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元末新世界-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先帖木儿瞋目发立,大骂道:“汝颠倒黑白,混淆圣听,实贼子无异,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队列下首一御史张冲出列亦指责同僚袁赛因不花,沙河之战早有定论,此时吠吠之言,不知袁赛因不花意欲何为?
袁赛因不花尚未立时辩解,汝中柏站在一侧的队列中细声细气道:“劳师远征,丧师辱国,不说有辱国体之罪,但是徒耗朝廷钱粮,无数兵马毁之一旦,害国之深未所见也。吾等虽才智愚鲁,但为了陛下的宏图帝业却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似某些人尸位素餐!”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争得不可开交。
哈麻身为平章政事,不好亲自加入争吵,只是眯缝着眼,索性充耳不闻。
脱脱自即丞相位后,渐渐有伯颜大权独揽的风貌,这既与他性格有关,也有他见国事日渐糜烂,诸权贵多耽于享乐,无心国事,只有自己日夜心忧苦思求解,不耐的烦躁有关。后期行事愈来愈变得独断专行,急于求成,这几年他大力整顿朝纲,肃清弊端,自然得罪了朝内外许多人,就连哈麻、汝中柏等都与之反目。
受够了朝臣的争吵,元帝无奈,只得发旨令丞相脱脱忠心国事,体量圣艰,尽快结束南方战事为上。
这驿马携带圣旨一路日夜不停,沿着京杭运河,奔赴江淮。
大都一番闹剧无果,益都城的一众权贵仅仅议事了没两天,临朐城那里就有探子送来了刘正风发檄文,出告示的噩耗!
“哼,撮耳小贼也敢称王?真是笑话!”买奴重重地拍了下一侧的扶手,疼得他手发麻,龇着牙直抽冷气,“他打的名号是什么?”
“回王爷,逆贼的名号称是顺天王。”身后侍候的一个管事模样的人俯身道。
“顺天,他能顺什么天?这天下都是我蒙古人的,大都的陛下才是这世上的天!”买奴粗犷的嗓音在大厅里震得众人耳朵里嗡嗡响。这个反贼忒可恶,反就反了,竟然还打出旗号,公然标榜自己为什么顺天王,这不是在打益王的脸吗?
这益都路只能有一个王!
眼下江淮两岸反贼的烽火正炽,但是各处的反贼至今也没有打起如此招摇的旗号,想不到在一向较平静的山东地域居然有流寇能占据县城,还树旗造反,公然叫板朝廷。自己被封益王,坐镇山东,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肯定会发召责斥。
你这贼子反就反了,还打什么顺天名号,以前还算是蟊贼之流,自己还可以优哉游哉的慢慢剿杀,如今这帮可恶的家伙又是打旗号,又是发檄文,出通告,这不是逼着买奴与之立即势不两立吗!
虽说自己是蒙古正统,倒不虞会受到撤销王号的惩罚,但是自己毕竟也是江南江北转战多年的人了,治下不靖也就罢了,流寇处处,难以剿灭也无所谓,反正这些年大家也习惯了,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当初无论多么势大的贼寇都被剿得七零八落,如热水浇雪一般。但是贼称王号,确实是非同小可,朝廷必然重视,现在想来当初还是太先小看他们了!
古人历来重名分,当初刘贼福通就是号称韩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不知愚昧了多少世人,最后在徐州整出好大的声势,就连也先帖木儿的二十万大军也被惊得一夜星散。
“王爷无需着恼,区区蟊贼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猴沐衣冠徒惹人笑!”顾恺微微笑着,欠身冲着买奴施礼。然后话峰一转,接着道:“只是此事还是宜尽快解决,如下官前言,若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反贼一旦有了时间,欺瞒无知农夫小民,携裹其家小,贼势大张后就难处置了。”
“顾大人所言极是,王爷此次出兵应明令众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右手一个文官出言赞同。众人一看,此人是姬宗周,现在职属劝农司主簿,行事干练,注重实物,是劝农司里一个颇有治政之绩的人。
“现贼子实力虽小,但已树旗造反,若不能尽快剿灭,诚如顾大人所言,恐有渐成燎原之势。至正十一年黄河劳工造反,已使得我治下大量青壮劳力流失,近年各地耕做和维修水利之人已是不足。且大乱刚过,人心尚未完全安定,若是此次处置拖延,延误了明年的播种,只怕明年的收成会大受影响!”
姬宗周说的是实情,座下诸人心内默然。
“既如此,如何调度大军,宣慰司可有说法?”买奴问道。山东是腹里之地,一应行政、军事由大都中书和枢密院管控,在山东地域设有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隶属枢密院,掌管军民之事,有宣慰使,同知,副使,经历,都事等官。
“回王爷,莱州、济南、棣州的兵马已经在前几日就发出调令,就在后天可到达益都,最迟不过五天。山里原先参与围剿的官军因为山路难行,且探子来报,向东出山的关隘已经被贼子拒守,若是硬攻,能否在汇合之日赶到殊无把握,而且还易打草惊蛇,所以司里已经下令,只留下一支人马驻扎在关隘外,防止贼子再次窜入山区,其余全军先北向,绕过关隘,走山中大路,依路程算,当在三日后可以全军出山。正好与三地来的援军汇合,共同南下。”宣慰司里一个经历道。
“沂州的兵马本次接到军令较晚,算行程他们的出动时间会晚两至三天,不过沂州的任务是堵住贼子南逃的道路,不需要参加对贼子直接作战,此次沂州可调动的兵马共有四千余众,控制南方数条要道,他们将负责整个南线和东线的围堵。”
宣慰使卓思诚对买奴拱手补充道:“副万户孟大人今早派来信使,按路程算,明日傍晚其义军先锋可赶至此地,莱州田氏义军应是六日后赶到。”
也先身为益都路管军上万户,兼宣慰司的宣慰副使,此时也欠身道:“昨日回报,昨夜我军渡河夜袭,已经基本捣毁西岸的大小船只,贼军现在已经无力渡河东侵了!”
“如此甚好!”买奴喜道,刘正风夺了临朐城,众人都有些担心贼军趁机渡河东去,河东部同样多是群山起伏,若是再往东北去,则是平原居多,物产丰富,偏偏当地官军多抽调一空,再难以对其阻挡。
“唐兀卫何时可到?”买奴还是不放心,问询道。
“站赤传来的消息,估计还得七日后。”一个经历回禀。
众人听了不由皱眉,这批人马出了京师已有七天,怎的还要花费这么多天?不过听说这些宿卫一向跋扈,地方根本无法节制,只希望他们能够快点赶到。
“这次的统兵官我看就是也先大人吧。”买奴对宣慰司的总体部署还是没有异议的,他看了看座下众武官,直接点名也先为帅。
也先长期跟随买奴作战,是买奴亲近之人,对其忠心和能力买奴自然放心。也先以军功累积至上万户兼益都路都元帅,统帅诸路官军不成问题。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于益都,都元帅秩从二品,共三员,也先为其一。
也先在座下听得益王点将,赶紧站起施礼,道:“末将此去赴汤蹈火,绝不负王爷所托!”
“也先大人战功赫赫,此去必马到功成,下官斗胆敢请王爷允下官与也先大人同去,以瞻官军虎威。”顾恺向买奴请命。
“哦,你既有心,自无不可。”买奴点头应允。
“多谢王爷!”
众人再对几日后的出兵又讨论了一番,多认为应待各部汇合后再出征。期间还是以四面包围,封锁为上。
也先令益都路军情司加强对临朐一地的探查,广派斥候,力求在大战前彻底摸清贼军的虚实。
然后买奴解散不提。也先离去时,王英上前拉住其衣袖,再次叮嘱,希望能有上阵的机会。
也先道:“些许蟊贼,无需老大人费心,此次大军云集,必能犁庭扫穴,马到功成,大人只待佳讯可也。”这老家伙不服老,着实令也先有些头疼,若不是看他颇有资历,并已经致仕在家,也先可无心应付他。
………………………………
第九十四章 北风吹来满地惊4
顾凯回到衙署,早有参议俞伯,谭子琪过来问安,看顾凯的脸色波澜不惊,谭子琪小心地问道:“不知大人去议事,王爷可有定论?”
顾凯坐下,接过婢女奉上的香茗,轻轻泯了口,放下茶盅,看了看这两位手下道:“王爷计议已定,待各部汇集后再大举南下!”
谭子琪微微皱眉道:“此虽稳妥,不过若待大军齐集,至少需空耗数日,属下等以为那刘贼非一般贼寇气度,隐隐有刘贼福通,张贼士诚之形,若拖延时日,恐形势有变。”
顾凯看向俞伯:“汝意下如何?”
“属下窃以为刘贼蛊惑民心之伎俩更甚于刘贼福通。若处置失当,即便胜之,代价之大实难预料!”俞伯欠身慢语。
“哦,莫非贼子亦有胜算?”顾凯微微惊讶,俞伯多智,常知微见著,目光长远,与谭子琪的勇于做事,力求实效相得益彰,为顾凯的左右臂助。这次顾凯出京,协助买奴剿贼,特地点名带这二人跟随。
于海当初曾四处流窜,招揽了大量人马,经过这二人为益都路出谋划策,逐渐采取釜底抽薪,剪其羽翼,召降纳叛等计,将于海部逐渐蚕食,赶到了大山里,才有了于海山中遭伏之事。
顾凯为这二人的请功折子经买奴首肯后早已经飞报大都了,想必佳讯指日可期。
“属下等思虑良久,觉得贼子发的檄文和告示虽然多有蛊惑愚民之言,但是却是易动人心,若朝廷不用心应对,即便胜了,亦留下后患。”俞伯沉声道。他已年过四旬,仕途之路难有升迁之望,若非顾凯的赏识,提拔,也就是衙署内一小小胥吏。
“大人亦知我朝历年朝政流弊积年,虽有脱脱右丞,及大人等国之栋梁耽心国事,日夜操劳,但民间不知所因,只谓朝堂高官尸位素餐,不思报国,反以公器私用,中饱私囊为要。上下隔阂久矣,民怨愈深,方有一旦贼子起事,四方愚民蚁附之举。”
“属下以为这刘贼在檄文中所言并全非妄言,故此更易混淆视听,正如俞兄所言,若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快刀斩乱麻,刘贼坐大,有难控之榆!”谭子琪接过俞伯的话道,“现国事艰难,处处民怨沸腾,即便是朝廷大军成功进剿,但万一有贼孽余生,犹如星星之火,仍可燎原!”
顾凯听后,一时静默良久,最后叹气道:“吾亦知之,只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之弊端,庙堂众君子岂有不知?右丞雄才伟略若斯,这些年清君侧,立新政,修河道,编前史,无一不是锐意鼎新,激清荡涤之策。吾辈志士当以右丞为师,追随其左右,拯救万民于水火,方不负圣上眷望!”
“前路多艰,为千万人吾往矣!”顾凯话语激荡,一字一句道。
俞伯,谭子琪对视一眼,一起俯身下拜,泣道:“大人不惧刀斧,不惜身后名,属下愿效随君后,唯死而已!”
顾恺与谢林同是士子,但是想比谢林的无甚根底,一直未获朝中权贵提拨,顾恺则很快就被脱脱所赏识,所以留任京官,不断被擢,论根底,顾恺与脱脱已是一条线上的人了。谢林自任县尹后,虽努力专营,却一直无甚突破,久居小县之地,终于不耐苦熬,见当世纷乱之象渐显,才有了异志。
顾恺跟随脱脱,参与了修史和重开科举等事,对脱脱的知遇之恩自是感恩戴德。修史是国之大事,非博学之人不可当任,自己能参与其中,必定会在文士中留名青史,这对于一生求名于世的汉家学子而言绝对是一项极其自傲的荣誉。
至于重开科举,让万家学子有了跃升龙门之路,无异于茫茫黑暗中见到了一轮红日,脱脱此举紧紧抓住了这些士人的心思,也使得脱脱在朝野中大大提升了威望,脱脱更是无形中成为数百新进举子的座师。
当然脱脱威望极大提高的同时,朝中不仅仇家自然不悦,甚至元帝后来也隐隐感到了自己的帝位有被弱化之势,再加上哈麻、汝中柏,奇氏等时不时挑拨,终于对其生厌,但国事日渐乱象,不得不继续重用之。
顾恺上前扶起这二人,欣慰道:“世道艰辛,惟勇士独行,顾某有你二人倾心相助,实乃三生有幸!这次出京办事,屡起波澜,眼见得守得云开见月明,不料贼子狡诈狠辣如斯,前期剿匪几乎覆水东流,如今各军正在齐聚益都城,南征之日是指日可期,顾某敢请两位继续鼎力相助!”
“大人何须客气,属下当尽犬马之劳!”俞伯激动,再拜。若说是脱脱赏识提拨了顾恺,那么是顾恺赏识提拨了俞伯。知遇之恩,恩同再造,俞伯自是感激涕零。
谭子琪道:“吾等为朝廷可谓鞠躬尽瘁,此次大军齐发,想必贼众灰飞烟灭,属下担心朝廷众多高官目光短浅,鱼肉黔首,这事不能最终解决,只怕解了燃煤之急,大军回归后,当地可能再起风云。”
俞伯开解他道:“真知有此忧,理所当然,只是朝廷积弊多年,岂是旦夕间可轻易解决的。右丞大人多年苦心国事,也不过做了几件大事,朝中奸佞之徒仍是大有人在,对新政的阻扰、播弄又哪里少了!”
真知是谭子琪的号,俞伯年过四十,长于他,谭子琪只有二十余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其性子比起俞伯直快的多。
“不除奸佞,难以成事,即便是刀光剑影,也在所不惜!以属下猜度,右丞大人近些年锐意新政,虽收实效,但亦得罪宫内外众多权贵,甚至圣眷渐薄,此兆大不利,何不倾力一搏?”
顾恺和俞伯齐声道:“真知慎言!你我臣子,当一心辅佐大人倾心国事,怎可沉迷于刀兵相向,若朝中政争皆以武为途,何来国之长治久安?”
谭子琪低头道:“吾无害虎意,只恐虎有伤人心。自大元定鼎中原,数十年间朝堂上刀光剑影还少了?属下只是未雨绸缪而已。况且右丞大人若是平定张贼后,威望再涨,班师回朝后,不知多少宵小会坐卧不安,彼时朝堂之争必更甚以往。”
“今上圣明智慧,自登基一来,数十年地位稳固,如今百业复兴,乃中兴之兆。朝中虽有宵小,不过疥癞之疾,右丞大人乃我朝百年不世出之豪杰,当有解困之法,吾等当一心尾骥追随就是!”顾恺爱惜谭子琪之才,不愿因此类言论为其招来祸患。
俞伯开解谭子琪道:“真知,吾等所做之事皆非仓促可就,急于求成,反倒不达。右丞大人身居高位,只要吾等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对宵小有提防,料他们也翻不出右丞大人的手心。待大人北返回京,就是吾等再塑神州之时。”
“京中近期有不利大人的流言,眼下这些宵小看不得大人一步步胜利,估计难免会在朝中有些动作,未免意外,大人早日班师回朝最为稳妥。当下,吾等远在益都能为右丞大人所做得就是尽快剿平贼军,安定地方,保益都南下道路畅通无阻。”顾凯推心置腹道。
脱脱当年复徐州,深得元帝器重,此次征讨张贼,顾凯等人都希冀能再获圣眷。这两年元帝和太子与脱脱的关系明显有了疏远,顾凯等皆认为是朝中奸孽挑拨所为,这次脱脱及心腹觉得亲自出征,得胜还朝,将大大缓和与元帝的关系,才托付国事于京中诸平章,自己统帅大军南征。
“朝中政争诡谲,右丞大人不在京师坐镇,一旦有变,只怕应付不及!”谭子琪有不同看法,不过对京中争斗他亦无计可施。“诚如大人言,吾等还是解决刘贼为要。”
“官军未齐聚前,还请大人禀陈王爷,严密封锁临朐城,劝阻各地愚民受其蛊惑,只要贼势被控,当可无忧。”俞伯对顾凯建言。
顾凯点头同意:“今日吾已经向王爷禀明,待明日再与也先将军强调!”
顾凯说完,转头看向室外南方的天空,蔚蓝色的天空上飘着朵朵洁白的云朵,长空如碧,白云如雪,正有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
“本官只愿苍天庇佑,右丞大人之伟业可期,天下苍生可得安乐!”顾凯喃喃自语。
益都路这边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此时在泰州城外不远处,已是旌旗招展如林,戟枪森立如海。
各部元军正遵照中军号令,有条不紊地收拢战阵队形。再远处数万大军和连绵不断的脚夫、大小车辆的队伍正络绎不绝地自最外处汇入后方的大营。
大营的规模已是层层叠叠,按照各部所属又分为无数小营,以左右前后中等规划,依次依托中军大营,在前后左右次第展开。
这无数人马依次进入各处营寨,一望无垠的营寨里旗帜随风翻动,形成一片旗帜的海洋。各处营寨犹如吸血的怪兽,不断地吞噬外来的血液,随着队伍陆续进入,营区不断扩展,身躯也随之不断地涨大、抖动。
此时大战刚刚结束,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处处都遗留着一簇簇的尸体,这些尸体衣色杂乱,多数没有着铠甲,甚至有的尸体还穿着草鞋或赤脚,看这些尸体的穿着打扮和面容分明是附近的农户、盐民等。尸体间也间或杂有身穿各色不同制式盔甲的元军,只是元军的尸体数量远远少于这些农户。
再次厚颜求推荐!
………………………………
第九十五章 南征
田野里各队元军在其将领的号令下不断收拢队形,由各个百人队,汇成无数千人队,再汇合成大约四个万人队。
若自高空俯视这片战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无数的小队如溪水一般最终汇合成滔滔洪流。洪流一路向前,无可抵挡。此时战场各处旌旗猎猎,枪斧如林,映着日光,雪亮的枪斧直晃人眼。
无数的传令兵骑着战马飞驰在战场各处,他们高举令旗,将一个个帅令传达到分布在各处的大小将校,再将搜集的信息回报给中军主帅。
“报,左翼汉军刘将军已经收拢全军正向城北前行,以便彻底包抄敌军!”
“报,苗军已经完成集结,处理完所获俘虏,正向前方的乱山岗前进。”
“报,侍卫亲军达达姆万户和朵颜万户已集合本队,在右翼的郭村集结待命!”
“报,高丽军一个万户队前锋已经到达城南,柳将军请示下一步行动。”
流水般的传令兵一拨拨的往返众军和中军之间,将各处的信息禀报中军大帐内的主帅,再将主帅军令传达给各部。
此时中军大帐内高坐着一个中年壮汉,大脸庞,粗眉,圆眼,厚厚的嘴唇,颌下一撮短须。他身上罩着一层黑色鳞甲,头戴金盔,正聆听着各处传令兵的禀告,不时下达军令,后方的文书则挥笔如飞,在条陈上记下此人的军令,记录完毕后,交付大帅过目无误后,盖上大红印章,再交付传令兵带走传令。
高坐之人正是元军的统帅脱脱。
脱脱自大都领受皇命,挂帅出征后,剑锋直指高邮,一路到达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沿途各路军马不断接令汇入大军,最终脱脱手下兵马已达数十万众,这兵马之盛,军容之壮,远超当年徐州之战,就是脱脱自己也是不禁有些神醉。脱脱这次早已下定决心,既然自己挂帅,务必要一击奏效,彻底剿灭张士诚逆贼。
脱脱一身盔甲鲜明,浓眉圆目,南下征讨至今,一路凯歌猛进,鹰眼狼顾下,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看看帐下诸将,皆是虎贲之士,各将士气高昂,脱脱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旁边的一员参将道:“此次泰州作战之胜,龚伯功劳甚大,待日后回京,吾必面呈圣上!”
那参将抱拳施礼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为大帅参详,本就是末将的职责所在。这几日我军已经拿下兴化,如今在泰州城外又诱张贼野外出战。可笑张贼不顾坚城地利,竟痴心妄想与大帅决战于平野,真真是无知小儿,犹如井蛙观天!”
“哈哈,若不是龚伯你献计于我,故意示弱,又将侍卫军和高丽军埋伏于左右,张贼怎能会轻易入彀?此战至少剿灭张贼数万人马,张贼在这泰州已经没有多少可战之兵了。嗯,下一步就看诸将中谁是第一个进泰州之将了!”
“大帅,侍卫军和高丽军都已经立下大功,我等自调属大帅帐下,儿郎们还没有打个过瘾仗,这打泰州的一仗,就先交给我们苗军吧!”请缨之人是这次领军参战的苗人头领杨正衡。此次来高邮作战,杨正衡带其子杨通贯而来。杨通贯乃杨正衡的第一子,因武艺高强,且知书能诗,最受杨正衡器重。
至正十二年,徐寿辉攻陷武昌,又陷岳州,元廷大惊,急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杨通贯父子祖辈就受过元廷封赏,闻讯后便决定“为国平乱”。
其实元廷陶梦祯派人请兵,杨正衡便自备粮饷、衣装来援。陶梦祯看见苗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连连叫好,当即封杨正衡为干户,以苗军为前锋,挺进武汉,当一举收复武昌,苗军名声大震。元廷对杨氏大加封赏,杨正衡先授为潭州路同知,后旋升湖广右丞,其弟杨正仁授为湖广都元帅副使,杨通贯授湖广副都元帅,其他叔侄,一并加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