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法兰西第一帝国-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布里昂站了起来,拍了拍贝尔纳多特的肩章说道:“莱茵军团能否保住德意志战场的胜利也就看着一次了,命令全军打造木筏,搜集木船,让第一团的士兵们装备好,等一切完毕立刻送他们过多瑙河。”
“是的,属下明白。”贝尔纳多特恭顺的点了点头,转过头去对着一旁的警卫员说道:”马上让第一团团长兰帕德布罗特中校到师部报到。”
………………………………
第一百零三节 激战埃尔欣根 二
在第一师指挥部内,没有过去多长时间,一位身穿蓝色校级军服的中层军官便站在了贝尔纳多特的面前。
中校没有一丝懈怠,挺拔的站正了军姿,抬起手敬了个漂亮规范的法式军礼说道:“师长,第一团团长兰帕德中校向您致敬。“
兰帕德布罗特,1766年生于法国南部城市佩里格,1784年正式参军被调至莱茵军团服役,之后被提升至上尉军衔,担任一个步兵连连长的职务。1786年因为过人的军事素养而被布里昂挑中,成为铁血卫队的一名中层军官。于同年参加了血洗第一师的行动,因为雷厉风行的作风与干净果断的手段得到布里昂的赏识。
之后又在1788年巴登战争爆发之际,跟随着布里昂的铁血卫队进军巴登地区与上万的奥地利、萨克森联军作战,却因为作战时被流弹击中而不幸负伤,却因此破格升为少校军衔。在医院养了两个月的伤后,又被重新分配到莱茵军团担任第一师的一个步兵团长。在贝尔纳多特出任第一师师长之后,被贝尔纳多特看中,调任第一团团长职务,毫无疑问的成为了贝尔纳多特极为器重的心腹军官。
兰帕德虽然仅仅是一个团长,但是要论起地位却比起莱茵军团中诸多中层军官要略高一筹。按照布里昂整合莱茵军团后的一般编制,一个师下辖三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外加一个炮兵团。而一个步兵旅下面管辖三个步兵团,每个团满编也只有两千余人。至于纳拉和儒贝尔统帅的巴登师团的编制也就更少了,一个团也就一千六百余人。
然而第一团编制的情况也却极为特殊,团部下辖四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还有一个加农炮兵营,再加上非战斗人员总共有四千四百余人。毫不客气的说,第一团的综合作战能力在莱茵诸军中除了德塞的预备旅绝对无人能及,甚至在短时间内打垮一个五千余人的巴登步兵旅都没有问题。
这样看来,兰帕德作为一个团长的军衔却达到了中校这也就不足为奇了。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来,贝尔纳多特有意栽培,只要兰帕德立下战功,早晚会升迁到一旅之长,军衔达到少将也说不定。
贝尔纳多特看着兰帕德略带一丝秀气的脸庞,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布里昂的指示,然后继续说道:“这一次作战的难度刻不下啊,据我们的情报机构得知驻扎在埃尔欣根以及多瑙河一线的奥军就有六千多人。渡河作战的木船已经在准备当中,估计5月2日便可准备完毕。”
兰帕德中校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说道:“师长放心,5月3日我们就趁天黑渡河,天一亮就立刻奔袭埃尔欣根,绝不辜负师长的信任。”
当天晚上,兰帕德就召集了第一团营级以上的军事会议,商讨并确定了详细的渡河作战作战方案。
虽说军团总部已经为第一团的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渡河方案,但是那也顶多是一份战略性作战方案。实际性的行动方案还得团部自己制定。没有多长时间,作战方案已经完成。由于考虑到炮兵与骑兵的渡河困难,所以除了带着少量的加农炮外,这一次的作战任务基本落在了四个步兵营上。
后面的大量骑兵、炮兵部队或者是后续的大部队想要跟上来支援先头部队,那就必须要看第一团的三千步兵能不能撑得住阵地直到工兵架完浮桥了。况且在宽达近十公里的多瑙河上搭建浮桥,不但难度极高风险极大,也最少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到时候第一团面对越来越多的奥军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兰帕德甚至不敢想象。
5月3日一早,整个莱茵军团便开始为了即将的渡河作战进行全面准备工作。除了军团内的大批量物资运输到多瑙河边,还有贝尔纳多特师团、达武师团、纳拉师团、儒贝尔师团全部集结于多瑙河沿岸,等到浮桥已搭建完毕就立刻渡河。当然,这一次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作为第一团的增援部队,是最先开始渡河。
然而作为主攻手的第一团相较于莱茵军团其他部队就没那么紧张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弹药运输工作,在中午十二点部队用完午饭的时候就开始养精蓄锐,傍晚五点左右提前用餐。直到午夜十一点,负责作战的近三千余名士兵才登上了停泊在河边的木船或木筏开始向多瑙河东岸前进,然而作为团长的兰帕德亲自随军指挥前线作战,当然这也是为了鼓舞士气。
战场虽然危险,但是兰帕德也明白有时候指挥官的冒险也意味着能给军队增加一些胜利的几率。
。。。。。。。。
夜间行船,为了避免对岸的奥军有所察觉,兰帕德下令全团不允许点燃火把照明,只能靠着微弱的星光以及侦察得来的路线前进,虽然有之前的充分准备,但是莱茵士兵们缺乏渡河作战的经验,乱子自然不少。但是好在情况依然顺利,法军在江面上大概花费了六个小时,直到黎明前夕才抵达了对岸,并迅速展开登陆行动。
借着黎明带来的一点光芒,虽然到处都是清晨的迷雾,但是望远镜依然可以略微看清楚前方埃尔欣根城的大概位置。“应该感谢迷雾遮住了我们的行踪,没有让奥军的侦察兵得知我们的位置。你说是吗?维克多少校。”兰帕德慢慢放下了望远镜,表情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紧绷了。
兰帕德的副官,维克多少校接过了望远镜点了点头:“据之前我方侦查兵的报告,目前多瑙河沿岸已经增加到了七千余名奥地利士兵。大多布置在多瑙河沿岸地区驻扎,其中驻守埃尔欣根城的则有三千余名奥军。你看。。。。。”
“不用顾忌,立即下令让部队趁敌军不备,全力进攻埃尔欣根,务必在两个小时内击溃敌军。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埃尔欣根,那么一旦等到奥军驻防部队汇合,那么后果便会不堪设想。”兰帕德有意识的抬头看了看渐渐清晰的天空:“大雾即将散去,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趁现在就立刻进攻!”
清晨六点左右,迷雾散尽,埃尔欣根前方的奥军阵地中低矮的小山头上,一个身穿白色少尉军服的士兵睁大了眼睛看着几百米的前方,然而下一秒他就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喃喃自语的说道:“那是什么?”
然而同时,他旁边的一个士兵的表情却是极为惊恐,如同看到了死神一般,用着极为尖锐的声音叫道:“是法国人,那些法国佬已经渡过了多瑙河,马上就要发动进攻了!”
紧接着,几个后面的奥军士兵注意到了前方的情况,下一个瞬间尖锐的尖叫声便传遍了整个阵地。
很快便有一个传令兵赶紧跨上战马,向着后方的查理大公所在的临时指挥部奔去。还有几个传令兵也紧急受命,向多瑙河沿岸的各支驻守部队求救。
与此同时,兰帕德在法军的步兵方阵中对着各营营长挥了挥手,然后拔出了随身的军刀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士兵们得到示意,先是慢慢行军,之后便是发动了如潮式的爆发性冲锋。
随着距离的进一步拉近,奥军的反应还是极为迅速的,立马便向阵地冲锋过来的法军发出了猛烈的射击,甚至调来了几门加农炮向法军轰击,以图在一定距离造成法军大规模伤亡。而法军也不顾着还击,硬是踏着士兵们的尸体继续前进。
虽然对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时代的子弹的命中率极为低下。一般来说欧洲各队装备的普通滑膛枪的平均射程在228米左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射击完全就是在浪费子弹,实际上的有效射程也只有八十米左右,但这还没有考虑命中率,仅仅是说能不能打死人。
相比之下,即使是第一代弗格森步枪的有效射程也达到了一百八十米左右,优越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加农炮也就不用说了,杀伤力绝对威慑,但是命中率同样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硬伤。所以说这个时代火器的破坏力也只能建立在发射弹药的密集程度上而已。
由于法军的冲锋速度极快,再加上奥军射击的命中率低下、射击速度极慢等问题,在进攻过程中法军根本没有多少伤亡。况且在尚武精神持续训练下,布里昂派系的士兵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怕死。甚至有时候在战斗中,团长,旅长等中上层军官带头冲锋,当然战死沙场的还是少数。
法军向奥军阵地发动冲锋的目的不是别的,便是求死一战,往往肉搏战的方式是解决战斗的最快途径。布里昂的士兵不怕死,只不过被法军吓得胆战心惊的奥地利士兵怕不怕死就不知道了。
………………………………
第一百零四节 激战埃尔欣根 三
不多时,上千名法军士兵已经举起刺刀冲上了奥军阵地,一场白刃战显然在所难免。
于双方指挥官来说,白刃战乃是对于士兵素质与基本功的考验,就这一点双方似乎都有一些底气。
在奥军方面,作为传统的欧洲陆军强国,士兵的严酷训练以及强悍的战力乃是欧洲一流,刺刀战也同样是奥军应以为豪的看家本领。再者说,法军的进攻兵力只有三个步兵营两千余人,而奥军的人数近三千余人,占有绝对的人数压制。要知道,白刃战当中,兵力的多少也是尤为重要的。毕竟拼刺刀往往是一命换一命,即使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也保不齐会丧命战场。
然而法军方面,训练的强度与士兵的精锐程度自然不在话下,惊人的速度与高涨的士气同样也是法军作战的最大武器。相较之下,奥军在乌尔姆会战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恐怕撑死了最多只有目前法军的五分战力。在这样的局势看来,所谓的人数优势也的确不容许奥军盲目乐观了。除非奥地利的其他援军能够迅速赶到,要不然绝不是法军的对手。
两军短兵相接,便有不断的士兵相继倒下,有法军的,也由奥军的,只不过奥军士兵的尸体明显要比法军的尸体更多一些。战场上,成排的法军士兵一个个如同一个机器人一样,挺着装上刺刀的步枪,在满身鲜血的映衬下如同地狱里的魔鬼,肆意的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仅仅厮杀了近半个小时,埃尔欣根阵地上的奥地利士兵已经是尸横遍野,在勉强挫败了法军两次猛攻之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高昂的。超过七百余名奥地利士兵战死沙场,而法军的伤亡仅仅是奥地利部队的三分之一。很显然,奥军早已军心溃散,只不过由于兵员上的一定优势,使法军最擅长的冲锋突破战术难以迅速奏效。
眼见着战场上,法军三个营的兵力迟迟没有拿下埃尔欣根阵地还和奥军产生了焦灼状态,兰帕德在后方法军阵地上颇为焦急:“怎么回事,一个小小的阵地半个多小时了,都拿不下来?这个阵地打不下来,拿什么抢占埃尔欣根城?难道奥军全部汇合,让我们葬身在此?”
维克多少校在一旁也同样紧皱眉头,说道:“奥军抵抗的强烈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军伤亡已经超过两百,伤亡也越来越大。这个阵地我们自然是志在必得,不过我建议暂时停止进攻,待部队休整一会儿,再发动全力猛攻。”
“休整?我们哪里还有时间?我猜的不错的话,这个时候已经有两千以上的奥地利增援部队向我们这里赶来,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等死?”兰帕德对着身后严正以待的步兵方阵,军刀一挥命令道:“第四营的士兵们立刻投入战场,,我要在二十分钟内结束这该死的战斗。必要时我的警卫排也将加入战斗。”
兰帕德话音刚落,一个年轻的中尉军官就提出了内心的担忧:“第四营是我们唯一的预备队,一旦战况有变那么面对之后的战斗将会非常困难。”
“中尉先生,我想你应该知道,一旦奥地利援军赶到了这里,我们的预备队就真的不会存在了。”伴随着法军号角的吹响,七百余名法国士兵组成的刺刀方阵开始缓缓向战场移动,兰帕德也拿起了望远镜继续关注前方战场。
预备营投入战场的效果很显然没有让兰帕德失望,原本在战场上和法军僵持不下的奥军已经逐渐开始了溃退,失败的结局是注定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预备营的投入战场,奥军便如同一个虚弱的病人一般一击致命。
仅仅只过了十几分钟便迅速解决了战斗,奥地利部队在留给了法军上千具尸体后哪里还有心思回去保住埃尔欣根城。仅仅象征性的放了几枪,不少的士兵成为了法军的俘虏,而大部分士兵则一哄而散,向着后方溃逃。
兰帕德没有心情调动部队去追击溃逃的奥地利部队,在简单的打扫了战场之后便率领部队迅速进驻了埃尔欣根城。一方面命令下辖部队加固了之前的奥军阵地设置几门加农炮防御,封锁重要路段,另一方面派遣随行的工兵架设浮桥,为莱茵军团全军渡河做好准备。只不过搭建浮桥起码要一天时间,第一团还必须撑到法军增援部队渡过多瑙河才行,而他们面对则将是源源不断的奥地利部队的包围。兰帕德这才意识到原来这次作战的难度并不在于进攻,而是在于固守,同时还是建立在没有把家底拼光的基础上。
如果浮桥架不起来,或者得不到对岸的兵力援助,能不能撑住奥军的轮番进攻不说,第一团就会因为缺少弹药而全军覆没。架设浮桥的实际意义就是在于将大部分的辎重、大炮、马匹运往对岸,这才是这次莱茵军团渡河作战的关键。
而多瑙河对岸的莱茵军团总部在第一团攻克埃尔欣根城后,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指着不久前新绘制好的巴伐利亚作战地图,布里昂面对着莱茵军团诸将,一脸欣喜的说道:“第一团既然攻克下了埃尔欣根城,那么就让他们继续向内陆挺进,首要之任务乃是稳定滩头阵地,在埃尔欣根四周布防,阻挡后续奥军的反攻。”
停了停,布里昂又继续说道:“马上派出第一师的第三团、第八团、第九团作为支援部队迅速渡河,在这四个团会合之后立即向东南内陆方向发起进攻,我要在一天之内将战线扩大的内尔辛根一线。”
法军高效的准备着渡河作战,在中午十一点左右,三个团近六千余名士兵已经开始了渡河任务。只不过,由于缺少木筏与船只,大部分士兵输送过去之后,第九团仍有一半的兵力留在对岸。
然而与此同时,奥军的行动也没有让法军太过失望,兰帕德就是从他的望远镜中看到了从南方而来的大批奥地利部队。只不过,现在奥军的行军速度以龟速形容简直都不足为过。自从早晨六点多钟法军进攻埃尔欣根阵地,至现在的中午十一点,三千奥军从集结部队,再到行军,磨蹭了都快五个小时了才匆匆抵达了战场。
很可惜的是,战斗其实早就已经结束了。法军的三色旗已经插在了埃尔欣根的城墙上,奥军指挥官还浑然不知。
面对防线外这一群士气低落、而且极其疲劳的奥军,兰帕德的选择向来都只有一个,主动出击。虽说法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损失了近四百余人,但是以法军的锐气,即使再战一场也无伤大雅。况且是面对这样一支颓废的奥地利士兵,兰帕德的心中自然有着分寸,恐怕用砍瓜切菜来形容都不为过。
刚好眼见埃尔欣根失守,没有丝毫信心的奥军正在有序撤退。这时,千余名法国士兵突然冲杀出来,那种效果可想而知。
在战争中,造成军队混乱,溃散的往往是己方士兵,而不是敌人。原因很简单,例如之前的符腾堡战役中,一旦战局吃紧或处于劣势,奥军必然开始出现逃兵。以至于打到最后,逃跑如同传染病一般在全军传播,一个人的逃跑甚至都能影响一个连,更不要说几百个士兵放弃阵地一起逃跑了。
然而一旦让逃兵的影响在军中蔓延,那么这对于军队的杀伤力甚至比敌人的子弹都要厉害。很不幸的是奥军在与法军交战连败几仗之后,似乎已经把逃跑当成了习惯,甚至中、高层军官带头当逃兵。
而这一次法军仅仅发动了一次突击,实际上击毙的奥军并没有多少。但是,奥军内部却立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混乱,甚至大部分阵亡的士兵都是惨死于乱军中的踩踏。还没有几分钟,这一支奥地利军队便形如散沙,一击而溃。
。。。。。。。。。
巴伐利亚,奥军指挥部,查理大公一脸黑色的看着摆在眼前的战报,坐在一旁的施瓦岑贝格亲王也没有好脸色的看着面前几个从前线下来的狼狈不堪的奥地利军官。很显然,他们并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
“我说你们是蠢猪吗?我们驻守在多瑙河的部队起码有七千多人,可是为什么还是丢了埃尔欣根?而且,我方六千部队居然被法军轻易的击溃了。你们这群败类,帝国的脸面都被你们丢尽了,你们还有脸回来?枪毙,全部枪毙。。。。。”查理大公骂的气喘吁吁,显然已经没有词还能继续教训下属了。
等着查理大公暂时冷静下来,施瓦岑贝格示意几个军官赶紧退下,然后对着查理大公说道:“司令,法军在多瑙河战线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这个时候想要阻止法军渡河并不算难。况且,我看多瑙河的得失并不能阻挡法军的进攻,奥地利的五万援军已经由阿尔文齐元帅率领赶往这里,巴伐利亚的征兵工作也在继续。我军可以在巴伐利亚与法军决战。”
查理大公点了点头,说道:“恩,我需要马上调动部队,反攻埃尔欣根。”
………………………………
第一百零五节 激战埃尔欣根 四
5月4日,下午五点左右,最后一批法军支援部队已经完成了在埃尔欣根滩头完成了多瑙河岸的登陆任务。由于是白天渡河,再加上相比于第一团的夜间偷渡来说相对要安全得多,所以渡河作业也自然比第一团进行的要顺利一些。
没有耗费太长时间,第三团、第八团以及第九团六千多名士兵就已经开进了埃尔欣根,和兰帕德的第一团完成了会师。同时莱茵军团总部为了表彰兰帕德的指挥能力,还破例授予兰帕德此次渡河作战的全权指挥,主要负责调动法军已经渡河的四个团的兵力完成对多瑙河内陆战线的扩展任务。
第一团再加上后续的法军三个团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近九千余人,如果要论起奥军方面的编制,都完全可以顶得上是一个步兵师了,指挥官也起码是少・将军衔。而法国莱茵军团的编制则大不一样,军团直辖两个师,以及两个巴登师团。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便是莱茵军团的直辖师,编制达三万余人,再下辖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编制至少也是七千余人。兰帕德现在的权利至少也凌驾于旅长之上,只是与他的中校军衔有些格格不入。
毫无疑问,布里昂除了自己的嫡系下属,或者是真的能力超群,一般是不会轻易给一个中层军官如此大的权利。兰帕德虽然也是莱茵军中素质过硬的中层军官,但是军团中的佼佼者也大有人在。所以说,兰帕德能得到如此大的重视,多半是因为贝尔纳多特的大力提携。
毕竟兰帕德在军中众所周知乃是贝尔纳多特的嫡系军官,况且在这次多瑙河登陆战当中表现惊人,一个团的兵力击溃六千奥军已经是不俗的战绩了。即使布里昂不说什么,作为顶头上司的贝尔纳多特自然也要嘉奖一番。甚至在军中都在议论,兰帕德说不定仗一打完就能晋升上校旅长。
说实话,少・将师长的职务兰帕德暂时还不敢想,毕竟整个莱茵军团再加上苏尔特的巴登军团也就六个师而已,最高军衔也就是布里昂的中・将了。这样看来,一旅之长便是军官踏入高层道路的一个跳板,同时也真正成为了莱茵军团当中的重要力量。但是成为了旅长之后,还想再继续升迁恐怕就难如登天了。此时能成为少・将师长的无疑都是早年跟随布里昂派系的元老级人物,而且皆有之不俗的战功。如果旅长还想继续往上爬,那么只能乖乖混资格了。
就目前的作战任务对兰帕德而言,比较起之前登陆作战的难度应该小了不少。法军基本已经肃清了多瑙河沿岸的奥军防卫部队,即使下面奥军调集部队发动反攻,法军凭借其九千部队也应付的得心应手。况且浮桥已经搭建了一大半,兰帕德就算打的再怎么差劲,最起码也能让法军主力渡过多瑙河。
5月5日,法军四个团就奉命合兵一处,齐头并进,继续向东南内陆深入进攻,而法军第一团扩展了近十公里纵深后,终于在内尔辛根地区正式遭遇了作为拦截部队的奥军。
行军的途中遭遇奥地利部队自然在兰帕德的意料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