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武灵王英雄传-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君上。”众人,摇摇晃晃起身,极力展现出自己很年迈。
赵雍将目光,落在公子成身上,道:“叔父,您认为何人可以为将。”
公子成看了看身边的人,摇了摇头。
“寡人,心中有个人选。诸位,你们替寡人参考参考。”赵雍,有意停顿一下,注视着众人的反应,随意道:“上党郡,公子歇如何。”
赵豹,沉思半响,君上不动声色,原来心目中是早有人选。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试探众人的态度。公子歇虽是宗室之人,但他和宗室的关系若即若离。公子歇远离邯郸,久了便被宗室淡忘。若非赵雍提起此人,赵豹恐怕是记不起此人。赵豹联想前后,似乎明白,此次春狩,被人遗忘的公子歇竟然身在邯郸的原因。赵豹权衡利弊,与其让外姓之人,掌握兵权,让公子歇领兵,他也没有意见。
“赵歇将军,何在。”
诸臣之中,走出一人,跪拜道:“臣在。”
“寡人以你为将,领兵出征北疆。”
赵歇,犹豫了一会,方才受命道:“诺。”
赵雍以赵歇为将,众人心中多有不服,也不愿丢掉手中的权利,但也不敢上前争辩。赵君给过机会,是他们没有去珍惜。再者,他们觉得出征北疆,战场多变,一不小心便丢了自家性命,得不偿失。于是,纷纷附和赵君。
“燕国出兵,北疆又丢了数座城池。楼烦、中山等国,对北疆之地也是虎视眈眈。”赵雍,换了一种语气,续道:“北疆需要一场速胜,寡人思虑再三,决定亲征。”
赵豹,拱手道: “君上,你乃一国之君,怎能跑去战乱之地。”
肥义,也拱手道:“君上,你只需坐镇邯郸,统筹全局。”
其他人,也纷纷进言,陈述利弊。
赵雍,冷声道:“寡人心意已决,你们休要再说。”
此次朝会,赵雍以公子歇为将,领兵出征北疆。留守赵都邯郸的重任,交给了相邦赵豹及大司寇公子成。赵豹欣然领命,当着众人立誓,国君不在邯郸期间,他不仅会守护好邯郸,而且也会为大军筹集粮草,他说决不会让前线的赵国男儿,饿着肚子去保家卫国。
赵豹为人持重,赵雍对他是最放心。
为了堤防邻国趁着赵国出兵解救代郡危机之际,赵都兵力薄弱空虚。中山君派遣军队南下,直扑邯郸。赵雍又任命上大夫田不礼、邯郸将军楼缓领兵一万,驻守鄗城,以防中山偷袭。魏国、秦国和齐国,虽和赵国建立和平外交关系,边境防务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赵雍又调派得力干将,驻守重镇,以防诸侯有变。
周密安排之后,赵雍静候着明日的到来。
次日午时,赵雍头戴将帽,身披盔甲,腰挂一禀青铜宝剑,脚踏战靴,在阳光的映射下,宛如一位天将降临点将台。赵雍明锐的双眸,散发出蓬勃朝气。俯视着台下的三军将士,心中更是激情澎湃,提气朗声道:“众位将士,燕国犯我疆土。我等,身为赵氏健儿,该当如何。”
三军将士,齐声高呼,“保卫疆土。”
赵雍神情也被三军将士渲染,振臂一呼,道:“天佑赵国,此战必胜。”
“天佑赵国,此战必胜。”
赵雍,见三军将士斗志昂扬。胸中热血翻涌,久久不能止息,拔出长剑,扬天高举,道:“三军将士听令,随寡人出征。”
………………………………
第四十四章 代郡
赵简子创立基业时,赵氏一族,只有太原、邯郸封地。后赵简子临死前不顾宗法制,废嫡立庶,将宗主之位传给了庶子赵毋恤。赵简子立庶子为储君,一则是诸子纨绔,不成气候;赵毋恤却是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二则,赵毋恤继承了他未完成的遗志。三则,赵毋恤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忍辱负重。最重要的则是赵简子相信,他的儿子赵毋恤能够团结赵氏族人,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大肆残杀族人。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弥留之际,召集诸子及家臣,将自己宗主之位传给赵毋恤。此时的晋国,国君大权旁落,由六卿控制朝政。在内部兼并和战争中,中行氏和范氏退出晋国的政治舞台。晋国六卿演变成四卿。四卿之中智氏一族实力最强,其首领智伯为晋国上将军,位居四卿之首,把持晋国大权,在朝担任执政。智伯执政期间,带领晋军南征北伐,多立功勋。因此,智伯乃赵简子之后,晋国中又一位崛起的能人。智伯时常说:“身为国之卿士,理当以振兴国家为己任。”他的梦想,乃是匡扶晋国,争霸诸侯。
一个人能力太出众,容易忽视身边的人,也会时常向身边的人发难。智伯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不断对韩氏、及魏氏一族发难。韩氏、魏氏自知实力不及智氏,但凡智氏有所取,韩魏必有所予。摆平了韩魏,更增添了智伯的自信心。智伯当着众人的面,羞辱赵氏首领,以此试探。然,赵氏首领不但没生气,对他越加谦卑。赵氏的谦卑,在智伯眼中就是懦弱。智伯时常对着自己的门客说,赵鞅之后,赵氏再无贤能者。因此,智伯没有将赵氏首领赵毋恤放在眼中。
赵毋恤面对智伯的每次发难,都选择了忍辱负重。就连赵氏族人,都觉得宗主行事太过懦弱,辱没了先辈的英明。赵毋恤,一而退,再而退,退的连他都有几分看轻自己。每当夜下宁静,四周无人时,他总会仰望星辰,问自己似乎忘了父亲的遗志。他继任宗主以来,言行举止,好听一点是忍辱负重。难听一点,是胆小懦弱。这一次,赵氏族人也认为,首领也会选择妥协,必会割地一万户。
然而,众人都忘了,赵毋恤不是一只温顺的羔羊,而是一只假意沉睡的猛虎。谁都没有想到,赵毋恤会拒绝智伯‘名正言顺’的要求。晋国的大臣,都在骂赵毋恤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韩、魏两家得知赵氏的态度,既敬佩赵氏的勇气与胆识,又为自己的懦弱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当然呢?他们的借口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族人。韩、魏一族,一边选择向智伯低头谦恭,表达自己的诚意,又在晋国的宫殿上,展示出自己是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担忧。另一边心里暗自高兴,预期着智氏一族与赵氏一族,即将展开大战。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即使,那只没有受伤的老虎,实力也会大大削弱。若是,两只老虎选择同归于尽,共赴黄泉。晋国的天下,将会是韩魏族人的。
智伯拿着赵毋恤拒绝他的长简,仰天大笑。在他笑容僵硬的那一刻,早已下定决心要给赵氏族人好看。赵毋恤的拒绝,总算给了他一个讨伐赵氏的理由。遥想晋灵公时期,武将屠岸贾以一己之力,图灭赵氏族人。赵氏若非有忠臣程婴、老臣公孙杵臼不惜性命,保护少主,晋国大殿怎会出现赵氏的踪影。
即便赵氏被屠,剩下一个孤儿。晋国大臣没想到,赵氏遗孤赵武,不但守住了先祖的家业,并且在赵国政坛上崭露头角。赵氏非但没衰弱,反而复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赵武一生过去了。其子,赵成继承他的职位。奈何,赵成尚无功勋早死,又成为赵氏的噩耗。晋国诸臣皆以为这是赵氏衰落的征兆。其孙赵鞅继承先祖遗志,专国事,致力于改革,创改革先河。余生匡扶晋国,数次争霸诸侯。成为春秋时期,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人物。
智氏家臣见主公小觑赵氏,劝解道:“主公,赵氏战斗力不但顽强,生命力更加旺盛。再者赵氏赵武、赵鞅祖孙两代人的影响力,晋国中有很多人明地、暗地拥护赵氏。想要灭赵氏,恐怕不容易。再者,赵毋恤非凡之人,请三思。”
“你是说我不如懦夫赵毋恤。”智伯闻言温怒,道:“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说呢?”
数日之后,韩魏两家前来向智伯臣服,痛斥赵毋恤种种恶行,皆表示愿意派出军队,一同讨伐赵氏。有了韩魏两家相助,智伯更是忘乎所以,决定灭了赵氏。
公元前455…453年,晋国四卿又一次发生了内斗。智伯,率领韩、魏联军进攻赵氏族人的封地晋阳。智伯没有想到,强大的智氏一族及韩魏联军,围了晋阳一年,不但没有灭了赵氏,反而激发了赵氏一族的血性。
赵氏势微,城内易子相食,却无反叛者。智伯,也为赵氏的勇武所钦佩,他想?若是赵毋恤识趣,还能保留赵氏一族;只可惜,他们不是朋友,而是敌人。既然是敌人,定要连根除之。然而,正当智伯为胜利庆贺之际,韩魏会暗中勾结赵氏,反攻自己。智伯没能灭了赵氏,却被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自己。
赵毋恤不负父亲期许,北上灭代,将代国的领地,并入赵氏版图。晋阳之战,保住了赵氏基业,赵国实力一跃三晋之首。他的才智也得到了族人的认可。赵毋恤死后,与其父并称为‘简襄之烈’。赵国历代的继承者,无不缅怀先辈的光辉岁月。
韩赵魏三家分晋,及至赵雍,赵国有旧都太原郡,赵都邯郸郡,北疆代郡,及上党郡四郡。邯郸到达代郡,要经过上党郡,沿太行大山而行,途径夏屋山,抵达常山(赵毋恤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地归赵所有),方能进入代郡。由于代郡远离邯郸,两者之间镶嵌了一个胡人建立的中山国,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再加上代郡乃胡人与赵人混合而居,情况复杂多变。
代郡生活习性多近胡人,少近邯郸。因此,赵国境内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邯郸居住的,大多都是华夏人,接受周礼的熏陶,从事农耕。而,代郡则是胡人多于华夏人,少农耕,多游牧。一旦邯郸控制力减弱,代郡凭借地势之利,代城坚固,随时都有可能脱离赵国独立。
昔日,赵毋恤死后,指认大哥伯鲁之孙赵皖,为赵氏宗主。谁曾知,赵毋恤刚故,其子赵嘉在代郡自立,驱逐赵皖,发动叛乱。虽然宗主之位,最终还是根据赵襄子的遗愿,由赵皖继任。但是,赵国内斗大大消耗了国力。
代郡,始终是赵国历代继任者心中的一根哽在喉间的刺。
云雾缭绕,暮霭沉沉,沿着逶迤的险峻山道,赵军向北而行。赵军走过上党,往北行百里。赵雍抬头看着纵横天地的云雀仙鹤,仰望着巍峨高耸的大山。赵雍从小到大深居赵宫,不曾见过这番令人壮怀激烈的景色。指着大山,问道:“此处,乃何地。”
肥义,答道:“君上,此地乃夏屋上。”
“夏屋上。”赵雍点了点头,发出感慨道:“我大赵境内竟然还有如此波澜壮阔的景色。”
“君上。”肥义,又道:“此山,还有一个名字。”
“大司马请向寡人到来。”赵雍心中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关这座山的一切。
肥义顿了顿,方道:“刺笄山。”
“刺笄山。”赵雍心中不解,这般好的景色,怎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呼。赵雍尚未开口,肥义请罪道:“君上,请治臣的罪过。”
赵雍,微微皱眉,疑惑道:“你何错之有,要寡人治你的罪。”
肥义,身子比先前放低几分,拱手道:“臣,犯了非议先君之罪。”
赵雍疑惑更深,请他起身说话。肥义仍旧保持姿势,娓娓道来。
昔日,赵氏宗主赵毋恤登夏屋山,以观代国。见着代国境内,心中发誓,将要取之。于是,同行之人看出了他的心意。给他献上策略,以邀请代君登夏屋山以观歌舞为由,伺机图之。
代国与赵氏向来亲密,赵毋恤的姐姐,又是代国国君的妃子。代国国君不知是计,亲率百官及爱妃欣然前往夏屋上。由于代郡盛产良匹骏马,代君善骑射,便让爱妃坐车,自己率众先行。赵毋恤为了表示诚意亲自在山脚迎他入行宫。宫内,赵毋恤让数百美人拿翎羽跳舞助兴,以大金斗盛满美酒。代君一边观赏歌舞,一边大樽饮酒,酒至畅酣。
忽然,赵毋恤脸现杀气。侍酒者会意,以大金斗猛击代君,一击而中。代君尚未明白,便死在了妹夫的手中。代君已死,代君随从惊慌,数百美人取出藏在翎羽中的武器,杀光了代君身边的所有人。赵毋恤念及姐弟之情,便命人驾驶代君的车,前去迎接姐姐。代妃见自己的夫君惨遭弟弟的毒手,带着憎恨的目光,拔出笄刺向自己的心脏,自刺而死。
赵毋恤身边的臣子,见自己国君下手狠毒,不愿侍奉他,终生归隐此山。赵毋恤一则不愿意强人所难,其次,他留下这些人,祭奠死在自己手中的姐姐,以此弥补对姐姐的亏欠。后人为了祭奠这位烈女,以她自杀的方式,将此山命名为刺笄山。
肥义一边陈述往事,一边观察赵雍的神色。他想?当赵君了解自己祖宗的手段,他会有怎样的定论。若是,年少的赵君过不去这道坎,那么赵国兴盛,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赵氏一族,命运多舛,几次差点灭族。赵氏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有心酸血泪。沉默了片刻,他缓缓呼出了一口气。肥义,在他脸上读到了答案。
“谁说,我赵国女儿的性情,不若男儿。先祖的手段,虽不高明。历史的进步,总会伴有流血牺牲。赵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祖用自己的辛酸血泪换来的。”赵雍的脸颊,留下两滴热泪,道:“作为先祖的子孙,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来之不易基业。这片土地,有太多的悲酸,太多的鲜血。”
肥义听闻,瞳孔睁大,感到震惊无比。赵君,说出这番悲怆的言语。面对赵君的见解,肥义心中感到一丝慰藉。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总要选择放下一样。既然选择放下,就不要留下丝毫的悔恨。肥义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少年君主,心想?有朝一日,他会是重整余威,引领赵国,踏上先祖坎坷波折的道路,他日终会傲视诸侯。他以山川大河起誓,竭尽余生,为他效命。
肥义弯着身子,深深地朝他鞠躬,“君上,受我一拜。”
肥义这一拜,是认定了赵君是自己的君主。无论日后,赵国会走向何方,日后必将誓死效忠与他。
赵雍,拱手回礼道:“大司马,此地离代郡,还有多久的路程。”
肥义弓着身子,答道:“往前行百里,就是常山。过了常山,就是代郡。按我们目前的行军速度,夜黑之前,便可到达。”
“好。传我命令,三军全速前进。”
………………………………
第四十五章 请战
天边的云彩,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丹红的血色一般。随着大地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大地总算迎来了平静。几名赵国士兵倚靠在城门,遥望远方。白天;他们击退了燕人多次进攻。然而,黑夜的宁静,也是最让人害怕的,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每一刻都有死神的气息。
巡防长官年岁二十七八,长相粗狂,给人第一印象,总是觉得此人难以相处。巡防长官代表将军慰劳了赵军将士,站在城上,望着黑压压的燕军,叹息道:“这场战争,不知何时方能结束。”
其中一人,见巡防长官仰天叹息之后,便离开了。那人,望着城内闪烁的灯火,抱怨道:“真羡慕百姓、商贾,遇上战事,不但可以选择逃难,而且还能在城中舒适般生活。保家卫国的重任,都抛给我们。哪像我们当兵的,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可不是吗?”另一人挪动身子,凑了过去,道:“都说我们当兵的光荣、威风。一旦有战事,还不是我们第一个冲在前面。”
“兄弟,怪我们命苦。”先前那人,理解他的心情,舒展了一口气,道:“谁叫我们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要是我们生于官宦之家,就不用待在这个苦寒之地。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邯郸看看。据闻,邯郸五百里之内美女如云,个个都是神仙般的人物。”
“是啊!”又有一人,嘴角流出口水,道:“邯郸不仅出美女,赵酒更是闻名天下。身在邯郸,每天有好酒好肉,夜夜有美人相伴,这样的人生,那才快活。”
先前那人,高唱道:“美酒佳人在怀,哪怕一日,此生足矣。”
“对对对,这样才不枉在世间走一遭。”众人应和道。
一人低声道:“你们说话小心点,被将军听见了,免不得一顿板子。”
“听见了又怎样,我们为赵国流血牺牲,就不能说点快活话消遣。”先前那人,瞥了躲在角落那人,问道:“兄弟,成亲没有。”
那人几分羞涩,摇头道:“还没有。”
“唉,可怜啊!”那人,朝着众人努了努嘴,讥笑道:“你连美人的滋味都没有尝试过,大伙说说,这位兄弟可怜不。”
众人闻言,起身哄笑。
那人见他不语,正色地问道:“嘿,你怕死吗?”
后一人,抬着迷惘的眼神,问道:“你们怕死吗?”
“怕?怎么不怕呢?刚尝到人生的乐趣,就要死去,真有点不甘心。”那人提起精神,面向众人,道:“如果我们活着,大家说好了,为这位兄弟介绍位美人,让他尝尝人生之乐。”
“好。”众人又是一片哄笑。
那人,大胆地从角落中走了出来。在微弱的火光映照下,来者模样清秀,是一位及冠的少年。也难怪他没有尝到人生之乐,也听不懂这群人为什么会笑话他,原来是因为他的年纪尚幼,听不懂风流话。
“我…”少年双眼包含泪水,下一句话哽咽在喉咙中间,怎么也说不出口。少年稍休息片刻,低语道:“燕国会攻破城池吗?”
先前那人看了看四周的战友,眼神朝着城外燕军扎营的地方看去,道:“十天之内,燕国是攻不破的。十天之后,情况就不妙了。”
“燕国来犯,赵君,就坐视不管吗?”有一人愤愤不平地说道:“莫非赵君是想以一郡之力,抵抗燕国。”
一人满脸鄙视道:“赵君身居邯郸,美人佳丽在伴,他才不会管我们的生死。”
“胡说,赵君乃有名之君,他是不会置我们的生死不顾。赵君,是有骨血的人。”少年大声地为自己的国君申辩。
“骨血?赵君的懦弱早在诸侯闻名。”那人满脸悲愤,上前一步,声音低沉道:“先君刚去,魏国邀诸侯国共同来犯,赵君不吭声,任由诸侯欺凌。”
“真不甘心啊!赵国乃万乘之国。实力虽比不上齐、魏,但是不弱于燕国。燕国来犯,我们只能龟缩城内,不敢出城迎击。面对燕国挑衅,只能忍气吞声。”
“燕国此举,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觉得难以忍受,真不知道那些身在高位的人,一天想些什么。”
“除了尸位素餐,就是想美人,金钱,权利。”
“众位兄弟,据说君上打算放弃代郡了。”
众人一闻,惊道:“不会吧!你听何人说的。”
“我是听闻邯郸来的人说的。消息绝对可靠。”那人,将众人聚在一起,低声道:“代郡远离邯郸,交通不便。君上打算将代郡交给燕国,以此获得和平。众位兄弟,君上不要我们了,你们说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替赵君卖命,还要不要坚守这座城。”
“赵君都不要我们了,我们还守个屁。要不,我们放下武器,投降燕军。”
“对,对。国君不仁,休怪我们不义。”
黑暗中,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他们。当他听到众将士对赵君心怀怨愤,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身消失在了黑夜之中。平城将军,年龄三十三岁。此人,身材魁梧,仪表偏偏,不怒自威。面对燕人白日的攻势,他正在召集部众商讨明日应当如何防卫。
巡防官推门而入,道:“赵希将军,燕人来犯,我们除了守城,岂非什么都不做。”
一人喝到:“大胆牛翦,你胆敢如此对将军说话,来人,将他带下去,重打五十军棍。”
两名将士进入堂内,走到牛翦面前,刚准备执行将军的命令。牛翦喘气如牛,大手一挥,喝道:“放手,我自己走。”
“等等。”赵希脸色柔和,挥了挥手,道:“牛翦,你有什么话说。”
“赵将军,代郡之地,有十万之众。燕人来犯,我们为何不坚决还击。”
一人喝道:“此乃将军之令,尔乃区区巡防小将,胆敢如此放肆。”
赵希制止发怒的部将,转过身目视着牛翦的眼睛,淡然道:“牛翦,你有不满处,大可说出来。”
“将军,大丈夫,就应战死疆场,报效国家。岂能龟缩城内,苟延残踹。”牛翦怒不可遏,道:“燕人挑衅我们,我们任置之不理,任由燕人辱之。我乃九尺男儿,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赵希听后,微微一笑,平静问道:“说完了吗?”
牛翦,怒道:“赵希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赵希,坐在木椅上,扭了扭脖子,道:“你有什么不满,大可畅所欲言。”
牛翦心中窝了一肚子火正好需要发泄。他也不去理会自己的言行是否会开罪在座的每一个人。半个时辰后,赵希平静地再次问道:“畅快了吗?”
“末将之言,顶撞了将军,请将军再加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