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武灵王英雄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ㄌ煜拢
赵武灵王英雄传提及到赵武灵王趁着燕国内乱,扶持了燕昭王。十年后,趁着秦国内乱,扶持了秦昭王。赵武灵王一个偶然地决定,扶持了两个贤王。如果没有赵武灵王,就不会有燕昭王和秦昭王。没有燕昭王和秦昭王,就没有乐毅和白起施展才华之日。
战国史也就不会显得惊心动魄。
那么,乐毅和白起是不是也要感谢一下赵武灵王呢?
至于秦昭王和燕昭王那个更适合为君王,那个更贤能呢?谁会主导天下大势。
今天闲话就说到这里,明日带着赵君插手秦国,为芈八子选择的第三条路归来。
一路走来,颇为艰辛。谢谢,大大们一直支持默默无闻的我。同时,也祝你们创作愉快。
………………………………
赵武灵王扶持两王(秦、燕昭王)
《赵武灵王英雄传》,不知不觉更新到了第六卷《塞北四郡》。至于成绩,还有创作的艰辛,我就不多说了。这一次,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毅力,竟然连更一百天。要知道,以前的我,能够坚持连更十天,那就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时常说会断文,但不会弃文。说实话,很多时候都有弃文的想法。以前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自己亲自体验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是另外一回事。也许,只有同道之人才能体会到的心酸和无奈吧!
《赵武灵王英雄传》,由于写到了赵武灵王趁着秦国动乱,拥护公子稷为秦王,伺机插手秦国内政。所以,今天呢?不打算更新下章节。简单说说,赵武灵王趁着天下大乱,是如何扶持两王…燕昭王、秦昭王。
燕昭王和秦昭王本来都没有被历史选择的机会。然,赵君的选择,成就了一段历史的偶然性。因为历史的偶然性,所以战国史才会显得惊心动魄、璀璨夺目。战国?大国图强,小国图存。赵武灵王是如何扶持燕昭王和秦昭王。
《赵武灵王英雄传》第四卷《诸侯争霸》曾提到公子职复国之战。
公元前316年,燕国第二代燕王姬哙崇信儒家禅让学说,又在权臣子之地逼迫下,废太子平,并将他送去齐国为质。姬哙禅位子之,北面称臣,出居别宫。姬平等姬姓宗室不服,与子之相争,从而引发了燕国大动乱。这场动乱也叫子之之乱。
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这场动乱长达数月之久,燕地之众,死伤无数,严重动摇了燕国的根基。齐王田辟彊见燕国大乱,有机可图,以‘匡扶正义’的旗帜,起五都之兵,不足六十日攻破燕都蓟城。
遥想当年燕国始祖姡В侵芪渫醯牡艿苤苷俟胫芄⑻形涣腥Q喙倌辏钟帧⒈焙槐幻稹H匆蛭又遥黄牍啤Q喙逅湓冢彩敲媸低觥F牍テ屏搜喽技怀牵阆胍滩⒀喙Q喙惺吨渴镀屏似牍睦亲右靶模诠由穆柿煜拢酝几葱思夜D魏危牍η渴ⅰF虢镎乱蕴悠降拿澹靼芊炊哉摺
此时的中原,一片大乱。韩、魏、秦、越及秦属地苴、巴、蜀结成联盟,攻打楚、齐、宋三国的军事同盟。第二次中原大战,打得也是不亦乐乎。齐王田辟彊见诸侯无心插手燕国内政,向孟子问政,以霸道之术管理燕国。
然,田辟彊失策了。赵武灵王出手了。
赵国虽然和秦国打了三年,伤了国力。但赵武灵王见齐国攻破了燕,会威胁到赵国的安全。赵武灵王不顾众臣反对,执意插手燕国内政,阻止齐国并燕之举。
经过甄选,赵武灵王拥护在韩国的燕质子公子职回国。
赵武灵王以乐池为将,前往韩国,有说韩王康。韩、赵两家向来同气连枝,相扶相持,再加上赵武灵王又是韩王康的翁婿。韩、赵之好,亲上加亲。韩王康也看不惯齐王田辟彊目中无人之态。于是,答应了赵武灵王的请求,护送公子职回国。
公子职得到了韩、赵两国的拥护,得到了赵武灵王的支持,在乐池、赵固等人的护送下,踏上了归国之路。
赵武灵王以‘平叛驱齐’名义,护送公子职回国。随着,齐、楚、宋三国军事同盟,被秦、韩、魏和苴、巴、蜀击败。燕、赵两国也在燕地,对齐国进行反击。公子职在诸侯的拥护下,成为了燕国的王。他就是燕昭王。
值得一提的是,公子职复国之后,筑黄金招贤。集聚三十年国力,在乐毅的带领下。燕国弱旅之师,攻破强齐,一雪国耻。
……
公元前307年,秦国的少年君主,秦王荡举周室天下,英年早逝无子。秦国诸公子为了王位,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争斗。秦国,三年无主。
《赵武灵英雄传》第四卷《胡服骑射》之中,提到了秦王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阐述了个人的观点。这里就不具体述说了。秦国诸公子之乱,再加上芈八子和秦惠后之争。秦国,乱上加乱。三年后,这场动乱,最终以芈八子获胜而告终。
此时的中原也是一片混战。
因为楚国灭了越国,成为大江上巨无霸。楚国对整个大河上的诸侯国虎视眈眈。为了解除楚国带来的恐惧,齐、韩、魏三国结盟,以齐国为核心,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楚国。
赵武灵王意识到中原虽是一团乱局,但楚国奈何不了中原诸侯。中原诸侯也不能灭了楚国。于是,赵武灵王不想卷入中原纷争,更改南下争霸中原的国策。选择开拓北疆,继承简襄之志。于是,赵武灵王以自己的胆识和魄力,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锤炼了天下诸侯第一支大规模的骑兵。
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力改革,国力大增。赵君亲率铁骑,两伐中山,大获全胜。随后,赵军西渡黄河,收回了被秦国占据的河西北地郡,给秦国造成一种压顶之势。赵君北上击败林胡,林胡王献马,臣服赵国。
赵武灵王见秦国内乱结束,决定干涉秦国内政。由于秦国诸公子和嬴姓宗室在动乱之中被芈八子诛杀。赵武灵王经过甄选和考虑,拥护远在燕国的秦质子公子稷。
公子稷因为被赵武灵王选择,也被历史选择。
于是,赵武灵王以乐毅、赵固前往燕国,有说燕昭王。
燕昭王感念赵君的恩情,同时,又处于对燕国大局的考虑。燕昭王决定拥护赵武灵王的决定,护送公子稷回国。
公子稷在燕、赵两国的拥护下,回到秦国继任王位。这个人就是秦昭王。
有趣地事,公子稷虽是秦王,也是有名无实的秦王。秦昭王的前半生,军政大权基本被宣太后和秦国四贵掌控。
秦昭王隐忍了数十年,最终在魏人范雎的帮助下,才摆脱了宣太后和秦国四贵的束缚,开始亲政。秦昭王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成为秦国的一代先王。为了让大秦后世子孙铭记他的千秋功业,以及展示出他兼并天下的雄心壮志,发动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这一战,也是战国有史以来,最为惨烈、悲壮的一次。赵国损伤四十万将士,秦国损伤近半。长平之后,赵国再难成为强国。天下归秦,大势所趋。
话说,赵武灵王扶持了秦昭王、燕昭王。燕昭王攻破强齐,秦昭王长平之战击败赵国。这两王都改变了战国的格局。同时,也影响了战国的进程。如果没有赵武灵王偶然地选择,战国又会演绎出怎样令人惊心动魄、神思向往的战国风云。
随便提一下,赵武灵王十年前以乐举护送燕昭王归国,十年后以乐毅护送秦昭王归国。这难道又是历史偶然地选择?
赵武灵王,上承魏国独霸,下启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
赵武灵王这个时代,令人向往、追思。。。鬼谷一出,天下纵横。谁能逐鹿中原?谁能主宰天下沉浮?
………………………………
赵武灵王雍和中山衅王厝
趁着有点时间,就不更新下一章节了。今天就简单说说《赵武灵王英雄传》中,赵武灵王和中山衅王这两个人。赵武灵王和中山衅王既是朋友,也是对手。他们既有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对抗。合作之中对抗,两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为是朋友,所以燕、赵、韩、魏、中山五国相王,共对诸侯。随后,赵武灵王帮助中山国,抵御齐国。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7年。赵国和中山国整体保持和平,对外没有战争。
然,中山国镶嵌在赵国代郡和邯郸之间,是赵国的腹心之患。赵不灭中山,难以复兴。所以,赵武灵王和中山衅王又是对手。
赵武灵王和中山衅王,有共同点。都是引领国家走上强盛之人。他们都是国家之中第一个称王的男人。他们也是主动学习外来事物的第一人。但不同的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打破华夏贵,胡狄卑的传统观念。主动向北胡学习骑射,推行军制改革。中山衅王为了向中原诸侯靠齐,学习中原文化。中山衅王推行以儒治国,改革风俗。
令人想不到的是两人都是改革风俗。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强国,中山衅王以儒治国而国弱。这又是为何?
难道是中原文明,比不上草原胡风?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是。
中山衅王的学习,偏离了国家的根基,故而导致国弱。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改革军制,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并不是推行胡服而远离中原。赵王灵王既看到了胡服骑射的好处,同时针对胡服骑射的弊端进行改革。在利用中原先进的军事理论,锤炼一支令诸侯威风丧胆的铁骑,也称之为百金之士。
总之呢?两人都是为了强国,用胆识和魄力向外学习。虽然取得的成效不一,但两人不因为本国的理念,固步自封。这份天下先的理念,令人肃然起敬。
好了,今天就说在这里。不以成败论英雄,赵武灵王和中山衅王,你更喜欢谁。
………………………………
燕昭王、秦昭王、楚襄王质子人生路
不知不觉《赵武灵王英雄传》这部战国三十年的小说,写到了第六卷《塞北四郡》。由于在这部小说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物…燕昭王职、秦昭王稷、楚顷襄王横。
这三个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出使他国为质子,然后回到本国为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在战国史上留下了隆重地一笔。今天呢?就不更新下一章节,简单地说说这三人的质子人生路。
燕昭王职是《赵武灵王英雄传》中第一个提及到出使他国为质子之人。
燕昭王职前往韩国为质,一则是为了避祸,二则是为了燕、韩交好。燕昭王职前往韩国为质,从战略上看,燕、韩结盟对赵国的威胁最大。但战国注定不会太平。
随后,燕王哙开历史先河,禅位权臣子之。太子平不服,从齐国回国争位。最终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子之之乱。这场动乱,导致燕国死了数万人,君臣惶恐,离心离德。于是,齐宣王田辟彊看准时机,起五都之兵,不足六十日攻破燕都蓟城。
燕国险些亡国。
齐国吞并燕国,声势浩大,也会威胁到赵国的安全。赵武灵王刚结束和秦国之间的战争,决定插手燕国内政。于是,赵武灵王就派乐池前往韩国,有说韩宣王康。韩、赵达成同盟,一起护送燕质子职归国。燕质子踏上了漫长归国,争夺王位,复兴燕国之路。
齐国最终被诸侯击败,退出燕国。
公元前312年,燕质子职成为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后,一心为雪国仇家恨,在易水之边,高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燕昭王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图存图强,避免卷入中原混战的局面。燕昭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上将军乐毅(沙丘宫变,离赵逃魏,前往燕国)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使齐国只剰莒、即墨二都尚存,造就了燕国的盛世。
秦昭王稷是《赵武灵王英雄传》中提到的第二位前往他国为质子之人。
秦惠王晚年,崇尚迷信,偶然间他得知一个预言。那就是祸乱秦国者,楚人也。秦惠王为了避祸,也为了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不远千里送去燕国为质。秦惠王之举,一则是为了消除祸端,二则是为了增加一个盟友。从战略上看,秦、燕结盟,威胁最大是赵国。
公元前307前,秦国的少年君王秦武王荡,为了实现拔宜阳,通三川,以观九鼎,取周而立的伟大夙愿。秦武王亲自举周室的天下。然,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人无限的唏嘘长叹。秦武王因举周室天下,而死在了雍鼎之下。
秦武王死,先王诸公子为了王位,手足相残,引发了季君之乱。季君之乱,导致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武王三代君王积累的人才毁于一旦。秦国的国力严重受损。先王诸公子争来夺去,笑道最后的是楚人芈八子。芈八子身份低贱,卑微,竟然在内乱之中获胜。这个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然,芈八子为了掌权,诛杀惠后及先王诸侯公子,手段相当残忍。秦惠王的预言,总算得到了印证。
赵武灵王刚攻伐中山,取得大胜,索要四邑与中山王姿议和。赵武灵王腾出手来,决定插手秦国内政。于是,赵武灵王派乐毅前往燕国,有说燕昭王。燕、赵达成同盟,一起护送秦质子稷回国,争夺王位。
有意思地是十年前赵武灵王以乐池出使韩国,护送公子职回燕国;十年后,赵武灵王又以乐毅出使燕国,护送公子稷回秦国。真是十年前有乐池,十年后有乐毅。乐氏一族在战国重重也增添了精彩一笔。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至公元前305年,秦昭王稷继位。这三年,秦国无主,一片乱局。公子稷也没有想到自己从一个质子的身份,最终会成为秦国的王,他就是秦昭王。
秦昭王稷也是最悲催的君王之一。他也是秦国在位最长的君王之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地傀儡君王之一。面对芈八子异族义渠王,他也不敢出声,维护礼教。
秦昭王在位前期,其母宣太后当权,贵族外戚骄横,大权旁落,足足有四十年不能成为秦国最高的掌权者。此漫长的时间受制于人,也被人称之为懦夫,无能之辈?天下人也为他感到羞耻。然,秦昭王能够巧妙周旋与宣太后和贵族外戚之内,屹立不倒。又足以见得此人隐忍的功夫乃当世一流。
秦昭王前期,先后任用魏冉、楼缓为相,但政令由芈八子所出。这四十年时间里,秦将白起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白起在伊阙之战,打败韩魏,斩首24万。随后,秦将白起,攻破楚都,血洗楚陵。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秦昭王后期,采取断然措施驱逐专权的贵族外戚,废黜太后,重整纲纪。任用魏人范雎为相,白起为将,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大破韩、魏、楚军,夺取邓、宛、河东之地,攻取楚都,建立南郡,又联合各国破齐,并大败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北),使秦疆土日广,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秦昭王也建立了赫赫功业。
楚顷襄王横是《赵武灵王英雄传》提及的第三位成为质子身份之人。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攻灭越国,成为大江上最大、最强、领土最广的大国。楚国也对中原诸侯虎视眈眈。
中原诸侯为了自身安危,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虽大,但国力整体不强。楚怀王再与中原诸侯争霸之中,处于下风。为了打破中原诸侯的封锁,减轻楚国的军事压力。楚怀王和秦昭王缔结联姻,又举行黄棘之盟。
齐宣王田辟彊以楚怀王背盟为由,再次联合韩、魏攻楚。楚怀王不敌中原诸侯,于是派出使臣前往秦国求助。秦国不愿意和中原诸侯开战,提出要楚国太子横入秦苛刻的条件,方才出兵。楚怀王被中原诸侯逼得没有退路,只好让太子横前往秦国。
太子横前往秦国。秦国也信守承诺出兵攻打韩、魏。楚国和中原诸侯保持短暂的和平。然,太子横杀了秦国大夫,逃回楚国。秦国以此为名,出兵攻打楚国。楚怀王深感无奈,只好把太子横送去齐国。楚怀王落得一个朝齐慕秦的恶名。太子横送去齐国为质,齐宣王不买账,又一次联合韩、魏攻楚。
可怜的楚怀王得罪了齐、韩、魏、秦四国。
垂沙之战,楚国惨败,并引发了国内大起义。楚国疆土四分五裂。秦国也打得楚国抬不起头来。楚国内外交困,楚怀王只好响应秦昭王的建议,前往武关会盟。
然,楚怀王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女婿秦昭王扣押,最终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被扣留秦国,楚国大臣,迎立太子横为王。这人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被秦国吓破了胆色。为了权利,他没有全力救援楚怀王。也没有利用诸侯攻秦之际,乘势攻打秦国,收回疆土,反而还和秦国交好。
楚顷襄王本以为秦、楚两国会和睦相处。然,秦将白起却攻破郢都,马踏楚陵。楚顷襄王前期就是败、败、败,不断割地。但也有雄起的时候,那就是收集东部地区十万士兵,向西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以及派遣三万军队帮助赵、魏、韩三国攻打燕国。齐王田地也死在了楚人之手。
可怜的楚国,坐拥五千里疆土,兵家百万,泱泱大国,走向了颓废之势。
燕昭王职、秦昭王稷、楚顷襄王横皆为人质,都成为王者,也在战国之中,存活了数十年。但这三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有的人能使国势强盛,也有的人能使国势衰败,也有的人韬光养晦,一战成名。
这到底是天意如此,还是认为而至。对于,那些逆天改命,以弱胜强之人,总会令后人推崇、敬仰。哈哈,质子之路就说道这里。不知,这三个人当中,你更喜欢谁。
………………………………
春秋和战国
《赵武灵王英雄传》是写的赵武灵王时期,以邯郸为背景,描述了那段明君、贤臣、良将、谋士、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的战国三十年。不知不觉,写了六卷。所以呢?今天就简单说说周王朝,也说一下春秋和战国。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这个时代,总是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
周朝是继夏商之后诞生的一个新的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三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公元前140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及至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七年后秦攻破东周国,周朝灭亡。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806年。
周朝又划分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40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及至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战死于骊山之下。这段时期,称之为西周,亦或者宗周。西周,共经历11代12王,历经275年。
公元前770年,镐京被犬戎所迫,周平王虽收复疆土,忌惮犬戎的势力。于是,周平王前往东都,定都洛邑。及至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死周赧王。这段时期,称之为东周,亦或者成周。东周共传25王,历时531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但由于周平王得位不正,天下诸侯不服。于是,这个时代开启了礼崩乐坏。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代。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7年,这个时期称为春秋。
春秋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这个时期,周室不断衰微,诸侯争相称霸。当然呢?春秋初期,郑庄公主要成就,便是四方是维,称霸诸侯。尤其是溃Ц鹬剑芴熳油派ǖ兀W笳瘛VW赜写呵镄“灾鞯某莆健
春秋时代周王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故而有春秋五霸。所为五霸指的是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段时期,主要发生了几件重大之事。
1、齐恒公尊王攘夷,九匡天下,建立会盟制度,成为诸侯首霸
2、宋楚之争,宋襄公拒绝半渡而击,因仁义败给楚国,贻笑诸侯
3、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举行践土之盟,成为中原霸主
4、秦穆公称霸西戎
5、楚庄王问鼎中原
6、晋楚大战与弭兵会盟
7、吴越雄霸东南。吴国数万精兵,攻破楚都,成为了第一个攻破万乘之国的国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攻灭吴国,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8、三家分晋,战国时代的到来
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称之为战国。
战国是因为西汉刘向,将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而得名。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大国图强,小国图存。战国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星罗棋布的诸侯,不复存在,最终天下,走向一统。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所谓七雄指的是韩、赵、魏、燕、齐、秦、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