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巅峰剑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自成一堆,喝马奶和烈酒,吃在营地就烤好的囊饼和肉干。
负责打扫战场的亲兵连排长拿着半口袋大米跑到刘子光跟前双手呈上:“将军,这是在清兵火头军身上发现的,您看。”
“芜湖特供,大明必胜。是咱们大明的军粮啊,这些鞑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这肯定是他们上次劫粮队的战果。”风无恨指着米袋子上面的字说。
“好象有些不对,芜湖的军粮是最早运到的,那时候清军还没开始劫咱们的粮道,最近几批遭殃的都是南直隶的粮队。”大小姐一脸狐疑的说。
她伸手抓出一把大米捏了捏,:“是上好的新米,比我们吃的糟秕强多了,清军怎么可能会有大明的军粮呢,真是奇怪。咱们也劫过清军的粮队,他们后方运过来的米也不是这样细长圆润的,而是粗短暗淡的高丽米。”
“去把李周正请来。”风无恨一挥手,李周正和那个清军密探都随队而行,准备在关键时刻作为人证物证来揭发陈新甲的。刚才外面血战,李周正躲在车厢里没敢出来,现在脸色还是苍白的。
“这确实是芜湖米。”抓了一把大米在手中注视着,对大小姐说。
(本章完)
………………………………
第171章 战友兄弟
“这米是怎样来历?”风无恨和云大,云二,大小姐,二小姐围在李周正旁边,注视着他的表情。
“以前有一个说法叫做:芜湖熟,天下足。当然现在已经改成湖广熟,天下足了。但是芜湖仍然是我大明的重要产粮基地,北线的军粮一般用的都是芜湖和松江米。风将军为何让我鉴定大米?”李周正说。
“我不是让你鉴定什么大米,我是让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大明的军粮为什么会落到清兵的手里,而且这种芜湖的米袋子从没有被清兵劫到过。”风无恨指着米袋子上的字说。
李周正倒吸了一口气,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难道有人私卖军粮给清军?不会吧,这种事情也敢做?”
他拍了拍脑袋,走了几步,“首先这不会是清军的反间计,他们才不会用一千多精兵的姓名来陷害我军的粮草官,噢。总管粮草器械的是浙江兵备道苗千献,有名的苗扒皮,一个兵备道都能扒的浙江民众怨声载道,要不是陈新甲护着他,早被撤职查办了,私卖军粮给地方豪强,然后地方豪强转手卖给清军,我猜应该是这种情形。”
“哼,我看未必,如果利润能达到三倍以上,直接卖给清军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出到十倍的价格,我说他连老娘都敢卖。”大小姐说着,对于贪官的无耻,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苗老贼胆敢里通外国,看我不斩了他!”徐洲联络官也跟着恨恨的说,把腰刀拔出一半,表示出为国除奸的决心。平时吃的都是掺沙子的陈米,原来好米都到了清军那里了,换谁都得生气。
“把这些证据都收集起来。”风无恨命令把清军携带的芜湖军粮袋子都收集起来,到时候打起官司可是最好的物证。
战场打扫的差不多了,尸体也掩埋好了,日后还要重新起坟,改葬在铁厂的坟地里,所以现在只是草草处理了一下,防止被野兽糟蹋而已。
全体人员在坟前列队,风无恨站在最前列,身后跟着几个连排长和大小姐,二小姐等人,所有人在值日官牛二蛋的命令声中统一动作。
“拔刀!”齐刷刷的数百把钢刀佩剑出鞘,握刀的手放在右胸上。
“敬礼!”钢刀举到了鼻子前,胳膊与肩同宽。一时间气氛肃穆无比,旷野寂静,偶尔有一两声马嘶打断人们对同伴的追思。
“兄弟们,这里山清水秀,你们先住两天,过几日再请你们回家吧。
风无恨说完,把青铜剑猛然向右下方挥动,动作潇洒利落,然后一收。
身后的数百把刀也跟着向下挥动,然后扎木和大喊道:“礼毕。”一片刀剑入鞘的声音。但仪式还没结束,牛二蛋继续喊道:“拜!”
在风无恨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在坟前跪拜,磕了三个头才正式结束了仪式。
徐州军杨达明等官军虽然很不理解,但还是跟着做了,仪式散了之后他紧跟着风无恨问道:“将军,死了一些车夫和士卒,为何要如此隆重的祭奠呢?”
风无恨说:“战场上没有高低贵贱,刀枪无眼总是要死人的,这些兄弟不死,死的可能是你,是我。人死为大,这样祭奠一下也不为过,而且能让活着的人觉得他们死的有价值,有尊严。这样说你理解吗?”
“噢,士气可用”杨达明点点头,好像理解了一些。
车队启程了,轻骑兵继续在外围护卫、侦查,大车周围跑动的都是新增加的乘马步兵,这些人也都有些骑术的底子,纵马奔驰起来也有模有样的。
车队过后小半个时辰,老林子里的野兽们才敢探头探脑的出来,享用人尸马尸的盛宴。
兖州城内,帅府的正堂,徐州都指挥使袁崇焕正在几份战报,他以都督佥事衔赞理山东前线的十余万兵马,手下有满桂和祖大寿的精锐车骑,还有临时统辖的毛文龙部十余营山地兵。还有兖州城内的几十万父老乡亲都要归他管理,可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事务十分繁忙。
自从春节利国城下大捷以来,山东境内的军马尽归他节制,乘胜追击,一直向北推进了六百里,打到泰安府才被重新出山的多尔衮挡住。几番苦战之后,互有折损,战线渐渐在兖州一线胶着了。
清军悍勇,野战无敌,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粮草,十五万人马,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就凭大旱之后的北方诸省,根本无法提供那么多的粮草,所以最佳对策就是耗,打持久战,以兖州为中心,十几万大军坚守城池营寨,不和清军打野战,每撑一天,敌人的后勤压力就要大一分,距离退兵就要更近一步。
这些天来兖州一直高悬免战牌。面对清军的骂阵置之不理,如果对方攻城,那才求之不得,蒸汽大炮和连弩正等着呢,城中的树都被砍完了,制成连弩的箭矢,就凭汉八旗和绿营兵那些汉奸部队,连云梯都被靠过来呢就被射的抱头鼠窜了。
如果清军进攻满桂或者祖大寿的大营,那兖州城内的部队就会杀出直取清军大营,三下互为犄角,互相掩护,双方的总兵力基本相当。多尔衮可没有能力同时打赢三处战斗。
如此下去,胜利指日可待,可是自家后方运来的军粮越来越差,不但是多年的陈粮,还掺杂了无数的沙子泥土,这些也就忍了,可是军饷居然也拖欠了三个月,下面的士兵被人鼓动着闹了几回事,被迫使出雷霆手段斩了几个带头的家伙。
在兖州府就地征集了一些饷银才压制下来,可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个总督钱粮的浙江兵备道苗可鉴分明就是故意贻误军机,拖自己的后腿,这厮是陈新甲的亲信,定是得了上面的授意才如此猖狂,真想斩了这个狗东西。
可是他很清楚,如果斩了苗千献,那正愁抓不住自己把柄的政敌们就开心了,这个都指挥使也就做到头了,做不做官都是小事,如果换个庸才来领军,岂不是辜负了心怀故国的山东父老们,岂不是把手下这些将士的性命当成了儿戏。
(本章完)
………………………………
第172章 暗布杀机
“加急公文到!请袁大人速阅!”一信差举着公文跑进帅府公堂,亲手递到袁崇焕手中。
一看加急公文,说是兵部尚书都督同知山东巡抚陈新甲即将到来,要自己出城三十里迎接。陈新甲可是老对头了,这次他在领山东巡抚,属于封疆大吏,军马钱粮民政,无一不管,大明的巡抚通常还兼着副都御史的官衔。
而自己这个赞理军务可比不得人家提督军务啊,巡抚到来,理应兜鍪执仗,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谒,乃加礼貌焉。这是下级应该有的礼貌,也是制度,想到要给老对头叩首,袁崇焕不禁一阵恶心。
“毛文龙到了没有?”袁崇焕问堂下站着的亲兵小校,这个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万历四年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松盛里,自幼家境贫困。年轻时穷困潦倒,替人看相谋生。还学习孙吴兵法,好谈兵事。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在山东兖州附近的山区靠着一身武艺和兵法当起了山大王,由二十个人起家,逐渐发展成一支劫富济贫、来去无踪的强悍山贼,后来满清强制实施剃发令,留发不留头,很多有骨气的汉人不愿剃发,更不想丢了脑袋,于是上山投了山贼,这批人中含有不少的读书人,他们的加入使毛文龙的山贼队伍逐渐演变成带有反清色彩的义军。
毛文龙的根据地在兖州山亭一带,处于泰沂山脉西南麓,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东部为二百丈以上的群山区,重峦叠嶂,连绵起伏;西部为三十丈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地。低山连绵,丘陵遍布,河渠纵横,平原较少。大小山头共有一千二百三十四个,座落在东北的又名翼云山,为鲁南最高峰。
毛文龙披荆斩棘,筹备器用,召集流民,在翼云山上修筑了寨子,短短的时间扩充了数万人马,仗着熟悉地形,屡次打败前来讨伐的绿营兵,引起了大明朝廷的注意,兵部派员招安,给了毛文龙一个山亭参将的头衔,部队编了十几个营,称为山亭镇。
毛文龙虽然受了诏安,当了参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了,手下几万人名义上都是吃大明朝廷饭的人了,可是奈何不是正统出身,比不得朝廷禁军,有充足的粮饷武器盔甲。他们只能算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金收入基本靠抢劫和绑票,粮食靠自己开山种地,偶尔派兵袭扰一下邹城,滕县这些小地方,日子倒也开心得很。
自从清国皇帝南征以来,毛文龙在清军后方不断进行骚扰破坏,明军发动反攻之后,更是全力配合,派员渗透进邹城,兖州,里应外合协助大军取了二城,立下赫赫战功。兖州防御战开始之后,在山区布置了了防线,断了清军绕道后方进行袭击的念头。
袁崇焕还是满欣赏这个人的,有心提拔他加入袁家军,也就是徐州军系统,无奈这厮对山贼这份有前途的职业依恋的很,一直是听调不听宣,经营着自己的独立小王国,把袁崇焕恨的直咬牙。明军北伐以后,毛文龙也有了一些粮饷,不过是归徐州军统一调拨的,袁崇焕停发了毛文龙部的粮食,银子更不用想,想进一步施加压力迫使他主动来投。
可是毛文龙这个滑头才没那么听话,他不知道怎么搭上了苗千献的路子,套上了杭州老乡的关系,弄到了不少兵器铠甲,反而更加不买袁崇焕的帐了。
这已经是袁崇焕第三次写信给毛文龙,劝他把山亭镇拉出来和徐州军合兵一处,进行统一指挥。这次直接下令让他到兖州来开会,准备最后争取一下。
果然小校答道:“回大帅,毛参将尚未来到。”
暂且不管毛文龙了,眼下要对付的人是陈新甲,想让本帅出城三十里迎接,哼。
……
兖州城外三十里,浙军安营扎寨,陈新甲已经摆好了鸿门宴,一万八千人马分左右两翼摆开,中军大营里摆上了酒席,按理说应该是袁崇焕给远道而来的巡抚大人设宴接风的,可是要杀人还是在主场好一点,就当是巡抚大人设宴犒赏边军众将吧,大帐后面埋伏了五百刀斧手,到时候以摔杯为号,刀斧手冲出直接斩杀袁崇焕。
陈新甲摆弄着酒杯,耐心的等待着袁崇焕的到来,四面八方都是自己人,京中带来的一营标兵还有苗千献的亲兵队,都是膀大腰圆的壮汉,更何况还有范文程手下的武林高手相助,就算袁崇焕手下亲兵奋起抵抗也无济于事。
“启禀大人,兖州城内有一彪人马来到。”一个小校跑过来报告。“终于来了。”陈新甲放下酒杯,招呼苗千献“随我一起去迎袁崇焕。”
苗千献奇道“大人端坐帐中等他来拜即可,何苦远迎?”
“将死之人,迎他一次又何妨。”陈新甲大度的笑笑,踱开四平八稳的官步往外面走去,苗千献暗自赞叹陈尚书的气魄,稍停了一步才跟在大人的右后侧慢慢走出来。回头一看亲兵队的把总也探头探脑的跟在后面,气得他一脚踹过去,“赶紧回去埋伏着,别忘了摔杯为号!”
陈新甲身穿一身红色官服,气宇轩昂站在辕门口,眯起眼前看着远方的烟尘,脸色越来越差,那彪人马根本没有什么仪仗旗帜,只是一队报信的快马而已。
果然,人马来到近前,为首一名参将滚鞍下马,拜倒在陈新甲面前,“尚书大人,末将牛勇,奉袁帅之命迎接大人。”
陈新甲气的半晌说不出话,一番安排全白费了,他任由牛勇跪在地上也不让他起来,稍微平息了一下怒气才岔岔问道:“你家袁大帅为何不来迎接本官?”
牛勇眨了一下小眼睛,说道:“鞑子突然调兵遣将,意图不明,大帅恐兖州有失,不敢擅离职守,特派末将代表他来迎大人,大帅还说大人虚怀若谷,不会计较这些虚礼的。”
陈新甲心说我当然不在乎什么虚礼,我要的你家大帅的人头!可是袁崇焕不来总不能斩了牛勇代替啊,将来掌控了徐州军可能还要用到这些将领呢。
想到这里,陈新甲哈哈一笑,点了点头,“知我者,袁兄也。”上前搀扶起牛勇,“这位就是牛勇牛参将啊,本官早已听闻你的大名,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今日得见虎威,真乃一猛将也。快快请起。”
牛勇喜滋滋的站起来说道:“请大人拔营起寨,城里给大人预备了宅子了,是前鲁王受封在兖州时候的住宅,宏伟气魄,大人住再合适不过了。”
陈新甲笑道:“如此有劳了,牛将军先歇息一下吧,进不进城本官再做定夺。”
一个参将过来把牛勇引到一旁喝水休息了,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帐篷后,陈新甲才一甩袖子,勃然色变,气哼哼的回大帐了,跟在后面的苗千献也不敢多嘴,该死的袁崇焕,胆子真大,居然不亲自来迎,这鸿门宴白摆了。
………………………………
第173章 城下乱
“居然敢不出来迎接?”陈新甲气得差点跳了起来。
陈新甲真的愤怒了,在京城里玩玩阴谋诡计,利用御史和东厂打击对手,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套路。
可是阵前杀大将这种需要魄力和军事安排的事情,他并不在行,原本周密的计划被袁崇焕一个谎言就破坏掉了,什么鞑子突然调兵遣将,狗屁!
洪文畴向自己保证过的,在斩杀袁崇焕之前,清军根本不会做任何调动,分明是这厮不想来迎我。
幸好洪文畴也随着苗千献的杭州军一起,那就是随时随地为陈尚书献计献策。
“好!我就找国太师商量去!”陈新甲气哼哼的暗骂。
陈新甲直接来到洪文畴的帐篷,后者正淡然坐在胡床上看书。见到陈新甲进来便问道:“袁崇焕不来迎接大人亦在我意料之中,此人心中毫无朝廷制度和上官,真乃贵国的悲哀。”
“他不出城如何是好,难道进城去杀他?”遇到突发事件,陈新甲根本没有应变能力。
“没错,就是要进城去杀他,藐视朝廷法度,怠慢上官,又添了一条杀他的罪名。”洪文畴偷眼观察了一下陈新甲的脸色,见他正听得认真,接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大人就是要入其军,斩其将,才能彰显大人英雄本色。此次只斩袁崇焕一人,其他诸将一概加以封赏,恩威并施,定能收服徐州军。”
“兵是朝廷的兵,将是朝廷的将,当兵不外乎吃粮,为将不外乎博一个封妻荫子,袁某人能给的,大人一样能给,而且只会更加丰厚,何愁人心不归。”洪文畴真诚地望着陈新甲的眼睛说道。
“先生妙计安天下,还望详细指点于我。陈新甲对洪文畴有点依赖心理了,师爷李周正突发急病半路留下了,现在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人,苗千献只会搂钱刮地皮,根本指望不上。现在只能依靠这个清国的第一谋臣了。
半个时辰之后,陈新甲带着微笑从帐篷里出来了,亲自温言慰问了牛勇带来的三百骑兵,而且每人发了一两银子,骑兵们被平易近人的尚书大人感动了,一个个磕头谢恩,面露喜色,这趟差事真是来得值,回去能让营里的兄弟羡慕死。
稍后陈尚书传令拔营起寨,去往兖州城。一路上他和牛勇并辔而行,细致入微地询问了牛参将什么时候参的军,家里还有什么人,有几亩田地什么的,牛勇受宠若惊,详细回答了大人的问题。
完了陈尚书又满怀深情地讲了几个自己小时候寒窗苦读的励志小故事,弄得牛勇对这位身居兵部第一位置的文人很是佩服,如此体恤下情,如此关怀部众,好像和袁大帅描述中的崔尚书不太一样啊。
三十里的路程很快就赶到了,远远看到兖州南门前,两队人马正在争相入城,谁也不让谁,一方赶着百辆大车,数百骑兵步兵混杂,显然是运送辎重的后勤部队。
另一方全是骑兵,千名膀大腰圆的汉子们催动战马直往辎重队那边冲撞。辎重队的骑兵装扮比较特别,每个马脖子上都挂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项链,他们的骑术显然更加精湛,出手也更狠辣,双方都有节制的没有动用兵器,但是那千名骑兵竟然在冲撞中还落在下风。
“袁大帅就是这样治军的?”陈新甲面有愠色地问牛勇。
“这个,好像这两队人都不是我们徐州军的人马。”牛勇看了一会才狐疑的回答。
辎重队正是利国铁厂的人马,而那千名骑兵则是山亭参将毛文龙的部众,这些人是山贼出身,从来都是目无王法,天老大他老二,根本不知道低头,这次这帮悍匪跟随毛总兵下山到兖州开会,就是特地来抖抖威风给徐州军看的。
偏偏在南门口遇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辎重队,几百人的小队伍居然那么嚣张,马脖子上系着的,车辕上挂着的,枪尖上挑着的,赫然都是满人的脑袋。两下几乎是同时到达南门口的,所以谁先进谁后进,成了事关脸面的重要问题。
铁厂辎重队连续赶了几个时辰的路,不知不觉超过了远离官道扎营的陈新甲所部,反而在他前面抵达了兖州城,本来以为能进城歇歇脚,喝杯热茶吃顿饭的,没成想在门口遇到有人争道。
那些人打扮活像山贼土匪,居然打着大明山亭参将毛的旗号,气势凌人,仗着人多势众,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拿鞭子往辎重队拉车的骡子身上抽,想把它们赶到路旁,让出一条路来供所谓的总兵大人通过。
敢死营当然都不是省油的灯,因为好歹算友军,就没有明目张胆地动用兵器,合理冲撞就在所难免了,山亭部队因为出身山贼,属于山地步兵,骑马的机会不多,所以骑术甚至不如效死营的乘马步兵,两下推推搡搡,搞得很不愉快。
风无恨已经养成了一点大将风范,对方的总兵并未出头,他也乐得培养兄弟们这种好勇斗狠,当仁不让的泼辣作风。
这样一来,徐州军的联络官吴三桂脸上可挂不住了,他的职责就是联络协调,避免友军之间的误会,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又出了岔子,这可怎么交待。
吴三桂看风无恨平静的神色不像生气的样子,很无奈地说:“风将军,这山亭镇的毛参将是山贼出身,匪气甚重,不过好歹也是受了朝廷招安的大将,将军切莫和他一般见识。我这就去找毛参将理论。”
“吴将军不必前去,既然他们以为官衔高,人马多,非要比咱们先进城,那咱们也不是不能让,可是拿鞭子抽咱家的骡子就不能容忍了,你不知道,我那些蒙古兄弟把骡子当兄弟一样照顾的,现在有人欺负他们的兄弟,就等于直接欺负他们,欺负我兄弟,就是欺负我,都欺负到我头上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让兄弟们和他们干!谁赢了谁先进城,这样总算公平吧。”
风无恨一通忽悠把吴三桂弄得晕头转向,实在搞不懂怎么打了几匹骡子就等于欺负到了风将军本人,但风无恨放任手下和山亭军斗殴的意图他是领会了。两方面都不肯示弱,他这个联络官也没办法。
(本章完)
………………………………
第174章 奴才;奴才
南门已经大开,城墙上的徐州军今天可开了眼界了,城下两帮人为争谁先进城搞得鸡飞狗跳,大动干戈。
穿着打扮比较规矩的是炼铁府铁厂给咱们送军械的辎重队,这伙人真光棍,直接拉了几辆大车横在门口,弄得谁也进不去出不来,南门交通为之瘫痪。另一帮骑兵好像是什么山亭镇的官军,穿的五花八门,有明军、清军的盔甲,还有老百姓的衣服,穿的不咋地,谱倒不小,颐指气使、指手划脚颇有咱们徐州军的风范。
山亭镇游击将军陈继盛穿了一身大明中级军官的山纹铠,簇新的铠甲,鲜红的盔缨,牛皮战靴,制式武将佩刀,这些行头套在身上,使原来的山亭寨二当家感觉自己真成了牛气轰轰的官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