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厂-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曾料到。那些被他们认为是战斗力低下的“巴军”进攻部队,仅仅是后撤了几公里之后就停住脚步,转身与印军交起火来。

    而且,印度人还发现这些“巴军”突然变得十分厉害,完全不是以前遇到的那种比自己还菜的菜鸟。

    印军第一梯队阵型,直接投入反攻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一时之间,居然难以突破敌人的阵地防线,反倒是因为敌人的猛烈反击而损失了不少的m…60坦克。

    甚至在交火之后,第一梯队的前锋坦克营直接败退下来。被人打得抱头鼠窜。

    这样的结果,让印军中路军的指挥官是更加的恼怒:你说遭到巴军的反扑倒也罢了,可为毛麾下最被看好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还没到一刻钟。就被战斗力低下的“巴军”给击退了,并且还退得如此狼狈,真是让人气恼。而盛怒之下,印军指挥官直接撤了两个前锋装甲营营长的职务,随后更是下了死命令,让地面部队发起全力进攻。

    这一次,印军指挥官也是豁出去了,他严令部下,要求在拂晓之前必须推进到敌人防线上,甚至提出要全歼巴军先期投入进攻的那两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团。

    现在可以说是前仇旧恨。一股脑地涌上心间,从开战的最初阶段,印军就一路的围追堵截,但却没有能够全数歼灭那些在路上不断地给自己制造麻烦的巴军炮兵部。

    还有那些把己方空军打得不敢上前线的防空导弹车,本来就是一肚子火气,却不想“巴军”竟然还敢来捋自己的虎须,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假若不全歼这两个嚣张跋扈的巴军陆军团,不足以消印军指挥官的心头之恨。现在,怒火完已经全冲昏了印度人的头脑,他们只是一心想要围剿这些恼人的敌军。

    至于能否突破敌人的防线。反倒是不那么不重要的事情了,而其他的问题更是不放在心上,包括落在后边的友军部队在内。

    在印度的机械化装甲师遭到阻击的这个时候,位于中段的印军机械化步兵师,师部指挥官也接到了前方一位少将发来的急电。内容无非是十万火急,请求增援这样的字句。

    实际上。两支部队间相距不过才2公里,就算是走路,也只要半个小时。

    而这位印军第37师的师长,他早就知道前方坦克师遭到巴军袭击的这一情况了。只不过,他还是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前方友军坦克师正在遭受的居然是一面倒的屠杀。

    一般来说,装甲部队的防御优势如此明显,五路如何都能支持一个小时以上。甚至因为机动性的优势,即使打不过,还不能跑嘛。

    而在队伍中段的这三个印军步兵师里头,作战素养最高的还的第27师。可即便是这个印军最为精锐的步兵师,在志愿军雷霆般的扫荡之下,也没有能能够做出迅速应对和抵抗,直接被击溃。

    更何况是单兵素质比27师还要差得多的装甲师?

    因为经常坐在坦克里,坦克师的士兵在心理承受能力上反而不如经常需要冲锋陷阵的步兵,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技术兵种不是可以随意消耗的炮灰,更值钱一些。

    而印军装甲师的指挥官也立刻发布命令,让自己的部队准备战斗,可是离27师最为接近的整编步兵团,也用了将近半个小时才从行军状态转换成为作战状态。

    在这里,印军的训练不足有体现出来,很多战术阵型的转变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了。

    又花费掉了半个多小时,印军才得以展开了完整的战斗队形,而就这样磨磨蹭蹭的动作,整整1个小时就这么直接浪费掉了。

    最严峻的问题是,在志愿军的攻击席卷之下,印军能够支持一个小时吗?

    结果已经不用说了,装甲师1团的战斗队形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展开,作为友军的27师就已经全面溃败,带着混乱和恐惧的溃兵,给其他的印军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他们冲乱了自己人的阵型,把整个东路军都推到了更麻烦的境地。

    装甲师的战斗素质本来就要比第27步兵师要差许多。而在遭受这样的败军冲击下。就算是第27步兵师也都不可避免地的出现了混乱的情况。

    好在一个印军步兵团的团长还有些魄力,战士出身的他,不像贵族那样肤浅,更是有着军人的血气和风骨。在看到如此动荡的情况,便立即下令,让出一条足够宽的通,好让溃败的部队能够迅速撤换下去。

    同一时间内,这位团长还要求自己的部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并且马上开始构筑简易的防御阵地。他还从一些溃退的印军士兵口中得知,原来是是巴基斯坦军动用了装甲部队发起冲击。

    这个消息。对于缺乏装甲防护的第27师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位印军团长迅速的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上级,一位高等种姓出身的少将,而印军少将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就马上打消了增援第一梯队友军的念头。甚至直接命令后边的部队马上构筑防御阵地,随时预备迎击来自敌人装甲部队的冲锋。

    并且,少将还当即电告整个中路军的指挥官,一名中将。在报告里头,少将提到了友军遭遇敌人装甲部队的攻击,并且一个机械化师已经在敌人的攻势之下溃败。

    现在,少将的请求是让后方调遣更多的装甲部队来增援自己。

    而印度中路军的总指挥在接到这样的告急电报之后,他先是一愣神,无法相信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要知道,位于后方阵地上的三个配备了少量坦克的机械化步兵师。他们现在所处的那个位置可全部都是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啊,并且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让机械化装甲部队通行。

    而作为第一梯队的攻击主力,印军的装甲集团在昨天才从那里安然通过,而巴军的装甲部队能够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就布置下如此规模的埋伏?

    这根本说不通。

    而且装甲部队因为本身的特性,在那样的山区进行机动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展开战斗队形发起冲击了。

    因为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所以印军的指挥官都很难相信在那个地方能够投入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这是认知的常识。

    可是,这样的常识现在却不管用了。

    敌军的指挥官确实在那里投入了大量的装甲单位,其结果就是。还呆在那个位置上的三个印军机械化步兵师顿时陷入了苦战之中。

    而整个印度东路军也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上,回师救援是不可能的,目前对于列城的攻势已经展开了,所有的地面主力部队全都投入了围歼那两个步兵团的战斗之中。

    双方已经激战了十几个小时,可是还没有得出任何结果。现在也只有继续将面前这两个巴军的步兵团压制住,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要明白。只要等到当面的巴军承受不了己方施加的攻击压力而后撤,那么印军就正好能够紧紧尾随其后,并且突破列城的外部防线。

    可一旦印军这边撤出了战斗,那么就等于先前的十几个小时的攻击全都付之一炬,不仅想要趁机突破敌人防线的这一企图会化为泡影,就连自己都未必能好过。

    对面的那两个巴军步兵团,说不定会趁机发起反击,冲杀出来。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绝对会给印军造成相当惨重的损失,这让印军指挥官十分不甘心,并且犹豫不决。

    他不愿意就这,鄂放弃对列城外围防线的攻击,而回过身去去救援那三个友军步兵师。

    可不回去救援又不行,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三个整编机械化步兵师啊,另外还有上千门的火炮,就这样被消灭的话,中路军也就等于是直接完蛋了。

    印军中路军总指挥当然明白,在面对敌军装甲部队的突击下,那三个缺乏防御能力的步兵师就算能够成功顶住敌人的进攻,自身肯定也会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灭。

    经过再三的权衡利弊之后,印军指挥官的心中,先行突破防线进军列城的这个想法,还是盖过了救援友军的念头。

    在他看来。虽然己方三个步兵师在面对敌人的装甲部队攻击下。形势自是十分不利。可无论怎么说,那也是三个师的兵力,就算是猪,也要杀上大半天吧。

    而且他们还有近一千门火炮,这样一来,如果能够挖起反坦克战壕和构筑防御阵地,支持个三五天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有那么个三五天的时间,前锋装甲部队是绝对能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占领列城的。相信巴基斯坦人在己方身后投入了如此规模的装甲部队,根据传回来的报告。判断巴军在那里起码投入了两个装甲旅的兵力。

    而考虑到巴基斯坦总共也没有几个机械化装甲旅,所以印军指挥官也认为列城的守军只剩下了步兵。

    现在加上印军面前的这两个巴军机械化步兵团,印军指挥官有理由相信,敌人在西巴战场上的装甲力量。基本上都已经劝不动用了。

    印度人的打算是,利用自己后方的三个步兵师,去拖住敌人的装甲部队主力,这是十分划算的。因为这样一来,前锋部队就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去歼灭面前的这两个巴军步兵团。

    等到这个战术目标达成之后,再回师和己方的三个步兵师会合,两面夹击那两个阴险的巴军独立步兵旅,这样就能一战而胜,中路军将创造出辉煌的战果。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西巴战场上,巴基斯坦的装甲力量就等于全都被自己的中路军所吃掉,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就算现在损失大点,也是能够接受的代价。相比于东路军伤亡惨重却未能突破巴基斯坦的登东防线,中路军也想要做出一点成绩来获得总参谋部的嘉奖。

    只要中路军能够第一个打开局面,就算伤亡比较大,事后还是会得到补充,甚至是印度国防部的嘉奖和重视。

    这么一番仔细的考虑之后,印军中路军的指挥官也觉得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即便巴基斯坦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战术布局都是前所未见的,并且现在这种分兵两路企图各个击破的战术。也确实很让人头疼。

    印度中路军的两个战斗集群,陷入了战术上的困境,只不过印军的最大优势就是兵力充沛,即使是分兵两路,其绝对的兵力总数也不容小觑。

    必看巴军一时间占据了优势。可在印度人眼中,兵力的劣势不是所谓巧妙的战术安排就可以弥补的。印度人认为。巴军的这种分兵出击,也同样给了印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印度人最担心的,反而是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躲在暗地里不出来,这才让人心惊肉跳。而若是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在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时消耗太多的话,那么未来跟装甲集团决战才是真正的不利。

    只不过,当印度人看到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全部投入到了决战,正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所以,印军不但不惊慌失措,反而满怀信心,要在两条战线分别与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打一次堂堂正正的地面大规模决战。

    随后,印军指挥官下达命令,让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就地构筑临时防御阵地,目的是抗击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冲锋。

    而主帅则坐镇第一梯队,以两个步兵师和两个独立装甲旅的兵力,围歼巴基斯坦另一支机械化装甲部队,等到前锋完成歼灭任务之后,才会回师后方,与步兵兄弟一起夹击巴军。

    这样一来,就能一举荡平所有的巴基斯坦装甲力量。

    所以印军指挥官下达命令,让三个步兵师必须坚守48个小时,以等待大部队的救援。

    而为了能够帮助三个步兵师抵御敌人装甲部队的突击,以便于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军官还亲自向总参谋部陈情,全盘托出了自己的作战行动安排,并且请求空军出动攻击机为三个步兵师提供火力支援。

    同时也是为自己围歼敌人的计划争取时间,在和空军高层磨了半天的嘴皮子后,才终于得到了空军军官勉强的保证,他们愿意出动30架攻击机,为陷入苦战的三个印军步兵师提供空中支援。

    但是对于前锋的装甲部队,空军则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继续更进一步的提供空中支援,理由也很直白,就是列城外围防线的防空力量太过强大,己方的攻击机根本无法进行攻击支援。

    就这样上下一阵扯皮,等到作战命令下达,又从空军那里争取来了有限的空中支援。等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已经是下午三时了。

    这时候,距离“巴基斯坦”对三个印度步兵师发起的攻击,已经整整过去了三个半小时的实现。在现代战争中,三个半小时意味着全军覆没。

    这就是说,一个整编步兵师的番号,已经在这三个半小时的战斗中,被完全从印度陆军的战斗序列中抹掉了。

    志愿军完成了对印度步兵第27师残余部队的分割包围,甚至还完全歼灭了包围圈中的印度第27师三个整编团和一个团的一部,毙敌6000人,俘敌3000人。

    整个印军第27师,现在只有不到一个团的人逃脱了志愿军的包围,得以成功撤退到了友军一师的控制范围之内,而第27师的指挥官,一位少将以下数十位高级将领全部都被俘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奈回防

    从从部队的编制上来说,印度陆军第27师的番号已经不存在了,就算以后能够重建起来,也完全是另一支新的队伍。

    这片时空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整师编制的部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歼灭,恐怕还是第一次出现。

    而完成了对印度陆军第27师歼灭做战任务援巴志愿军第三师,也并未趁着这个机对印军的其余部队发动对追击作战,尤其是第37步兵师,所以他们得以暂时逃过全军覆灭的下场。

    而因为援巴志愿军的总指挥部,在机动防空雷达车的主动雷达上发现了印军派出了一个中等规模攻击机群,所以目前志愿军轻型机械化第三师不得不一边进行俘虏的收容工作,然后一边组织防空力量。

    印度的攻击机虽然是美洲虎这样的老旧货色,但对地面单位的杀伤力不容忽视,所以志愿军必须严阵以待,对印军派出的这些攻击机进行拦截和阻击。

    而之前在第一行动阶段就派出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现在也抓紧时间离开了作战地区所在的空域,这是为了要避免被敌人的攻击机所猎杀。

    依靠螺旋桨作为主动力的直升机,无论是飞行速度还是爬升速度,都比固定翼飞机差上许多。一旦和印军的攻击机碰上,只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即使是面对着印军不以空战见长的攻击机,重型武装直升机也毫无胜算可言,这不是驾驶技术能弥补的。

    而志愿军第三陆军师,在当前的紧张局势下,也迅速的派出两个营的兵力,这些人将负责把收拢起来的印军俘虏向巴基斯坦的后方营地押送,与此同时,还要将目前所有的防空力量,都有序地向战线的最前沿集中。

    只要拥有足够数量的防空导弹车,就可以完成迎击敌人空中打击的准备。甚至能够以有背攻无备,打对方的攻击机一个措手不及。

    但同样的,双方的空中军事力量。也全都集中在了另一个战场的上空。那是为了能够夺取制空权,将印军的空军部队驱逐出战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列城这里,缺乏足够数量的空中军事力量。也很难为巴方的地面部队提供有力的空中保护。

    至于印度东路军大部队中段上的第37师,这个印军的机械化步兵师,只来得及在很短的时间内,构筑了一个简陋的防御阵地来防止巴军的乘胜追击。

    因为是简陋的防线,所以连抵抗都有些勉强。更谈不上反击敌人。

    而目前志愿军暂停了继续追击,印度人也才暗自庆幸,更不会贸贸然的自寻死路。就这样,双方的部队都默契地采取了防守的姿态,战斗进入了僵局之中。

    不过对于印军的第37师而言,他们防御的是来自地面的敌军,而志愿军第三师,他们则是要防备来济空中的印军攻击机。

    四十分钟后分。印军的攻击机群才总算是成功赶到了列城。并且来势汹汹。攻击机排开了战斗队形,不可一世的在空中耀武扬威,誓要歼灭地面上的“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

    但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距离印军第37师的防御阵地还有50公里之处,从后方派来的攻击机群,就忽然遭到了敌军防空导弹的袭击。大量小型防空导弹密集的飞来,然印军飞行员吓破了胆。

    这种防空导弹车所装载的地对空导弹。是属于一种师部配属的野战防空力量,其主要针对的目标也还是敌人的中低空战机。而且自身的射程也一般超不过30公里。

    印度空军攻击机群的飞行员们,在遭到如此规模的防空导弹袭击,心情还真是说不出的苦涩。埋怨的念头一股脑的涌现出来,在空军的眼里,陆军这些猪一样的队友,每次通报的敌情都不准确,白白让空军来遭罪。

    上次也是那样,只说要轰炸敌人的重炮阵地,可是结果呢?

    空军的攻击机在飞抵目的地之后,就顿时遭到了敌军防空导弹的一顿乱轰。许多飞行员都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连人带机一起被轰成一团火球。

    这一次还是这么坑爹,先是说敌人从东北方向发起进攻,而现在,攻击机在距离战线还有二十公里的地方,就遭到敌军防空导弹的拦截。

    这就等于,印军地面部队的西南方向上,也有为数不少的敌军存在,可是地面部队居然不向总部报告,这就让人恼火了。

    要么是无能,连距离这么近的敌军防空火力都没发现,至于另外一种情况,就更可恶了,是故意的隐瞒不报,想让空军吃瘪。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低,但总是让攻击机上的印军飞行员心里不爽,忍不住望着方面想。

    而在这种敌情都还弄不明白的时候,就冒然的呼叫空中支援,是很不负责任的。所以带队的攻击机指挥官,一气之下,就向总部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并且单方面的就下令全队返航。

    才短短十分钟,就损失了四架攻击机,而且敌人的防空部队规模也搞不懂,没必要继续呆在这里和敌人死耗。

    而地面上,那群眼巴眼的等着空军来支援的印军士兵和军官,他们等到最后居然是等到了攻击机群已经全部返航的这个消息,心中也是憋着一口气。

    在他们眼里,空军只是来这里晃悠了一下,屁都没放一个就往家里跑,你说这不是敷衍是什么?

    当战争的节奏处于胜利阶段的时候,印度的陆军和空军还能保持表面的合作,可现在战争进入到了迟滞甚至是劣势的局面,内部的矛盾就被不断激化出来了。

    陆军还没来得及继续诅咒,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又从空军那里得到了己方第37师的后方,诡异的出现了大规模的敌军。

    这个消息,让东路军的几位少将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居然连还尚算保存完整的第37师也被敌人盯上了,那岂不是等于现在自己的两个机械化步兵师陷入了敌人的伏击包围圈,动弹不得!

    可印军的指挥阶层无论怎么想也高不明白,因为这一带可是地势崎岖的山地。只有一条破烂的碎石路可以通行。在此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这可如何是好啊!

    没办法,几位印军少将都拿不定主意,所以只能急切的问问着总指挥官的意思吧。

    还没等几位师长与中将联系上,“巴军”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开始了他们的追击作战。

    援巴志愿军在发现印度人陷入伏击圈的部队总数并没有像先前估计的那样迅速后撤,所以当初布置在敌人后方的第二轻型师没能发挥任何作用。

    而另一方面,位于攻击阵型最前端的印军机械化装甲部队,在友军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下也没有立即回师救援,而是选择了攻击列城的外围阵地。

    这也算是错有错着。印军很幸运的避过了志愿军围点打援的这个战术,以至于准备阻截敌人的志愿军第一师,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战果。

    不过,这并非高明,恰恰相反,代表着印军在整体上缺乏默契的战术配合,同时在进行兵力分配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相互照应的必要性。

    而志愿军的这种兵力部署。反而是因为高估了敌人指挥官的应变能力。不知道对方居然在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也没有采取任何主动的措施来扭转态势。

    更何况,现在印度空军的攻击机群在遭到防空导弹的打击后就立即选择了返航,这也说明了印度空军在一连串的失败下有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对巴军的防空力量很是忌惮。

    这样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就给了志愿军最好的机会。指挥官当即下了命令,让志愿军第二师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