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知堂书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面人被马鞍的失主错认,旁人劝他不如认赔,若是经官定是断给失主,说
昏官又真是巧妙得很了。此外有些嘲笑妇女以及残废的,在笑话中当属于下
乘,虽是不能免,却是不值得来说了。
这集子里所收笑话的著述者,有赵梦白那么的贤哲,也有石天基那么的
庸俗人,他的自称传家宝全集的格言只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但统观全部
笑话,却都说的不差:我们只看那笑赞第五一的“打差别”,与笑得
好选第八的“割股”,对于强有力的封建道德,特别是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这两项,敢于举起指头来,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即此可以看出中国笑话
里的明朗性与健康性来了。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日,编订者记。
1956年作,1958年刊“人文”初版本,署名周启明
未收入自编文集
绿野仙踪1
这里还有一部书,我觉得应该提一提,这便是那绿野仙踪。什么人
所著和什么年代出版我都忘记了,因为我看见这书还在许多年前,大概总有
六十多年了吧。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不著录,现今也无法查考。这
是一部木板大书,可能有二十册,是我在先母的一个衣柜普通称作大厨
内发见的,平常乘她往本家妯娌那里谈天去的时候偷看一点,可能没有看完
全部,但大体是记得的。书中说冷于冰修仙学道的事,这是书名的所由来,
但是又夹杂着温如玉狎娼情形,里边很有些秽亵的描写,其最奇怪的是写冷
于冰的女弟子于将得道以前被一个小道士所奸的故事。不过我所不能忘记的
不是这些,乃是说冷于冰遇着一个开私塾教书的老头子,有很好的滑稽和讽
刺,这老儒给冷于冰看的一篇“馍馍赋”,真是妙绝了,可惜不能记得,但
是又给他讲解两句诗,却幸而完全没有忘记,这便是:
媳钗俏矣儿书废,
哥罐闻焉嫂棒伤。
这里有意思的事,乃是讽刺乾隆皇帝的。我们看他题在知不足斋丛书
前头的“知不足斋何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和在西山碧云寺的御碑上的
“香山适才游白社,越岭便以至碧云”比较起来,实在好不了多少。书里的
描写可以说是挖苦透了,不晓得那时何以没有卷进文字狱里去的,或者由于
告发的不好措施,因为此外没有确实的证据,假如直说这“哥罐”的诗是模
拟“圣制”的,恐怕说的人就要先戴上一顶大不敬的帽子吧。
1969年
3月刊香港明报月刊39期,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编文集
1本文系旧小说杂谈中一节,旧小说杂谈除多出这一节外,与小说的回忆全同,故不编录。
知堂书话
第四辑谈中国新书
幼稚教育用书二种
幼稚唱歌、幼稚游戏,并胡君复著,商务印书馆出版,各二册,
每册价一角。当此幼稚教育荒落不讲之时,得见此书,可谓空谷足音矣,且
以实质言,亦不失为佳著。
但所短者,在著者不知儿童歌谣游戏之性质,又好自造作,如言“儿歌
者,纯乎天者也”,而又斥里老村妪之所讴吟,引为大忌,不知其即为“纯
乎天”之儿歌。次又以童谣为“非大文学家勿能”,不知其与儿歌二而一也。
且儿歌之用,贵在自然,今率意造作,明著教训,斯失其旨。
然其沿用旧词以成者,要自佳胜,如幼稚游戏中之“借火”“牵牛”
“指纹”“乡女”等,皆妙得自然。胜于文明合群之词远矣。家庭之中,购
置一编,审择用之,亦足以怡悦儿童,补“山里果子联联串”之缺也。
1913年
12月刊绍兴县教育会月刊3号,署名作人
未收入自编文集
蜕龛印存序
印盖始于周秦,入汉弥盛,以封物以为验,故其文止于官守名氏。后世
喜事,益多其制,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世稍稍景附,
乃复见尔雅
………………………………
第66节
之风,至于今不绝。夫秦书八体,五曰摹印,施于印玺,汉
氏因之。今秦鉨希有,而汉印时见一二,审其文字,大都方正勾曲,绸缪凑
会,又能体字画之意,有自然之妙,视盘旋圆转,以曲线取胜者,相去盖运。
又古之印章,执政所持,作信万国;故铸凿之事,必有世守之法度,可为后
来准的;铁书之宗汉铜,固非徒以泥古故也。
岁丙辰三月,张梓生示蜕龛印存一卷,云是山阴杜君泽卿之所作也。
用心出手,并追汉制,神与古会,盖粹然艺术之正宗。尝闻艺术由来,在于
致用,草昧之世,大朴不雕,以给事为足;已而渐见藻饰,然犹神情浑穆,
函无尽之意,后世日有迁流,仍不能出其封域。故欧土言图绘雕刻者,必溯
希腊,凡玉物之浮雕,土缶之彩绘,不以沉埋掩其辉光,以较后之名世著作,
且隐然为之先导。饰文字为观美,虽华夏所独,而其理极通于绘事;是知以
汉法刻印,允为不易之程,夫岂逞高心,以为眇论哉。予于杜君未相见,唯
读其书,窃喜抱守遗阙,不以世论失其故常,有同志者,因序之云。
1917年
4月刊若社丛刊4期,署名启明
未收入自编文集
江阳船歌序
今年八月间,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
夫口里写下来的。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瞭的地方色与水上生活的
表现,但我的意思却以为颇足为中国民歌的一部分的代表,有搜录与研究的
价值。
民歌volksliedfolksong的界说,按英国
frankkidson说,是生于
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英国民歌论第
一章。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等几篇。现在流
行的多半变形。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如孟姜女之类。抒情的
民歌有子夜歌等不少,但经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的出
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民间”这意义,本是指多数不文的民众;民
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无非经少数人
拈出,大家鉴定颁行罢了。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
想,只要能真实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纯粹的民歌。民歌在一方面原是民族
的文学的初基,倘使技巧与思想上有精彩的所在,原是极好的事;但若生成
是拙笨的措词,粗俗的意思,也就无可奈何。我们称赞子夜歌,仍不能
蔑视这舟夫的情歌:因为这两者虽是同根,现在却已分开,所以我们的态度
也应该不同了。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与海边不同。农夫与渔人的歌
也自然不同。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校;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
职业虽然有别,倘境遇不甚相远,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农夫唱的都是
一种“鹦哥戏”的断片,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哥戏本是堕落的农歌,
加以扮演的,名称也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一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许
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明瞭的特别色彩,与思想言语免不了粗鄙的缘故。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也是自然的事。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
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的研究,虽然一样有用,从文艺或道德说,便不免
有可以非难的地方。绍兴“秧歌”的扮演,至于列入禁令,江浙通行的印本
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十篇,原是未经著录的山歌,难免也
有这些缺点。我想民间的原人的道德思想,本极简单,不足为怪;中国的特
别文字,尤为造成这现象的大原因。久被蔑视的俗语,未经文艺上的运用,
便缺乏了细腻的表现力:简洁高古的五七言句法,在民众诗人手里,又极不
便当,以致变成那个幼稚的文体,而且将意思也连累了。我看美国何德兰
hendland的孺子歌图,和日本平泽平七hhirazawa的台湾
之歌谣中的译文,多比原文尤为明瞭优美,这在译界是少有的事,然而是
实在的事。所以我要说明,中国情歌的坏处,大半由于文词的关系。倘若有
人将他改作如妹相思等,也未始不可收入古人的诗话;但我们所要的是
“民歌”,是民俗研究的资料,不是纯粹的抒情或教训诗,所以无论如何粗
鄙,都要收集保存。半农这一卷的江阴船歌,分量虽少,却是中国民歌
的学术的采集上第一次的成绩。我们欣幸他的成功,还要希望此后多有这种
撰述发表,使我们能够知道“社会之柱”的民众的心情,这益处是溥遍的,
不限于研究室的一角的。所以我虽然反对用赏鉴眼光批评民歌的态度,却极
赞成公刊这本小集,做一点同国人自己省察的资料。
中华民国八年九月一日。
1919年作,1923年
1月刊歌谣6号,署名周作人
收入谈龙集
评尝试集匡谬
南京高师教员所办的学衡第一期里,有一篇胡先骕君的评〈尝试
集〉,是对付胡适之个人而作的。听说这胡君便是胡适之在新青年上
嘲笑过的“翡翠衾寒,鸳鸯瓦冷,早丁字檐前,繁霜飞舞”的好词的著
者,但现在却异其面目,据了中外古今的大道理,来批评新诗了。评新诗原
很好,只可惜他太“聋盲吾国人”了,随意而言,很有几个背谬的处所,不
合于“学者之精神”。我因此也不辞“翻胔剔骼”之讥,略加匡正,窃取“不
事嫚骂”与“必趋雅音”之二义,题曰“评〈尝试集〉匡谬”。
一、梅光迪君在评提倡新文化者文中,痛骂“彼等”“言文学则袭
晚近之堕落派”,而胡君的文章却劈头就引“辛蒙士”的议论。难道胡君竟
不知辛蒙士正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堕落派”么倘使胡君肯买一本辛蒙士的
论文来一查,便不至于被同志的梅君掌嘴了。大约他只购求了
everynslibrary里的一本辜勒律己之文学传记,一见卷头的序文,便以为定是
一位文学正宗的老博士所作,赶忙引用起来,岂料他竟是威尔士的一个堕落
派呢于是便上了这一个老大的当了。像他那样于欧西文化有“广博精粹之
研究”的学者,尚且不免“所知既浅。束书不观,中乃空虚无有。”可
见“新文化”之真不易讲了。
二、胡君说,“乔路但时之英德意文。与今日之英德意文较,则与中国
之周秦古文。与今日之文字较相若”。今日之“文字”是什么是指用汉字
所写的文言,还是指用汉字所写的白话呢照道理讲起来,所说的当然是后
者。但即使依彼等的“诡辩”,以为所谓今日之文字是指文言,那么正与今
日之英德意人的不用乔路但时之英德意文“相若”,今日之中国人也应至少
不用周秦古文了。然而学衡上国学摭谭的序里第一句便说“粤稽我
炎夏”,请问这是什么时候的古文胡君知道这粤字在今日之文字中只用作
广东的别称么
三、胡君说,“今日人提倡以日本文作文学,其谁能指其非。”我真料
不到胡君会发这样通达之论,他明明是赞成胡适之的提倡废弃古文而用白话
文了。因为日人提倡以日本文作文学,不但是废弃汉文,乃是废弃日本的古
文而用日本的白话这件事实也并非什么僻典,只要稍读日本近代文学史的
都知道。胡君倘若预先一查英国阿斯敦的日本文学史美国
appleton
书店有翻板,便不至于闹出这场笑话来了。刘伯明君在学者之精神上
说,“真正学者,不敢自欺欺人,必俟确有把握,而后敢以问世。”这几句
话很像是对于好朋友的诤言,看了不禁代为惶愧。我并不如梅君一样,贸贸
然断定胡君是伪学者,不过忠告几句,万不可不有“学者之精神”,倘若他
有志变成真学者。
四、胡君说,“陀司妥夫士忌戈尔忌之小说,死文学也,不以其轰动一
时遂得不死不朽也。”我们倘要捏造一句不堪的话,用栽赃的文法去诬陷他,
使他失了人格,再也不能想出比他自己所说的这一句更为厉害的话了。陀司
妥夫士忌的文学,正是马相伯先生的所谓良心的结晶,凡是有良心的人都不
能不敬爱他,正如人们之对于耶稣和佛陀,即使并不是他们的教徒。世上宣
言反对陀司妥夫士忌的,只有俄帝国的“沙”与其检查官军警及法官然
而现在也没有了。我们对于胡君,觉得实在不忍下什么断语,虽然他自己已
经招承了。
其馀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1922年
2月
4日刊晨报副镌,署名式芬
未收入自编文集
沉沦
我在要谈到郁达夫先生所作的小说集沉沦之先,不得不对于“不道
德的文学”这一问题讲几句话,因为现在颇有人认他是不道德的小说。
据美国莫台耳rdell在文学上的色情里所说,所谓不道德的文
学共有三种,其一不必定与色情相关的,其馀两种都是关于性的事情的。第
一种的不道德的文学实在是反因袭思想的文学,也就可以说是新道德的文
学。例如易卜生或托尔斯泰的著作,对于社会上各种名分的规律加以攻击,
要重新估定价值,建立更为合理的生活,在他的本意原是“道德的”,然而
从因袭的社会看来,却觉得是“离经叛道”,所以加上一个不道德的名称。
这正是一切革命思想的共通的运命,耶稣,哥白尼,达尔文,尼采,克鲁泡
特金都是如此;关于性的问题如惠忒曼、凯本特等的思想,在当时也被斥为
不道德,但在现代看来却正是最醇净的道德的思想了。
第二种的不道德的文学应该称作不端方的文学,其中可以分作三类。
一是自然的,在古代社会上的礼仪不很整饬的时候,言语很是率直放任,
在文学里也就留下痕迹,正如现在乡下人的粗鄙的话在他的背景里实在只是
放诞,并没有什么故意的挑拨。二是反动的,禁欲主义或伪善的清净思
想盛行之后,常有反动的趋势,大抵倾向于裸露的描写,因以反抗旧潮流的
威严,如文艺复兴期的法意各国的一派小说,英国王政复古时代的戏曲,可
以算作这类的代表。三是非意识的,这一类文学的发生并不限于时代及
境地,乃出于人性的本然。虽不是端方的而也并非不严肃的,虽不是劝善的
而也并非海淫的;所有自然派的小说与颓废派的著作,大抵属于此类。据“精
神分析”的学说,人间的精神活动无不以〔广义的〕**为中心,即在婴孩
时代,也有他的性的生活,其中主动的重要分子,便是他苦sadistic自
苦sochistic展览exhibitionistic与窥覗voyeuritic的本能。
这些本能得到相当的发达与满足,便造成平常的幸福的性的生活之基础,又
因了升华作用而成为艺术与学问的根本;倘若因迫压而致蕴积不发,便会变
成病的**,即所谓色情狂了。这色情在艺术上的表现,本来也是由于迫压,
因为这些要求在现代文明或好或坏底下,常难得十分满足的机会,所以
非意识的喷发出来,无论是高尚优美的抒情诗,或是不端方的即猥亵的
小说,其动机仍是一样;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那色情狂的著作也同属在
这一类,但我们要辨明他是病的,与平常的文学不同,正如狂人与常人的不
同,虽然这交界点的区画是很难的。莫台耳说:“亚普刘思apuleius波
得洛纽思petronius戈谛亚gautiar或左拉zola等人的展览性,
不但不损伤而且有时反增加他们著作的艺术的价值。”我们可以说红楼梦
也如此,但有些中国的**却都是色情狂的了。猥亵只是端方的对面,并不
妨害艺术的价值。天才的精神状态也本是异常的,然而在变态心理的中线以
外的人与著作则不能不以狂论。但是色情狂的文学也只是狂的病的,不是不
道德的,至于不端方的非即不道德,那自然是不必说了。
第三种的不道德的文学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文学,因为这是破坏人间的和
平,为罪恶作辩护的,如赞扬强暴诱拐的行为,或性的人身卖买者皆是。严
格的说,非人道的名分思想的文章也是这一类的不道德的文学。
照上边说来,只有第三种文学是不道德的,其馀的都不是:沉沦是
显然属于第二种的非意识的不端方的文学,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
的性质。著者在自序里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
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
要求与灵肉的冲突。第二篇是描写一个无为的理想主义者的没落。”虽
然他也说明“这两篇是一类的东西,就把他们作连续的小说看,也未始不可
的,”但我想还不如综括的说,这集内所描写是青年的现代的苦闷,似乎更
为确实。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是这一切苦闷的基本;人不满足于现实,
而复不肯遁于空虚,仍就这坚冷的现实之中,寻求其不可得的快乐与幸福。
现代人的悲哀与传奇时代的不同者即在于此。理想与实社会的冲突当然也是
苦闷之一,但我相信他未必能完全**,所以南归的主人公的没落与沉
沦的主人公的忧郁病终究还是一物,著者在这个描写上实在是很成功了。
所谓灵肉的冲突原只是说**与迫压的对抗,并不含有批判的意思,以为灵
优而肉劣;老实说来超凡入圣的思想倒反于我们凡夫觉得稍远了,难得十分
理解,譬如中古诗里的“柏拉图的爱”,我们如不将他解作性的崇拜,便不
免要疑是自欺的饰词。我们赏鉴这部小说的艺术地写出这个冲突,并不要他
指点出那一面的胜利与其寓意。他的价值在于非意识的展览自己,艺术地写
出升化的色情,这也就是直挚与普遍的所在。至于所谓猥亵部分,未必损伤
文学的价值;即使或者有人说不免太有东方气,但我以为倘在著者觉得非如
此不能表现他的气分,那么当然没有可以反对的地方。但在留东外史,
其价值本来只足与九尾龟相比,却不能援这个例,因为那些描写显然是
附属的,没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态度也是不诚实的。留东外史终是一部
“说书”,而沉沦却是一件艺术的作品。
我临末要郑重的声明,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但他是“受戒者的
文学”literaturefortheinitiated,而非一般人的读物。有人批评波特
来耳的诗说:“他的幻景是黑而可怖的。他的著作的大部分颇不适合于少年
与蒙昧者的诵读,但是明智的读者却能从这诗里得到真正希有的力。”这几
句话正可以移用在这里。在已经受过人生的密戒,有他的光与影的性的生活
的人,自能从这些书里得到希有的力,但是对于正需要性的教育的“儿童”
们却是极不适合的。还有那些不知道人生的严肃的人们也没有诵读的资格,
他们会把阿片去当饭吃的。关于这一层区别,我愿读者特别注意。著者曾说:
“不曾在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的真价。对于文艺无真挚的态度的人,
没有批评这书的价值。”我这些空泛的闲话当然算不得批评,不过我不愿意
人家凭了道德的名来批判文艺,所以略述个人的意见以供参考,至于这书的
真价,大家知道的大约很多,也不必再要我来多说了。
1922年
3月
26日刊晨报副镌,暑名仲密
收入自己的园地
介绍小诗集湖畔
湖衅是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