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嫁皇妃:媚倾天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德妃冷笑了一声,因问道:“你可知道是谁说的”
“奴婢偷偷的瞧了一眼,是小蝶。”
李德妃点了点头,吩咐道:“你今后多多留意这个小蝶,诸事背着她点。”
碧桃忙答应了,又问道:“娘娘,如今该如何举动”
李德妃漫不经心的看着自己被凤仙花染得通红的指甲,嗤笑了一声,道:“静观其变。”
却说刘才人回到自己房中,她本来待下人刻薄,那些下人自然不和她亲近。
宫女见她回来,忙奉上茶来。
刘才人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就放下碗,却听外间屋子似有低语声,就吩咐侍女道:“你出去瞧瞧谁在外面说话,还有没有规矩了”
那侍女忙答应了,福身行了礼,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那侍女带着一个年纪小的宫女走了进来,禀道:“才人,刚才是这个小宫女在外面说话。”
刘才人一皱眉头,看向那个小宫女。
那个小宫女吓得双膝跪地,叩头道:“才人恕罪。奴婢是见到陛下送给结绮宫娘娘的衣裳,因从未见过,也就和别人说了几句。”
那小宫女的一席话触动了刘才人的心事,她想起适才王婉的话,因问那个小宫女:“那件衣裳可好”
“奴婢眼拙,不知道好坏,只是奴婢从未见过那样的东西。”
刘才人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下去吧。”
那小宫女似是没想到刘才人能这般轻易饶过自己,忙磕了头,连滚带爬的出去了。
刘才人只管出神,她已隐约猜出了皇上的心思。只是她自跟了皇上,受了几番冷遇,倒把性子磨砺的好些了,不似以前那般焦躁。可她心中却有些放不下,犹豫了一会儿,因想那萧允不过是废太子的寡妇,俗话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自己去见见她,给她点难堪倒也无妨,也就站起身来,吩咐侍女道:“我们去结绮宫瞧瞧。”
侍女自然不敢违命,忙随着刘才人朝结绮宫行去。
结绮宫已在眼前,不想刘才人迎面正碰上皇上,忙福身行礼,道:“妾请陛下安。”
皇上带着魏刚和几个小太监要去上阳宫给太上皇和窦太后请安,特意从结绮宫前经过。如今皇上见了刘才人,只是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就问道:“你过这里做什么”
刘才人见皇上态度冷淡,不敢说是来看萧允的,答道:“回陛下,妾听说这边景致清幽,过来散散心。”
“这里是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颐养之所,你们过来不是扰了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清静今后你等非随皇后过来请安,不得擅自过这边来。”
刘才人忙跪地请罪道:“陛下恕罪,是妾思虑不周。”
皇上点了点头,就从刘才人身边走了过去。刘才人甚是畏惧皇上,听了皇上的话,早将来时的打算丢到爪哇国去了,不敢再呆,匆匆带着侍女走了。
转眼,刘才人吃瘪的消息就传得宫内人人皆知。
李德妃听了消息,不由轻叹了一口气,低低说了一句“便宜她”。
李德妃本来算计得极好:她料到王婉既然安排人告诉了自己皇上将雪貂送给萧允,刘才人自然也会知道。那刘才人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急躁,听到这个消息,多半压不住,自然会去找萧允。这件事若是闹得皇上知道了,自己只需不经意将这件事是王婉告诉的让皇上知道,皇上定能看透王婉的用心,那王婉在皇上面前只怕讨不到好。只是没想到这般凑巧,刘才人半路被皇上拦住了。
王婉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中也是扼腕不止。她本想让妃子们去闹闹,到时自己再告诉窦太后,只说萧允不宜留在宫中。窦太后顾及名声,自然不好再让萧允留在宫中,正好撵她出宫去。
到了次日一早,李德妃和刘才人过来给王婉请安。王婉装作不知道昨日的事情,和两人说了几句闲话,就带着她们过来给窦太后请安。
王婉带着两人来到上阳宫,一进屋子,就见永平公主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和妃嫔们说笑。
永平公主见了王婉,忙过来请安,又指着身后的年轻女子对王婉说道:“皇后娘娘,这是驸马的妹妹。”
那女子上前给王婉请了安。
王婉仔细打量了那名女子一番,见那女子容貌秀丽,举止落落大方,隐约猜出了永平公主的用意,心思难免有些复杂。
过了一会儿,窦太后扶着侍女走了出来。众人忙给窦太后请安。
窦太后摆手道:“免礼。”
王婉扶着窦太后坐下,自己在窦太后身边坐下。
众人陪着窦太后说笑了一阵,窦太后因看到永平公主身后的女子,也就问道:“这是谁家姑娘”
永平公主忙回道:“母后,这是驸马的妹妹。”永平公主说完,就推那名女子上前。
那名女子上前给窦太后请了安,就垂首站在一旁。
窦太后拉着那名女子看了一会儿,又问了年龄名字等语,点了点头道:“不错。”
众人又陪窦太后说了一会儿话,见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分倦意来,忙行礼告退。
永平公主故意落在后面,待众人走后,才对窦太后说道:“母后,女儿有话要回明母后。”
窦太后如今只剩两女一子,心中自然格外疼爱,也就点了点头,道:“你有什么话”
永平公主看了一眼那名女子。窦太后会意,吩咐道:“如意,你带吕姑娘去后面的园子瞧瞧。”
如意忙答应了,带着那名女子去后面了。
永平公主见屋内只剩自己和窦太后,跪下道:“母后,女儿今日有一事求母亲开恩。”
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丝惊讶来,忙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了”
原来,吕世平一直与建元走得极近,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不想建元被杀,秦王登基,吕世平的日子自然难过。但吕家在朝中的势力极大,秦王登基之初,为了稳定朝堂,自然不会擅动吕家。如今朝堂渐已平定,皇上就想着向吕世平开刀。
永平公主听吕世平提及,思前想后,想着缓和皇上与丈夫的关系。因吕世平的妹妹尚待字闺中,她就想着不如将吕世平的妹妹献与皇上为妃,表明吕家的归顺之意。
永平公主和吕世平说了,吕世平自然同意,因此永平公主今日特意带了吕世平之妹进宫,求窦太后出面成全此事。
窦太后听永平公主说欲将妹妹献与皇上为妃,已经明白了永平公主的用意。
她沉吟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我出面将吕姑娘赐给陛下,却也名正言顺。只是这后宫是皇后掌管,这事你和皇后说说,吕姑娘将来在宫中的日子却也好过。”
永平公主犹豫道:“女儿怕皇后娘娘心中不愿意,到时碰了钉子,只怕就不好转圜了。”
窦太后微微一笑,道:“皇后贤德,天下咸知。且如今皇上子嗣尚少,为陛下纳妃是好事,皇后自然乐从。”
永平公主听了,也就说道:“女儿受教,女儿这就去与皇后商议此事。”
窦太后点了点头。
永平公主去昭信宫见王婉,将来意委婉告诉给王婉。
王婉听了,心中本不愿意,可为了贤良名声,少不得故作欢喜答应下来。
到了晚上,皇上来王婉这里安歇。王婉就将永平公主的意思和皇上说了,自己却暗中留神皇上的神情,暗中希望皇上绝了永平公主。
皇上沉吟了良久,吕家满家贵盛,一时难以剪除。如今既然吕家同自己示好,自己不如借机安抚吕家,倒也是一件好事,也就道:“也好,朕明日派人将吕家姑娘接进宫来吧。”
王婉只觉得心中泛起一阵酸涩,勉强说道:“陛下,吕家姑娘进宫该给什么位号好妾好安排吕家姑娘的住处。”
皇上想了想,道:“吕家贵盛,自然不好太过委屈吕家姑娘,就封昭仪吧。”
晋制:昭仪是九嫔之首,位次四妃。
王婉听了皇上的话,只觉得心中一阵阵刺痛。只是为了“贤后”的名声,面上还得强颜欢笑。
………………………………
第123章 因郁郁上皇染疾
更新时间:20130221
如今已是冬月,天亮得晚,屋内烛火通明。
王婉替皇上整理着朝服,轻声道:“陛下,如今天凉了,小毛衣裳只怕穿不住了。妾让人将那件狐皮大氅拿出来,陛下待会儿走的时候披上。”
皇上点了点头。
王婉从听琴手中接过青花云龙捧寿的盖碗,递给皇上,道:“陛下用些酥酪。”
皇上接过盖碗,喝了两口,就递给站在一旁的魏刚。
王婉又拿过一个小碟子,道:“陛下,这是制的仔姜,最是驱寒的。”
皇上拿了一块仔姜,含着口中,就匆匆出了屋子。王婉带着一众宫女、太监送到门口。
皇上回头对王婉说道:“你身子弱,禁不得冷风,快些回去吧。”
王婉心中一暖,脚下的步子一顿。
皇上走得极快,转眼已经出了昭信宫。
王婉兀自怔怔的站在门口,看着皇上的背影出神。
听琴劝道:“皇后娘娘,这里是穿堂风,最是厉害,娘娘回去吧。”
王婉这才回过神,抽身往回走去。
王婉生产时难产,产后虽然悉心调养,只是一时难以恢复。加上王婉为人心细,平日里思虑过度,所以身子越发的弱了。只是王婉素日里好强,人前勉强撑着,除了贴身侍女,外人一概不知王婉身子不好。
王婉回到寝室,恰好乳母抱着小皇子过来。因小皇子尚未满周岁,所以尚无爵位。
王婉见了,忙抱过儿子,轻轻的摇晃着,口中轻轻哼着。
小皇子见了母亲,伸出小手去抓王婉的头发。
王婉含笑看着儿子,心中满是欢喜:儿子虽然生下来是羸弱了些,但是经过自己的悉心照料,如今胖了许多。儿子是皇上的嫡长子
王婉想到这里,脸上的笑容越深。
王婉抱着儿子哄了一会儿,乳母上前抱过小皇子,道:“皇后娘娘,小皇子该喂奶了。”
王婉将儿子交给乳母,自己在一旁的软榻上坐下。她一想到今日吕家姑娘要进宫,神色不由有些落落寡欢。
听琴见王婉的神色有些莫测,在一旁小心的说道:“皇后娘娘,李德妃派人来说李德妃昨日感染了风寒,今日不能过来给娘娘请安。”
王婉听了,脸上不由流露出一丝苦笑来:自己为博得贤良的名声,心中纵使再不高兴,对后宫的这些妃嫔表面上也要宽仁大度。王婉出身名门,自幼自然熟读女则、女诫,深知不应嫉妒的道理。只是她一想到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同床共枕,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王婉不由想到历史上那些名垂女史的“贤后”,她们难道没有过嫉妒
王婉喃喃的说道:“不过博得了一个贤良的名声罢了。”
听琴见王婉神色有异,不敢说话,默然垂首站在一旁。
半晌,王婉吩咐听琴道:“你让人请太医给李德妃瞧瞧,再去告诉李德妃,好生养病。她若想吃什么,只管吩咐厨房去做,从我的药膳份例中扣。”
听琴忙答应了,去李德妃那里传话。
王婉看着听琴的背影,淡淡的说道:“古之贤后也是这般做的。”语气中更多的带了几分安慰的意味,只有王婉知道,自己是在安慰自己。
恰在这时,外面的小太监进来禀道:“皇后娘娘,刘才人来了。”
王婉微微点了点头,片刻后,就见刘才人带着侍女进来。
刘才人一进屋子,就福身请安道:“妾请皇后娘娘安。”
王婉摆了摆手,刘才人忙退到一旁站好。
王婉起身道:“时候不早了,该过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了。”王婉说着,就带着刘才人去了窦太后那里。
却说宇文渊自从被软禁在上阳宫之后,因心情郁郁,身子日渐不好。这日一早,宇文渊咳嗽的痰中带了血。何忠慌了神,忙悄悄的来告诉了窦太后。
窦太后忙让人请了太医来。太医诊了一会子,只说是虚火上浮,因此才痰中带血。
虽然太医说无碍,窦太后心中终是不乐,因此悒悒不乐。
王婉和一众妃嫔见了,自然不好多呆,不过略坐片刻,就纷纷起身告辞。
王婉因见时候尚早,又因顺路,就去萧允的住处瞧瞧。
王婉一进结绮宫,就有小太监进去禀明了萧允。萧允忙带着宫女、太监迎了出来。
萧允迎上前几步,福身施礼,道:“妾请皇后娘娘安。”
王婉一把拖着萧允,道:“娘娘快快免礼。你我之间不必讲这些虚礼才是。”
因皇上称萧允为“娘娘”,加上萧允没有位号,宫中众人也都称呼萧允为“娘娘”。
萧允听王婉这般称呼自己,难免有几分别扭,也不答话,只是默默跟在王婉身后进了屋子。
王婉进了屋子,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了,又拉着萧允在自己身边坐下,因说道:“我许久没看到小公主了。”
萧允看了疏影一眼,疏影忙进去唤了乳母抱长乐公主出来。
王婉从乳母怀中接过长乐公主,着实看了一阵子。
长乐公主也不怕人,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看着王婉。王婉伸手摸了摸长乐公主的脸蛋,长乐公主笑得咧了嘴,口中“依依呀呀”的叫着。
王婉看向萧允,道:“小公主真讨人喜欢。”
萧允看着长乐公主的目光中也带了几分柔和,笑道:“如今调皮得很,睡觉只是不老实。”
王婉因吕氏入宫,有些灰心,对萧允也没有了往日的敌视,倒是与萧允说了一会儿育儿经。
萧允见王婉的神色不似以前,心中有些纳罕,却不得不察言观色陪着王婉说了一会儿话。
王婉又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
王婉走后,萧允一直在揣摩王婉的用意,却百思不得其解。
王婉回到昭信宫,就有老嬷嬷来禀道:“皇后娘娘,陛下已经派人将吕昭仪接进宫里来了。”
王婉神色一滞,随即点头道:“吕昭仪就住钟秀宫罢,你这就过去帮吕昭仪收拾。吕昭仪今晚要侍寝,就不必过来了,明早再带吕昭仪过来罢。”
那老嬷嬷忙答应了,去钟秀宫安排。
王婉出了一会儿神,随即摇头苦笑:自己这是怎么了王婉不想再坐着胡思乱想,就唤来听琴,让听琴把自己的那本册子拿来。
过了一会儿,听琴就拿来一本册子。
王婉坐在桌旁,慢慢的翻着。册子上记着宫中诸人、还有朝中重臣母亲、妻子的生日等。
王婉翻看了一会儿,指着其中的一页道:“胡淑太妃、裴敬的夫人都快过生日了,你准备两份礼物,准备好了拿来我看。”
听琴忙答应了,自去库房准备礼物。
却说王婉走后,萧允让疏影悄悄打听了一番,方才知道吕氏进宫的事情。
萧允听说是吕氏,不由怔了怔,想起昔日自己为了拉近建元和程伯瑜的关系,有意撮合程伯瑜和吕家姑娘。不想今日建元已葬在了京郊的一抔黄土之中,而吕氏也成了新帝的妃嫔。
一想到建元,萧允不禁泪满衣衫。
疏影在一旁瞧着,知道萧允是想起了建元,又不敢劝,只得去后面找承明。
承明听说萧允伤心,故意拿了一本书向萧允请教。
萧允见了承明,忙擦干泪水,替承明讲起书来。
到了次日一早,王婉刚梳洗完,就有小太监进来禀道:“皇后娘娘,吕昭仪来了。”
惯例:妃嫔侍寝都不留下过夜的。
王婉见吕昭仪这么早过来,知道吕昭仪必是昨晚侍完寝,就被皇上派人送回了昭信宫,心中倒好受了些,忙道:“让她进来罢。”
过了一会儿,就见吕昭仪进了屋子。吕昭仪一进屋子,就恭恭敬敬的在王婉面前的红毡垫上跪下,叩头道:“妾请皇后娘娘安。”
王婉见吕昭仪甚是恭谨,忙伸手相扶。
吕昭仪谢了恩,这才站起身来。
王婉暗中打量了这位吕昭仪一番,见吕昭仪的打扮极是合宜:头上挽着望仙髻,簪着一支喜鹊登梅镶珠的金簪,鬓边插着攒珠步摇,身上穿了一件银红色绣梅花图案的织锦长袍,带了几分喜气却又不张扬。
吕昭仪亲手给王婉奉了茶。王婉接过茶碗,道:“昭仪坐吧。”
吕昭仪谢了恩,这才在下手坐定。
过了一会儿,刘才人也来了。
待吕昭仪和刘才人彼此见过了,王婉就带着两人去给窦太后请安。
王婉带着两人到了上阳宫,正好窦太后和妃嫔们都在座。王婉请了安,就道:“母后,妾带了吕昭仪来。”
窦太后招手,示意吕昭仪上前。吕昭仪走到窦太后身边,窦太后拉着吕昭仪的手看了一阵,道:“如今比做女孩儿那会儿倒是俊了。”
众人闻言,都抿着嘴笑。
王婉听了,心中有些酸涩,只得勉强陪笑。
窦太后又问了吕昭仪几句,就吩咐杜妈妈拿了见面礼过来。
吕昭仪谢了恩,就退到一旁。
窦太后见吕昭仪举动有礼,暗中点头赞许。
众人正围着窦太后说笑,突然有个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禀道:“太后娘娘,太上皇刚才吐了血。”
窦太后闻言,眼前一黑,缓了一会儿方才好些,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众妃嫔闻言,也要跟着过去。
窦太后摆手道:“你们留在这里等消息罢,你们一起过去,乱糟糟的倒添乱。”
众妃嫔闻言,自然不敢再跟,只得留在屋内面面相觑。
………………………………
第124章 共饮消寒传喜讯
更新时间:20130224
窦太后带着宫女、太监赶到宇文渊的寝宫,就见宇文渊静静的躺在床上。何忠默默的站在床边,神色间带了几分不安。
窦太后快步走到床边,侧身在床上坐了,低声问道:“上皇觉得怎么样”
宇文渊看是窦太后,勉强笑道:“朕没什么,何忠大惊小怪的,倒让你担心。”
窦太后见宇文渊脸色苍白,心中一酸,却只是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有小太监进来禀道:“太上皇,太后娘娘,太医来了。”
窦太后道:“我如今老了,也不用回避了,宣他进来吧。”
那小太监出去,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带着太医走了进来。
太医上前给宇文渊和窦太后见了礼,因窦太后在座,连头也不敢抬,规规矩矩在床边的绣墩上坐下,凝神诊脉。
恰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巴掌声。门帘一掀,皇上已经带着魏刚走了进来。
太医忙站起身来,垂首站在一旁。
皇上上前给宇文渊和窦太后行了礼,就对那太医说道:“不必行礼,给上皇诊脉。”
那太医躬身行了礼,依旧在绣墩上坐下。
皇上站在一旁,担心的看着宇文渊:自己已经背上了“杀兄”的罪名,如果宇文渊有什么不测,只怕千秋史册上自己就要有“弑父”的名声了。
那太医凝神诊了一会儿,就站起身来,说起宇文渊的病来。
窦太后听那太医满口“之乎者也”,不由怒道:“我只问你上皇的病势如何,你东拉西扯些什么”
那太医吓得一声也不敢吱,只管诚惶诚恐的请罪。
皇上摆手道:“你只说上皇的病要不要紧。”
那太医斟酌了一番,方才说道:“上皇若细心调养,过了冬,只怕就能痊愈了。”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随即吩咐魏刚带那太医下去开方子。
太医开好了方子,魏刚拿着进来给皇上过目。皇上接过方子,看了一遍,又呈给窦太后。
窦太后扫了一眼,见上面都是些温补的药,心中已经猜透了几分,不免有几分悲戚,所谓医得了病医不了命。
想到这里,窦太后又看了一眼宇文渊:自己与这个男人过了一生,他举旗反楚,他征伐天下,他登基称帝,他坐拥天下一路走来,自己与他更多的是甘苦备尝后的亲情。这种亲情比起其他感情,更为深刻,如今他
窦太后不愿再想下去了,神色间已带了几分凄惶,将手中的方子递给皇上,微微点了点头。
宇文渊看了窦太后一眼,道:“你过来这半日,只怕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窦太后闻言,站起身,带着宫女、太监退了出去。
一时,屋内只剩下宇文渊和皇上,还有几个近身服侍的宫监。宇文渊挥了挥手,何忠忙带着那几个宫监退了出去。
宇文渊望着帐顶出神,皇上站在床边,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屋内陷入一片沉寂,落针可闻。
半晌,宇文渊突然开口道:“建元是守成之主,他若继位,定能守住大晋的江山。”
皇上一惊,不知道宇文渊此时提及建元是何意,忙默然跪在地上。
宇文渊接着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我让人打听你都做了些什么,听了你的作为,我心甚慰,大晋在你手中定能国富民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