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嫁皇妃:媚倾天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允听萧夫人叫自己,一个没忍住,已是轻泣出声。
萧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母亲知道你心里苦,你和太子也算少年夫妻,你们又恩爱。但是你也不能一味伤心,倒是也该为孩子想想。”
萧允听了这里,抽泣的越发厉害。
“承明年纪虽然不算小了,只是他无权无势,身份又尴尬,”萧夫人说到这里,不由压低了声音,“前朝那些事情我也是经历过的,如今巴不得除去承明的。他虽然不是你亲生,但是太子好歹只有这一点骨血。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将来如何见太子”
萧夫人听萧允的哭声低了许多,又接着说道:“长乐公主如今尚不满周岁,太子已经没了,你若是再有个万一,没爹没娘的孩子在这宫里哪里长得大”
萧允听萧夫人提起长乐公主,不由想起今早建元走时,还说回来要和自己商议给长乐公主过百日,心中一阵揪痛,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萧夫人坐起身,轻抚萧允的头发,道:“你为了孩子,心中也该看开些。”
萧允哽咽了许久,勉强说道:“母亲说的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可我又怎能不伤心”
萧夫人道:“人生在世就是这般。”
母女两人说了一夜的话,到了次日一早,萧允倒是好了许多。
魏刚一早进来请安,见萧允虽然双眼红肿,不过精神还好,说了几句话,就让人悄悄去回秦王。
秦王听说萧允病情有了起色,心中自是欢喜,让人告诉魏刚好生服侍。
却说王绍政带着秦王的亲兵,一夜工夫已将建元一党扫除干净,凡是和建元亲密的朝臣、将领都被除去。
薛云龙、王绍政等人就借机劝谏秦王早日登基,以免夜长梦多。秦王也深以为然,因此让人递话给囚禁在宫中的大臣。
那些大臣宦海沉浮多年,自然懂得识时务为俊杰的道理,因此早朝时分,那些大臣就劝秦王早日登基,又将议定的登基大典仪式呈上。秦王谦让了一番,自然诏准。钦天监也早就选了一个最近的吉日,作为登基大典的吉日。秦王令礼部和内府司赶制大典所需一切物品。
朝堂上下自然一片忙碌。
转眼,登基大典的吉日就到了。虽然时间紧,礼部和内府司却不敢怠慢,诸事倒也齐备。
秦王头戴平天冠,身穿九龙袍,祭告天地,在群臣的三呼万岁声中,登基为帝。
秦王登基后,诏命纷下。
第一道圣旨就是尊宇文渊为太上皇,窦皇后为皇太后,移居上阳宫。秦王特意命人将上阳宫修饰一新,择吉日亲自送宇文渊和窦皇后迁居于此,还有宇文渊的一众妃嫔都随着宇文渊和窦皇后一道迁居于此。
秦王又封赏了平定建元有功的臣下,如薛云龙、王绍政、慕容延吉等人。
王婉被立为皇后,择吉入住了昭信宫。李孺人被封为德妃,晋制:贵、淑、德、贤四妃,位视一品,居望仙宫。连海棠都被封为才人,海棠如今有了位号,自然不好再以海棠相称,因她母家姓刘,因此宫中都称她为刘才人。
朝廷内外可谓一团喜气。
可秦王却陷入深深的沉思:自己该如何安置萧允
………………………………
第118章 萧允上表求恩典
更新时间:20130214
萧允的病情时好时坏,一直不见起色。虽然有萧夫人尽心照顾,王敏中更是住在东宫,每日替萧允诊脉调理,奈何萧允心中郁郁,因此一直缠绵病榻月余。
转眼已是十月,天气渐渐冷了起来。清早萧允醒来,晨光透过窗纸,淡淡的光影带了几分暖意。
萧允轻声唤道:“疏影,把窗子打开。”
疏影忙上前道:“如今天气凉了,只怕太子妃的身子禁不住。”
“无碍的。”萧允说着,已经拥着被坐起来。
疏影见萧允精神甚好,只得说道:“太子妃不如披上一件小毛衣裳。”
萧允微微点了点头。
疏影去了片刻,就拿出来一件雪青色绣竹叶暗纹蜀锦面子银鼠皮里子的长衣来。
萧允瞧了一眼,因问道:“这件衣裳是新做的”
疏影迟疑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昨日陛下派人送来的。”
萧允闻言,慢慢摇了摇头,道:“我记得箱子里有一件月白色的银鼠皮衣裳,却也是今年春天新做的。”
疏影只得去拿,过了一会儿就拿着衣裳出来,替萧允换上。
萧允虽然一直病着,却特意吩咐疏影等人将屋内带颜色的幔帐、摆设都收了起来,连衣裳都换成了素色。
萧允穿了衣裳,扶着疏影下了床,迳自朝窗子走去。
碧空如洗,西风飒飒,几只小鸟落在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着。
一阵秋风拂过,落叶纷纷,那几只小鸟仿佛也受了惊吓,展翅飞向天空。
萧允怔怔的看着那几只小鸟,半晌才道:“疏影,我要上表给太后娘娘,求太后娘娘准我入宫请安。”
疏影劝道:“如今太子妃的身子刚好些,何苦劳神待太子妃身子大好了,再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想来太后娘娘也是不会怪罪太子妃的。”
萧允的眸中带了几分悲凉,道:“如今殿下尚未安葬,你让我如何等得”
疏影神色一黯,只得答了一声“是”。
萧允倚着窗子,低声吟诵着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当萧允念到“尔独何辜限河梁”一句时,已是泣不成声。
疏影拿了笔砚,怔怔的站着,心中也是一阵发酸。
萧允转身见了疏影,用帕子拭了泪,勉强道:“我也病的太久了,如今也该做些该做的事情。”
萧允说着,就在桌旁坐了,凝神想了一会儿,拿起笔飞快的写着。
一时,萧允写好了,吩咐道:“去请魏公公来。”
却说秦王因不放心萧允,特意将魏刚留在东宫,管理东宫日常诸事。
不过片刻,疏影就带着魏刚进来了。魏刚先给萧允请了安,这才说道:“奴才瞧着太子妃今日的气色却好。”
萧允微微点了点头,就将表章递给魏刚,道:“烦劳魏公公派人替我呈给太后娘娘。”
魏刚双手接过,行了礼,就出了屋子。
魏刚自然不会将表章直接呈给窦太后,唤了自己的心腹太监进来,吩咐道:“你把这个送进宫去,呈给陛下御览。”
那小太监恭恭敬敬的答了一声“是”,就如飞的去了。
不过半个时辰,萧允的表章就摆在皇帝的御案上。皇帝见了那娟秀的字体,心里没由来的一阵乱跳,忙展开细看:萧允的表章不过是求窦皇后允许自己入宫请安。
但是当皇帝看到表章的末尾署名是“未亡人萧氏”时,心中顿时一阵烦闷,顺手将表章掷到桌上。
半晌,皇帝才将表章重新折好,递给那个小太监道:“给太后娘娘送去。”
窦太后看了萧允的表章,沉吟良久。窦太后经此巨变,不过短短一个月,就衰老了不少,精神也大不如前了。
窦太后又看了一眼表章末尾“未亡人”那三个字,不由一声长叹,道:“你回去告诉太子妃,我明日见她罢。”
到了次日一早,萧允绝早的起了身,梳洗了,换了进宫的衣裳。萧允病后初愈,身体甚弱,连换个衣裳都歇了几次。
如今萧允的妆盒内已没有了脂粉、花朵之物,连今日的妆扮都极是素净:头上不过挽了一个百合髻,簪着两支凤头的碧玉簪,除此之外没有一点花朵装饰。身上却是一件浅玉色的素缎长衣,没有一丝花纹装饰,又披了一件淡青色的披风。
萧允略喝了几口杏仁酪,就带着疏影等人出了屋子。
马车早已备好,魏刚恭恭敬敬的站在马车旁,看萧允出来,忙打起车帘。
萧允道了一声“有劳魏公公”,就扶着疏影,坐进了马车里。
马车缓缓朝前驶去,萧允微微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街上的景致,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马车在皇宫外缓缓停下,萧允下了马车,就有小太监赶上来见了礼,引着萧允朝上阳宫行去。
萧允病后体弱,走得极慢,偶尔还要停下来歇一歇。萧允因见宫中许多宫女、太监都提着包袱,心中纳闷,也就问领路的小太监。
那小太监答道:“皇后娘娘见宫中的宫女、太监都是服侍多年的,动了慈悲心肠,回明了陛下,放年龄大宫女、太监出去养老。”
萧允听了,微微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心中却已经了然:王婉如今是皇后,是这后宫的真正的主人。以前那些宫女、太监难免有这个心腹,那个的眼线,不如借着这个机会都撵出宫去,好安排自己的人。
想到这里,萧允嘴角边流露出一丝冷笑来:这个王婉外表看起来贤淑知礼,恐怕内里也不是个简单的。
走了足有一顿饭的功夫,方才走到上阳宫。
守在门外的小太监赶上来见了礼,萧允瞅着眼生,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宇文渊和窦太后被奉养在上阳宫,名为奉养,实际上更多的是有几分软禁的意味。
那小太监引着萧允往里面走,萧允随着那小太监在东侧的宫殿的台阶上站定。
守在外面的小太监见了,忙进去通禀,过了一会儿就出来道:“太后娘娘宣见。”
那些宫中的小太监都知道建元已经被废为庶人,萧身份尴尬,因此称呼上都含糊了过去。
萧允扶着疏影的手,慢慢的上了台阶。早有宫女打起帘子,萧允这才迈步进了屋子。
窦太后坐在居中的椅子上,虽然衣饰华贵,可神色间却带了几分颓然。
萧允跪下叩头道:“未亡人萧氏请太后娘娘安。”
窦太后见萧允面色苍白,清减了不少,想起长子来,心中一恸,不由泪如雨下。
窦太后身后的杜妈妈忙上前扶起萧允,道:“太子妃快快请起。”
萧允见窦太后满脸是泪,心中更是酸楚难言,两行清泪已经缓缓流下。
窦太后和萧允皆是哽咽无语。半晌,窦太后方才问道:“承明可好长乐可好”
萧允勉强忍住了泪水,答道:“回太后娘娘,承明和长乐一切都好。”
窦太后点头道:“只是苦了你了。”
萧允闻言,才忍住的泪水又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
窦太后一把握住萧允的手,拉她在自己身边坐了,亲自替萧允拭泪,道:“如今事已至此,诸事你也看开些。我听说你前些日子病了,本想派人去瞧瞧你的,只是怕你病中心烦,故此才没派人去。”
萧允也明白窦太后如今的情形,勉强答了一个“是”。
窦太后知道萧允为人尊重守礼,断然不会无缘无故进宫,也就问道:“我可是老糊涂了,只引着你一个劲的伤心。”
萧允这才说道:“未亡人此次进宫是有一事求太后娘娘。”
窦太后“哦”了一声,就道:“你放心,只要是我老婆子能做的,我一定帮你。”
萧允翻身跪下,道:“太后娘娘,如今殿下的尸骨暴露,未亡人每每想到此节,就痛彻心扉,还请娘娘向陛下进言,让殿下入土为安。”萧允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窦太后听了,也想到了如今建元的尸骨还安放在皇家寺院中,不由一阵大恸,哭道:“我苦命的儿啊。”
萧允趴在窦太后膝上,哭道:“惹太后娘娘伤心,罪该万死。”
杜妈妈忙站到窦太后身后,轻轻替窦太后拍着。窦太后半晌才说道:“你放心,我这老婆子就是拼了这条命,也定和陛下说明此事。”
萧允谢了恩,又道:“太后娘娘,未亡人如今仪容不整,就不到后面给诸位妃母请安了。”
窦皇后微微点了点头。
萧允这才站起身,行了礼,慢慢退了出去。杜妈妈忙送了出来。
萧允走到上阳宫的正殿,恭恭敬敬的在正殿外跪下,磕了三个头,口中道:“未亡人请太上皇安。”
宇文渊和萧允翁媳有别,萧允自然不好进去请安,因此只在殿外行了礼,倒也全了礼节。
过了一会儿,何忠就出来道:“太上皇知道太子妃来请安了,太上皇让太子妃回去好生保重。”
萧允谢了恩,这才出了宫。
却说萧允走后不到片刻,皇帝就接到上阳宫小太监的密报,知道了萧允进宫所为何事。
皇帝望着御案上如山积的奏折,出了半日神,方才低声说道:“如此也好,全了她的心愿。没了记挂,她终有一日会忘了他。”
………………………………
第119章 新帝私祭全令名
更新时间:20130215
萧允坐在马车上,觉得身子有些发软,也就倚在车壁上。
疏影见了,忙道:“太子妃如今刚好,又劳了这一早上的神,不如眯一会儿。”
萧允微微点了点头。疏影拿过一个软枕放在萧允身后。萧允微阖双目,闭目养神。
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萧允半睁开眼睛,心中有些纳闷:怎么这快就到了
魏刚在马车外小心的禀道:“太子妃,颖国公请太子妃安。”
萧允听到“颖国公”三个字,不由握紧了手中的帕子。萧允无声的叹了一口气,才淡淡的说道:“我累了,早些回去吧。”
魏刚听了,吩咐了车夫几句。那车夫一甩马鞭,马车疾驰而过。
程伯瑜站在路旁,眼中流露出一丝怆然来:她如今连见都不愿意见自己了。
爱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执着,但有时我们应该选择的是放手。如果我们一味执着,我们就会发现也许有一天我们已经真正的失去了它。
次日早朝时,皇帝下诏以王礼安葬建元,并令有司选择吉日。
魏刚一听到消息,就告诉给了萧允。
萧允听了,一时也说不出心中究竟是什么滋味:自己虽然早已知道建元已亡,可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枕畔,自己都仿佛感觉他就在自己身边。如今这道圣谕无疑打消了自己的全部希望,但他终于能入土为安了。
萧允只是怔怔出神,魏刚低低唤了一声“太子妃”。
萧允这才回过神来,因想到到时承明必然是要去的,就吩咐疏影道:“请世子来。”
过了一会儿,疏影就带着承明来了。萧允将圣谕告诉了承明,承明低着头,萧允猜不出承明此时的心思,只是叮嘱他诸事小心。
到了建元出殡这日,萧允、承明都绝早的起了身,换上了孝衣。建元虽然是以王礼安葬,可朝中诸臣谁又敢和建元牵上关系,因此除了全副执事,竟连一个朝臣都没有。
萧允带着承明坐马车,跟在执事的后面。
承明看着冷清的送葬队伍,不由想起昔日父亲在日,那些朝臣对父亲的巴结逢迎。
承明经此大变,已是看透世态炎凉。他的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渴望,渴望看到今日那些翻脸不认人的朝臣将来有一日跪在自己脚下,俯首称臣。
萧允并不知道承明的心思,此时她只是静静的坐在马车上,心思却有些飘渺:工部并没有为建元另择吉地,而是让建元和先太子妃杜氏合葬
马车慢慢停了下来,萧允在疏影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进了后面的灵棚。
丧仪的仪式一项项的进行着,萧允跪在后面,表情麻木。建元和先太子妃杜氏合葬在一处,连梁昭训的尸骨都被迁到此处,安葬在建元坟侧。
萧允目光茫然的看着周遭那漫天盖地的白,自己将来又该身归何处那个生前与自己同榻的男子,在死后却和另一个女人同穴,自己真的已经失去他了吗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纷乱的脚步声。魏刚匆匆的跑了进来,禀道:“陛下来了。”
萧允微怔:他来做什么
因为帷幔遮挡,萧允看不见皇帝。不过过了片刻,魏刚就悄悄的进来告诉自己:皇帝此次来是私祭,为全兄弟之情。皇帝在建元的灵前拈了香,又叫了一声“大哥”。
萧允的脸上流露出几分苦笑来:兄弟之情刀兵相向,你死我活这就是皇家的兄弟之情。可皇帝这样做,无疑为自己博得了友爱之名。
又响起了一阵纷乱的脚步声,脚步声堪堪在帷幔外停下。
这时,就听一个声音说道:“你多多保重。”
萧允已经听出是皇帝的声音,但不等萧允答话,就听脚步声渐去渐远。
仪式终于结束了。萧允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马车,心中除了哀伤,更多的是凄惶。
次日一早,窦太后派人颁下懿旨:令萧允带着承明、长乐公主进宫居住。
萧允叩头谢恩后,心中明白:东宫是太子的居所,如今虽然皇帝尚未册立太子,但是如今自己再住在这里未免名不正,言不顺。建元已经被废为庶人,连带自己、承明也没有了品位。长乐公主虽然受封公主,可是年纪尚幼,还没有自己的府第。自己入宫依窦太后而居,无疑是最妥当的。
想到这里,萧允让人叫来了昔日东宫的太监、侍女,这几名太监、侍女都是那日幸存下来的。
萧允端坐在居中的椅子上,逐一看过众人,这才说道:“太后娘娘刚才派人来让我入宫居中,如今我们孤儿寡母的,这样倒极是妥当。我召你们来,是想告诉你们我进宫去自然不能带许多人,你们如果不愿意跟着,每人给一百两银子,就回家去罢。”
众人听了,心中自然高兴,只是一时不好流露出来,只是垂头不语。那些侍女自然是极愿意的,一入深宫,纵然满头白发,也不见得能出得宫来。如今回到家中,趁着年轻寻一门合适的亲事,胜过老死宫中百倍。那些太监因建元已亡,纵使留在宫中,也没有出头之日,因此也巴不得出宫去。
半晌,才有太监说道:“太子妃厚德,奴才等自然是感激不尽。只是奴才等服侍太子妃日子久,如今听说要离开,心中不舍。”
众人忙纷纷附和。
萧允听话里的意思,是愿意离开,也就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出了宫去,好自为之罢。”
萧允说完,就看了疏影一眼。
疏影道:“你们愿意走的,一会儿到我这里拿银子。”
那些太监、侍女都跪下给萧允磕头,口中念颂不已。
萧允打发了那些太监、宫女,就让疏影带着自己的陪嫁丫鬟收拾东西。
萧允当初嫁入东宫,萧家陪送的嫁妆自然丰厚。做了太子妃之后,宇文渊和窦皇后颁下的赏赐甚多。
到了晚膳时分,疏影等人才收拾清楚,连带着将承明和长乐公主的东西也都收拾了。
萧允吃过晚膳,就唤来了长乐公主的乳母,道:“公主如今年幼,自然是离不开你的,少不得你要随我一道进宫。待将来公主长大,我自然求过太后娘娘,放你出宫。”
乳母忙道:“奴婢能服侍公主,是奴婢的福分。”
萧允特意赏了那乳母一套首饰,乳母千恩万谢的收了。
安排好了乳母,萧允这才对自己的四个陪嫁丫鬟说道:“你们当初随我一道嫁入东宫,我本想将来替你们安排一个好出身的,只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你们随我进了宫,只怕就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侍候我的日子久,比别人不同。我给你们每人备了一份嫁妆,再和母亲说了,把卖身契给你们。”
那几丫鬟忙跪地叩头道:“太子妃的大恩大德,奴婢没齿难忘。”
萧允摆了摆手,道:“你们下去吧,我也累了。”
丫鬟们行了礼,就慢慢退了出去。
萧允闭上眼睛,猛然觉得似有人在屋内,忙睁开眼睛,就见疏影跪在自己面前。
萧允问道:“你有什么事”
疏影忙道:“太子妃,奴婢不愿意走。”
“你如今出去了,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将来生儿育女,比在那深宫强百倍。”
“太子妃,奴婢明白太子妃是好意。只是奴婢自幼服侍太子妃,不忍离了太子妃。如今奴婢年纪也大了,又是奴婢出身,纵是出去,多半是给平头百姓做填房。奴婢想着,不如跟在太子妃身边,好生服侍太子妃。”
萧允见疏影态度甚是坚决,不由长叹了一口气,道:“如此最好了。”
到了次日一早,窦太后就派人来接萧允。魏刚指挥来人将萧允的东西搬上马车,先送入宫中。
萧允收拾好了,就带着承明、长乐公主、疏影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朝前驶去,萧允微微掀开车帘的一角,看了东宫最后一眼,雕梁画栋依旧,可此时她的心思却是格外的复杂:自己在二八年华嫁入东宫,见遍了世间繁华,转眼却已是过眼烟云。如今自己即将步入深宫,并在深宫中任年华老去,青丝成白发。
马车在皇宫外停住,杜妈妈带着两个宫女在宫门内候着。
萧允下了马车,杜妈妈赶上来行礼,道:“太后娘娘一早就等着了。”
萧允等人随着杜妈妈朝上阳宫行去。一路上,萧允连一个太监、宫女都没看到,心中难免有几分纳闷。
上阳宫到了,杜妈妈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