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知堂书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古已有之,六朝的散文多如此写法,那时译佛经的人用的亦是这种文体,

    其佳处为有目所共见,唯自韩退之起衰之后,文章重声调而轻色泽,乃渐变

    为枯燥,如桐城派之游山记其写法几乎如春秋之简略了。游蜀记略本不

    是大著,不过因为是王笈甫之作,所以收得,文章也只是带便说及而已。

    潘介繁字椒坡,曾得其所著晓梦春红词一卷,有吴嘉涂许赓飏二序,

    许序署同治己巳,或即是刻书之年,盖在刻冬心题画记之三年前也。民国

    壬午年十月二十八日

    1943年

    4月刊风雨谈创刊号,署名药堂

    收入药堂杂文

    左庵诗

    刘申叔遗书近已上市,因购得一部,铅印白纸七十四册,价颇不廉,

    闻且有上涨之趋势,至其原因则未详也。申叔卒于民国八年,十五年后宁武

    南氏乃为编刊遗稿,及钱玄同君参与编订,常来谈及,始知其事,盖已在民

    国二十四五年顷矣。当申叔避难居东时,余亦在东京,曾数为天义报撰

    稿,惟终未相见,后来同在北京大学教书,除在校遇见外亦无往来,对于申

    叔绝学不能了知,故亦无悔,但于编遗书时余亦得有一二贡献,殊出望

    外,如鲍生学术发微,是亦寒斋之光荣也。

    买到遗书之后,无意中却又得到几种申叔著作的刻本。其一是周书补

    正六卷,后附周书略说一卷,板心下端刻“左庵丛书”四字,题叶为

    秦树声著,未记刻书年月。案遗书中所收周书补正据总目注明系用

    抄本,在后记中亦未说及曾经刊刻,但取两本比较,别无大异,后与赵斐云

    君谈及,则所云抄本即是赵君手笔,昔年在南京据刻本移写者,乃知此刻本

    实是祖本,其无异同宜也。其偶异处恐是遗书校字者之误。

    其二是左庵诗一卷,题叶书辛未八月,李植署,背面云华阳林氏清

    寂堂刊。前有林进恩“校刻左庵诗序”,时为辛未,目录后又有癸酉题记,

    盖初刻于民国二十年,至廿二年补刻十九首,别有自序,乃无年月。遗书

    中诗录四卷,为玄同所编定,卷二即名左庵诗,系据刘氏家藏抄本

    编入,后记云,匪风集与左庵诗似皆有刻本,但从未见过。后记作

    于廿五年五月,刻本早已出板,卷首有朱印曰成都茹古书局印行,可知亦是

    发客者,不审其时何以不至北京,不克供编集者之参考,而余乃于无意中得

    之,奇矣。刻本系根据申叔自订本,与诗录相较,除续刻十九首外,全

    本相同,惟诗录有阙字,从军行之二第三四联原文云,“为惜卿忧

    惕,葱我瑶华遗,鸿飞递南北且舒刀环思。”今缺“为惜”至“鸿”十二

    字,借刻本得以补正,亦是可喜事也。玄同为申叔编诗文集,备极辛勤,而

    未及见此二刻本,念之怅惘,今乃归于余,得无有明珠投暗之叹邪。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河渭间集选

    河渭间集选十卷,钱价人撰,魏耕序。此书一见似亦寻常,偶于北

    京市上得之,却甚可珍,亦可喜也。案杨凤苞秋室集卷一钱瞻百河渭

    间集选序云:

    嘉庆甲戌戴比部金溪得之吴山书肆,不知瞻百出处,介许武部周生

    以问余,为据旧闻疏其大略以复之。钱瞻百为允武族人,与魏雪窦为友,

    及康熙辛丑允武为孔孟文首告,瞻百亦为吴之荣所构,谓其连络山海,

    妄思吹烬,为之主谋,至壬寅二月三人遂同及于难。集中纪年至己亥止,

    是刻成未几而被祸,故流传绝少。

    杨君在百二十年前已如此说,余今乃得见,不可谓非眼福矣。

    魏雪窦遗文除此集序外恐已无有,集选诗题常及魏氏,卷二有春

    暮拟陶和雪窦,惜原诗不可得见。竹垞文类卷三有梅市逢魏子诗,

    曝书亭集卷六亦载,列在上章困敦即康熙庚子年,题改作“梅市逢魏壁”。

    案海东逸史卷十四忠义一,魏耕原名壁字楚白,甲辰后改名。一死一生,

    交情未变,朱十亦是君子也。

    前清康熙乾隆两朝**,不知总有若干。文字狱古已有之,阅乌台诗

    案,其情形亦颇相似,惟乾隆中因修四库书,搜查禁毁,其数乃尤多,咫

    进斋虽有重刊书目数卷,尚不完备,安得有笃学之士,仿安阳谢氏晚明史

    籍考之例,肯以数年辛苦,搜编为清代**考,其有功于学问当非浅鲜。

    惟此等书籍不堪为贾人所利用,若凭此以为居奇之证据,则吾辈书生反将大

    受其害。寒斋所有河渭间集选,即以坊刊**目中不曾列名,故尚能以

    平价买得,如同时所得之蒋玉渊编清诗初集,便不能如此矣。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尔雅义疏

    郝氏尔雅义疏余最初所得为同治丁卯郝氏家刻本,末有刊误一纸,

    可知是早印者也。

    次得咸丰丙辰聊城杨氏刻,即同治本所从出,此二者皆是足本。后读殷

    礼在斯堂丛书中尔雅郝注刊误,见罗振玉序盛称王念孙删本之善,

    因再求得道光庚戌沔阳陆氏刻本藏之,即木犀香馆本,有石印本未见。

    叶德辉郎园读书志卷二,有陆刻本尔雅义疏二十卷,云五本之

    中杨胡本希见,次则陆刊,此即陆本也。叶氏记此时为民国己未,今又过十

    馀年,寒斋却能全都得到,亦正可喜。

    至于删本与足本二者孰优,此问题未易一口断定。据陆本陈奂跋,删节

    出王氏手当无疑义,服膺王氏之学及主张谨严者推重固是当然,但或以为新

    说假设不妨多有,又或著者原意多宜保存,亦均合理。若如家刻本郝联荪跋

    中所云,先大母临终犹谆谆以亟觅原本为诫,则婉佺夫人亦未满意于节本也。

    但以形式论,鄙意以为陆刻本最佳,清疏悦目,为各本所不及。陈氏跋
………………………………

第51节

    叙著者自道其治经之难,云漏下四鼓者四十年,常与老妻焚香对坐,参证异

    同得失,论不合,辄反目不止,语甚有风致,此亦世说中之好资料也。

    邵氏尔雅正义昔曾有之,惟见释虫果赢蒲芦注下仍主化生之说,

    私意甚不满,亦备品而已。

    去年又得一部,白纸早印,清洁疏朗,为望江倪氏旧藏,有大雷经锄堂

    藏书及倪模诸印,卷中释宫以下朱批甚多,大抵有所纠正,此亦不愧为

    二云之诤友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山海经释义

    小时候在书房里读书,虽然背得很熟,后来大抵不感到什么兴趣,但是

    自己随便看的却时常想起,即使是极平凡的书也觉得特别有意思,山海经

    便是其一。那时最初见到的山海经不知道是什么板本,总之是极粗糙的

    坊刻,中本黄纸印刷,每半叶一图,雕刻拙劣,但心甚喜爱,其中龙首马蹄

    的“疆良”图像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以后又见过仿佛是广百宋斋的一种石印

    本,图用红绿套印,亦是中本而半页有四图,殊不明晰,故记忆不清,此两

    书均早已失去,不复可踪迹矣。

    经过了三十年之后,重新再买山海经来看,却是别一路的东西了,

    如毕秋帆的新校正,郝兰皋的笺疏都是纯正的学术书,没有图像,

    吴志伊的广注虽说有图五卷,现在却也不见,汪双池的山海经存石

    印本有图,但是重描得不好,觉得还不如坊刻粗本尚有古拙之趣。

    最近所得有王德徵的山海经释义,明万历丁酉年刊,在今三百四十

    馀年前,有图七十五叶。据四库总目卷一百四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

    云,是书全载郭璞注,崇庆间有论说,词皆肤浅,其图亦书肆俗工所作,不

    为典据。案山海经多记怪物,毕氏书序虽力说未尝言怪,亦只是惟理的

    解说,未足凭信,因此图多怪相正是当然,即使根据唐宋人画本,也未必便

    足为典据,所可重者只是古耳,今释义本在我所见已是最古之图,虽出

    自俗工亦无妨碍也。郑堂读书记补逸卷十六云,是编就郭景纯注本,于

    每节后各为之释义,词多肤浅,于经注无甚发明,间有驳及经文,尤为乖谬。

    此评语盖本于四库存目,别无新意,惟特别提出驳及经文,是已能知释

    义之要点,但持与毕郝诸氏之书相较,则明清学风不同,自难以并论矣。

    释义郭璞序后蒋一葵识语中有云,景纯语怪专信物,德征语常专信理。

    此语极得要领,盖释义非笺疏而是批评,往往反驳经语为不可信,其实

    此惟理主张与毕氏本无二致,但与经生家法不合,为郑堂所不喜正是难怪也。

    我颇喜释义的话,但也更爱那些俗工的画,海内经云南方有神

    曰延维,人首蛇身衣紫衣,大为王君所笑,而其图观之亦复有趣,惜未画

    紫衣,盖论事理应疾虚妄,若作小说看时,姑妄言之姑听之,正亦不恶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消寒新咏

    我不喜看戏,却常收集些梨园史料,此殆如足迹不入狭斜者之读板桥

    杂记南浦秋波录乎。近日得消寒新咏四册,乾隆乙卯年刊,题三

    益山房外编,以时代论,仅后于燕兰小谱十年,亦是极好资料。数年前

    张次溪君编刊燕都梨园史料续编,所收只是目录,似其书不多见。

    全书四卷,卷一二为正编,选优伶十八人,以花鸟比其声色,分题合咏,

    为消寒之计,故名。卷三为纪实,就诸伶擅长之戏,加以诗评,所举以正编

    十八人为限,此外复选京中诸大班旦色,为卷四曰杂载。每人每篇先有短序,

    往往比诗更有意思,令人有买椟还珠之感。作者三人,曰铁桥山人,姓李,

    案即李澐,山阴人,曰石坪居士,姓刘,曰问津渔者,姓陈,又有讷道人等

    十一人时贤佳作,汇为集咏一卷,附刻于后。

    这里边最有兴味的,我觉得是第三卷的纪实,因为如正编杂载那种写法,

    许多同性质的书大抵如此,若是咏剧的诗似乎还不多见。本来观剧诗古已有

    之,金桧门三十绝句最有名,王朱皮叶诸家和作共有二百馀,见于双梅影

    闇丛书。宣瘦梅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为申报馆异书四种之一。棠梨

    馆主何青耜有戏寄一卷,诗一百首。但是这些只是以剧名为诗题而已,

    其注重伶人技术者,恐只此新咏一卷,此外则日下梨园百咏吧。

    百咏一册,光绪辛卯天津石印书屋印,钱江醉薇士居著,目录上每

    一戏题均注明戏角姓字,又或系以堂名小字,虽品评不详备,但亦有史料的

    价值,与普通观剧绝句有异。此诗又有一特色,即是百首皆是五言八韵的试

    帖诗,亦是仅见。不佞曾搜罗清代试律,昔得铭岳所著咏物全咏抄本,

    分咏北京儿戏玩具共三十首,陈其泰编宫闺百咏,诧为试帖中珍品,今

    得此册,乃鼎足而三,更可喜矣。

    1943年

    9月刊古今30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天籁集

    吕善报六红诗话卷二云:

    康熙初钱塘郑扶羲旭撰天籁集,计诗四十八首,自序谓如来趺

    莲台,矢四十八愿,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读是集者,当作如是观。

    余细读之,词虽鄙俚,饶有奇趣,其书不甚流传,余偶于友人胡松坪大

    宇处见之,摘录数首以见大凡,正不得以小儿女塘戏之词少之也。

    此书光绪丁未有活字小本,题郑旭旦评,又有卷二则署钱塘悟痴生编,初意

    二者皆是今人,及见诗话,乃始省悟。

    集中所录皆是江浙间通行童谣,什九与现今相同,可知是诚实的集录,

    未经文人加点,故可贵也。其评语则颇有唱经堂意味,中有数处对于缠足加

    以痛骂,当初亦疑为留学生口吻,今乃知是康熙时人语,盖其时思想界亦颇

    有新气象,故曾有禁缠足与废八股文之事,非是偶然。

    近又从杭州得同治壬戌芝秀轩刻本,有许之叙许郊二人序跋,得见原书

    面目,甚为可喜,惟序中只云郑君旭旦,不及扶羲名,未知诗话何所依据,

    或康熙刻本如此作欤。活字本所据当即是芝秀轩本,惟原有郑君自作序跋各

    一篇,今只有跋而无序,又误郑为陈,疑或是据传抄本乎,殊未能明了也。

    商嘉言亭诗草卷十有诗云:

    八月五日风雨舟中读郑扶曦先生

    天籁集题后

    万木响刁调,扁舟一叶飘。两间自天籁,

    千古乃童谣。情最苍苍重,魂都恋恋销。

    有心人不见,风雨正潇潇。

    小注云,“首自序云,将质之苍苍者,末自跋云,恋恋于中而不能已也,故

    及之。先生自谓古之有心人。”此诗作于嘉庆庚辰,可知其时所见本序跋俱

    存,诗话则编定于嘉庆甲戌,相距才五六年,似尔时天籁集原本尚有流

    传,但至今日而同治重刻本乃亦甚稀有矣。

    1943年

    9月刊古今31期,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荆园小语

    少时在族人处见石印小本笃素堂外集,借读一遍,颇觉可喜,倏忽

    已是四十馀年,更求得而读之,则石印不精,近始获一木活字本,语亦平平,

    有似儿时果饵,再尝亦殊不甚甘也。读荆园小语,却觉得颇佳,胜于聪

    训斋语,此比较亦难细定,大旨岂不以艰难与安乐所处之异故耶。荆园

    小语向为世所重,多刊入丛书中,最近者为平步青之墓园丛书,光绪

    癸未年刻,有汝南堂抱杞序,即平氏别名。中有云:

    园丛书类取浙东先正暨师友遗著,今开雕小语旧本,颇

    讶重复可己,读至第二十八条,冬夜笺记所采者,憬然作而喟曰,

    嗟夫,意在斯乎,何闵人之深也。

    此序今收入安越堂外集中,小语第二十八条论金瓶梅,序文则

    指野叟曝言之翻刻,所谓抱杞盖即此耳。寒斋得平氏门人杨宁斋藏本,

    小语全本有圈识,末录识语云:

    癸丑征君年五十五,则当生于万历己未,端愍甲申殉难,征君年二

    十六耳,杜门课弟,发名成业,此卷尤为修齐之要,岂第幼学指南。仆

    幼时先大夫以此诲读,谓一切格言善书无不赅括,读此可无须更读他书,

    守之终身可也。今年予亦五十有五,征君之品诣万不敢望,其学亦岂能

    涉其万一哉。丙戌嘉平三月,霞外人。

    此文未发表,但于此可以看出重刻小语的意思,更为明瞭。乾隆中平原

    张予觉辑录先正嘉言,可与小语互相发明,或足备参观者,分条笺注,

    名曰荆园小语集证,分为四卷,至咸丰七年始由张氏后人刊行。修养之

    书,有人为作笺证,事不多有,可知此类书中小语之独为人所重也。张

    氏集证意见多通达,可供阅览,惟征引不著所出,不但有失传述之本意,

    亦并减少读者之兴味耳。

    1943年

    9月刊古今31期,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容膝居杂录

    容膝居杂录六卷,昆山葛芝著,自序云丁巳年六十矣,为顺治十四

    年,书则是康熙初刊也。葛宇龙仙,崇祯时诸生,书中记乙酉春曾至绍兴访

    刘念台,又多说及徐俟斋,共有五六处。卷三中论志墓之文云:

    及吾之生存,当求吾友俟斋先生为作一传。余六十年中排纂生平行

    业,作纪年录,已成书矣,亦不欲出之以示俟斋。盖俟斋知吾深,但须

    凭空结撰,必能得吾精神意思之所在也。

    同卷中记轶事之一云:

    姜行人如须鼎革后隐于吴中,一日与徐孝廉昭法酒间相谑,姜忽送

    一纸于徐云,“桓温鸱张,尚有枋头之败”,以昭法名枋也。徐不假思

    索,立答一纸云,“项羽虎视,不免垓下之亡”,以如须名垓也。坐容

    绝倒,叹为风流蕴藉。

    罗叔言编徐俟斋先生年谱中则引池北偶谈载:

    姜吏部垓南渡后流寓吴郡,与徐孝廉枋善,一日行间门市,姜顾徐

    曰,“桓温一世之雄,尚有枋头之败”;徐应声曰,“项羽万人之敌,

    难逃坡下之诛。”相与抵掌大噱,市人皆惊云云。

    罗氏按语云:

    如须先生卒于顺治十年,乙酉以后五年居吴,而先生乙酉以后前二

    十年不入城市,后二十年不出户庭,宁有抵掌吴市之理,此记事之小失

    实也。

    不佞拿出池北偶谈来查看,乃遍觅不得,恐怕是在渔洋山人别的著

    作中吧,一时也不及再查。葛龙仙与徐昭法既相知甚深,所记当可信凭,渔

    洋山人得之传闻,又加以藻饰,遂不免有失实处,盖酒间原可在山在野,不

    必一定在阊门市也。寒斋未有居易堂集,不知其中有葛君所云之传在否

    又年谱注中说及葛瑞五,疑即葛芝之字,亦未能明。葛君与顾亭林同时同县,

    而书中不一提及,则因顾氏北游不返,或不相知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1期,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柯园唱和集

    柯园唱和集不分卷,序一叶,本文百十六叶,题柯园十咏,王

    衮锡首唱,主人沈槱元五和之,此外和者五十二人,共得七言绝句五百八十

    首。鄙人不解诗,读之亦觉得无甚好句,但是对于此集感到兴趣者,则以柯

    园乃是沈园故址故也。作序者亦为王衮锡,为谑庵居士之孙,署戊戌秋,盖

    是康熙五十七年。

    序中云,柯园在蠡城东南,墨莲桥之阳,地接稽山,巷隔深辙,沈子宜

    士卜居焉。末又云,或云柯园地即沈园旧址,陆放翁梦游处,果尔,此十

    咏数百篇。恨剑南不及见之。

    越风卷九沈槱元条下云:

    沈翁家有园亭,在春波桥畔,放翁逢其故妇诗,曾见惊鸿照影来,

    即此地也。少时觞咏其下,有和主人柯园诸景诗。内一方池澄泓,可鉴

    毫发。

    今案十咏之二为澹影池,殆即此。

    各诗注云,相传青海鲁公见魁星于此,或云,人有十影,至四五则乱,

    数尽者大贵。又云,额系王山阴先生书,案即谑庵也。惟商宝意云曾和诸景

    诗,查集中并未见,但有商元柏,则是宝意之父。案宝意生于康熙四十年,

    在戊戌才十八岁,或者觞咏尚在其后,故诗亦遂未得刻板欤。

    越风记王衮锡著有十三楼诗集,沈槱元有柯亭诗草,陶元

    藻全浙诗话引录,寒斋有安越堂校本,改亭为园字。惟同书又引杨鲁藩

    国朝诗话,称其著有吹竹集,据贩书偶记卷十五,原书名柯

    亭吹竹集,初二集共九卷,则似柯亭字不误。集中余石帆诗注亦称主人为

    柯亭,当系其别号也。

    1943年

    9月刊古今31期,署名知堂

    收入书房一角

    越言释

    越言释二卷,茹敦和三樵著,余求之二十馀年,共得两本。一啸园

    葛氏刻巾箱本,凡有两部,以其一赠钱玄同君,二原刻大本,书两卷不分别

    上下一二,惟灯之卷居前,筷之卷次之,与啸园本正相反,不知何也。

    巾箱本有道光己酉杜竹庄序云,周君一斋读而悦之,缩为巾箱本,重梓

    单行,啸园刻本即从此出,或上下分卷尔时即如此耶。一斋公于余为从曾祖

    行,幼时犹及见其子揆初公,惜所刻书不可得见,盖毁于太平天国之乱,江

    浙间道光咸丰年刻书常极难得,殆过于雍正乾隆本,即以此故也。

    1943年作,1944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越中金石记

    越中金石记十卷,山阴杜春生编录,道光十年詹波馆刊,因印本流

    传不多,市价颇高,曩得一部,在二十金以上。近年得见新印白纸本,末有

    陈遹声吴隐二跋,吴跋署己未仲秋,盖是民国八年,有云:

    是书以道光庚寅付梓,距今九十馀年,传本稀如星凤,乡邦之雅故,

    翰墨之伟观,惧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