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嫁皇妃:媚倾天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允含笑接过糖,咬了一口。

    建元见萧允和承明相处甚好,也甚是欢喜,心中对萧允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过了一会儿,承明就走了。承明走时,对萧允倒颇有几分依恋之情。

    建元也知道这两日冷落了萧允,见屋内只有几个近身服侍的侍女、太监,也就笑道:“这两日忙忙的,我可是忘了问,你前日写写画画了些什么”

    萧允想起那日的事来,不由笑道:“不过是妇人家的小事,殿下别问了。”

    建元起身走到萧允身边,凑近萧允问道:“何事”

    建元为人雍雅清贵,如今虽带了几分**的意思,可却是风流蕴藉,不落下作。

    萧允只觉得一股热气喷在自己的耳畔,红了脸,道:“妾要进宫拜见各位母妃,不过是筹划着该给各位母妃送些什么。各位母妃服侍父皇,却也轻慢不得。妾愚钝,少不得谋划谋划,不要得罪人才好。说起来这却是妇人家的小事,所以才没告诉殿下。”

    建元听了萧允的话,明白萧允话中的意思:宫中的各位妃嫔侍候宇文渊,算是宇文渊的近人。如果开罪她们,只怕她们要当着宇文渊说坏话。萧允本是太子妃,地位尊贵,本不必在意她们。不过为了东宫,她少不得曲意奉承。

    想到这里,建元低声说道:“你也不必太过小心,别委屈了自己才是。”

    萧允听了建元的话,明白他已经体会到自己的苦心,心中却有些发甜。

    建元索性携着萧允的手,在窗下的软榻上并肩坐了。两人你侬我侬,嘟嘟哝哝说些闲话。

    屋内服侍的宫女、太监见了,早就退了出去。

    金亮和疏影站在门口,听着屋内的动静。金亮对疏影微微一笑,疏影也回以一笑。

    萧允有心,故作不经意提及自己的小书房。建元听了,倒也有兴,就拉着萧允的手一起去看书房。

    建元一进书房,就见日光透过碧色的窗纱映入屋内,茵茵生凉,先有几分喜欢。

    屋内虽然阔朗,但悬着水晶帘,显得格外的错落有致。

    建元看了一圈,道:“这屋子收拾得极好,可见太子妃是个水晶心肝的玲珑人儿。”

    萧允红了脸,道:“殿下只管胡说。”

    建元见萧允满脸娇嗔,挑眉一笑,越显风流蕴藉。他又指着墙上道:“只是这墙上空着,却也不好。”

    萧允道:“今日刚收拾出来,却还没归置好,只怕还要几天才能收拾完。”

    建元在书案后的椅子上坐了,道:“这里晚上读书却好,到时我就搬过来和卿一起读书。”

    萧允听建元这般说,心中暗喜,可还是故意说道:“殿下,这间书房是妾收拾出来自己读书用的。殿下怎能鸩占鹊巢,夺了妾的书房”

    “这书房甚是阔朗,你我二人一起用也尽够了。”建元说到这里,压低声音道,“且晚上红袖添香,别是一番情致。”

    萧允作恼道:“殿下占了妾的书房不说,还一直说浑话取笑妾。”萧允说完,就背转身去,不肯再理建元。

    建元见萧允小女儿情态毕露,也就拉着萧允的衣袖,柔声哄道:“我不是取笑允卿,夫妇相处,本应如此。”

    萧允听建元唤自己的闺名,脸上一红,慢慢的转过身来,只管弄着衣带。

    建元站起身,唤金亮进来。

    金亮一直候在外面,听见建元叫自己,忙进了屋子。

    建元道:“你这就去把我常看的书收拾出来,还有外间书房那套文房四宝一齐拿进来。”

    金亮忙答应了,就要退出去。

    建元又唤住金亮道:“你再去把韩汝真的那副水墨荷花拿来,让人挂在这墙上。”

    金亮一一答应了,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殿下,韩汝真的荷花最是有名。妾一直想看到真迹,只是无缘,不想今日竟能看到。”

    建元见萧允满脸惊喜,一双水眸中满是期盼,不由大笑,拉着萧允出了西厢房。
………………………………

第033章 巧周旋博得贤名

    更新时间:20121008

    建元和萧允一道出了西厢房。建元负了手,抬头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我去外书房了。我若去得迟了,只怕詹事府的那些师傅们又该劝谏了。”

    萧允闻言,不由一笑。建元见了,也是一笑。淡淡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流转。

    在这一刻,建元突然不想离开,只想携着她的手,一起分享这温馨的时光。

    建元单手握拳,凑到嘴边轻咳了一声,道:“我去外书房了。”

    萧允笑道:“殿下已经说过了。”萧允说完,突然领悟到什么,脸慢慢的红了。

    建元也有些不好意思,慌忙快步离开。

    金亮忙一溜小跑跟着建元身后,心中却有些纳闷:殿下这是怎么了殿下素来是风姿都雅的人,今天怎么看起来竟颇有些慌乱的意思。

    宇文渊常说自己能得天下,是拜楚国皇帝昏庸无道所赐。为了不使大晋败在不肖子孙手中,宇文渊对儿子的教育是格外的严格。建元虽是太子,可宇文渊对他的教育更严。建元每日晨起即去早朝,早朝后回东宫用早膳,早膳后就去外书房和詹事府的师傅们一道读书,或讲习文史。

    詹事府的师傅虽然是东宫的僚属,但宇文渊却比选择朝臣更为严格,因此詹事府的师傅们皆是一时俊才。且宇文渊下旨令詹事府的师傅严格监督建元的读书情况,若建元有懈怠,必须进行劝谏,否则就要责罚詹事府诸人。

    詹事府诸人自然不敢懈怠,连带的建元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因此,白日里,建元是断断不会在后院流连的。

    建元走后,萧允回到自己房中,拿起昨晚未做完的针线接着做针线。

    疏影见建元对萧允的内书房甚是满意,忙带着两个小宫女开箱子找东西,好放到内书房里。

    萧允刚做了两针,暗香走来道:“太子妃,金公公来了。”

    萧允以为建元有什么事情,忙道:“让他进来吧。”

    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见金亮拿着一幅卷轴笑嘻嘻的走了进来。

    金亮上前给萧允请了安,这才说道:“殿下见太子妃甚是喜欢韩汝真的画,就让奴才拿来给太子妃赏鉴,再挂到内书房去。”

    金亮说着,已将手中的卷轴展开。

    萧允放下手中的针线,仔细看时,却是一幅水墨荷花。

    原来,韩汝真是楚国的宫廷画师,善画花卉,尤其是荷花极是有名。后来大楚灭亡,韩汝真不肯再作画,自号“先楚遗民”,隐居山里。宇文渊因他是名士,不好太过为难,也就随他去了。因此韩汝真的画极是少见。

    萧允看了一回,点头道:“果是极好的。我曾见过高手临摹韩汝真的画,却没有这番气韵。”萧允说着,将画递给疏影,“你一会儿带着两个小太监把画挂起来吧。”

    疏影接过画轴,忙答应了,自去安排。

    到了晚间,建元回房。萧允接着,因问道:“今日天却热,妾特意让小厨房弄了几样清凉小菜。妾想着,不如让世子过来一处用饭”

    建元也知自己早间训斥了承明,承明又颇为委屈,想来萧允此举是为了弥补父子嫌隙,也就笑道:“允卿用心良苦,我怎能不领情”

    萧允听建元唤自己的闺名,嗔道:“殿下又这般胡说。”

    建元凑到萧允耳边,低声道:“闺房之内,我如何叫不得卿的闺名”

    萧允登时红了脸,横了建元一眼。

    建元只是含笑看着萧允。萧允看着建元,不觉失了神:这天潢贵胄的雍雅男子,此时看起来竟是这般风流蕴藉,狭长的凤目似含着无限柔情,棱角分明的薄唇含着笑

    萧允回过神来,脸色越红,低声吩咐翠袖:“你去请世子来。”

    翠袖忙答应了,出去请承明过来一起用膳。

    过了半炷香的功夫,承明就到了。

    承明一进屋,就给建元和萧允请了安。

    萧允对承明笑道:“今日小厨房做了几样小菜,你父亲想着你爱吃,就让你过来一道用膳。”

    承明偷偷看了一眼建元,脸上已带了几分喜色。

    建元见了承明,本来还肃着脸,如今见承明这般,心中一动,脸色登时缓和了下来。

    一时,众人坐下用膳。所谓“食不语”,一时,席上却是静悄悄的,半点声音也不闻。

    萧允用牙筷轻轻碰了建元一下,建元会意,夹了一筷子素炒茭白到承明碗中。

    承明本低头吃饭,如今见父亲如此,顿时抬起头来,一脸喜色的看着建元。

    建元只是微笑看着承明。

    一时,众人用过晚膳。

    承明自幼丧母,因此倒是格外渴望父亲的疼爱。只是建元教子极严,极少假以辞色,因此承明对建元心怀畏惧,不敢表示亲昵之情。今晚,承明见建元对自己态度甚是和悦,也就留下与建元闲话几句。

    萧允并不插话,只是拿起针线,在一旁做活。

    有时,父子谈到有趣处,皆看向萧允。萧允则回以一个会心的微笑。

    屋内的气氛却也和乐融融,连服侍的宫女、太监似乎都感受到了这气氛,脸上也带着微笑。

    承明又坐了一会儿,因说要回房读书,也就走了。

    建元起身,坐到萧允身边,执起萧允的手,低声道:“苍天待我何厚,竟让我能娶你为妻。”

    萧允回握建元的手,道:“妾妇人,不过是些粗浅见识,想着夫妻、父子,一家和乐融融方才好。”

    金亮和疏影见了两人的情形,都悄悄的退了出去。

    烛影摇红,映出了一双交叠的人影。

    次日一早,建元下了早朝,刚要回府。却见窦皇后的心腹太监李同贵却跑来。

    李同贵请了安,道:“殿下,皇后娘娘宣见。”

    建元一时猜不出窦皇后此时宣见自己所为何事,忙跟着李同贵去见窦皇后。

    建元进了昭信宫,见窦皇后端坐在书案后写字,忙恭恭敬敬的上前请安道:“儿子请母后安。”

    窦皇后抬头看了建元一眼,道:“免礼,坐吧。”

    建元谢了恩,在书案旁的绣墩上坐了。

    窦皇后又写了几个字,方才放下笔。如意忙递过一条帕子来,窦皇后接过,轻轻擦了擦手,方才问建元道:“我听说你昨日教训承明了。”

    建元忙站起身来,答了一个“是”。

    窦皇后叹了一口气,道:“孩子年纪尚幼,有错的地方,你慢慢教导他。且承明那孩子极是懂事,断然不是那等不肖的孩子。”

    建元忙答了一个“是”,亲自倒了一碗茶奉给窦皇后,又留神看着窦皇后的脸色,见窦皇后脸色缓和了些,才说道:“母后昔日教训儿子,何等严格今日母后怎么因为儿子教训了孙子,就训斥儿子”

    窦皇后听建元声音中带着几分委屈,忍不住笑了,道:“我何尝不知道儿子应当管教,只是承明自幼丧母,难免心疼他几分也是有的。你也应该念着此处,对承明多关心些才是。”

    建元揣摩窦皇后的心思,已经隐约猜出了几分:窦皇后想来是因为萧允如今嫁入东宫,怕萧允身为继母,不善待承明,故此借着此事敲打自己,让自己留心承明。

    想到这里,建元笑道:“母后尽可放心,太子妃如今已嫁入东宫,承明交给她,儿子倒是极放心的。”

    建元因将昨日的事情告诉给了窦皇后一遍,又道:“昨日多亏她周旋。”

    窦皇后听了,心中对萧允也极是满意,不由赞道:“难为她。”

    建元又陪窦皇后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辞了。

    建元走后不过片刻,宇文渊就来了。

    窦皇后将宇文渊迎了进来,因说道:“建元却是刚走。”

    “建元过来做什么”宇文渊在桌边坐下,好奇的问道。

    窦皇后捧过一碗递给宇文渊,道:“臣妾听说他昨日训斥承明了,俗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就想着借此机会敲打敲打他,让他留心承明。”

    窦皇后说到这里,不由笑了,道:“不想臣妾却是白操心了。”

    窦皇后将萧允昨日所为告诉了一遍宇文渊,因叹道:“萧家的家教果然是好的,女儿教养的极好。臣妾原来还不放心,如今看来,竟是白操心。”

    宇文渊放下茶碗,笑道:“人选是皇后亲自选的,自然不会差。”

    窦皇后听了,也笑道:“陛下既然这般说,臣妾却也颇有微功。”

    “太子妃贤德,这自然是极好的。当初皇后也曾和朕说过,怕承明孤弱,太子妃将来又有别的想头。朕也虑及此事,早已打算好了,太子妃的父兄自然不宜手握实权,赏个清贵的官儿就是了。一来,免得外戚专权,二来,太子妃没了外援,自然也就没有别的想头了。”

    窦皇后忙说道:“还是陛下想得周全。”

    宇文渊道:“朕瞧着萧氏父子却也知趣,太子妃又贤德,朕也就放心了。”

    窦皇后因道:“太子妃虽然贤德,只是因太子妃如今尚没有子女,一旦太子妃有了自己的孩子,只怕在承明身上的心也就淡了。臣妾想着,不如过段日子,把杜家的庶女接进东宫,倒好照顾承明。”
………………………………

第034章 美人春睡香梦酣

    更新时间:20121009

    宇文渊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皇后以前也曾和朕提及此事,朕亦仔细思之。只是那杜家的家教不好,万一这杜氏不是个贤良的,只怕平白添堵。”

    窦皇后听了,忙道:“陛下说得是,却是臣妾考虑得不周。”

    “朕怕太子妃倚势欺凌承明,故此不肯让萧家掌权。而那杜家又甚不堪,倒也不宜掌权。建元在朝中的势力未免孤弱,朕因想着将程玄礼的儿子给建元做了侍卫。”宇文渊顿了顿,又说道,“朕起兵时,因无人可以托付,故此留建元驻守后方。建元筹集粮草,征召士兵,功劳甚大。可因此建元却不曾领兵,因此在军中势力甚是孤弱。崇韬少年即随朕起兵,攻城略地,也甚有功劳。崇韬从军多年,手握兵权。如今苏信作乱,朕再三思之,决定让太子领兵讨伐。”

    窦皇后听了,脸上流露出几分担心来。

    “皇后放心,苏信不过是前朝余孽,势力不堪与朕对敌。且建元虽然不曾掌兵,却不是那等无能之辈,定然能平叛成功。”

    窦皇后见宇文渊说得有理,且军国大事,自己不宜插嘴,也就说道:“陛下安排的必然是极妥当的。”

    却说萧允一早给窦皇后请了安,从宫中回来。疏影已将西厢房收拾好了,只等萧允去看。

    萧允因见建元尚未回来,就吩咐暗香道:“等殿下回来再传膳吧。”萧允说完,就带着侍女去西厢房。

    萧允看了一遍,见诸事都甚是妥当,也就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吩咐疏影道:“你让小太监把我的那几箱子书抬过来,等下午闲了,我把书收拾出来。”

    疏影忙答应了。

    萧允带着侍女回到自己的屋子,一边做针线,一边说几句闲话。

    恰好这时,刘德海进来禀道:“太子妃,昌平公主的生日快到了。奴才想着是不是该安排送礼物了,还请太子妃裁断。”

    萧允听了,不由笑道:“我刚进东宫,许多事却都不知道,亏得有刘总管想着。难为刘总管心细,难怪殿下让我诸事多问着点刘总管呢。”

    刘德海听了萧允的话,心中越发欢喜,越要献殷勤,道:“这却是奴才的本分。”

    萧允道:“烦劳刘总管将库房的账簿拿来,我选几样礼物给昌平公主送去。”

    刘德海答应了,忙要退出去。

    萧允又叫住他道:“刘总管,烦劳刘总管将陛下、皇后娘娘、母妃们、亲王、公主,还有詹事府诸人、夫人的生日都详细的列明,免得到时失了礼数。”

    刘德海道:“回太子妃,若说宫里诸人的生日,奴才却还知道。至于这詹事府,奴才倒要仔细访查访查,怕是要过几日才能回太子妃的话。”

    “这个却也不急,只是有劳刘总管了。”

    “太子妃折杀奴才了。”刘德海说完,就躬身退了出去。

    不大一会儿功夫,刘德海就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进来。

    萧允拿过账簿,细细的翻看着,看到合意的,就让疏影记下来。萧允因昌平公主是窦皇后的爱女,礼物格外加厚几分。

    一时,萧允将礼物选好了,就让疏影将记下的东西念一遍给自己听。

    萧允闭着眼睛,听疏影念了一遍,这才睁开眼睛道:“很好,没有遗漏的。”

    萧允又将单子递给刘德海,笑道:“我入东宫,却是第一次送寿礼。刘总管帮忙瞧瞧,可有不妥当的地方。”

    刘德海适才在一旁留神看了,见萧允事事精细,知道萧允是个心细的。如今给自己看,不过是给自己颜面,倒也不敢敷衍,忙双手接过,看了一遍,道:“太子妃想得是极仔细的。”

    萧允微微一笑,道:“既然这样,刘总管让人准备好了,就送去吧。”

    刘德海忙答应了,行了礼,随即退了出去。

    恰在这时,建元从宫中回来了。

    萧允接着,因问道:“殿下今日回来的却晚”

    建元拿过一把折扇,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道:“母后听说我昨日教训承明了,特意把我叫去叮嘱几句。”

    萧允见建元额上都是细汗,忙拿了自己的帕子替建元拭汗,道:“殿下等一会儿再扇扇子罢,不然散了汗,倒该发热了。”

    疏影见建元回来,忙去厨房传膳去了。暗香则去耳房内替建元拿衣裳。

    建元却比萧允高,萧允踮着脚替建元拭汗。建元只觉得一股馨香萦绕在鼻间,又见屋内没人,就故意朝后面退了退身子。

    萧允只顾着替建元拭汗,随着建元一动,不想却站立不稳,一下子朝前扑去。

    建元忙一揽萧允纤腰,将萧允揽在怀中,只觉得软玉温香满怀。

    萧允红了脸,轻轻捶了建元一下,就挣开建元。

    因是白日,建元也不好太过出格,忙松开萧允,却故作委屈道:“娘子立足不稳,为夫好心扶了娘子一把,不想反捱打,娘子倒是好狠的心啊。”

    萧允横了建元一眼,道:“妾还记得第一次见殿下时,殿下举止威严,妾心中甚是敬畏,不想如今殿下竟与那浪荡子一般轻浮。”

    建元携了萧允的手,道:“张敞不曾说过夫妇之乐有甚于画眉者,你我既为夫妻,倒是这般有说有笑才好。”

    萧允如何不明白此节,只是她是新妇,脸面薄,不过是含嗔带娇的说几句罢了,因此她早垂了头,抿嘴而笑。

    暗香拿了衣裳过来,萧允忙替建元更衣。

    一时,建元更了衣,净了手。

    疏影进来禀道:“殿下,太子妃,早膳已经摆好了。”

    建元和萧允一前一后出了屋子,到外间屋子用饭。

    早膳后,建元去了外书房,萧允则卷了一本书,倚在榻上看书。

    门外的小太监进来禀道:“太子妃,世子下学回来了。”

    萧允坐起身子,笑道:“快让他进来吧。”

    承明已带着服侍的嬷嬷、宫女、太监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就躬身行礼道:“儿子给母亲请安。”语气中已带了几分亲昵。

    承明早熟,自然明白昨日多亏继母从中周旋,因此如今再见萧允,就多了几分亲切之意。

    萧允招手道:“承明过来坐吧。”

    承明在萧允身边坐下,萧允拉着他的手,问道:“今日外面热,可曾热着了不曾”

    承明道:“母亲放心,虽然热,路却也不远。”

    萧允拿过一个蓝色绸布缝制的书包,道:“母亲给承明缝了一个书包,承明看看,可还合用”

    承明接过,见那书包缝制的甚是精致,忙道:“儿子谢母亲。”

    “承明可知道母亲为何用最常见的绸布给你缝制书包,而没用云锦,锦缎等物”

    “儿子明白,母亲是要儿子明白俭素的道理。”

    “承明明白就好。”

    萧允又和承明说了几句,就让承明回去了。

    午膳后,萧允因见无事,就带着疏影和暗香去西厢房整理自己陪嫁过来的图书。却说萧允出嫁时,将自己屋内的图书尽数带了来,却也装了几箱。

    萧家虽是前朝宗室,萧敬宗却是极爱读书的人,因此家中藏书甚多。萧允自幼受父亲熏陶,也甚爱读书。萧敬宗甚是娇宠萧允,得了珍本书籍,往往送给女儿阅览,因此萧允的藏书中却也不乏珍本。

    因出嫁时,这些图书已是整理好了的。此时萧允不过略看了一眼,就让疏影和暗香将书插在书架上。

    萧允自己一个人则拿了一本书,歪在贵妃榻上看书。

    最初收拾西厢房时,萧允就让刘德海在书房的最里面设了一张贵妃榻。

    刘德海特意选了一张沉香木的贵妃榻,他因见萧允喜欢素淡,又选了淡青色的锦褥铺在榻上。

    萧允又让疏影在榻前张了一架屏风。这屏风却是紫烟罗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