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末新世界-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赶来报与你知。”孟昌与孔英家世相仿,皆是远亲旁支,家中子弟单薄,家贫,因赖孔孟之后,族中有份些许照拂,元廷时有钱粮赏赐,故能免耕作之劳,并能免费入书塾。

    他因家贫,出入无马,故一路徒步行来。

    孔英心中感动,知其口渴难耐,遂数次给其倒茶,孟昌渴急,连饮下一壶,才压抑住腹内的饥渴。

    孔英换了茶叶,往壶内添上水。重新架上炉,拿起身旁的一个蒲扇轻轻扇风,须臾炉内明火升腾,渐渐听得壶内水沸之声。

    水声初沸,孔英向壶内微微添了一丝白盐,不久手持一双竹筷伸进壶内慢慢搅动,水再沸后开始向内点点撒布茶叶;水大开时,壶内水汽升腾,水波翻涌,孔英则以一木勺盛出最上面的白色水沫,弃之不用。以火继续烹煮,稍后,分取三紫泥碗置于木托,持壶倾倒,依次注满,尚余小半壶水不用。随后在碗上盖上盖,以蕴其香。

    三碗既就,孔英双手持托,请于孟昌身前。

    孟昌笑道:“适才口渴之际,如牛嚼牡丹,浑不知味,现在可是要细细品尝了!”

    孔英顿首道:“尚请立仁兄指教。”

    “指教不敢当,过来厚颜讨杯茶是真的!”孟昌喜笑颜开,长身而坐,一一取过三碗茶,慢慢饮下。一饮一停,闭目细品。

    三碗品过,孟昌睁开双目,长吁一口气。道:“水清而甘,当为石中泉。兼孔兄煮茶之法更具精妙,饮之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曾有师言,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为上。又水以清轻甘洁为美,今观此水纯白,汉生兄,此水莫非是山上清泉?”

    孔英颔首喜道:“立仁兄真吾知己!此水取自山上清泉,吾以瓮盛之,瓮内再置山石而养之三日,今日手痒姑且一试。”

    “汉生的手艺愈发精进了,舍团茶,改手点,将来必能开创一派先河!”

    “团茶制备繁琐精细,造价高昂,非大众可享,昔庐陵翁言: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且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吾不过取先人意,行简便法而已。“孔英不以为然道。

    “世人皆称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汉生兄的手艺不让于前,虽手法简化,却精于茶韵,立仁不及也!”

    孔英微微一笑:“不过闲暇游戏耳,有何大道可言,立仁过赞了。汉生深感兄之盛情,故备粗茶耳。见笑,见笑。”

    泗水距离泉林不下三十里,孟昌能临近午时而至,说明其今早一得到塘报内容就即刻动身,孔英感其情,故点茶做谢。

    孟昌三饮而尽,酣畅的长出一口气,刚才他正坐,品茶,是对孔英的尊重,如今茶已尽,孟昌干脆两腿前伸改为箕踞。正座虽然端庄郑重,但是不合孟昌秉性,礼已尽,当率兴而为。

    孟昌捶捶酸麻的双腿,大力揉捏了一阵儿。看着孔英再次收拾茶具,茶壶,更换茶叶,添水撩火,按部就班的一一再次来过,叹道:“果如君言,临朐一战而胜,未来如何当拭目以待!”

    孔英对孟昌的作为已是见怪不怪,一边摆弄,一边平缓内心的激动,缓缓道:“当日一叙,小弟便觉得于志龙此人心志高远,胸怀不可以道理计。其人针砭时弊,每每有警醒之言,难的是不仅勇战,而且粗通文理,对儒道杂家多有见解,不似酸儒,多夸夸清谈,味如嚼蜡。大道理讲了一骡车,可行之策半点也无,无趣的紧!”

    “临朐发的檄文和通告确是有趣,废籍之事真大快人心,再分权贵之田给无立锥之地的黔首,难怪会得人心,效死力?”孟昌朗声道,“国之蠹虫,只知榨骨吮血,如今家破身亡亦是应有之道,实不足惜!”

    “不过塘报言城内外一应权富皆被屠戮,不知是否确实?倘如此未免过矣。”孔英微微皱眉。

    “乱世波澜如怒,血光过甚亦不可免,汉生莫非现在动了前往临朐的心思?”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2

    临朐一事,孔英与私交的十几个好友常常议论,谈起临朐废籍,分田,甚至抄没蒙色权富大户,诸友或悲或喜,或赞或贬,众说纷纭。这孟昌则拍手称快,连声放歌大笑:天理昭昭,天理昭昭!惹得几个忧心国事的旁人直翻白眼。

    他们这些人正青春年少,书生意气,或因家贫、旁支,不得族中嫡系所重,或是外来人氏,长期客居于此,为地方大户做佃户。先读了些五经,后因个人喜好翻阅了不少杂说,虽然身在孔孟之乡畔,心中儒道正统之念并不强烈。

    其中孔英虽是孔姓,但对于前祖孔洙附元一事不以为荣。

    孔氏因孔丘而荣耀,自汉唐宋时就被朝廷累世赐爵位,爵号,历朝更替,爵号不一。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从太常博士祖无择言:文宣公之称号以后专封孔子,而封其宗嗣为衍圣公,令世袭。

    再后,女真人、蒙古人争相窃取,自封爵号,以笼络人心。故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始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归宋,北宗从金。孔洙是南宋衢州孔氏家庙创始人。

    自元一统,宋所封衍圣公五十二世孙孔洙归元。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其大加赏识,遂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双宗并立。

    因为孔氏后人累世荣焉,故族中子弟往往对朝廷之心较寻常士子更为坚定。

    孔英虽是旁系,但毕竟是圣贤之后,偏偏对顺天贼如此热心看重,着实令一些亲朋故友不解。唯孟昌等与其有心戚戚焉。

    孟昌素不羁,虽亦是诗礼传家之后,然对时事独有己见,常有激愤之言而不容于士人,其特立独行,亦不愿参试,这一点与孔英相仿。

    对朝政失望,又对元廷失了认同心,心中不免苦闷,孔英等闲暇时多坐而论道,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因性直,不羁,更不为正统文士所重。

    “官军已败,田叔安危则解,得赶紧告知伯母和欣妹,免得她们挂怀!”孔英兴奋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复。”孟昌打趣道“汉生,你已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孔英脸色微红,随即轻叹,他对田欣之意早已被孟昌所知,本想趁着田家母女来此避兵祸的良机,加深彼此情谊,说不定就此得芳心暗许,甚至能海誓山盟最好。

    可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田欣本来前两年还时常与己妹孔月书信频频,信中还能捎带问候自己,如今,佳人在侧,自己能朝夕相见,但孔英觉得似近实远,倒不如以前的切切情谊了。

    见孔英有些神不守舍,孟昌拍席而击道:“情之一物,牵心挂肠,不自量,自难忘!汉升,你未免过于着相了!”

    孔英自嘲一笑道:“吾不似某人老庄之道已得精髓,世间百态,人生百年,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仁兄为何还不遵母命,趁早娶妻以安母心?”

    “你又不是不知我,若能一展所学,青云直上,这娶妻纳妾自不需愁,若是今世就此隐于山林,一心问道,此事又何急哉?”孟昌双手后撑,伸直双腿,惬意的坐于席上。无形无状,混不似个严谨的读书子。

    看着孔英一脸无奈,孟昌宽慰道:“田叔陷于城,生死难料,佳人忧心如焚,此时自不会有他念,汉升兄早传佳报,必得美人谢意!”

    孔英心内感动,两腿曲跪,双手伏地,叩首道:“多谢立仁兄挂怀,得友如此,汉升夫复何求!”

    孟昌虽然不羁,见孔英大礼拜谢,立时收了惫懒之态,跪拜回礼道:“些许小事,何劳汉升如此看重?你我情逾兄弟,意比金坚,此份内事耳!”

    孟昌虽然肃然回礼,不过他适才嫌热,解了衣襟,敞怀而座,如今孟昌脸色虽庄重,亦是大礼回拜,不过这解衣敞怀实不搭调。

    两人尚未礼毕,只听得院外又传来一阵脚步衣裙声,一个男声高叫:“今儿是什么日子,竟然见二位小夫妇空自对拜,莫非我等错过了佳期?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索性我等就来做个见证如何?”

    随之又是一阵银铃般的女子娇笑又自后传来。

    话声未落,一个青年男子昂然而入,头上束髻冠,一袭青色交领袍,脚上亦是一双木屐。

    这男子浓眉凤眼,面容红润,样貌姣好,偏偏身高腿长,大步行来如脚下生风。

    “金哥哥又在说笑了!莫不是上次输了论道,今日讨个说法?”听声音,孔英就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孔月。孔月来了,田欣必然偕同而至。孔英赶紧起身,整衣衫,正面相迎,对于那男子的取笑浑似未觉。

    孟昌则继续箕踞于席,一边慢饮新茶,一边反驳道:“立仁只知明心见性,率性而为,这汉生偏要执礼甚恭,惹人嘲笑,奈何奈何?”

    “孔家哥哥知礼有何不可,总好过某人不拘小节,言行不羁!”这是田欣的声音。

    那男子身后很快转出两个妙龄女子,正是田欣和孔月。

    孔英一脸欢喜,冲着进来的男子拱手道:“见过锡山兄。”然后对田欣施礼道:“小娘子拜揖。”田欣则道:“先生万福。”

    两人礼毕,孔英再对田欣点头笑道:“妹子,今日立仁兄特来传告一个好消息!”

    田欣和孔月今日一早就结伴上山观景,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金锡山,三人刚进院门,就见孔英和孟昌互相对拜,金锡山素诙谐,见之打趣。

    田欣和孔月一时未反应过来,那金锡山听了立时拍掌一笑:“若吾所料不差,必是临朐一战有佳音也!”

    孔英和孟昌闻言颇惊异,不料这金锡山心智如此急算。田欣则大喜,美目涟涟的一眨不眨的紧盯着孔英。

    孔英指着金锡山笑道:“锡山智急,心有九窍!可否解说一二?”这是承认临朐一战,元军输了。田欣心花怒放,这些日子母女二人极为担忧田烈,当初苦劝他一起离城避兵火,但田烈坚持留下,众人只得趁着道路尚通,尽快离了临朐奔泗水,在孔英家里暂居。

    金锡山名炎,字锡山,他自幼入的学堂,与孔英等类似,孔英虽为旁支,做不了官,然做个刀笔吏还是可以由族中说的上话,而金炎却是地方小姓,族里力量单薄,完全无根底,金炎对元廷时政亦颇失望,故甘愿行走山林,不愿出仕。

    “这有何难?汉升兄对临朐一事早晚问询,若不是兵凶战危,家有高堂,恐恨不能亲去一探。”金炎撇了一眼田欣,“田家妹子心系亲人,汉升感同身受,若有平安之讯必定首告田家妹子!”

    金炎说的隐晦,不过大家都是机灵人,皆知孔英心系田欣,伊之喜忧皆为孔英之喜忧,金炎揣摩孔英心思,料知其必忍不住首先将此事告知田欣。

    田欣喜道:“可有家父消息?”

    “立仁兄自今晨得知塘报,立时徒步返回,可惜塘报语焉不详,不过可知元军攻城不得,无奈北返,想必世叔应安然无恙。”孔英对田欣微笑道。

    “姐姐,这可是好消息,咱们赶紧告知伯母吧。”孔月拉着田欣的手高兴道。

    田欣对孔英和孟昌屈膝福了福:“多谢两位哥哥挂怀,辛苦孟家哥哥了!小妹先进去将这消息禀告母亲,免得家母继续担忧。”

    “理当如此,妹子自便。”孔英回礼道。孟昌虽然不羁,见田欣喜乐,笑颜如花,已是一呆,赶紧整身正座,拢起衣衫,扎紧衣带,俯身回礼。

    孔月对着孟昌抿嘴一笑,屈膝施了个礼,与田欣手牵手往后宅去了。田欣之母就宿在后宅,与孔英之母比邻而居。

    三个男子目送二美袅袅婷婷隐入后堂,这才收回目光,只有孔英尚恋恋不舍,待他目光回转,只见孟昌和金炎对他面露轻笑,金炎微微摇头,随手一挥,扯出腰间斜插的一把折扇,唰的一声打开,然后找了个坐席,轻摇折扇,安坐于上,意甚悠闲。金炎家贫,用不了玉佩的饰物,索性在扇下坠一小指长短的金刚木雕,金刚怒目,手持金刚杵。

    孟昌则又恢复成了箕踞的样子,懒洋洋的拿起一碗茶,揭开盖,眯起眼,深吸一口气,将沁人心脾的茶香深深地吸入体内。“好茶!每日得饮汉升茶,不辞长做泗水人!”

    金炎面对孟昌的坐姿大摇其头:“斯文扫地,古风不再矣!”他性严谨,平素最讲风范。说完亦是取一碗细品。

    “亚圣之母都不计较,偏你多事!”孟昌放下茶碗,“世礼皆外形,其神在心间。拘足前礼,徒令吾心不畅,不若气静神虚,体亮心达,情不系于欲,矜尚不存心。吾心所向,大道之行也!”

    听了孟昌的自辩,孔英不觉莞尔,依次给两人添上新茶后,正座与席,指着孟昌笑道:“不过嫌麻烦耳,偏忒多言语!”

    三人哈哈一笑,对饮畅谈。

    “汉升独重临朐,可是要弃家前投?”金炎探询道。

    “可惜家有高母,赡养在堂,实不易轻动。”孔英一声喟叹,于志龙当初的一番话令他触动颇深,特别是对当今时事两人颇有相同之处,他不愿入元廷效力,但建一番功业的心思却是火热。

    孔英身边的这两个好友,坐而论道着多,不似于志龙手握一方兵马,治军务农,条条措施逐一实施,身体力行,方显一方男儿本色。

    孟昌收起嬉戏之色,端正身子道:“圣人云:听其言观其行,临朐究竟如何,尚待一观,前者闻其檄文和通告有振聋发聩之音,不过倘以此自持而抗衡于元廷,还远不足。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此时临朐一战刚刚结束不久,于志龙的一系列兴农之政还没有流传过来。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3

    金炎细细询问塘报内容,孟昌无一不答,可惜塘报简短,无法还原当时战况,只知益都路官军损失不小,顺天贼伤亡更甚。同时提到益都路已经对其四面封堵,盐粮布铁等,甚至青壮流民均不能流入,贼势扩张之势已经被遏制,再剿之期已可预也。

    “官府夸大其词,世所见耳!”金炎不屑一顾,“不过临朐一战,两方战死负伤者均应不少,否则或官军一举攻城,或顺天军顺势北进,绝不会双方就此息了兵戈。”

    金炎虽不通军务,却眼光深刻,一下子就明白了双方的现状。

    “顺势而为,乘胜追击,古之兵法。如今停战相持,必如君言。”孔英赞同金炎道。“不知还锡山还有何指教?”

    “汉升早前多有投奔之意,不知今仍否?”金炎先不答,反问。

    “君来前,吾已与汉升叙之,如今战事已明,汉升之心自然更奋。”孟昌插话道。孔英心思,两人皆知。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恰逢乱世,有志者当中流击水,激浊扬清,立一番功业方不负此生!

    这些人虽热血,不过书生意气,多想的是如何投效明主,一逞心中所学和抱负,却无自己开府建衙,自立一方之心。此时天下汹汹,四海不靖,各处豪强趁势蜂拥,都欲争霸一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起起伏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自然要小心分辨,免得自己明珠暗投,遇人不淑。

    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孔英等闲暇论谈,多以为是眼下为末世皇朝之象,他们本就不喜元廷弊政,今见乱象初绽,不由得纷纷意动。

    孔英低眉叹道:“《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今高母安健,实不忍离桑梓。”

    金炎点头道:“汉生不似吾等,孑然一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金炎和孟昌皆无直系亲属,只有些远亲,不似孔英有顾虑。

    “其实汉生暂不去投亦为不可,不妨静观其变。”金炎随口道。

    “这是为何?尚请锡山教我。”孔英奇道。孟昌也来了精神,直身注视。

    金炎先饮一口茶,斟酌道:“以愚兄看来,顺天军者虽胜,但已被四面围堵,却成了死地,若其不自省,倨傲不前,一旦元军再起大军,就是其溃败之时。”

    孔英细细思索,沉吟道:“那日我等一行自临朐返,幸战事初起,官道尚未彻底封堵,不过观其地形,北有坚城益都,东隔弥河,南下西往皆多山,确是孤地。不若我修书一封,遣人前往临朐,告知世叔,提醒彼等?”他越想越急,这就想动手书就。

    孟昌笑道:“莫急,彼等皆军伍之辈,生死大事岂不自知?若等我辈修书前去,恐黄花菜都凉了。再者言,若其无智,书之何用?败,亦自取耳。汉生若早投之,岂不自戕?”

    倒是金炎接着道:“顺天军胜败且不论,田世叔尚在临朐,倒是应书信警之,早做打算!”

    “正是如此!”孔英道,“小弟这就草书一封,遣一伶俐人前去。此去官道尽被封堵,可令其绕卡迂回。”

    说写就写,纸墨笔砚皆现成,孔英移走案几上的山水画幅,取来一张白纸,匆匆拟就一封书信,内容自然不提元军如何四面围堵之策,只说因官道皆因战事而断绝,非朝廷应允不得擅自出入,孔英忧心田烈安危,企盼田烈择机返泗水而居,以便一家平安团聚。这边田欣母女一切安好,望世叔安心,早日归来为要。

    信的抬头是写给田烈,想以田烈之智应是晓得周遭局势的险恶,则必将此信转给于志龙。万一此信落入官府,自己语焉不详,当可无罪。

    待墨汁干透,孔英将其收入一信封内,持之进后室选了一个小厮,给了他一块碎银做盘缠,再细细吩咐,令他即刻收拾徒步上路。

    看着孔英返回落席而坐,金炎摇扇道:“前者总听闻汉生高看那于志龙,真不知此人是否是一时俊杰?若果如君言,相必此人已有应对之法。”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然圣人亦云:游必有方。倘顺天军真具兴霸之姿,我等再投不迟,届时一并请伯母移身他居,现不妨稍安而已。”孟昌安慰孔英道。孟昌性洒脱,不似孔英性急。

    想想老母,若一人孤身在此,孔英不放心,若是就此去投临朐,万一事败就是破家身死,身为人子,更是大大不孝!

    “只得如此了。”孔英有些无奈道,内心里他更倾向于志龙能破局而出。

    孔系一族因圣人而显赫千百年,以圣人为始,至今已历五十余代。后人多出任曲阜县主,官职品级虽不显,但是因为自汉始长子频被封侯,再被封文宣公,衍圣公,在天下士林中极为抢眼。

    可惜树大有枯枝,族群大了,难免有人没了气节,失了风骨。为了争封号,活命,甘心委曲求全,屈膝侍奉外族者亦不少。前宋、前金末期,蒙胡南侵,就有为封号而上表折腰者。

    后世孔家史,无论清入关,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汪某人的曲线救国等,皆有孔氏后人上表劝进,粉饰太平之人。

    孔英羞于与其为一族,不愿与之共居曲阜,索性早早携家迁来泗水泉林,这里山清水秀,眼不见心不烦。他心旷神怡,时时与友论道,倒是怯意。

    “吾自泗水临来前,听得县衙内有人问询汉升近来动静,这些时日,还是注意言行,莫要落人口实,近来小人汹汹,为求进身上阶,不惜肆意害民。”孟昌好心提醒道。

    孔英等人时常针砭时弊,屡有不羁之言,落到有心人耳中稍作搬弄就是蛊惑不臣之言,官府那里需不好看,甚至问罪判刑亦有可能。

    “不错,吾亦听闻官府里可能有钳制言论之意,城里一些同道还受到了教谕的警示,不得再有愤世针砭之言。前阵乡里大批佃户跪求主家降租降息,汉生就曾为其写文上陈县府,乞恩恤,惹得县君、主家等恼恨,如今兵乱四起,还是慎言好!”金炎跟着劝道。

    孔英脸色一沉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灭亡之道也!”

    再对二人拱手施礼相谢:“多谢两位提醒,汉升受教了!”

    这三人慢慢叙谈,不提。

    田欣与孔月则进内室,将临朐一事告于田母,虽然尚不能确认田烈是否真的无恙,但是想来元军失利,临朐城内民众免了陷城的战祸,田烈八成是平安无事了。田母心喜,随后焚香对天祷告不已,只盼田烈平安,早日夫妻团聚。

    田欣听着母亲的喃喃祝愿,心中却是暗暗浮现一个刚健的年轻背影,她少女情怀,虽然读过《女儿经》、《列女传》、《女论语》、《女诫》、《女则》等,但对《莺莺传》里张生设法救莺莺一节却是不免情思渺渺。

    那张生请来救兵退贼兵,救得莺莺脱险,田欣每每读来,俱是身心俱醉。少女慕英雄,谁不企盼有如意夫婿?

    想那青年将军当众怒打无耻抢亲之人的英姿,她虽未目睹,却事后听得侍女和下人的转述,细思精彩之处总令田欣情热不已。

    更难得的是此后再未听闻那将军以此为恃,甚至再未提起此事。虽然后来也曾入府与田烈、孔英叙谈,却全是时政教学之事。随后府中来了近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