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混帝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忽然讶道:“莫非太尉大人也是去皇宫?”

    杨彪点了点头,这时只听右边传来一声叫喊:“德祖,你也是去皇宫?”

    杨修答道:“正平。莫非你也是?”

    杨彪一时讶然,孔融,祢衡加上自己和儿子,如今算得上是许昌的文臣班底,而刘协同时以急诏唤来,加之明日又是七日一次的重大朝议,许昌政坛只怕又要发生一场巨变了!
………………………………

第二十一章 许昌新政(二)

    一行四人下了马车,匆匆上了皇宫的台阶,一路上更不打停,直往刘协的御书房内奔来,此刻,御书房内,除了刘协之外,更有两人一左一右,与刘协呈品字形而坐,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御书房内的中央竟加了一张方桌,只见桌上玲琅满目地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而这三人正自吃喝!

    杨彪等四人由宋九引着进了御书房,乍见此番景象俱是一愣,刘协身边的两人他们都是认识的,一个是曹操旧部尚书令荀彧,这本就在杨彪的预计之中,可当他看到另一个人时,心头微微一惊,因为这人正是吕布麾下的首席军事,陈宫,陈公台!

    刘协见众人已经到来,忙起身笑道:“各位也一定没有吃早饭吧!来,来,都坐下!”

    椅子是事先就准备好了的,显然刘协也料定这一纸急诏必定会让这些大臣连脸都来不及洗,所以早早地备上这一桌的早点,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趁此时多吃点,这样肚子才不至于饿得很快,因为接下来刘协要开的这场会议会很长,他花一夜时间整理出来的资料当然也够这些大臣们看上一阵的了!

    杨彪和孔融满心困惑地坐下,而杨修和祢衡倒显得颇为潇洒,两人坐下后,也顾不得与陈宫,荀彧打招呼,便狼吞虎咽起来,毕竟他们还年轻,生理消耗要比在座的这些中老年人强得很多。杨彪见状,也只能勉强吃点,毕竟天子的面子是要给的!

    约莫过了刻钟,刘协见众人也都吃得差不多,这才令宋九撤下早点,而他的脸色也随着早点的撤去慢慢地变得严肃,只听他淡淡地道:“今天一早,将大家急诏过来,有两件事!”“第一!”刘协指着荀彧和陈宫笑道:“从今天起,这两位将会与诸位成为同僚!”说罢,刘协当先站起:“来,大家认识一下!”

    杨彪等人见刘协站起,也纷纷起立,而荀彧与陈宫也站起身,其实众人都是相互认识的,也只是简单地拱手做了个揖,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刘协重又坐下,他咳嗽一声,郑重地道:“这第二件事,也是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说罢,就见宋九从御案后捧出厚厚的一叠书简放在桌子中央,成一山型坐落,众人俱是不解,只听刘协淡淡地道:“诸位,传阅了看看吧!”

    众人见刘协发话,各自从中抽取一份,便细细看来,刘协眯着眼睛靠在椅背上,只见众人拿到竹简先是一愣,随即便似乎陷入沉思,不,应该是仔细阅读了,转眼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在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有人蚕眉难舒,有人深思不解,当然,也有人双眼之中放着一丝精光,刘协只是微笑不语,收集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他需要从这些细小的面部表情中探知这些人对新政治的态度!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桌上的竹简已经全部被打散,荀彧手中的竹简已经轮换了不下十次,当然,不只是他,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顺势对调过手中的竹简,而他手上的这一篇就是最后一篇,他不禁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些书简上的字看得他颇为劳累,有很多字甚至需要他自己去辨认,去猜想,可见这些都只是刘协随性而书的底稿,自己昨日与刘协商谈改变大汉的政治,本只是一个建议,也不曾有多大指望,却不想刘协竟在一夜之间整理出了一套新的制度,而且思路清晰,紧密,这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只是他却不知道,刘协昨夜一晚都可谓极其用心地书写着每一个汉字,这可是他穿越到大汉以来,最用心的一次,也是字数量最多的一次,原本他还想就将这些作为正规文档发布,可他却不知道在荀彧这一众大臣的眼中,这只是一份底稿,甚至还是一份需要仔细辨认的底稿!

    祢衡和杨修年轻力胜,目力又好,所以两人是最先看完的,接着才是陈宫和荀彧,然后是孔融,刘协一直等到杨彪也放下手中的书简这才微微一笑,正了正身道:“诸位觉得如何?”

    沉默,刘协这一问,诸人都沉默了,这书简上所写的东西他们闻所未闻,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些只让他们看得是云里雾里,所以一时间倒也难以发表什么高论!

    对于这样的反应,刘协并不讶然,在这个三国时代,任谁看到这样一份资料只怕都会呆上一呆,因为这竹简上所写是三省六部,大唐朝的行政机构,也是刘协昨天苦思冥想了一夜的政治体系,当然,刘协选择唐朝是有他的原因的,大唐朝疆域辽阔,富庶强大,被称为礼仪之邦,至使许多边陲小国都俯首称臣,可见其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这种政治体系的产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就是制定了这种政治体系才会有贞观之治,才会有大唐盛世,这是其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却是来自于刘协本身,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何其之多,可他也只有对三国,对大唐可以说得上比较理解,所以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大唐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到三省六部,也许各位看官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里左手有必要交代一番,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当然,这里左手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番,刘协用数十书简方才写成,自然极为详细,而这数十书简中却有一篇让诸位大臣都有些困惑,那就是三省之间的关系: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门下省如果对中书省所草拟的诏敕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凡中央各部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认可以后,方送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或草拟批答,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

    这就是让诸人困惑的地方,自古以来,君权为重,虽说有大臣议事,但在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皇帝一人,只不过皇帝是与臣下商议,臣下可以提议,却不能直接反对,而这里所说的“门下省如认为批答不妥,也可驳回修改”,却让众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就是说如果皇帝的决策与门下省的决策出现差异,门下省可以驳回叫板,也就是说这皇帝虽说是这天下的统帅,但这天下却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当然,睿智一点的都可以看出,刘协这么做就是为了集思广义,可是如果真有一天门下省与皇帝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且对峙不下,那么此时又该听谁的命令呢?门下省?还是皇帝?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敲定主意的人,这最终将会演变成一个烂摊子!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荀彧忽然站了起来,他是政治出身,在曹操身边时,就是专门负责这些事情,所以他比任何人的反映都要快些,也是第一个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关系理清的人,当然,他也看到了这三省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合作底地方,而这样的好处无非就是不让一党独大,让帝权稳固,而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发扬集体智慧,所以在他心中,他是十分佩服刘协的,能架构出这样大胆,这样紧密,这样远见的政略,确实不同凡响,不过,他亦看出了这种政略的弊端,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帝诏与门下省发生对峙,那该如何,所以他当下也不犹豫,率先站起,拱手道:“圣上,臣有疑问!”

    刘协微微一笑,能有疑问才说明这群人是真真正正用了心思去看了自己所写的东西,所以忙道:“但说无妨!”

    荀彧领命,沉声道:“臣想问,万一门下省与圣上的诏令发生冲突,那么这决策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刘协当然想过,这可是和他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所以当下便道:“很简单,如果门下省的决策与朕的不一致,那么就集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会议,按票决定!”

    这就是公共表决,□□自由,刘协说出来简单,但在座的这些人无不色变,他们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左右皇帝的决策,所以突然间心中竟隐隐腾起一股兴奋,这种政治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但却是十分向往的,荀彧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君主居然会有如此的胸怀,不过与此同时他的脸上也闪过一丝忧虑,因为有一个更重要的疑问他尚未说出口,却也不好说出口!
………………………………

第二十二章 许昌新政(三)

    荀彧这个不好说出口的担忧就是假若当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连城一线,那么帝权不就是完全被架空了吗?也就是说到时候皇帝只是傀儡,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因为他只有一票,又如何抵挡到诸位大臣的联手攻击,到时候若是有心人想要篡取皇位,却也是一如反掌了,所以他目光凝重地望向刘协,就怕这个年轻的君主一时思虑不慎,将到手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又或者殃及后代!

    刘协神态自若,面目含笑,虽然他不知道荀彧心中的想法,但他对自己这一套方案还是颇为自信的,虽然是使用了唐制,但刘协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之人,他自然知道改变,知道去完善,这一夜枯坐也不是白白坐掉的!所以见荀彧望来,刘协立即还过去一个满满的笑容!

    荀彧一时不明所以,转头见众人也都面露苦色,显然他们也是考虑到这点了,只是这样的话却不能明说出来,否则又是否在告诉刘协,如果按照这样的政略去实施,他们将会造反呢?转头却见杨修眼神中闪过一丝清亮,荀彧讶然,难道他已经明白了刘协的安排?转念一想,是了,是了。既然在座诸人都能想到这一层,没道理刘协会想不到的,所以他必然有所安排,可是这安排荀彧忽然间明白了,如今在座的这些都是文臣,却没有一个武将,按道理来讲刘协商讨这样的大事,应该会叫齐所有将领,最起码四营的统领是要到场,可他却没有这样做,这只能说明,刘协唯一的凭借就是手中的军队,只要牢牢抓住国家的军权,那么即使这些士大夫联合,自然也不是他的对手了!既然想明白,荀彧心中一松,他向杨修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个年轻将来的成就定也不可限量!

    诚如荀彧所想,刘协也正是做了这样的安排,只要能够掌握军队,那么即使这群士大夫再怎么联合,也都只是枉然,所以他这条政略只是针对文臣,却排除了武将,当然,武将只是用于领兵打仗,刘协会赐予他们官爵,却将他们的官爵体系与文臣的分开,如此文臣与武将便成了两条**的机构,而刘协则会设置兵符,将兵马握在手上!

    此刻刘协见众人无语,便问道:“各位还有什么疑问吗?”他话音刚落,就见孔融站起,搓着手中的那一篇书简问道:“皇上,这上面说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也就是说如果日后宏文馆开业,那么,是不是也是属于这个礼部?”

    刘协点了点头,这尚书省门下六部俱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这个礼部,就是执行孔融所说的这些职能,而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支收等,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这也是六部之中唯一一个与军权会扯得上关系的部门,当然,这也只是流程上的形式,他们只能下达军令,而兵符却掌握在刘协手上,他们也不能随意调兵,而荀彧所担心的那种三省六部联盟对付天子的事,其实这种可能只是微乎其微,三省六部,牵涉官员何其之多,其中勾心斗角再所难免,只要把握好这里面的一个度,势力的均衡,那三省六部绝难握成一只拳头的!这种平衡势力,互相制约的才是真正王道!再说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可以说这种制度是将分工明细化了,各规各管,也就不会出现几个官员为一件事情争执的情况!

    孔融不是不明白,他只是想确认一下,刘协曾说过让他与祢衡掌管日后的宏文馆,所以这礼部既然牵涉到祭祀学校,那么就关系到他日后的前程,见刘协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孔融缓缓地坐下!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陷入沉思,除开三省,便是这六部,这些都将是中央官员的集散地,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这群人日后就将在这六部中为官,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尺子,刑,吏,礼,工,兵,户这六部的优劣,每个人心中所衡量的都不一样,他们有自己想去的部门,当然,也有他们极为反感的部门!

    刘协见众人无语,不由得微微一笑,从怀中摸出一张极薄的书简慢慢展开,然后推至众人面前,淡淡地道:“这是最后一卷,你们看看吧!”

    众人讶然,不禁慢慢围拢过来,只见这张书简上的字极为稀少:“礼部尚书孔融,礼部侍郎祢衡,刑部尚书郭鼎,户部尚书杨彪,吏部尚书荀彧,吏部侍郎杨修,兵部侍郎陈宫!”众人的神情慢慢地变得凝固,没有人会料到刘协居然早已拟好了名单,而且就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颁布出来,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在这名单的最后两个职位竟是工部尚书刘备和兵部尚书贾诩!而中书省暂时则由荀彧,杨彪一同担任,门下省由贾诩,杨修,陈宫共同执掌!

    一个是小沛的太守,一个是张绣的谋士,刘协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提上这两人的名字,既然他敢拿在众人面前显示,那么这两人一定与刘协之间有过接触,想起近两日来,庞平频繁地与张绣接触,在座的这些大臣都不禁生出一丝明悟,原来刘协早已经做好了一切打算啊!

    刘协例出这条人员清单,自然也有他自己的一番思量,首先,现在人手不足,所以像刑部,工部和户部都只有一个尚书,而安排杨修和祢衡做为侍郎,是因为他们还很年轻,必须在别人手底下多多历练,免得少年得志,到时候给性格上生出居高自傲的缺陷!而将贾诩任命为兵部尚书,而陈宫为兵部侍郎这样的安排,刘协却有点借助于历史知识,因为无论从年纪还是智慧,在三国里贾诩似乎都高出陈宫,至于刘备,坦白说刘协在心底里还是颇为忌惮这个人的,不管他如何没有能力,但在历史上,他仍旧是一方霸主,演义中将他诠释为一个有情有义又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可刘协不信,想当初,许田围猎,曹操欺辱皇帝,关羽本想挥刀立斩,但却被刘备暗中止住,这只能说明他贪生怕死,曹操一死,他的那些下属又岂会放过他们三人,当然,这只是一个浅层的看法,刘协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那就是刘备故意对曹操的罔上视而不见,当然,百官不是瞎子,刘备能看到,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到,这之间也不乏许多忠臣义士,刘备就是希望激起曹操与这些忠义之人的较量,又或者让献帝忍无可忍,冒死与曹操纠缠,想来献帝只要振臂一挥,还是有些忠臣会卖力相助的,而那个时候就是刘备的机会,第一,他可以趁机笼络这些忠臣义士,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二,趁曹操处理与献帝的关系无暇他顾时,便可逃离许昌,重新建立自己的根基。这就是刘协对刘备的认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献帝发怒,连结国舅董承预谋曹操,结果衣带诏事发,参与众人皆遭惨害,而刘备当时也是参与了衣带诏的,由此可见他有笼络人心之嫌,而后来看出众人不济,趁事情没有铺漏之前,率先逃离了许昌,所以,若说刘备忠义,实难让人信服!而刘协让刘备率兵入驻许昌时,刘备却又拖延时日,由此刘协早就认定刘备的不臣之心,可是刘备怎么说也是一方霸主,如今又认了皇叔,若万一将他放出去,让他有了立脚的机会,让他得了孔明,到时候自己不就又多了一个劲敌吗?所以刘协决定留下刘备,更何况刘备现在毫无去处,也只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而这个工部尚书,只不过是为了稳住刘备,工部掌管山泽,屯田,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可以说在军政方面这是个无足轻重的位子,但在民生方面却又极为重要,刘备素来注重名义,让他做这个职位他也会尽职尽力的,想到此哈哈一笑:“如果诸位没有异议,那么咱们便明日朝会上发表此事!”

    众人点头,就在此时,李晨忽然来报:“皇叔刘备在宫外求见!”

    刘协一愣,来得好快,自己刚刚想到他,他便到了,他伸了个腰,看来今天白天是睡不成觉了,想到此,缓缓站起:“今日咱们便到此结束,各位请回吧!”众人拱手退去,刘协这才让宋九撤去方桌,重新回到御案后坐下道:“宣!”
………………………………

第二十三章 得三英

    刘备这回前来拜见刘协却是一个人来,张飞性子暴躁,昨日没能寻到吕布的踪影,他岂肯罢休,发誓就算将整个许昌城烦翻过来,也一定要找到吕布,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吕布早已在许昌城百里之外,昨日吕布出城,发现自己的营地不但不见一兵一卒,(甘宁掩埋了吕布军的尸体)且四处血迹斑斑,打斗的痕迹随处可见,他猛然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为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他只能快马加鞭赶回下邳!而刘备担心张飞在许昌城中惹出什么祸端,于是就让关云长牢牢地看住张飞!

    刘协喝了一口御案上的浓茶,只见刘备发缕凌乱,双目无神,原本白皙的脸庞以隐隐成为蜡黄色,嘴角边还冒出一个小水泡,估计是给急得怒火攻心,由此可见小沛在刘备心中的重要,原本失去下邳,吕布还给了小沛这个容僧所,如今连小沛都丢了,那么就是说他连一个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参见陛下!”刘备缓缓地跪倒,他的声音极为无力,就在今天早晨,小沛那边传来消息,也就是大年三十的夜晚,小沛城被下邳的侯成诸将偷袭,最终沦陷,简雍等一众官员突围而出,但却不知去向,而他留在许昌的家人也不知生死!虽然刘备也已经猜到吕布在对付自己一万兵马的时候会同时夺取小沛,但他还是心存侥幸,在他得知城外的一万兵马被剿灭的时候,他还单纯的希望这只是吕布为夺取许昌,事先踢出自己这块绊脚石的缘故,可当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最终还是被击倒了,可他还是能够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在强压住心中的悲愤之后,他开始冷静下来,如今想找快地盘重新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各路诸侯迅速崛起,衮州有曹操,徐州有吕布,荆州刘表,淮南袁术,江东孙策,河北袁绍,再有幽州的公孙瓒,汉中的张鲁,蜀中的刘璋,群雄逐鹿,自己又如何能越得过这些势力重新开始?所以,自己要想崛起就必须依附于人,他最初考虑到是公孙瓒,因为公孙瓒与他是挚友,可幽州偏僻不说,还得应付乌丸和如今天下的最大势力袁绍,以公孙瓒之力如何能够守卫得住幽州,更何况他与袁绍关系恶劣,被吞灭只是迟早的事,自己若去投靠他只怕用不了几年就又得奔波劳碌了,所以公孙瓒不能投,曹操如今是天下人共知的汉贼,自己若去投他只怕一世英明俱丧,也不能投,刘备一一思考,经过排除只有两个地方他能够前去,一个是荆州刘表,大家同为汉室宗亲,他应该会接纳自己,况且以自己现今的名望,陶谦让徐州的例子指不定会再次上演,刘景生的年纪也已经不小了!而刘备所思考的另一个地方就是许昌,他身为大汉皇叔,辅佐刘协是情喇中的事,此一举可币义,况且刘协年纪尚轻,比起刘景生那只老狐狸却是要容易掌控得多,若自己谋划得当,能够得到许昌诸臣的支持,便可安排一个机会,杀掉刘协,而自己作为许昌唯一的皇亲,到时候坐上金龙宝殿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经过再三衡量,刘备最终选择了刘协!

    刘协见刘备跪倒,慌忙唤起刘备:“皇叔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刘备起身,刘协问道:“不知皇叔现在找朕,可是有何要事?”

    刘备闻言,一双无神的双目骤然间变得通红,忽然又扑通一声跪倒:“臣请皇上为臣做主!”

    刘协心中暗暗一笑,但面上却丝毫不露,慌忙站起身,走到御案前亲自将刘备扶起,关切道:“皇叔与朕皆是汉室子孙,皇叔的事就是朕的事!”说罢皱了皱眉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让皇叔如此紧张?”

    于是刘备这便将吕布如何背信弃义,如何夺走小沛的事情一一道来,语气期期艾艾,说到最后竟掩面而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