,直接把玛娅姐妹送回了家,他自己也回了家。

    中元节的第二天,因为头一天玩得有点累,大家都起得比较晚。

    到了中午,秦钺、李红、黄虎继续去东市上卖蟋蟀罐,下午秦七郎和车夫老赵又去了一趟白鹿原,把第二批剩下的一百多个蟋蟀罐和斗盆也拉了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生意还一如往常般好,每天都有四五十贯钱的收入。

    简短捷说,只用了七天时间,秦钺和李红就赚了二百八十三贯钱。

    通过卖蟋蟀罐,秦钺很快就掘到了他来到眼前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桶金。

    秦钺算了算,这次卖蟋蟀罐和蟋蟀盆,加上蟋蟀、竹筒、普通陶罐,还有蝈蝈等杂七杂八的小东西,七天就卖了二百八十三贯钱,去了市税和其他开销,净剩二百七十贯还有余头。

    二百七十贯钱,也就是二百七十两银子,听上去好像不算很多,可你要是仔细想想,这确实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因为一贯钱就是一千钱,那可二十七万多枚开元通宝,按照当时的市价,如果买米能买一万三千五百多斗,都够秦钺和李红吃三百多年了。

    这确实是秦钺赚到的第一桶金,而且是非常非常沉的一桶金,因为二百七十贯钱有将近两千三百斤重,是沉到十几个壮小伙子都拿不动的一桶金。

    七天时间就赚了三百多年的米钱,在眼前这个世界上,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在普通人当中绝对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让秦钺和李红彻底和过去那种沿街乞讨的生活说再见了,起码一百年内都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了。

    通过卖蟋蟀罐,秦钺摇身一变,从一个乞丐变成了一个腰缠几百贯的有钱人。
………………………………

第74章:今非昔比的窑厂

    秦钺通过卖蟋蟀,迅速掘取到了他来到大唐朝后的第一桶金,也为他日后的商业王国积累了原始本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面说过,表面上是卖蟋蟀,其实蟋蟀只是个“引子”,秦钺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卖蟋蟀,而是卖更值钱的蟋蟀罐,这是他从《买椟还珠》那个古代故事里得到的启发。

    不但蟋蟀罐和蟋蟀斗盆卖得火爆,就连秦钺他们带到集市上那只伶俐的小八哥都有好几个买主来打问过价钱了,这些买主不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大小姐,就是阔太太。

    那只小八哥现在不但发声变得清晰了,除了你好、再会,还能说好几句三四个字的短语,像什么欢迎光临、娘子慢走、公子再来等,经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虽然买主们为小八哥出的价钱最高的已经达到了十五贯钱,但秦钺并不急于把小八哥脱手,这倒不是因为李红不舍得,而是因为秦钺觉得这只小八哥还有很大的长进空间,如果再调教上一两个月,卖个几十贯钱还是有可能的,他可不想为了眼前这点利益就把小八哥低价处理了,何况现在的他也不缺这点钱。

    秦钺和李红并没有因为卖蟋蟀罐发了财,就放弃了对家里那几只小鸟的调教。

    事实上,虽然秦钺的时间不多,但李红和黄虎的时间却很充裕,因为他们两人每天只需要去东市上卖半天蟋蟀罐,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玩。两人一没事就坐在那些小鸟的笼子前和小鸟说话。尤其是黄虎,乡下的男孩子天生就爱养鸟,现在几乎都是他在照顾几只小鸟。

    为了让小鸟们早点学会说话,秦钺还用香灰为三只小八哥和两只鹩哥捻了舌。

    因为秦钺前世的爷爷曾经说过,八哥捻舌后开口更早,说话也会更清楚。

    虽然很多人都说给八哥捻舌太残忍,也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但为了让小鸟们早点学会说话,秦钺还是狠狠心给小八哥和鹩哥捻了舌。

    秦钺以前见过爷爷给小八哥捻舌,所以操作起来并不是太难。

    所谓捻舌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用剪刀修剪,而是在手指上蘸点香灰,用两根手指慢慢地捻动小八哥的舌头,直到把小八哥舌头上的一层硬痂捻下来为止。据说这样能让小八哥的舌头变得更加柔软,说起话来也会更流利更清楚。

    事实上,秦钺也知道鸟儿的发声器官是喉部而不是舌头。但他爷爷说过,虽然鸟儿的发声器官是喉部不是舌头,但要是给小鸟捻了舌,因为舌头上会产生痛感,小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口腔,这样也会连带着让喉咙变得越来越敏感,更有利于小鸟尽早学会发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教,不但拿到集市上的那只小八哥开口了,其他几只八哥和鹩哥也陆陆续续地开口了,虽然听上去声音还有些含混不清,但也总算让秦钺和李红看到了希望,因为这也是一项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

    就连那只灰鹦鹉也学会了汉语,不但能说好几句吉祥话,发音还特别标准。

    等到鸟儿学会发声后,秦钺就让李红增加了一些教学内容,不但继续巩固以前教的那些字和词,还增加了一些四个字的吉祥话,像什么“别来无恙”、“欢迎光临”、“郎君你好”、“敬请钧安”等。

    秦钺真想教这些鸟儿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什么的,可又怕唐人听不懂这些现代人的用语,至于“皇后吉祥”、“皇上万岁”这些清宫剧中的经典词语就更不敢乱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