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能工厂-第7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
1961年,华夏联邦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 000 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4 hz至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而古文会在早期就曾经以一种小型化的次声波发生装置来作为武器,能够使半径十米内的人肌肉瘫痪。
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生的次声波引起的。'智能工厂'
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从20世纪50年代起,核武器的发展对次声学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对次声接收、抗干扰方法、定位技术、信号处理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次声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
其实,次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次声波等自然灾害。
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最后,则是次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次声的强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次声武器;一般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首次发现次声波“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
很显然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没有看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
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海啸产生的次声波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
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那么,是以疾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的声波。
20年前,美国一个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专门为英国伦敦一家新剧院做音响效果检查,当剧场开演后,罗伯特。伍德悄悄打开了仪器,仪器无声无息地在工作着。
不一会儿。剧场内一部分观众便出现了惶惶不安的神情,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剧场,当他关闭仪器后,观众的神情才恢复正常,这就是著名的次声波反应试验。
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至20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
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前面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
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智能工厂'
因此,科学家们发现,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与人们的大脑节律相近,且引起共振时,能强烈刺激人的大脑,轻者恐惧。狂癫不安,重者突然晕厥或完全丧失自控能力,乃至死亡。
当次声波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振荡节律相当,而巨人处在强度较高的次声波环境中,五脏六腑就会发生强烈的共振。刹那间,大小血管就会一齐破裂,导致死亡。
正因为次声波对人体能造成危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明确将其列为公害之一,并规定了最大允许次声波的标准,并从声源、接受噪声、传播途径入手,实施了可行的防治方法。
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狗,范围在15hz至50000hz;大象,范围在1hz至20000hz; 鲸,范围在15hz至10000hz;水,范围在8hz至13hz。
而能发出次声波的常见动物则是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同类用脚就能感觉到同类。
还有鳄鱼,在求偶期间会在水面靠震动背部;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异性就能感觉到。以及最为引人注目的老虎,虎啸拥有次声波的威力,可以震错位人的耳朵关节,声音由低到高,能传播很远。
由此可见,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动物地震的时候反应很大,这就是它们对声波的接受范围比人类要大的缘故。
需指出的是,目前次声武器发出的次声波的强度和方向性等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所以真正应用于战争的次声武器还不多见。
当然,这也与掌握了声波武器设计图的古文会和德方都不愿意透露这种科技的缘故,而且为了保密,他们本身也很少使用这种武器。
据说,除了古文会和德国的军事科学家意外,还有一台次声波发生器是由法国科学家加夫雷奥在1970年发明的,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损害5km以外的人。
发明者还得出结论,频率为7hz的次声波可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打击。据外刊报道,1971年法国国防部次声实验所进行实验时,由于疏忽致使次声波冲出实验室,导致16公里外的一个正在吃饭的20口之家和正在田间劳作的10口之家全部丧命。
有传闻称,美军在东非的索马里和波黑战争期间,已经试用过某些音响或声音武器的样品。这些武器可以使人的内脏发生震动,把人震昏,使人感到恶心,甚至使肠子里的粪便液化,不断腹泻,从而失去战斗力。
美国还曾把一个小型次声发生器带到剧院内,剧场气氛完美全变了,充满迷惑不解和恐惧不安。
次声波武器,是指能发射2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 声波是机械纵波,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人们日常可以听到的声音是20hz至20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波。低于20hz的就是次声波。次声波之所以会被用作军事武器,在于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于是会产生共振。
次声波与人体器官的共振,会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从而达到杀伤目的。
次声波武器大体可分为两类:神经型次声武器,和器官型次声武器。
“神经型”次声武器的次声频率和人脑阿尔法节律相同,范围在8hz至12hz之间,所以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便要损伤人的大脑,引起共振,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严重影响。
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导致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甚至能够致人死亡。
“器官型”次声武器的次声频率和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范围在4hz至18hz之间,会引起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
轻者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重者血管破裂,内脏损伤,甚至迅速死亡。
次声波武器,有很多优点,首先一点自然是突袭性。
次声波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三百多米,在水中传播更快,每秒可达 1500m左 右。次声波是常人听不到、看不见的,故除了传播迅速之外,次声波又 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其次,还有作用距离远。根据物理学原理,声波的频率越低,传播时介质对它的吸收就越小,波的传播距离也越远。
比如,炮弹产生 的可闻声波,由于衰减快,在几千米外就听不到了,但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传到80km以外。
而氢弹产生的欢声波可绕地球传播好几圈,行程十几万千米。故高强度的次声武器具有洲际作战能力。
再者,就是次声波的穿透力十分强劲。传播介质对低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小,故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般的可 闻声波,一堵墙即可将其挡住,而实验表明,次声波能穿透几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因此,无论敌人是在掩体内躲藏,还是乘坐在坦克中,或 深海的潜艇里,都难以逃脱次声武器的袭击。
最后一点,则是次声波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破坏对方的武器装备,可作为战利品,取而用之。
从古代的冷兵器,到近代的热兵器,再到软武器,也就是次声波、激光和中子等军事科技,战争越来越残酷无情,软武器离人类已经很近。
当二战结束之后,大部分当时开发出来的武器设备已经在事实上落后了,这不是产品更新换代就能解决的。
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和武器设计理念,甚至在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些超常的科技已然诞生。
可以说二战时期那种比拼工业产值和国内gdp的战争模式,到了新时代简直是一个笑话,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同样带来了全新的战术理念。
不能与时俱进之人,必将被无情的淘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古代核能
)
在一部分被封锁的知识中,连飞逸现在也开始有资格接触到超古代文明的内容,这些出现在本纪元文字历史以前的高级文明,一直都是迷一般的存在。
并不像大部分普通人所认识的那样,人类在几百万年前从猴子变成人类,然后从石器时代到部落制度,然后再奴隶、封建、帝王以及近代民族国家建立。
这种所谓的历史常识,只是课本上灌输的理念而已,并非代表绝对的真实。在地球上,依旧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从久远的时代遗留下来,给现在的人类以无比的震撼。首发智能工厂1334
第一个是核反应堆,这个的反应堆被使用了50万年,20亿年前,十几座天然核反应堆神秘启动,稳定地输出能量,并安全运转了几十万年之久。
为什么它们没有在爆炸中自我摧毁?是谁保证了这些核反应的安全运行?通过对遗迹抽丝剥茧地分析,远古核反应堆的真相正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1962年5月,华夏联邦一座核燃料处理厂的一名工人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他正对一块铀矿石进行常规分析,这块矿石采自一座看似普通的铀矿。
与所有的天然铀矿一样,该矿石含有3种铀同位素──换句话说,其中的铀元素以3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它们的原子量各不相同,含量最丰富的是铀238,最稀少的是铀234。
而人们垂涎三尺,能够维持核链式反应的同位素,则是铀235。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甚至在月球上或陨石中,铀235同位素的原子数量在铀元素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始终都是0。720。
不过,在这些采自非洲加蓬的矿石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仅有0。717!
尽管差异如此细微,却引起了华夏联邦科学家的警惕,这其中一定发生过某种怪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从该矿采来的一部分矿石中,铀235严重缺斤短两,大约有200千克不翼而飞。
不要小看这两百克,这是足够足够制造6枚原子弹的分量!
接连几周,华联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们都困惑不已。直到有人突然想起19年前的一个理论预言,大家才恍然大悟。
195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乔治。w。韦瑟里尔和芝加哥大学的马克。g。英格拉姆指出,一些铀矿矿脉可能曾经形成过天然的核裂变反应堆,这个观点很快便流行起来。
其后不久,美国阿肯色大学的一位化学家黑田和夫计算出了铀矿自发产生“自持裂变反应”的条件。所谓自持裂变反应,即可以自发维持下去的核裂变反应,是从一个偶然闯入的中子开始的。
在反应过程中,它会诱使一个铀235原子核发生分裂,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核继续分裂,如此循环下去,形成连锁反应。
投靠华夏联邦的日本核物理科学家黑田和夫认为,自持裂变反应能够发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铀矿矿脉的大小必须超过诱发裂变的中子在矿石中穿行的平均距离,也就是0。67米左右。
这个条件可以保证,裂变的原子核释放的中子在逃离矿脉之前,就能被其他铀原子核吸收。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铀235必须足够丰富。今天,即使是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铀矿矿脉也无法成为一座核反应堆,因为铀235的浓度过低,甚至连1都不到。
不过这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它的衰变速率比铀238快大约6倍,因此在久远的过去,这种更容易衰变的同位素所占的比例肯定高得多。
例如,20亿年前奥克罗铀矿脉形成的时候,铀235所占的比例接近3,与现在大多数核电站中使用的、人工提纯的浓缩铀燃料的浓度大致相当。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必须存在某种中子“慢化剂”,以减慢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中子的运动速度,从而使这些中子在诱使铀原子核分裂时,更加得心应手。
最终,矿脉中不能出现大量的硼、锂或其他“毒素”,这些元素会吸收中子,因此可以令任何核裂变反应戛然而止。首发智能工厂1334
研究人员在奥克罗和邻近的奥克罗班多地区的铀矿中,确定了16个相互分离的区域。20亿年前,那里的真实环境,居然与黑田和夫描绘的大致情况惊人地相似。
尽管这些区域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全部辨认出来,但是远古核反应堆运转过程的种种细节,直到最近才被我和同事彻底揭开。
重元素分裂产生的轻元素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奥克罗铀矿在20亿年前确实发生过自持核裂变反应,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十万年。
奥克罗的铀异常情况被发现之后不久,物理学家就确定,天然的裂变反应导致了铀235的损耗。一个重原子核一分为二时,会产生较轻的新元素。找到这些元素,就等于找到了核裂变确凿无疑的证据。
事实证明,这些分裂产物的含量如此之高,因此除了核链式反应以外,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解释。这场链式反应很像1942年恩里科。费米及其同事所做的那场著名演示。
由于古文会和华夏联邦隐瞒了中国当时的核物理技术进度,因此当时这两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反应堆,反应全靠自己的力量维持运转,只是时间上提早了20亿年。
如此令人震惊的发现公布后不久,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便开始研究这些天然核反应堆的证据,并在1975年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分享了他们关于“奥克罗现象”的研究成果。
第二年,代表美国出席那次会议的乔治。a。考恩为《科学美国人》撰写了一篇文章《138看書蛧138看書蛧当时的科学家对这些远古核反应堆运行原理的猜测。
顺便提及,他是美国著名的圣菲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至今仍是该研究所的成员
比如,考恩描述了钚239的形成过程,数量更加丰富的铀238捕获了铀235裂变释放的一些中子,转变为铀239,然后再释放出两个电子,转化成钚239。
在奥克罗铀矿中,曾经产生过超过两吨的钚239。不过这种同位素后来几乎全都消失了。主要是通过天然的放射性衰变,钚239的半衰期为2。4万年,一些钚自身也经历了裂变,它所特有的裂变产物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轻元素丰富的含量让科学家推测,裂变反应一定持续了几十万年之久。根据铀235消耗的数量,他们计算出了反应堆释放的总能量,大概相当于1;500万千瓦的机器运转一整年所消耗的能量。
再结合一些其他的证据,就能推算出反应堆的平均输出功率:不超过100千瓦,足够维持几十只烤箱的运作。
十几座天然反应堆自发工作,并维持着适度的功率输出,运转了大约几十万年之久,这确实令人惊叹。为什么这些矿脉没有发生爆炸,没有在核链式反应启动后立即自我摧毁?
是什么机制使它们拥有了必不可少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反应堆是稳定运转,还是间歇式发作?
自奥克罗现象最初发现以来,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答。实际上,最后一个问题困扰了人们长达30年之久,直到他和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同事检测了一块来自这个神秘非洲铀矿的矿石之后,谜底才被逐渐揭开。
在奥克罗反应堆遗迹中,氙同位素的构成比例出现异常。找出这种异常的根源,就能揭开远古核反应堆的运作之谜。
最近,科学家对奥克罗的一个反应堆遗迹进行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氙气的分析方面。氙是一种较重的惰性气体,可以被矿物封存数十亿年之久。
氙有9种稳定同位素,由不同的核反应过程产生,含量各不相同。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它很难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因此很容易将它们提纯,进行同位素分析。
氙的含量非常稀少,科学家可以用它来探测和追溯核反应,甚至用来研究那些发生于太阳系形成之前的、原始陨石之中的核反应。
分析氙的同位素成分需要一台质谱仪,它可以根据原子量的不同而分离出不同的原子。我有幸可以使用一台极其精确的氙质谱仪,那是华盛顿大学的查尔斯。m。霍恩贝格制造的。
不过在使用他的仪器之前,科学家必须先把氙气从样品中提取出来。通常,科学家只须将寄主矿物加热到它的熔点以上,岩石就会失去晶体结构,无法再保留内部储藏的氙气。首发智能工厂1334
为了获得更多关于这种气体起源和封存过程的信息,科学家采取了一种更加精巧的方法,也即是激光萃取法,它可以有针对性地从矿物样品的个别颗粒中释放出氙气,而不会触碰周围其他的部分。
这些科学家可以利用的唯一一块奥克罗矿石碎块仅有1毫米厚、4毫米宽,我们把这种技术应用到碎块上的许多微小斑点之上。当然,我们首先需要决定将激光束聚焦到什么位置。
在这方面,考恩和霍恩贝格得到了同事奥尔加。普拉夫迪夫切娃的鼎力相助,她为样本拍摄了一张详尽的x射线照片,识别出了候选的矿物。
每次萃取之后,考恩他们都会将得到的气体提纯,然后把氙气放入霍恩贝格的质谱仪中,仪器会显示出每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目。
氙气出现的位置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它并不像原本想象的那样,大量分布在富含铀元素的矿物颗粒之中,储藏氙气数量最多的竟然是根本不含铀元素的磷酸铝颗粒。
非常明显,在目前发现的所有天然矿物之中,这些颗粒中的氙浓度是最高的。第二个令人惊讶之处在于,与通常由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比,萃取出来的气体在同位素组成上有显著的不同。
核裂变一定会产生氙136和氙134,但在奥克罗矿石中,这两种同位素似乎缺失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