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武灵王英雄传-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势如此,不得不勉强答应。于是,楚王熊横以屈原为正使,以昭升、景悝为副使。出使秦国,先礼后兵。

    。。。。。。

    秦王稷诱引老楚王熊槐去武关,缔结会盟,并洽谈两国边疆之事。秦王以欺诈之术将楚王扣押在武关,随后囚禁咸阳。秦王威逼恫吓,要楚王割让黔中、巫两郡,才放他归楚。

    楚王素来爱惜名节,也是铮铮傲骨的楚国男儿,岂能为了苟活,割裂疆土。纵使他割裂了疆土,以归楚,也会落得千古骂名。秦王为了逼迫老楚王割裂疆土,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然,所有的计策都失效了。

    秦王不仅没有从老楚王哪里得到楚国半寸疆土,还被齐人靖郭君耍的团团转。

    年轻气盛的秦王,岂能甘心,派出使者,以楚王的名义,前去楚国索要疆土。

    秦使前往郢都,楚使却来到咸阳。

    秦王得知大喜,误以为楚使来秦是为了迎接楚王,正好趁火打劫。秦王见了楚使,语调轻蔑道:“楚使来秦,所为何事。”

    屈原正色答道:“为吾王而来。”

    “楚国一日不割疆土给秦国。寡人一日,不放楚王归国。”秦王喝道:“你们何时将黔中郡、巫郡,割给秦国。”

    屈原闻言,纵声大笑。

    秦王怒道:“你笑什么。”

    “楚国能有今日,皆乃历代先君,披荆斩浪,以启山林。疆土之事,寸土必争。秦国占据楚国疆土,还想染指楚国山河。秦王真的觉得楚人好欺吗?”屈原义愤填膺道:“秦国想要楚国疆土,办不到。”

    “你就不怕寡人杀了楚王。”

    “吾王因不割疆土而死。人虽死,其名必留千古。”

    “你口出狂言,就不怕寡人杀了你。”

    “为国而死,岂不大丈夫。”

    秦王何曾见过不怕死的楚人,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屈原取出一封国书,淡淡道:“先祖神灵,不弃楚国。楚国已经有新王。”

    秦王大惊道:“楚王尚在,楚国岂可另立新王。寡人岂会信你之言。”

    “这是吾新王的国书。”屈原将国书仍在地上,双眸怒视道:“秦王不放吾王归国,赔礼道歉。楚国男儿,必会攻秦雪耻,踏破咸阳。”

    秦王阴冷地答道:“寡人三败于楚,岂会怕了楚国。楚国男儿,想要攻秦雪耻,踏破咸阳。寡人就要看看,楚国有没有那个本事。”

    景悝喝道:“若非垂沙之役,我大楚男儿,尽丧诸侯之手。区区秦国,岂是楚国的对手。”

    “输了,就是输了。”屈原道:“楚国男儿失去的尊严和荣耀,必将加倍讨回来。”

    “好。”秦王斗志激昂道:“楚国不马踏咸阳,秦国就踏平郢都。”

    双方怒目相对,释放出的火焰,都想吞噬对方。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继续谈论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屈原长笑道:“我倒要看看,究竟是秦人的剑锋利,还是楚人的剑更锐。”

    秦王也对眼前这个充满浩然正气,不惧刀斧的男子充满好奇,问道:“你是何人。”

    屈原声若铜钟地答道:“左司徒屈原。”

    秦王心中铭记这几个字,问道:“你若来秦,为寡人效力。寡人封你为秦相。”

    “生为楚,死亦为楚。”屈原说完,就大步离开。

    秦王喊道:“等等。”

    “秦、楚势必开战。”屈原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秦王还有何话要说。”

    “你来咸阳,就不想看看楚王。”

    “秦王若允,我便看之。”

    秦王道:“将屈原带去章台。”

    庶长奂领命道:“喏。”

    秦王为了兵不血刃,建立功业,得到黔中、巫两郡。他不惜背上骂名,囚禁楚王。楚国打破礼制,另立新王。那么,楚王对他而言就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秦王怎么也没想到,楚国能够迅速从无主的状态走出来,还有应对策略。

    此刻,秦王意识到奇货不一定可居。他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置楚王。

    放楚王归国,又没得到楚国疆土。此举,不仅会让他的努力化为灰烬,也会令秦国蒙羞,更会令他名誉受损。不放楚王,得之无意,令两国交恶,战火重开。

    秦王才意识到小看楚人,是会吃大亏的。

    秦王心想:“与楚国交锋,自己一败涂地。”

    这时,寿烛、吕礼等秦臣走了进来。

    秦王将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寿烛道:“王上,我们还没有输。”

    秦王叹道:“楚国另立新王,楚王得之无用。我们输了,彻底地输了。”

    “只要楚王还在我们手中,我们就没输。”寿烛见王上转忧为喜,又道:“楚国另立新王,正好给我们出兵的口实。天无二日,国岂可有二君。楚国有两王,人心难齐,必将大乱。我们以助楚王为名,攻伐楚国,岂能不胜。”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秦王冷哼一声,又道:“楚王不割疆土给寡人,寡人用武力取之。楚人扬言马踏咸阳,我们就荡平郢都。”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耻

    楚王雄踞至尊之为,近三十年。他何曾想过自己晚年,会被囚禁秦国。此刻的楚王,早已经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严,不过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一位老人罢了。忽然,章台殿门被人推开,楚王误以为是秦人又来说服他割让黔中郡、巫两郡。

    楚王背对着来者,冷声道:“你们不必多费口舌,寡人是不会割让楚国一寸山河,给你们无耻的秦人。”

    良久过后,来者也没有说话。楚王听见背后传来,啜泣之音,顿时感觉有点不对劲。楚王慢慢地转过身,看着来者。由于阳光太过强烈,他看不清来者的面容,但从来者的衣装服饰可以推断出,他一定是楚人。

    屈原见楚王苍老了许多,啜泣道:“臣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楚王听见熟悉的声音,怔怔地看着来者,问道:“来者,可是屈原。”

    屈原上前道:“屈原,参见王上。”

    楚王听见熟悉的声音,看清屈原本人后,情绪颇为激动。他被秦国囚禁至今,这是第一次看见楚臣。

    楚王老泪纵横地问道:“我被困秦国,为何楚国不派人迎接我归国。”

    屈原答道:“王上被困秦国,楚国群龙无首,朝政混乱,无人主持楚国朝政。”

    “寡人不在,还有太子?”楚王脑海似乎想起了什么,愧色道:“寡人忘了,横儿被我送去齐国。寡人悔不听,你们忠义之言,才落得这般处境。这段时日,你们辛苦了。”

    屈原见楚王早已经雄风不在,一阵唏嘘不已。

    楚王被秦人囚禁于此,不见天日。楚王几乎已经认定,他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楚国。今,屈原来到此地,又让他看到了归国的希望。但他的希望很快就被屈原的话给击碎。

    楚王问道:“屈原来此,是为了迎寡人归国。”

    屈原道:“王上不割黔中、巫二郡给秦国。秦王是不会送王上归国。”

    “秦人用卑鄙的手段,囚禁寡人,还想要楚国的疆土,简直是做梦。”楚王怒道:“寡人宁可死在秦国,也不愿割疆土以苟活,辱没先祖的英明。”

    “王上不惧秦人淫威,亦不顾个人安危,不愿割楚国半寸山河。王上没有辱没先祖的英明,没有辱没自己的名节,也没让楚国蒙羞。”屈原躬身行礼,郑重道:“王上之举,定会千古留名。”

    “山河是先祖用血泪打下来的。寡人岂能为了活命,葬送先祖基业。”楚王见保住英明,又能归国,眸色流露出希望,大笑道:“寡人总算可以归国了。”

    屈原不忍目睹楚王那双炽烈地眼神,沉默不语。

    楚王问道:“寡人,何时归国。”

    屈原请罪道:“王上,臣无能。”

    这几个字传入楚王耳里,犹如晴天霹雳,瞬间跌进谷底,“秦王没有答应送我归国。你来秦国也不是为了迎接寡人。”

    “臣,此番来秦,的确不是为了迎接王上归国。秦王也没有打算送王上归国。臣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寡人自作自受,岂能怪你。”楚王故作轻松地问道:“楚国现在如何。”

    “臣去齐国迎回太子,另立新王。”

    “屈原,你说什么。楚国另立新王。”这个消息给楚王狠命一击,喝问道:“你们为何要背弃寡人。”

    “王上被困于秦,太子质于齐。楚国无主,难以凝聚民心。诸侯联盟攻伐楚国,楚将亡矣。为了楚国山河,为了宗庙社稷,只能如此。”

    “纵然如此,寡人尚在,岂能另立新王。”楚王睚眦尽裂,喝问道:“寡人无罪,你们岂可弃我。”

    屈原早已经料到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必会大怒。但,为了宗庙社稷和楚国山河,宁可负了楚王。屈原见王上怒意正盛,也不接话。楚王的怒怨,他一人去承受。

    楚王,岂能不明白。诸臣为何会背弃他,楚国百姓为何要抛弃他。只是,突然听到楚国另立新王,楚王感觉被人抛弃,心里不是滋味。

    楚王怒骂之后,平复心境,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屈原,“屈原,寡人不怪你。寡人落得这般田地,怨不得他人。”

    屈原没想到楚王如此深明大义,愧疚道:“臣,擅自拥立太子为王,实乃大罪。”

    “你们也是为了延续楚国宗庙社稷,保住楚国万里山河。”楚王一阵发泄之后,整个人心情舒畅了不少,也想明白了很多事,“寡人失信诸侯,又置楚国于险地。寡人不配为楚国的王。”

    “臣无能,才让王上被困他国受辱。”

    “屈原,你们做得很好。”楚王眸色之中的恨意,早已淡去,“寡人被困于秦,太子被质于齐。楚国内、外交困,尚无大乱,皆是你们之功。你们为寡人保住了宗庙社稷,保住了万里山河。你们虽有负于寡人,却不负楚国。屈原,寡人不恨你。”

    “楚国另立新王,王上对秦国已无用处。秦王挟制王上,也不能要挟楚国。”屈原又道:“臣,本想以一己之力,通过外交途径,迎王上归国。秦王觊觎楚国疆土,势在必得。秦王态度强硬,臣无能为力。”

    “楚国已有新王,寡人回不回去,也无所谓。”楚王见屈原神色疑惑,续道:“秦国用不正当的手段,囚禁寡人。寡人要秦国恶名,臭名昭著。寡人要秦国背信弃义,传遍诸侯。寡人要等到诸侯伐秦,亲手毁了秦国。”

    “王上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就是为了让诸侯伐秦、亡秦。”

    “不错。寡人正有此意。诸侯未伐秦、亡秦。寡人纵使能归,亦不能归。”楚王眸色坚定,语调清晰,“楚国有新王,还有你们这些忠肝义胆的臣子,寡人放心了。”

    “王上之计,岂非太冒险了。”

    “十几年前,楚国兵峰至蓝田。寡人悔恨,没能与秦国一战定乾坤。秦武王不死,诸侯便会伐秦、亡秦。”楚怀王扼腕道:“秦若不亡,寡人岂能咽下这口恶气。”

    “王上为何断定,诸侯会联合起来,伐秦,亡秦。”

    “寡人被囚禁于秦,楚、楚交恶。秦国臭名昭著,传遍诸侯。秦国之举,必不被诸侯所容。”楚王冷哼一声,又道:“齐人靖郭君入秦为相,在秦国受尽百般屈辱。靖郭君归国,不攻秦雪耻,岂为大丈夫。”

    屈原见王上被困秦国,却能看清局势的发展。原来,楚王的那颗心,并未衰减,也未老去。

    “王上有没想过。”屈原顿了顿,又道:“诸侯若不伐秦、亡秦,又会如何。”

    楚王神色悲悯道:“天不助我,助秦啊!”

    屈原闻言,嘘嘘不已,亡秦雪耻不仅是楚王的使命,也是每个有志楚国男儿的使命。亡秦,才能洗刷秦人对楚人的耻辱。

    今,秦、楚交恶。齐国号召韩、魏诸侯伐秦,赵国态度不明,但也没说不加入合纵。

    齐、楚、韩、魏、赵合纵伐秦,再次兵临函谷。秦国不亡,也会国力大损。秦国疆土也会被中原诸侯瓜分殆尽。齐、楚攻秦,秦已然不是对手。再加上三晋,若不能亡秦,只能说天不助楚,助秦啊!

    屈原不忍楚王伤怀,忙道:“王上所言不错,靖郭君归国,号召诸侯攻秦。臣迎接太子归国,齐国也邀请楚国加入。”

    “太好了。”楚王大喜道:“我国加入诸侯合纵攻秦,秦必亡矣。若能亡秦,可雪耻啊!”

    “臣回国,必会加入诸侯,讨伐秦国。马踏咸阳之时,便是迎接王上归国之日。”亡秦雪耻,这四个字多么振奋人心。屈原闻言,血脉喷张,神情激荡,“请王上暂且在秦,多受点委屈。臣定当踏破咸阳,亡秦雪耻。”

    “只要能亡秦,寡人受多大的委屈都是值得的。”楚王嘱托道:“寡人在咸阳等着楚国大军的到来。”

    屈原郑重地朝着楚王行了一礼,带上楚王亡秦雪耻的希望,以及振兴楚国山河的夙愿,离开章台,踏上归国路途。屈原相信不久便会举兵攻秦,马踏咸阳。亡秦之日,就是雪耻之时。

    ……

    楚国另立新王,楚王对秦国来说,已经是无用之人。秦王本以为此次和楚国交锋,输得一败涂地。然,寿烛、吕礼等秦臣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劝说秦王。这八个字又让秦王重新看到了希望。秦王年少气盛,自然不甘心失败。于是,召集大臣商议,伐楚之事。

    秦王心里早有盘算,秦不攻楚,楚必攻秦。楚国虽立新王,但朝局不稳。他要趁着楚国新王尚未立威之时,先发制人。唯有再次击败楚国,才能提高秦国的地位。当然呢?楚王讥讽他,不能用武力夺取楚国疆土。今日,他就用武力,击败楚人。以此告诉楚人,秦国何惧。

    既然楚王不愿意割裂疆土,他就用武力取之。

    秦国三败楚国,士气大振。秦国君臣早已摩拳擦掌,想要再次教训楚国。楚国欺压秦国日久,曾压迫秦国喘不过气。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国有能力欺压楚国,岂能就此收手。

    秦国廷臣一片附和,主张攻楚。诸臣皆道:“楚人不知天高地厚,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秦王见诸臣都主张伐楚,信心倍增,以芈戎为将,提兵十万攻楚。此次伐楚,不仅是夺得楚国的疆土。同时,也是为了告诉楚人,属于楚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秦国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郢都。

    楚王熊横刚继位,秦国就出兵。这对新楚王来说,也是一道严峻的考验。胜了,他的地位,牢不可破。败了,引发的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新楚王在大殿召集群臣商议,问道:“秦国出兵攻我,为之奈何。”

    昭雎厉声道:“战。”

    子兰问道:“楚国元气大伤,何以战。”

    屈原厉声道:“亡秦雪耻,为国而战。”

    上官大夫问道:“楚国国力大损,国库消耗甚大,何以战。”

    上柱国熊彪也道:“王上被困秦国,乃奇耻大辱。为国雪耻,是我大楚男儿的血色。不战,岂不是令天下人讥笑。秦人欺我太甚,岂能不战。”

    靳尚冷言冷语道:“楚国经不起大战,还是主和。”

    屈原怒喝道:“泱泱大楚,岂能不顾国耻。何人敢言求和者,岂配为楚国男儿。”

    新楚王是昭雎和屈原拥立。自然会有很多人不服。此次,秦人攻楚,在昭雎、熊彪、屈原等主战派支持下,成一片压倒优势。新楚王见状,问道:“以何人为将,迎战秦人。”

    楚国大殿高勋武将皆是,你看我,我看你,各怀鬼胎。

    这些人想的是什么,昭雎岂能不知。楚国不是不能战,而是这些人不愿为楚国而战。这些人为已计较,不为国出力。朝中这些高勋武将,不愿出战,就是为了保存实力。甚至,有的人期待着楚国战败。如此,他们就可以利用这场战败,大做文章,驱逐屈原和昭雎。

    屈原、熊彪等人虽然主战。但,丹阳一役,屈氏男儿,惨遭灭顶之灾,一蹶不振。垂沙之役,唐昧战死,申息之师尽丧。重丘数战,景翠战败,景缺战死,景氏男儿所幸无几。众武将为了保存实力,又忌惮秦人。

    能战,且有号召力之人,又不惧秦人。非令尹昭雎麾下的昭氏男儿。然,昭氏男儿是稳定朝局最关键的一支军队。楚王被囚,太子质于齐,楚国未乱,这是因为这支军队力挽狂澜。

    昭雎也知,这支军队离开郢都,前去迎战秦人。胜了,别有用心之人,自然不敢犯上作乱;败了,引发的后果,不敢想象。昭雎和屈原,再也没有能力制衡,郢都多重复杂的势力。然,国难当前,容不得他们考虑太多。

    昭雎权衡利弊,出列道:“臣,愿往。”

    屈原闻言,忙道:“令尹。”

    昭雎知道他要表达的话,截断道:“左司徒不用担心。我曾攻韩、魏,亡越、平叛,战绩赫赫,才能位居令尹。秦人来攻,身为大楚男儿,岂能不征战疆场,以报家国。”

    屈原也明白,眼下只有令尹是最合适、最可靠的人选,行礼道:“一切拜托令尹了。”

    昭雎振臂高呼道:“亡秦雪耻,以卫家国。”
………………………………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齐、韩、魏三国伐秦

    屈原归国,尚未合纵诸侯攻秦。然,秦人先发制人,出兵攻楚。

    面对国难,楚国大多数人选择作壁上观,保存实力,不愿为国而战。昭雎、屈原等有之之士,岂能坐视不管。

    楚国再败,不仅会加剧国内局势动荡;还会进一步沉重打击楚人的三军士气。此战胜负,不仅关系着楚国安危,还关系着昭雎、屈原等人的命运。

    昭雎、屈原等人没有选择,只能挺身而出。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与秦开战。纵使没有诸侯帮忙,楚国一样可以保家卫国,击退秦人,收复山河。

    屈原等人要向秦人、诸侯传达一个信念…楚国不容任何人欺凌。

    翌日,昭雎身穿战甲,头戴将盔,腰佩长剑,点好七万兵将,汇聚广场,任由新王检阅。

    昭雎有意制造声势,不仅是为了震慑居心叵测之人,同时也是为了新王树立无上君威。新楚王意气风发,首次检阅三军将士,并举行隆重地誓师大会,鼓舞士气。

    新楚王虽是昭雎、屈原等人拥立,但他心里还是拒绝和秦人开战。尚且不说,楚国是否能够打赢秦国。秦国败了,按照昭雎和屈原等人的性格,必会趁机胁迫秦国,迎老楚王归国。

    老楚王若归,新楚王又应该如何安置。楚国国政应该归谁拥有。新楚王好不容易感受到为天下至尊的荣耀,岂能拱手相让。

    此刻,新楚王的心情十分复杂。

    与秦国开战,胜了,楚国将会再次扬威诸侯,老楚王归国。败了,将会加剧楚国朝局的动荡。但,老楚王归国无路,楚国的天下还是新楚王说了算。不知为何,新楚王倒想此次伐秦不利。

    三通鼓声刚过,昭雎排兵布阵,振臂高呼道:“亡秦雪耻,以卫家国。”

    三军将士齐声高呼,“亡秦雪耻,以卫家国。”

    此等气壮山河的阵势,不仅令公子兰等人害怕,就连新楚王为之发颤。昭雎见达到预期的效果,心想:“那些居心叵测之徒,也该收敛一下。”

    面对屈原、昭雎等人,强烈主战。新楚王若选择支持公子兰主和意见,那么昭雎等人废了他,另立新王,又何尝不可。新楚王想到此处,背后涔涔汗水直下,打湿衣裳。

    昭雎检阅完三军将士,前来复命道:“王上,我大楚男儿,士气高昂,此战必胜。请王上下令,大军出征。”

    新楚王感到一股强烈地压迫感,稳了稳心神,扬声道:“我大楚男儿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此战,定要重拾山河,亡秦雪耻,扬楚国之威名于天下。”

    昭雎振臂高呼道:“王上万岁,楚国必胜。”

    三军将士群集响应,齐声高呼。其音响彻山谷,冲破云霄。

    新楚王厉声道:“三军听令,即刻出征。”

    昭雎得令,转过身去,拔出长剑,剑尖指向天空,厉喝道:“出征。”

    楚国三军气动山河,开出郢都,奔向战场。屈原站在郢都城楼,目送大军离开。

    屈葭问道:“左司徒,大军走了,我们回去吧!”

    屈原没答,神色不安,自言自语道:“此战,关系重大,决不能输。”

    屈葭见屈原多虑,笑道:“令尹攻韩、魏,击暴秦,亡雄越,抵强齐,征战疆场大半生,尚无败迹。此战,我军必胜。”

    屈原自然相信昭雎的能力,但不知为何,他的眼角始终跳动得厉害。

    遥想当年,屈、昭、景三家在楚国朝堂,声威显赫,也是楚国三根擎天柱。三家虽有倾轧,互相制衡。但面对大事,三家还是齐心协力。故而,楚国势力强盛,诸侯不敢欺楚。

    丹阳一役,屈氏败落。重丘之役,景氏凋零。如今只有昭氏,支撑局面。此战若败,昭氏也将没落。楚国的大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