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武灵王英雄传-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喜被赵君之语,男儿热血上涌,瞬间怒道:“我乃堂堂男子汉,岂能被对方侮辱。司马喜乃八尺男儿,不但不会接受对方的赔偿。我还要对方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人格,岂能被钱财之物给玷污。”
“中山王姿用钱财玷污寡人,司马相,寡人应该如何。”赵雍见着怒气冲天司马喜,顺势问道:“司马相是大智之人,还请教教寡人。”
司马喜因为太激动,导致失言,连忙制住话题道:“赵君,外臣刚才情绪太过于激动,说了很过分的话。赵君宽厚、大度的美名,传遍诸侯。外臣失言,赵君不要往心里去。”
“司马相,你说的话一点也不过分。”赵雍才不想善罢甘休,语调平和地说道:“士可杀不可辱。大丈夫,更不受嗟来之食。中山王姿如此玷污寡人,寡人应该如何。”
司马喜也后悔情急之下说了不该说的话,为了挽救失言,忙道:“外臣,旅途劳累,神志不清故而说了错误的话。赵君,能够容臣回官驿休息片刻。”
赵君也不在过分紧逼,答道:“司马相远道而来,辛苦了。寡人晚上安排酒宴为你接风洗尘。”
“多谢君上。”司马喜行礼道:“外臣告辞。”
司马喜仓皇地走出大殿。李兑问道:“君上,中山王赠送百里之地。我们不废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中山国的疆土。臣不明白,君上为何不要。”
又有几位大臣附和李兑的言论。
赵雍揉了揉疲惫的眼神,自嘲道:“也许是寡人糊涂了。中山王赠送百里疆土都选择不要。”
肥义答道:“君上不糊涂,是臣糊涂了。”
田不礼也道:“相邦说的不错,是臣糊涂了。”
赵雍见瞒不过肥义、田不礼等人,不怒自威,“寡人不要中山百里疆土。寡人要的是整个中山国的疆土。”
………………………………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
司马喜回到官驿,司马子期等人迎了上来。司马喜进赵宫之前,和出赵宫之后,神色形成鲜明对比。司马子期根据司马喜的脸色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赵国没有接受中山国的条件。
司马子期虽然早已经知道了答案,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司马相,事情可否顺利。”
司马喜摇了摇头,叹息道:“我百思不得其解,赵君为何会拒绝。”
当下,司马喜将赵国丛台宫发生的事情,全盘脱出。
司马子期等人闻言,惊道:“多给的百里疆土不要,多给的赔偿也不接受。赵国君臣是不是傻。”
司马喜怔了一瞬,抬起头看着司马子期,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司马子期见司马喜满脸惊骇,忙道:“我们多给赵国百里疆土不要。”
“不是这句。”
“多给的赔偿也不接受。”
“下一句。”
“赵国君臣是不是傻。”
“对,就是这句话。”
“司马相,我说的这句有什么不对吗?”
“你的这句话倒是提醒我了。”司马喜眸色淡淡,恍然间变了一个人似的,“赵国君臣并不傻。尤其是赵君,乃赵氏百年不出英明之主。中山国有个预言,亡我中山国者,嬴姓也。如今看来,这句话将要应在赵君的身上。”
司马喜缓了缓语气,又道:“赵君,少年英雄,胆识谋略过人。如今的赵国,在赵君的带领下,国力蒸蒸日上。赵国北伐中山,而不落败。西渡大河,取河西北地。北上击败林胡人,林胡王臣服赵国。赵国,一个可怕的国度。”
“灭我中山者,嬴也。司马相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司马子期品味这些话,满脸吃惊,“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国力大增。但,赵国是没有实力灭亡中山国的。中山国不足千里,但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
“此一时,彼一时。”司马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赵国能够起兵三十万,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全面攻打我国。我国连战连败,丢失三分之二的疆土。曲阳、东垣一北一南,拱卫灵寿。石邑也是我们西出太行重要通道,更是拱卫灵寿东部屏障。曲阳、东垣、石邑相继沦陷,赵国剑指灵寿,踏平中山指日可待。中山国几经复国,几经灭国。眼下的局势,犹如百年前魏国出兵攻打我国。赵君若在,中山国离亡国的命运,不远矣。”
“赵国东边打不赢齐国,西边打不过秦国,南边打不赢魏国。今,赵国虽强,但也和当年的魏国的实力相差甚远。”司马子期语调轻蔑道:“赵国想要灭掉中山,它还不够格。”
其他几位大臣,也跟着附议。赵国能够灭了中山国,他们是绝不相信。
司马喜看着眼前自以为是的大臣,一点都没有居安思危的精神。中山国在这样继续下去,离亡国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司马相,臣有一个疑问。”司马子期问道:“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强国,我们学习中原而国弱。难道中原之术,比不过我们。”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司马子期。同样困惑着着许多人。中山衅王厝、中山王姿两代君王,以儒学治理国家。中山国国力不强,反而有衰败之势,这是为何。
难道是中原文明,真的比不上草原人。
但,中原人锦衣玉食,有先进的文明和礼制。四方诸夷无不向往中原文明。中山国虽摆脱魏国重新复国。中山国先后击败魏、赵、燕等诸侯国,最终在夹缝之中存活下来。但中山国是异族的身份,始终被中原诸侯视为异类。中山国历代君主都想向中原靠齐,中原诸侯从不正眼看他一眼。
赵肃侯甍,赵君继位。魏国邀集齐、秦、楚、燕攻灭赵国。中山国也想加入魏国攻赵的阵营。然,中山国使者去到魏都大梁,魏惠王连面都不见。齐、燕两国也讥讽中山国。
中山衅王厝为了争霸诸侯,提高中国的影响力。积极响应魏人公孙衍号召的五国相王运动。齐威王心高气傲,岂能和中山国平起平坐。齐威王甚至打算割裂疆土给燕、赵,征伐中山国。中山衅王厝自然不服,联合燕、赵,倾国之力抵抗。
随后,燕王哙禅位,导致燕国大乱。中山衅王厝拥护齐王田辟彊的号令,出兵燕国。并攻破燕国数十座城池,克敌大邦。中山国建国以来,何曾有过如此辉煌。就连远在洛邑的周天子派出使者前来恭贺中山国的正义之举。中山国虽攻破了燕国,也得到了周太子的表彰。但,天下诸侯还是以蛮夷的身份对待中山国,不愿与之为伍。
中山衅王心中一阵失落,他极力向中原诸侯靠拢。为何,中原诸侯还是轻视他。
论国力,中山国有八百里,兵车九千乘,甲兵数十万,也算强国之列;论武力,中山国击燕、赵、魏三国而不败,不惧齐国之威,与万乘之国一同称王。又攻破燕国蓟城,占领数百里万乘之国的土地。几年前,先击败赵国,占领鄗城;北上击燕,斩杀燕将。中山以一国之力对抗两国万乘之国,而不落败。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但,中原诸侯为何还会轻视它呢?
中山国司马稠甍逝,中山衅王厝万分悲痛,以隆重地葬礼,为其送葬。随后以司马稠之子司马喜,继承他的一切爵位。司马喜精通权谋,又善于察言观色。司马喜知道,中山衅王文治武功都有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中山国可以融入中原。
于是,司马喜向中山衅王建议以儒学治国,方能得到中原的认可。
融入中原,得到中原诸侯认可,这也是中山衅王厝最大的心愿。
中山衅王厝不顾众人反对,接受了司马喜的政策。中山衅王厝也是第一个主动向中原学习的异族的君王。然,中山衅王厝放下蛮夷之态,向中原诸侯学习,直到临死前,他也没有看到中山国走上富强。反而,还被赵国万人铁骑搅得南疆不得安宁。
中山衅王想不明白,司马喜也想不明白。中山国学习中原之术,难道就错了吗?
赵君推行胡服骑射,学习蛮夷,众人皆笑。然,赵国胡服之功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司马喜也时常在想,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中原文明,真的比不过胡服之风。
但,司马喜坚信,中原之地,无论是华服衣冠,还是礼制文明,以及琼浆玉露、美味佳肴皆是中山和草原人不能比之。中原之地是人间天堂,也是四海蛮夷向往之所。
司马喜深吸了一口气,语调惆怅道:“非中原文明,比不过胡服之风。”
司马子期问道:“我们学习中原而弱国,赵君推行胡服骑射而强国。司马相,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胡服之风远胜于中原文明。”
“天下人皆笑赵君推行胡服之举,乃荒唐可笑的行为。他们都认为赵君不发扬中原先进礼仪,反而主动向胡人学习,是背典忘祖。中原诸侯也将赵君之举,视为异类。他们愚昧地认为赵君行胡服、习骑射就想复国强兵,简直是痴心妄想。谁也没想到这些自认为是聪明的人,却是最愚不可及。”司马喜看着众人,眸色明亮,“他们只知取笑赵君,却没有看到赵君的胆识和谋略。”
司马子期糊涂道:“司马相说的,我听不明白。”
“中山国为何会如此惨败,不是我们学习儒家所致。”司马喜叹道:“天下显学,非儒即墨。儒学乃当世显学,自然不会有错。儒学是可以治国,也能强国。但我们学习的方式不对。我们也没有赵君的胆识和魄力全面学习。我们只看到了儒学的好处,却忘了儒学也有糟粕。我们为了推崇儒学而忘了骑射,才导致我国孱弱。我国乃骑射之国,可惜,我们都忘了。”
司马子期琢磨片刻,问道:“司马相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的东西没错,而是学习的方向错了。”
“不错。我们学习的方向错了。中原是礼制之国,文明之邦。生存上千年而不被灭,反而胡服之风,不足百年就消失在历史长河。”司马喜看着赵君推行胡服骑射,以强国力。以前,他想不明白,今日他算是弄清楚了,也想明白自己错在了何处,“赵国是礼仪之国。他们推行胡服骑射,并没有忘了华夏礼制。赵君看到了胡服骑射的好处,同时也没有忘了华夏先进文明,更没有忘了华夏先祖留下的智慧。赵君将华夏智慧、胡服骑射与本国国情有效结合。赵国才取得了今日之辉煌。”
司马子期惊道:“赵君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富国强兵,而不是为了脱离中原。”
“直到今日,我才想明白。赵君不顾天下人骂名,大胆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为何会在这两年,突飞猛进。原来是我们以自己的局限性去了解赵君,其实我们根本不懂赵君。”司马喜回忆往昔,续道:“赵君年少,便声名大振,响彻四海诸侯。诸侯皆行王道,以争天下。唯独赵国,不称为王。你可知,赵君说了什么话。”
司马子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函谷关之战,修鱼之战,观泽之战,中都、西阳之战,离石、蔺城之战,赵君连连战败。这几战,赵国输给了诸侯。但也打醒了赵君。赵君不顾众人之意,下达罪己诏,去王称君。”司马喜语调平稳地说道:“无其实,安敢称王乎。”
“无其实,安敢称王乎。”司马子期闻言,满脸错愕,“赵君会说出这样举世闻名的话来。”
“是啊!不仅你不相信,诸侯也不相信。诸侯都认为赵君连王都不敢称,自然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司马喜沉重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赵君的言行也是告诉了我们,没有实力之前,切不可彰显自己的野心。我们不懂赵君,甚至轻视赵君。赵国在中原混战,才得以避免陷入战乱,积蓄力量,发展国力。”
司马子期问道:“这几年,赵君除了三伐中山,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赵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赵君继位,三晋二十多年,不曾交恶。大争之世,没有诸侯能够做得到。”司马喜注视着众人,又道:“赵君先扶持燕王职,插手燕国内政;后扶持秦王稷,插手秦国内政。赵国三伐中山而不败,西渡大河收河西,北击林胡。赵君取得这些成就,就是诸侯不应该忽视却选择忽视。赵君,能够游刃有余,应对诸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
“我们都认为赵国还是那个软弱可欺的国家。经司马相如此说来,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司马子期闻言,瞳孔睁大,“赵君手段高明,懂得韬光隐晦,瞒过诸侯。赵君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司马喜道:“假如赵君再有二十年光景,天下诸侯,莫敢与之争锋。赵君也将会是魏文侯之后,最贤明的君主。”
司马子期也赞同司马喜之言,如今的赵国,对内、对外形势一片大好。不出二十年,赵国将会鼎立于诸侯之上,成为强国,远胜齐国。司马子期瞬间明白了赵君为何不接受中山王开出的条件,惊呼道:“赵国不要我们的赠送的疆土,不要吾王双倍的赔偿。赵君究竟想干什么。”
“赵君的心意还不昭然若揭。赵国不要赠送的疆土,不要我们双倍的赔偿。”司马喜脸色沉重,眸色充满前所未有的担心,“赵君想要学魏文侯,亡我中山。”
“亡我中山。”司马子期闻言,胸膛急剧起伏,赵君的野心还真不小,“赵君继位,赵国孱弱,诸侯欺凌。如今的赵国,不仅三晋二十几年不曾内斗。赵君先插手燕国内政,后插手秦国内政。赵国在赵君的带领下不但从内外交困的局面走出来。赵国还位立强国之林。我们的对手是赵君,中山国可就危险了。”
“是啊!赵君是百年不出的英明之主。其丰功伟业也是赵氏历代君主不能相比。”司马喜叹道:“我们的对手是赵君,中山王危矣。亡国中山,嬴也。中山,危险了。”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孙子兵法之美人计
说了太多的话,司马喜神色困倦,单手支撑着下颚,陷入沉睡。陪坐之人见状,便拱手行礼,退了出去。司马子期连忙命人取来用虎皮制作的大衣,亲自披在司马喜身上。
司马喜睁开双眼,问道:“诸位都走了。”
“诸位大臣见司马相困倦,不便打扰。”司马子期忙道:“司马相入宫也累了,先休息一会。”
司马喜揉了揉疲惫的眼神,说道:“没有外人在场,你也不用喊我司马相。”
“是,父亲。”司马子期见屋内只有他父子二人,便将刚才埋藏在心里的疑问,全部说了出来,“父亲,赵君不接受王上开出的条件。我们没有完成使命,回国后如何向王上交待。”
司马喜见对方恭恭敬敬地站着,抬手示意对方坐下,“你放心吧!王上见赵君没有收下百里疆土和双倍的赔偿,指不定心里会有多高兴。”
司马子期迷惑道:“父亲没有促成赵国和我国之盟,王上怎会高兴。”
司马喜脸颊露出意味深长地笑容,“我们不将赵国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字不漏地告诉王上,王上是不会知道我们和赵君说了什么。王上岂会知道是赵君不要我国的百里疆土和双倍的赔偿。”
司马子期琢磨片刻,领悟了话中意思,笑道:“王上定会以为是父亲力战赵国君臣,迫使赵君在不要百里疆土和双倍赔偿的情况下,与我国议和。王上会以为这是父亲的功劳。父亲,实在是高明啊!”
司马喜慈和地说道:“事情的结果怎么发生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说。先祖最大的智慧就是发明了文字和语言。语言是门博大精深地学问,你要好好学习。”
司马子期忙道:“父亲,孩儿受教了。”
司马喜见孩儿聪慧,也富有谋略。但就是城府不够深,也沉不住气。
司马子期见父亲那道充满期望的眼神看着自己,问道:“父亲,中山国还会有我们立足之地吗?”
“此战,我们惨败。王上整天疑神疑鬼,很多忠心的大臣,也因为王上的猜忌,身处异处。如今,中山国内人心惶惶。”司马喜叹道:“中山国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国家。王上也不是那个锐气风发的王上。中山国朝堂风谲云诡,有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还不好说啊!也许,王上一不高兴就会免了我一切爵位。”
“父亲是蓝储君,又是中山国国相,历经两朝。父亲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高贵。”司马子期眸色明亮,语调坚定,“王上再怎么糊涂,也不敢对我们司马家动手吧!”
“此一时,彼一时。”司马喜心里也涌现出不安,“他是一国之王。可以立我为相,也可以废了我。王上年轻,做事靠的是激情,任性而为。王上性格没有先王沉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别说他废了我国相之位,就是杀了我,又何尝不可。”
“我们司马家地位超群,祖父更是为了中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祖父辅佐先王,哪能有今日的中山国。”司马子期愤愤不平地道:“祖父领军攻下燕国蓟城,并将燕国重器,迁回国都。先王将燕国重器,铸成镇国之宝,并在上面刻下先王和祖父的功绩。先王也曾说,除非我们犯上作乱、通敌卖国。否则,中山国存在多久,我们在中山国的地位就牢不可破。我们与先王的子孙共享中山国的太平。王上,无论如何胡来都不敢动我们司马家。”
“中原有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君王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司马喜又道:“国内朝局不明,王上又多疑。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王上要对付我们,何须罪名。”
司马子期领悟其中的意思,忙道:“原来父亲主动请命出使赵国,是为了避祸。”
“王上性情大变,猜忌心太强。身在朝堂,尚有不慎,就会惹怒王上,给自己引来大祸。此次战败,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我们。所以啊!我们还不如离开复杂多变的朝堂,来到赵国。”司马喜缓了缓语气,“我们远离朝堂,远离王上,也就远离纷争。为父出使赵国,也是为了明哲保身。”
司马子期问道:“孩儿没有想到王上会允许父亲出使赵国。”
“为父切中了王上的命脉,他不答应也得答应。”司马喜笑道:“只要善于揣摩王上心意,言及厉害。操控王上的心里,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又何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父亲是如何有说王上的。”
“我们输给了赵国。我们虽和赵国在东垣缔结盟约。但王上心里最害怕的是什么。”
“王上最害怕的就是赵国是否遵守信诺。”
“不错。王上要想坐稳江山,就想知道赵君是否有意真心求和。赵国会不会再次攻打中山国。于是,为父顺着王上的心里,以了解赵国为由,向他请求出使赵国。”
“父亲切中王上命脉,王上自然会答允父亲出使赵国的请求。”司马子期低声问道:“王上为了和赵国求和,宁可多赠送百里疆土和双倍的赔偿。如果父亲不能促成两国之盟。父亲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
司马喜耐心地答道:“赠送百里疆土和双倍的赔偿也是为父向王上建议的。”
“父亲为何这么做。割裂疆土不但会留下千古骂名,还会削弱本国的国力。多给赵国双倍的赔偿之举,也是自损国力,增强敌国的实力。”司马子期问道:“如果赵君接受百里疆土,接受了我国的双倍赔偿。赵君就可以用我们的赔偿,购买战马,进而威胁我国。父亲之举,不怕朝中大臣非议,惹祸上身吗?”
“这些,为父何尝不知道。”司马喜眸色淡淡地看着司马子期,“我不这么做,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地位,不被他人动摇。既然我敢请求王上割裂百里疆土和多赔偿赵国。我就有把握做好这件事。”
司马喜见自己孩儿怔了半响,还是没有明白自己话中的意思,又道:“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我断然不会去铤而走险。为父也知道,赵君图谋的是整个中山国,而不是中山国百里疆土。赵君是贤能的君主,自然不会因小失大。如果赵国接受了我国百里疆土,不是正好落实了赵君的野心?赵君明明胜券在握,却选择与我们议和。足以说明,赵君不想过早暴露自己吞并中山的野心。”
“东垣、曲阳、石邑都落入赵君之手。赵国剑指灵寿,荡平中山也指日可待。赵君竟然答应与我们议和。这件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司马子期问道:“父亲,赵国君臣不是糊涂之人,为何不给中山国最后一击,灭了中山。赵君就可以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
“这就是赵君的高明之处。”司马喜停顿少许,续道:“赵君选择和我国议和,既保住了取得的胜利果实,消灭了我国有生力量。同时瞒过了诸侯,也没有过早暴露赵国的实力。中山国坐拥八百里,若被赵国吞并。你认为,诸侯会如何。”
“诸侯就会感受到赵国的威胁,从而就会将目光紧紧地盯着赵国。尤其是齐国,十年前赵国给齐国致命一剑。齐国必会还赵国一剑。”
“且不说齐国和赵国之间的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