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巨商-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名其妙。
………………………………

第208章:大明宫前待漏

    五更三筹,承天门晨鼓响,街鼓声动,坊门准时开启。

    官员的仪仗在前,百姓在后,纷纷涌出安邑里北门。

    晨鼓响,宵禁止,听人行。

    虽然此时天还没有完全亮,但长安城的大街上已经有些忙碌景象,巡夜的佽飞军军士正在旅率、队正等低阶武官指挥下列队,准备返回兵营休息。

    除了正在收兵的巡夜军士,大街上还有很多行人和车马,但早起的百姓毕竟不多,大街上的车马行人还是以上朝的官员和官员们的侍从为主。

    秦钺并没有直接去上朝,而是带着李红和黄杏先顺路去了东市。

    毕竟安邑里距离大明宫有还有八里多路,步行最少也得一个半小时,等走到大明宫天都亮了,别说是参加朝会,估计廊下餐都赶不上了。

    唐朝官员上朝制度很完善,该上朝不上朝,还不请假,对不起,罚没一个季度的俸禄。

    可别小看这一个季度的俸禄,对既要赡养家人又要养奴仆的普通官员来说那可不是小事,旷工一天就等于四分之一的年薪没有了,旷工四次一整年就白干了。

    如果旷工次数多,惩罚更加严厉,旷工三十五天以上者徒一年半。这还是指一般的文官,要是有职务在身的武官,经常擅离职守,还要罪加一等。

    不过,唐朝对大臣早朝迟到管得并不严,毕竟有些大臣住得比较远,想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风雨无阻地准时上朝并不容易,所以即使有个别大臣迟到,一般也不会太过深究,赶上皇帝心情好,还会和你开两句玩笑。就算你得罪了人,顶多也就是受到监察御史们弹劾警告一下,下不为例。如果屡教不改,也不打你也不骂你,更不会判你徒刑,吏部考功司考核时自有章程,对不起,这个官不适合你做,要不你挪挪地方,要不你干脆回家哄孩子去。

    当然,像秦钺这种可以不用天天上朝的官员,根本不存在旷工一说。

    就算罚俸禄,家趁人值的秦钺也不在乎。

    免官?正好,人家本来就不想做官。

    不过秦钺可不想迟到,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做官,第一次参加朝会就迟到,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何况除了参加朝会,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干。

    东市南大门内,武定和彭彪已经牵着马等候在了东市南大街上。

    秦钺让李红和黄杏去了众乐坊,他只带着武定和彭彪骑马出了东市北门,直奔位于长安城东北角龙首原上的大明宫而去。

    自唐高宗李治以后,唐代的历代皇帝都放弃了正宫太极宫,而是选择在大明宫主政。

    出了东市,借着朦胧月光和微微曙色,秦钺看到,上朝官员的车马和仪仗正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朝长安城东北角涌来。大部分官员只带了几名侍从,但有些王公大臣的仪仗却很有气势,尤其是一些亲王,因为亲王府都养有军队,亲王的仪仗光是护卫和侍从就有几百人,刀枪斧钺如林,灯笼成对成排,浩浩荡荡地从大街上迤逦而过。

    今天只是个常参日,上朝官员的队伍就已经如此壮观了。

    秦钺不敢想象,这要是赶上元旦、冬至等重要日子,全长安城的九品以上官员和命妇们全都要去宫中朝谒天子,成千上万人参加朝会,那场面不知比常参日还要壮观多少。

    秦钺带着武定和彭彪,三人三骑,穿过东市北面的一条东西大街,便进入了崇仁里和胜业里中间的一条南北大街,又向北行了大约三四里路,便是唐代著名的承天门大街东街,再转向西行大约一里路,就是和大明宫正门丹凤门正对的丹凤门大街了。

    秦钺看到,此时官员的车马和侍从几乎已全部汇聚到了丹阳门大街上。

    整条大街上人如潮水马如游龙,就像一条人和马形成的河流,看上去比庙会还热闹。

    秦钺在马上问武定和彭彪道:“武定,彭彪,你们看到嗣王殿下的仪仗了吗?”

    原来,秦钺昨天就已经和李嗣恭、赵诚等人约好了,今天要在大明宫前聚首。

    因为这是秦钺第一次参加朝会,李嗣恭和赵诚等人都很给面子,尤其是赵诚等靠门荫封官的达官显贵子弟,因为并非在职官员,平时并不怎么参加朝会,但为了给秦钺捧场,也都高高兴兴地答应和秦钺一起参加朝会了。

    彭彪前后左右张望了一番,回道:“少东家,我没看到嗣王殿下的仪仗,也没看到赵诚他们,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秦钺道:“不管了,咱们直接去丹凤门,既然嗣王殿下他们已经答应了本东家,就肯定会在哪里等着咱们的。”

    整条丹凤门大街只有不足三里长,三人随着人流不多时就来到了丹凤门前。

    此时正是黎明,天还没有亮,西天上还挂着一轮突月。

    来到丹凤门前,借着月光和宫门前的灯火,秦钺看到李嗣恭、赵诚等人正站在丹凤门前的台阶上说话。

    丹凤门前人并不是很多,反倒是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前人比较多。

    秦钺知道,这是因为今天并非大朝会的日子,只是一个常参日,常参日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并不会对上朝的官员开放,官员们只能从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进入大明宫。

    由于唐玄宗执政时还没有在建福门前建造待漏院,在建福门前建造待漏院,那还是唐玄宗六世孙唐宪宗元和初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此时的文武百官还只能在建福门和望仙门前待漏,等待宫门开放。只有宰相、亲王等位高权重的大臣可以进入建福门前的光宅里,在光宅里中的太仆寺车行中待漏,以避风雨。

    至于官员们的侍从,只能等在丹凤门大街上,连靠近宫门的资格都没有。

    秦钺看了看,今天来上朝的官员少说也有二百多人。

    唐代制度规定,在京九品以上官员每月朔日和望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一个月参加两次大型朝会;五品以上在职文官每天都要上朝,故称常参官;在职武官因为平时要履行宿卫职守,不但白天军务繁忙,晚上还要轮流上夜班,所以武官们不用每天都上朝,三品以上武官三日一上朝,五品以上武官五日一上朝,当值者不用上朝。

    今天是常参日,上朝的官员除了五品以上文官,还有一部分是赶上三、五日上朝的武官。

    除了以上两种品阶较高的官员,上朝的官员中还有中书省、门下省两省的供奉官。因为宰相们不但要天天上朝,朝会结束后还要留在大明宫里的省院处理国事,这两个部门的供奉官也必须跟着宰相一起天天上朝。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自李世民后,唐代再未设过尚书令一职。

    与皇帝直属的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同,尚书省相当于后世的行政院或者国务院,统帅六部和二十四司以及各州府分支机构,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所以不但尚书省的左仆射、右仆射、六部尚书、左丞、右丞、侍郎、郎中等五品以上高官要天天上朝,下辖的二十四司每司还必须派出一名员外郎参加朝会。

    另外,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员,因为职务上的特殊性,即使官阶达不到五品,也必须要参加每日的常参朝会。

    除此之外,进京办事的外地官员有些也会参加朝会,向皇帝呈递奏表。

    常参日上朝的官员虽然不多,但以上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也有二三百人了。

    看到李嗣恭和赵诚他们,秦钺连忙跳下马来,把手里的马鞭和缰绳交给武定,让武定和赵诚留在丹凤门前的大街上,紧走几步来到李嗣恭等人面前。

    秦钺先对李嗣恭拱手问安道:“嗣恭哥哥早,兄弟在此恭请哥哥敬均安。”

    因为地位相差太过悬殊,以前秦钺见到李嗣恭时都是尊称嗣王殿下,从不敢逾越礼制半分,可自从李隆基敕命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后,秦钺就改口称呼李嗣恭为嗣恭哥哥了。

    现在秦钺这么称呼李嗣不但没有僭越之嫌,而且这个哥哥还叫得光明正大,叫得底气十足,毕竟这是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李隆基亲自主张的,别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说不出什么。

    李嗣恭也拱手还礼道:“寒兵兄弟早,你我兄弟,就不要多礼了。”

    秦钺又和赵诚等人互相见了礼,打了招呼。

    赵诚见秦钺腰带上叮啷当啷挂了一大圈零碎,笑道:“寒兵兄弟,你身上带的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你这是要去宫里售卖货品吗?”

    秦钺看了看李嗣恭和赵诚他们,再看了看周围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发现别人身上除了鱼袋、香囊、算袋等几样必须品外,根本就没带其他东西,他的这身打扮确实有点扎眼了。

    原来,蹀躞带起源于游牧民族,最初的作用是为了悬挂必须的随身物品。

    因为游牧民族要经常去野外放牧,身上携带的东西越多在野外生活越方便。

    虽然唐代官员也有佩戴七事的规定,但佩戴七事并非硬性规定,只要别超过自身品阶允许佩戴的数目,你愿意带几个就带几个,想带什么不想带什么也凭个人意愿决定,比如年轻官员不爱吐痰,痰桶就可以不带,反正除了代表身份的鱼袋和记录用的算袋是必须带的东西,别的东西带不带都行。

    尤其是到了中唐以后,官员腰带上的带銙逐渐演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品,甚至连眼都没有。

    秦钺故作懵懂道:“怎么,不是说上朝必须要带七事吗?”

    赵诚笑道:“那都是什么时候的黄历了,现在官员上朝早就不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

第209章:大排筵宴十日

    见李嗣恭、赵诚、秦钺等人聚在丹凤门门前说话,太常卿兼修国史姜皎,吏部侍郎兼五坊使王鉷、左翊卫中郎将李适之、尚书省左司郎中崔宗之等人纷纷上前和李嗣恭、赵诚、秦钺等人见礼,大家自然又是少不了一番寒暄。

    李隆基封秦钺为五品朝散大夫,姜皎、王鉷等人都是当事人,早就已经恭喜过秦钺了。

    崔宗之虽然也已从王鉷处知道了这个消息,但这还是他在秦钺做官后第一次见到秦钺,自然也要说几句客气话:“恭喜,恭喜!欣闻秦少郎君被圣上御口亲封为五品朝散大夫,崔某闻之欣喜异常,从此你我兄弟即可同朝为官了,崔某这里恭贺秦大夫了。”

    秦钺也拱手道:“宗之兄客气,同喜,同喜!”

    互致问候后,秦钺又对崔宗之道:“宗之兄,关于上次你说的令弟崔勇一事,在嗣王殿下的极力运筹之下,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令弟不日即可脱困解厄,敬请宗之兄宽心以待。”

    因为当着这么多官员,徇私舞弊走后门这种事也不能说得太明白,秦钺只是点到为止。

    崔宗之会意,连忙再次拱手道:“那就有劳嗣王殿下和秦大夫了。”

    李嗣恭又为秦钺引见道:“寒兵兄弟,这位是本王的四叔李适之,乃是太宗朝愍太子李成乾之孙,亦是我大唐皇族嫡传一脉。”

    秦钺连忙拱手施礼:“李将军好,秦钺这厢有礼了。”

    李适之本就是盛唐八大酒仙之一,说话也很风趣:“秦大夫,某听说你和大郎已经在圣上见证下结为异姓兄弟。你既然是大朗的义弟,那你是不是也得叫我一声四叔啊!”

    此时的李适之虽然刚刚二十一二岁,比李嗣恭也大不了几岁,但狗尿苔长在了金銮殿上——人家的辈分摆在那,何况这家伙将来还是和李林甫齐名的宰相,秦钺叫他一声叔叔也没什么坏处。

    秦钺连忙再次深施一礼:“四叔在上,请受小侄一拜!”

    李适之哈哈大笑道:“好好,我认下你这个侄儿了。”

    很快,又有一些和李嗣恭、李适之等人交好的官员过来给李嗣恭等人见礼。

    为首的是一名身穿浅绯色袍服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李嗣恭介绍道:“寒兵兄弟,这位是中书舍人苏晋苏白云,苏大人是进士甲等出身,工诗文擅书法,乃是当世著名文士,现在中书省负责为圣上起草诏书,白云兄的诗文歌赋深得圣上赏识。”

    苏晋苏白云,又是盛唐八大酒仙之一,看来盛唐时凡是有点才学的人都喜欢喝两杯。

    秦钺连忙躬身施礼:“苏大人好,下官秦钺年少无知,今后还望苏大人多多提携。”

    苏晋态度谦和道:“秦大夫少年老成,加之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实乃后起之俊才啊!”

    介绍完苏晋,一旁的李适之指着一位五十几岁身穿浅绿色七品官服的老者道:“寒兵贤侄,这位是太常博士贺季真,乙未年明经状元出身。季真兄亦以诗文著称于当世,还擅长书法,乃是我的忘年交,我们经常相邀在一起饮宴的。”

    贺知章虽然只是个七品小官,但因为是太常博士,也属于常参官。

    秦钺不禁大惊,想不到这个貌不惊人的老者就是盛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仙宗十友之一、八大酒仙中的老大贺知章。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状元出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贺知章都已经五十几岁了,竟然还只是个七品小官,看来盛世大唐也埋没人才啊!

    秦钺连忙对着贺知章深施一礼:“久仰季真兄大名,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

    秦钺这可不是恭维,早在他前世一千三百年后,他就已经知道了贺知章的大名,小时候还背诵过这老先生的诗,没有三生奇缘也有两世之分了。

    在秦钺眼里,眼前的这些人全都加在一起,连贺知章的一根小拇指都不如。

    见秦钺一个堂堂五品高官对自己这样一个从七品的小官态度如此恭敬,贺知章明显有些感动:“秦大人,您过誉了,下官不过是个迂腐的老儒,实不敢当大人如此美誉。”

    秦钺拉着贺知章的手道:“老人家,我观您气度非凡,且有长寿之相,虽说暂时时乖运蹇,但只是时候不到,一旦时来运转,将来必有飞黄腾达穿绯挂紫之日,而且您的诗文必将流芳千载传诵万年。”

    闻听此言,贺知章感动得都快哭了,自古以来真正有才学的人都有怀才不遇的心境,最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下他总算找到知音了。

    李嗣恭笑道:“寒兵兄弟,愚兄知你善于经济,想不到你还会看相。”

    秦钺谦虚道:“嗣恭哥哥玩笑,小弟哪里会看什么相,只是对季真兄这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身居末位感到惋惜而已。”

    秦钺虽然不会看相,但他却知道贺知章将来能做到太子宾客的正三品大员,而且一直到八十几岁才告老还乡,不会看相胜似会看相。

    通过李嗣恭等人的介绍,短短一会工夫,秦钺就认识了三十几名官员。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秦钺从怀里摸出几十张名帖分给众人,和大家换了帖子,然后道:“诸位年兄,既然大家今日有此一聚,为了促进彼此间的情谊,秦某有个提议,想邀诸位三日后去秦某位于西市上的西域风情大酒楼痛饮一番,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李嗣恭高兴道:“寒兵兄弟此言甚善,本王举双手赞成。”

    李适之和崔宗之都是善饮之人,一听说有酒场,当然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姜皎咽了口口水,道:“自从吃了秦大夫酒楼中的煎牛排和闷炉烤全羊等美味佳肴,姜某至今回味无穷,秦大夫这个提议正合姜某之意。”

    王鉷也道:“就是,秦大夫酒楼中的菜品堪称人间极品,连圣上吃了都赞不绝口,并御笔钦赐‘人间极品美味’六字,诸位大人如果不去品尝一番,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连圣上都赞不绝口的美味,那岂能不去尝尝?于是众人纷纷应邀。

    一旁的奉车都尉赵诚一半玩笑一半认真道:“诸位年兄,大家都先别忙着咽口水,我兄弟秦寒兵今日正式入仕为官,他做东请客,诸位去参加宴会之时是不是也应该多少表示一下心意啊?”

    赵诚向来和秦钺穿一条裤子,秦钺想的是什么,作为好兄弟的他当然心知肚明。

    大家纷纷称是:“赵都尉所言极是,秦大夫高升乃是大喜之事,我等理当聊表寸心。”

    正说话间,场外忽然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是谁要请客啊?”

    众人回视,只见人群外信步走来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汉子,龙行虎步,器宇轩昂。

    看此人袍服上的纹饰,正三品武官无疑。

    秦钺并不认得此人,李嗣恭却已经紧走几步迎了上去,满脸堆笑道:“程叔叔,今日并非您的朝参日,您怎么来了?”

    来人背着一只手,哈哈笑道:“本大将军找圣上商量军务不行吗?”

    众人也都躬身施礼:“程大将军好,我等恭请程大将军均安。”

    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并非旁人,正是大唐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知节最小的孙子,广平郡开国公程处弼之子,世袭广平郡公,现任左金吾卫大将军的程伯献。

    程伯献只是个正三品的大将军,在场的三品以上官员并不在少数,连身为从一品郡王的李嗣恭都对程伯献尊敬有加,还称程伯献为叔叔,可见程家的威望绝非一般。

    李嗣恭为程伯献引见道:“程叔叔,这位您大概还不认识,他是我的义弟秦钺秦寒兵,前日刚刚被圣上御口亲封为五品朝散大夫。”

    秦钺连忙躬身施礼:“程叔叔好,小侄恭请程叔叔均安。”

    程伯献审视了秦钺一番:“秦钺秦寒兵?要是本大将军猜的不错,你应该就是那个在东市上从一伙恶徒手中救下嗣王殿下的少年吧?”

    程伯献的记性还真好,霸春事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他居然还记得秦钺的名字。

    秦钺再次施礼道:“回程叔叔的话,晚辈正是秦钺。”

    程伯献微微颔首道:“本大将军虽说早已从向将军处闻知你的名字,但一直无缘一见,今日一见当真是仪表不凡,果然不同于市井中的那些凡夫俗子,难怪你如此年少,圣上就御口亲封你为五品朝散大夫,孺子可教也!”

    说完,程伯献又问李嗣恭道:“嗣王殿下,我刚才听你们说谁要请客,还说什么人间极品美味,连圣上吃了都赞不绝口,哪里有这样的美味,我怎么不知道?”

    “程叔叔,是这么回事……”

    李嗣恭笑着把李隆基去西域风情大酒楼吃饭和秦钺要请客的事大致对程伯献说了一遍。

    程伯献高兴道:“有此等好事,你们怎么不知会本大将军一声?”

    秦钺连忙赔笑道:“这不是担心程叔叔军务繁忙,不便打扰嘛!”

    程伯献哈哈大笑道:“现在也不迟,记得情况一定要算本大将军一个。”

    秦钺道:“程叔叔能光临晚辈的酒楼,晚辈求之不得,荣幸之至。”

    程伯献道:“什么荣幸不荣幸的,既然圣上都去过你家酒楼吃饭,我等做臣子的岂能不效而行之?好了,你们在这里说话吧,本大将军要去太仆寺车行看看姚阁老,顺便去我义弟高力士府上看望两位老娘,就不打扰你们的雅兴了。”

    程伯献和高力士是结拜兄弟,一向视高力士的两个老娘如同亲娘一般。

    程伯献说完,就背着手去了丹凤门前面的光宅里。

    众人又说了几句话,秦钺对李嗣恭道:“嗣恭哥哥,小弟平生第一次做官,这也是小弟做官后第一次参加朝会,很多同僚小弟还不认识,小弟希望嗣恭哥哥能代为引见引见。”

    李嗣恭道:“寒兵兄弟既已身入官场,多认识些官场同僚也是应当。”

    李嗣恭说毕,便和赵诚等一众达官显贵子弟带着秦钺先后去了建福门和望仙门前。

    见李嗣恭、赵诚、姜皎、李适之、苏晋、王鉷、崔宗之等人过来,百官纷纷上前见礼。

    李嗣恭又为大家引见了秦钺,秦钺借机和百官交换了帖子。

    这还不算完,秦钺又从怀里摸出一大摞请柬,分发给了百官,并告知三日后将在西域风情大酒楼请客,再三请求百官务必光临。

    原来,秦钺昨天下午就找人写了二三百张请帖,早就做好了准备。

    好在二百多张请柬并不是很厚,分成几份放在怀里倒也不显臃肿。

    见秦钺变戏法似的一下子从怀里拿出这么多请柬,连李嗣恭都看傻眼了。

    赵诚心领神会,对着百官拱手道:“我兄弟秦寒兵初次入仕为官,虽然他做东请客只是想和诸位促进一下情谊,并没有别的意思。可本都尉认为,诸位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深明事理之人,要是双肩只驮一喙前去白吃白喝,那未免就有些太煞风景了。”

    众人也都明白这是要份子钱的意思,大部分人都点头称是。

    秦钺是谁他们可以不在乎,可他们不能不在乎李嗣恭和赵诚。尤其是赵诚,这家伙可是太子的表哥,得罪了这家伙就等于是得罪了未来的皇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还是有官员为难道:“秦大夫,不是下官不给秦大夫这个面子,只是三日后正是本官当值之日,实在脱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