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元末新世界-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纠察队所专职,其余治政的文官胥吏数量目前尚极少,故孟昌现在的事务并不太多。于志龙吩咐他参照历代监察、御史制度,暂时先立个可用的章程,以便后期全面颁行。
同时对两地的现有胥吏等加以督促,考核,能者上,庸者下,贪者典刑入狱。
孔英暂担任沂水主簿,地位仅在谢林之下。目前大军入城,各项民生事务极多,特别是查明地方民户遭受兵灾的程度,统计应该抚恤的户数和抚恤数额费时极多,城内还好查明,城外各处村落、散户不少,一一清查下来,至少需要十几人,三五日的功夫。所以孔英简单与二人叙话后,就此辞别,领着几个差役,分别乘几辆驽马出城而去。
伴行的还有靖安军的几十个骑军军士,这是于志龙担心城外不靖,特地吩咐苟富贵挑选了几队骑卒,为其下乡护卫。
天色近暮,有人回报于志龙,在城外三十余里处,发现了阳朔等的踪迹,曲波与谭晔率兵立即扑过去,部分教众溃散,大部无心抵抗,一一作了俘虏。问及阳朔何在,众教众手指场中一堆正在高燃的柴薪。
“阳朔**了?”于志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曲波俯身回道:“属下去的晚了,据俘虏说阳朔被石泽波等偷袭,当场负重伤,后被手下死命救出,护送出城外,行至三十里处终于不支,伤重而殁。”
“属下将其包围时,见数百教众团聚场地,听其咏唱,似乎是祷告天地,语音哀婉。至于那阳朔早已被架上柴薪,火头刚刚燃起。吾等当时不知,只是尽量围捕,待后来查问方知是阳朔尸首。届时那尸首已经不能识别模样了!”曲波有些为难道。
于志龙再看向谭晔,谭晔禀道:“小的仔细探查过,虽然面目不识,但是身材颇像,应不似弄假。”
于志龙在室内来回踱步,对于这些教首之流,因为其对地方的蛊惑影响力相当深,若纵其归去,后患实多。如今尸首既已基本确认,于志龙也就放下心。
曲波见于志龙沉默不语,小心道:“属下现已将这尸首带回,将军可否一观?”
于志龙摇摇头,人已烧成残躯,看了亦是无用。遂问谭晔:“不知汝等去时,他们所唱何歌?”
谭晔俯身道:“乃我教一般安葬故去教众时的挽歌。小人也不知是何人所作,只是代代口口相传而已。”
“哦,愿闻其详。”
谭晔微微咳嗽一声,低声唱道:“交交黄鸟,止于桑楚。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付与烈火,焚我残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譬如朝露,去日无多。”
于志龙听后默然无语良久,这首歌与他昨晚林中听到的歌义、曲调极其相似,或许是同一人所做。
“天下苍生,苦者多矣!”于志龙叹道。阳朔的死,于志龙刻意漠视,不过千百年华夏底层民众的困苦、迷茫、无奈与抗争令于志龙嗟叹不已。
见于志龙眉头微皱,众人知道他有所伤感。谭晔与他虽然只见了几面,已知于志龙有怜悯世人寒苦百姓之心,劝道:“此歌悲怜世人,当初还是阳师传唱授我。今日其身葬,为人弟子当以歌送之。”
于志龙惋惜道:“可惜某未曾亲见。若能携手,恢复河山,岂不是好?”
谭晔道:“阳师当初本是愤世嫉俗的清苦之人,为昌大本教出力极多。可惜后来听不得规谏,一意孤行,变得热衷权势,喜爱金银,这也是其咎由自取。小的听闻俘虏和教众言,入城后仅他一人就掠了几家大户的貌美妻女五六人,各色细软堆满了整整一间厢房,手下亲近者俱有财货女子分授。受袭外逃时,阳师还舍不得这些财货,要亲信教众为其携带了不少。逃命途中众人嫌累赘,还是多弃于野。此等胸襟怎能为民开盛世?”
曲波、劳景等听了,纷纷笑骂。
阳朔能笼络各色下民,肯定有相当的口才,于志龙目前急缺此类人,故先前有招揽之意。现在看来阳朔眼界不高,见识有限,事败身亡,有他取死之道,于志龙仅仅是稍稍惋惜。
听了诸将笑骂,于志龙才心怀舒张,道:“自古由俭入奢易。反行之却似逆水行舟,稍稍放纵,即漂流万里,不知所踪。阳朔也是太过贪心了!吾等当以其为镜,力行鉴之!”话音转为严厉。
曲波等凛然称是。
于志龙见诸将有的唯唯诺诺,脸上似不在意,不由暗叹。自古挑他人毛病易,省自己短处难,不说这些下属此时还无今后可能居高位者应时刻自省的意识,就是自己又何尝不是心同此理?
遂再自嘲道:“乌鸦落在煤堆上,只见别人黑。倘若于某今后有疵,汝等亦要为某多加提醒!”
曲波、谭晔等诺诺拜服。谭晔见于志龙颇能自省,心下又叹又悚,暗道我教上下人多矣,然能有此胸怀着稀矣,难怪本教每每始兴之茂,却败之如白驹过隙!
他再转念,当初刘福通等以教起事,如今有了莫大声势,可惜隐隐听闻几个大头领间亦有了间隙,若非如此,这沂水起事怎会如此仓促,其他府县根本没有呼应。这实非本教之福。
城内外弥勒教众原有近万,被石泽波等大肆杀戮,驱散,死者不下数千余,余众多溃散。当日谭晔遣手下随靖安军四下招揽,安抚,尚得六七千人,于志龙令谢林和曲波对作恶者一一详加甄别,凡有杀人、犯奸的均处以极刑。余者不罪。
再从中挑选精锐者入军,得军士千人。其余老弱者发钱粮,令其结伙归乡,不愿者,也可就地安置,划拨田亩,自养其家。
靖安军稍后整饬本县吏治,重新丈量各等田亩、山林,统计城内外户数人口,清算劣绅蒙色权贵,谢林、孔英等按照章程分田到户,辅以农具、牛马等。
这些教众多是本地人,因生活无着,才皈依弥勒,谋个活路,真正虔诚信教的并不多,听闻靖安军今后既往不咎,不罪自己作乱,还将分田分牲口,大多是千恩万谢后归乡。
于志龙挥挥手,令他们先下去歇息。作为自己的部属,要求曲波等要想为于志龙的不规之事挑毛病,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
见他们一脸懵然和小心,于志龙心内自嘲一句。自己现在还算警醒,真要是大权一朝在守,他人生死荣辱俱由己定,长期以后,不知自己还能否保持此心境?
看看天色不早,谢林刚才已经遣人回报,城内已定,孔英等带人外出巡视,安抚地方民心,估计今晚不会回城了。
天色已经开始黑沉沉,县衙室内纷纷点起火烛。于志龙唤来谢林、孟昌、金炎、曲波、穆春、钱正、于世昌等人在县衙后堂内就餐。原县尹的家小早就被石泽波、阳朔等屠戮,杂役等四散,原县里巡检不得不在城里挑了些手脚麻利、为人本分的男子暂做仆役。至于县衙缺少厨子,那巡检只得自县里最好的酒阁中吩咐准备唤来,还领着几个厨艺了得大师傅,带着各色食材,过来候着。很快各色菜肴张罗了一席。
菜品丰盛,只是无酒。
大桌上,于志龙坐在首座,众人分文武、亲疏,依次坐下,虽然各色热菜冷拼流水般上了二十几道,那巡检还是紧张地站在堂门口侍候,小心张望于志龙的脸色,生怕他对饭食稍有不满。
于志龙等此时多是粗鲁军汉,以前哪有机会享受精致菜肴,到了临朐,暂时安定后,方有机会数次大快朵颐。不过那时练军、作战极其紧张,于志龙治军又严,诸将均不敢在营内违犯军纪,一般只是在轮值有暇时,才结伙至城内酒楼等放开肚皮海塞。
那时酒是不敢多饮,于志龙早就令纠察队严格盘查,凡有违犯者,至少禁闭一日。
谭晔此时坐在下座,他第一次在这种场合,总觉得屁股下似有火烧,勉强随着诸人动箸,一餐饭下来,浑不觉是饱是饿。于志龙见他拘谨,中间倒是令侍候的下人为他添了几碗白饭。
白世轩等早先哭哭啼啼的拜辞,各归自家城内宅院,希望还能收拢些旧仆,再振家业。
原先在山道上俘虏劝降的汉军千户严顺当日兵变,死于石泽波等人之手,其家中亲族也多有殁去。严家与白世轩等有旧,一向为诸葛平等人相厌,这次顺带着一并被其剪除了。
于志龙念其有些功劳,白日里安排人去寻其家眷,只得其一妻一妾和三个幼子,遂给以其银钱等抚恤,放归回家。
刚刚撤下残席,那巡检赶紧令早就等在堂外的十几个女婢进来奉茶。
想想际遇之奇,巡检心叹造化弄人。自己本是个巡检缉盗不入品的小吏,如今却做了侍奉人的差事。
于志龙慢饮清茶,与众人闲聊叙话。突然外人急报:孔英夙夜回返,称有紧急军情。
诸人俱惊,于志龙唤孔英进来。孔英在外巡游一日,现虽疲惫,但精神尚好,他大步进来,拜见了于志龙,道:“遵照谢县尹之令,属下在外巡察各地民众受兵祸之事,到了城西三十余里处,忽闻当地土著来报,有大股元廷官军正往沂水城而来,那出城难逃的诸葛等人已奔往城西,与之汇合,想必元军已知我军今日行动。属下恐大人未知敌情变化,特立即返城禀报。”
于志龙奇道:“敌从何来?”
孔英道:“属下实不知,问报信土著,只称不下千百!属下当时即刻遣随护军士分头前往探查,自己先回来禀告。估计再过不久,即可有信回报。”
“莫非是周围府县的元兵,知晓我等夺了沂水,故来攻打?”穆春道。
“自赵将军夺了沂水城,已历六七日,算算日子,周围的元军也是可能到了。不知是何方军马,又有何数?”于志龙沉吟道。
孟昌道:“这两日沂水城易手变换剧烈,想必元廷还不知,若是元军仍按过往军情而来,我军似乎倒有可趁之机。”
金炎接着道:“距离莒县最近的府县只有东边的日照,南边的临沂。两者到莒县不下二百里,若是分别得到消息,再集合军马,只怕不会少于五六日。这日照归属莒州辖制,若有兵马前来,倒不为怪,想那临沂辖属沂州,需得益都路发函方能动兵,且临沂往莒县山多道险,路程又长于日照,属下以为似乎来兵不会是临沂兵。”
这二人闲暇无事,好搜集、翻阅各地地理杂志,虽然此时各地的地理志皆是大略,但已是难得。
元世祖时,开始官修全国地理志。至元二十三年命札马鲁丁、陈俨、虞应龙等编纂全国地理志,至元二十八年完成,共755 卷,名曰《大一统志》。
元成宗时,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辽阳图志》,再次增修,于大德七年完成,名为《大元大一统志》。全书1300卷,至正六年在杭州刻板印行。
孟昌、金炎因为孔英之故,曾在曲阜、泉林镇的官衙借阅过,对外省之地看的略简,对于腹里、山东之地自然最为上心。
于志龙乃后世之人,这些细节自然不晓,其实沂水官衙就有一些卷册,只是诸人今日都忙于诸事,根本没有时间阅览。他当初在临朐多忙于军务,平日所思只为一地求活,益都城附近的地理还知道些,别的就不清楚了。
此时大元一统,河川地形虽与后世几乎类似,但府县、道路往往有极大不同,只能参照。
………………………………
第二百八十二章 风起青萍末
于志龙暗暗皱眉。寻思一会儿道:“天色已黑,估计元军不会连夜行军,若是要来也是明日。”
“穆将军、曲将军、钱将军!”
三人闻声而起:“属下在!”
“立即收拢各部,整顿城防,今夜宵禁,告诉军士,有敌来犯。”于志龙吩咐,一般的军事行动,除了确需保密的外,于志龙要求必须通告全军将士,做到大小将佐、军士知道所对之敌,各自的任务等。这么做既是对部下的信任,也是令各部将士明白一旦上司战亡或不能继续指挥时,接任者能够按照既定指导继续指挥。
“苟千户,速速再遣斥候四下打探,看看周围是否还有来敌,有敌多少,位置若何?城西处要多派人手。”苟富贵大应一声,拜辞而去。
于志龙看向谭晔,道:“今日收拢教众之精锐,虽然多青壮,然无操训,两军阵前不能大用。若是一一散入靖安军各部,还为时尚早。吾意索性暂编一部,由汝统帅,据城而守。”
谭晔拜倒道:“谭某愿追随将军,共襄大事。敢问将军令我据城而守,莫非是要亲自出城退敌?”
“不错。城内初定,再经不起战乱,况且吾孤军前来,再无援兵,若是困守一地,岂非是陷靖安军上下于死地?吾意已决,无论敌来势若何,野外退敌,势所然耳!”于志龙慨然道,“城若再失,必失此地民心,也大堕我靖安军军威,故令汝留守,当好好看顾!”
诸将大为惊讶,这谭晔不过新附之人,于志龙竟新任如斯!
谭晔低头拜服,稍稍心内计量后道:“属下多谢将军信重,必尽心竭虑,守护城池周全!只是敌情不明,某看我军军力不过三千,万一来敌势大,野外杀敌恐有难处,二来此城小,守御时用不了许多人,三来教众青壮者多有暗地里简单操训者,以备将来图事,今聚约有千人,虽不如大军精锐,尚也可随将军出城一战。某自投军尚未立功,今日只愿随将军一起杀敌!”
弥勒教并非简单的结伙起事,为了一举奏功,暇时也曾暗地里避开官府、里正,在野外简单操训。阳朔、谭晔都是图长远的人,自然常做此事。
“如此也好!”于志龙简单思索好,允了。
冲锋陷阵自然用不上这些人,不过若是壮声势,打个顺风仗,还是可以的。如今敌情不明,再无外援,孤守一城,实非上策。
“大军行动皆有章法制度,今封谭晔为千户,通领这八百人随我出战,暂列众军阵内。令钱正部分出五十老卒,担任这千人新卒的百户和牌子头,至于城内防守汝可选一坚毅有谋之人为副将,吾再分派劳景为守城主将,留二百精锐和二百新卒坚守。”
单留新卒守城,自然不行,遇到复杂敌情时难免混乱一团,无法形成合力。故于志龙特地自钱正部分出一部军士作为各级指挥,再令劳景领一部精锐镇守。只要自己野战能胜,城池自然不失。
另外,这些教众心思难定,加入老卒为队首,除了稳定军心,也可渐渐掌握部众,减少弥勒教、甚至谭晔对他们的影响,能较快的融入靖安军的整体。只是这个心思不好对谭晔等人明言。
初时令谭晔为守将,也是信者不疑。于志龙当众吩咐,乃故意收取谭晔等部人心之意。
于志龙起身在堂内来回踱步,再对劳景吩咐道:“选个路熟可靠的本地人,再派亲卫至莒县打探。赵石将军至今无音讯,某委实难安!”
劳景领命,唤来一亲卫百户,如此如此。
见于志龙分派完毕,穆春上前请道:“此次攻城,我军得弓矢若干,另外还有火铳百余,何不分发我军,以利杀敌?”
沂水毕竟是下县,城内汉军和军械库里本就存有些弓矢和火铳,先后历经战乱,损失、遗弃者不少,最后尚有制式劲弓二百余,火铳百余杆。
“弓矢俱配发军中,至于火铳则留在城内防守只用。”于志龙想了想道,“城中尚有几门火炮,俱留在城头。”
火铳乃前宋就开始制造,军中曾有装备,各式火器均有。
元军的火铳多是青铜管式,内填火药、弹子,两军阵前以火捻引燃,在于志龙看来这就是早期的前装火绳枪,只是因现在制作工艺完全手工,不成精制系列标准,火药威力小,伤害距离太短,最多百步,不堪用。
当今的火铳、火炮说是杀敌,莫不如说是烧敌,弹子的威力还是乏善可陈。后世欧洲的火器犀利,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开始标准化,机械化,黑色火药先后被改良为效能更大的黄火药。集火射击的威力渐渐远超冷兵器,所以才在短短百年中迅速取代了冷兵器。
由冷兵器转为新式兵器,没有数十年,上百年的工艺积淀和思想进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于志龙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百科全书,能够做到全知全能。他仅仅是知道一些后世常识,让他开挂金手指,完全不现实。
“今夜城内、军内加强巡视,各部将佐应将吾靖安军的军规、施政纲略明确告知那些新卒,彻底安定新卒军心,提振时期。”于志龙接着道。
自临朐带来的老卒,于志龙并不太担心,但是沂水新加入的哪些教众,汉军俘虏等,因为不清楚靖安军的军规、民政,难免会有些别的想法,特别是到了两军厮杀关键时期,万一泄气,就悔之晚矣。
钱正、穆春、曲波、于世昌、苟富贵等凛然领命。
“明日卯时初起床,卯时正用餐必须完毕!”于志龙下令,“今夜诸事繁多,汝等这就一一去吧。”
诸将拜辞,快步而去。
于志龙召来堂外候差的沂水巡检使,令其连夜统计本城旧有差役青壮,听取谢林、孔英调遣。
当初谢林辅佐纪献诚守临朐,两人可谓相得益彰,配合默契,如今此城的防御还的交由谢林主持。好在这次于志龙打算是野外退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独守孤城的。若战况再不济,宁肯舍弃此城,保留实力回撤临朐,于志龙也不愿据守本城。
当夜文武诸人皆忙,于志龙则是独自端坐县衙大堂之上,静待斥候回报。
四更前后,有斥候陆续返回禀报:城西三十里元军人马不下二三千之众,旗号似乎是济南路的镇戍汉军。
“济南路据此数百里,怎的是它的兵马?”诸将不解,纷纷寻思。
于志龙这边紧锣密鼓的领军出城迎敌,行了不过二十里,前方斥候回报,进逼的济南路元廷汉军突然全体后撤,看其方向,竟似是奔莱芜,会济南了!
原来那元军万户与孙先生有约,若是沂水城这边敌众,不妨回兵,以后再做道理。这本就是益都路的事,济南路肯帮着益都路剿贼,没了清风寨,已是尽了力,没必要再孤军冒进而犯险。
特别是半路遇到的逃难的诸葛等沂水士绅,见了济南路元军喜极而泣,万户召来问询城内敌情和军力,可惜诸葛等一心潜逃,根本未及与靖安军交战,只得勉强解释城内原有石泽波数千众,粗粗估算不下四五千,结果一下子就被靖安军冲垮,原先交恶的弥勒教众,许多也归附了靖安贼。
万户心内合计,自己所带军力不过近三千,如何抵得住对方?周围又无元军侧应,现在已有了剿灭山贼之功,还是就此打道回府吧。
言明自不敢出言邀战,默默吩咐手下收拾好细软行囊,回山寨接上兰氏,烧了山寨,数百人紧跟着元军一路撤往了济南城。
此时大都城内,一封奏章直呈入内宫深院,自有小心翼翼的太监将它端端正正的摆在了龙案左侧,正好压在了左侧一厚叠各地上表呈文之上。
“嗯,御史台的?又是要弹劾何人啊?”惠帝批示完手中展开的一封奏疏,放下狼毫小笔,另一个小太监小心的接过刚刚拟就的奏疏,抬起至嘴边,轻轻地吹干了墨迹,待笔墨彻底凝干后,万般小心仔细的当着元帝的面用印,展示给元帝看后,才合拢它,规整的摆放在惠帝阶下右侧的一张大案上。那里早已一一整齐的摆放着今日惠帝批过的各地奏疏。
未曾览阅的各地文书则是一一置于阶下左侧的几案。
惠帝自禀政以来,治国上比前几任用心多了。自从伯颜被其罢黜后,他与脱脱倒是一心多在国事,脱脱每有所呈,皆无有不允。脱脱能获惠帝如此眷隆,主要还是在罢黜伯颜中立下大功。
脱脱禀政,大权在手,笼络蒙色汉臣无数,京师、地方诸官及权勋多看其眼色行事。惠帝见脱脱渐有伯颜旧象,嘴上虽不言,心内不免产生些忌惮,不过好在脱脱关注国事,总体上还是令惠帝省心不少,这才没有产生什么表面化的争执。
这御史台最近风闻奏事是越来越盛了!若不是看在他们多少还算是尽心做事的份上,惠帝恨不能将御史台的奏疏全部搁置。
接过奏疏,展开一看,惠帝大惊,眉头紧皱。
这时江北淮东道按察司所奏。内容令元帝看了是心惊肉跳:大意是自脱脱右丞征高邮以来,一路可谓是连破贼军数十道大寨,剿灭贼军无数,如今张士诚龟缩在了高邮城,元军多次设计诱使其出城溺战,均无果。大军累次强攻,张贼等坚守不退,耗时近数十日,几无寸功。见官军攻打甚急,张贼自知不敌,多次放下身段乞降,脱脱只是不允,甚至已发布屠城令,反倒是坚了城内军民死战之心。
这一段元帝早知晓,但是后半文却是骇人。
奏章随后提到脱脱现在多与各部将佐联谊,甚至就连苗军、藏军、回回军、高丽军等辅军将帅亦是前后多次好言抚慰,数加军赏;而攻城节奏明显放缓,任凭数十万大军枯坐于城外郊野无用兵之地,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