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步偷天-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人群中央,古琴声响起,低沉的前奏,如同海潮浪涌一般,渐趋高昂。
到了某一刻,晴山空灵的嗓音加入进来,如凤鸣山谷,仙音天籁一般,开口脆。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步安也没想到,这歌在她唱来,会如此迷人。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诗圣杜甫笔下的幽谷佳人,忽然立在了山巅,为即将出征的壮士,唱一首千回百转的送行曲。
她的嗓音是如此柔美,以至于连四周的青山,都忍住侧耳倾听。不不,细细品味,这柔美的嗓音,分明带着一丝坚决……她不是在劝说,而是命令,命令冬日天空下,目之所及的,延绵的青山,务必侧耳聆听。
“晴空响雷敲金鼓,漫天游灵作和音……”
歌声引起异变,晴朗天空之上响起阵阵滚雷,空明的曲声从天而降。露水和雾气升天,化作黑沉沉的乌云,将整个山谷压得渐渐暗下来,远处青山的轮廓却因此而变得异常清晰。
步安知道,这首曲子本身没有那么惊人,能有这样的效果,想必是因为歌词意境与晴山空灵嗓音的效果加成。
晴山继续唱着,嗓音如同飘在天际的游丝,又如深夜里随着白浪跳跃的海豚。
“世道崩塌孤身挡,邪月当空只手擎。双足熊熊趟烈火,遍体莹莹披流星。”
天空风云突变,厚厚的云层像海浪般翻滚,有难以名状的哭喊声与厮杀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夹带着血与火特有的气息。翻涌的云层坠落山坳,化作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
“剑气百丈吞虎豹,江山万里入阵图。莫使吴钩黯宝鞘,且展旌旗觅封侯。”
浓雾中,凛冽的剑光,猛兽的嘶嚎,江河湖海山岳城郭,锈迹斑斑的长剑,随风飘扬的旌旗,各种意象渐次闪现,又渐次隐没,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步安站立的地方,只有淡淡一层薄雾,灵气到了这里,已是强弩之末。然而他分明感觉到,身边蓝营众人的心情,一直随着那歌声起伏,到了最后几句,有人甚至下意识去摸佩在腰际的长剑。
莫使吴钩黯宝鞘,且展旌旗觅封侯……唔,往后就用这首曲子,来做七司的战歌罢。他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
第222章 瀛洲乍现燕幽失
隆兴二年十一月二十五,从江南越州远道而来的鬼捕七司,终于越过绵延数十里,横贯在七闵道漳、剑二州之间的群山大壑,踏入深受拜月荼毒的剑州府。◢随*梦*小◢。1a
这支两百余人的队伍,对七闵道上的任何一方势力而言,都显得微不足道,以至于张贤业麾下的官兵进山追缴数日,始终不见其踪影之后,也懒得去管他们的死活了。
相比这不起眼的小插曲,这一年的十一月,着实发生了几桩大事。
首当其冲的,便是北方边军大败,燕云十六州近半落入罗刹国之手。比之丢城失地,更令人担忧的,是贯穿南北的大梁朝经济命脉,京泉运河,也已经岌岌可危。
千余年来,南方富庶之地的税收,粮食、丝绸、布匹、手工艺品,都经由这条运河,涌入汴京。眼下运河流经之地,燕州、通州一带,已尽在罗刹人窥伺之下。
关于这突然的大败,原因众说纷纭,矛头却无一例外的指向燕云大将军屠琅。
消息传至汴京,隆兴皇帝龙颜大怒,非但贬了右相屠良逸,连带着将中书省都废了。至此,这位年轻的皇帝独揽大权,而大梁朝施行了两百年的君儒共治,终于名存实亡。
因为这一切与邪月九夕减至八夕的日子隔得如此之近,愈发使得人心惶惶,物价腾贵。
湘蜀反贼未除,北方罗刹入侵,七闽拜月荼毒,这种种乱相之外,另有一桩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
十一月中,江南东道,鄞洲府,关于几名渔夫出海捕鱼时,于浓雾中见着海上浮岛的消息,传得纷纷扬扬。
有人听闻此事,引用陶公旧文典故,称这无名浮岛为桃花岛。更有人想到了一鳞半爪的旧神传说,称这浮岛就是瀛洲。
谣言四起,鄞州巡检司为正视听,派了两艘檬船出海巡察,却如石沉大海。
几日之后,两名幸存官兵驾着舢舨,逃回鄞洲,带回的消息令人不寒而栗。
鄞州以东几十里的海面上,不知何时,竟多了一个巨大无匹的浮岛。岛上男耕女织,衣着容貌都不似蛮夷,却不知有魏晋唐宋,更枉论赵梁。
巡检官兵才上岛不久,便被力大无穷的巨汉围杀,除他们二人趁夜逃回以外,其余人都死绝了。
百姓纷纷传言,说是旧神即将重返神州。
有人想起传说中旧神的凶煞桀暴,惶惶不可终日;也有人觉着邪月临世,本就是世间人神颠倒的缘故,于是有胆壮者试图驾船出海,迎回旧神,只是去了几波人,全都无功而返——突然又找不着那浮岛了。
天下纷乱,历史的车轮不知要驶向何方,在这磅礴巨变的背景下,鬼捕七司无论干了什么,都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遗忘了这支队伍。
只在七闵道泉州府,便有人,为此牵肠挂肚,寝食难安。
隆兴二年十一月二十五,七司踏上剑州地界的同一天,泉州府武荣县城外,尘土飞扬,远处官兵大营,不时传来兵卒操练的喊声。
空荡荡的靶场上,宋曼秋挽弓而立,露在宽大袖口外的一截小臂,如藕段般白皙纤细,令人难以想象,这看似柔弱的手臂,竟能开足如此大的一张巨弓。
砰的一声,伴随着弓弦张紧的余音,几十丈外的一组木桩应声炸裂。
射艺练到这个份上,以宋曼秋的年纪而言,足以自傲,然而宋姑娘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原本就飒爽的脸庞,此时剑眉紧蹙,愈发显得英气逼人。
“秋妹好准头!”江楚筠手搭凉棚,朝远处的箭靶张望,口气明显带着难以抑制的欢愉。
宋曼秋一言不发,挽弓又是一箭,灵气凝成的箭矢照旧落在之前命中的地方,将碎木残渣炸的轰然腾起,她一刻不停,又复挽弓。
“秋妹……”江楚筳显然比他哥哥更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掩饰自己的情绪,叹气道:“吉人自有天相,你又何必这样作贱自己?”
此言一出,宋曼秋果然停了下来,侧转身横眉而视,冷冷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我是……”江楚筳心说,我这不是安慰你嘛,这也有错?
见他一副窘迫相,孔灵突然笑道:“你嘴上不说,心里却幸灾乐祸,姐姐冰雪聪明,还会听不出来么?只可惜那位公子,却是个没福气的……”
“灵儿!你胡说什么呢?”宋曼秋急道。
“我哪里胡说啦!他往后是要入赘余家的,平白辜负佳人,难道不是没福么?”孔灵挤眉弄眼道。
宋曼秋本以为她要说什么晦气话,听她这么一说,反而心情好了一些,心说,步公子啊,你若能全身而返,便是入赘余家又何妨。
她神色毫无掩饰,心思了然若揭,看得江氏兄弟心头愤懑。
江楚筠性子直,忍不住低声道:“那人行事向来鲁莽,这回也是咎由自取。”
不等宋曼秋开口,孔灵已斜着眼讥讽道:“有些人刚被禁足了三个月,就大言不惭了。也不知道行事鲁莽的,究竟是哪一个?”
江楚筠被她激得面如猪肝色,鼻孔出气,冷哼道:“我哪里说错了?这七闵道,上有阎王,下有小鬼,我曲阜众人,本就举步维艰。宋师伯为了些许军饷、粮草,心中有气,也不敢得罪了张承焘。那浑人倒好,打狗不看主人便还算了,更遣人送什么罪状来,这下连宋师伯都进退维谷了……”
宋曼秋一时无语,冷着脸扭头走开。
“秋妹……”江楚筳追了几步,见实在追不上,气得一跺脚,转过身责怪道:“哥哥,你就少说几句吧!”
“我哪里说错了。”江楚筠哼道。
孔灵撇撇嘴,悠哉悠哉地朝宋曼秋离开的方向踱步,轻声嘟囔:“你们呀,就算那人死不见尸,你们俩也一样没戏。”
江楚筠心里不服,却碍着面子没有搭腔。
他弟弟江楚筳身段软一些,略一踌躇就跟了上去,赔笑道:“还得请灵妹妹指点迷津。”
“我年纪小,哪里懂你们这些事情。”孔灵嘿嘿直笑,又走了几部,见江楚筳仍跟着,疑道:“咦,你跟着我做什么?”
“我……我去劝劝秋妹。”江楚筳咧着嘴道。
“我又不是去找姐姐的,”孔灵耸耸肩:“我去找那个老县令玩,你也要去吗?”
江楚筳闻言止住脚步,显然不信:“那陈县令老是愁眉苦脸的倒霉相,你找他有什么好玩?”
孔灵翻了个白眼,一边走,一边失望摇头:“看他苦兮兮的,才好玩嘛。”
………………………………
第223章 心有定策步公子
陈阙安确实很苦,回想这几日,他仿佛被人灌了迷魂汤,晕晕乎乎,莫名其妙,就落到了如今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
一辈子小心谨慎,难得豁出去一回,便撞了个头破血流,扪心自问,他觉着还是自己太过草率。
古往今来,长于诗词者,多半于世道人心、官场利害上有些短处,诗仙如此,步执道又怎能例外——痛定思痛,陈老县令不免扼腕叹息,心说若能早些想通这一节,也不至于一时昏头,酿下此等大祸。
区区一个昌泰县巡检林通,便是做定了“里通拜月贼人”,又怎么伤得到张承韬?怕只会适得其反,惹怒这阎王爷。
而宋尹廷在七闽道上无根无基,腹背受敌,仅凭一卷无关轻重的案宗,又怎么会贸然出手?眼下他闭门不见,自然是不愿惹祸上身。
步师侄年轻气盛,自己一个老官油子,怎么也跟着犯了糊涂!
归根结蒂,还是被他那句“从此不必再做七品知县”的承诺给蛊惑了!陈阙安念及此,不由得苦笑连连——步师侄还真一语成谶,他眼下唯指望丢了乌纱帽,就能保全性命——七品知县,果然是从此不必再做了。
自怨自艾,自责自省之余,陈阙安还是想着,得为这同门师侄再出一把力。书院人才凋零,好不容易出了个步执道撑撑门面,总不能眼睁睁看他去送死。
拼着一把老骨头,也得为他做点什么。
因此这几日,陈阙安每日都候在中军帐外,求见都指挥使宋尹廷。
只可惜,自从跟着世子来到泉州府武荣县,宋尹廷只见过他一面,听了来龙去脉,什么都没有说,就让人把他带下去了。
陈老县令屡屡碰壁,正灰心丧气时,居然又被他找着了一线生机:他无意间听人说起,那位每日都来找他,旁敲侧击着细问步执道境遇的宋姑娘,竟是宋尹廷之女!
陈阙安活到这把年纪,有些事情一眼便能看透:一个姑娘家,豪不避嫌地来找自己探听这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个中缘由再明白不过了。
明白了这一层关系,陈阙安自忖知晓了步师侄的自信源自何处。
今日从军营里吃了闭门羹回来,他正要去找宋姑娘,却在军营靶场外遇见了。
“陈大人……”宋蔓秋背着一张巨弓,远远瞧见他,便径直走了过来。
陈阙安一脸愁苦地迎了上去,凄然道:“宋姑娘,步师侄还没有消息,他势单力薄,假如再不想点办法……”
他本以为话说到这个份上,宋姑娘理应着急上火,帮着一起想想法子,却不料她只是眉头微皱,反过来安慰他说:“陈大人尽管放心,步公子不会有事的。”
“令尊派人去救了?”陈阙安脱口而出,竟忘了掩饰自己已经知道对方身份的事实。
宋蔓秋并不介意他知道自己身份。
事实上,她心里也着急,七闽道太乱,步公子人生地不熟,想要脱出险境,谈何容易……这样劝慰陈老县令,她兴许也是在安慰自己。
“陈大人,”宋蔓秋没有回答陈县令的疑问,转而问道:“步公子送你离开昌泰县时,还说了些什么?”
她是怕步公子有些重要的事情交代过陈县令,却被他忙中出错,给疏漏了。
陈老县令沉吟片刻道:“步师侄说让我带上林通一案的案卷,交到都指挥使宋大人手中,又说如何运用这封案卷,全凭宋大人的意思……除此之外,便没有了。”
这些话宋蔓秋早就听过,私底下也反复琢磨过其中的含义,只是这回突然又想起什么,正色道:“步公子临行之时,神色如何?可是万般皆在掌握的样子?”
陈阙安心说,这宋姑娘与步师侄果然熟稔至极,连他的神情都能猜到,摇头叹道:“诚如姑娘所料,我那师侄果真临危不乱,面上一点都瞧不出来。我同他说,区区一个林通,绝计扳不倒张承韬,他也听不进去。少年人胆色了得,可惜还是鲁莽了。”
原来他知道其中利害的……宋蔓秋最担心的,便是步公子高估了爹爹的能力,此时听闻陈县令曾点破其中关窍,心中大定,面色一振,仿佛突然有了底气,莞尔笑道:“陈大人,步公子不是莽撞之辈,他既然知道单凭林通一案扳不倒张承韬,还能如此笃定,便是心中已有定策了。”
陈阙安一时无语,半晌才凄苦道:“宋姑娘,张贤业麾下铁骑数千,高人异士无数,尽在昌泰县内,不可小觑啊……”
他正要再劝,却听不远处有个姑娘的声音。
“不可小觑的,明明是你那师侄。”说话的正是随后跟来的孔灵。
小丫头一边说着,一边还朝宋蔓秋挤眉弄眼,神情活泼,几乎不像儒门中人。
陈阙安见过这位孔姑娘,知道她与宋蔓秋都出自曲阜书院,只是不明白她话中的意思,一脸疑惑道:“孔姑娘此话怎讲?”
“陈大人久居七闽,大概还不知道,江南吴越,近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七司不出,拜月横行。”孔灵笑道。
陈阙安确实没听说过,他不知道这话具体是什么意思,更不明白它跟步师侄有什么关系。
孔灵见他这副神情,笑吟吟解释道:“所谓七司,便是你那师侄麾下的人马。”
“这……”陈阙安不明就里。他只是从文坛诗社中,得知步师侄的盛名,却从来不知道这位师侄除了吟诗作对之外,还做过些什么。
“灵妹休要胡言乱语。”宋蔓秋瞪了一眼孔灵,接着婉言解释道:“八月里江南各府都有孩童被掳,官府一筹莫展,正是七司出手,于魔窟中救出了孩童,惩治了贼人。越州七司不出,拜月贼人横行的说法,便是源自于此,只是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姐姐以前说起步公子,可没这般谦虚的。”孔灵掩嘴笑道。
宋蔓秋被她挤兑得俏脸通红,拿下长弓便朝孔灵追去。
孔灵一边逃,一边咯咯直笑道:“陈大人还不知道吧,宋国公曾说,步公子是孔明再世,鬼谷子复生呢!姐姐平日里挂在嘴边的,今日怎么不许我说了……”
陈阙安听得一头雾水,怎么也难把步师侄与那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联系起来,可是那宋国公何等人物,想来没有把握,不会下此定论吧?
姑娘家嬉笑打闹,他一个糟老头子实在不好意思留下来追问,只能悻悻然走了。
他将信将疑,连着数日不再去军营等候,转而向人打听步师侄的过往。点滴零散消息,渐渐拼凑完整,虽然正如孔姑娘所言,步师侄与他的七司,在江南两道颇有盛名,可是单凭这些,并不能证明他来了七闽道,同样能如鱼得水。
一连小半个月过去,始终没有步安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有人在泉州城的茶楼里,听说了“小书生大摆空城计,昌泰县戏耍张将军”的故事。
………………………………
第224章 丢魂落魄如行尸
那天站在昌泰县城墙上,临走之前大声喝骂张贤业,步安自然是为了让城中百姓听见。
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便张承韬与张贤业父子是这七闽道上的土皇帝,也阻止不了谣言的传播。
在他离开昌泰县后的半个多月里,那一日的情形,被百姓有意无意地美化成了当世“空城计”,且通过行商之口,传到了漳州,又从漳州流传到泉州。
谣言总是越传越离奇,茶楼说书人口中的小书生,年纪轻轻却自号铁齿铜牙,又称一剑西来,独立城头,气定神闲;而城下的张将军急于要救那恶贼林通,又生怕城中埋伏,进退失据,颜面扫尽。
张承韬久居七闽,官声本就不怎么好,百姓们编排他们父子,也早有先例,然而天高皇帝远,些许民间传言根本无伤大雅。陈阙安听说了此番传言,心中反而更加焦急,只道如此一来,步师侄与这张家父子是彻底结下了梁子——这个死结,宋尹廷便是有心去解,恐怕也解不开了。
存着如此念头的,并非只有陈阙安一人。
宋尹廷迟迟不肯见他,也是因为想不明白。
听世子与陈县令的意思,似乎只需将那卷宗送到,宋尹廷便该知道下一步如何应对,可他偏偏一头雾水——要不是父亲与女儿将步安说得算无遗策,他几乎觉得这小书生来了七闽道之后的种种举动,全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
“可他难道存着别的深意?是自己不曾看破?”
宋尹廷似乎落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要么是那书生太天真,要么是他宋尹廷太蠢,两者必居其一……相形之下,宋大人情愿相信自己。
兴许是那份“特殊的礼物”惹恼了这小子,他睚眦必报,转手送了一个烫手山芋回来……宋尹廷只能如此猜测。
总而言之,步安与他的七司,像一条外来的鲶鱼,游进了七闽道这个大水塘。上上下下各方势力,对他或是怒气冲冲,或是捉摸不透,或是鄙夷轻视。
而他却在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之后,突然消失得干干净净。
有人猜测,他已穷途末路,想必饿死在了山里;
有人觉着,张贤业必定已经杀人灭口,只不过心照不宣;
也有极少数人,譬如宋蔓秋,笃信他安然无恙,且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候,重新回到众人面前。
然而,步安并不关心这些。翻越最后一座山头,正式踏入剑州地界的那一刻,他早已心无旁骛,懒得去管身后这个乱摊子。
事实上,没有人能想到,这支来自越州的不起眼的队伍,竟敢以如此悍然无惧的姿态,只身挺进剑州,去面对拜月神教这个庞然大物。
置之死地而后生。
带着两百多人,去干一件十死无生的蠢事,天姥步安,七司步爷,终于从这一刻开始,向天下人展现出他狠绝的一面。
……
……
隆兴二年十一月二十五,走出群山的第一日,七司路过了不少村寨。
每一个村子,都显得阴森可怖,乍一看,都像是柳店镇那样的死地。然而,张瞎子与他帐下的风水玄修,却告诉步安,这些行尸走肉般的乡民全是大活人。
用张瞎子的话说,这些乡民丢魂落魄,想来是被拜月贼人用祭祀古法抽取灵智,进献了旧神。
“和尚也缺魂少魄的,倒没这么不堪嘛。”邓小闲这会儿还有闲情开玩笑,只是没人理睬他。
“可为何一路上,只见乡民,不见拜月贼人呢?”洛轻亭说出了众人的疑惑。
张瞎子摇头不语。
步安见大伙儿也商量不出什么,下令继续赶路。
七司连日来跋山涉水,正急于找个地方补给,然而走了十几里地,沿途的乡民们大多目光呆滞,连句囫囵话都讲不明白,村寨更是穷得不成样子,别说花银子买,即便是明抢,也抢不来多少粮食。
步安当机立断,不做丝毫停留,直往西北方向去,终于在傍晚时分,来到了一座县城——正是他记忆里,插在宋尹廷帐中地图上的一面小旗,剑州府,宁阳县。
宁阳县城远远看着,并没有什么异样,既无战火肆虐的痕迹,也没有邪祟游走的踪影。
张瞎子提议,先由他领黑营进城,一探虚实。
步安沉思片刻,便否决了——以他看过的少数丧尸片来说,分头行动通常都是悲剧的起因。
虽然这里同丧尸片的情况并不一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相比潜在的威胁,心理的压力和对未知的恐惧,才是压垮人心的关键。
于是,在他的命令下,七司众人严阵以待,如临大敌般,从城门口鱼贯而入。没有瞧见守城的官兵,偶尔遇见一两个低头行走的百姓,神色木然,与他们一路上看见的乡民一样。
即使没有遇上任何看得见的危险,七司上下的紧张情绪,比起在昌泰县面对官兵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从来到七闽,大伙儿都听说过拜月邪教的怪异之处:那些出征剿匪的官兵,也都没有遇上一兵一卒,却在不知不觉间,自己也变成了行尸走肉。
眼下亲眼看见那些丢魂落魄,目光茫然,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