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游闻三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荀彧现在所想的就是,如何能够忽悠穆良奇来接手自己手中的烂摊子,经过兖州之前的吕布叛乱,现在的财政还是没有恢复,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头乱麻,实在是烦不胜烦。

    若是能够骗到继志,来接手,这个烂摊子,那么岂不美哉?

    荀彧越想还有点小兴奋或者说小激动。

    正在叔侄二人各自想心事之时,下人又突然跑了进来,作辑道:“启禀主公,门外有一军士求见,说是传主公将令。”

    荀彧立马起来,边整理衣冠,边说道:“快请他进来。”

    “诺。”

    只见一军士快步走进殿堂,作辑道:“见过荀司马。”

    看到一旁的荀攸后,有些的高兴的说道:“原来荀军师也在,见过荀军师。”

    看着军士这个表情,荀彧和荀攸对视了一眼,很是疑惑,曹公找我们何事,一开始荀彧以为只找他一人,现在看来。。。

    “主公叫你前来,所谓何事?”

    “将军有令:命荀司马,荀军师立刻前往州牧府。”

    荀彧点了点头,荀攸说道:“知道了,你且回去吧。”

    “诺。”

    荀彧看着军士远走的身影,若有所思的笑道:“看来主公并不打算知识十里出郭相迎啊。”

    荀攸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这次主公可是将继志和奉孝放在火架上烤啊,哈哈哈”荀彧笑着走下案牍,独自和荀攸说道:“走,随我换朝服,去见见这么隆重的场面。”

    “诺。”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一章 舌战群臣

    公元195年,曹操率文武之臣数十众,兵万余于濮阳城十里外迎接郭嘉,穆良奇。

    二人跪拜叩谢大恩,曹操拜之,自言:吾得继志犹如汉祖得萧何,自此行政之事,尽可托付于卿,吾得奉孝犹如得张良般,虽敌百万余众,不过举手灰飞烟灭,二位贤才不以吾之势弱,出山助吾,当得吾之大拜。

    穆良奇郭嘉怎敢让曹操谢拜,连忙跪曰:曹公不以臣卑鄙,委以重任,已是得天之厚,岂敢接受主公之拜,万望不可。

    当日,曹操赐二人锦衣百余件,玉璧各一,府邸一座,授穆良奇兖州别驾,迁郭嘉为军师,领司马之职。

    二人再次叩谢,随后曹操带着二人,率众回城,在城门之时,言:尔等先去宽衣正装,至午时之刻,来府中会议。

    “诺”众人齐曰。

    穆良奇和郭嘉感受着身边官员的眼神,除了荀彧和程昱,没一个向他们透露友善得目光,二人对视了一眼,心想,宴无好宴啊。

    午时之刻,荀彧乃引继志,奉孝至幕下。早见荀攸,程昱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二人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主位下属。

    荀攸等见二人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此二人必有些文才,与其自报其划,不如争锋而对。

    荀攸先以言挑之曰:“攸乃颍川微末之士,久闻二位先生高卧山中,自比张、萧。此语果有之乎?”

    穆良奇曰:“此奇,孝平生小可之比也。”

    攸曰:“近闻先生曾于四年前于邺城,观绍而不入,看其势而不语,未审是何主见?”

    郭嘉自思荀攸乃曹操手下比较有名气的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服众,遂答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可为之。”

    穆良奇亦曰:“色厉内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不可与之谋。”

    攸曰:“若此,是二位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张,萧——张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聚众归汉祖。楚汉之时,提‘不立六国后代',联英布、彭越,用韩信,追项羽于垓下,灭楚军,汉祖称: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而今二位先生于数年前指教主公,于渭水河畔大败,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穆良奇和郭嘉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主公昔日会盟之时,甲兵不完,军不经练,粮不继日,各诸侯之间数有争斗,然渭水一战,使徐荣等西凉匹夫之辈心惊胆裂,不敢东进而战各诸侯,窃谓张良之用兵,未必过此。

    至于渭水河畔大败,实乃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荀攸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南阳袁公兵屯十余万,将列百员,龙骧虎视,气吞扬州,公以为何如?”二人视之,乃毛玠也。

    穆良奇曰:“袁术收败兵集军内,揽流民充军士,既数百万不足惧也。”

    毛玠冷笑曰:“君尚未经战而言战,不知可战而论战,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郭嘉曰:“曹公昔日在青州率万余众而败百余万黄巾贼寇,而今精兵数万,却胆怯呼?!”毛玠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二位欲效仪、秦之舌,夸夸其谈耶?”

    二人视之,乃刘烨也。孔明曰:“刘子扬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袁术,袁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敢笑苏秦、张仪乎?”刘烨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二位先生以袁术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董昭也。孔明答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昭曰:“公言差矣。袁术心有登龙之意,昔日孙坚之子孙策取传国之璧,换取数千精兵,而术不还天子,其心怀大志,再者其据南阳而扩扬州,南望荆州,北向豫州,怎说其冢中枯骨?”

    穆良奇厉声曰:“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袁术祖宗叨食汉禄,享四世三公之誉,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夸此等汉臣之贼!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董昭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而立问曰:“袁术虽挟传国玉玺,犹是名族之后。曹公虽是太尉之孙,但是多被士族所不齿,请教先生,何足与袁术抗衡哉!”二人视之,乃钟繇也。

    穆良奇笑曰:“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太尉之后,则世为汉臣,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宦官之后,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二位先生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继志治何经典?”穆良奇视之,乃华歆也。

    穆良奇笑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华歆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这几天卡文,就这个迎接不怎么好写,所以勿怪,哈哈,这个其实也是作者君没办法了,找了一个模板,改编的,毕竟作者君现在的水平还不够写那个规模盛大的局面。)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二章 论势定策1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同坐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故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

第一百零三章 论势定策2

    曹操左右不定,显然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不要许下这个诺言。

    程昱这时也走了出来,说道:“臣有一言,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主公若是许下这等利天下民的诺言,必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上次主公屠杀徐州无辜百姓,以被士人所不齿,若是能够昭告天下,那么必然能够挽回名望。请主公思虑再三。”程昱拜服。

    荀攸也走了出来,说道:“臣有一言:谋取天下并不是从武力上取征服敌人,而是通过自己的仁德来感怀天下。主公当为天下之民而虑,不应该去考虑一地之得失,假如天下的百姓都惧怕主公,那么主公就会众叛亲离,纵使有强兵百万,败亡也不过瞬间。如果百姓都亲近主公,相信主公,愿意服从主公,那么即使身无分文,也是一代圣主,概因民生民德都在主公身上,所到之处,都有士族大家甘为前驱,有渔民百姓愿为锋茅。所以,请求主公,勿要以一时之利而勿千古之名。”荀攸拜服。

    满宠沉思了片刻,也走了出来说道:“臣有一言:一国之内皆有法度,凡是愿意臣服于主公,主公所管理的治下,都应该交予法律来问责。孔子云: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一个领地没有法律就等于没有了秩序,即使是主公您也不能轻易的触犯法律,改变法律。

    而那些被主公所占领的城市,即使有罪行也应当交由军司马处理,而不是一言而定,那样不仅乱了军法,同样也乱了国法。在无休止的放纵之下,增长了军队士兵的恶劣之风,即便是在好的军队,在严格的纪律,在严厉的军法,也会变得如同虚物。所以为国,为民不应当如此。”满宠拜服。

    “臣有一言。。。”毛玠拜服。

    “臣有一言。。。”董昭拜服。

    。。。

    前前后后有十余位谋士全部跪在地上,请求曹操许下这个承诺,不再屠城,不再屠杀任意百姓。

    而在右侧坐着的将领也在沉思,虽然很赞同他们文臣说的话,但是他们不能轻举妄动,文臣偶尔逼下主公,很正常嘛。

    文死谏,武死战。

    这些政治上的大事,文臣们处理就行了,一旦武将涉及,那么这个问题本质就变了,武将入政,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就算武将们很想支持文臣,但是也只能干看着。

    曹操看着中间跪着的众文臣,再看看跪在前面的穆良奇,荀彧,郭嘉三人,内心不由得一阵感慨:才刚来第一天,就逼自己下这样的诺言,真不知道请他们出山是对是错啊。但是看这些文臣的形势,估计不答应不行了,哎,不杀就不杀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想想当初下令屠城,也是一时气愤。

    曹操想了想,随后大笑道:“哈哈,众谋士所言极是,吾岂有不答应之理,诸位快快起来。”

    “谢主公,主公英明。”随后众谋士回到自己的席子上跪坐。

    曹操喊道:“来人!”

    只见一军士跑了进来,低头行礼。

    “传我将令沿四方各郡县及各部军内,昭告天下:吾近忧思难忘,不能寝食,皆因前年在徐州轻下了屠城之令令,以致数万人失亲,十余万流,此皆我忿之也,故自今起,又劝我屠城者,即斩,所谏臣者当得厚之锡,苍天为证。”

    “吾主圣明!”所有谋士武将全部行礼道。

    “诺!”随后跑向后军,传达军令。

    曹操笑着看着众谋臣武将,随后说道:“刚刚奉孝言徐州之事,还没论完,请继续说。”

    “诺。”

    郭嘉整理了下思路,说道:“吾料袁绍和吕布二人迟早要产生矛盾,依袁绍的性格,他会找个机会除掉吕布,已决后患,但是袁绍行事素来不讲究保密,此事必然被吕布知晓,吕布定会率领部众逃窜。

    青州不行,并州也不行,唯有徐州尚能收他。我听闻陶谦最近身体欠佳,频频让徐州州牧与刘备,刘备此人先是从于公孙瓒,公孙瓒命他驻扎平原县,以盯袁绍侧翼。但是他弃公孙瓒于不顾,而救徐州,怕是为了徐州州牧而来。

    若是刘备接手了徐州,定会防备主公,内置士族,但是他将仅有关张二人,兵力不足,若是主公再次来袭,他该当如何?或者徐州士族反叛,又该如何

    所以吕布投奔徐州,刘备必然会收留其手下的诸多将领,作为己用。我估计。。”

    说完,郭嘉走到地图旁边,看了看徐州的地图,随后说道:“我估计他会安排吕布驻扎在小沛附近,以为屏障,远可防备主公突袭,近可镇压士族叛乱,又可调兵平黄巾余党之乱。”

    曹操看了看地图,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徐州就真的很难再次打下来了,这就有些棘手了。

    曹操问道:“那依奉孝之见。该当如何?”

    郭嘉笑道:“简单,坐壁上观。以不动置万动。”

    曹操和众谋士疑问了,既然如此棘手,还不动,那么岂不是让给刘备足够的时间,让他解决士族吗?这徐州不要了

    曹操有些不懂了,他问道:“奉孝,此话怎讲?”

    “主公想想,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郭嘉问道。

    “三姓家奴,忘恩负义之小人。”曹操脱口而出。

    “吕布先从丁原,又不堪其下,被李儒利诱而刺杀了丁原,接手了并州军。后来为董卓的义子,但是又因为一个侍女和董卓闹翻,投靠了王司徒,杀了董卓,再然后看着西凉军攻打长安,却不奋力抵抗,率本部逃跑,简直就是无信无义之流,他这种人,谁敢用,谁敢放心?”郭嘉问道。

    曹操也在思考着,反正他觉得如果是自己也不一定敢用这众朝三暮四的小人。

    “所以刘备就算收留了吕布,他也会防备着吕布,必留下他两位义弟中一人,留守徐州城内。而他两位义弟,我听闻多对他所不齿,而吕布又是一个不甘人下,屈之于人的人,久而久之,两者必有一战,若是主公贸然攻徐州,必会引他两家合兵一处,而对战主公,主公若是进攻他处,不出一年,两家必乱。”

    (本章完)
………………………………

第一百零四章 论势定策3

    第177章 论势定策3 (第1/1页)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这个看法。荀攸说道:“那只不过是长远之策,未有三四年,未必能够实施,敢问先生,如今我军应当如何展。”

    穆良奇笑道:“我二人来时,观四方土地,百姓万余家,皆缺粮,当务之急不应以攻为,当以守为先。”

    毛玠问道:“如何守法?方可不浪费粮食,又可使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